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第12课 荷塘月色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苏教版高一必修2语文教案
高中语文第四专题慢慢走欣赏啊12荷塘月色教师用书苏教版必修2-含答案
荷塘月色本课话题——给心灵放假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点评:朱自清在不如意的时候,选择到自然中看美景,找寻自己的精神家园。
当我们埋头苦干至深夜时,我们也应该给自己的心灵一个自由,去感受月下独步,去领略心灵的轻松。
给自己的心灵放个假吧,走进一片荷塘月色,让疲惫的心灵得以憩息。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王维的心灵栖息地王维利用官僚生活的空余时间,在京城的南蓝田山麓购置了一所别墅,以修养身心。
该别墅原为初唐诗人宋之问所有,那是一座很宽阔的去处,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其间散布着若干馆舍。
王维在这里和他的知心好友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
这里成了王维名副其实的心灵栖息地。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洪自诚《菜根谭》2.放松与娱乐,被认为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
——亚里士多德3.我们的心智需要松弛,倘若不进行一些娱乐活动,精神就会垮掉。
——莫里哀4.悠闲的生活与懒惰是两回事。
——富兰克林5.娱乐至少与工作有同等的价值,或者说娱乐是工作之一部分。
——冰心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煤屑.( ) 幽僻.( ) 踱.步( ) 霎.时( ) 倩.影( ) 弥.望( ) 鹢.首( ) 羞涩.( ) 敛裾.( ) 梵.婀玲( ) 蓊.蓊郁郁( ) 酣.眠( ) 【答案】 xiè pì duó shà qiàn mí yì sè jū fàn wěnɡ hā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曲⎩⎪⎨⎪⎧ 曲.曲折折 曲.调 (2)纤⎩⎪⎨⎪⎧ 纤.腰 纤.绳(3)颤⎩⎪⎨⎪⎧颤.动 颤.栗 (4)挨⎩⎪⎨⎪⎧ 挨.着 挨.打(5)脉⎩⎪⎨⎪⎧ 脉.脉 血脉. (6)浅⎩⎪⎨⎪⎧ 浅.笑 流水浅.浅【答案】 (1)qū qǔ (2)xiān qiàn (3)chàn zhàn (4)āi ái (5)mò mài(6)qiǎn jiān2.语境辨析法(7)参.( )加这次人参.( )交易会的买家,年龄上有点参.( )差不齐。
2019最新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慢慢走,欣赏啊 荷塘月色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
荷塘月色[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煤屑.( ) 幽僻.( ) 踱.着( ) 霎.时( ) 倩.影( ) 弥.望( ) 鹢.首( ) 羞涩.( ) 敛裾.( ) 梵.婀玲( ) 蓊.蓊郁郁( ) 酣.眠( ) 【答案】 xiè pì duó shà qiàn mí yì sè jū fàn wěnɡ hān 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纤⎩⎪⎨⎪⎧ 纤.腰 纤.绳 (2)挨⎩⎪⎨⎪⎧ 挨.着 挨.打(3)脉⎩⎪⎨⎪⎧ 脉.脉 血脉. (4)浅⎩⎪⎨⎪⎧ 浅.笑 流水浅.浅【答案】 (1)xiān qiàn (2)āi ái (3)mò mài (4)qiǎn jiān2.语境辨析法(5)参.( )加这次人参.( )交易会的买家,年龄上有点参.( )差不齐。
(6)薄.( )暮时分,小男孩左手拿着一张薄.( )饼,右手攥着一把薄.( )荷糖,站在村口直哭。
【答案】 (5)cān shēn cēn (6)bó báo bò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 点 学 泣 (2)⎩⎪⎨⎪⎧ 船 泥 念(3)⎩⎪⎨⎪⎧ 树 微 (4)⎩⎪⎨⎪⎧ 茫缥(5)⎩⎪⎨⎪⎧ 游 哈哈 (6)⎩⎪⎨⎪⎧ 着江南 量【答案】 (1)缀 辍 啜 (2)棹 淖 悼 (3)梢 稍 (4)渺 缈 (5)嬉 嘻 嘻 (6)惦 掂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蓊蓊郁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没精打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隐隐约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树木茂盛的样子。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之《荷塘月色教案》教案 苏教版必修2
荷塘月色教案(附背景资料)•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1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2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3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4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5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6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些的颤动,7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8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9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10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11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12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高中语文 荷塘月色说课稿 苏教版必修2
【语文】苏教必修2说课稿一花一世界荷塘月色从容说课《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文章借助丰富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当时漫步荷塘时内心的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之情。
这种淡淡的喜悦与哀愁极具作者情感体验的个性色彩,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的“景语”去揣摩、领悟作者内心的“情语”。
采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研讨等学习方式,去品味文章所营造的朦胧素淡之美,认识一代文学大师伟大的人格、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品味、领悟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写作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卡片、练习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3.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本文语言精美,写景状物传神,应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自然地受到感染,体会文章的韵味。
2.理解关键语句,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显示: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匆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师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我们常常会于文章所流露出的款款深情之中感受到一种朴素、典雅、富有诗意的美。
今天,我们就同作者一起在月色的陪伴下,到清华园西院镜春园里的荷花池,朱自清先生当年曾“日日走过的”那片荷塘去感受一下这种美。
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荷塘月色》课件 苏教版必修2
研读课文 问题探究
作者为什么会“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
了”,为什么会惦记着江南呢?
研读课文 问题探究
“颇不宁静”的心情在梦境般的荷塘岸边
没有得到排遣,就想靠对古代采莲盛况的 向往和对故乡的怀念来解脱。 独在异乡为异客,面对黑暗的现实,苦闷 彷徨,无所适从,欲超然又想挣扎,借思 乡排遣忧愁。
比喻
荷花 荷香
荷波
比喻,拟人
比喻,通感
凝碧,脉脉
拟人
研读课文 问题探究
4、品读第4段,看看作者是怎样从多角度 来描摹荷塘美景的? 先写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 花以及阵阵传来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 的一丝颤动和脉脉的流水。层次井然,形 象精确。
研读课文 问题探究
这是按照驻足观察的顺序,视线由近 及远、由上而下来写的。作者通过动静结 合的手法,给我们描绘出了月下荷塘上的 恬淡优美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淡淡的喜悦 而又略带淡淡的哀愁的情感。
研读课文 问题探究
3、第3段的“踱”字换成“走”字,表达效果 会有何不同? ●“踱”指走路时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慢条 斯理,脚步井然有序,而心里却若有所思, 若有所感,在悠闲、超然中,淡淡的哀愁若 隐若现。若换成“走”字,则缺少了情景融 合的神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 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 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 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 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 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 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 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4专题 《荷塘月色》课件
清华园中的荷塘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近春园(朱自清《荷塘月色》原址)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研读课文
问题探究
1.这篇散文的“文眼”是什么?找出来并说说理由。 【提示】“文眼”是指文章中能统领全文或体现
主旨的词语或句子。《荷塘月色》开篇句“这几天心 里颇不宁静”就是文眼。正因为“不宁静”才在月亮 “升高了”的夜晚独自出门去荷塘,带着这样的一种 心情去看景,一切都显得朦朦胧胧。而文章就是表达 了作者“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
第1段 独游荷塘的时候、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 第2段 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 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第4段 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 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 荷塘四周的景物。(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第7段 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 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②从行文上看这一段似乎是“游离”出来的抒情段, 但从时空上看,这一段与第2自然段是同步的。实际上, 这“情”还是离不开“景”的,如果不是月下独行在 那条极幽僻的路上,又怎么能抒发所谓“独处”之情 呢?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3、怎样理解“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①在行文上,这是一个过渡句,提挈下文重笔写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本文的主要内 容。
2.品味作品的意境美,把握作者的思想感 情。
3.体会作者不满现实、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 思想感情和高雅的审美情趣。
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专题《荷塘月色》课件 (共31张PPT)
写
景
画
面
第4段写的是月色下的荷塘
荷 写的是荷塘的四周
荷塘上面,满是叶子。叶子出 水很高,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 有开着的,有打着朵儿的。微风过 处,送来清香。这时候叶子和花也 有一丝的颤动,霎时传过荷塘的那 边去了。叶子底下是流水,遮住了, 不能见一些颜色。
由采莲旧俗和乐府诗引发联想,勾起 了作者对江南故土的思念。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 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 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 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 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 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 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 吹梦到西洲。
• 煤屑xiè • 蓊郁wěng • 踱着duó • 弥望mí • 点缀zhuì • 袅娜niǎo nuó • 相似sì 似的shì
颤动chà n 霎时shà 脉脉mò 斑驳bān bó 峭楞楞qià o 梵婀玲fà n ē 媛女yuà n
鷁yì敛裾jū
朱自清: 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
• “洗”极写“叶子和花”在月光 和青雾中奶白色的清新,显得轻 盈灵动。“浸”失去了“青 雾”“浮起”的动感。
“画”——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 一般,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 情。
“朱先生的语言,历来是‘新而不失 自然’,在口语的基础上刻意出新。 既有平白如话,毫无雕饰的文字,更 有精心‘拣练’的遣词用字。点活了 月光和雾气的‘泻’‘浮’二字 ••••••生动的起了丰富、润饰、强化 形象的作用。” ——《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金 志华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慢慢走,欣赏啊 荷塘月色教师用书 苏教版必修2
荷塘月色[预习——夯实基础][知识·梳理]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煤屑.( ) 幽僻.( ) 踱.着( )霎.时( ) 倩.影( ) 弥.望( )鹢.首( ) 羞涩.( ) 敛裾.( )梵.婀玲( ) 蓊.蓊郁郁( ) 酣.眠( )【答案】 xiè pì duó shà qiàn mí yì sè jū fàn wěnɡ hān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纤⎩⎪⎨⎪⎧ 纤.腰纤.绳 (2)挨⎩⎪⎨⎪⎧ 挨.着挨.打(3)脉⎩⎪⎨⎪⎧ 脉.脉血脉. (4)浅⎩⎪⎨⎪⎧浅.笑流水浅.浅 【答案】 (1)xiān qiàn (2)āi ái (3)mò mài (4)qiǎn jiān2.语境辨析法(5)参.( )加这次人参.( )交易会的买家,年龄上有点参.( )差不齐。
(6)薄.( )暮时分,小男孩左手拿着一张薄.( )饼,右手攥着一把薄.()荷糖,站在村口直哭。
【答案】 (5)cān shēn cēn (6)bó báo bò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1)⎩⎪⎨⎪⎧ 点 学 泣 (2)⎩⎪⎨⎪⎧ 船泥 念(3)⎩⎪⎨⎪⎧ 树 微 (4)⎩⎪⎨⎪⎧ 茫缥(5)⎩⎪⎨⎪⎧ 游 哈哈 (6)⎩⎪⎨⎪⎧ 着江南 量【答案】 (1)缀 辍 啜 (2)棹 淖 悼 (3)梢 稍 (4)渺 缈 (5)嬉 嘻 嘻 (6)惦 掂第3步辨词语——于细微处细斟酌1.明确词义(1)蓊蓊郁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没精打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隐隐约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树木茂盛的样子。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 苏教版 必修二 教案
高一语文荷塘月色教案朱自清一、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二、教学重点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我们对朱自清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初中时学过他的什么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学们对他的生平经历还知道些什么?教师: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锻炼成长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著名诗人、作家、学者,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
今天学习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从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败的日子悲愤彷徨的复杂心情和了解他为什么要在对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
当然,教学重点应放在:作品结构、语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从而认识本文主旨。
(二)板书课题:作者、写作时间地点,荷塘月色朱自清 1927年7月,作于清华园(三)作品结构分析教师启发指导:从作者行踪变化看,让学生提挈每段内容,进行归纳。
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心境:“颇不宁静”)第2段去荷塘,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
(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第4段观荷塘,写荷塘美丽的景色。
第5段写流泻的月光,塘中的月色。
第6段写荷塘四周的景物。
(在月下观察、感受到的)第7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踱回家门。
显然,第1段是“引起”;第2—6段是“主体内容”(写景状物)第7—8段由现实而思古,再返现实收束全篇。
所以全文结构为:第一部分(第1段)写“观荷缘起”(情)第二部分(第2—6段)写“荷塘月色”(景)第三部分(第7—8段)写“景中人”(情)(四)行文线索从以上结构分析,可体会到全文写景是为抒情服务,而贯穿全文的是一条,前后心情变化的思绪线索。
【配套K12】高中语文 专题四 荷塘月色教案 苏教版必修2
荷塘月色教学内容分析:本文是一篇名家名篇,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教学理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倡导“生”动教学,整体把握散文的美,以读来赏析文本。
教学目标: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理清全文结构。
培养快速阅读文章及筛选关键词语的能力。
体会作者情感,领会作者对民族命运的关注。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赏析理解文章重点词语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花卉引导同学回顾思考有关荷花的诗文,以及人赋予它的特定文化内涵(出示幻灯片),导入新课。
介绍作者;(教师)第一次听说朱自清这个名字并对他产生敬意时,显然不是因为他曾当过中学语文教师,也不仅仅因为他是一名著名的学者、诗人,而是另一个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第一次知道朱自清的名字,是在毛泽东的著作里本来朱自清既没加入国民党,也不是共产党人,而是一位有独立人格的自由知识分子,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按理他是不太可能进入毛泽东的视野的但是在新中国诞生前夕的1949年,他的名字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甚至是敬意,并写入了他的政论名篇《别了,司徒雷登》中毛泽东这样写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最终,朱自清先生贫病交加,倒在了蒋家王朝最后一个冬天,也倒在新中国的晨曦之中他死的时候年仅48岁朱自清的名字因此载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册!他也因此赢得了我的深深的敬意!(幻灯片出示)二.课文阅读:(一)配乐朗读。
(二)同时给文章每个段落加上番号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
(三)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者游踪,探究作者情感路线。
导语:相信优美的诵读已经让我们沉醉其中,现在大家来看看文章开头,再思考几个问题。
问题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师生交流明确: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夜深人静之时本应好好休息了,但许多事情剪不断,理还乱,就想到去荷塘散步,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烦恼!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始终在全曲中回荡!问题2: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齐答)师生共同明确游踪:家——小路——荷塘——家问题3: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学生齐答(只让学生回答“找到”还是“没有找到”)到底找到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2019秋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专题同步教学课件:文本13《荷塘月色》 (共44张PPT)
众说纷纭:《荷塘月色》的思想内容
不满现实向往光明
苦闷彷徨与寂寞
李国平
吴周文
内心矛盾与冲突
彷徨苦闷却无不满
钱理群
程 翔
有浓浓的哀愁
不消沉,无哀愁
姚效先
吴海发
l
不满现实向往光明
这篇散文以“我”夜游荷塘的行踪为线索,从“带上门出去”写起,到 “推门进去”收尾。在夜游荷塘的过程中,作者时而缓步前行,时而停立凝 想,一路上把荷塘周围环境、荷塘、荷叶和荷花、月光以及远远近近的树木、 山色,陆续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仿佛跟着他一路去观赏、领略“这无边的 荷香月色”。 这篇散文委婉细腻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朦胧,抒发了作者不满黑暗 现实,向往自由光明的感情,同时也流露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 里彷徨苦闷的心情。 ——李国平《 <荷塘月色>讲解》
l
苦闷彷徨与寂寞
朱自清在这篇散文中,一方面表现诗人在形势剧变与政治重压 下的苦闷、彷徨和寂寞的情绪,另一个主要的方面,又抒写诗人对 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不肯与之妥协的态度,以及对于未来美好前景的 幻想与追求。因此月下“荷塘”,映照着诗人心灵种种复杂情感的 光影,使我们依稀看到诗人在痛苦中无力挣扎、在幻灭中茫然追求 的形象。 ——吴周文 《谈<荷>》
淡淡 的喜悦
出宁静, 依旧郁闷 不宁静, 郁闷
出荷塘
淡淡 的哀愁
修辞手法
思考:以下两个句子有何特点?
(提示:从感觉入手。)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 似的。 2.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 如 梵 婀 玲 上 凑 着 的 名 曲 。
这两句是两种感觉的相通,即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方法。
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版块一《荷塘月色》精品教案 苏教版必修2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荷塘月色》精品教案从容说课《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
文章借助丰富的表现手法,通过对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的描写,流露出作者当时漫步荷塘时内心的一种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之情。
这种淡淡的喜悦与哀愁极具作者情感体验的个性色彩,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的“景语〞去揣摩、领悟作者内心的“情语〞。
采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研讨等学习方式,去品味文章所营造的朦胧素淡之美,认识一代文学大师伟大的人格、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品味、领悟课文情景交融,“景语〞“情语〞浑然一体的写作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卡片、练习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把握写景抒情散文情景交融的特点,提高对情景交融意境的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3.训练整体感知、揣摩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本文语言精美,写景状物传神,应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自然地受到感染,体会文章的韵味。
2.理解关键语句,提高对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领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追求理想。
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显示: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匆匆》〕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X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春》〕师读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我们常常会于文章所流露出的款款深情之中感受到一种朴素、典雅、富有诗意的美。
今天,我们就同作者一起在月色的陪伴下,到清华园西院镜春园里的荷花池,朱自清先生当年曾“日日走过的〞那片荷塘去感受一下这种美。
语文必修2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荷塘月色》最新同步教案12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四专题版块一《荷塘月色》最新同步教案《荷塘月色》教案1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提高对情景交融的意境的鉴赏能力。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比喻、通感的巧妙运用,动词叠词的精心选用。
2、过程与方法:诵读鉴赏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不满社会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揣摩精美的语言,领会作者的情感倾向教学难点:把握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交织的情感教学方法:引导法美点追踪法辅助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多年以后,我们依然能记起《春》的美丽;“父亲穿着青布棉袍,黑布马褂,蹒跚地爬过月台”为我买橘子,多年以后,我们依然会看到那伟大的背影,那浓浓的父子深情。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散文佳作《荷塘月色》。
二、赏析:听配乐朗读录音,同学们思考:文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在这些景物描写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主要写了:荷塘月色荷塘四周的景色我们先看作者对荷塘的描写,同学们齐读第四段,思考:作者在荷塘的描写中,具体写到哪些景物?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荷叶:田田,荷叶相连的样子。
古人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它还像什么?舞女的裙,“荷叶”和“裙”之间的相似点:硕大舒展。
荷花是一种什么形态(选用多媒体打出两幅图景,让同学们在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后齐读。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拟人,袅娜地开着的写出盛开的柔美;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可以换成一个成语“含苞待放”,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娇羞;这种或开或合的情态如什么?如明珠,如星星,美人。
如明珠,抓住了月下荷花晶莹光亮的特点;月色之下,人在绿叶丛中行走,叶多花少,白花在绿叶丛中隐约闪烁,一眨一眨,忽隐忽现,又如天上的星星;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多将美人比作出水芙蓉,而这里作者反其道而行之,将“荷花”比作了“刚出浴的美人”,写出了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并且是纤尘不染,美丽出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荷塘月色第12课荷塘月色(节选) (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
1916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1922年,他同俞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诗》月刊,这是“五四”以来最早的一个诗刊。
1923年,发表第一首长诗《毁灭》。
1926年10月,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
1931年到英国留学,并漫游欧洲数国。
1932年回国主持清华大学文学系。
1947年,他因北平当局任意捕人而发表抗议书,又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宣言上签名。
1948年6月,他抗议美国的扶日政策,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名。
同年,因病在北京去世。
作品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你我》《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杂文集《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评价中国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研究家。
毛泽东评价他为:“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人物轶事朱自清改名自策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号秋实。
为了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灰心,保持清白,便取《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
至于改字“佩弦”,则是借用了《韩非子·观行》中“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缓己;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的典故来警策自己。
晚年的朱自清先生也是爱憎分明,疾恶如仇:闻一多被刺,他义愤填膺,冒险参加追悼会,做演说,写挽诗;又签字于抗议北平当局任意逮捕人民的宣言,签名呼吁和平宣言;与学生一起扭秧歌,否定“中间路线”;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一直保持了改名的初衷。
背景链接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在清华园西院。
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事件,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
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忆佩弦》)。
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
(一)读准字音Ⅰ.单音字(1)煤屑.(xiè) (2)幽僻.(pì) (3)蓊.蓊郁郁(wěng) (4)踱.着(duó) (5)弥.望(mí) (6)羞涩.(sè) (7)霎.时(shà) (8)宛.然(wǎn) (9)酣.眠(h ān) (10)敛裾.(jū) Ⅱ.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曲曲调(q ǔ曲曲折折(q ū (2)娜娜拉(n à袅娜(nu ó(3)颤颤栗(zh àn 颤动(ch àn (4)挨挨打(ái 挨着(āi(5)脉血脉(m ài 脉脉(m ò (6)浅流水浅浅(ji ān 浅笑(qi ǎn2.语境辨析法(7)他悄.(qiǎo)然来到我身边,跟我悄.(qiāo)悄地说了几句话。
(8)他身子单薄.(bó),衣服上有一股薄.(bò)荷味。
(二)写准字形(1)chu ò(啜chu ò(辍 (2)缥mi ǎo(缈mi ǎo(渺(3)z ì(恣丰z ī(姿 (4)sh āo(稍树sh āo(梢(5)喝c ǎi(彩没精打c ǎi(采 (6)hu ǎn(缓yu àn(媛(7)x ī(嘻x ī(嬉 (8)di ān(掂di àn(惦(三)用准词语Ⅰ.明确词义(1)袅娜:柔美的样子。
(2)蓊蓊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3)没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4)妖童媛女:艳丽的少年和美貌的少女。
(5)迁延顾步:形容走走退退,不住回视的样子。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他宛然变了一个人似的,整天没精打采....的,精神蓊蓊郁郁....,可能是因事业上不顺利而受了刺激吧。
辨析:“蓊蓊郁郁”是指树木茂盛,不是“精神忧郁”的意思。
“没精打采”运用正确。
Ⅱ.易混辨析1.宁静vs安静1.夜深人静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明确: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夜深人静之时本应好好休息,但许多事情剪不断、理还乱,就想到去荷塘散步,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烦恼。
2.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明确:家→小路→荷塘→家。
第二步精读课文·细揣摩1.研读文章重点段落,学习其运用语言的技巧。
2.仔细揣摩关键语句的含意,从而理解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
一、阅读课文第4~6段,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第4段文字中依次写出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它们的什么特点?答:明确:2.第茫的歌声似的”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答:明确:通感。
借助感觉的转移(嗅觉到听觉),贴切地写出了荷香若有若无、轻淡缥缈、沁人心脾的特点。
3.第5段中写光与影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好处?答:明确:运用了通感的手法。
将视觉形象化为听觉感受,光与影的黑白块儿仿佛变成了活泼跳跃的音符,化静为动,动态化了。
光与影的和谐分布与名曲的优美、悠扬、和谐动听,两相烘托,给原有的意境增添了温馨、幽雅的氛围。
4.在第5段,作者选用了精妙的动词来描写月光,有什么好处?答:明确:“酣眠”指月光朗照,“小睡”指淡云遮月。
对景物的喜好折射出作者的心态,他要寻找安宁平和的生活。
6.第6段中作者说“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答:明确:作者本想寻一宁静的环境使自己的心绪平静下来,却未能如愿。
这寂夜里的蝉声和蛙声更反衬出作者心中的孤独与寂寞。
作者内心的哀愁与苦闷无法排解,当然伤感。
二、纵览全文,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7.怎样理解文章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答:明确:这一直接抒怀的句子是全文的“文眼”,表现出作者内心难以释怀的某种“不宁静”的情感,交代了独游荷塘的原因,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如何借景抒情[写法领悟]本文的动人之处,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作者融情入景、即景抒情或借景抒情,做到了情景交融。
最经典的要数第4、5、6三段了。
作者时而以荷塘为主景,月色为背景;时而又以月色为主景,荷塘为背景;或摹写花叶,或描绘岸柳,或淡勾云月,或轻描树影,细腻地展现了荷塘之美、月色之幽,创造了使人沉醉的意境,也寄托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运用借景抒情法描写景物时,作者倾注了强烈的情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依附于所描写的景物上。
要想较好地运用借景抒情方法,需做到以下几点:(1)所写景物一般要与自身情感一致。
写景时要选择能够表达自己心情或情感的景物去写。
如心情感伤时,选莺歌燕舞、百花盛开就不恰当;心情激动时,选杨柳依依、晓风残月更不合适。
当然,在特定的场景下,有时景与情相悖,如以乐景写哀情,就是运用了反衬手法。
(2)写景要抓住所写景物的特点。
写景是抒情的基础,抓住所要描写的景物的独特之处,带着自己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去精心描绘,使所写景物特点突出,个性鲜明。
(3)抒情要真挚自然,切不可矫揉造作。
无论是寓情于景的间接抒情,还是写景基础上的直接抒情,都要做到感情真挚。
不能牵强附会,给景物强加上一些生硬的情感,或没有写景基础的空洞抒情。
给下面一段文字增加语句,按要求扩展成两段文字。
天色已晚,太阳落在大山背后,小鸟唱着,夜幕降临,大地又沉浸在一片寂静中。
(1)表现兴致高昂的意境:(2)表现低沉凄凉的意境:参考答案:(1)天色已晚,忙碌了一天的太阳,慢慢地遮掩住笑脸落在了大山的背后。
随风轻摇的树上,不知疲倦的小鸟正唱着欢送太阳落山的歌曲,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夜幕开始降临,喧嚣的大地又沉浸在一片静寂中。
(2)天色已晚,疲惫的太阳散发出凄凉而微弱的光芒,然后悄悄地落在了大山的背后。
干枯的树上,小鸟无奈地唱着悲惨低沉的歌,夜幕开始降临,荒凉的大地又沉浸在一片静寂之中。
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1.从教材中积累生活中总有不顺心、不如意甚至悲观失望的时候,这时该怎么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排解方法。
朱自清选择了荷塘,选择了到自然中去看美景。
他用优美的文笔将荷与月融合起来,为我们创造了一片和谐、自在的艺术天地,同时也给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营造了一个暂时的栖息场所。
《荷塘月色》是一首别致的月光曲,是纤巧的心灵之手在自然美景的琴弦上弹出的天籁之音。
透过它,我们感受到了朱自清那颗敏感的心,触及了那个多愁善感的人对生命的不懈追求。
2.从自然中积累当雏鹰观望蓝天白云之时,它便发觉自己在振翅飞翔时要抛下那些累赘,才能振翅九霄,与蓝天搏击,与白云共舞。
当骏马休憩于马厩中昂首长嘶之时,它也发觉在使命来临之时,它得对身体进行细致的锻炼,抛弃繁重的身体负担,才能驰骋天下,奋蹄原野。
于是我们发现,每次出发,我们卸下我们内心深处的累赘,将全部工夫和精力压载在即将远航的生命之帆上,生命才能呈现出它那色彩斑斓的缤纷。
3.从现实中积累司马迁不被“宫刑之耻”胁迫,放飞心灵,书写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霍金不被“残疾之身”胁迫,放飞心灵,创建了“黑洞理论学说”;史玉柱不被“挫折遭遇”胁迫,放飞心灵,再次创业成为身家数百亿的企业家……无数成功的仁人志士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阐明了一个道理:唯有放飞心灵,才能打造精彩的人生!4.从名言中积累(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2)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巴金(3)有时间增加自己精神财富的人才是真正享受到安逸的人。
——梭罗(二)这样运用素材疲惫的时候,就离开你的书桌,放下所有的忧愁和烦恼,到屋外去看看春梅绽雪,秋菊披霜。
留心一下你周围的点点美丽,毕竟花瓣留不住露珠,朝霞锁不住清霜。
不要总是为物质的享受而不停地奔波,心灵也需要沐浴阳光,也需要觅得一处宁静。
所以,当我们埋头苦干至深夜时,我们也应该给自己的心灵一个自由的广场,去感受月下独步,去领略心灵的轻松。
就像这样:朱自清在月夜漫步荷塘,让一颗轻松的心在花间游荡,是一种情趣;郁达夫租一椽破屋,在院中细数一丝丝的阳光,是一种闲情;陆蠡囚住一枝常青藤,是对生命的一种爱恋;梭罗栖息瓦尔登湖,是一种自由。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片属于自己心灵的自由天地,给心灵一片空间,你会收获许多美丽。
霞映澄塘,你会想到云外仙池之美;松生空谷,你会感悟到生命姿态之美。
[领悟] 作文片断论述的中心是“给心灵一片空间,你会收获许多美丽”。
围绕主题选材是关键,由此作者想到朱自清在月夜漫步荷塘时在自然美景中暂得一个精神自由的世界,作者正是找准主题和材料的这一结合点,才巧妙地把课文素材运用到作文中。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