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一些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时代下,环境监测必须充分结

合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技术。大数据技术已经逐步渗入到各行各业,给社会发

展带来了巨大影响。全面改革深化小组在生态文明体制建设中指出:相关方案和配

套设备设施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充分加强环境监测信息化水平。合理应用大数据

进行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状况的分析与研究,为环境保护决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环境保护;信息化;问题;对策

引言

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在我国环境更好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对环境问题进行监测过程中,要加强对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通过将技术

优势充分发挥,可以及时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以及环境污染影响因素等。采取有

效措施,将环境污染问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1环境监测与环境监测技术基本概述

1)环境监测基本概述。环境监测通常情况下主要是指,国家相关部门以及

社会机构,针对环境问题提供的环境服务活动等。环境监测包含许多内容,比如,现场调查工作、样本采集工作以及综合评价工作等。通过对试验样品的分析与了解,明确环境变化实际情况,从而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解决措施。2)环境监测技术基本概述。环境监测技术可以将生物学、化学以及物理学等作为基

础保障,同时将环境视为主要对象,对自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进行

分析与研究的一项综合性学科。在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中,通过对技术的应用,

可以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解决,将环境污染问题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实现环境更好发展。

2环境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环境信息化系统脱离部门实际,信息化建设整体推进较慢

一些系统集成供应商提供的系统软件版本与环境保护部门的实际脱节,与部

门的质量管理体系不相配套,背离了信息化建设的初衷。从监测点位的布设、监

测监控软硬件的调试到系统正式投运发挥效果,需要论证和考虑的因素较多,时

间周期较长,导致了信息化建设效率低下,阻碍了信息化建设步伐。

2.2基本建立了数据库管理系统但地区差异水平较大

当前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已基本建立了数据库管理系统,但各区域间(国

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利用其进行环境监测工作的工作质量仍存在较大差异。国家级环境监测规模大,数据库平台的各项功能较全面;县级规模小,很多县级

区域在数据记录管理方面还停留在文档与纸质记录层面或运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

但运用质量较低。这就导致了信息储存与数据管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管理能力

较弱。

3对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3.1加大数据应用范围,增加数据意义

应用是信息化的灵魂和初衷,应积极探索和参与数据的应用创新工作,通过

信息管理业务创新和社会应用创新,积极探索和挖掘信息数据的应用范围,充分

发挥信息数据的潜在价值。

3.2公众参与是环境监测信息化发展的标志性

环境监测的发展中,公众参与是标志性特征,考虑到环境监测的技术要求高、

机密性等特点,公众参与具有较大的困难。政府进行信息公布中,可构建相应的

信息反馈拼图,保证公众一方面拥有环境监测结果的知情权,另一方面还可享有

参与权、监督权。换言之,未来环境监测信息化的发展需要朝着实际需求的方向

发展。真正意义上的实现环境监测从信息提供向信息服务方向的转变。提高社会

大众对环保工作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公众在环境管理中的监督职能和反馈作用。

完善政府和社会沟通的平台建设,努力打造环保网站,经由网站可为公众创造更

易获取信息的渠道,保证大众可以积极进行个人建议的反馈,并加强多元化公众

意见收集平台的搭建,保证社会公众逐步发展成为环境管理者。此外,科技进步后,环境监测仪器逐步得到优化,便携式设备和仪器的广泛应用,使得政府逐渐

从全权负责转变为新模式,即政府主导、社会大众参与的新模式。当下,由于智

能终端设备的完善,环境监测软件越加丰富,如“污染地区”app软件,可实时进

行废气排放企业的数据查找,随时进行企业污染状况的查阅,从而更好的发挥大

众监督作用,促进新型环保理念的形成。

3.3注重环境监测信息化人才培养

现代社会上无论哪项工作都需要人才,而对于环境问题的不断加重,从而使

环境监测部门日常工作更加繁重的环境监测单位来说,要实现环境监测信息化,

就更加需要专业的技术人才。因此,当前我国环境监测单位需要信息化人才,并

且要注重培养信息化人才,从而组建一支具备专业信息化技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首先,环境监测单位需要明确人才培养的目的并且适当调整转变人才培养观念,

使人才的信息化技术等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第二,环境监测单位需要建立人

才考核制度,对于每一个阶段的人才培养工作完成之后都要进行考核,以优化加

精信息化人才队伍,优胜劣汰;第三,除了环境检测单位,技术人员也应注重自

身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更好地适应环

境监测工作的要求。

3.4实现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控

在环境监测技术未来发展中,要实现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控与管理。有毒有

害物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隐藏在空气或者水资源中有

害物质,往往会因为其中含量较小,人们对其造成忽视。长期呼吸或者使用有毒

有害的空气或者水源,会对人们身体带来慢性影响。基于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要将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作为重点。对于空气以及水资源中的有毒有

害物质进行及时监控与分析,从而给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将有毒有害物质消除,

使得人们身体健康可以得到保障。与此同时,在沉积物中也会存在相应的有毒有

害物质,针对沉积物同样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为人们创造更加安全且舒适的生

活环境,实现社会更好发展。

3.5顺应“大数据”趋势,提高信息化质量

如今“信息化”+“大数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大数据”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

的科学,因此,在提升环境信息化建设时,要提高对这些交叉学科的研究力度,

并结合“大数据”背景,更深层次地推进跨行业的信息共享,提高环境信息建设的

质量。

3.6加强安全体系能力建设,维护信息数据安全

信息化最大的安全隐患是数据安全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网络信息安全体

系软硬件的防护能力,用强力的信息安全体系防护能力作为网络安全的护盾,确

保数据安全。

结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