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一、常规护理按内科疾病护理常规护理。

二、测量脉搏和呼吸必须准确计数1分钟,并注意脉率、脉律、脉搏的强弱及呼吸次数,如脉搏不规律,应数同1分钟内的脉搏与心率。

三、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特别注意其心率、心律、血压、呼吸以及氧饱和度的变化,有无心率过快、脉搏缓慢、咯血、呼吸困难、胸闷、憋气、腹痛、咽喉部疼痛、肢体疼痛等不适症状,记录病情变化持续时间和缓解方式,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四、呼吸困难采取半卧位,抬高床头,给予氧气吸入,一般用氧每分钟2~4升。

对于严重缺氧者,使用面罩吸氧,氧流量每分钟6~8升;对于急性肺水肿者,可在湿化瓶内盛入20%~30%乙醇吸氧,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改善通气功能。

五、饮食给予易消化的低盐、低脂饮食,忌烟、酒、咖啡、浓茶及其他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每餐进食不宜过饱。

对于水肿和心力衰竭的患者,给予低盐饮食,限制入水量,准确记录其出入量,每日清晨测量体重,观察水肿程度和治疗效果。

六、注意保持排便通畅切忌排便时用力过度,增加心脏负担。

七、药物使用的观察护理(一)服用抗凝血药阿司匹林和波立维饭后服用,以减轻对胃部刺激,如有胃部不适感觉,可增加胃黏膜保护药,同时留取粪常规,密切观察排便性质,检查隐血结果。

(二)服用华法林药物抗凝血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为1.5~2.5,同时观察有无出血,如皮肤出血点、淤斑,牙龈出血、鼻出血。

(三)使用洋地黄1.严密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脉搏缓慢、复视、黄绿视等中毒现象。

2.服药前,数脉搏,如脉搏<60次/分或发现不规律,或脉搏骤然增快的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做心电图,观察有无心律失常。

(四)使用利尿药1.长期服用利尿药通常在上午服用,应注意有无电解质紊乱。

2.静脉注射利尿药后,通常在15~30分钟内排尿,准确记录尿量,观察用药效果。

(五)使用降压药1.观察患者的血压,有无头晕、头痛症状。

2.服用钙离子拮抗剂降压时观察有无牙龈肿胀、下肢踝部的水肿。

心内科 常见病护理常规

心内科 常见病护理常规

心肌病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 休息轻者适当休息,明显心脏扩大,严重心律失常,伴心力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

2 呼吸困难时,给予半卧位,并给予氧气吸入。

三、病情观察1 观察生命体征变化,一旦发生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时,应及时配合抢救。

2注意有无栓塞症表现。

如肺栓塞时可出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紫绀等;脑栓塞时可出现神经精神症状及运动障碍;肾栓塞时可出现血尿、腰痛;肢体动脉栓塞时可出现皮肤温度下降、色苍白、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3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心律失常者按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四、药物护理1 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

2 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严密观察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必要时行心电监护。

3 应用洋地黄药物时观察有无毒性反应。

4 应用抗凝药物时注意有无出血倾向。

五、健康教育1限制体力活动,避免劳累,预防各种感染和毒素对心肌的损害。

2 给予低盐、低脂、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

3 保持大便通畅。

4 坚持药物治疗,注意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5 定期复查。

风湿性瓣膜病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一般护理1 休息心律失常伴有心功能三级以上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并做肢体主动和被动活动。

2 饮食给予低盐、高热量、高蛋白、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三、病情观察1 观察患者有无神志改变,注意疼痛程度及部位、四肢活动度,以判断有无栓塞。

2 注意体温、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及瘀斑,应警惕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3 使用洋地黄类药物应注意有无中毒反应,使用利尿剂时注意观察尿量及定期监测电解质的变化。

4 心力衰竭者按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四、二尖瓣狭窄行球囊扩张时按球囊扩张手术护理常规五、健康教育1 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因素,如上呼吸道感染等。

2 预防风湿热发生,控制风湿活动。

3 坚持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4 育龄妇女注意避孕。

5 定期复查。

心脏电复律术护理常规一、目的心脏电复律是利用电能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使之转变为窦性心律的一种方法,分同步和非同步电复律。

心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新版

心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新版

心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新版1.重点观察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和体温等要进行密切监测,以及相关的体征和症状,如胸闷、胸痛、气短等。

-观察心电图,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征象。

-监测血液检查结果,包括心肌酶谱、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凝血功能等。

-注意尿量的监测,及时发现肾功能异常。

-观察眼结膜、皮肤黏膜的颜色和湿度,以评估患者的循环状况。

2.保持患者安静:-在心内科疾病急性发作或恶化期间,保持患者卧床休息,防止剧烈运动导致心脏负担过重。

-控制患者的情绪,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患者过度激动或情绪波动,以免诱发心血管事件。

3.保持良好的呼吸道通畅:-患者在卧床休息期间,应经常改变体位,防止分泌物积聚导致呼吸困难。

-鼓励患者咳嗽,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根据医嘱给予吸氧治疗,维持良好的氧合状态。

4.严密观察药物的使用:-严格按照医嘱给药,避免漏服或重复用药。

-监测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如药物过敏、内毒素反应等。

-密切关注患者的过敏史和用药史,避免使用过敏原和禁用药物。

5.提供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态给予适当的饮食,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

-鼓励患者多饮水,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饱餐和暴饮暴食。

-监测患者的体重变化,密切关注营养不良和水肿等情况。

6.心理护理:-与患者建立亲密的关系,表示关心和体谅。

-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保持乐观的态度。

-鼓励患者参加心理疗法和康复训练,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总之,在心内科疾病的护理中,重点是密切观察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变化,给予及时的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提供良好的心理护理。

此外,合理安排休息和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疾病的进展和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心内科疾病护理常规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根据病人心功能分级决定活动量,告诉病人体力和精神休息可减轻心脏负荷,利于心功能恢复。

督促病人坚持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心功能I级不限制一般的体力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必须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心功能II级适当限制体力活动,增加午睡时间,强调下午多休息,可不影响轻体力工作和家务劳动;心功能III级严格限制一般体力活动,每天有充分的休息时间,但日常生活可以自理或在他人协助下自理;心功能IV 级须绝对卧床休息,取舒适体位,生活由他人照顾。

可在床上做肢体被动运动。

注意做好心理护理及生活护理。

二、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根据病情,适当限制钠盐及水的摄入量,注意少食多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三、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体温、呼吸、咳嗽、咳痰的量及性质、尿量、周围循环情况等。

四、呼吸困难者可给氧气吸入,根据缺氧的轻重程度调节氧流量,必要时应取半卧位;肺水肿的病人应取端坐位,并可吸入经50%酒精湿化的氧气以降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改善通气效果。

五、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副作用及毒性反应。

服用洋地黄类药物者,服药前应测心率,心率低于60次/分者,暂停服一次;应用扩血管药物者,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使用利尿剂者应记录好出入量,注意水电平衡;六、根据护理级别,加强病室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如有病情变化应分秒必争,配合医生立即抢救。

七、长期卧床及全身浮肿的病人,应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按时协助翻身,防止发生褥疮。

八、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仪器,放于固定位置,药品要齐全、足量,并定期检查数量及有效期;保持仪器性能完好。

九、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及除颤器的应用,掌握心电图知识及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原则和抢救措施等。

十、做好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指导病人正确配合治疗。

注意保持病室的安静、清洁,湿温度适宜;减少探视,预防交叉感染,并注意防止增加心脏负担的各种诱因。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一、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一)活动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而决定适度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过重体力劳动。

心功能不全出现呼吸困难者,应半卧位或坐位,两腿下垂,必要时吸氧。

(二)饮食护理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少量多餐,不宜过饱,禁刺激性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勿用力排便。

(三)用药护理有水肿、心衰或使用利尿剂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和监测体重。

服用洋地黄药物时应密切观察疗效、副作用及毒性反应。

(四)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心率、心律、呼吸及血压的变化。

(五)基础护理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

(六)急救护理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术、电除颤等救护技术,备齐及定期检查抢救物品及药品。

(七)出院指导:做好出院指导,按时服药、注意饮食、避免过劳,预防感冒,定期门诊复查。

二、冠心病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休息与活动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用力排便。

(三)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低盐低脂肪饮食。

(四)吸氧根据病情予低流量吸氧。

(五)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胸痛的性质、程度、部位、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用药后反应。

(六)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需要,保证患者情绪稳定。

(七)健康指导指导病人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限制钠盐摄入<6g,保持大便通畅。

病情稳定后加强体力活动,每日30-60分钟,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态平和。

坚持服药,不随意增减药物,详细告知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

定期随诊。

三、高血压护理常规(一)按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二)休息与活动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防止情绪激动。

晚期血压持续增高,伴有心、脑、肾症状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三)饮食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禁烟、酒。

(四)病情观察1.监测血压,注意有无剧烈头痛、呕吐、神志、面色改变。

注意高血压危象及脑血管意外发生。

2.服用降压药时,密切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五)心理护理使患者保持良好、稳定情绪。

心内科护理常规范文

心内科护理常规范文

心内科护理常规范文心内科护理是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的全面护理,包括了病情评估、药物管理、生命体征监测、心电监测、心理护理以及病情教育等方面,以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和保障患者的康复。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常见心内科护理常规,详细介绍心内科护理的具体内容。

1.病情评估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是心内科护理的首要任务。

包括了患者的主诉、病史、家族史的了解,全身状况的检查以及心肺听诊、血压测量、心电图检查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病情评估,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药物管理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维持疾病稳定和控制症状。

护士需要掌握和了解常用的心血管相关药物及其用法用量,包括抗高血压药物、抗心绞痛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在药物管理方面,护士需要仔细核对患者的药物清单,确认患者是否按时按量服药,并及时观察和记录药物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

3.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是心内科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了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的监测,以及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尿量等。

护士需要准确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异常情况。

对于血压波动较大的患者,还需要定期测量24小时动态血压,以便更好地指导治疗。

4.心电监测心电监测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护理的重要环节。

护士需要熟悉心电图的操作和解读,能够进行心律失常的判断和处理。

对于需要接受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还需要进行冠脉造影、心导管检查等特殊检查前后的心电监测,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5.心理护理心血管疾病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士需要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对于行血管介入手术的患者,还需要进行术前的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手术恐惧感。

6.病情教育心内科护理还包括了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病情教育。

护士需要向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疾病的原因、病情发展和治疗方案等,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理解疾病,增强合作意识。

心内科护理常规

心内科护理常规

心内科护理常规一、心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3、活动:遵医嘱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患者的活动与休息;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5、准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6、及时准确的做好专科各项检查、治疗、护理;7、协助患者完成生活护理,保持大便通畅;8、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9、保证抢救器械、药物及用物处于完好状态;二、CCU护理常规1、按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3、遵医嘱给予吸氧、监护、建立静脉通道1-2条;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5、及时填写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6、保持病室安静,做好生活护理,预防坠床及压疮的发生;7、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适时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8、保证急救器械及急救药品处于完好齐全的状态,随时做好抢救准备;三、高血压护理常规概念原发性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我国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有无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2、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压的波动范围;3、询问患者有无头痛、胸闷、恶心等症状;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用药史及对用药的依从性;护理措施1、根据患者的血压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保证充足睡眠;用药后注意预防直立性低血压;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3、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严防高血压危象的发生;4、遵医嘱给予降压治疗,观察降压药的疗效和副作用;5、保持大便通畅,忌用力大便;6、并发心衰、肾功能不全、高血压脑病者按相关疾病护理常规护理;7、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酒等;2、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3、教会患者及其家属测量血压;如出现血压急剧上升、头痛、胸闷、恶心等不适,需立即就地休息,尽快到医院就诊;四、心绞痛护理常规概念心绞痛是指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由于心肌负荷的增加而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的临床综合征;护理评估1、评估诱发因素、疼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观察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警惕心肌梗死的发生;2、监测生命体征;3、监测心电图变化,评估有无心肌缺血、心律失常;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保证足够的睡眠;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3、患者胸痛时给予吸氧;4、心绞痛严重时,遵医嘱舌下含服或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等,用药时注意滴速和血压的变化;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6、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心绞痛的因素,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长时间洗澡和沐浴等;2、告诉患者疼痛发作时的处理方法,随身携带“保健盒”,学会正确服药和疗效观察;3、指导患者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护送就医;五、心肌梗死护理常规概念心肌梗死是心肌长时间缺血导致的心肌细胞死亡;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细胞死亡;护理评估1、评估诱发因素、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疼痛发作时有无大汗或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观察抗心绞痛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3、监测心电图变化,评估心肌缺血程度、有无心律失常;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3-7天,严格限制探视,落实患者的生活护理;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3、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吸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4、控制疼痛,遵医嘱给予镇痛药;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或开塞露塞肛;6、溶栓治疗时应观察有无出血倾向;7、行心血管介入治疗者按介入治疗术护理常规护理;8、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酒,不饮浓茶和咖啡,避免寒冷刺激,避免长时间洗澡和沐浴等;2、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3、指导患者自我识别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如心绞痛发作频繁或程度加重、含服硝酸甘油无效时应立即就医;4、无并发症的患者,心肌梗死6-8周后无胸痛等不适,可恢复性生活,并注意适度;六、心力衰竭护理常规概念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低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护理评估1、评估诱发因素;2、评估血压、呼吸、心率、脉搏及脉压的变化;3、评估有无恶心、呕吐、水肿、尿少、体重增加等症状;4、评估患者对疾病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根据心功能情况合理安排休息,限制活动,心功能四级者绝对卧床休息;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3、给予吸氧,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4、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静脉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控制滴速,监测血压的变化;使用洋地黄时,注意观察有无毒性反应,如出现心率60次/分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绿视等,应暂停用药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5、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6、做好水肿患者的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并发症;7、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健康指导1、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因,如呼吸道感染、情绪激动、劳累、饮食过咸等;2、合理安排休息,恢复期活动以不引起心慌、气促为宜;3、嘱患者严格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4、教会患者观察药物的副作用,预防并发症;七、心律失常护理常规概念心律失常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有无类似发作病史;2、评估患者血压、心率、心律、神志等,评估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了解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3、评估心律失常发作时有无伴随症状;注意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发心搏骤停;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根据心律失常的程度和特点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3、遵医嘱给予吸氧;4、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神志等变化;5、急性心律失常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对于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立即配合医生进行抢救;6、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7、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避免易导致心律失常发生的诱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戒烟酒,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2、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3、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观察脉搏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八、心肌病护理常规概念心肌病是由遗传、感染等不同原因引起的以心肌结构及功能异常为主的一组心肌疾病;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其他疾病;2、评估患者有无心衰、心律失常;3、评估患者对活动的耐受程度;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注意休息,限制体力活动;并发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者应绝对卧床休息;2、饮食:给予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宜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戒烟酒;3、密切观察患者有无气促、呼吸困难、水肿、肝大等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严防猝死的发生;4、遵医嘱给药,注意药物的作用与不良反应;5、注意保暖,预防呼吸道感染;6、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健康指导1、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避免剧烈活动;戒烟酒;2、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呼吸道感染;3、遵医嘱坚持服药,定期复查;九、病毒性心肌炎护理常规概念病毒性心肌炎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护理评估1、询问患者1-3周内是否有病毒感染的病史;2、评估患者有无心脏受累的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心前区隐痛等;评估有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3、评估患者活动耐受情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否受限;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1、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限制探视;病情恢复后3~6个月逐渐恢复轻体力劳动;2、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饮食,促进心肌细胞的恢复;3、严密监测心律、心率,急性期给予心电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4、协助做好生活护理;5、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以免加重病情;2、指导患者自我监测脉搏,心率,心律等,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十、心脏介入护理常规概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一组治疗技术;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是否做好术前准备,以及饮食、休息和睡眠情况;2、评估术区皮肤情况;3、了解术前常规检查是否完成,了解脏器功能;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术前简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手术的目的、操作过程,训练病人深呼吸、憋气、咳嗽,便于术中配合;2、配合医师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必要时遵医嘱给药;3、术前应备好各种抢救药品、抢救器械;4、左侧肢体使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5、术前禁食或食少量流食,排空尿液,术前30分钟肌注10毫克安定;6、给予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术后护理:1、术后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有无尿潴留、出血、冠脉急性闭塞、心包填塞等并发症;2、注意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及出血;经桡动脉穿刺应注意观察术侧手部皮温及颜色;经股动脉穿刺应注意观察术侧肢体皮温及颜色以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3、经桡动脉穿刺者:需静腕12小时,为避免其他并发症及便于观察病情,建议患者卧床休息;4、经股动脉穿刺者:动脉鞘管撤除后术侧肢体制动12小时,绝对卧床24小时后方可下地活动,避免承重或用力;5、术后即可进食,但勿过饱;鼓励病人多饮水,术后4-6小时尿量达1000~2000毫升,以减轻造影剂对肾脏的损害;健康指导1、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2、告知患者如感觉肢体疼痛难忍或发现伤口渗血,及时通知医护人员;3、嘱术后患者卧床休息,多饮水;4、服抗血小板药物者,观察有无出血征象;5、出院后定期复查;。

心内科护理常规

心内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一般护理常规一、根据病情及心功能状况,采取合适体位,为病人制定活动计划并督促执行,观察活动中反应。

活动受限者给予生活护理。

二、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维生素丰富的食物。

少食多餐,进食不可过饱。

禁烟、限酒。

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三天未解大便者汇报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剂。

三、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安全、空气流通,减少探视。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防止呼吸道感染。

四、观察心率、心律、血压、呼吸并记录,必要时测体重、记尿量。

如需吸氧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湿化液和给氧方式。

五、按时按量服药,观察药物作用及不良反应。

六、评估患者身心状况,做好心理护理。

七、评估患者及家属的需求,做好健康教育。

心血管内科常见症状护理常规心源性呼吸困难护理常规一、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协助翻身、生活护理。

二、给氧:根据缺氧程度调节氧流量,急性肺水肿时予高流量乙醇湿化给氧。

三、病情观察:呼吸困难的程度、特征、伴随症状,有无发绀。

四、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利尿剂、ACEI或ARB类、ß受体阻滞剂等药物,观察疗效及副作用(电解质紊乱、咳嗽、心动过缓等)。

五、控制输液速度,防止急性肺水肿。

心悸护理常规一、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给氧。

二、病情观察:评估引起心悸的原因,必要时做心电图、心电监护,观察心率、心律,判断有无心律失常,观察血压变化。

注意有无低钾血症等诱发室早、室速的因素。

三、用药护理:遵医嘱用药,观察疗效与副作用。

必要时做好准备好抢救器材与药品,保留静脉通道。

心源性水肿护理常规一、饮食:低盐饮食,限制含钠量高的食物及水分摄入,用排钾利尿剂者注意补充含钾丰富的食物。

二、病情观察:观察水肿的部位、程度、皮肤是否完整,遵医嘱记出入量或尿量、称体重。

三、用药护理:遵医嘱给予利尿剂,观察疗效及副作用(有无电解质紊乱)。

四、皮肤护理:保持病人皮肤清洁、卧位舒适安全,床单元平整干燥;定时翻身,保护骨隆突处;使用便器时勿擦伤皮肤。

心内科护理常规

心内科护理常规

目录第二章专科护理常规第三节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一、心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评估和观察要点】1.病史:患病及诊治经过、目前状况、相关病史、心理社会状况及生活史。

2.身体评估:一般状态(包括生命体征、面容及表情、体位、营养状况等)、皮肤黏膜、肺部检查、心脏血管检查、腹部检查。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液检查、心电图检查、动态血压监测、心脏影像学检查、心导管术和血管造影。

■修订【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水肿或伴肺部感染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呼吸困难所致能量消耗增加和机体缺氧状态有关。

3.心排出量减少:与心脏前负荷改变,心肌收缩力降低,心动过速有关。

4.疼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

5.焦虑:与健康状况和角色功能改变,损伤性检查有关。

【护理措施】1。

注意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变化和洋地黄制剂的副作用,严格遵守给药时间,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

扩血管药物严格调节用量,监测血压变化。

抗凝药物注意观察患者精神状态,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

2.根据患者病情决定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测量次数、异常脉搏应测一分钟.3.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及发生的原因选择正确的给氧方式。

4。

按照医嘱要求,指导患者避免刺激性食物,不宜过饱,少食多餐。

5.做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与家属一起鼓励病人,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稳定病人情绪,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轻呼吸困难.6.制定病人活动目标和计划,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

在活动耐力可及的范围内,协助和指导病人生活自理.【健康指导】1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有关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

2。

鼓励患者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因。

3.根据疾病指导患者选择不同的治疗饮食,少量多餐,忌烟酒.患者应该按时遵医嘱用药,定期随访。

二、慢性心力衰竭护理常规【评估和观察要点】1.一般状态:评估呼吸状况,脉搏快慢、节律,意识与精神状况以及是否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2.心肺:两肺是否有湿罗音或哮鸣音,心脏是否扩大,心率是否加快。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1.病情评估: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全面的病情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相关实验室检查、心电图等,以确定患者的病情稳定程度和风险等级。

2.重点观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以及心电图、心音、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及时察觉异常情况。

3.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嘱托,正确给予患者用药,包括抗心绞痛药物、抗高血压药物、抗凝血药物等,需注意药物的剂量、途径和给药时间。

4.心电监测:对于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病情较重的患者,进行连续心电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心电图。

5.氧气治疗:对于患有心力衰竭、严重心肌缺血等患者,给予氧气治疗,以改善氧合情况,缓解心脏负担。

6.血液制品管理:有需要时给予输血、血浆置换等治疗,注意输血的血型配对和安全性。

7.病情观察: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持续观察,包括意识状态、呼吸状况、心跳、血压变化等,及时向医生汇报。

8.水电解质平衡:对于心力衰竭等患者,注意控制液体摄入量和排尿量,监测血电解质水平,避免出现水中毒或低钾等电解质紊乱。

9.食物控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适宜的饮食方案,限制高油脂、高盐饮食,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

10.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病情特点,给予适当的镇痛治疗,如药物镇痛、热敷等,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11.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提供情绪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面对疾病治疗及恢复过程。

12.出院教育:对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包括疾病的防治、合理用药、饮食控制、生活方式改变等,以促进患者康复。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同时需要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沟通技巧。

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进行好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工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心血管病内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病内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病内科护理第1节内科护理常规1.患者入院时测体重、身高,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患者入院后测体温,每天4次,连续测3d后如体温正常,改为每天测1次体温。

发热患者每日测4次体温,直至连续3d体温正常改为每日测1次温。

3.根据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及病情给予护理。

4.遵医嘱及时留取各种标本。

5.根据病情及个人需要安排饮食6·密切观察病情,根据需要准备用物。

7.做好健康宣教。

(阎秀英)第2节心血管病内科一般护理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心血管病内科护理第1节内科护理常规1.患者入院时测体重、身高,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患者入院后测体温,每天4次,连续测3d后如体温正常,改为每天测1次体温。

发热患者每日测4次体温,直至连续3d体温正常改为每日测1次体温。

3.根据日常生活能力评定及病情给予护理。

4.遵医嘱及时留取各种标本。

5.根据病情及个人需要安排饮食6·密切观察病情,根据需要准备用物。

7.做好健康宣教。

(阎秀英)第2节心血管病内科一般护理1.执行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2.视病情需要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次数,并注意观察脉律(率),合并心房纤颤者应测短绌脉3.饮食按照医嘱要求(如:低盐、无盐、有糖、无糖等)避免刺激性食物。

进食不宜过饱,应少食多餐4.注意休息,限制会客,防止过累及精神刺激,做好心理护理,消除不必要的精神负担5.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给予缓泻药或甘油灌肠药6.加强皮肤护理,特别是水肿患者防止压疮发生。

7.认真观察病情变化,严格交接班。

8.有呼吸困难时,采取半卧位。

根据呼吸困难程度及发生的原因选择给氧方式9.应用强心药物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时,注意血压、心率心律变化和洋地黄制剂的不良反应。

严格遵守给药时间,并督促患者按时服药10.应用利尿药时,注意观察利尿效果及电解质,准确记录出入量11.应用抗凝药时应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牙龈是否有出血、二便的颜色,有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12.静脉输液时应注意给药浓度、速度持续时间及药物配伍禁忌,应用血管扩张药时更应严格掌握用药方法,遵守用药注意事项。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1.病室环境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

根据病证性质适当调节温显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

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

根据病情安排舒适体位。

(如半卧位、侧卧位、端坐卧位)。

3.根据患者的情况,作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定了解,以秋极配合。

4.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苔、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做好记录。

5.应用望、闻、问、切收集资料,辨别证侯,提出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护理措施以及健康指导。

6.新入院患者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2次,连续3日;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3次:体温38.5℃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1次,或遵医嘱执行,体温正常3日后,改为每日1次。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7.根据病情、心功能、水肿等情况,合理安排饮食、盐、水等的摄入,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忠者执行,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8.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24小时内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10.重危患者应备齐抢救物品。

做好特护记录,并床头交接班。

11.按医嘱准确给药,正确观察药物的性能及不良反应,如地高辛、西地兰、硝酸甘油、多巴胺、心律平等。

并做好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

12.掌握心电监护仪、输油泵、除颤仪、心肺复苏术的流程。

13.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舌苔、脉象等变化。

准确、按时地完成各项记录。

若发现病情突变,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4.做好心脏介入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

1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做好病床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6.做好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心内科护理常规

心内科护理常规

06
CATALOGUE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心血管疾病的成因、常见症状、治疗方 法及预防措施,以增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意识,减少不良 生活习惯对病情的影响。
饮食指导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指导 患者及家属选择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的食物,控制 饮食量,避免暴饮暴食。
特点
心内科护理常规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专业性的特点。它基 于医学知识和专业实践,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标准 和流程,以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全面、有效的护理。
心内科疾病分类
心血管疾病
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律 失常等。这些疾病通常与心血管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异常有关。
01
02
心肌病
如心肌炎、心肌病等,这些疾病主要 与心肌的炎症或功能障碍有关。
心内科护理常规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30
目录
• 概述 • 常见心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 特殊心内科疾病护理常规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 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
01
CATALOGUE
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心内科护理常规是指在心血管疾病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评 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一系列护理操作和流程。它 是心内科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和预后效果。
03
心脏瓣膜疾病
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狭窄等,这些 疾病涉及到心脏瓣膜的结构异常。
心律失常
指心脏的节律出现异常,包括心跳过 快、心跳过缓或心律不齐等。
05
04
冠心病
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常由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缺 氧而导致。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常见疾病的护理)目录第一节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1)第二节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2)第三节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护理常规 (3)第四节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常规 (4)第五节原发性高血压护理常规 (5)第六节心肌病护理常规 (6)第七节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护理常规 (7)第八节冠心病PCI围术期护理常规 (9)第一节心力衰竭护理常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心衰按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以慢性居多;按发生部位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

临床表现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其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咯血、疲倦、乏力、头晕、心悸、少尿及肾损害;右心衰竭以体静脉瘀血表现为主,包括由胃肠道及肝瘀血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及劳力性呼吸困难等。

一、评估要点(一)评估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了解既往病史。

(二)评估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呼吸频率及深度、有无气促及肺部啰音。

(三)评估患者有无劳力性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评估患者的出入量是否平衡。

(四)评估患者有无体静脉淤血及周围血管灌注的表现,如恶心、呕吐、腹胀、颈静脉怒张、水肿、肝大、出汗、皮肤发凉等。

(五)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

二、护理问题1. 气体交换受损2. 体液过多3. 活动无耐力4. 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三、护理措施1. 根据心功能安排休息,限制活动,心功能四级者绝对卧床休息。

2. 急性心衰时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3.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在湿化瓶内加入30%~50%乙醇以消除肺泡内的泡沫,保证足够的血氧分压。

4. 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神志、尿量等,准确记录出入量。

5. 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控制滴速,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使用吗啡时,观察有无呼吸抑制;使用利尿剂时,给药以清晨或上午为宜,并注意监测电解质,严防低钾、低钠发生;使用洋地黄时,注意脉搏和心电图变化,如出现脉搏<60次/分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律失常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停用。

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1.症状观察:及时了解患者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急,观察其部位、性质、持续时
间,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相应措施,如吸氧、含硝酸甘油等。

2.体征观察:定时监测脉率、心电图、心率、呼吸与血压,对危重患者应使用心电、呼吸、
血压监护。

3.生活护理:对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患者,协助生活
护理。

4.休息及卧位:重者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病情稳定者,鼓励逐渐床上或下床活动。

长期
卧床者,每2小时更换体位。

心功能不全者半卧位或端坐卧位。

5.饮食护理:宜给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避免刺激。

高血压病、冠心病、心
功能不全患者,应限制钠盐食物。

6.氧疗护理:非严重缺氧患者,用用鼻导管低流量吸氧,2-4 L/min,浓度20%-40%,严严
重缺氧者6-8 L/min.急性肺水肿患者,用20%-30%乙醇湿化,交替吸氧。

7.排泄护理:鼓励长期卧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排便习惯。

对便秘患者,按摩下腹部促进肠蠕动,如长期便秘者,可给缓泻剂或低压温水灌肠,无效时可带手套润滑手指将粪便抠出,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

定期测体重。

8.用药护理:准确掌握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如用洋地黄类药物
前后密切注意心率、心律变化;用利尿剂时应注意尿量及电解质变化;用扩血管药时应定期测量血压,并准确控制和调节药物浓度与使用速度;抗凝药物使用时应注意有无出血现象。

9.关心、鼓励患者,做好解释和安慰,协助患者克服不利疾病治疗和生活习惯。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心血管系统疾病护理常规1.疾病教育: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疾病教育,包括疾病的发病机理、症状和体征、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

帮助患者了解和掌握疾病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管理疾病。

2.饮食调理:根据专业的营养师或医生的建议,制定适合患者的饮食方案。

控制摄入的总能量,限制高脂肪、高盐、高胆固醇、高糖等食物的摄入。

鼓励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患者应避免食用油炸、油腻、辛辣的食物,同时要注意饮食的规律性和均衡性。

3.锻炼计划:制定适合患者的锻炼计划,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天坚持30分钟到1小时。

患者还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疲劳,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的体力活动。

6.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相关的生化指标检查和病理生理学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

同时,加强对合并症(如糖尿病、高血脂等)的检查和管理,以控制疾病的发展。

7.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心血管系统的损害非常大,患者应尽量戒烟戒酒,或限制烟酒的摄入。

鼓励患者参加戒烟戒酒的康复辅导活动,以增加戒烟戒酒的成功率。

8.定期体检:患者应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测。

同时,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等特殊检查,以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

9.疾病防控:患者应避免疲劳、压力大、情绪激动等情况,以减少疾病的发作。

注意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通风,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尘埃,预防感染。

10.定期复诊:患者应定期复诊,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管理。

定期复诊可以及时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心血管疾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护理。

通过疾病教育、饮食调理、定期锻炼、情绪管理、药物管理、定期检查、戒烟限酒、定期体检、疾病防控和定期复诊等常规护理措施,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心血管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心绞痛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症。

一)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梗: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3、知识缺乏:与特定信息来源受限有关。

4、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限制活动或长期输液有关。

5、焦虑:与心绞痛频繁发作有关。

二)护理措施
1、疼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视环境而采用坐位
或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直到胸痛消除。

2、有憋喘或呼吸困难时可给予氧气吸入(2-3L/min),以改善心肌缺氧,缓解疼痛。

3、密切检测血压、脉搏及心电图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
报告医生。

4、在护理病人时要和蔼、镇静,及时听取病人主诉,积
极处理以减轻病人心理负担,必要时可遵医嘱予镇静剂。

5、发作时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或贴剂或静点。

但在使用
中应注意三硝的副作用,并应告知病人。

同时贴剂应每日更换,静点三硝速度不可过快。

6、心脏病人长期服用血小板抑制剂(如肠溶阿司匹林、
抵克力得)应随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7、饮食宜为低盐低脂,减少动物性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
的摄取,多摄取高纤维食物,以减少诱发因素,同时应少食多餐,切记暴饮暴食。

8、积极控制糖尿病、高血压,减少患冠心病的可能。

9、保持大便通畅,排便时不可过度用力。

必要时遵医嘱予缓泻剂或预防性含服硝酸甘油,以减轻心脏负担,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10、完善各项检查,已明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

第二节心肌梗死护理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心肌缺血性坏死,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发生严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所致。

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记数和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与心肌缺血、缺氧有关。

2、心搏出量减少: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有关。

3、体温过高:与心梗后吸收热有关。

4、潜在并发症:猝死:与心脏破裂或心律失常有关。

5、自理能力缺陷:与医嘱限制活动或长期输液有关。

6、焦虑:与缺乏心梗的相关知识及担心预后有关。

7、知识缺乏:与特定信息来源受限有关。

护理措施:
1、入院后住监护室,并尽可能住单间,因监护室备有各
类抢救物品及药物,便于抢救。

2、立即缓解疼痛,给予吗啡等药物止痛,如疼痛持续不
缓解,可每隔5分钟重复给予,同时要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情况。

3、急性期(发作后的前3日)要绝对卧床休息,尽量少
搬动病人,非搬动不可时应轻慢平稳。

协助床上进食、大小便等。

满足病人的生活需要,并尽量限制探视,避免紧张及刺激。

无并发症者,第4日可床上活动,无不适可床边活动。

4、给予持续的心电、血压、血氧监测至少3日,观察心率、心律变化,观察呼吸、血压情况。

应用三硝时注意血压变化;应用利多卡因时应注意心率、心律的变化,随时发现异常情况随时记录,以便及时处理,减少死亡率。

5、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3L/min),以改善心肌缺氧
及提高血氧含量。

6、准确记录出入量,入量不足或过多,尿量少于30ml/h,应及时通知医生。

7、保持大便通畅,病人因长期卧床及不惯床上大便,常
会导致便秘,因此常规每日给病人服用缓泻剂,避免排便时用力而突然发生意外。

8、前3日应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以后逐渐过渡
到低盐(2g/d)低脂饮食,且应少食多餐,禁止摄入过冷、过
热或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心脏负担。

9、观察疼痛的部位及程度,伴随症状,遵医嘱给予药物,并注意观察各种常见并发症的出现(如心衰、休克、心律失常)随时做好抢救工作。

10、急性期病人多表现虚弱、疲倦、依赖,担心以后能否正常工作生活,应给病人解释病情,并保证各种治疗活动的及时有效,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以减轻心脏负担,同时保证足够的睡眠。

心力衰竭护理:
心力衰竭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原发的心脏损害心搏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症。

以肺循环和
/或体循环淤血一级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主要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阻:与肺淤血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心搏出量减少,氧气供需失衡有关。

3、心搏出量减少:与心肌功能不良,心搏出量减少有关。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
心率等,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医生。

2、给予氧疗,维持良好的气体交换,如有呼吸困难,可
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3、卧床休息,避免过度活动,以减少心脏负担。

4、合理控制液体摄入量,避免水肿加重。

5、给予利尿剂,促进尿量增加,减轻水肿。

6、监测电解质水平,避免电解质紊乱。

7、控制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盐分和液体。

8、给予心脏强心药物,提高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搏出量。

9、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10、教育病人及家属掌握病情变化的标志,如呼吸困难、水肿加重等,及时就医。

4、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可能与夜间呼吸困难或夜尿过多
有关。

5、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风险:皮肤完整性受损的风险可能
与水肿和活动受限有关。

6、知识缺乏:知识缺乏可能与特定信息来源的限制有关。

二)护理措施
1、环境:尽量为患者安排单间,加装床档,并保持室内
空气新鲜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有助于患者休息。

2、体位:在急性期,可以采用半卧位或端坐位,下肢下
垂或轮扎,以减少回心血量,改善肺淤血,并注意患者的安全,以防止坠床。

3、皮肤情况:保持床铺整洁,无渣,垫软枕在骨隆突处,每2小时翻身一次,轻轻揉按水肿部位。

4、病情观察: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5、出入量:严格记录24小时的出入量。

摄入量包括口服和静脉输液;排出量包括尿量、呕吐物和引流液。

每天测量腹围和定时测量体重,以了解体内液体潴留情况,如有过多或过少的摄入量,应通知医生。

6、镇静:心衰患者常常烦躁不安,需要经常巡视患者,减轻患者焦虑。

必要时,按医嘱给予地西泮或吗啡等镇静剂,以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症状(但吗啡会引起呼吸抑制,应监测患者呼吸情况)。

7、用药护理
1)利尿剂:尽量在白天使用,以防止夜间尿频,影响睡眠。

使用强利尿剂时注意电解质情况,并定期复查,以防止低钾等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肌肉注射应避免注射在水肿部位。

2)洋地黄类药物:定期复查药物浓度,使用药物前先测量心率,如果小于60次/分,应停止使用药物并通知医生。

使用静脉注射西地兰时,速度要慢,同时监测心率,观察药物反应。

3)血管扩张剂:使用硝普钠时应避光,每4-6小时更换一次药物,以免影响疗效。

同时监测血压变化,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8、吸氧:使用鼻导管或面罩给予氧气,在急性期每分钟4-6升,在湿化瓶中加入30%的酒精,以利用酒精的作用消除泡沫。

在慢性心衰时,每分钟使用2-3升氧气,以改善缺氧,并监测血氧浓度和血气变化。

9、输液速度:注意输液速度不要过快(每分钟20-30滴),不要输液过多,以防止急性肺水肿的发生。

10、饮食:饮食宜清淡,低盐(限制每天摄入2克盐),易消化,少食多餐,避免进食腌渍类、罐头、乳酪等食品。

11、休息:在卧床期间,要协助患者并满足其生活需要。

12、活动:每天进行适量的活动,从室内活动开始,逐渐到病房内活动,循序渐进,以不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疲乏等不适为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