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做人之道
感悟孔子的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以下是我对孔子的心得体会。
一、仁者爱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仁者爱人”,即有仁德的人应该关爱他人。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这时候,如果我们能够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他人,关心他人的需求,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感悟一: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关爱他人,关心他人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同时,关爱他人也是传递正能量的一种方式,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感悟二:自我修养,实践仁爱。
仁爱之心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自我修养,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而更好地实践仁爱。
二、中庸之道孔子提倡“中庸之道”,认为“中庸”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中庸之道既不是极端,也不是妥协,而是恰到好处,既不过分,也不不足。
感悟一:保持平衡,追求和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保持内心的平衡,不偏不倚,既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也不放弃精神追求。
这样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和谐。
感悟二:与时俱进,灵活运用。
中庸之道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个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要善于把握分寸,既不盲目跟风,也不固守陈规。
三、礼之重要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礼,既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种道德准则。
感悟一: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在生活中,我们要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做到有礼有节。
这不仅能够维护个人形象,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感悟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不仅体现在个人修养上,还体现在家庭、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治理中。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树立良好的家风,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孔子一生经典语录大全,受益无穷_名人名言
孔子一生经典语录大全,受益无穷_ 名人名言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
)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象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象喜爱美丽的女子一样喜爱善良,这样才能说心安理得,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时必定要谨慎。
)3、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摘孔子《大学》(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可以使身心舒坦,所以君子一定要做到意念诚实。
)4、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摘孔子《大学》(没有人知道自己孩子的坏处,没有人知道自己禾苗的茂盛。
)5、君子有诸已,而后求诸人。
——摘孔子《大学》(自己有善德,才能要求别人行善。
)6、《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孔子《大学》(《诗经》说:“茂盛的桃树开着鲜艳的花朵,这位姑娘出嫁了,能与婆家和睦相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摘孔子《中庸》(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叫做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叫做和。
达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也就生长了。
)8、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摘孔子《中庸》(不愿意别人加给自己的,也不要加给别人。
)9、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乎。
——摘孔子《中庸》(爱好学习接近智慧,努力行善接近仁德,知道耻辱就接近勇敢。
)10、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摘孔子《中庸》(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准备就会失败。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摘孔子《中庸》(广泛地学习,详尽地探究,慎重地思考,清楚地辨别,忠实地执行。
)12、天地之道,可一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
跟孔子学做人----论语给我们的启示(学习孔子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智慧)
•
•
褚树青多次对员工们讲:“无论任 何人,只要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 享有同等权利,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 还在老图书馆时, 就经常有乞丐和拾荒 者进馆看书。褚树青不仅亲自接待,并 鼓励他们常来:“看书学习是每个人的 权利,如果你们每天能抽时间来看上一 会书,那该有多好啊。”经过观察,褚 树青发现,乞丐和拾荒者最喜欢阅读的 是《参考消息》,他便特意多订了几份, 以方便他们阅读。
•
我一直认为,满足欲望的最好方式 就是关闭欲望之门,正如古人所说:本 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其五,孔子的其他建议
•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毋惮改。 • 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 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 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 就不要怕改正。
• 孔子说:"君子不求吃得好,住得好,勤 奋做事少承诺,按照高尚的道德规范来 要求自己,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好学的人。 "
幸福之际在于简
作者 麦家
• • 我曾养过两只狗。 一只是朋友送的,德牧,名门血统,姿态 高贵,仪表堂堂。我不敢慢待,每天都用上好 的骨肉款待,有时还喂羊汤、牛奶。渐渐的, 它除了精肉细骨一概不食,包括龙骨和猪皮。 到后来甚至连超市买来的高价狗粮,它都懒得 瞄一眼,像娇生惯养的小姐,或是满腹怨气的 贵妇,而我分明从它慵懒冷漠的眼神里,看到 了它深彻的不满和厚重的怨气。
• 其二,做人要正直磊落。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 生也幸而免。
• 一个人因为正直,所以在人世上能够生 存,不正直的人有时也能在人世上生存, 那只是因为他侥幸地躲避了灾难罢了。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 日前,在杭州图书馆发生了一件事: 杭州图书馆不仅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 而且包括乞丐和拾荒者也可随便进入阅 读。有读者对此不满意,向馆长褚(chǔ) 树青投诉说:“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 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 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说: “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 选择离开。”
孔子关于做人的名言
孔子关于做人的名言孔子关于做人的名言1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8、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9、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10、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11、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12、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14、过,则匆惮改。
15、不迁怒,不二过。
1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8、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9、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2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2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2、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23、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25、巧言乱德。
26、巧言令色,鲜矣仁。
27、刚、毅、木、讷近仁。
28、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9、听其言而观其行。
30、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1、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32、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34、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5、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36、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孔子教你做人之道
孔子教你做人之道1、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人这一辈子需要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常常让人感到累得慌。
那么这些繁杂的知识中有没有最为主要和核心的东西呢?也就是说,即使不太了解其他的知识,只要了解它们就足以立身处世?有!说来倒是简单,只有三个字:礼、命、言。
2、享不了洪福就享清福。
一个人如果实现了俗世理想,成为达官显贵,那么自然可以享洪福;如果没有实现俗世理想,那么也要安心享受清福。
没有人能同时既享洪福又享清福的,智慧的人从这两种福中都能享受到超然的乐趣。
3、善于提问是金钩,能钩出令你惊喜的答案。
世事复杂,对任何事都得多留几个心眼。
凡事多问必多益,因为任何疑难问题都招架不住三个以上问号的敲打,只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题的症结必定会水落石出。
4、可以让人帮你买鞋,不可让人代你走路。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但是接受别人的帮助也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别人的脚步注定是别人的去处,自己的双脚走出的是自己的路。
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立自强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5、良药苦口,喂药时别被对方喷到你脸上。
朋友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关键时能提个醒儿,走错了路时能帮着扳扳道岔子。
可要注意的是,当一再规劝仍然不被朋友接受,甚至还误会我们的用意时,我们明智的做法是“差不多就行了”。
6、变通,是人生的万向轮。
“兵地常势,水无常形”,我们在处理各种事物时都要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一格,甚至逢大势不践小诺,处大事不拘小礼,从而达到变则通,通则灵,灵则达,达则成的理想效果。
7、慷时间之慨的人,命运会对他很吝啬。
慷时间之概的人,命运之神会对他很吝啬。
只有惜时如金的人,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挤干时间这头奶牛最后一滴乳汁的人,才会成为人生的阔佬。
8、不要做自己心灵的绑票者。
我们的一切烦恼都源于欲望,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能得到满足的欲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一生烦恼不断。
减少烦恼的秘诀是限制自己如蛇的欲望,解救被功利之魔绑架的心灵。
学孔子的坚守大道君子本色后体会
学孔子的坚守大道君子本色后体会众所周知,孔子是“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一直以来也十分崇敬和仰慕孔子。
但是对孔子的认识却一直很肤浅,16集的电视记录片《孔子》看完了,才使我真正认识了孔子坚守大道君子本色在感叹夫子伟大的同时,真应该好好学习一下孔子的高尚品德和高深的学问。
“坚守大道君子本色”,首先我们要学习孔子在小小年纪时就“坚守大道君子本色”,为此曾得到鲁君的赞叹。
孔子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孔子3岁时因父亲叔梁纥去逝,孔子的母亲颜征在为了孔子的学习和成长放弃了家产的争夺,带着年幼的孔子从陬邑来到曲阜,过起了孤儿寡母、靠织布为生的劳苦生活,在孔子还“立志于学”的小小年纪,一直在贫苦、劳累与委屈中生活的母亲不幸因病去世。
为了寻找父亲墓地,同坟合葬,让母亲有一个好的归宿,孔子不惜一切代价在母亲的灵前守侯着消息,曾因劳累过度而晕倒。
终于在鲁君派子大夫代君上前往灵前吊唁之后,有一位在陬邑曾是邻里的老妇人告知了父亲叔梁纥的坟地所在,才让孔子如愿安葬了母亲。
看完《孔子》,我知道了一个人要真正为人师表,仅有知识学问不行,还需要有完美的人格,就是要有君子之德:“温、良、恭、俭、让,忠、贞、仁、孝、悌”,所以孔子告诉我们做人之道是“仁、礼、中庸”三者缺一不可,心中无人,则必然无礼,只有内怀其仁,外依其礼,才是使人心地端正,少做或不做错事的中庸之道。
“克己复礼”为“仁”,如何做到?孔子告诉我们:“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看完《孔子》,我们知道孔子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天下大同。
如何实现?孔子告诉我们要推行“周公之礼、文王之道”,只有恢复周礼,国人才不会过于重利轻义,大夫才不会负于君上,君子才不会挥霍奢侈,君臣父子才能各依名份,国家才会出现长久的安定昌盛。
匡地被围困,宋国被追杀,陈蔡绝粮绝路,几进几出卫国……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为在天下推行“周公之礼、文王之道”,在周游列国、漂泊20xx年的时间里所经历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遭遇。
孔子的大成之道之二:孔子的为师之道
孔子的大成之道之二:孔子的为师之道《论语》开头三句话,就涵盖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第一,学了做人处事的道理,要在适当的时机加以实践;第二,有了心得,可以和朋友交换意见、互相请益;第三,修养有成就之后,如果别人不了解我,也不要生气。
学而时习之的“时”,并不是时常,而是指适当的时候,也就是时机。
《孟子·万章下》推崇孔子是“圣之时者也”,就是说孔子该清高时就清高,该随和时就随和,该有责任感时就有责任感,这是需要大智慧的。
大智慧,正是我们通过学习之后希望能够蕴发出来的。
所以学习之后,要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印证练习,才能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孔子的学习,具体来看具有三个特色。
第一,学习五经六艺这些传统。
对于传统,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它毕竟已经存在了,也就没有人可离开传统。
只有理解了传统之后,才能使旧传统转化出新的力量,再面对新时代的挑战。
因此,首先就要把传统的知识和能力学好。
第二,要设法将学习和思考相配合。
学习和思考要同时注意,光是学习而不思考,学不到半天就忘记了,也无法真正去实践。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人生的事情如果全部都靠自己经验,哪里来得及呢?唯有学习和思考配合,才有一种主观的觉悟。
也只有在了解了以后,才愿意去实践,所以通过学和思,可以使古人的生活智慧和现代的生活处境重新结合。
第三,要经由反省来改变自己的行为。
鲁哀公曾问孔子,在他的弟子当中孰为好学,孔子回答说只有颜渊,而且还特别加了一句话,说颜渊:“不迁怒,不贰过”(《雍也》)。
好学是“知”,不迁怒和不贰过是“行”,两者一定要配合。
因材施教,用心良苦孔子作为一个老师的风范,是“学不厌,教不倦”。
能够学不厌,教不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生,也是最好的老师。
活到老,学到老,完全实践在孔子身上。
而他的学习是很广泛的,例如他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的为官做人之道
浅析孔子的为官之道“为官之道”从字面意思理解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做官的道义,行为规则。
孔子当时再鲁国也是从一个小小的公务员做起的。
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仓库管理员,一年后升为管理牧场,牛羊马之类的乘田,然后又做县官,后来去了国家建设管理委员会任副手,再后来去了类似于今天公安部的部门,管理治安方面事务,最后做了摄行相事,国家代理总理。
然而,好景不长,被迫辞职,周游列国,讲学巡礼。
孔子既然能成为圣人,其必有过人之处,他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作为当时的国家公务人员,五经六艺是必备技能,其中就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等,虽然当时他老人家未成学习什么心理学、管理学、逻辑学等,但是在当时他所了解的这些课程在当时已经很全面了,这是他所学到的,所理解的,正也是他希望其学生所能修习和继承的。
就拿我们做酒店的人来说,成为管理人员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知识与能力。
抛开知识不讲,就拿能力来说,包括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运用现代办公设备及软件能力,抗压能力等。
当我读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就想起一个人的抗压能力。
论语中所表达的意思虽是“君子在穷苦之中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小人一旦遇到穷苦就无所不为了。
”我这里仅仅是强调要坚持自己的原则,遇到工作,生活中的不顺心的事情要有耐心的去面对,不要遇见压力就妥协,把自己的目标或方向给否定乃至抛弃。
那样无论之后去做任何事情结果还是会把自己给否定。
人的生命价值就是在遇到考验时,能否坚持。
不管是为官也好还是做管理也好,都少不了与人沟通。
谈到沟通就涉及到上下级之间的礼仪问题。
孔子能做到上下级之间彼此以礼相待。
礼这个字是双向的,孔子说过“君使臣以礼”要求上级对下级做事分配任务要合理,遵守礼的规范。
然而自己遵守礼,碰到不遵守的同事会惹来笑话所以孔子也说了这么一句话“事君尽礼,人以为诌也。
”我们不讨论别人怎么看待孔子的做法,单就他自己能够坚持以礼要求自己,而且坚持的去做这就很难得。
孔子君子之道及其现代价值观意义
孔子君子之道及其现代价值观意义摘要:在儒学开始有了些许复兴和有学者开始将孔子大众化之际,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孔子在《论语》中提到的一个做人标准君子之道。
其中主要有四条准则: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伟大和高尚的人;做一个能合群和善于协调不同意见的人;做一个言行一致的人。
这对这现代生活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观意义。
关键词:孔子;君子之道;和谐社会;价值观;九思近几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儒学开始有了些许复兴的迹象,其路行可以说是有甜蜜有苦涩,不过总体来讲是甜蜜多于苦涩,这大概是因为几个世纪以来孔子及其思想受了很多限制和苦难的缘故吧!但无论其褒贬如何,本人认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绝对不能抹杀他的学术精华,尤其是被他奉为人格理想的君子之道。
因为这不仅仅只是对孔子及其君子之道的评价,而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孔子及其君子之道应该是学者的,大众的,人民的,历史的。
一、君子之整体要求“九思”总体来说,孔子君子之道讲的就是“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这段话的核心内容是讲“思”,其实质是用脑想问题。
孔子为什么以“九思”概述?因为“九”是阳数之极,意思是多方面思考、多角度想问题。
这“九思”从视听感官、面部表情、言谈举止等人的日常行为方面引发我们多方位的思考,告诫我们思考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孔子对君子提出的要求“九思”其关键是看自身的信仰和价值取向。
所谓君子视思明,就是说看就要想看得清楚明白。
看有三种对象:人、事、物。
看人要看其表里;看物要看其本末;看事要看其始终。
既要多角度、多侧面地看,也要有所侧重地看,运用分析、比较等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近及远,由表及里,通过表面探其本质。
君子听思聪是说听就要集中精力去听清楚。
要听清楚,就要多听多想。
即要善于倾听,还要做到博采众长。
君子要多听,要听得出什么对,什么是错。
要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倾诉者,即先当学生,后当先生。
孔子教人做人的道理
孔子教人做人的道理【整理】
孔子教人做人的道理:
1、有敬畏之心: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
意思:君子有三种敬畏:敬畏天命,敬畏有德之人,敬畏圣人的语言;小人不懂得天命而不加敬畏,对有德之人态度轻慢,对圣人的言语多有轻侮。
2、贫与富: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意思:子贡问:“贫困而不对人阿谀奉承,富贵而不骄傲自大,何如?”孔子说:“不错,但不如贫困而乐道,富贵而好礼的人。
”
3、取长补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意思: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
4、坚韧: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意思: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
”
5、知错能改: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
意思:孔子说:“算了吧!我从未见过看到自己有错误便能自我责备的人。
”。
孔子教人做人的道理
孔子教人做人的道理以“孔子教人做人的道理”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春秋时期,孔子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他提出了关于教育、伦理、政治,以及思想修养等一系列道德准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以“礼”为重要组成部分,他教人们做人的道理深入人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下文将着重讨论孔子教人做人的道理,如“仁、义、礼、智”等。
首先,仁是指朋友之间的关系。
孔子提出的“仁”,实际上指的是深情厚爱的交友方式,包含对他人的爱心。
他认为“仁者,慈而乐道,以其友,乐而忘其身”。
友谊是人生中最宝贵的事情,而“仁”更是友谊中黄金法则,让关系变得亲密而真诚。
其次,义是指遵守法律,实现正义的道德准则。
孔子认为,“义者,此之谓义也。
谨而明,乐而行,则民服。
”他指出,只有遵守法律,在各种社会活动中追求正义,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让民众自觉遵守法律。
再者,礼是指表示尊重的礼仪。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孔子认为“礼者,此之谓义也。
明刑以俟众,而民不淫乱。
”礼让人们互相尊重,注重礼节,各司其职,以和谐温馨的气氛展开美好的社会生活。
最后,智指的是智慧和判断力,可以指导我们处理生活的问题和纠纷。
孔子指出,“智者,慎而不拔,慎而不败,则久不衰”。
智正如同一把利剑,可以帮助我们高超地处理复杂的问题,智可以让我们在人生的旅程中,能够理智冷静地处理困难,避免出现失败的可能性。
总之,孔子教人们做人的道理,有仁、义、礼、智四个部分,他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仁意味着友谊和关系,义意味着追求正义,礼意味着尊重,智意味着理性和智慧。
在今天,孔子教人做人的道理仍然十分管用,为我们挚爱的家园带来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并为世界正义和友谊做出贡献。
励志名言大全:孔子教你做人之道
励志名言大全:孔子教你做人之道1、人有三知就可以立世,你可知否?人这一辈子需要知道的东西太多了,常常让人感到累得慌。
那么这些繁杂的知识中有没有最为主要和核心的东西呢?也就是说,即使不太了解其他的知识,只要了解它们就足以立身处世?有!说来倒是简单,只有三个字:礼、命、言。
2、享不了洪福就享清福。
一个人如果实现了俗世理想,成为达官显贵,那么自然可以享洪福;如果没有实现俗世理想,那么也要安心享受清福。
没有人能同时既享洪福又享清福的,智慧的人从这两种福中都能享受到超然的乐趣。
3、善于提问是金钩,能钩出令你惊喜的答案。
世事复杂,对任何事都得多留几个心眼。
凡事多问必多益,因为任何疑难问题都招架不住三个以上问号的敲打,只要打破砂锅问到底,问题的症结必定会水落石出。
4、可以让人帮你买鞋,不可让人代你走路。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但是接受别人的帮助也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别人的脚步注定是别人的去处,自己的双脚走出的是自己的路。
人生于天地之间,自立自强才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
5、良药苦口,喂药时别被对方喷到你脸上。
朋友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关键时能提个醒儿,走错了路时能帮着扳扳道岔子。
可要注意的是,当一再规劝仍然不被朋友接受,甚至还误会我们的用意时,我们明智的做法是“差不多就行了”。
6、变通,是人生的万向轮。
“兵地常势,水无常形”,我们在处理各种事物时都要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因势利导,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一格,甚至逢大势不践小诺,处大事不拘小礼,从而达到变则通,通则灵,灵则达,达则成的理想效果。
7、慷时间之慨的人,命运会对他很吝啬。
慷时间之概的人,命运之神会对他很吝啬。
只有惜时如金的人,只有想尽一切办法挤干时间这头奶牛最后一滴乳汁的人,才会成为人生的阔佬。
8、不要做自己心灵的绑票者。
我们的一切烦恼都源于欲望,因为欲望是无限的,而能得到满足的欲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一生烦恼不断。
减少烦恼的秘诀是限制自己如蛇的欲望,解救被功利之魔绑架的心灵。
师从孔子 学习做人——论《论语》中的君子之道及其现实意义
师从孔子学习做人——论《论语》中的君子之道及其现实意义-大学语文论文师从孔子学习做人——论《论语》中的君子之道及其现实意义○白丽摘要: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被后世尊为“历代文官表,万世帝王师”。
然而从五四批孔以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的冲击、产生了巨大的断层;失去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社会正义日渐消亡,君子风范日渐远去。
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把孔子留下的宝贵的民族智慧、文化精华、人格精神重新握在手中。
关键词:孔子论语君子道德一、引言“198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在法国巴黎开会,最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泰勒博士也说过:孔子所确立和阐释的很多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将鉴照今天和未来。
”[1]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科学宣言,更是全世界人类的呼声。
这证明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而这一切的思想精华均囊括在《论语》之中。
当今世界要和平、要发展就必须师从孔子,在《论语》中寻找“至圣先师”的谆谆教导和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利器。
二、何谓君子之道(一)对“君子”的阐释《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
其中渗透着孔子在生活、学习、做官等方面的种种经验,并以此来教导他的弟子们。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说过自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
由此可见,《论语》从古至今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在《论语》中“君子”二字出现了101次之多,学界最普遍公认的含义有两个:一是指道德品行高尚的人;一是指身居高位、掌握大权的人。
其中第一种含义在《论语》中占据的比重较大,第二种含义也有体现但是比重很小。
其实,早在孔子之前的时代,“君子”二字已经出现,主要是人们对位高权重的人的称呼,当然其中也含有道德的要求,以及民众对为官者的殷切期望。
孔子——做人之道
1、孔子——为人之道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
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
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此上就是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2、老子——处事之道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道者,万物之奥。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寡欲是养心第壹法;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勿进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3、庄子——养性之道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
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的道义准则。
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
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
人生要学会平和心,喜乐心,慈悲心。
4、孟子——君臣之道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
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
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
5、荀子——学习之道可概括为七个方面。
一是蜕:学习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应该不断地有所发明,有所进展,日渐而月进,并且使之产生质变。
二是虚:虚指的是学习态度。
虚者,虚心、谦虚也。
三是一:“一”是专一、专心致志的学习,“学之道,贵以专”。
四是静:“静”,指的是心要静,而摒弃一切杂念。
五是积: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六是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有了好的老师,便可以好学,“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
”七是友:荀子提出,学者应“亲友”,以求得在治学上的“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即不断地得到批评和指正,而日有所成。
6、孙子——韬略之道意指文韬武略。
中国的韬略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为传统文化之瑰宝,历史遗产之精华。
孔子在修身做人方面的观点
孔子在修身做人方面的观点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发展。
在修身做人方面,孔子提出了丰富而深刻的观点,为后人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一、修身篇1.1 仁德为本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仁德之心。
他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里的“本”指的是人性中最根本、最基础的东西,也就是仁德之心。
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行善、做好事,并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人。
1.2 学习礼法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秩序与道德伦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强调学习礼法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遵守规矩、尊重他人。
同时,学习礼法也可以提高个人的修养和素质,让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与他人相处。
1.3 勤俭节约孔子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可以帮助人们摆脱贪欲、浪费和奢侈的陋习。
他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里的“有道”,就是指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失节制和原则,并且把钱用在刀刃上,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做人篇2.1 诚实守信孔子认为,诚实守信是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他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这里的“一言”,就是指一个人所说出来的话语。
孔子强调要言出必行、言行一致,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要守信用、讲真话。
2.2 尊重长辈孔子认为,在家庭和社会中尊重长辈是一种传统美德。
他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里的“方”,就是指合适、恰当。
孔子认为,在尊重长辈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做出不合适的事情或者冒犯他人。
2.3 关心他人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关心他人,并且积极帮助别人。
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里的“己所不欲”,就是指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或者行为。
孔子强调要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并且在与他人相处时也要尊重别人的感受和需求。
三、结语孔子在修身做人方面提出了许多深刻而有价值的观点,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孔子的处世态度
孔子的处世态度
孔子讲究的是忠、孝、仁、义、信,这是做人的必须品格。
1、他在交友方面是言而有信,要守信用,诚实,他曾写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2、他在品德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于人。
3、他还说过:“不患人之不知,患不知人也”,不抱怨别人的不理解,而是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别人。
4、他在对待别人的态度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要用公正的态度对待别人的怨恨,要以恩惠去报答恩惠。
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要严于纪己,宽于待人的为人处世态度,还值得我们效仿。
《论语》10条为人处世之道,读一句感悟一句!
《论语》10条为人处世之道,读一句感悟一句!《论语》10条为人处世之道,读一句感悟一句。
1.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不主观臆测,不行事武断,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
这是《论语》记述孔子努力戒绝的四件事,也是孔子人品与处世原则的写照。
2. 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司马牛曾经求教孔子,怎样才能被称为“君子”。
孔子回答说:“君子没有什么忧愁,也没有什么畏惧。
”3. 见利思义。
——春秋·鲁·孔子《论语·宪问》面对利益,应当去思考利益是否符合道义。
4. 内省不疚,何忧何惧?——春秋·鲁·孔子《论语》一个人如果能够经常自省内心,如果没有什么感到愧疚的话,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害怕的呢?5.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春秋·鲁·孔子《论语》君子喜爱钱财,但是一定要通过正当途径获取财富。
6.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孔子说:“君子会将说的多,但做的少视为耻辱”7.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用正直的行为来回应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用恩德报答别人曾经施予自己的恩德。
这是孔子在回答别人提出“以德报怨”观点时所阐发的见解,体现了他讲原则、爱憎分明而又正直旷达的做人风格。
8.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君子会成就别人的好事,而不会帮助别人做坏事。
而小人恰恰相反,只会帮助坏人做坏事,而不会成就别人的好事。
9.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春秋·孔丘《论语·卫灵公》自己犯有错误,要重罚,别人犯有错误要轻责,这样就会使得自己远离他人的怨恨。
10.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论语·学而》。
这是孔子的学生子贡说的话。
夫子:老师,这里是尊称孔子。
君子之道费而隐的解读 -回复
君子之道费而隐的解读-回复什么是君子之道费而隐?君子之道费而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所提出的一种做人的原则。
这一原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首先是“君子之道”,其次是“费而隐”。
那么,什么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是孔子对于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的一种理想追求。
在孔子看来,一个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君子的品德包括诚实守信、仁爱和谦卑等,而正确的行为准则则包括尊重他人、谦和有礼以及注重修身养性等。
君子之道是指一个人在道德和行为上追求完美的状态,通过自身的努力和修行,逐渐实现这种完美状态。
而“费而隐”则是在君子之道基础上的一种“处世之道”。
费指的是付出,代表着君子需要为自身的道德与行为准则不断进行努力和付出。
隐则代表着君子不张扬、不炫耀自己的道德修养,而是把这种修养藏在内心,并通过实际行动来展现。
君子之道费而隐,意味着一个人应该以高尚的品德为基础,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为他人着想,付出自己的努力,还要以谦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成功和成就,不喧宾夺主,更不恃才傲物,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君子之道费而隐”。
那么为什么君子之道费而隐是值得我们追求的呢?首先,君子之道是一种在伦理、道德原则上的追求,它强调了人们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行为准则。
通过追求君子之道,我们可以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其次,君子之道费而隐强调了谦虚和低调的态度。
在当今社会,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人们普遍追求个人的荣耀和利益。
然而,君子之道费而隐提醒我们,在成功和成就面前要保持谦虚、不张扬,更要以谦逊的心态对待他人。
这种态度有助于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建立起良好的互不侵犯和尊重的环境。
此外,君子之道费而隐也可以理解为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注重内在修养而非外在物质追求。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追求物质的审美和享乐。
然而,君子之道费而隐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更加关注自身的品德和精神追求,而不是单纯追逐物质享受。
只有通过内在修养,人们才能从容面对外界的诱惑和困境,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人要善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人要本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做人要诚实,诚信乃做人之本也.做人要自重,严以律己宽于待人.做人要知足,知足者常乐也!此上就是为人之道,是人都要努力做到!
、老子——处事之道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
“道者,万物之奥.”“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宽容是处事第一法;
寡欲是养心第壹法;勿言无益身心之语;勿为无益身心之事;
勿进无益身心之人;勿入无益身心之境;勿展无益身心之书;
、庄子——养性之道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以喜悦之身,养喜悦之神.有所敬畏,是做人基本地道义准则.所谓快乐,不是财富多而是欲望少.做人,人品为先,才能为次;做事,明理为先,勤奋为次.b5E2R。
人生要学会平和心,喜乐心,慈悲心.
、孟子——君臣之道
君臣相比,君属于强势,臣属于弱势,其关系由强势君主导.君讲礼,臣讲忠,故君臣之道在于礼.君礼于臣,臣必忠;臣忠于君而君不礼,其忠必退.p1Ean。
、荀子——学习之道
可概括为七个方面.
一是蜕:学习不能满足于已有地成就,应该不断地有所发明,有所进展,日渐而月进,并且使之产生质变.
二是虚:虚指地是学习态度.虚者,虚心、谦虚也.
三是一:“一”是专一、专心致志地学习,“学之道,贵以专”.
四是静:“静”,指地是心要静,而摒弃一切杂念.
五是积: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六是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有了好地老师,便可以好学,“得贤师而事之,则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DXDiT。
七是友:荀子提出,学者应“亲友”,以求得在治学上地“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即不断地得到批评和指正,而日有所成.RTCrp。
、孙子——韬略之道
意指文韬武略.中国地韬略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实为传统文化之瑰宝,历史遗产之精华.韬略犹如双刃古剑.轻用其芒,动即有伤,是为凶器;深若藏拙,临机取决,是为利器.愿学者得其精髓,重其所用,发扬古道,利国利民5PCzV。
教练不是知识训练或者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拓展信念与视.
、管子——教练之道
野地能力和习惯地培养;教练犹如一面镜子,反映当事人地真实现状和局限,同时引发对方看到更多地可能性,给对方一个重新选择地机会.jLBHr。
教练地使命就是——因成就他人而成功!
统驭理论:“精诚为道,运筹为术,组织为器,人才为本,制度为体,文化为魂”,带你修炼六个方面地能量,帮妳完成从攻城略地到运筹帷幄、从创业有成到基业长青地惊险一跃,成长为新经济时代地新型领袖.xHAQX。
、鬼谷子——权谋之道
权谋,是指在争夺、巩固、发展权力地过程中使用地一切灵活应变地手段.权力,是指能够直接支配他人,使之按照自己地意志行动地力量.权力带来财富、地位、荣耀.权谋天然地不受一切仁义道德、公平正义地约束;它甚至没有任何原则可言,唯壹地原则是:为达目地,不择手段.权谋地合理性取决于权谋地结果,即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是也.LDAYt。
、大学——修身之道
修身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过程.格物就是探究弄清事物地发展之道;致知就是获取知识,诚意就是赤诚、真诚、忠诚之心对待壹切事物;正心,就是使自己地心正,是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修为高深地人,因此,修身地过程,就是探究事物发展规律地过程,就是学习知识地过程,就是真诚地对待一切地过程,就是严个要求自己,完善自己,把自己变成一个道德高尚地人地过程.Zzz6Z。
、易经——天地之道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所谓天地之道,也不过是自然法则.妳若遵从了——便能遗世独立,飘飘欲仙:返之则——万劫不复,永世不得超生.想那轮回之苦,却非人力所为也!故而道是:冥冥中早已注定,天意实属难违.仔细想想,可也不就是这样地么?故,天地之道在于人心.dvzfv。
、禅宗——死生之道
死生间观节,细微处品德.死亦生,生亦死,死是另一个生地开始,生亦是另一个死地结束.故,生则生、死则死,岂能赖着不死或就是不生?故来之则应,去留无意,随缘而行,不纠结、不着相.rqy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