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郁病防治中的作用
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内涵及其指导意义
1、“治未病”理论的核心概念和思想内涵
(3)瘥后防复:在疾病康复后,继续调理身体,巩固疗效,防止疾病复发。
2、“治未病”理论的中医理论 基础
2、“治未病”理论的中医理论基础
“治未病”理论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等 学说。这些学说为“治未病”理论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如根据阴阳五行 学说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根据脏腑经络学说进行针灸和按摩等。
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内涵 及其指导意义
01 引言
03 参考内容
目录
02 内涵解析
引言
引言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 床经验闻名于世。其中,“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在疾病 未发生或未恶化之前进行防治,以达到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本次演 示将深入探讨中医学“治未病”理论的内涵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意义,以期 为现代医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3、“治未病”理论在健康保健领域的应用
因此,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治未病”理论对于促进人们的健康水平、推动 医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内容
治未病理论指导骨质疏松健康教 育
治未病理论指导骨质疏松健康教育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根据治未病 理论,开展骨质疏松健康教育对于及早预防和治疗此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次演示 将指导读者如何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开展骨质疏松健康教育。
3、“治未病”理论在健康保健领域的应用
结论 中医学“治未病”理论作为预防医学的代表,强调在疾病发生之前进行防治, 具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理论基础。在临床实践中,“治未病”理论不仅对 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现代医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治 未病”理论在健康保健领域的应用也显示出广阔的前景。
中医学“郁”的理论研究
中医学“郁”的理论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医学“郁”的理论研究》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中医学中“郁”的理论内涵、历史演变、临床表现及其治疗方法的学术论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郁”这一中医特有的病理概念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期对中医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郁”作为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它涵盖了情志、气机、血液、痰饮等多个方面的病理变化,是中医临床实践中常见的病因和病机之一。
因此,对“郁”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推动中医学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文献梳理、理论探讨、临床实践等多个方面展开研究。
通过对古代中医文献的梳理和分析,追溯“郁”的历史演变和理论发展,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理论基础。
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方法,对“郁”的病理机制进行深入探讨,揭示其与现代医学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通过临床实践的案例分析,总结“郁”证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为中医临床提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研究“郁”的理论和实践,为中医临床和理论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推动中医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现代医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和创新。
二、中医学“郁”理论概述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郁”是一个复杂且重要的概念,涵盖了生理、病理以及治疗等多个层面。
其内涵广泛,既可以指代一种病理状态,也可以用来描述疾病的病因、病机和治法。
从生理角度来看,“郁”通常与气的运行不畅有关。
在中医理论中,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它的顺畅运行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当气因各种原因而不能正常流通时,就会形成“郁”的状态,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在病理状态下,“郁”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气郁、血郁、火郁、湿郁、食郁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郁”各有其独特的病因和病机,需要通过不同的治疗方法来调和。
例如,气郁多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结所致,治疗时需以疏肝解郁为主;而血郁则多因血液运行不畅、瘀血内阻而成,治疗时需活血化瘀。
“治未病”思想在皮肤病防治中的指导意义
“治未病”思想在皮肤病防治中的指导意义“治未病”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通过调整人体的体质和自身抵抗力,预防和避免疾病的发生。
在皮肤病防治中,“治未病”思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治未病”思想提倡调整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
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与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调整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可以有效地预防皮肤病的发生。
中医饮食调理、起居调节、运动锻炼等方法,都可以帮助调整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降低患皮肤病的风险。
“治未病”思想强调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中医认为,情志失调是导致皮肤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中医的情志调理方法,保持心情舒畅,可以预防和避免皮肤病的发生。
中医推荐的冥想、气功、按摩等方法,都可以帮助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降低患皮肤病的风险。
“治未病”思想注重环境适应,避免诱发因素。
中医认为,外界环境对人体的影响是导致皮肤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过中医的环境适应方法,避免接触不良环境因素,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避免皮肤病的发生。
中医提倡的居室通风、环境清洁、合理着装等方法,都可以帮助避免诱发因素,降低患皮肤病的风险。
“治未病”思想强调及时调理,防患于未然。
中医认为,及时调理是预防皮肤病的关键。
通过中医的及时调理方法,可以发现人体的不适和异常情况,及时寻求中医的医疗服务,预防和避免皮肤病的发生。
定期进行中医体检、定期就医咨询等方法,都可以帮助及时调理,防患于未然,降低患皮肤病的风险。
“治未病”思想在皮肤病防治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调整体质、调节情志、环境适应和及时调理等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避免皮肤病的发生。
中医保健理论在皮肤病防治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推动中医在皮肤病防治中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瘀血体质防病方面的运用
[ 9 】宋克诚 . 中 医膏滋 调养 法 对改善 亚健 康 的 临床 观 察及 依证 施 方对
4 . 2 从 健 康 到亚健 康再 到疾病 是个 连 续 的渐盎 的过程 , 中医强 调 ‘ 抬 照 固定 方的 疗效 比较 卟 中医临床研 究, 2 0 1 5 , 7 ( 4 ) : 7 5 — 7 6 . 未 病” 的思 想 , 正如《 素问 ・ 四气 调 神 大 论》 所说 : “ 从 阴 阳则 生 , 逆 之 [ 1 0 ]黄 绍 均 , 黄 文霜 , 陈福初 . 中药调 理 结合 太极 拳 锻 炼在 防控 亚 健
药量大 , 还 要综 合 考 虑 主症 侧 重 、 药 材 的配 伍 、 道 地 药材 的选 用 等灵 学 杂志 , 2 0 0 8 , 1 4 ( 4 ) : 2 5 5 , 2 8 2 活用药 , 既 兼 顾 主次 , 又有 所 侧重 , 从 而 起 到补 泻 相 济 、 或 补或 泻 、 祛 [ 3 ] 梁晓春 . 中 医治则 治 法 的授课 要 点 及 体会 [ J ] . 北京中医
2 0 1 7年 3月第 5 期
l 4 3
理气 、 补益 气 血 、 养心 安神 的作 用 , 而 亚健 康人 群 由于 脏腑 功 能紊 乱 , 工作 方式 是 提高 生命 质 量 , 预防 ‘ 亚 健 ’ 和疾 病 的根 本方 法 , 主张 饮
起居有常 、 情 志条 畅 、 劳 逸 适度 等 养生 之 术 , 辨证 施 治 , 促 使 气 m失 调 , 而m现 头晕 腰 酸 、 疲 倦 乏力 、 健 忘失 眠 等证 候 , 借助 膏方 中 食有 节 、
诸 多药 力的 作 用 , 来 匡扶 体 内 正气 , 祛 除体 内 的邪 气 , 从 而 改 善 内环 亚健 康症 状 的消 除 。最 后要 保持 健康 的 心境 。 中药膏 方是 近 年来 治 境, 调整阴阳, 纠其 偏 衰偏 盛 、 调 和脏腑 气 血 , 使 患者 机体 内 阴阳处 于 疗 亚 健 康 的新 兴 产 物 , 是 中 医药 特 色方 法在 预 防 保健 方 面较 为 理 想 动 态平 衡 , 从 避免 和减 少亚 健康 向, 从 而 纠偏 却病 、 调治 亚 健康 。不 仅是 中医博 药 , 2 0 1 0 , 2 9 ( 2 ) : 】 5 7 —1 5 9 . 大 精深 智 慧的体 现 , 也是 中 医历史 悠久 文化 的再传 承 。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防治郁病中的运用
中
医
药
学
报
A t h n s d cn n h r c lg c a C i e e Me ii e a d P ama o o y
信息 ,9 8,l 3 :博 , 张会永 , 基于模糊数 学创新 中医临床疗效评 价 等. 方法探析[ ] 中华中医药学刊, 0 , ( ) 18 19 J. 2 82 1 : — 5 . 0 6 5
[ 0 丁旭 峰 , 2] 刘萍. 中 医药临 床疗效 评价 体 系建立 的多 方位 思索 对
[5 1 ]陈雷. 中医证候动物模 型个体评价研究[ ] 辽宁 中医杂志 , 0 , J. 2 6 0
3 ( ) 7 9 3 7 :7 .
[6 陈雷 , 1] 李德新 , 王彩霞 , 用模 糊模式识 别方法进 行中医动 物实 等.
1 未病 先 防
质, 使心态平和 , 善于调节和减轻压力 , 能有效 的预防 郁病。正如《 素问 ・ 上古天真论》 所云: 恬淡虚无 , “ 真 气从 之 , 精神 内守 , 安从 来 ? 病 ”
12 饮食 有节 .
“ 未病 先 防 ” 就 是 在 疾 病 尚未 发 生 之 前 , 视 保 , 重 养人 体正气 , 注意调 情 志 、 劳逸 、 适 节饮 食 、 起 居 , 慎 并 适 当进行 气功 、 太极拳 等健 身 , 同时运用 针灸 、 推拿 、 药
[ ] 辽宁中医杂志 , 0 , ( )5 7 5 9 J. 2 73 5 : — 7 . 0 4 7 [ 1 刘保延 , 2] 李洪皎 , 何丽云 , 证 候疗 效评价 的研究进展 [ ] 中医 等. J.
杂志 ,09,0 5)3 7— 2 . 20 5 ( :9 4 2
验证候模型评价 的研究 [ ] 中 医药学 刊 ,05 2 ( ) 12 J. 2 0 ,3 7 :2 1—
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防控方面的运用以及价值讨论[权威资料]
中医治未病在疾病防控方面的运用以及价值讨论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摘要:目的:讨论以及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疾病防控方面的实践运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辨识体检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疗法门诊”三大门诊收治的200例治未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在周围社区随机寻访其他200人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
观察并记录两组人的生活习惯、饮食规律、运动保健情况,比较分析3年内观察组和对照组人群中疾病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3年内的疾病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人群,观察组人群精神状态也要优于对照组人群(P<0.05)。
结论: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于疾病防控能够通过降低人群中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来有效地降低人群的疾病发生率,增强人群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通过较为辩证的方法服用一些中药汤剂或者中成药能够有效预防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重要疾病的发生,对于维护人们的健康、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实行中医治未病理论能够显著降低医疗成本,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运用价值疾病防控【】R2 【】B 【】1671-8801(2013)09-0416-01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生命科学方面的研究不断进步,医学的发展也不断完善,人们对于健康有了新的诠释和目标,我院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辨识体检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疗法门诊”三大门诊收治的200例治未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在周围社区随机寻访其他200人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
观察并记录两组人的生活习惯、饮食规律、运动保健情况,比较分析3年内观察组和对照组人群中疾病发生率,讨论以及分析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疾病防控方面的实践运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辨识体检中心”、“健康调养咨询门诊”、“传统疗法门诊”三大门诊收治的200例治未病患者以及周围社区随访的人群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对象。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内科疾病防治管理中的应用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内科疾病防治管理中的应用摘要:中医内科疾病防治管理一直以来都注重预防和早期干预,而中医“治未病”思想正是其重要理论依据之一。
中医强调对人的整体健康和生命力的调节与培养,通过调整饮食、起居、运动等生活方式,保持心态平和,增强体质,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思想;中医内科疾病;防治管理引言中医“治未病”思想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通过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畅,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内科疾病防治管理中,应用“治未病”思想可以帮助人们加强自我调养,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降低患病风险。
本文将介绍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内科疾病防治管理中的应用,探讨其在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方面的重要意义。
1“治未病”思想的核心理念和原则“治未病”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强调在人体尚未出现明显的疾病症状时,通过调整身体的状态和平衡,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观念:中医注重人体的整体性,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关注疾病部位,更关注人体整体的平衡和协调。
(2)阴阳平衡:中医认为阴阳是构成宇宙和人体的两个对立又统一的基本要素,阴阳的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因此,通过调节阴阳平衡,可以预防和治疗疾病。
(3)气血畅通:中医认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气血畅通有助于保持机体的健康和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4)强调预防:中医注重对疾病的早期干预和预防,通过调整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心态等方面的因素,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降低患病风险。
(5)个体化治疗:中医强调因人而异、因病施治,因此在“治未病”时注重根据个体的体质、病理特点进行个性化的调养。
2中医“治未病”思想在中医内科疾病防治管理中的应用2.1健康维护和预防疾病(1)强调个体的整体健康状态: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注重个体的整体健康状态。
这包括身体、心理、社交等多个维度,而不仅仅是疾病的存在与否。
中医治未病理论对疾病防控的启示和应用价值
中医治未病理论对疾病防控的启示和应用价值王思成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北京 100026)摘要:中医治未病理论就是以健康为核心,防患于未然,即无病养生以维持健康,欲病救萌以防微杜渐,已病早治以防其传变,病后调摄以防止复发。
传统中医药以其丰富的养生保健预防医疗理论基础和实践手段,应用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对于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提高我国民众的健康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和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理论;疾病防控中图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222(2008)04-0194-04 近年来,一方面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和社会进步让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理解和追求;另一方面疾病治疗和健康保障领域的问题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突出;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应用于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领域,有助于寻求并建立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以预防为主的疾病预防策略和服务体系,有助于促进13亿人民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保障的平等获得。
中医治未病中的“治”是治理、调摄,“未病”是指疾病未生、未发、未传和未复;“治未病”就是无病养生、欲病救萌、已病早治和病后调摄,以预防和避免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和反复,维护和保障人体健康[1]。
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基本特征是在辨证论治和整体观的原则之下,以健康为核心,防患于未然,贯穿了“个体化、积极主动地全程进行防治结合的养生和预防”的理念。
因此,中医治未病理论包含了丰富的预防保健的内容,在养生、保健、预防、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都有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而且,治未病的精髓讲求的就是个“预”字,在实践操作中,围绕健康这个中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培养正气,主动预防,防中有治、治中有防,始终贯穿着预先调摄、维持整体平衡的理念。
1 中医治未病理论对疾病预防控制的启示应该说,随着医学生命科学的发展,现代医学疾病的三级预防策略也不断发展和进步,开始关注影响健康的诸多因素。
然而,三级预防作为针对疾病的预防控制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始终基于对疾病的被动预防和控制,没有强调人体正气对疾病的重要意义,未涵盖养生保健和瘥后康复的内容,没有体现疾病预防和治疗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青少年疾病防治中的指导意义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青少年疾病防治中的指导意义青少年群体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更多的青少年在疾病的防治方面转向祖国医学,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青少年疾病防治中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标签:中医治未病;青少年;疾病防治中医”治未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体现了一种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思想,它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经过历代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为核心的且独具特色的中医疾病预防指导体系,对后世医者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青少年群体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逐渐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并且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疾病的防治上倾向于中医,中医”治未病”思想在青少年疾病防治和体质调理中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故笔者将着重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个方面并以青少年常见疾病为例来阐述其指导意义。
1 未病先防未病先防是指在人体未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之前,针对可能会导致疾病发生的诸多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干预,以减缓甚至避免疾病的发生。
青少年是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适应环境的能力和自身免疫力较差,同时学习和工作压力大,身心受到较大的影响,是未病的易感易发人群[1]。
青少年长期伏案、坐姿不正确以及缺乏运动、交流等易患肥胖、近视、心理障碍等疾患。
2000年我国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7~18岁青少年由于严重的运动不足所导致的肥胖率大幅增加[2]。
2010年全国第6次大规模多民族的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显示各学段学生视力不良率逐步上升并呈现低龄化[3]。
有调查显示心理障碍发生率在当代青少年中已近30%,也常会有心理危机的存在[1]。
休学、退学人数中精神疾病患者最多,人际交往障碍者占到50%以上[4]。
另外,有文献报道称颈椎病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并且呈现低龄化趋势[5,6]。
目前,青少年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积极的运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临床实践,发挥其在预防青少年肥胖症、近视、心里障碍及颈椎病等其他各类疾病的发挥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研究方案:一、背景介绍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科学,旨在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中医“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强调通过调理人体内外环境,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状态。
将中医“治未病”理论应用于预防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综述分析,结合实际调研和数据采集,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以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三、研究方法和内容1. 文献综述分析:通过检索相关学术文献和研究成果,综述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现状,总结已有研究成果,找出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实地调研和采访:选择一定数量的受试人群,进行实地调研与采访,了解他们对于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医学中的认知情况和实践应用情况。
并通过访谈了解他们对于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医学中的看法和建议。
3. 数据采集和分析:根据调研和采访结果,建立数据采集表,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统计学方法和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了解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医学中的实际效果和应用价值。
4. 结论:在整理和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根据现有研究成果和实地调研结果,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总结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价值,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方案实施情况:本研究共进行了3个月的实施。
首先进行了文献综述分析,收集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论文和学术成果,总结了中医“治未病”理论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现状。
其次进行了实地调研和采访工作,共选择了100名受试人群进行调研。
通过面对面的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受试人群对于中医“治未病”理论的认知程度和应用情况。
然后进行了数据采集和分析,根据实地调研和采访结果,建立了数据采集表,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浅谈中医“治未病”理念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
浅谈中医“治未病”理念在亚健康防治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疾病的预防,医学关注的对象也逐渐从“已病”人群向“未病”人群转变,医学干预的切入时间也逐渐提前。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明显的超前性,它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核心理念也将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与当今社会亚健康防治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阐述中医“治未病”在防治亚健康中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治未病;亚健康;预防1.“治未病”的概念和理论渊1.1“治未病”的含义“治未病”是中医学中重要的防治思想。
“治未病”一词首见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淮南子》中亦云:“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故无病;圣人常治无患之患,故无患也。
”里的“治”,不仅指医疗,还包括整理、治理、研究、管理等内容。
“治未病”,顾名思义,就是预先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与传变。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大致讲,其内容主要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大主题。
这就要求人们在平时就要时刻有着预防疾病的观念,有了小病就要及时治疗,注意阻止其继续深入并恶化,这样才能掌握健康的主动权。
1.2“治未病”的古代理论渊源“治未病”这一思想源自《内经》。
历代医家又对其“治未病”内容进行了继承、补充和发扬。
东汉张仲景秉承《黄帝内经》、《难经》之旨,将“治未病”思想与临床医学相结合,如《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这是根据五脏六腑的生克制化规律所提出的既病防变的预防措施。
后唐代医家孙思邈指出“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未病”、“欲病”、“已病”是疾病酿成前后的三个阶段。
发现并治疗处于不同阶段的疾病,可以视为区分医生水平高下的尺度之一。
元代朱震亨指出:“与其求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治未病理论中医研究论文-中医研究论文-医学论文
治未病理论中医研究论文-中医研究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内经》“治未病”学术思想“治未病”的思想来源于先秦诸子百家的防患于未然的哲学思想。
经典的未病思想源自于《黄帝内经》及《难经》。
《素问四气调神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末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所渭“未病”、“木乩”就是指疾病前状态或某种疾病的征兆,是质变为疾病的量变积累过程,《素问刺热》:“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
病虽末发,见赤色各刺之,名日治未病”。
此处的“未病”应指先兆,属慢性疲劳综合征。
《素问序》中有“消患于未兆”、“济赢劣以获安”。
此处的“未兆”应指未有明显的疾病征兆,“赢劣”当指虚弱或不太健康,可认为是慢性疲劳综合征。
《难经七十七难》:“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
故日治未病焉。
”此处的“未病”指未病的脏腑等,但对整体来说已处于疾病状态,是已病防渐,防止疾病继续发展,保护其他未受邪的脏腑。
《内经》“治未病”学术思想包含了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发、治其未传、瘥后防复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未生”相当于健康未病态,指机体尚未产生病理信息的健康状态;“未成”包括潜病未病态和前病未病态,前者指机体已有潜在病理信息,但还没有临床表现,后者指机体中病理信息已有所表露,出现了先兆症状和特征,但还未具备确诊疾病的条件;“未发”指发作性疾病和一些慢性疾病的缓解期以及疾病的潜伏期;“未传”指传变未病态;“瘥后防复”指疾病新愈,容易复发或产生后遗症的虚弱阶段。
“治其未生”能节省医疗费用,维护健康,提高生存质量。
二、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认识慢性疲劳综合症的症状包括发烧、喉咙痛、淋巴结肿大、极度疲劳、失去食、复发性上呼吸道感染、小肠不适、黄疽、焦虑、忧郁、烦躁及情绪不稳、睡眠中断、对光及热敏感、暂时失去记忆力、无法集中注意力、头痛、痉挛、肌肉与关节痛。
中医治未病理念如何指导健康心理
中医治未病理念如何指导健康心理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人们常常在面临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困扰时才寻求帮助,然而,中医的“治未病”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前瞻性的思维,引导我们在心理问题尚未形成或初露端倪时就采取积极的措施,以维护良好的心理健康。
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其核心思想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这一理念不仅仅适用于身体的健康,对于心理健康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未病先防,强调在心理问题尚未出现之前,就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其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心态。
中医认为,情志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
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惊都可能影响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境。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度的运动、健康的饮食都是维持身心平衡的基础。
比如,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身体和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同时也有助于释放压力和不良情绪。
在饮食方面,中医讲究饮食的均衡和性味的搭配。
避免过度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具有养心安神作用的食物,如莲子、百合、红枣等。
其次,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不盲目攀比,不过分追求完美,学会接受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以宽容和包容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不如意。
同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音乐等,让自己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够有放松身心的方式。
既病防变,当心理问题初露端倪时,要及时察觉并采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
比如,当发现自己最近一段时间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就要引起重视,分析可能的原因,并及时调整。
此时,可以通过一些中医的方法来进行调理。
比如,按摩一些穴位,如内关穴、神门穴等,有助于宁心安神、调节情绪。
也可以尝试一些中医的茶饮,如玫瑰花茶、菊花茶等,具有疏肝解郁、清热降火的作用。
论远伤病
[ y r s Y a sa g i aeAntmyp y ilg ; saeHel Kewod ] unh s s; a n de o h s o y Di s; a h o e t
远伤病 是在医学上未被完全认识 、称谓 为头痛 ( 肿瘤等极
少 数原 因例外 ) 、三叉神经痛 、肩 周炎、膝骨性关节 炎等等和
致 病 的原 因 。心 理 方 面 的治 疗 ,若 问题 较 为 轻 微 ,可 从 电话 咨
询或心理辅导机构得到 帮助 。可适量联用抗抑郁剂 、镇静剂 、 安眠药 、抗精神病 药物 ,以改变脑部神经化学物质 的不平衡 , 改善失眠 、焦虑及抑郁 的症状 。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 ,规律与 安定的生活是郁病 患者最需 要的,早睡早起 ,保持身心愉快 , 以愉悦的心情面对每 一天,凡事都要抱着积极乐观 的态度 ,以
编号 :E 1 02 3 修回 :2 1.90 ) A 1 8 6 8( 0 10 —6
论 远 伤 病
Dic s i n o a s a g d s a e s u so nYu n h n ie s
张怡 曹 张蜀湘 曾保章 张 辰
( 阳 长岭 炼 油 厂 , 湖 南 岳
岳 阳 ,4 4 1 10 2)
s mp o ,c u e u k o n a it fm iit r r t t n , e p s i e r s o s h r ame tb f r n n wn i y t ms a s n n wn a d a v rey o sn e p ea i s w a s e p n e t e te t n e o e u k o t o v .Un e sa d a d d rt n n ma tri we c a i i i g ih i fo t e r d c i ia , h n r p d e i n to a it fs p o u h a an p y ia ci n se , a e sl d s n u s t r m h o y a l c l t e a i l t n y t n n mi ai n a v r y o y t mss c sp i , h sc l to e m a
中医治未病理论对疾病防控的启示和应用价值
中医治未病理论对疾病防控的启示和应用价值
王思成
【期刊名称】《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8(009)004
【摘要】中医治未病理论就是以健康为核心,防患于未然,即无病养生以维持健康,欲病救萌以防微杜渐,已病早治以防其传变,病后调摄以防止复发.传统中医药以其丰富的养生保健预防医疗理论基础和实践手段,应用于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对于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提高我国民众的健康水平,增强综合国力和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页数】4页(P194-197)
【作者】王思成
【作者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司,北京,10002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
【相关文献】
1.从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看中医治未病的理论 [J], 赵斌
2.中医治未病理论在传染病防控中的应用 [J], 李代翠
3.从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看中医治未病的理论 [J], 梁承志
4.中医治未病理论对我国疾病预防趋势的分析 [J], 朱岷
5.中医治未病理论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J], 杨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妇女围绝经期肝郁病理中的应用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妇女围绝经期肝郁病理中的应用吴海红;李红【摘要】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中医通过心理调节、改善生活方式、中药疗法、移情易性法及芳香疗法等多种方式、多管齐下以防治围绝经期妇女的肝郁病理.【期刊名称】《中医药通报》【年(卷),期】2015(014)005【总页数】3页(P39-41)【关键词】中医;治未病;围绝经期;肝郁【作者】吴海红;李红【作者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 350108;福建省立医院 350001【正文语种】中文唐代名医孙思邈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故医生的最高境界是上医,应当“消未起之患,治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
“治未病”指预先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传变及复发。
“治未病”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传与瘥后防复。
临床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可帮助妇女平稳度过围绝经期。
中医“治未病”理论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素问·刺热》云:“肝热病者,左颧先赤;心热病赤,颜先赤;脾热病赤,鼻先赤;肺热病赤,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
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
”《丹溪心法·不治已病治未病》也提出“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以上均形象地阐述了“未病先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此阐释了疾病早期诊治的重要性。
《难经·七十七难》曰:“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也提出“必先安未受邪之地”,这些均强调在疾病未进一步发展之际,应及时把握时机,早期治疗,防止传变,从而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y r s Pee t et a et f i ae D pes ndsae Pee t f c Kewod ] rvni et n s s; e rsi i s; rvn et v rm ode o e e
郁病是 由于情志不 舒、气机郁滞所致 ,以心情抑郁 、情绪 不宁、胸部满闷、胸胁胀痛 ,或易怒易哭 ,或咽中如有异物梗 塞等症为主要 临床症状表现 的一类病证 ,主要见于现代医学 的 神经衰弱 、癔病 、焦虑症 、抑郁证 、更年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 病等病【,其 中抑郁 症是一种长期 困扰人类 健康 的精神、心理 l J 疾 患 ,近年 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是一种严重 的、威胁 生命的疾病 ,1%的情感 障碍 患者 ( 5 绝大多数为抑郁性心理障 碍 )采取 自杀行为 ,被世 界卫生组织列为二十一世纪三种重大
疗手段 ,防止疾病发生 、发展 的方法 ,是 中医治则 学说 的基 本法则。本文试从郁 病的病因病机入 手 ,运用治未病理论 ,论述其对
郁 病的预防和治疗 的重要作用 。 【 关奠 词 】 治未病;郁病 ;防治作 用
[ b tat T M rvnie ra n f i ae hoywa rt eni elwE p rrmanyic d dtre jr hme f A src ] C pe et et t s s e r s sse YZ m eo , il l e e o e s v t me o d e t i f n o nu h ma t o
神调养 ,做 到心情 舒畅,精神愉 快,思想上安 定清 净,不贪欲 妄想 ,避 免精 神刺 激。愤 懑郁怒 ,肝气郁 结;忧愁 思虑 ,脾 失
健运 ;情 志过 及,心失所养 …… 曰久损及 脏腑 阴阳气血 ,致使 郁病发生 。另一方面要避 免病邪的侵 害,“ 虚邪 贼风 ,避之 有
时 ”“ 四 时 而 适 寒 温 ” 要 求 人 们 “ 应 天 时 ,天 人 合 … ” 顺 , 顺 ,
W e b n a f n , i i g Fa g in Yu o a g u a d i wa a a e p e e t e o e t e t t em eh d f r v n ie s , lo i i g Xin a g Jb n b a , h u F n f , n sme t t k r v n i r a n t n o v r t m n , h t o so e e t s a e a s p d
牟 琴
( 重庆 市 巴南 区 中 医院 ,重 庆 ,4 12 0 3 0)
中圈分类 号:R 4 .+ 7 97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 7.8 0 (0 1 70 6 -2 证型 :GD 6 476 2 1 )1 -040 A
【 摘
要 】 中医治未病理论最早见 于 黄帝 内经》 ,主要 包括未病先 防、既 病防变、愈后 防复三大主题 ,是指采取预 防或 治
伤为致病原 因、以气机郁滞 为基本病变 ,因此用 中医药 治疗 , 并结 合精神 治疗 常能 收到显 著疗效 。 中医学历 来十 分重视预 防 ,早在 《 内经 》中就提 出了 “ 治未病 ”的思想,即未病先 防、 既病防变 、愈后防复三大主题 ,它包含三种意义 :一是防病 于 未然 ,强调摄生 ,预 防疾病 的发生 ;二是 既病之后 防其传变 , 强调早期诊断和早 期治疗,及 时控制疾病 的发展演变 ;三是预 后防止疾病 的复发 及治愈后遗症 。中医这种治未病理论在郁病 的防治 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试论述如下 。 1 未病 先防 ,治在未病 之先
.
.
64. .
Clnial o rao hn s eiie 0 i c un l f iee J C M dc 1 n2 1
— —
V . ) NO.7 OL( 3 1
论 中 医治 未 病 理 论 在 郁 病 防 治 中 的 作 用
Dic s i n o ee e t f CM r v n i ete t e t s u so n t f c h o T p e e t am n v r o ie s e r e r s i n d s a ep e e t n fd s a et o y i d p e so ie s r T st e b sc r l s o CM h r p u i e r . h s a t l o e fo t e ei l g n a o e e i o e r s i n ds a e a p id t e tea e t t o c h y T i ri e wr t r m t o y a d p t g n ss fd p e so ie s , p l h c h o h e p e e t ete t e t f ie s e r , ic u s e i o tn fe t f r a e t n ep e e t n o e r s in d s a e rv n i a v r m n s a et o d s o r et o d h y h mp r t a e c e t n dt r v n i f p e so ie . ot m a h o d s
疾 病 和 预 防 重 点之 一 。 由于 郁 病 是 由精 神 因 素 所致 , 以情 志 内
未病先防郁病 首先要培养正 气,提高抗病 能力。“ 正气 内存 ,
邪 不可干 ” ,应顺应 自然 规律 ,保 持机 体 内外环境 的协调 ,养 正御邪,做 到饮食 有节 ,起 居有 常,不妄 作劳。其 次重视 精神 调养 ,勿伤七情 。“ 精神 内守,病安从来 ” ,情志异 常可 扰乱人 体气机 ,使正气 内虚 ,致使外邪入侵 。在 日常生活 中要重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