电影孔子与春秋记载有出入的地方
影片《孔子》观后感1000字
影片《孔子》观后感1000字影片《孔子》观后感1000字一、影片结构与情节影片《孔子》以春秋时期的鲁国为背景,讲述了孔子从年轻时的奋斗到成为一代贤者的经历。
孔子自幼聪明且好学,但家境不佳,曾经历过流浪和挫折,但凭着不屈的精神和卓越的才智,终于为自己争得了一席之地。
影片中,孔子带领弟子讨论礼义道德,与君王进行政治斗争,在不断地实践和磨砺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和一系列思想准则,成为后世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代表。
二、对影片的理解、感受与评价作为一部历史题材的传记片,《孔子》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思想价值。
影片中,孔子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实践道义、弘扬民智,始终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优良品质和文化传统。
同时,影片也通过孔子一生中的许多生动场景,让观众对中国古代文化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
在影片的镜头与音乐上,设色精彩,画面细腻,场景细致,为影片营造了恬静、庄重的氛围。
电影开篇,背景巨大的成语书法、肃穆的古琴以及两位学子争辩的场景,彰显出古代中国的“学究精神”。
孔子学贯中西,既擅长其他国家的经典,也大量创造了原创思想以及与当时社会风俗相关的修身之道。
不仅让人感受到一个真正有思想和行动力的人理解“仁”的深刻内涵,并将之付诸现实中,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三、引用元素影片《孔子》中有许多经典场景,其中之一是孔子与弟子谈论“仁”的场景。
这个场景的语言特别简洁而精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孔子引用这个句子时,最后还加入了对“仁”的解释:“得仁者多助,失仁者寡助”,表达了孔子对仁义道德的坚定信念。
此外,在电影中,还有一首名为《离骚》的古曲,引出的是孔子的真情流露和至深至远的卓越智慧。
它是闻名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著名作品之一。
而这首曲子也通常作为背景音乐在被许多伟大作品中引用。
四、学习与启发通过观看《孔子》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感受到传统文化对我们今天的重要意义。
《孔子》电影之我见—孔子观后感
《孔子》电影之我见—孔子观后感第一篇:《孔子》电影之我见—孔子观后感《孔子》观后感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之师,万世师表”,其言行语录和思想轨迹被其弟子收录集合成《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孔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之深远。
胡玫导演的《孔子》,一部以他的名字来命名的电影,当然也吸引众多观众来观赏之,而对于影片的评价则因人而异,正面负面当然皆有。
而正如对此影片的评价态度一样,对孔子个人的功过是非当然也会有许多不同的观点。
《孔子》这部电影主要从公元六世纪孔子受到鲁定公赏识,得到重用,步步高升,能够用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来实践。
齐鲁会盟中,与齐国斗智斗勇,为鲁国讨回三城失地,维护了鲁国的利益。
其政治才能得到充分展示。
齐鲁会盟回来后,出任代国相,但季桓子嫉妒,假传音信,叫人予孔子“珏”,孔子知“珏,诀也”。
于是这样被罢黜了,开始了其周游列国颠沛流离的生活。
到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重视,与卫灵公夫人南子相见,言谈举止中展现了其正气凛然不为美色所动的君子风范。
历经磨难,最后,当初陷害孔子的季桓子,识时务懂谋略,知道鲁国需要孔子,于是去恳求孔子归还故里。
孔子要求不以政事扰之才回国,季桓子答应。
孔子归鲁后,专心治学,开设学堂讲学。
公元前四百七十年,孔子逝,终年七十三岁。
他最早把教育普及于平民,弟子遍天下,故有万世师表之称。
他为后人留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了深远的影响,被举世公认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河学者的典范。
看了这部影片,其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主要有三点。
也是我觉得充分体现孔子的人格魅力或者影片制作巧妙的三个主要地方。
第一,“给个话儿啊”的幽默和“丧家之犬”的自嘲。
“给个话儿啊!”这句台词在电影里出现两次,第一次是公山狃追到孔子家要季氏家小奴漆思弓时候,奴颜谄媚地对孔子说不喜欢三桓,希望与孔子合作灭三桓时,孔子默而不语时,公山狃说的“给个话儿啊”,然后孔子镇定抛出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中春秋文化的隐喻与阐释7页
《孔子》中春秋文化的隐喻与阐释一、姓氏称谓电影《孔子》里的人名看起来奇奇怪怪,如公山狃、季孙肥、漆思弓等,让人迷惑,不知他们到底姓甚名谁。
其实,这与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姓氏称谓有关。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古代的姓氏。
古人的姓和氏是不同的概念,来源也不同。
夏商周包括春秋战国时期,古人以“姓”来表明自己的母系来源,同姓的男女不能结婚,否则对后代不利。
当某个大姓的后代人数众多了,有人要出去独立族群时,就会被赐以支姓,也就是氏。
据《春秋》整理出?淼墓判罩挥?22个:、姒、子、姬、?L、?A(秦姓)、己、任、吉、芊、曹、祁、?u、姜、董、偃、?w、曼、?d(楚姓)、隗(原北方少?得褡逍?)、漆(?m)、允等。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百家姓绝大多数都是当时的氏。
所以姓和氏各有各自的来源,不是一回事,古人对此很重视,区分得也很清楚。
但是到了战国以后,天下分合无常,人们流离失所,便不再区分姓和氏了,往往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二为一。
到了汉代,便通称为姓,问题就变得简单多了。
了解了这些,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影片:《孔子》中的鲁国人都姓“姬”,表明他们都是一个姓姬的母祖所生,相互之间不宜通婚;鲁国还有很多不同的氏,他们都是姬姓大树上的小枝条,比如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等,他们都是鲁桓公的后人,俗称三桓,因他们各自组建家族为方便相互区分而各自拥有自己的氏号。
那么氏是怎么起的呢?情况比较复杂,有的以动物为氏,有的以封国、封地、居住地为氏,有的以官职、职业为氏,有的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等等。
电影《孔子》中的孔丘就是以他的六世祖――孔父嘉的字为氏的。
孔父嘉以何为字呢?我们来推理一下:首先,在汉武帝之前,称呼一个男子的名是不用加上他的姓的,所以“孔”肯定不是孔父嘉的姓;据考证孔父嘉的姓是“子”,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
其次,“孔父嘉”是这个人的名和字的连称。
而古人名和字连在一起说时都是先称字后称名的。
那么我们可以知道:“孔”是这个人的字,“父”是表明这人的性别为男子,“孔父”是这个人字的全称;“嘉”是这个人的名。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9篇
孔子电影的观后感9篇孔子电影的观后感9篇1电影导演胡玫说:“《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让你记住很多故事情节的影片。
”但是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故事和情节那么回事,他自己留下的是一个形象,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的传承。
孔子连同他自己身后的弟子,或许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读书人,但他自己们给人的感觉确实如海涛般汹涌澎湃的千军万马,统领着一个时代。
这部电影将孔子拉下神坛,从一个凡人的角度去诠释这个“圣人”。
孔子亦是一个普通人,他自己也有缺点,也有七情六欲。
不经意见了南子给后人留下口实,他自己是惊艳和动心于南子的美貌的,但他自己终以一句“可有些人就是好德如好色”决然斩断了即将升华为暧昧的一种情愫。
简单的人物出场,寥寥的情节铺陈,却巧妙地反映出了孔子在本性和信仰之间的取舍,耐人寻味。
有家小而不能享其乐,惜弟子而不能全其身,爱国家而不能报其君,恋故土而不能立其足,怀理想而不能偿其志。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载,受尽风霜之苦离别之痛,尝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依然坚守礼仪仁和,坚持在求索,这样的孔子留下的是立足万世的思想,是奠定中华文化两千年文化的核心,是使后人受益匪浅的精神之髓。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是这部电影的主线和灵魂。
不管在何境地,自始至终坚决淡定,礼仪之说娓娓道来。
颜回、子路、冉求,性格各异,但爱师如命,遵循礼仪仁和的精神如命。
子路助卫国,冉求回鲁国效命。
最牵动人心的是颜回,颜回是孔子最钟爱的弟子,外表文文弱弱却机智灵活、意志坚定。
在电影中,颜回死后,孔子一直紧紧地抱住他自己的尸体,始终一语不发,呆坐在那里,茫然如求,若有所思。
孔子爱颜回甚至比爱他自己的儿子还要多一些,因为儿子只能传承血脉,颜回却可以传他自己的大道。
当影片最后皓首霜须的孔子再回到阔别多年的故国之时,跌落尘埃痛哭失声,既符合一个受尽颠沛之苦的游子应有的情怀,也凸显了这个于平凡之中孕育伟大的生命个体的不同凡响之处,同样地这一手也深深拨动了我内心中那根最脆弱的弦。
孔子说:后人理解我,后人误解我,都因为《春秋》。
《孔子》电影观后感
《孔子》电影观后感《孔子》电影观后感1影片《孔子》讲述的是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生平故事。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就知这亲的年代生活。
孔子满腹经论,学识渊博。
他就任“中都宰”这个职务时,使中都面貌大变,老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孔子因此受到鲁定公的重用,被鲁定公任命为大司寇。
当时是奴隶社会,有一个这样残忍的陋俗,就是只要有一个王权去世了,他的奴隶们就要陪他殉葬。
孔子不畏大司徒和公山狃的权势,提出要废除这个残酷的陋习,用智慧战胜了两位王侯贵族,展现了孔子的聪明和机智,以及他的仁爱之心。
孔子担任大司寇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陪同鲁定公去会见齐王。
孔子向公山狃和大司徒索要战车五百乘,但遭到公山狃的拒绝,只好带着孔子的十乘战车去会盟,受到齐国的威胁,但孔子用他的智慧,用一百辆牛车吓退齐国的五百战车。
因此,得到鲁国王的称赞和重用。
孔子与他的弟子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孔子和他的弟子在奔走列国之间,传授学问,用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对孔子也是非常崇敬。
有一件事让我感动,就是颜回下到冰海,给孔子捞书籍,但在冰海里待太长时间,就被冻僵了,已三个时辰了,颜回没有缓过来,这种视书如命的精神让我感动。
这部影片仅仅是孔子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的艺术体现,我还要从孔子的文学著作《论语》再深入进行了解,还要向他学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精神。
《孔子》电影观后感2星期五下午我们有幸观看了《孔子》电视剧。
使我们对这位圣人有了认识和全方面对了解,孔子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氏人,这一集,我们看的主要内容是孔子结婚的时候和他师傅对故事。
孔子要准备结婚了,按理说孔子应该很高兴才对。
但是,孔子可不这样想,他还在关心自己对师傅,问师傅:“我结婚了,那你怎么办呀?”我从这一个地方就看出了孔子是以个很无私对人,不但会关心自己的事情,还会担心别人对事情。
孔子家中虽然很清贫,但是,孔子对学问不清贫。
学而不厌是孔子的作风。
我想起了在一本书上看到一篇关于孔子的小故事:师襄子教孔子弹琴,孔子会弹之后,师襄子就回家了。
观电影《孔子》有感
观电影《孔子》有感孔子,春秋后期鲁国人。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近日来,我看了电影《孔子》,总体感觉还不错。
当然,电影是一种艺术,所以电影《孔子》跟历史不尽相同。
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
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
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孔子》这部电影是由周润发等大陆一线影星出演的,并且表演的都比较到位。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基本上把孔子圣人的一面表现了出来,任泉饰演的颜回,镜头不多,但是把颜回的那种谦卑、礼让的样子表演的也还算到位,当孔子在卫国要见南子的时候,子路的一句“那个女人,您一定不能见!”,把子路的豪爽性格也展现出来。
电影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周润发饰)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实行自己的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
但是,三桓权倾朝野,让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
他因阻止季桓子的家奴免受陪葬,而与之结怨。
其后,他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和大夫黎鉏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
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发佞臣谋反,在平叛之后,季桓子假传圣旨,罢黜了孔子。
从此,孔子率颜回、子路等弟子开始游历各国。
在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的尊重。
他见到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并在交谈中展现了正气凛然的君子风范。
,结尾孔子死后鲍德熹的镜头探到窗外,一片淡定从容的画卷,电影就在优美而有意境的画卷中结束。
电影孔子与左传中记载不一致的地方by攸宁
电影孔子与左传中记载不一致的地方:1.电影中,季平子死后,季孙斯要漆思弓(季平子生前最爱的小奴)陪葬。
但历史上并无此事件,漆思弓也不存在。
左传中记载为:六月,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
阳虎将以与璠敛(六月,季平子巡视东野,回来,没有到达,十七日,死在房地。
阳虎准备用美玉随葬)所以孔子为了漆思弓在大殿上辩论是否应让活人陪葬也是不存在的。
2.关于阳虎这个人物。
阳虎在鲁国历史上也是起一定影响的人(阳虎之乱以及之后很多年掌控鲁国朝政),且与孔子也有很多交缠,然而在电影中完全没有出现阳虎这个人物。
3.夹谷会盟:①电影中梨大夫的建议是在宴会席间挟持鲁君为人质。
而左传中则记载:若使莱人以兵劫鲁侯,必得志焉(如果派莱人用武力劫持鲁侯,一定能够如愿)。
②电影中齐国是在盟誓之后因为孔子提出要归还鲁国汶上三城所以展示兵马威胁鲁君和孔子。
左传中记载则是在盟誓之前:孔丘以公退,曰:“士兵之!两君和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齐君所以命诸侯也。
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俘不干盟,兵不偪好。
于神为不祥,于德为愆义,于人为失礼,君必不然。
”齐侯闻之,遽辟之。
将盟。
(孔子带着鲁定公往后退,并说:“士兵们快拿起武器冲上去!两国国君友好会见,而华夏之地以外的夷人俘虏却用武力来捣乱,这不是齐国国君命令诸侯会合的本意。
华夏以外的人不得图谋中原,夷人不得触犯盟会,武力不能逼迫友好。
这样做对神灵是不吉祥的,对德行也是伤害,对人却是丧失礼仪,国君一定不会这样做。
”齐景公听了这番话后,急忙叫莱人避开。
即将举行盟誓时。
)③电影中是由梨大夫提出一旦齐国军队出境作战,鲁国如果不派五百辆兵车跟随我们,就按此盟誓惩罚。
左传中记载为:齐人加于载书曰:“齐师出竟而不以甲车三百乘从我者,有加此盟!”(齐国人在盟书上加上了这样的话:“一旦齐国军队出境作战,鲁国如果不派三百辆兵车跟随我们,就按此盟誓惩罚。
”)④电影中在孔子巧妙化解被围危机后齐鲁两君上便握手言和。
孔子电影观后感_1
孔子电影观后感孔子电影观后感1《孔子》这部电影是由周润发等大陆一线影星出演的,并且表演的都比较到位。
周润发饰演的孔子,基本上把孔子圣人的一面表现了出来,任泉饰演的颜回,镜头不多,但是把颜回的那种谦卑、礼让的样子表演的也还算到位,当孔子在卫国要见南子的时候,子路的一句“那个女人,您一定不能见!”,把子路的豪爽性格也展现出来。
电影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公元前六世纪,孔子(周润发饰)受到鲁定公赏识,从中督宰晋升为大司寇,这让他得以实行自己的以礼治国的执政理念。
但是,三桓权倾朝野,让孔子感受到了重重阻力。
他因阻止季桓子的家奴免受陪葬,而与之结怨。
其后,他随鲁定公赴齐国会盟,与齐景公和大夫黎鉏斗智斗勇,维护了鲁国的利益,讨回三城,因此出任代国相。
他提出隳三都的政策,引发佞臣谋反,在平叛之后,季桓子假传圣旨,罢黜了孔子。
从此,孔子率颜回、子路等弟子开始游历各国。
在卫国,孔子得到卫灵公的尊重。
他见到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并在交谈中展现了正气凛然的君子风范。
结尾孔子死后鲍德熹的镜头探到窗外,一片淡定从容的画卷,电影就在优美而有意境的画卷中结束。
电影中的孔子虽然一直寻觅“知音”,但结局却知音寥寥。
在这里,《孔子》的故事不是一部圣人传记,更像是一部关于自我认同的故事。
“孔子众门徒与孔子的关系”和“子见南子”是《孔子》的两大部分,无论是众门生还是南子,都是在彼时为数不多的孔子“知音”。
而惨烈的不止是知音者寥寥,而是知音们的结局死的死,伤的伤,无一不以怅然落幕。
所以本片着重于讲述“孔子见南子”与“颜回救书简”,孔子明知南子赏识他,亦无法留在卫国;明知颜回落水性命堪舆,亦无法营救——通篇其实是在制造一种关于人物的“无力感”:既无法改变时局,亦无法改变身边人的命运。
我从电影《孔子》中感受到,我们应当学习孔子钻研学问的严谨态度,以及“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成为一个有学问、正直、光明磊落、对国家有用的人。
《孔子》中春秋文化的隐喻与阐释
作者: 李萍[1]
作者机构: [1]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出版物刊名: 电影文学
页码: 92-93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1期
主题词:�孔子》;姓氏称谓;跪拜礼
摘要:电影《孔子》以塑造孔子的政治家形象为重点,突出表现了孔子的仁、礼、能,引起了海内外很多观众的关注和点评。
但其中2500年前的春秋文化成为一般观众解读影片的暗礁,尤其是深入理解孔子仁礼形象的障碍。
本文以严谨的学术考证,对影片中春秋文化的隐喻,从姓氏称谓和跪拜礼两大方面进行阐释,史论结合,引经据典,简明扼要。
两种历史背景下的孔子银幕形象比较——以电影《孔夫子》与《孔子》为例
两种历史背景下的孔子银幕形象比较——以电影《孔夫子》与《孔子》为例两种历史背景下的孔子银幕形象比较——以电影《孔夫子》与《孔子》为例导言:孔子,也被尊称为孔夫子,在中国历史上被视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的学说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并且对整个东亚地区的思想、道德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电影界,关于孔子的电影作品也不胜枚举。
其中,《孔夫子》和《孔子》作为两部备受关注的影片,以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创作角度展现了孔子的形象。
本文将从两部电影的创作背景、孔子形象的塑造、剧情的呈现以及历史真实性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探讨这两种历史背景下的孔子银幕形象。
一、创作背景1.1 《孔夫子》电影《孔夫子》是在中国上映的一部由韩国导演金宇中执导的传记片,上映于2010年。
该片主要围绕孔子早年生活的故事展开,讲述了他的成长经历、思想觉悟和师徒关系。
影片以历史为基础,结合了一些虚构的情节来呈现孔子的人物形象。
1.2 《孔子》《孔子》是一部2009年上映的中国传记剧情片,由导演黄建新执导。
该片侧重展现了孔子中年的生活以及他对政治、教育与伦理的思考和实践。
电影以历史为背景,尽可能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
二、孔子形象的塑造2.1 《孔夫子》在《孔夫子》中,孔子被塑造成了一个聪慧、勤奋、有思想和敏锐观察力的年轻人。
影片通过描绘他与师父的辩论和与学生的互动,展示了他对人性、伦理和道德的思考和启示。
此外,在这部电影中,孔子的形象通过演员表演和服饰的选择,给人以务实、旁观者游走的印象。
2.2 《孔子》相比之下,《孔子》更注重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以及他对政治、教育和伦理问题的探索。
该片通过孔子带领学生们的讨论和教导,并将他置于各种政治陷阱和道德考验之中,展现了他智慧、坚持和责任感。
在这部电影中,孔子的形象更加庄重,给人以一种领导者和理想家的印象。
三、剧情呈现3.1 《孔夫子》《孔夫子》通过孔子的个人成长经历和师徒关系的展示,突出了他对于人性、伦理和道德的思考。
电影孔子与舞剧孔子的区别600
电影孔子与舞剧孔子的区别600
(原创实用版1篇)
篇1 目录
1.电影《孔子》与历史人物孔子的差异
2.电影《孔子》与舞剧《孔子》的差异
3.总结:不同艺术形式下的孔子形象呈现
篇1正文
一、电影《孔子》与历史人物孔子的差异
电影《孔子》是一部以历史人物孔子为原型的电影作品,讲述了孔子的一生及其思想。
然而,电影中的孔子与真实的孔子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在战争方面,电影中的孔子参与了多场战争,如夹谷之盟、堕三都、武子台平乱等,展现了其指挥战争的才能。
然而,历史上的孔子并非战争的指挥者,他更注重文化和教育。
其次,在出身方面,电影中的孔子出生在一个军人世家,而历史上的孔子出身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
此外,在形象方面,电影中的孔子由周润发饰演,身材高大,而历史上的孔子长九尺六寸,也被称为“长人”。
二、电影《孔子》与舞剧《孔子》的差异
舞剧《孔子》是一部以孔子为主题的舞蹈作品,通过舞蹈形式展现了孔子的一生。
相较于电影《孔子》,舞剧《孔子》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首先,舞剧《孔子》更注重舞蹈的表现力,通过舞蹈动作和舞台效果来呈现孔子的生活和思想。
电影《孔子》则主要以对话和情节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故事。
其次,舞剧《孔子》在角色塑造上更注重舞蹈演员的表演,而电影《孔子》则通过演员的表演来塑造角色形象。
三、总结:不同艺术形式下的孔子形象呈现
无论是电影《孔子》还是舞剧《孔子》,都是以历史人物孔子为创作原型,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来呈现孔子的形象和思想。
虽然它们在某些方面存在差异,但都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孔子形象。
观看《孔子》观后感(精选29篇)
观看《孔子》观后感(精选29篇)观看《孔子》观后感一、观后感格式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由观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
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简单但明确,不含糊,这样就可以了!不必展开来说。
第二部分,具体谈感受是什么。
我们读书看电影都有一个过程,都需要一段时间,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这段时间内一点一点产生的,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因此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虚假不实,这样才能感人,打动读者。
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
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能太长,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再者,这样也影响文章的结构。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因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就毫无意义了。
具体说来,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和电影中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较与对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树立学习的榜样。
第四部分,文章的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二、观看《孔子》观后感(精选29篇)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看《孔子》观后感(精选2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看《孔子》观后感1春秋割据,各国战乱,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这样的乱世中。
他和他的弟-子们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十几年。
一直未曾放弃的是礼义仁和。
我带着并不是非常高的期望去看这部影片。
两个多小时,和场内的观众一起,非常安静地看完。
最新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观后感
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观后感《孔子》是一部2010年的传记历史片,由胡玫执导,周润发、周迅、陈建斌领衔主演,任泉、陆毅、姚橹等主演,于2010年1月22日全国上映。
电影讲述了东周末年,诸侯割据,相互征战。
孔子为了理想奔走在列国之间,孤独地和整个时代抗争,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
下文是小编为你精心编辑整理的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观后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内容,请点击相关栏目查看,谢谢!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观后感1电影《孔子》里面有很多与史书记载不一样的地方,首先就是前面的孔子擂鼓为战士壮威,接着是孔子与鲁公一起出面说服齐王收复失地然后就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的死,都与历史不符。
史书上没有记载孔子与鲁公一起去谈判的,而记载的是孔子从天而降前来护驾的,这样一改似乎让人觉得更加真实!历史上也没有类似于有沉书入水然后颜回去捞的事情。
颜回史书里面的记载是穷死的,不免有些窝囊,这样一改反倒显得他对书籍和老师的热爱,真正热爱书的人确实会不顾自己的性命去救书的,没有什么迂腐之处!电影中孔子会见南子的绯闻也被大肆渲染,让人觉得孔子不再是一个高不可碰的圣人而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孔子也有七情六欲,有一句台词是“吾未见如此好色如好德者”,这是我觉得全片中最妙的台词,面对一个风情万种母仪天下的女子,就算是孔子也会动容的吧!全篇最感人的一幕我觉得是孔子和一群弟子一起回到鲁国以后,孔子跪在城门下,磕头行礼口中反复念叨着:“我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个时候孔子已经年过半百了,但是还是不能忘记自己的祖国,尽管曾经别人赶他走,但是当祖国需要他的时候他还是选择了回国。
这种胸襟不愧是我们的圣人,这里看得出孔子的伟大!看电影孔子,我们用平常心看他的可爱,用恭敬心看他的伟大:原来这就是我们的圣人孔子传奇的一生!中英合拍纪录片孔子观后感2我读了《史记》中孔子的故事,知道了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是春秋末期鲁国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电影孔子观后感
电影孔子观后感电影孔子观后感15篇电影孔子观后感1最近,我看了一部名叫《孔子》的传记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孔子极具传奇色彩的一生,刻画出了一个个生动精彩的人物形象,对我的触动还是很大的。
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孔子的一生极为坎坷,曾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卫、陈、曹、宋、郑、蔡诸国之间,宣传“仁”之思想,可乱世将孔子的时代改变了,没有一个国家听他的思想。
十四年后回到鲁国从事教育活动,七十三岁病逝。
《孔子》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我至今记忆犹新。
陪葬的一个小男孩漆思公为了保住性命拼命地跑,遇到了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路救下了漆思公,最后,在孔子的强力辩说下,漆思公重得自由,并拜孔子为师。
这个事例说明了孔子宣传“仁”道的重要性,在这个战争的世界,宣传仁爱精神才能挽留住一些生命。
孔子他宣传的不仅仅是“仁”,还有“义、礼、和”,这四点综合在一起,就是治国之本。
在孔子离家出去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时,也曾大力倡导过这四点,可结果是处处碰壁,孔子的理想也未能实现。
导演胡玫最巧妙的一点在于她把南子这个妖娆的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出来,更从侧面烘托了孔子的思想道德之端正。
面对南子,孔子没有心动,而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迫使南子放弃了对他的诱惑。
孔子他被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对后人的影响力很大。
我们也永远记住了这位推广“礼、义、仁、和”、心静如水的先师――孔子。
电影孔子观后感2被热炒了很久的《孔子》终于在1月22日正式上映。
在上映前的宣传活动中,愈发“老来俏”的主演周润发扬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这番话让本次评审团的成员们不禁诚惶诚恐。
然而观影归来,大家却只感觉到欣赏了一场冗长的“百家讲坛”,而且很显然,胡玫导演讲故事的能力,远远不及于丹老师。
CCTV-6电影频道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打开电视看电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开电影看电视”则更为恰当。
电影《孔子》中的文化现象研究
1电影《孔子》中出现的器物1.1食器(1)鼎相当于如今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
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2)鬲(li,音历)…煮饭用:一般为侈口、三空足。
(3)簋(guǐ)铜器铭文作“毁”,相当于如今的大碗,盛饭用。
一般为圆腹、侈口、圈足、有二耳。
簠(fu,音甫)…古书里写作“胡”或“瑚”。
盛食物用。
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盖。
(4)竹箸:筷子。
1.2酒器(1)爵:饮酒器。
相当于后世的酒杯。
圆腹前有倾酒用的流,后有尾,旁有鋬(把手),口有两柱,下有三个尖高足。
(2)角:饮酒器。
形似爵,前后都有尾,无两柱。
有的有盖。
(3)觚(gū):饮酒器。
长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状。
觚的形制为一具圈足的喇叭形。
(4)尊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较粗,口径较小,也有方形的。
1.3兵器(1)钺:本是王者贵族用于劈砍的兵器,也是象征权力的刑器和礼器。
形状像板斧、斧头而较大。
作为一种兵器,由青铜铍头、长柄构成,铍头尖锋直刃、扁茎,穿透力很强,很可能是由扁茎短剑发展而来。
它出现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大量使用。
(2)号角:古代军旅中使用的号角是用兽角做成的,故称角,由于号角发声高亢凌厉,在战场上用于发号施令或振气壮威,如“鸣角收兵”,后来角也用于帝王出行时的仪仗。
(3)盾牌:是古代作战时一种手持格挡,用以掩蔽身体,抵御敌方兵刃、矢石等兵器进攻的防御性兵械,呈长方形或圆形,其尺寸不等。
盾的中央向外凸出,形似龟背,内面有数根系带,称为“挽手”,以便使用时抓握。
(4)弓箭:古代以弓发射的具有锋刃的一种远射兵器。
弓由弹性的弓臂和有韧性的弓弦构成;箭包括箭头、箭杆和箭羽。
箭头为铜或铁制,杆为竹或木质,羽为雕或鹰的羽毛。
1.4玉器(1)玉玦:古玉器名。
玉饰的一种。
玦通决。
形如环而有缺口。
新石器时代、西周晚期和春秋战国墓葬中,常有发现,多放置于死者的耳旁。
作耳饰玉器。
到汉代,主要作佩玉用。
玉玦用途,古今说法甚多,概括起来有五种:一作佩饰;二作信器,见玦时表示有关者与之断绝关系;三寓意佩戴者凡事决断,有君子或大丈夫气质;四刑罚的标志;五用于射箭,使用时将玦套戴在右拇指上,以作钩弦。
《孔子》电影观后感(通用10篇)
《孔子》电影观后感《孔子》电影观后感(通用10篇)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子》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子》电影观后感篇1《孔子》这部影片讲述了孔子从年轻到衰老的故事,说明了他的大志与大智,以及他那三千弟子的大作为。
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而孔子后来从宋国移居到鲁国。
那是正是宋朝,人们信奉周公的仁与礼,孔子也将仁礼视为约束自己的两个条件。
那时的孔子从一介蔗民到被鲁君识中才华提为相国,可是他却被其他同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使他不得不被迫离开鲁国。
这孔子被逐,他的弟子也不愿老师一个人走,便跟随孔子。
被逐以后,孔子和众弟子周游列国,传经授礼。
可是,这种日子并不好过,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危险。
卫国请孔子的弟子:子路去卫国当大将军,抵挡外来侵略者。
子路为了保护小小的卫军,被敌人杀害,但是,他在倒下去的最后一刻,不忘要盔正、扶正,孔子听说后,虽然十分悲痛,可是却说他是君子。
终于,鲁国大司徒醒悟,请孔子回国。
途中,马车正在过冰河时,冰面突然裂开,使孔子的弟子颜回和载有孔子书籍的马车掉入河中,颜回有自救的本领,完全可以马上上岸,可是他却一个猛子扎下去,尽力把书籍打捞上岸,就这样,颜回在冰冷的河水中反复上下,体力终于支撑不住,被冻死了。
孔子忙叫人把他打捞上岸,孔子紧紧地抱了他八个小时,要知道,颜回是他最心爱的弟子啊!可是,人死不能复生,弟子把他拉开。
经过了十几年的在外漂泊的生活,孔子在将近七十岁的时候回到了他的父母之邦——鲁国。
他时刻不忘颜回提醒他的那句话:您知道您为什么被逐吗?是因为您把自己的思想硬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一边抚摸着《春秋》,一遍自言自语:人们敬仰我,是因为它,人们误解我,也是因为它。
说罢,他把这部书交给侍仆,命烧掉。
孔子文采奕奕,说话出口成章,面对敌人的威胁仍从容不迫。
有一次,他竟以100牛车,吓退了齐国的500乘兵马。
孔子决战春秋电影观后感
孔子决战春秋电影观后感
作为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电影,《孔子决战春秋》讲述了
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在春秋时期的故事,展示了他们对于人性、道德以及政
治的思考和实践。
观看这部电影,我被孔子的坚持和勇气所感动。
他在逆境中不断前行,坚持自己的信念,用智慧和行动改变了当时的社会,开创了中国古代优秀
的文化传统。
电影中,孔子的一些思想和言行也引起了我的共鸣。
比如,孔子提出
了“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思想,告诉我们只有让人人都受到平等的待遇和
机会才能创造真正的和平和幸福。
他还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
思想,告诉我们要尊重和善待他人,才能得到回报和美好的生活。
另外,电影中的场景和服装也很精美,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和
美学特色。
更重要的是,电影整体风格比较朴实,没有太多夸张的特效和
镜头,突出了中华文化的深邃和内涵。
综上所述,电影《孔子决战春秋》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孔子的思想和品格,也让我更加珍视中国传统文化。
希望这部电影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和喜爱。
2023年孔子电影观后感_2
2023年孔子电影观后感2023年孔子电影观后感1昨天,我听母亲说银谷影城正在热播影片《孔子》,我立刻手舞足蹈起来。
母亲见我这么兴高采烈,便答应带我去看这个影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
出生于公元前五世纪。
他学问渊博,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整个影片讲述的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先后去过卫国、蔡国、齐国、郑国等国家。
孔子本来在他的家乡鲁国享有很高的官职—司寇,他倡导用礼仪治国,让国家富强,不同意连绵的战乱,耗费钱粮,这样才能使天下太平,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美好生活。
可是他这种理念当时并没有被鲁国国君采纳。
虽然这样,孔子还是在鲁国废除了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殉葬”。
古代,每个有钱的主人,手下都会有一些奴隶,而主人去世后,他的奴隶就会一个不剩的拉去陪葬,看到这残忍的一幕,令人心惊胆颤。
有一次,一个大臣的父亲死了,他的一个小奴逃到了孔子的家中,哆哆嗦嗦地说了实情。
第二天上朝,孔子带来了了这个小奴,国君愤愤地说:“你怎么能不告知我,私自收下这个小奴呢?”这时,一位朝中大臣对孔子说:“奴隶陪葬是一种礼节,你是不能收留的。
”孔子不慌不忙地说:“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为什么不去陪葬呢?”一下子说得这位大臣哑口无言。
但孔子最后还是被鲁君赶出了鲁国。
孔子离开鲁国后,先后周游了很多国家,都没有得到重用。
这时,鲁君派人请孔子回国,孔子经三思后同意了。
但在返程的路上,令人感动的一幕发生了。
当他们的马车行驶在冰冻的河面上时,冰面突然崩裂了,书简掉到了河水里,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回知道这些书简是孔子的全部心血,所以不顾自身安危跳进冰水,救出了这些书,而他却被冰冷的河水冻死了。
看到这时,我差点眼泪夺眶而出。
孔子周游列国14年,终于在68岁时回到了鲁国,专心讲学,最终在73岁时因病去世。
孔子的精神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他那不因艰难而退缩的的品格深受人们敬佩,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怀念他,时时刻刻学习他。
春秋战国孔子500字观后感怎么写
春秋战国孔子500字观后感怎么写观看电影《春秋战国孔子》后,我深感孔子这位伟大思想家的卓越智慧和伟大影响力。
这部电影通过生动的剧情和精彩的演绎,将孔子时代的历史背景和他的思想哲学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对孔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这部电影让我领略到了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各诸侯国相争不休,社会风气混乱,人民苦不堪言。
而孔子则在这样的背景下,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努力传播正道,为人民谋福祉。
他不计个人得失,只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推崇仁义道德,以身作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其次,电影中展现的孔子智慧的一面令人叹为观止。
他善于观察民情,懂得因地制宜;他擅长施教育,教育方式多样而贴近学生;他明白政治的复杂性,能够处理周围各诸侯国的关系。
正是这种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使得孔子能够提出诸多令人钦佩的言论和学说,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以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些言论至今仍对人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使得孔子成为了中国思想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最后,电影中孔子道德高尚的一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面对权力斗争还是面对个人得失,孔子始终能保持定力和操守。
他鞠躬尽瘁,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是追求名利和权力。
他倡导“仁爱”,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以道德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这种高尚的品质使得孔子成为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代表,也是后世崇拜的对象。
总之,电影《春秋战国孔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触动和启迪。
通过观看,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孔子的伟大思想和他对后世的影响。
我深感孔子所倡导的仁义道德依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践行孔子的思想,与他一同努力建设美好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71 1600 1696
颜回为官鲁国?
鲁定公:支持孔子做大司寇改革,改变君不君臣不臣的现象?
漆四弓:祭祀用活人?酒辣死了?
孔子弟子诵经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礼记成书于西汉
孔子的女儿
孔子弟子公伯寮
季氏家臣公山狃拉拢孔子不成而交恶?
献祭长尾雉啄光尾毛
齐景公:齐国百年以来最大梦想吞并鲁国?
夹谷会盟在左传中无传,但是
十年春,及齐平。
夏,公会齐侯于祝其,实夹谷。
孔子相其君,说明已经为卿,影片中为大司寇,不知道算不算卿。
孔子说夹谷会盟是任大司寇后第一件大事,不知道这个时候大司寇已经做了多久,孔子要颜回负责仪仗保证两国地位对等,查齐鲁国君爵位。
孔子要调动兵车,答说只有立车没有兵车,要找季孙氏和公山狃
比箭拿兵车,费邑城墙十八尺,擅立私刑
会与夹谷,是莱夷人所居住的地方,齐侯可以就地召之挟持鲁君,影片中没有出现莱夷人。
颜回要齐侯下台迎鲁君,文中没出现
影片中说鲁君公爵齐侯伯爵
影片中说归还三十年前占的汶上三城,在左传中应该指阳虎当年出奔齐国带去的三城郓、鄵、龟阴,查时间
孔子在影片中以盟主带兵不仗义谴责齐侯,左传中实际以礼仪谴责
影片中,公元前498年即鲁定公十二年鲁君让孔子出任代理国相,提出隳三都,但是在左传中,隳三都是有仲由也就是子路来做的。
隳三都时鲁君及三桓都前往武子台避难而非电影中只有鲁君一人前往季府。
影片中,公山狃,及左传中公山不狃,在袭击鲁国都城曲阜失败后遭到季孙氏在曲阜城外的包围,士卒或自杀或投降,而在左传中的原文为仲尼命申句须、乐欣下,伐之,费人北。
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
即公山不狃和叔孙辄在袭击国都失败后向北逃亡,遭到鲁国百姓追击,并且在姑蔑被击败,于是两人逃到了齐国。
郈和费先后被毁,然而成宰公敛处父认为成是孟孙氏的保障,不同意毁成。
定公十二年冬鲁君亲自率军围攻成失败。
在影片中鲁国是因为齐国军队压境而不敢毁成,
左传中鲁君与季孙氏因亲近齐国送来的八十个美女而疏远孔子,而在电影中,主要还是孔子触犯了他们的利益而遭到疏远,以一副断开的玉珏表示欲绝,孔子因此出走
孔子见南子在左传中没有记载
定公十五年,哀公三年
哀公十一年齐师伐鲁,影片中是想请孔子回国然而季孙氏出于面子而只请冉求,左传中是因冉求而请孔子。
片中冉求求季孙斯让孔子会鲁国,且季孙斯不同意而左传中是季孙斯的二子看到冉求的军事才能,问冉求从何处学来,从而认识到孔子的才能。
影片中季孙氏派人找孔子说在郑国都城与弟子失散独自在东门等候弟子来寻找,被人嘲笑,称之为”累累若丧家之犬”。
孔子欣然笑曰:“然哉,然哉!”,然而这件事发生在鲁哀公三年,此时孔子60岁十一年,电影中吴国攻打陈国,左传中,十一年春齐国攻打鲁国,五月公会吴国与鲁国攻打齐国
孔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是在鲁哀公六年,而影片中是发生在齐师伐鲁之后
影片中颜回因抢救落入冰河的书简丧生,史实归鲁之后,颜回除讲学外,便是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
颜回在整理时,不限于一般的刻写与编简,而是着重于考证及校对,把周游列国
时所获得的不同古籍互作参证,去伪存真。
特别是《易》,颜回是主要整理人之一。
在整理过程中,颜回呕心沥血,以致劳累而死。
片中颜回子路同一年死,但是史实是子路比颜回后两年死,即鲁哀公十五年
左传鲁哀公十四年春,西狩与大野,叔孙氏之车子鉏商获麒,以为不祥,以赐虞人。
仲尼观之,曰,麒也,然后取之。
这段在影片中没有。
六月齐国陈恒弑齐简公,孔子见鲁哀公及三桓,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桓,没有得到支持。
影片中阳虎乘卫国内乱从晋国杀来篡位,左传鲁哀公十五年,故卫国太子蒯瞆回国篡位杀子路1696
片中季孙氏临终前请孔子回国,实际之前孔子已经回国,但任然不被用
片中公元前484回到鲁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