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括号(第1课时)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4括号》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4括号》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课时4括号》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地理解括号的含义,掌握如何进行括号里面的计算,能灵活运用括号进行数学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提升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理解括号的含义。

2.掌握如何计算括号里面的内容。

3.能够运用括号进行数学运算。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括号进行数学运算。

2.理解括号在数学公式中的作用。

四、教学准备1.课件PPT。

2.纸笔。

3.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或实际问题引入括号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括号的基本概念解释括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让学生理解括号在数学中的作用。

3. 括号的计算方法教授如何计算括号里面的内容,通过例题演示让学生掌握技巧。

4. 练习运用让学生进行练习,在解题过程中巩固所学内容,并及时纠正错误。

5. 拓展应用提出拓展问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括号进行数学运算,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6.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简单总结,强调括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加练习。

六、课堂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作业,以巩固学生对括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析学生反应和掌握情况,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建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括号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会有明显的提升,为他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括号》教学设计

《括号》教学设计

《括号》教学设计《括号》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四课时,课本第9页的内容及相关习题。

学习目标:1.知道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2.在计算中经历添加括号的过程,感受添加括号带来的运算顺序的变化,发展学生的数感,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习重点:知道带有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学习难点:正确计算带有括号的四则运算。

学习活动过程:一、引入新课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为四则运算。

这里有一些两步计算的题,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1)6×3+20(2)150-24×5(3)60÷4+5(4)72-36÷6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二、探究新知1.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出示算式96÷12+4×2,计算并说一说运算的顺序。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中,有乘、除法,有加、法,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如果在这个算式中添加小括号,可以怎样添加?添加小括号后,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你能算出来吗?老师收集了几位同学添加括号后的算式有这样几种:96÷(12+4)×2(96÷12+4)×296÷(12+4×2)说出添加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三道算式的计算结果不同,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2.数学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在算式96+12+4×2中,如果要先算加法,再算乘法,最后算除法,可以怎样添加括号。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9页“你知道吗?”尝试完成计算并说一说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八年级地理教案-《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

八年级地理教案-《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地形和地势》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从中国地形图中,找出我国主要的山地、高原、盆地、平原和丘陵的地形名称,并能够说出其分布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感知我国的地形特征,积累丰富的地形表象;能够结合中国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并适当地运用数据,概括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

2.初步说明地形要素在我国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增强对我国“基本地形国情”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形的兴趣,提高对我国不同地形的审美情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概括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学会“分析我国地形和地势特点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学习方法。

■教学策略“地形和地势”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基础,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材、地图册上的景观图片、卫星图片和其他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生动、活泼的画面使学生从视觉、听觉的感知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通过创设情境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并运用地形图等各类地图的技能以及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以讲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视频《美丽的科尔沁草原》(摘自《走马大西北》(北京青少年音像出版社))、自制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地理教材、地图册、其他学习用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视频,带学生游览“故乡呼伦贝尔草原南部的科尔沁草原”。

学生:观看视频,感受:草原上蓝天碧草,晴空万里,牧民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放牧着成群的牛羊;野雁、湖鸥自由自在地栖息,牧民和这些动物自由自在地生活在水草肥美、景色宜人的绿野之中……教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后附的“中国地形图”,在图上找到老师的故乡──科尔沁草原(科尔沁沙地的北侧),它位于哪一个地形区?学生读图回答预设:内蒙古高原教师:内蒙古高原横亘在中国的北部,我们在语文课文中学到的《敕勒歌》,其中经典的语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内蒙古高原北齐时代草原兴旺。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括号》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括号》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4课时括号教学内容:教科书P9例4,完成P9“做一做”,P11~12“练习三”第1、2、3、6题。

教学目标:1.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引导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意识。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带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师:我们先来完成一组算式,回顾一下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再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下面我们来总结并继续学习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板书课题:括号)【设计意图】有人说:“智慧不是别的,而是一种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

”这里所说的“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就是指系统化的知识。

课的开始,通过计算回顾,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唤醒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意识。

二、经历过程,探究新知(一)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4。

生能说出先算除法和乘法,最后算加法。

96÷12+4×2=8+8=16(二)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4(1)。

学生独立计算这道题,说出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96÷(12+4)×2=96÷16×2=6×2=12教师板书:在一个算式里,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找不同点。

师:想一想,这两题的结果为什么不同?生:加了小括号后,运算顺序改变了,结果就不同。

(观察可真细致呀!)(四)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4(2)。

最新人教版部编本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

最新人教版部编本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案设计(封面范本)设计主题:《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学科:学校:授课教师:日期:二〇年月日(内容范本)《位置》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9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要用两个数来表示物体在平面上的位置。

教学准备:将本课教学内容制成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一)激活经验1.导入:我们在以前学习了用方位确定位置,我们在生活中还常常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提问:这有一排同学,举手的是张亮同学。

你能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3.引导:有的同学从左往右数,还有的同学从右往左数,但都是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了张亮同学的位置,为什么只用一个数就能表示出张亮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4.提问:怎样表示出周明同学的位置?赵雪同学的位置呢?(演示PPT课件)(二)引入新课1.提问:如果不是只有一排同学,而是教室里的座位,你还能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继续学习“位置”。

(板书课题:位置)【设计意图】创设“一排座位”的情境,激活学生“用一个数可以表示一个物体在一排物体中的位置”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用一个数可以在直线上确定位置。

在此基础上,借用“现成”的情境,由“线”扩展到“面”,将一维空间生长为二维空间,产生新的问题,引出新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强烈的尝试和探究欲望。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平面直角坐标系》(第一课时)教案教材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教材中是学习了数轴与有关几何知识以后安排这节课的,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本概念和两个基本问题-------已知点求坐标和已知坐标描点,并且让学生经历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数学内部"数"与"形"的关系,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培养学生严谨朴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并会平面直角坐标系.(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由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或能由点的坐标确定点的位置.2. 过程目标: 通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由点的位置确定点的坐标或由点的坐标确定点的位置,体会平面中所有的点与一对有序数对一一对应,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符号,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3. 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及已知点求坐标和已知坐标求描点.教学难点:平面上的点有序数对的关系和建立直角坐标系的模形.突破难点的措施1. 通过学生熟悉的情景------确定课程表中的"课"和象棋盘中棋子的位置,使学生在头脑中有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模型的想法.通过电脑动画演示过平面上的点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对应的数字分别是该点的横坐标、纵坐标. 使学生充分掌握平面上的点的坐标的确定方法.2. 通过回顾旧知------数轴上的点与该点的坐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类比推出平面上的点与有设计理念1.学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生活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 应用和拓展------回到生活问题" 的模式展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2.学习过程是师生互动、积极交流、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数学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首要任务是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平台,营造一个宽松的、和谐的、相互支持、相互接纳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宽容中受到挑战、鼓舞和激励.3. 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要有创造性地用教材,要融入自己的智慧和知识经验,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加工,充分有效地激活教材知识.4.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不能把知识传播作为自己的目的,应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 上,让学生养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打下伏笔师: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生: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师: 说出下列数轴上各点所表示的数生:A:--1 , B: 3 ,C: --2.5师: 对了,我们把这个数叫做这个点的坐标.师: 已知下列各点的坐标,请在数轴上确定下列各点的位置.生: D :2 , E : --3 F:--0.5师: 通过以上练习,我们可以由数轴上的点说出它的坐标,由坐标在数轴上描点.那你知道数轴上的点与数有怎样的关系?生: 一一对应.师: 怎样理解数轴上的点与坐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生: 也就是说在数轴撒谎能够的点都可以用一个坐标来表示, 任何一个坐标都可以在数轴上找到相应的位置.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 电脑显示: 某班一周的课程表节次\星期一二三四五;六1 语数语数语语2 数语英英英英3 计书体语历地4 英历数语数数5 自英英体英6 生政生政音7 班数地数美师: 请你告诉老师, “音乐课”什么时候上?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在星期五的第六节。

系列教学设计(第1课时):My friends

系列教学设计(第1课时):My friends

Unit 3 My friends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听懂、会说He/She is…He/She has… His/Her X is/are…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课件、图片创设情景进行对话练习;小组合作进行情景交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给学生要珍惜友谊,互相关心,团结友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句型:He/She is…He/She has…His/Her X is/are…的灵活运用。

难点:is与are的选择运用。

【学法指导】情景中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教具、学具】图片、录音带【教学过程】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 做接龙游戏教师(指着一名男生)问一个学生What’s his name?然后让这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继续向另一个学生问同样的问题,直到教师命令停止为止。

(注:如指的是女生则用What’s her name?来询问)2. Listen to the song Friends.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Let’s talk1.做“猜物”游戏。

教师手拿一本书:I have a book. Guess! A maths book or A Chinese book? 教师手拿一个苹果:I have an apple. Guess! Red or green?2.教师提问学生:Have you got brothers or sisters?让学生理解or的中文意思。

三、趣味操练(Practice)Say and draw1.看课本理解对话含义,明白游戏规则。

2. 小组游戏:一人描述自己的朋友,其他人画出他的模样。

看看谁画的与描述的相符。

3.教师自己蒙上眼睛,随便点一位学生,问全班“Boy or girl?” 学生答“A boy.” 教师问:What’s his name? 做这个游戏时教师可有意识地点向男生。

七年级数学:去括号与添括号(教案)

七年级数学:去括号与添括号(教案)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初中数学 / 七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去括号与添括号(教案)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七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去括号法则.2.应用:应用去括号法则,能按要求去括号.(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不要只考虑括号内的部分项,而要考虑括号内的每一项.2.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知识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四)美育渗透点去括号使代数式中符号简化,也便于合并同类项,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发现尝试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民主意识的体现.2.学生学法:练习→去括号法则→练习巩固.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2.难点: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法则.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去括号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方式完成.七、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师:前边我们学习了同类项的一些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提出问题(出示投影1)1.下面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①与;②与;③与.2.同类项具有哪两个特征?3.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1);(2);(3).学生活动:1、2题学生口答,分别叫优、中、差的学生回答,3题(1)(2)小题学生抢答,(3)小题学生解决有了困难.师提出问题:多项式中有同类项吗?怎样把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呢?学生活动:学生讨论,然后小组选代表回答,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并板书:[板书]3.3【教法说明】在复习中,学生合并中的同类项遇到了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需先去括号,怎样去括号呢?学生急于想知道,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 Unit 7 第1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 Unit 7 第1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Unit 7 Will people have robots?Section A (1a-2d)单词paper,pollution,future,pollute,environment1.掌握一般将来时的意义和结构。

2.掌握There be句型的一般将来时的结构。

1.掌握more/fewer;more/less的用法。

2.“will +动词原形”表达一般将来时态。

Step 1以机器人相关视频来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Warming up and leading inShow Ss a video about robots and ask them some questions after watching it:What can you see in the video?Do you think it possible that every home has a robot?What can robots do for us?Step 2用形象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新词汇。

让学生在预测的过程中加深对词汇的理解。

1.New wordsShow Ss some pictures of the new words in this period: paper, pollution, future, planet, earth, plant.2.Work on 1a①Ask Ss to read the predictions in 1a. Let them think about how the world will be different 100 years from now.②Get Ss to check (√)A for agree or D for disagree. Then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class together.【Keys: Answers will vary.】Step 3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掌握抓住关键信息的方法。

去括号与添括号_七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去括号与添括号_七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去括号与添括号_七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去括号法则.2.应用:应用去括号法则,能按要求去括号.(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培养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的能力;不要只考虑括号内的部分项,而要考虑括号内的每一项.2.通过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知识能力.(三)德育渗透点渗透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四)美育渗透点去括号使代数式中符号简化,也便于合并同类项,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发现尝试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民主意识的体现.2.学生学法:练习→去括号法则→练习巩固.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2.难点: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法则.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胶片.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解答、归纳去括号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方式完成.七、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师:前边我们学习了同类项的一些知识,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提出问题(出示投影1)1.下面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①与;②与;③与.2.同类项具有哪两个特征?3.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1);(2);(3).学生活动:1、2题学生口答,分别叫优、中、差的学生回答,3题(1)(2)小题学生抢答,(3)小题学生解决有了困难.师提出问题:多项式中有同类项吗?怎样把多项式合并同类项呢?学生活动:学生讨论,然后小组选代表回答,从而引出本课课题,并板书:[板书]3.3 去括号与添括号【教法说明】在复习中,学生合并中的同类项遇到了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需先去括号,怎样去括号呢?学生急于想知道,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师:如何去括号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式,并观察所得结果.(出示投影2)计算下列各式(或合并同类项);;学生活动:先运算,然后由学生回答结果.师:(用复合胶片把结果出示投影3)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两种运算有什么区别?学生活动:同桌讨论后,指定一名学生回答(两种运算的结果相同,而两种运算的顺序不同,如是先求7与-5的和再与13相加,而是先求13与+7的和再与-5相加).师:总结,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按照两种不同的运算顺序,所得结果相同,即去括号时要不改变原式的值,并板书:[板书]师提出问题:看上面两个式子,每个式子左边都有括号,并且括号前面是“+”号,右边没有括号,比较右边相应项的符号的变化,你能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吗?学生活动:同桌讨论,找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叙述,然后再让学生补充,教师给予归纳,并板书.[板书]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师提示法则的特征,指出:去括号时,要连同括号前的符号一同去掉.【教法说明】去括号法则正的得出,是通过具体例子的运算、观察发现的,学生自己做练习,开动脑筋,发现规律,有助于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出示投影4)计算下列各式(或合并同类项)学生活动:先让学生观察,心算,然后再指定一个同学回答,说明两个式子运算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做相应的板书:[板书]学生活动:根据上述板书的两个式子,让学生讨论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法则.[板书]2.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师:作必要强调:在板书上用彩粉笔作出“重点”标号,以引起学生注意,强调“各项”,“不变”,“改变”的含义.【教法说明】注意学生的参与意识,以上面的关系式和去括号法则1作基础,学生自己总结法则2就很容易了,但不能让学生误认为去掉括号和括号前的“-”号,只改变括号内部分项的符号.巩固法则:(出示投影5)去括号(1);(2);(3);(4).学生活动:在练习本上完成,找优、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到黑板上做,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做完后,同组学生互相交换评判打分,等黑板上做的学生完成后,师生共同对黑板上所做的题答案进行评定.【教法说明】此组题目是法则的单一运用,让学生独立完成,就是要检验去括号法则掌握的情况,以便做好回授调节.教师活动:强调去括号时要保证不改变原式的值,去括号要连同它前面的符号同时去掉,然后出示例1.(出示投影6)例1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化街)(1);(2);(3);(4).学生活动:教师不做任何提示,题目出示就让学生去完成,部分学生板演,待黑板上学生做完,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做的答案进行订正,然后讨论归纳.①易出错误的地方,错误原因;②怎样预防错误的发生等.【教法说明】此题目是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自己独立解答不会有什么困难,待学生全部做完后,师生共同评判订正,目的是教师要掌握解题的正确率,讨论易出现的错误及其原因,以及怎样预防错误发生等问题,从而教育学生以后解题时要认真仔细,提高做题的正确率.(三)巩固练习,尝试反馈(出示投影7)1.去括号(口答)(1);(2);(3);(4);(5);(6).2.判断正误(口答)(1);(2);(3).3.化简:(1);(2);(3);(4).学生活动:l、2题回答,3题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教师做巡回指导,重点放在差生上.【教法说明】上述题目配备,目的是进一步巩固所学法则,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既动口,又动脑、动手,可以使综合能力得以提高,参与意识也得以增强.(四)归纳总结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去括号法则,下面我们一起回顾这一法则.(出示投影8)(学生填空)1.括号前边是“+”号时,去掉括号和______________,括号里_____________.2.括号前边是“-”号时,去掉括号和______________,括号里_____________.(五)变式训练,培养能力(出示投影9)1.判断正误①中,前没有符号;()②;()③;()④;()2.填空(填“+”或“-”号)①;②;③;④.3.化简:①;②;③;④(为正整数).说明:当3题学生完成后,把3题中的①小题利用复合胶片(出示投影10)变式为当,时,求的值.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投影上的l、2题,教师深入到某一组中,待讨论有结果时,指定一两个学生回答.3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教法说明】通过学生回答l、2题,教师给予肯定或更正,并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解题时如何预防,2题的完成为下节添括号做了铺垫.3题的4个小题学生板演,②③小题由中等生做,①小题由差等生做,④小题由优等生做,这样照顾优、中、差各层次的学生,以便使他们各有所得.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做指导.②③小题引导学生发现寻找其他的解题方法.①小题的变式,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八、随堂练习1.判断题(1)()(2)()(3)()(4)()(5)()(6)()2.化简(1);(2).(3),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化简.九、布置作业课本第163页习题3.3A组1(3)(4)(5)(6);2(2).十、板书设计3.3 去括号与添括号(1)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说明:板书后把关键词语用彩粉笔标出来,以便引起学生注意,应用时避免出错误.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掌握:添括号法则.2.应用:能熟练地按要求正确地添括号.(二)能力训练点通过添括号法则的推导,培养学生归纳、对比知识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由去括号与添括号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可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四)美育渗透点去括号与添括号对立统一,表现出数学的和谐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比较、发现法.2.学生学法:练习→添括号法则→练习巩固.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添括号法则.2.难点:括号前添“-”号的添括号法则.3.疑点:按要求添括号(即把具有某种特征的项放入括号内).四、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或电脑、自制胶片.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归纳添括号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方式完成.六、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去括号法则,根据上节所学的去括号法则,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下列几个问题.(出示投影1)把下列各式去括号1.(1);(2);(3);(4).2.请你说出去括号的根据是什么?学生活动:让两个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余的学习都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共同订正.【教法说明】上述题组让学生独立完成,是为了让学生回忆去括号的知识,去括号后,学生再回答根据是什么?是渗透给学生做数学问题要有理有据.(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师:上面是根据去括号法则,由左边式子得右边式子,现在我们把上面四个式子反过来,可以怎么样?(学生回答)[板书]师:上面四个式子由左到右是添括号的过程,你能发现添括号的法则吗?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学们互相叙述,补充和纠正,语言较通顺后举手回答,师生共同补充纠正.根据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并板书:[板书]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师:谁能分析一下,上述法则中“添”,“各项”,“不变”,“改变”是什么含义.按法则添括号多项式的值改变吗?学生活动: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后,再指导学生回答.【教法说明】添括号法则的发现与总结,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出,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可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法则得出后,让学生自己分析法则中的关键性词语,也是为了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巩固法则:(出示投影2)下列各式,等号右边添的括号正确吗?若不正确,可怎样改正?(1);(2);(3);(4).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后抢答,并互相更正.说明:学生回答完后,利用活动胶片把错误的改为正确的,如(1)小题中括号内“ ”把“+”移走改为“-”,“-6”中把“-”号移走改为“+”号.师提出问题:通过上组练习添括号,请同学们思考易出错的地方及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错误?学生活动:思考,也可同桌互相磋商后,再回答,学生找出的答案可能不全面,教师再做适当的归纳和补充.【教法说明】此组题目的训练,目的是把易出现错误的地方都显示出来,以便引以为戒,为以后正确解题做好准备.师:我们添括号时,一定要细心,括号内的各项“变”还是“不变”取决于括号前添“+”号还是“-”号,“变”是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变,“不变”是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下面我们做几个题,来检验一下谁细心、认真,不出错误.(出示投影3)例4按下列要求把多项式添上括号.1.;2..①分别把每个多项式放入前面带“+”号的括号里,②分别把每个多项式放入前面带“-”号的括号里.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同时指定四个学生在黑板上完成,要求速度快的学生完成后与黑板上的解答对照,是不是一致,如不一致,观察是谁的错了,错在何处.师:通过上例分析,添括号与去括号一样,都是把括号与括号前的符号看成一个整体。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上册 第一章】1.3.1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设计1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上册 第一章】1.3.1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设计1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3.1 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3.1节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这部分内容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概念、性质以及运算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将为后续的乘法、除法、减法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对加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对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的掌握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巩固有理数的概念,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教学难点:符号的判断和运算顺序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激励评价法进行教学。

通过设置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运用激励评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课件,包括例题、练习题等。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案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小红购买了3个苹果,小蓝购买了2个苹果,他们一共购买了多少个苹果?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引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讲解加法法则的内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运算的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可设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心得。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法运算的注意事项,巩固所学知识。

统编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 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  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语文园地四》(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四》共安排了4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紧扣单元学习重点“预测”这一阅读策略进行编排,以学习伙伴的形式提炼、总结了预测的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交流“边读边预测"带来的全新阅读体验,并能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自觉运用,不仅成为阅读的积极参与者,更成为阅读过程中的发现者和创造者,“识字加油站”安排了6个词语.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识字,复习巩固查字典的方法,有效落实“会运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这一年段目标。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3项内容。

第一项通过4组含有多音字的词语,练习用“据义定音”的方法来判断字的读音。

这个方法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过,在这里是进一步复习巩固;第二项呈现了3组并列式成语.引导学生找出构词特点.了解大致意思,并能说出自己知道的类似的成语,积累语言;第三项提供了3个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引用人物所说的话,提示语可以有3种不同的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提示语在中间,且提示语位置不同,引号的用法也不同,并能仿照其中一种形式写句子。

“日积月累"是一组和团结有关的俗语,引导学生体会俗语中蕴含的哲理并朗读、背诵。

二、教学目标(一)结合阅读体验,交流、总结运用“预测”阅读策略的好处,知道在课外阅读中要自觉运用预池策略:(二)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认识“典"基”等7个生字;能结合语境读准多音字的读音,有独立识字的兴趣和能力。

(三)能说出3组成语构词的特点并说出类似的成语,积累语言;通过读句子,发现提示语的3种形式,并能仿照其中一种形式写句子。

(四)通过自读、互读等多种形式,将俗语读正确,读熟练;借助有关团结的小故事,大致理解俗语意思并背诵。

三、教学重难点:(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

人教版四下1.3《括号》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下1.3《括号》教学设计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
-学生掌握了括号的分类、名称及书写规则,能够正确书写不同类型的括号。
-学生理解了括号在数学运算中的作用,能够运用括号改变运算顺序,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提高了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增强了解决复杂算式的能力。
-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学会了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括号,提高了解题效率。
-答案:小明应找回50 - (20 + 5) = 50 - 25 = 25元。
-题目5:设计一道包含括号的数学题目,并与同学分享。
-示例题目:计算下列表达式的值:7 × (6 - 2) + 8 ÷ (4 + 1)。
-答案:7 × (6 - 2) + 8 ÷ (4 + 1) = 7 × 4 + 8 ÷ 5 = 28 + 1.6 = 29.6。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括号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括号的基本概念、书写规则、案例分析等学习内容。
强调括号在数学运算中的关键作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括号的使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课本相关练习题,巩固括号知识,并撰写一篇关于括号使用心得的报告。
4.创新与实践: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提出创新性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创新思维。
-学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学会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能够结合括号知识,设计出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展示了解决问题的独特见解。
课后作业
1.请学生完成以下数学题目,并注意运用括号:
-题目3:简化表达式3 × (4 + 2) - 5 ÷ (1 + 1)。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9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9的认识》》教学设计

《6~9的认识》单元说明: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教学的,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最直接的基础。

同时,本单元中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对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单元是全册教科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建议如下:1. 加强操作和观察活动的目的性。

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学生对实物、模型、图画的深入观察和学具拼摆,以此丰富学生关于6~9各数概念和加减法计算的表象,让他们在丰富的实物背景中更好地理解6~10各数的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2.注意对计算方法的引导。

本单元加减法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加减法;二是通过学具的拼摆计算加减法;三是通过实物、图形的观察去完成计算任务。

教学时,一方面要让学生全面了解这些方法,另一方面又允许他们选择自己所喜欢的计算方法进行加减法计算。

3.加强对解决问题的步骤与方法的指导。

本单元解决问题中,有两个方面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全过程,不能仅仅列式计算;二是用大括号表示总数,用问号表示所求问题,这是数学语言的表达方式。

要让学生读懂题意后,自己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题名称】第1课时 6~9的认识【课型、课时】新授课 1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上册36页。

【教学目标】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6~9各数的过程,初步感知6~9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6~9的数序,并会认、读这几个数。

2.借助计数器、点子图、小棒等学习用具,感知后一个数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增加1得到的,初步建立数感。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的能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建立6~9的概念,会认、会读6~9。

教学难点:会用数字表示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培养数感。

【课前准备】1.教师:教具:计数器、6~9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卡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括号》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括号》
学生:对,把小船的2人和1条大船的6人都安排坐2条小船,还可以省钱。
4条大船:30×4=120(元)
2条小船:24×2=48(元)
120+48=168(元)
【例5】
怎样租船最省钱?
阅读与理解
老师:孩子细心审题,从这道题里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什么?
通过学习了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讨论减法的意义及关系。在小组的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总结和归纳的能力。让他们养成积极探索,善于发现,学会分享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对整数四则运算已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知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对每种运算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让学生认识到小括号和中括号在算式中起到的作用,并且整数四则运算中括号计算的意义是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意义的基础,对于四则运算意义认识的提升,将为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打下基础。
(2)小组总结出有括号的四则运算顺序。
2、学生:一共有32人要租船游玩。
学生:小船与大船的租金不一样问题是……
学生解答:大船每个座位5元,小船每个座位6元,租大船便宜。
32÷6=5(条)…2(人)
5条大船1条小船:
30×5+24×1=174(元)
学生:租5条大船,1条小船,小船会空出两个座位
学生:如过不空座位,会不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具准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1、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明确学习内容。
2、明确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师: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在“冰天雪地”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这节课,老师带领同学们继续进入“冰天雪地”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第1课时 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第1课时 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设计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
第1课时 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去括号这一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去括号法则和移项之后,进一步系统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它既是第三章知识的深化,又为我们以后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提供研究和学习的方法,同时也为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做好准备,具体的说,本节课就是要通过对去括号的掌握和理解,让学生形成系统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结构,学会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括号》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

《括号》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

《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五课时教学目标:1、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运算顺序,会计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题目,并会列综合算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和意识。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作用,会列带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算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小研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那四种运算?生:加、减、乘、除四种运算;师:我们给他们起一个共同的名字,统称四则运算。

加、减法称为第一级运算,乘、除法称为第二级运算。

请拿出我们的课前小练习,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们的四则运算的例子和结论。

等待汇报展示。

【设计意图】利用课前小练习,回忆并巩固已有的知识,同时学生交流自己的例子和结论时,丰富自己的学习经验。

教师及时了解学情,做到有的放矢,为下一步的学习新内容打下基础。

2、学生交流例子和结论,教师巡视,了解学情。

3、学生展示例子并小结.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或者乘、除,我们要从(从左到右)依次运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法,再算(加减法)法依次运算;4、引入新课: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我们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与计算顺序有关的知识。

(板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设计意图】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复习,它不仅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唤醒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探究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括号(第1课时)
(1)教师指出: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其中加法和减法是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第二级运算。

(2)组织小组交流,共同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和减法是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第二级运算。

(5)小组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完成教材第9页
“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1页
第1,2题。

1、先思考运算顺序,
再进行计算,做完后
全班交流、订正。

2、独立完成,并集
体订正,说清运算顺
序。

5、看图列式计算。

(92-12×4)÷4=11(人)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
总结。

2、中括号一定和小括号共同存在于一道算
式里,即一道算式里要先有小括号,再有
中括号。

3、随着综合算式运算步骤的增多,还将学
到大括号“{ }”,大括号又称为花括号,
它同中括号、小括号一样,也起着改变运
算顺序的作用。

在含有大括号的算式里,
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然后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大括号外面
的。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