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案)-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合集下载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例如,组织学生调查家乡的农业发展现状,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当地农业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问题导向学习:本案例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如何解决农业发展中面临的自然条件限制?”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在探讨问题中深入思考,形成批判性思维。
4.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明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等,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如气候变化、市场需求、政策调整等,以及这些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结合地理信息技术(GIS)、据分析等方法,展示农业区位因素研究的具体操作过程,让学生了解科研实际。
这种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反思能力,同时也使教师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本案例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尊重劳动者,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学生能够认识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自觉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理解各因素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学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如气候变化、市场需求、政策调整等,以及这些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等方法,研究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备课组名称高一地理周次本节教学内容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本节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3.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本节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教学难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本节内容教学方法讲授法本节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预设(二课时)导入:观察图片,•种桑养蚕一直是我国江浙地区的传统农业•21世纪初,广西迅速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现在“世界桑蚕看中国,中国桑蚕看广西”;为什么我国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由江浙地区转移到广西呢?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的概念: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广义农业:指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种形式狭义农业:指种植业,包括生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和绿肥等农作物的生产活动2、农业的分类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按历史发展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按产品用途分:①自给农业;②商品农业按投入多少分:①粗放农业(游牧业、热带迁移农业);②密集/集约农业3、农业生产活动: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4、农业生产的特点①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文化习俗和政策等影响→地域性案例1: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案例2:我国粮食作物分布是:“南稻北麦”案例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徙相似,其实味不同”农业的生产特点:地域性→“因地制宜”②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某些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农业生产活动与季节有关,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因时制宜”,不违农时季节性周期性回答:下列句子反映了农业生产的哪些特点?1.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新疆民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为什么新疆的水果那么香、那么甜?
农业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气候)
光照强、热量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你能说出从南到北我国农作物种类和熟制的变化吗?
农业区位因素一自然因素(气候)
温度带和气候区
范围
≧10°C积温
作物数制
根据农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条件的需要,实施灌溉,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保证。灌溉技术的发展使千早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
交通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智利车厘子
澳大利亚安格斯牛肉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区位的变化
山东省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地域性
季节性
周期性
地域性
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文化习俗和政策差别很大,都会影响农业生产。因此,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季节性、周期性
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某些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农业生产活动与季节有关,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很明显。
主要分布: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亚沿海平原、朝鲜半岛沿海平原、印度恒河平原及沿海平原、日本沿海平原等地。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亚洲地形图
亚洲水稻分布
平原丘陵地区,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亚洲水稻分布
农业区位因素:由于气候、地形、劳动力、市场等差异显著的因素,导致农业生产所选择的对象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从而影响了某地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如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具备了一定的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然而,对于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这一具体领域,学生可能存在以下特点与需求:
1.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影响认识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加强理解和掌握。
2.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
3.教师针对练习题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知识。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讨论、练习等环节的收获和体会。
3.教师进行课堂小结,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提醒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动态,培养国情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农业生产的地理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农业区位分析方法;农业区位因素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农业区位因素的综合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演变趋势的预测。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入实际农业发展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图片和视频,如粮食生产、经济作物种植、畜牧业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农业会在这些地区发展得如此迅速?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区位影响的基本原理。

3.了解人文地理条件对农业区位影响的基本原理。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农业区位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4课时)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影响。

2.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3.分析农业区位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农业区位因素分类和影响。

2.观察法:分析不同农业区位的空间分布特征。

3.对比法:对比不同农业区位的发展状况。

4.案例法:分析农业区位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理区位上的农业发展状况,并从中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的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内容讲解1.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分类(分类: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地理条件)。

2.自然地理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气候、水资源、土地等)。

3.人文地理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人口、市场、交通等)。

4.农业区位因素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

5.中国农业区位的主要特点及发展现状。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不同农业区位的地理、气候、水文、土壤、交通、产业等情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4. 总结归纳总结农业区位因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六、教学评估1.完成课后作业。

2.小组讨论:分析不同农业区位的优势和劣势,如何合理地利用农业区位因素促进农业发展。

3.总结检测:让学生总结农业区位因素的作用和相互关系,并能够分析中国农业区位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

七、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2.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3.实例资料。

八、教学建议1.教师应注意将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和影响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化好吸收有关的知识。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我设计了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变化。在讨论中,学生们提出了水分、光照、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以及市场需求、交通运输、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们深刻理解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布置了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家乡的实际情况,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并撰写一篇短文。这样既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关注,增强其对农业产业发展的责任感。
2.通过对农业区位因素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珍惜资源的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到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产业布局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增强其地域自豪感。
三、教学策略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素养。
3.使学生能够分析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了解其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4.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总结归纳
1.教师邀请学生代表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总结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
2.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补充,强调重点知识点。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趋势,预测未来农业产业的发展方向。
(一)导入新课
1.展示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示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农业发展案例进行分析。
2.提出讨论问题:“请大家结合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知识,分析案例中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
3.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理解农业区位因素随时间、空间变化的特点及其对农业布局的调控作用。具体包括:
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掌握自然区位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如交通、市场、政策、劳动力等)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7.教学评价多元化:结合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在实际生产中的重要性。
2.基础知识讲解: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批判性思维。
3.利用GIS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设计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农业发展观,认识到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关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区位因素变化。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理解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倡导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发展。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学设计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学设计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如气候、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2.使学生能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学会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地图等工具,收集、整理和分析农业区位信息。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系列有关农业区位因素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针对练习题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3.教师简要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如气候、土壤、水源等)和社会经济因素(如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如:为什么我国南方适合种植水稻,而北方适合种植小麦?
3.撰写一篇关于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影响的科普文章,要求不少于800字,旨在让学生深入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收集有关农业区位因素的新闻报道或政策文件,分析其中涉及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评,旨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关注时事的能力。
5.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能对农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关注不足。教师应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农业生产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分类和判断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学生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结合课本内容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有更深入的了解。
2.运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资源,展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我国农业生产布局的认识。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入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区位因素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分类。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案例,引导学生发现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规律。
2.利用图表、地图等教学资源,展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过程,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掌握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结合GIS技术,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
3.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借鉴,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当地农业生产影响的短文,字数在500字左右。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课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单元三学科地理年级教材分析该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产业区位因素”中“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是本章的第一项内容,介绍了区位的概念以及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并阐述了农业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对接下来“工业区位”、“服务业区位”等内容的学习有示范作用。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当地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了解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通过对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形成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2.综合思维:在理解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基础上能具体分析家乡农业生产特点的形成条件、家乡农业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3.区域认知:了解农业生产的概念、特点。

理解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4.地理实践力:能够结合材料对农业进行区位选择及对农业区位进行分析。

重点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

难点区别农业的主要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给同学们展示一幅名为《吃货眼中的中国》的地图,并解释:在一位网友绘制的吃货美食地图上,东北的小鸡炖蘑菇、朝鲜冷面、云南过桥米线、福建的佛跳墙、广东的荔枝、台湾的蚵仔煎、新疆的羊肉串、大盘鸡、南京的板鸭....全国各地特色美食应有尽有,真是琳琅满目,催人口水。

人们不禁慨叹中国饮食博大精深,有网友甚至立志,“有生之年,要吃遍中国!”多媒体环境下的老师提问:请同学们从地理的角度思考:为何在中国的不同地方会形成如此多样的饮食文化?这些饮食文化与当地的什么产业活动有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看图片思考问题。

通过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新的授课内容。

讲授新课一、农业生产及区位展示图片并讲解农业生产及区位相关内容(1). 农业生产定义: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2)农业生产特点:空间上:地域性;时间上:季节性、周期性(3)区位: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学生做好相关笔记或者采用教师讲解,学生易于当地自然特征:红壤丘陵,地形起伏较大;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明前龙井”为什么在日本种不好?土壤龙井茶多种植于靠山近水,日照充分,又易于排水的酸性丘陵坡地上。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4.要求学生关注我国农业发展动态,选取一个农业发展热点问题,进行资料搜集和整理,撰写一篇关于农业发展现状与展望的短文,字数不少于600字。此作业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5.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农田、农作物等,思考农业区位因素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制作一份关于农业区位因素的科普宣传海报。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审美观念。
其次,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逐步成熟的阶段,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农业有一定的直观认识,但可能缺乏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深入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中的农业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鼓励学生在课后开展实地考察,了解当地农业发展现状,拍摄相关照片或视频,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分析,撰写一份考察报告。此作业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点方面: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变化趋势是本章节的重点,特别是对农业区位因素影响程度的分析,以及如何运用GIS等地理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难点。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从地图、统计数据等资料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是重点,也是难点。此外,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农业发展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概念、分类、分析方法等。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学案 2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二(2019年新编)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学案 2

课题: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掌握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2.结合实例,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农业区位因素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知识梳理】一、农业生产活动1.概念:人们利用土地的,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2.农业生产的特点:性、性和性。

1.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一定地方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不同地区、不同时期,考虑的主导因素往往不同,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利用土地。

2.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①:包括、、,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很大。

条件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如我国的南北气温差异,柑橘种植主要在南方亚热带地区,苹果主要在北方暖温带地区。

②:临近、或有、,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的地方,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缺乏水源不能进行灌溉的干旱地方,不宜种植农作物。

③:地区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合发展业;、地区地表起伏大,耕作不便适合发展业或者业;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分布随有所不同。

(坡度<25°可以发展梯田,坡度>25°则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④:是农作物生长的,不同类型的适合发展不同类型农作物。

点睛:①对农作物品质造成影响的是气温日较差,而不是气温年较差。

西北地区一些瓜果品质很好,糖分高,主要是因为气温日较差。

②干旱地区只要有足够的水资源,就可以发展种植业,如我国西北地区的种植业。

(2)人文因素:①: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和,从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②:农产品需要运往市场,因此农业区位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

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和。

产品容易腐烂变质的业、业等,更要求又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保障。

③: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收税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的和,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课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课标要求: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这部分内容要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全面地掌握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并学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分析这些因素在区域内对人类农业活动产生影响的具体表现和主导因素。

课标解读:本节内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形成综合思维,从多方面分析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因素,最终形成人地协调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同时在教学中注重结合生活教学,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地理问题能力,提高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教材分析:本章三节内容的布置主要是为了落实课程标准中“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这条“内容要求”。

从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中可以看出,本章强调的是“说明产业的区位因素”,手段是要“结合实例”。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教材重点讲述以下两点:一是各产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二是各产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凸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知,进而通过实践调查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本节内容作为第三章的开篇至关重要,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是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也为后续学习工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高一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情感丰富,乐于接受感兴趣的知识;喜欢思考,乐于探究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备理性思维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量关于农业的感性认识。

课堂教学文字、图表材料较多,具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

因此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助于学生对农业生产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人地协调观:根据地理环境特征,合理布局农业,做到因地制宜。

综合思维:能够结合图表、文字材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

明确农业区位因素是动态变化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培养地理综合思维的能力。

区域认知:能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形成空间观念,提髙区域认知素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1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1课时)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农业生产活动及其特征;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3.结合地理材料,分析区域中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4.结合典型区域的农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区域农业的影响;5.综合农业区位因素,合理布局农业,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运用实例,说明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分析农业地域类型(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视频《超级工程——食物供应——高原夏菜》师:请大家观看视频,视频中都提到甘肃省榆中县哪些地理条件呢?生:甘肃省榆中县的地理条件,如:高寒、气候凉爽、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但水资源不足等。

师:下面我们来探讨这些地理条件——即农业区位因素。

【讲授新课】(板书)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农业区位因素出示图片“农业生产活动”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副业师:看图,思考: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呢?生: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注意: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等)师点拨: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板书)1.农业生产活动 1.1 概念师:下图中展示的是南方水稻生产、东北小麦生产、内蒙古的畜牧业生产,能否调换?为什么?生:不能。

它们的地理环境不同。

师:由此可见,农业生产具有什么特征呢?生:地域性。

师:因此,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板书)1.2 农业生产特征 1.2.1地域性师:我们再来看华北地区冬小麦种植的农事安排,看看农业生产还有哪些特征?生:季节性和周期性。

(板书)1.2.2 季节性 1.2.3 周期性师:我国民间流传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如:“七月十五枣红腚,八月十五打个净”“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以后刨红薯”“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天里种荞麦”等,都说明了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第2课时)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地理资料,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对农业的影响;2.结合典型区域的农业,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对区域农业的影响;3.根据地理环境特征,合理布局农业。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特别是时空变化导致农业区位主导因素或限制因素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够分析农业地域类型(如花卉种植业)的形成因素和分析方法。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视频《超级工程——食物供应——海水稻》师:请大家观看视频,思考:青岛盐碱滩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生:袁隆平带领科研团队研发了适宜盐碱地生长的海水稻。

师:由此可见,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们是如何变化并影响农业生产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内容。

【讲授新课】(板书)二、农业区位因因素的变化【知识回顾】农业区位因素师: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其中市场是最富变化的因素,市场的大小、产品的价格及政府的鼓励或抑制措施等,都会影响市场的需求,进而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板书)1.市场的变化【多媒体展示】“供需关系和价格关系图”,思考:玉米供需平衡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教师可以以学校所在地某个时间段某种水果供需平衡和价格波动为例说明。

)生: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这种农产品的价格就会上涨,从而促使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大。

反之,当市场上某种产品供过于求时,这种农产品的价格就会下跌,从而促使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缩小。

师: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科技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但是科技因素是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的。

【多媒体展示】“德国某地温室大棚”和“山东省邹平县平移式节水喷灌机”图片, 思考:推动温室大棚和节水喷灌机实施的动力因素。

【新教材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3.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案)

【新教材教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3.1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案)一、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二、课标解读:说明农业区位因素,就是要列举出各个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各因素是从哪方面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学习时要借助实际的案例分析评价。

三、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二册第三章第一节,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是本册的重点内容,经济部门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本章分别介绍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的区位因素,第一节为农业区位因素,因为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为后续学习工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打下基础。

四、学情分析:对于当代学生来说,即便是农村的学生,对农业生产活动也比较陌生,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趣。

本节课的具体教学具体内容并不取自教材,以热点时事背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讲述农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影响,课堂教学的图、文材料较多,具有很强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特点。

因此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归纳分析,有助于学生对农业生产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五、教学目标:1.结合实例,说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影响的内容2.结合实例,能结合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六、教学重点:说明农业区位要素对农业具体的影响七、教学难点:结合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八、教学方法:案例法、探究法等九、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创设情境——“菠萝的海”在哪里?引出中国大陆拒绝进口台湾菠萝的原因。

引出菠萝的种植位置,体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

说出菠萝种植的时间集中在秋季,四五月份收获,体现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菠萝主要种植在南方6省的就是菠萝的区位,所以区位的第一层含义就是位置,那菠萝能种植在这些地方也是要与当地的相关地理因素相适应。

这些能够影响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我们就称之为农业的区位因素。

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的分析一般要结合农作物的习性。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3.1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农业区位的含义,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例如气候、地形、土壤、市场等,掌握这些因素的变化如何影响农业布局。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教室展示等方式,培养合作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理解农业与环境的干系,培养环保认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区位选择,理解主要影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农业生产相结合,培养他们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前准备各类农业生产的图片或视频,以便在教室上进行案例分析。

2. 准备相关资料,以便在教室上进行小组讨论。

3. 准备黑板、粉笔、地图等教学工具。

4. 设计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室讨论。

高中地理课程《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导入1. 展示一些闻名的农业区位,如荷兰的郁金香农场、美国的棉花带、中国的江南水乡等,让学生思考这些地区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2. 引导学生回顾农业区位的定义,并讨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分析1.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 讨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举例说明有利和不利影响。

* 结合实际案例,如我国南北方农业生产的差别,讨论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需求、交通运输、科技水平、政策法规等。

* 讨论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生产,举例说明有利和不利影响。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如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

三、农业区位变化分析1. 气候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如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对农作物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2. 政策法规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如政府对农业生产的政策扶持或限制,以及法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教案】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二

学科地理授课年级高一年级学时2讲课题目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授课人课标要求本节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是: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教学内容,本节分析农业的概念、类型及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等。

农业对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该节在本章乃至全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对这一节的学习,可以为该章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第三节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的学习提供一个范式的参考,起着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高一学习了一些关于自然地理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该节内容贴近生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较高;但也存在一些存在的问题,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不是很清晰,且学生地理基础不一,发散思维不足,分析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学习重点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学习难点农业的区位选择学习目标人地协调观:结合实际情景,深刻理解和体验农业区位因素(人文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区域认知:学生能够运用不同区域的案例对比,说明农业的概念、类型和区位因素。

综合思维:学生运用综合的思维,分析各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地理实践力:学生能够实地观察的方式,归纳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

评价任务1.结合实际情景,深刻理解和体验农业区位因素(人文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2.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的方法;3.结合具体实例,分析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学习环节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让学生知道认识什么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特点,决定了农业生产应“因地制宜”。

不同地域的农业生产类型和特点都有所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考虑多种因素而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呢?思考并回答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可以让学生思考进入课堂的主题内容,引出下文。

任务一农业生产活动一、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产对象:农业:利用土地农业生产特点:植物、动物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地域性(因地制宜)季节性周期性可以巩固学生学生的基础知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核心知识:1.农业区位因素;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教学目标设计1.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结合实例,说明合理规划城乡土地利用对人地协调发展的意义。

教学策略设计1.运用实例,展开问题探究,在真实情境中探究学习农业的区位因素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2.运用农业区位的原理分析教材和生活中的农业案例,学以致用,树立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人地协调观。

教学方法建议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难点: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活动设计】(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导入教师:民以食为天,我国物产丰富,饮食文化浓厚,美食中的食材基本都是农产品,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探究学习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精讲◆任务一农业区位因素◆活动1:农业及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教师:请同学们观察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绵羊放牧景观图,结合教材P54-55内容,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3.2 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1.上述两幅景观图分别属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哪种类型?还有哪些类型?2.上述两幅景观图体现该生产活动的什么特点?该生产活动还有哪些特点?3.造成两地农业生产活动差异的因素有哪些?教师总结:根据农业生产对象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农业分为农、林、牧、副、渔,这是广义的农业。

狭义的农业指的是种植业。

水稻插秧、收割的时间不一样,因此农业生产还有季节性的特点,正所谓“夏至稻花香”。

造成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农业差异的这些因素,我们称之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农业的概念、生产特点以及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1.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孵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活动。

根据生产对象的不同,农业可以分为种植业养殖业、栽培业、牧业、林业、渔业等,这也是广义的农业;狭义的农业是指种植业。

2.农业的生产特点:季节性、地域性和周期性。

3.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一定区域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如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活动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教师:同学们,我国农产品十分丰富,东北五常和新疆阿克苏分别是大米和苹果的优质产区,现在我们就以五常大米和阿克苏苹果为例来探究学习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

大家结合资料,完成探究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资料一五常市地处黑龙江省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3-4℃,平均年降水量608毫米,年日照2629小时。

溪浪河、拉林河、虻牛河贯穿全境,水系纵横。

充沛的日照,天然河水灌溉,肥沃的黑土,加上种植的是成熟期长的优质晚熟品种的水稻,使五常大米与众不同。

资料二阿克苏在维吾尔语里意为“清澈的水”,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该地处于暖温带,且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燥,但水系密布,水流量丰富,滋养着这片肥美的绿洲。

1.同样是水稻种植,东北五常的水稻只能一年一熟,而海南岛的水稻可以一年三熟,为什么?2.阿克苏地区的气候特点,对苹果的生长有什么有利影响?3.阿克苏地处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却能成为瓜果之乡,主要得益于什么条件的满足?4.阿克苏的砂质土壤、五常的黑土分别对苹果、水稻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教师点拨:准确来说是两地热量条件的差异,热量不仅能够影响农作物的熟制还能影响农作物的种类,比如阿克苏可以种植苹果等暖温带水果,而海南可以种植杧果、香蕉等热带水果。

教师总结:大家分析的比较到位。

气候能够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和熟制,灌溉水源是农作物生长必备的条件,土壤的种类、肥力能够影响到农作物的分布和产量。

【多媒体展示】(答案示例)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1.海南纬度低,热量充足;东北五常纬度高,热量条件差,气候影响农作物的熟制。

2.阿克苏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苹果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呼吸作用弱利于有机质积累,糖分高。

3.水源条件。

4.阿克苏的砂质土壤,土质疏松,利于苹果根系延伸;东北五常的黑土土壤肥沃,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

土壤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

教师:除了气候、水源、土壤,地形条件也能够影响农业生产。

不同的地形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我们通过千烟洲的立体农业案例来深度探究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材料思考,千烟洲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多媒体展示】(地理图表)江西省千烟洲立体农业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的比较全面。

丘陵山区耕作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坡度小的缓坡和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

地势更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因此适合发展渔业。

不同的地形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一般而言,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适合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活动3:影响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教师:东北五常大米的发展不仅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

我们结合五常大米的案例来分析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阅读下列案例材料,回答问题:五常大米的发展,体现了哪些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影响农业区位的人文因素“泰国香米出福水,中国香米出五常”。

清乾隆年间,五常地区开始有栽培水稻的历史记载,不到200年的时间里,五常大米声名鹊起,誉满天下,一直是皇室独享的贡米,改革开放后期更是屡获殊荣,“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中国名牌”“美国食品营养协会认证产品”“中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等称号享誉华夏,畅销海内外。

近年来,五常市通过“打造顶级品质、打造最优环境、打造国际品牌、打造高效产业”,全面实施五常大米产业提升工程。

2015年,五常市委、市政府投入3200余万元建成了五常市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建设了五常大米网和五常大米溯源防伪查询平台,2018年以来开始举办五常大米节。

多年来,哈尔滨市、县两级水稻科研机构不断创新研发,培育出松粳18号、五优4号等优质、高产、耐寒、抗病品种。

在栽培技术方面,哈尔滨粳稻种植已全面推行旱育稀植栽培技术,从扣棚育秧起步,现已向车间化、规模化、规范化发展。

教师总结:影响农业的人文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技术、政策、劳动力等。

我们利用表格对影响农业区位的人文因素进行归纳总结。

【多媒体展示】(重点知识)影响农业区位的人文因素活动4:案例探究—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教师: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社会经济因素,不同地区自然、社会经济因素不同,进而发展了不同的农业类型。

亚洲水田农业就是典型案例,请大家结合教材P57-58活动,观察图38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1.分析亚洲季风气候区有利于水稻生产的热量和水分条件。

2.指出亚洲水田农业主要分布的地形区,并简述原因。

3.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所投入的劳动量大。

说明亚洲水稻种植与人口分布的关系。

4.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还可能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教师总结:影响亚洲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既有人文因素,又有自然因素,二者共同作用,促进了亚洲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发展。

【多媒体展示】(答案示例)亚洲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1.亚洲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丰富,满足水稻生长所需热量和水分要求。

2.①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亚沿海平原、朝鲜半岛沿海平原、印度恒河平原等平原区。

②平原丘陵地区,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

3.分布在人口稠密地区,一方面可以为水稻种植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人口众多对粮食的需求,缓解人地矛盾。

4.历史因素(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饮食习惯(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等。

◆任务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活动1: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教师:寿光市是我国的蔬菜之乡,它是如何崛起的呢?请大家结合相关材【多媒体展示】(问题探究)寿光蔬菜的发展山东寿光是“中国蔬菜之乡”,是全国最大的蔬菜物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质量标准制定中心、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

寿光从“晒太阳过冬”的第一代大棚,发展到第七代自动卷帘、自动喷灌、夜间补光都能用手机远程遥控的大棚。

在大棚里组装栽培、无土栽培和微机化管理,大棚成了蔬菜“生产车间”。

如今,绿色食品成了消费市场主流,寿光就把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当作了新的主攻方向,还建立了“生态农业观光园”和“蔬菜高科技示范园”。

1.评价寿光发展蔬菜种植的自然条件。

2.寿光蔬菜畅销海内外,主要得益于哪些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3.温室大棚、自动喷灌、夜间补光是对哪些自然条件的改善?4.寿光把发展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当作了新的主攻方向,还建立了“生态农业观光园”,试说明原因。

教师总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施加影响,局部改变农业生产的条件;除此之外,市场、科技、交通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强烈。

【多媒体展示】(答案示例)寿光蔬菜的发展1.有利: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地形,地形平坦,利于耕作;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河流、地下水丰富,水源充足。

不利:冬季温度低,热量不足,易受寒潮、冻害影响。

2.寿光蔬菜畅销海内外,是由于海内外对蔬菜的需求量增加以及交通运输的改善和冷藏保鲜技术的改进。

3温室大棚改善了热量条件,利于反季节蔬菜在冬季生长;喷灌改善了水源条件,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夜间补光改善了光照条件,利于光合作用,提高蔬菜品质和产量。

4.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成为新的主攻方向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重视食品安全,对农产品品质要求提高。

“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建立,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的。

教师:寿光蔬菜的发展,说明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稳定,而人文因素处于动态的变化中。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使得我国农业发展出现新的变化。

请大家阅读教材P60图3.10—3.13,说出这些农业发展实例体现了哪些区位因素的变化并说明其影响。

教师总结:寿光市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和内蒙古乳产品生产基地,体现了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农牧业基地远离城市。

三江平原的水稻种植,体现了育种技术和科技的发展,摆脱了农作物的地域限制;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冬季小麦的种植,体现了机械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在加强。

除此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增加,如蚕丝制品等备受追捧。

活动2:案例探究—世界主要花卉出口国的变化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P61活动—以花卉种植业为例,说明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