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种类。
2. 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3. 能够评价不同区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种类。
2.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3. 人文因素:农业技术、交通、市场、政策等。
4. 不同区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和学习内容。
2. 概念解释: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种类,以及不同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自然因素:讲解不同的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资源等。
通过案例分析不同自然因素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4. 人文因素:讲解不同的人文因素,包括农业技术、交通、市场和政策等。
通过案例分析不同人文因素对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5. 综合分析:通过对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综合分析,评价不同区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地区进行研究和分析。
6. 总结:通过总结本课学习内容,强化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认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种类。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组织讨论法:在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不同区位农业生产影响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研究和总结等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2. 班级内设立小组或班级竞赛,以检验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农业区位因素2. 自然因素气候、土壤、水资源等3. 人文因素农业技术、交通、市场、政策等4.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7. 经典案例:江南水乡地区自然因素:充沛的雨水和湿润的气候,适合种植水稻。
人文因素:古代农业技术水平高,发展了灌排系统。
现代市场需求大,水稻的收购、加工等环节比较完善,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总体评价:江南水乡地区由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加持,成为了全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基地之一。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3)能够分析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2)运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3)开展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业地理学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关注农业发展的观念;(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引入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2)讲解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1)气候因素:温度、降水、光照等;(2)地形因素:坡度、坡向、海拔等;(3)土壤因素:土壤类型、肥力、排水等。
3. 影响农业区位的社六、影响农业区位的经济因素(1)市场因素:农产品需求、价格、运输成本等;(2)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供给、工资水平、人口密度等;(3)资本因素:农业投资、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等。
七、影响农业区位的政策因素(1)国家政策:农业支持政策、土地政策、贸易政策等;(2)地方政策:农业发展规划、补贴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
八、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1. 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使用地图、统计数据、卫星遥感图像等;2. 实地考察:观察农业景观、访谈当地农民等;3. 空间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
九、案例分析:我国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与适应1. 案例一:东北平原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与适应;2. 案例二:江南水乡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与适应;3. 案例三:西部干旱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与适应。
十、总结与评价1.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和报告的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3. 总结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强调其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第一章:农业区位因素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意义。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3. 农业区位因素的作用:影响农业生产、决定农业分布、影响农业结构。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农业的意义和作用。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3.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4. 案例分析:研究当地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主要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气候因素:温度、降水、光照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地形因素:坡度、海拔、土壤类型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水资源因素:水源、灌溉设施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 引入话题:讨论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 讲解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 分析地形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4. 讨论水资源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第三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市场因素:市场需求、价格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交通因素:交通网络、运输成本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政策因素:政府政策、补贴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讨论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2. 讲解市场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3. 分析交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4. 讨论政策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第四章: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理解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含义和作用。
2. 掌握主要技术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1. 种植技术:品种改良、栽培技术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农业机械:机械化程度、设备水平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智能化等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精选3篇)《农业的区位选择》篇1在上课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这些水果都是我们平时耳熟能详的,但是在大家很津津有味的品尝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为什么会种植在不同的地方?另外,我们也学习过一篇语文课文《晏子使楚》——晏子其中有言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以上所说的种种,都和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农业区位的选择有关。
学习完今天的知识,我们或许就有更深的了解了。
好,在上课前,大家都有读过了课文,那么现在想请位同学告诉我一下,什么是农业?好,请坐下,那么,由于生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下面大家请看这两幅图——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学生答)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则是一个牧场,从事牧羊业。
那现在我又有疑问了,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是不是和这两个地方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关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在这两个地方的不同选择?要知道以上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学习农业区位的概念。
下面请同学们找到课本里有关农业区位的两个含义并且一起读出来: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大家看起来是不是很抽象,那下面我们再以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来解说一下这两个含义:一是水稻这一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湄南河平原;二是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们再次以湄南河平原的例子来说,这个是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首先,我们知道泰国是位于中南半岛上,而这个地方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我们看一下这个图片,图片上的红色曲线代表了气温的分布,而绿色的柱形图则代表了降水量。
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
教案:农业区位因素第一章:农业区位因素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3. 农业区位因素的作用:影响农业生产、决定农业布局、影响农业发展。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总结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2. 学生查找相关案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章: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作用。
教学内容:1. 自然因素的分类:气候、土壤、水资源。
2. 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温度、降水、光照。
3. 土壤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肥力、质地、结构。
4. 水资源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灌溉、水源、水文。
教学活动:1. 讲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分析主要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作用。
3. 案例分析:具体分析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作业布置:1. 学生课后总结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学生查找相关案例,分析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三章: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作用。
教学内容:1. 社会经济因素的分类: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
2. 市场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需求、价格、竞争。
3. 交通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运输成本、流通速度、交通网络。
4. 政策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农业政策、补贴、税收。
5. 劳动力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劳动力供应、劳动力成本、劳动力素质。
教学活动:1. 讲解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分析主要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作用。
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
教案:农业区位因素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作用。
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分类资料。
2. 相关实例和案例分析。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章:气候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气候因素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1. 气候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2. 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气候因素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气候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气候因素的定义和分类资料。
2. 相关实例和案例分析。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气候因素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气候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章:土壤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土壤因素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1. 土壤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2. 土壤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活动:1. 引入土壤因素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其含义。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土壤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土壤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土壤因素的定义和分类资料。
2. 相关实例和案例分析。
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土壤因素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土壤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第四章:水源因素教学目标:1. 了解水源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2. 掌握主要水源因素及其作用。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2019版)必修二
第三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
【教学目标】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3、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说明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问答式谈话法、专题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导入,使学生快速融入教学环境,同时为情境的创设作铺垫。
区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发挥优势、改进不足,最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区位因素创新课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创新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类型和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与意义2. 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类型3. 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因素4.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5. 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类型和影响因素3.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及应用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基本类型和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农业区位因素案例,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农业区位因素示意图,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阐述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析其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3.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类型:介绍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和政策区位因素。
4.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影响因素:分析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5.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介绍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方法,如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
6.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农业区位因素案例,如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
7.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分享讨论成果。
8.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绘制农业区位因素示意图,巩固所学知识。
9.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点评学生绘制示意图的情况,布置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1. 复习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基本类型和影响因素。
2. 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理解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学会判断某地或某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3、使学生理解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并非都是决定性的,人类可以对自然因素进行改造(二)过程与方法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树立人类改造自然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二、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三、教学难点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四、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活动教学法,PPT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多媒体课件,用杜牧的古诗《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引入。
提问学生:唐明皇那么宠爱杨贵妃,为什么不在长安种植荔枝?由此引出,“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种植环境”。
[讲授新课]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跟农业有关,请大家看到书本P48页,农业的区位因素,在开始学习之前,我们先要弄懂两个概念:什么是农业?什么是区位?请学生回答问题生:略师:结合我们导学案的自主学习以及合作探究部分的知识进行学习,把导学案上的相应题目完成,时间为五分钟。
【讨论】学生六人为一小组,合作讨论,分工完成问题,将你们学习中遇到的疑问进行探讨,没解决的问题组长记录好,准备质疑。
(讨论时间五分钟)探究活动一:让学生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1、我们国家南稻北麦、东耕西牧的农业布局能不能对换过来,为什么?2、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3、我国的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等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为什么也能发展种植业?4、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世界驰名,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其根本原因是什么?5、横断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品种随海拔高度而变化,受什么因素影响?6、以前北方一到冬季,每家每户都要购买几百斤甚至几千斤大白菜存在家里,现在再也不储存了,为什么?7、为什么以色列能在沙漠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的一些耕地经历了下列变化:1984年,水稻田→1995年,甘蔗地→2000年,鱼塘→2022年,花卉,为什么会这样变化?探究活动二:学生自己从材料中找出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提高分析探究能力。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导言】农业区位因素是指农业发展的地理位置选择和布局问题。
它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多个方面。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区位选择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课程目标】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2.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特点;3.掌握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引入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与学生讨论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发展的地理位置选择和布局问题。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特点-气候条件:温度、降水、光照等气候因素的适应性。
-土壤条件:土壤的肥力、排水性、酸碱度等。
-水资源条件:河流、湖泊、地下水等水资源的丰富程度。
-市场条件:销售市场的规模、需求量等。
-交通条件:交通的便利程度。
2.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条件:不同气候条件适宜不同农作物的种植和养殖,如亚热带气候适宜水稻种植。
-土壤条件:不同土壤条件适宜不同作物的生长,如黄土地适宜小麦种植。
-水资源条件: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适合发展灌溉农业。
-市场条件:市场条件好的地区农产品销售容易,农业发展较为繁荣。
-交通条件:交通条件便利的地区农产品运输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
三、案例分析(2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案例一:温带气候地区适宜果树种植,加之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导致该地区水果种植业发展很快。
2.案例二:干旱地区缺乏水资源,且交通不便,使得该地区的农业发展相对困难。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不同农业区位因素的具体影响。
四、小组调查(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根据教师指导,选择一个农业区域进行调查研究。
2.学生可以调查该区域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水资源条件、市场条件、交通条件等农业区位因素,并分析不同因素对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
“农业区位因素”教学设计(湘教版新教材)教学目标:1. 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和意义。
2. 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
3. 了解我国农业区位因素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地考察。
教学准备:PPT、教材、地图、分组讨论的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通过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讨论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发展状况有何不同。
2. 引出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解释其意义。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利用PPT或黑板,解释什么是农业区位因素,并分类及解释各种农业区位因素。
如自然因素、人文因素、交通运输因素等。
2.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各种农业区位因素的相互关系。
三、分组讨论(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并给出一个题目,例如:在东北地区,自然因素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最大,你认为它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相关问题,并整理出各自的结论。
3. 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四、小结(10分钟)1. 汇总各组的讨论结果,并进行整理和总结。
2. 引导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和特点进行思考和总结。
五、实地考察(25分钟)1. 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农田或农业生产场所。
2. 学生在考察过程中,观察并记录农业区位因素的表现和影响。
3. 回到教室后,学生展示考察结果,并进行讨论和反思。
六、课堂辅助活动(20分钟)1. 利用地图或图片,让学生找出我国各地的农业区位因素,并分析其特点和分布规律。
2.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比较。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讨论、实地考察和课堂辅助活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实地考察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辅助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和把握。
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品质和素质。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第一章:农业区位因素概述1.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解释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1.2 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介绍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解释气候、土壤、水资源、地形等自然区位因素解释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社会经济区位因素1.3 农业区位因素的评价介绍农业区位因素评价的方法和指标强调综合评价的重要性第二章:自然区位因素2.1 气候因素解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温度、降水、光照等气候因素的重要性2.2 土壤因素解释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土壤质地、肥力、排水性等土壤因素的重要性2.3 水资源因素解释水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水源、灌溉设施、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水资源因素的重要性2.4 地形因素解释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坡度、海拔、地貌等地形因素的重要性第三章:社会经济区位因素3.1 市场因素解释市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市场需求、价格、消费者偏好等市场因素的重要性3.2 交通运输因素解释交通运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交通网络、运输成本、物流效率等交通运输因素的重要性3.3 政策因素解释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政府支持、补贴、法律法规等政策因素的重要性3.4 劳动力因素解释劳动力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劳动力数量、素质、流动性等劳动力因素的重要性第四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4.1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介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强调综合分析的重要性4.2 农业区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介绍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权重确定强调综合评价指标的重要性4.3 农业区位因素评价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强调分析结果的应用价值第五章:农业区位因素的优化与应用5.1 农业区位因素优化的意义解释优化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强调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5.2 农业区位因素优化的方法介绍改良土壤、水资源管理、农业技术应用等优化方法强调综合利用多种方法的重要性5.3 农业区位因素应用案例分析提供具体的应用案例分析强调应用效果和经验借鉴的价值第六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产业结构6.1 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解释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及意义强调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区位因素的关系6.2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强调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6.3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解释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性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在产业结构优化中的作用第七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7.1 农业布局的概念解释农业布局的概念及意义强调农业布局与农业区位因素的关系7.2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对农业布局的影响强调不同区位因素在农业布局中的应用7.3 农业布局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解释农业布局优化的重要性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布局优化中的作用第八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可持续发展8.1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解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意义强调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区位因素的关系8.2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强调不同区位因素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8.3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区位因素的关系解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第九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政策制定9.1 农业政策制定的概念解释农业政策制定的概念及意义强调农业政策制定与农业区位因素的关系9.2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政策制定的影响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对农业政策制定的影响强调不同区位因素在农业政策制定中的应用9.3 农业政策制定与区位因素的关系解释农业政策制定的重要性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政策制定中的作用第十章: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现代化10.1 农业现代化的概念解释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意义强调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区位因素的关系10.2 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分析自然区位因素和社会经济区位因素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强调不同区位因素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10.3 农业现代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解释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性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现代化中的作用重点解析重点:1. 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农业区位因素创新课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创新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类型及其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我国农业区位因素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与分类2. 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 地形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4. 土壤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5. 市场需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分析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具体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及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不同农业区位因素的实例,分享心得体会。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场景,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思考。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与分类: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定义,分析各种因素的特点及影响。
3. 分析气候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我国南方水稻种植为例,讲解气候因素的作用。
4. 分析地形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我国梯田农业为例,讲解地形因素的作用。
5. 分析土壤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我国黄土高原苹果种植为例,讲解土壤因素的作用。
6. 分析市场需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我国蔬菜种植为例,讲解市场需求的作用。
7.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农业区位因素的实例,分享心得体会。
8. 总结与反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授: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农业区位因素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具体影响。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农业区位因素下的农业生产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通用5篇)《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篇1一、教学内容分析:《农业的区位选择》是人教版高中地理新课标教材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的第一节内容,课时为1课时。
1、教材地位:区位论是人文地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农业的区位选择”是农业区位理论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其的探究让同学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因此这节不仅阐述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同时也揭示区位理论的学习和讨论方法,对同学以后学习工业、交通等区位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2、教材的思路和特点:本节的教材编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本节教材以两种不同的农业景观图引入,提高了同学想了解为什么会这样、进而要求猎取相关学问的爱好。
教材以文字的形式叙述了区位概念的两层含义,便于同学科学地理解概念。
以图片的形式向同学展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清楚明白。
通过P43的活动1和2,可以培育同学学会详细分析某种一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的。
通过活动3则很自然地引入到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学问的讲解,案例1的设置,了解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因素的变化而带来的农业变迁,使同学把握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一学问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这一学问则主要是通过文字叙述让同学知道什么是农业地域的概念,知道世界上有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通过案例2,让同学学会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生产特点,培育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二、同学学习状况分析:我校高一同学经过学校和学校的课改,共性比较突出,他们对感爱好的学问能有较高的热忱和探究的意愿,他们盼望能有个表现自己力量的舞台,他们也具备有肯定的合作力量,但学校地理学问相当薄弱,地理空间分析和思维力量很差。
三、设计思想:以教材为平台,以新理念为指导,依照新课标,活用教材,利用乡土资源,以同学为中心,老师主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帮助工具,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法、启发式讲授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法探究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同学学法的指导,以探究为中心,以培育同学的地理思维力量,创新力量和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增加同学学习地理的爱好。
农业区位因素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让学生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含义和作用;
2.分析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因素的基本知识;
3.讲解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多样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探讨实际农业生产中农业区位因素的应用;
2.引导学生针对具体案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让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一章为例,旨在通过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章节内容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针对高中生的知识深度和理解能力,本案例将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方面,我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并及时给予反馈。在终结性评价中,我以笔试和实践操作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2.掌握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我国东北地区的玉米种植为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通过分析东北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以及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
教案:农业区位因素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分类2.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3. 影响农业区位的社會经济因素4.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5. 案例分析:我国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及案例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见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地图,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区位因素。
2. 新课导入: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及其影响。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案例,分组讨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分类及影响因素。
2. 选择一个我国农业区位因素变化显著的地区,进行案例分析。
3. 思考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提出自己的见解。
六、教学活动设计1. 互动游戏:通过地理知识竞答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农业生产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农业区位因素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考察其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复习和应用情况。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教科书和教学指导书,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
2. 地图:收集各种农业区位因素的地图,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分布和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 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3. 影响农业区位的经济社会因素: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农业区位因素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问题中农业区位因素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农业发展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2. 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类型及影响因素。
3. 分析实际问题:以某一地区农业发展为案例,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在该地区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他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实际应用。
5. 总结与评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附: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农业区位因素。
4. 学生能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讲解: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因素,以及市场、交通运输、政府政策、劳动力、土地价格等社会经济因素。
2.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农业产区,分析其成功的区位因素,如山东寿光的蔬菜产业、新疆的棉花产业等。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析一个具体的农业产区,探讨其成功的区位因素,并向全班汇报。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能够分析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能力。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模拟农业区位因素的空间分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兴趣,提高地理素养。
(2)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发展,理解农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3)不同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农业区位因素的权重分析。
(2)利用GIS软件模拟农业区位因素的空间分布。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农业区位因素》单元。
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农业区位因素的案例资料、GIS软件。
3.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GIS软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提问:同学们认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2. 自主学习:(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农业区位因素的分类。
(2)学生分析案例资料,总结不同农业区位因素的特点。
3. 课堂讨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选取典型农业区位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区位因素。
(2)学生通过GIS软件,模拟案例中的农业区位因素空间分布。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农业区位因素的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农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
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农业区位因素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农业发展规划、农业政策制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____3.2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___学段2008-2009学年年级高一学科地理一、授课时间:2009年3月20日上午第2节二、授课地点:南教学楼多媒体教室学校高一年级8班三、执教教师:张晓剑四、研究课题或本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六、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重点】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运用案例阐述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难点】(1)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从而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2)运用有关图文资料分析各地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七、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建议】1.联系当前或当地实际,加强案例教学2.课堂组织好学生讨论,教师分析、归纳、点拔八、教学用品:多媒体电脑、课件九、教学过程:【分组讨论学习】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1组):2. 完成P60页活动题(2组)。
(图示讲解活动3题)3. 影响农业生产的农业技术经济因素(3组)。
4. 完成P61页活动题(4组)。
5.6. 完成P62页活动题(6组)。
【探究思考】1.有人说:“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区位影响是决定性的”。
对吗?为什么?(1、2、3组)错误。
如:我国将橡胶生产向北推广到北纬22°,将双季水稻的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将小麦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说明: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2. 坡度较陡(大于25度)的山区改造为梯田,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4、5、6组)不可行。
1、从投入和产出来考虑,投入远远大于产出(也就是“得不偿失”);2、容易引起山区水土流失。
【小结】农业区位因素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一般来说,自然条件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而社会经济条件则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在农业区位选择的时候,更多的是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尤其是市场因素,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从而使农业持续发展。
【拓展延伸】如何进行农业区位(发展条件、影响因素)分析?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经济基础、开发历史技术条件:劳动力、生产技术、耕作方式、种植方式、耕作制度【案例分析】1、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有利条件: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不利条件: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严重2、评价分析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优势条件:自然条件: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辽阔;土壤肥沃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协作条件好、农业工业有良好基础,雄厚的农业机械制造业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经济条件: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
限制性条件: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生长期短,只能一年一熟。
【课堂限时训练】1、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吐哈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2、影响以下变化情况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①促使我国近年“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得以推广②当代我国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A.①自然条件,②政策B.①市场,②政策C.①政策,②自然条件D.①技术,②市场3、下列农业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的是( )①水稻种植业②园艺业③乳畜业④游牧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4、某地生产的新品种西瓜,第二年种植面积比第一年扩大1倍,第三年又比上一年扩大50%,主要原因是( )A.当地自然条件适宜种西瓜B.西瓜产量高,价格便宜C.西瓜品种好,口味佳D.西瓜销路好,需求量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有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水果。
据此回答5~6题。
5、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A.价格因素B.交通运输不便C.消费者习惯变化D.气候变化6、“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A.水分B.土壤C.热量D.光照7、分析渭河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课后阅读讨论】荷兰特色农业荷兰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出口国,主要是走专业化、机械化发展的高效农业之路。
土地资源缺乏,种粮食经济上不合算,他们就集中力量发展价值相对较高的蔬菜和鲜花等高效种植业。
从自然条件上看,荷兰并不十分适合花卉栽培,但该国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玻璃温室栽培,成为“世界的庭院”。
目前荷兰已建成1.1亿平方米的温室,专门用于种植蔬菜和鲜花。
由于实现了专业化集约生产,花卉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荷兰鲜花在世界鲜花市场的占有率已达60%以上。
共有7000多农户从事花卉栽培,培育出了9700多个品种,每天向全世界出口1700万枝鲜花和170万株盆花,每年获得112.5亿美元的收益。
蔬菜和花卉种植业已成为荷兰的主要支柱产业。
以色列的灌溉农业以色列是个面积只有1.49万平方千米,一半以上国土都是沙漠,人均水资源只有300立方米,自然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却创造了世界一流的农业。
其根本原因就是依靠科技,发展高效农业,并瞄准国际市场,大搞出口创汇。
在农业科研上,他们十分注意与市场的紧密结合,重视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比如,根据本国的资源特点,在生物技术、喷滴灌技术、微咸水利用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利用上独具特色。
以色列农业重视经济上的高效益,重视资源利用上的节约型,重视生产经营上的集约化,着重发展高产高效的罗非鱼、鲶鱼和鳗鱼、番茄、西瓜、花卉等动植物的养殖种植,以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大力发展设施节水灌溉。
目前以色列的灌溉农业已成为世界上的特色农业。
讨论:我们应如何借鉴荷兰和以色列的农业发展经验因地制宜发展中国农业?【板书设计】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土壤、地形、水源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3.农业生产技术十、教学反思1、地理导学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导学案问题化:地理导学案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导学案问题化。
导学案不杜绝问题,但如果象其他科目一样,单纯题目的罗列,就成了课堂练习题或学生预习题,实质是变相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2)导学案简单化:导学案问题化引起的一个问题是导学案简单化。
单纯问题的罗列,违反了导学案的固有规律,抹煞了导学案的本来面目,失去了导学案所应该具有的功能,也就从实际上排斥、乃至摈弃了导学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3)思维训练浮泛化:导学案问题化引起的另一个问题是思维训练浮泛化,它直接影响了导学案教学倡导的“思维训练为主攻”思想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从而影响了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提高。
2、地理导学案应注意“导”的顺畅。
(1)“导”得顺畅,关键之一在于导学案导学实施程序的顺畅。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乱。
”实施程序的顺畅,表现在导学案要有相对固定的模式。
现代教育,也要求我们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增强能力,发展智力。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
因此我觉得,搞好导学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程序的优化。
地理导学案的内容应该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问题探究、当堂练习和达标测试、课堂质疑、课后小结等。
其中,要特别注意:学法指导应该结合学生喜欢“规律化”的思维记忆习惯,把握和突出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问题探究应该由浅入深,有指导性和启发性。
(2)“导”得顺畅,关键之二在于导学案备课实施程序的顺畅。
①个人钻研教材。
教师利用各种资料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知识点,写出教案或教学思路。
②集体备课。
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集中个人的备课优势,共同商讨,取长补短。
完成下列内容:A.排查知识点,确定重难点B.制定学习总目标及课时操作子目标C.商讨授课思路,确定课堂结构模式D.确定电教内容及电教手段E.筛选、拟定自测题及达标题③根据集体讨论结果,主编人员编写导学案,并打印。
④个人确定导学案使用方法。
根据本班实际可以对导学案的部分内容作适当调整。
(3)“导”得顺畅,关键之三在于导学案教学原则体现的顺畅。
导学案教学原则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条原则:①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每节课的导学导学案都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法指导、思维训练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导学案,对照课本,联系生活,独立自主地学习。
这样学生每节课的学习都有目标,有重点,有路可循,有法可用,充分发挥了45分钟的效益。
他们积极动手做,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精力集中地去接受和加工信息,成为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不断改造自我并获得发展自我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样,学生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于课下预习时就解决了,疑难问题做下标记,那么,带着问题去听课,自然,课堂效率也就提到了。
并且在题目的旁边设有学法指导,包括学习方法的提示、思路的提示等。
总之,学法指导是紧紧联系导学案内容,根据学生在学习时有可能出现障碍和不知如何下手时而设计的,以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因此,学法指导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它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
②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导学案的设计无论是自学预习,还是课堂的导学导练,直到反馈训练,都是在老师的诱导下进行的。
老师提前备课,查阅资料,把握每一课的重难点,把学生可能不明确或产生疑惑的问题,编成题目,发给学生提前预习,思考,试着解决(参考学法指导),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进行思维训练,同时又可有自己的创见。
③导学案体现思维训练为主动的原则思维是智力核心,教育竞争就体现在人才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因而要注意导学案注重诱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导学案设置的“预习”,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去创设的种种问题情景,让学生巧妙地实现新旧知识的搭桥。
在“导学导练”的过程中,采用了灵活的教学手段,诱导学生去探究、去认识,起到新旧知识的结合,并进行信息加工,澄清模糊认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训练,并自主组建新的知识结构。
2、导学案导学中应注意习题的分层、分类。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就有片面观点,认为地理易学难记,,易懂难会,课堂上似乎懂了,一到做题就“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其实,只要把握了地理“知识杂”“层面多”的两个特点,实施起来就简单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