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
【疾病名】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疾病名】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https://img.taocdn.com/s3/m/e9d68489d1f34693daef3e5e.png)
【疾病名】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英文名】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缩写】TA【别名】Buerger病;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十指零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angiitis;闭塞性血栓血管炎;伯格病;伯格氏病;buerger disease;Burger病;闭塞性血栓性血管炎【ICD号】I73.1【概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sis angiitis obliterans,TAO)是一种有别于动脉硬化,节段分布的血管炎症,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段的中、小动静脉,病理上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炎症细胞浸润性血栓,而较少有血管壁的受累。
1908年。
Burger首先对11条截肢肢体的动、静脉进行研究,并发现其病理变化主要是病变血管的血栓形成和机化,不同于传统的动脉硬化,因此本病又称Burger病,国内简称脉管炎。
【流行病学】Burger最初报道,本症发生于犹太人中。
目前已知这是一种世界性的疾病,但其患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综合文献报道,在北美洲的患病率是11.6/10万人,在周围血管病患者中占0.75%;东欧的患病率为3.3%;日本曾高达16.6%。
在太平洋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印度,以及以色列都曾有大量的病例报道,而黑人的患病率却很低。
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美洲的患病率明显下降,但女性患者却相对增加。
一般认为,这是妇女吸烟者不断增多的缘故。
据美国MayoClinic的统计资料,在1947年,每10万人中有104.3人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956年下降为61.1人;1966年为18.8人;1976年为9.9人;1986年为12.6人。
但有些学者认为,尚不能肯定这是否真正代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患病率下降,还是由于严格诊断标准所致。
与北美洲的情况相反,在亚洲特别是远东和中东地区,仍不断有大样本的病例报道,其原因尚无法解释。
令人感兴趣的是,报道中女性患者的人群明显增加。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考试重点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1a6a02b81c758f5f71f6731.png)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概述好发人群男性青壮年侵及血管下肢的中小动脉病因吸烟(主要环节)、寒冷、外伤、感染等外来因素及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激素等临床表现及分期第1期(局部缺血期)症状患肢麻木、发凉、轻度间歇性跛行,可反复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体征皮温稍低,色泽较苍白,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功能性(痉挛)>器质性因素)第2期(营养障碍期)症状症状加重,间歇性跛行明显,疼痛转为持续性静息痛,夜间剧烈体征皮温显著降低、色泽苍白,或出现紫斑、潮红,小腿肌萎缩,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动脉闭塞+侧支形成)第3期(坏死期)症状患肢趾(指)端发黑、坏疽、溃疡形成,疼痛剧烈呈持续性体征动脉完全闭塞,侧支循环不能保证趾(指)存活诊断青年吸烟男性+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试验)阳性+双侧肢体皮温相差2℃以上+动脉搏动减弱或不能触及+超声、肢体血流图检查附:Buerger试验:患者平卧,下肢抬高45°,3分钟后观察足背皮肤色泽改变;然后让病人坐起,下肢垂于床旁。
若抬高后肤色苍白或蜡黄,下垂后为潮红或紫绀提示阳性治疗原则一般疗法忌烟、保暖、避免外伤、消炎止痛、锻炼患肢药物治疗①中医中药;②前列腺素;③其他扩血管药:α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兴奋剂;④抗生素和镇痛药;⑤低分子右旋糖酐手术交感神经切除术适于痉挛因素超过闭塞因素的第1、2期患者动脉重建术适于动脉主干局段性闭塞,远侧动脉仍通畅截肢术出现远侧肢体坏死者,待坏死界限清楚后行截肢术其它分期动脉转流术、游离血管蒂大网膜移植术其它疗法高压氧动脉栓塞栓子主要来源有:①心源性,最常见,占94%,如心房纤颤时脱落的血栓;②血管源性,如动脉瘤或动脉硬化病灶;③医源性。
临床表现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可概括为5个“P”+全身改变1.疼痛剧烈(pain)——最早出现2.感觉异常(paresthesia)——深感觉障碍+运动障碍3.麻痹(paralysis)——肢体皮肤麻木4.无脉(pulselessness)——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近侧动脉搏动增强5.苍白(pallor)——苍白+皮温降低6.全身改变——血压下降,代谢障碍,休克甚至死亡。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https://img.taocdn.com/s3/m/ad3eab4e7375a417866f8f6e.png)
不同诊断标准的比较
Shionoya标准
Papa和Adar标准
Mills和Porter标准
Olin标准
日本卫生福利部标准
欧洲TAO研究组标准
发病年龄 吸烟习惯
临床表现
体格检查
<50岁 吸烟史
30-40岁 吸烟史
<45岁 烟草滥用
<45岁
<50岁
目前(或近期) 吸烟史
吸烟史或吸食烟 草
<50岁 目前是吸烟者或者既往有吸烟史
营养障碍期
组织坏死期
症状 患肢外观苍白; 患肢皮肤温度降低;酸胀乏力,部分伴有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出现烧灼感等; 间歇性跛行; 常伴有游走性浅静脉炎,反复发作。
患肢出现静息痛,即在休息的状态下出现患肢持续性疼痛; 夜间患肢疼痛加剧,甚至导致患者无法入眠; 患肢皮温进一步降低,颜色更加苍白; 出现患肢营养障碍性改变,如皮肤干燥、脱屑、脱毛、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 患肢出现足趾或手指末端发黑、溃疡或坏疽。
节段性测压:踝肱指数(ABI)有助于评估下肢动脉闭塞平面和缺血程度;趾肱指数(TBI)可以更加敏感地评 估下肢远端缺血情况。
检查
闭塞段血管周围形成螺旋形侧支
临床诊断标准
年龄小于50岁 目前或者近期有烟草吸食史 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 上肢受累或游走性浅静脉炎 除了吸烟无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TAO的传统诊断是以Shionoya的标准为基础,包括5个必要条件
42 仅累及上肢动脉
病理生理
800
下肢病变累及范围及病例数
700
683
667
600
500
400 349
304
301
296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https://img.taocdn.com/s3/m/b3564101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c.png)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简称脉管炎,是以肢体动脉为主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为常见的周围血管病之一。
本病病程长、痛苦大、致残率高,多发于男性青壮年,下肢比上肢多见:,临床特点为患肢怕冷、肤温肤色改变、间歇性跛行、静息性疼痛、受累肢体的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大部分病人常伴有浅表性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后期常因血管腔闭塞,引起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肢体末端坏死脱落。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于中医学的“脱疽”范畴。
《灵枢.痈疽篇》曰:“发于足趾,名曰脱痈,其状赤黑,死,不治。
不赤黑,不死,不衰,急斩之,不则死矣。
”最早指出了本病后期的典型症状、预后及手术治疗原则。
《马培之外科医案》则云:“始则足趾木冷,继则红紫之色,足跗肿热,足趾仍冷,皮内筋骨俱死,节缝渐久裂开,污水渗流,筋断肉离而脱。
”这些描述与脉管炎的初期和末期的表现颇为相似。
[病因病机](一)中医学认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生,内因为禀赋不足,久病体虚,血脉空虚;或情志太过,饮食不节,房事过度,肝.肾受损。
外因为感受寒湿之邪及外伤、烟毒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受阻,脉络痹阻不通而发本病。
《诸病源候论》载:“疽者,五脏不调所生也,若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阳不和,则五脏不调,营卫虚寒,腠理则开,寒客经络之间,经络为寒所折,则营卫稽留于脉……,营血得寒则涩而不行,卫气从之与寒相搏,亦壅遏不通……,故积聚成疽……,发于足趾,名曰脱疽。
”(1)素体阳虚,寒湿外侵,阴寒内盛,以致寒凝络阻,痹塞不通。
(2)精神刺激,忧思过度,情志抑郁,以致心、肾、肝、脾功能失调,导致经络、气血功能紊乱,气机不畅,瘀血阻络。
(3)湿热下注或寒湿郁久化热,与血搏结,阻滞络脉。
(4)瘀结不化,热盛腐肉伤筋,骨脉枯萎,热毒炽盛。
(5)禀赋不足,气血素虚或病久气血亏损,血脉空虚以致脉络痹塞不通。
总之,本病的病因病机不外乎寒、湿、瘀、热、虚。
一般初起多为寒凝脉络、瘀血阻滞,以邪实为主;病至后期,因疼痛机体消耗过甚,则转为正虚邪实之虚实夹杂证。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https://img.taocdn.com/s3/m/5d23e0013968011ca3009143.png)
术后48小时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补液对症治疗 肢体 伤口
患肢远端皮肤温度,色泽,感觉。 伤口有无红肿热痛。
功能锻炼
卧床制动一天,(根据愈合情况) 卧床期间鼓励作足背伸屈运动,以 利于小腿深静脉血液的回流。
预防感染
合理的使用抗生素,保持病房,床 单位的干净整洁,注重观察伤口的 病变,及时报告医师,给予处理。
血管外科护理查房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脉管炎全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发生于四肢末梢的主 干动脉(肘关节及膝关节以下)的血管炎症,好发于中小动 脉因血管狭窄、闭塞,肢端失去营养。引起间歇性跛行,缺 血性溃疡、坏死等症状。
病因
1、吸烟
2、外伤
3、精神紧张
4、寒冷潮湿地区
5、家族遗传
血管栓塞
血栓的形成
护理评估
健康状况
患者无手术史,心血管疾病,无出血性疾病,无过敏史。 工作史。有吸烟史。
身体状况
疼痛厉害,间歇性,一般下午,晚间较重。足趾颜色发 黑,坏死,伴恶臭。足背动脉搏动良好,下肢静脉曲张,局 部色素沉着。
心理社会状况
家庭成员以务农为主,病人很难接受截肢,病人对该疾 病的了解程度部够,知识缺乏。
血栓
临床分期及表现
初期(局部缺血期)
中期(营养障碍期)
后期(坏死期)
检查
专科检查
测定皮肤温度 跛行试验 影象学检查 多普勒超声 造影
CT MRA
超声
造影
CT
治疗
非手术治疗 一般处理 药物疗法
高压氧治疗
手术治疗 动脉重建术 静脉动脉化手术 骨髓干细胞移植术
截肢术
患者 张水田 男
术前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 生活护理 肢体护理 疼痛护理 功能锻炼 术前准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https://img.taocdn.com/s3/m/1662dc3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f.png)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概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以肢体中、小动脉为主的炎症性闭塞性疾病,静脉也可受到侵犯。
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段的中、小动静脉,病理上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炎症细胞浸润性血栓,而较少有血管壁的受累。
临床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可有间歇性跛行,重症患者可出现组织坏死。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是否医保是英文名称thrombosis angiitis obliterans,TAO疾病别称脉管炎、Buerge病、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是否常见是是否遗传否并发疾病湿性坏疽治疗周期长期持续治疗临床症状患肢苍白、发凉、麻木、夜间痛不能入睡好发人群常年吸烟的青壮年男性、牙周病患者常用药物妥拉唑啉、前列腺素E1、阿司匹林常用检查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病因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吸烟是本病的密切相关因素,其他包括遗传易感性、性激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等。
本病非传染病,无传播途径,好发于常年抽烟的青壮年男性。
主要病因吸烟研究表明吸烟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之间密切相关,患者中有吸烟史者(包括主动和被动吸烟)可高达80%~95%。
可能的机制有烟碱能使血管收缩,对烟草内某些成分的变态反应导致小血管炎性、闭塞性变化。
纯化的烟草糖蛋白可影响血管壁的反应性。
寒冷、潮湿我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率以比较寒冷的北方为高。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80%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发病前有受寒和受潮史。
可能是这些因素引起血管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并导致血管炎症和血栓闭塞。
感染、营养不良临床观察发现,许多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有反复的霉菌感染史。
有学者认为,人体对霉菌的免疫反应,诱发血液纤维蛋白原增高和高凝状态可能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有关。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在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的人群中多见。
有学者分析了印尼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发现,大多数患者的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尤其是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缺乏可能与本病有关。
激素紊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80%~90%),而且都在青壮年时期发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氏病)P67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氏病)P672](https://img.taocdn.com/s3/m/3b7e26cd81c758f5f61f67d7.png)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氏病)P672一、概念: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
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下肢多见;男>女;北方>南方;亚洲>欧美。
二、病因:1、外来因素:①生活环境:吸烟;寒冷;潮湿;②慢性损伤;③感染;2、内在因素:自免,性激素与前列腺素失调,遗传因素。
吸烟→Buerger病?吸烟是最引人注目的因素:60%-90%有吸烟史;戒烟能使病情好转,再度吸烟病情复发。
然而西方妇女同样吸烟,但本病的发病率低,说明吸烟并非是致病的唯一因素。
三、病理:①A>V(中小动静脉)②远端向近端③病变节段性分布(两段之间血管正常)四、临床表现1、局部缺血期:功能性因素(痉挛)> 器质性(闭塞)表现:患肢麻木、发凉、怕冷、轻度间歇性跛行。
特征性变化—间歇性跛行过程:走路→疼痛→休息→缓解→再走路机理:①肌肉运动后产生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聚积②产生致痛性P物质2、营养障碍期:器质性 > 功能性①静息痛——特征性变化(夜间更明显)(缺血性神经炎)②足背动脉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3、坏死期湿性坏疽:红、肿、热、痛、臭、液第三期中,动脉完全闭塞,侧支循环所提供的血液不足以代偿必要的血供,坏死肢端不能存活。
五、诊断:①青壮年男性,有吸烟史;②患肢有不同程度缺血性症状;③游走性浅静脉炎病史;④足背动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或减弱;⑤动脉造影:(明确阻塞部位、程度、范围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最常累及小腿3支主干动脉:胫前、胫后及腓动脉。
六、治疗1、一般治疗①戒烟、保暖(非保温why?)②Buerger运动2、药物治疗①血管扩张剂及抑制血小板聚积药物酚妥拉明,25%MgSO4;PGE;低右;丹参肠溶阿斯匹林等;②中医中药;③抗生素。
3、高压氧疗法——高压氧仓4、手术疗法(1)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改善皮肤血液供应;(2)动脉重建术;①旁路手术;②血栓内膜剥脱术;③大网膜移植术(胃网膜右动、静脉与股动脉、大隐静脉吻合)④分期动—静脉转流术(3)截肢术。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https://img.taocdn.com/s3/m/61dab22f482fb4daa58d4b89.png)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概念血栓闭塞脉管炎,发病多害青壮男,麻木疼痛皮色变,下肢动脉最常见,搏动减弱组织变,临床三期仔细辩,扩管抗凝镇静剂,抗感支持手术全。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犯四肢中小动、静脉为主的全身性非化脓性血管炎性病变。
多发于青壮年男性,亚洲﹥欧洲,北方﹥南方临床特征:初起患趾(指)怕冷、麻木、步履不便、逐渐暗紫剧痛,继则变黑褐色,肢节坏死脱落。
二、西医病因病理[病因] 1.吸烟2.寒冻(痉挛)3.免疫4.激素(雌激素血管保护作用;前列腺素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病理]1.多侵犯中小动脉,渐波及腘、股、髂动脉和肱动脉,慢性发病。
2.节段性分布,两段之间血管比较正常。
3.周期性发作,具急慢性变化:(1)急性期广泛淋巴细胞浸润及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血栓中有还有一些微小脓栓,炎症反应可扩展到动脉外组织,侵犯相关神经和静脉。
(2)中间期炎症反应逐渐消退,症状缓解。
(3)慢性期主要是血栓机化,形成坚硬的条索状组织,闭塞血管可能会再通。
三、中医病机内因:脾虚生化无源肢体麻木、肾虚温养不足疼痛、皮色淡白等外因:寒邪凝滞疼痛转归:寒郁化热、气血双亏一、临床表现1、疼痛:麻木、怕冷→间歇性跛行→静息痛2、麻木、针刺等异常感觉3、发凉、皮色改变:苍白→紫绀→暗紫4、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浅静脉区皮肤沿静脉走行处可见发硬红肿的硬结或索条,伴压痛和灼热感,足部和小腿处多见。
5、营养障碍:皮肤干燥、肌肉萎缩、指、趾甲变厚、毛发脱落等6、动脉博动减弱和消失7、雷诺现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早期受情绪或寒冷刺激呈现指(趾)甲由苍白潮红继而紫绀的颜色变化。
原因为末稍小动脉痉挛所致。
8、溃疡和坏疽:坏疽分为3级。
Ⅰ级坏疽溃疡只限于趾部;Ⅱ级延及跖趾(掌指)关节或跖(掌)部Ⅲ级延及全足背(掌背)或侵及跟踝(腕)关节二、临床分期Ⅰ期(局部缺血期):患肢发凉怕冷、麻木,酸胀,间歇性跛行,皮色苍白,温度低,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可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https://img.taocdn.com/s3/m/5af2efc4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68.png)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
(一)病因和病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累及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
主要侵袭四肢中小动静脉,尤其是下肢血管。
好发于男性青壮年。
1.病因
(1)外来因素,主要有吸烟,寒冷与潮湿的生活环境,慢性损伤和感染。
(2)内在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激素和前列腺素失调以及遗传因素。
2.病理
本病的病理进展过程有如下特征:
(1)通常起始于动脉,然后可累及静脉,一般由远端向近端进展。
(2)病变呈节段性分布,两段之间的血管比较正常。
(3)活动期为血管全层非化脓性炎症,有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较少,偶见巨细胞;管腔被血栓堵塞。
(4)后期,炎症消退,血栓机化,有新生毛细血管形成。
动脉周围有广泛纤维组织形成,常包埋静脉和神经。
(5)虽然有侧支循环逐渐建立,但不足以代偿,因而神经、肌和骨骼等均可出现缺血性改变。
静脉受累时的病理变化与动脉大体相同。
(二)临床表现和分期
本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常呈周期性发作,经过较长时间后症状逐渐明显和加重。
主要临床表现:①患肢怕冷,皮肤温度降低;②皮肤色泽苍白,或发绀;③ 感觉异常;④患肢疼痛,早期起因于血管壁炎症及邻近的末梢神经受到刺激,以后因动脉阻塞造成缺血性疼痛,即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⑤长期慢性缺血导致组织营养障碍改变;⑥患肢的远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⑦患肢在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出现反复发生的游走性浅静脉炎;⑧患肢末端严重缺血,产生干性坏疽,脱落后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https://img.taocdn.com/s3/m/804295c75fbfc77da269b1a8.png)
(二)二期(营养障碍期) 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酸胀等症状加重,间歇性跛行日益明显,行走距离缩短,休息时间延长,疼痛转为持续性。在肢体处于休息状态下,疼痛仍不止,称为静息痛。夜间更为明显。患肢皮温明显降低,皮色更加苍白,或出现紫斑、潮红,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小腿肌肉萎缩,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腘动脉、股动脉搏动亦可减弱。
以上分期是为了辨别病情轻重、病程不同阶段,便于掌握相应而有效的治疗。但分期不是一成不变的。若病变发展,症状可加重,如能及时治疗,侧支循环建立,局部血供改善,症状可以缓解,病情可以好转,期、级别都可改变。
三、诊断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一般并不困难。诊断要点是:①绝大多数病人是青壮年男子,尤有长期大量吸烟嗜好;②肢体足背或(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③肢体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史或临床表现;④初发时多为单侧下肢,以后累及其它肢体;⑤一般无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或糖尿病等病史。
(一)非手术疗法
A.一般疗法 严禁吸烟,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患肢适当保暖,但不宜热敷或热疗,以免组织需氧量增加,加重组织缺氧、坏死。勿穿硬质鞋袜,以免影响足部血循环。患肢作Buerger氏运动,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方法:患者平卧,抬高患肢45~60°,维持2~3分钟;然后患者坐起,两足下垂于床边,维持4~5分钟;再平卧,患肢平放于床上,休息4~5分钟。如此每日3次,每次操作5~10次。疼痛较重者可用消炎痛、索密痛等镇痛药。吗啡、唛啶等药易成瘾,应慎用。
四、鉴别诊断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均为慢性闭塞性脉病变,二者在症状、体征和病程发展上颇为相似,但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有下列特点:①患者年龄较大,大多在50岁以上,不一定有吸烟嗜好;②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或糖尿病;③病变动脉常为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分叉处、髂动脉、股动脉或腘动脉,很少侵犯上肢动脉;④X线摄片可显示动脉有不规则的钙化阴影;⑤无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表现。
ASO与TAO
![ASO与TAO](https://img.taocdn.com/s3/m/818786e70975f46527d3e11b.png)
ASO与TAO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肝胆胰血管外科 吴旭安 张琦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TAO,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
• 概念 是炎症性闭塞性疾病,主要侵害四 肢中小动静脉,主要是下肢。
• 病因 吸烟、寒冷感染免疫功能紊乱 病变 部位 中小动静脉 呈竹节样改变表现
• 症状 • 体征 • 特殊检查
诊断
治疗
非手术 降血脂、血压,解除血液高凝状态,促进侧支循环形 成。方法:减肥、禁烟、适量运动 常用药物:阿司 匹林、双嘧达莫(潘生丁)前列腺素等 手术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内膜剥脱术 旁路转流术 自体干细胞移植术
ASO与TAO的鉴别
ASO
TAO
•年龄
老年多见 45岁 ↑青年多见 45岁↓
•性别
男女均可
几乎男性
• 血栓性静脉炎
无
常见
• 高血压高血脂 常见
少见
• 受累血管
大中动脉 中小动脉
• 其他部位动脉病变 常见
无
• 动脉钙化
常见
无
• 动脉造影
病变广泛 动脉呈节段性病变
• 病情概况 症状轻 病情重 痛苦大• 概念 全身大中动脉硬化性病变 男多于女 病因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有 关 动脉内膜粥样硬化导至动脉闭塞所至
• 病因:与高血脂有关
临床表现和分期
早期 患者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静息痛 坏死期 动脉闭塞,搏动消失,局部缺血坏死, 坏疽,足趾尖端到全趾,甚至整个足部。
<0.5则可确诊 诊断
• 症状 • 体征 • 特殊检查
诊断
治疗
• 血管控张药 如PGE1 罂粟碱等 • 降低血液粘稠度 如低分子右旋糖酐 培达 肠溶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及症状分三个阶段?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及症状分三个阶段?](https://img.taocdn.com/s3/m/b5073d8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59.png)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及症状分三个阶段?为了便于掌握临床诊断和辨别病情的轻重,根据发病过程,临床上可分为以下 3 期∶第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发凉怕冷、麻木、疼痛,走路时足及小腿酸胀及有疲累感,足底硬胀不适,耐寒能力降低,冬季症状加重。
此后,常出现间歇性跛行,每行500~1000米,病人小腿(腓肠肌)和足掌部发生酸痛、胀痛或抽痛,被迫稍停顿或休息2~5分钟,则症状迅速缓解消失,如再行走患肢仍出现同样症状。
有些病人的小腿、足部和股部常反复发作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这些早期症状,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患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第二期(营养障碍期)∶患肢发凉怕冷、麻木、疼痛和间歇性跛行加重,有静止痛,夜间疼痛刚烈,病人常两手抱足而坐,彻夜难眠。
足部、小腿出汗减少或不出汗,趾甲生长缓慢、干厚、脆硬、变形,皮肤干燥、脱屑、皲裂,汗毛脱落,肢端呈潮红、紫红、青紫或苍白色,常有小腿肌肉萎缩。
营养障碍严重者,可出现缺血性神经炎,有触电样或针刺样疼痛,以及感觉障碍。
此时患肢动脉呈器质性改变,动脉搏动消失。
第三期(坏死期)∶患肢由于严重血液循环障碍,趾部或足部发生溃疡或坏疽,多首先发生在足大拇趾和小趾,常由趾端开始,逐渐向上发展,可累及其余足趾,但大多数局限在足趾或足部,蔓延累及踝关节、足跟和小腿者很少见。
单独足跟部、足背部发生溃烂坏疽者,多由于外伤或皮肤干裂继发感染所引起。
肢体溃烂后,疼痛剧烈难忍,可伴有发热,意识模糊,胃纳减退,病人身体日渐衰弱,消瘦无力,可发生严重贫血和低血钾,但发生败血症者很少见。
坏疽的足趾脱落后,容易发生骨残端骨髓炎或坏死组织存留,常遗留溃疡面经久不易愈合。
根据坏疽的轻重和范围又可分为1级∶一级坏死;坏疽仅局限于趾部。
二级坏死∶坏疽扩延到趾跖关节。
三级坏死∶坏疽扩延至足背部近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上。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生的坏疽大多数是干性坏疽,可因继发感染而形成湿性坏疽。
当肢体严重血液循环障碍时,如修剪趾甲等轻微损伤,即可引起感染,发生溃疡或坏疽。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常规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c593c96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f.png)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常规【相关知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TAO) 又称 Buerger 病,是一种主要累及四肢远中动脉、小动脉、静脉的慢性、节段性、周期性发作的血管炎性病变,好发于男性青壮年。
【治疗原则】处理上着重于防止病变进展,改善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包括非手术治疗和介入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1. 一般治疗:严格戒烟、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肢体保暖但不做热疗,以免组织需氧量增加而加重症状。
疼痛严重者,可用镇痛和镇静剂。
早期病人鼓励每日行走,进行患肢适度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对干性坏疽创面,应在消毒后包扎创面,预防继发感染。
感染创面可作湿敷处理。
2. 药物治疗(1)血管扩张剂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阿司匹林、西洛他唑、凯时、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具有血管舒张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对缓解缺血性疼痛,改善患肢血供有—定疗效。
(2)抗生素:溃疡并发感染者,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
(3)中医中药: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服用祛寒除湿、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药物。
二、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术是指经皮穿刺引入球囊导管、金属内支架等器材对狭窄、闭塞的血管进行扩展等。
如果单纯用球囊导管扩张可称为球囊扩张术即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应用金属内支架治疗可称作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护理】一、术前护理(一)术前评估1. 健康史和相关因素(1)有无感染、外伤史、有无糖尿病史。
(2)生活方式:长期大量吸烟史。
(3)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营养状况。
(4)有无长期在湿冷环境下工作史。
2. 专科疾病症状体征(1)患肢疼痛的程度、性质、持续时间,有无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及止痛效果。
(2)患肢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患肢(趾、指)有无坏疽、溃疡与感染。
(4)测定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了解动脉血供情况。
(5)踝肱指数测定。
3. 辅助检查: B 超、CTA、MRI、动脉造影等阳性结果4. 心理和社会支持系统(二)术前护理措施1. 血管外科术前常规护理2. 饮食宜清淡,宜进食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疗常规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疗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6bb0597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2.png)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疗常规十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sis Angiitis Obliterance, TAO)(一)疾病特点: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节段分布的血管炎症,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段的中、小动静脉,病理上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炎性细胞浸润性血栓形成和机化,而少有血管壁的受累。
又称Burger氏病,国内简称脉管炎。
2、多见于亚洲40-45岁以下的中年男性患者,既往有长期吸烟史,出现肢体远端缺血表现,包括皮色苍白、皮温下降、感觉异常、乏力、营养障碍、间歇性跛行、甚至静息痛以及足或趾的溃疡或坏疽等。
当内膜形成炎症合并血栓可出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尤以夜间为重,患者屈膝抱足而坐,患足下垂可以缓解疼痛,患肢怕冷、皮温凉,尤以趾(指)端最明显。
3、发病早期出现病变肢体末梢循环的破坏,表现皮肤青紫色,40%病人可出现血栓性浅静脉炎,多位于足背及小腿浅静脉,少见于大腿,1—3周可恢复,恢复后残留色素沉着痕迹。
4、查体可发现患肢远端动脉扪诊搏动减弱或消失。
5、Shionoya提出的临床诊断标准是○1吸烟史;②50岁以前发病;③腘动脉以下血管受累多见,上肢受累少;④常有游走性静脉炎;⑤缺乏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吸烟除外)。
只有当这五个条件全部满足后,其临床诊断才可靠。
6、常见的鉴别诊断(1)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往往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及其它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病史。
病变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如腹主动脉、髂动脉、股动脉等。
动脉造影显示动脉狭窄、闭塞,伴扭曲、成角以及虫蚀样变。
(2)多发性大动脉炎:多见于女性,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起始部,如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等。
根据病变引起动脉狭窄或阻塞的部位不同,出现脑部、上肢或下肢缺血症状,如眩晕、肢体麻木、发凉、间歇性跛行等。
查体动脉狭窄处有收缩期杂音。
病变活动期有发热和血沉增快等现象。
(3)急性动脉栓塞:多同时伴有风心病或冠心病史,起病急骤,患肢突然出现疼痛、苍白、厥冷、麻木、运动障碍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血柱闭塞性脉管炎的分期治疗
![血柱闭塞性脉管炎的分期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a9f686f6e009581b6bd9ebcb.png)
面 色萎 黄
烦部 稍 红 辨证
。 、
脉 象沉 细稍 数
治则
:
,
元 胡各 1 0 克
外用
:
鸡 血藤
、
毛 冬青 各 6 0
,
鲜红苔黄 火
3
, ,
心 火亢 盛
、
清 心泻
:
克 克
川椒
、
石葛 蒲
:
0 细辛 1
。
滋 阴 安神
方 用 黄 莲导 赤散 加味
知 母 各1 0 克
, ,
、
川连
、
,
煎水
,
5 ~ 2 每晚 薰 洗 患肢1 0 分钟
)
据证论 治
,
分 步用 药
。
这 是 治 疗难 症
L
病疾 的一 个有效方 法
(
洪 文旭 ) L
, ,
红
张某 女 5 岁 4
。
汗
患者近
3
年来
,
每至
克
。
木通
、
竹 叶
生地
( 二 ) 中期
肢端 冰凉
,
皮 色青紫
,
,
桂枝 6
,
炙甘 草 克
酸枣 仁
,
柏 子 仁 各巧 克
1
生 龙骨
3
1乏
克
活
,
附子 1 0 克
2 0克
,
5 克 党参 1
10 克 ,
干 姜 6 克
10 克 ,
,
独
水 煎服 服药
3
。
二日
,
剂
。
桑 寄生
, ,
白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
*导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有别于动脉硬化,节段分布的血管炎症,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很多患者深受病痛的折磨。
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段的中、小动静脉,病程的演变,根据肢体缺血的程度,可分为三期(分别为局部缺血期、营养障碍期和坏死期)。
……
脉管炎是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种血管疾病,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的普遍,为此很多热门都非常的担忧,开始越来越关注我们的健康问题。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很多人面对它都苦不堪言。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
*1.第一期:局部缺血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中的第一期被称之为是局部坏学期,也是最初的阶段。
主要症状是患肢麻木、轻度间歇性跛行、发凉,还可能会反复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
一般经过检查会发现患肢皮温稍低,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色泽较苍白。
通过这些症状我们大概可以确定是否患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然后积极的配合治疗。
*2.第二期:营养障碍期
第二期是第一期的一个升华,也就是病情开始加重,第二期被称之为是营养障碍期。
这一期症状加重,疼痛转为持续性静息痛,间歇性跛行明显,夜间剧烈。
一般的检查会发现患肢皮温显著降低,色泽苍白,潮红,或出现紫斑、小腿肌萎缩,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在第二期我们的动脉已处于闭塞状态,以器质变化为主掺杂一些功能性因素。
*3.第三期:坏死期
第三期是在第二期的基础上症状继续加重,被称之为是坏死期。
主要的症状是患肢趾(指)端发黑、溃疡形成、坏疽,疼痛剧烈呈持续性。
坏死期动脉完全闭塞,侧支循环不能保证趾(指)存活。
第三期是最严重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病情已经发展需要截肢的地步。
以上就是今天系哦啊变为大家提供的关于血栓闭塞性脉管
炎分期的相关信息,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
这样的病情分期是为了辨别病情轻重、病程不同阶段,便于掌握相应而有效的治疗。
这些分析是可以根据病变发展,症状可加重而改变,也就是说第一期可以转变成第二期,也可以迅速的转变成为第三期。
如能及时治疗,那么侧支循环建立之后局部血供改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病情可以好转,期、级别都是会发生改变的。
所以,我们一旦发现病情一定要积极的配合治疗,相信一定会有效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