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2)完整篇.doc

合集下载

化学类实习报告范文模板模板5篇范文模板 实训报告化学

化学类实习报告范文模板模板5篇范文模板 实训报告化学

化学类实习报告范文模板模板5篇范文模板实训报告化学下面是整理的化学类实习报告模板5篇实训报告化学,供大家品鉴。

化学类实习报告模板1由于安排上的问题,我们没有使用车床练习,只是通过动画学习使用软件,通过几何造型、生成刀具路径、加工过程仿真、后处理、数控车床操作5个过程对数控铣床进行操作,并练习加工了汽车引擎。

化学类实习报告模板2今天是我来辰溪二中实习的第一天,关于这次实习我既希望又害怕,因为听过许多别人的实习体会,有人说很是辛苦,没有多大意义,,也有人说的很是充实。

现在我是以一个老师的身份来到这里,自己的责任有所增加,必须对自己的一言一行负责事事都得小心谨慎,要为人师表,做个好榜样。

大概经过2小时车程,我们就到了陈西二中,晨曦二中的老师在校门口接待我们,接着指导老师带领我们来到我们住宿的地方,我们几个分配了寝室之后,就开始整理东西,随便参观一下学校,熟悉一下情况。

今天是实习的第二天,我早早的起床,看见操场上同学在做早操,会想起高中时的自己。

上午十点钟时指导老师告诉我们因为同学们马上要进行期中考试了额,要等他们期中考后才能上台讲课。

指导老师对我的工作提出了一些要求,也交代了我的任务,他要求我先听几堂课,观察了解一下上课的程序和技巧,了解一下教材的内容。

然后再安排机会给我上课。

紧接着老师给我们分配一下,每个人带一个班,充当班主任。

听到这我不由松了口气,还好有一定的准备时间。

对于指导老师提出的要求和任务,我信心满满的,我随便翻看了一下书本,准备好听课笔记本和笔,就算完成任务了。

今天是实习的第三天,早上,指导老师和班主任带我们到我我们分配的班,跟我们的班的学生见面,虽然走进教室的时候还十分淡定,但是等到我开口自我介绍的时候,突然心跳加快,这时讲台下的学生投来友善的眼光,使我莫名紧张感顿时舒缓。

回到办公室,终于见到带我们的化学老师了,老师跟我们分享了他教学十多年来的一些教学经验,也向我们介绍一些教学用书、辅导书等。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2)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2)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2)5.2 分析与讨论5.2.1 ?~i曲线图分析当工作电极在0.5mol/L H2SO4溶液中时,由图1-2及表1-1的特征值可知,从腐蚀电位 ? c 开始,金属的溶解规律呈现活性溶解规律,当电位达到-0.44283时电流随电位的增大而增大,基本符合tafel方程;当电极电位正移到钝化电位?cp=-0.34824时,金属表面开始发生突变,由活态向钝态变化,此时电流随电位正移而急剧下降直至电位达到稳定钝化电位即?p =0.43837,与钝化电位?cp相对应的阳极电流密度称为钝化电流密度icp =1.69644E-3;当电位正移到稳定钝化电位p =0.43837时,金属处于稳定的钝化状态,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此时阳极溶解电流密度ip =1.02569E-5(即维电流密度)很小且基本不随电位变化;当电位达到过钝化电位?tp =0.8527时,由于金属表面钝化膜遭到破坏,腐蚀再次加剧,电流随电位的正移而增大。

当工作电极在0.5mol/L H2SO4+0.5mol/LNaCl溶液中时,图1-1以及表1-1中特征值可知,活性溶解区基本不发生变化,而当电位正移到?cp之后电位先正移至稳定钝化电位?p =0.12504,而后迅速达到过钝化电位?tp =0.26698,达到过钝化电位后由于点蚀的存在电流密度随电位的正移而再次增大; 5.2.2 氯离子对钝化过程的影响分析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溶液中不含氯离子时,由稳定钝化电位正移至过钝化电位经历的时间远大于含有氯离子时的时间,可见,当溶液中存在氯离子时金属表面的钝化膜溶液破坏从而过早进入过钝化区,这是由于钝化膜的溶解和修复(再钝化)处于动平衡状态当介质中含有活性阴离子(常见的如氯离子)时,氯离子能优先地有选择地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排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成可溶性氯化物,使平衡便受到破坏,金属表面钝化膜发生破坏。

5.3 结论1)金属的阳极极化随着电位的正移金属表面会发生钝化,但是随着电位的继续正移金属表面的钝化膜会发生破坏从而使腐蚀从新加剧;2)氯离子能时金属表面的钝化膜发生破坏从而加剧腐蚀;六、意见和建议可以取含不同氯离子浓度的溶液进行实验从而验证氯离子浓度对钝化膜破坏的影响; 可以取不同电极及钝化剂进行实验从而验证钝化介质对钝化的影响;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3:郭帅翼 1505111009 化工 1101 黎伟、杨洲游、朱勇秦学桐、李伟豪、巩勇T1.气体 PVT 关系的研究 (热力学,指导教师:李海普)一.实验目的1.观测 CO2 临界状态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2.加深对纯流体热力学状态:汽化、冷凝、饱和态和超临流体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测定 CO2 的 PVT 数据,在 PV 图上绘出 CO2 等温线3.掌握低温恒温浴和活塞式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化学专业的实习报告10篇

化学专业的实习报告10篇

化学专业的实习报告10篇化学专业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内容(1)掌握1-2个化工生产工段的主要工艺流程,生产原理及主要控制条件;(2)掌握1-2个主要化工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和操作条件;(3)了解化工生产中的检测知识和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原料、成品、半成品的性质规格与用途;(4)了解化工企业供水供汽等辅助工段的状况、“三废”的基本治理方法和治理工艺;(5)了解化工生产的组织方式及技术管理方法;(6)培养应用所学基础课知识和技术去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7)建立初步的工程技术观点;(8)实习结束,要求每位学生写一份实习总结,每个小组分别写一份小组实习总结。

二、实习目的和基本要求工业实习是高等院校应用化学专业学生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或本地区)化学工业发展的现状,学习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及科技人员的崇高品质和敬业精神。

工业实习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树立实践观念、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加深和拓宽课堂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目的,并通过工业实习,使学生更加热爱专业,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内容以生产实习为主,主要包括对化工企业生产特点、与实习内容相关的化工生产原理、生产工艺流程、主要设备、产品检测技术及厂房结构等的初步了解。

另外,在进入厂区内参观生产装置之前,须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以确保整个实习期间的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三、实习地点:__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四、实习方式及时间安排:1、实习方式:集中实习(四组轮换)2、实习时间:6周每次轮换对调实习应提前安排好计划,不仅每个学生和教师要知道,还要提前递交实习工厂和车间。

3、具体时间安排:第1周(7月16日—7月22日)要求学生做好此次实习相应准备工作(如火车票联系、住宿地点的确定、生活用品的准备、应急药品的携带等);系里召开实习动员大会(7月19日,周四下午3:00,地点:化阶),布置专业实习工作要求,7月21日出发赴__。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文档3篇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文档3篇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文档3篇College chemistry experiment report document编订:JinTai College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文档3篇小泰温馨提示:实验报告是把实验的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本文档根据实验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文档2、篇章2: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3、篇章3:大学化学创新实验报告模板文档大学化学实验报告的格式是怎样的?那么,下面就随小泰一起来看看吧。

篇章1:大学化学实验报告格式文档1):实验目的,专门写实验达到的要求和任务来实现。

(例如,为了研究添加硫酸铜条件的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2):实验原理,该实验是对写的操作是什么通常是实验室书世外桃源基础上做在那里,你总结就行了。

(您可以使用上述反应式)3):实验用品,包括在实验中,液体和固体药品使用的设备。

(如酒精灯,滤纸,以及玻璃棒,后两者用于过滤,这应该是在右侧。

)4):实验步骤:实验书籍有(即上面的话,氢氧化钠硫酸铜溶液加到生成蓝色沉淀,再加热蓝色沉淀,观察的现象5)的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篇章2: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目的: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实验步骤现象记录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

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2.装配装置,反应:装配好蒸馏装置。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2篇)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2篇)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本学期通过这五个有机化学实验使我更加熟悉了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水浴加热,蒸馏,冷凝回流等,了解了各种药品的实验方法及原理,明白了实验的安全守则核对事故的处理方法;并且明确了有机化学实验的报告要求。

对于一系列以前没有接触到的有机化学反应,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实际的实验中我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书本上的知识,如各种反应的副产物都需要我们进行除杂,而且我们也知道了有机反应一般都很缓慢,需要加热或加入催化剂以加快反应速率,对于各种新的仪器设备的使用也有了进一步了解,当然实验中难免也会有一些失误,通过对于这些失误的分析,使我们在有机化学实验中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实验技能,只有技能的提高才能让我们在今后的实验中进一步发现实验背后更多的奥秘,加上自己的努力探索与发掘才有可能做出自己的创新。

我相信通过这五个有机化学实验,我们会掌握更多的实验技巧也为后来进行更复杂的实验操作奠定了基础,同时分析自己操作中的失误,也可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避免再次失误这同时也为下学期的实验做好了准备,这些都让我们在化学的学习上又增添了几分实力,并增加了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学好化学的信心。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二)引言:有机化学实验是大学化学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有机化学理论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并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在这学期的有机化学实验课中,我参与了多个实验项目,通过实验的完成和总结,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本报告将对这些实验进行回顾和总结,总结出有机化学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对今后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一、实验项目:1. 酚醛试验实验这个实验是通过反应过程观察酚类物质与醛类物质在碱性溶液中的反应生成深蓝色产物。

实验过程中,我遵循操作规程,严格控制反应条件,成功观察到了反应产物。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酚类化合物和醛类化合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2)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2)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让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并锻炼实验操作技巧。

具体实验目的如下:1.了解不同化学试剂的性质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2.掌握常用的实验仪器使用方法;3.培养实验操作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2.1 实验仪器:•酒精灯•烧杯•试管•滴管•集气瓶•温度计•恒温水浴器2.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NaOH)•硫酸(H2SO4)•氯化铜(CuCl2)三、实验步骤3.1 实验前准备1.准备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试剂;2.穿戴好实验服、手套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用品。

3.2 实验操作步骤1.将酒精灯点燃,进行试管火焰实验,观察火焰的颜色和形状,并记录实验结果。

2.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少量的硫酸,观察并记录溶液的变化。

3.将一根锌条放入烧杯中的溶液中,观察并记录溶液的变化。

4.用氯化铜溶液和亚硫酸钠溶液进行反应,观察并记录反应的结果。

5.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利用滴定法测定未知浓度酸碱溶液的浓度。

四、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4.1 火焰实验结果观察火焰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得到不同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特点。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推测某些化合物中的金属离子。

4.2 溶液变化观察结果当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混合后,会产生酸碱中和反应。

观察溶液的颜色和气味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反应的过程。

4.3 锌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结果由于锌与氢氧化钠会发生单质反应,观察到气泡的产生和溶液的变化,可以推断出锌的化学性质。

4.4 氯化铜和亚硫酸钠溶液反应结果通过氯化铜和亚硫酸钠溶液的反应,我们可以观察到颜色变化和气体的产生,从而判断出化学反应的类型和产物。

4.5 酸碱滴定实验数据分析通过滴定法测定未知浓度酸碱溶液的浓度,需要记录滴定实验中滴定剂的用量,并通过计算得到酸碱溶液的浓度数据。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化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一些常用的化学试剂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操作,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化学实验原理的理解,还提高了实验操作技巧和安全意识。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范文(二篇)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范文(二篇)

大学生有机化学实验报告总结范文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课程。

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

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学生们感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实验前理论知识的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资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实验现象等等.否则,老师讲解时就会听不懂,这将使做实验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

比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氯气的的实验要清楚各实验仪器的接法,如果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会事倍功半。

虽然做实验时,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要复习,思考,这样,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拓宽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学生做实验绝对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看法,这样就要有充分的准备,若是做了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实验,那么做了也是白做。

实验总是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操作的盲目性提高实验效率的保证,有的人一开始就赶着做,结果却越做越忙,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在做实验时,开始没有认真吃透实验步骤,忙着连接实验仪器、添加药品,结果实验失败,最后只好找其他同学帮忙。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实验现象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继续下去,对于思考题,有不懂的地方,可以互相讨论,请教老师。

化学系实践报告范文模板(2篇)

化学系实践报告范文模板(2篇)

一、标题化学系实践报告——以XXX实验为例二、实践背景(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XXX实验,让学生掌握XXX实验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

(二)实验原理XXX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包括反应方程式、反应条件等。

(三)实验意义XXX实验在XXX领域的应用,以及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和实验技能的提高。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一)实验器材1. 实验桌2. 试管3. 烧杯4. 滴管5. 移液管6. 热水浴7. 酒精灯8. 铁架台9. 铁夹10. 铁圈(二)试剂2. XXX3. XXX4. XXX四、实验步骤(一)实验准备1. 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确保实验过程中安全。

2. 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

3.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二)实验操作1. 将XXX试剂倒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XXX试剂。

2. 将试管放入热水浴中加热,观察反应现象。

3. 待反应结束后,将试管取出,加入适量的XXX试剂。

4. 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一)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步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二)实验结果分析1. 分析实验现象,结合实验原理,解释实验结果。

2. 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六、实验总结(一)实验收获1. 掌握了XXX实验原理、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2. 提高了实验技能和实验安全意识。

3. 深化了对XXX领域的认识。

(二)实验不足1. 实验过程中存在XXX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

2. 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加强理论学习。

七、参考文献[1] XXX,XXX实验原理与操作[J]. 化学教育,XXXX,(XX):XX-XX.[2] XXX,XXX实验方法与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XXXX.[3] XXX,XXX实验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XXXX.八、附录1. 实验数据记录表2. 实验现象描述3. 实验问题分析及改进措施(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实际撰写时请根据具体实验内容进行调整。

(最新版)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全)

(最新版)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全)

(最新版)大学化学实验报告(全)化学原理Ⅱ实验王业飞吕开河葛际江戴彩丽焦翠于连香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2019 年 2 月目录前言..........................................................................................1 实验一三组分相图的制备.............................................................3 实验二最大压差法测表面张力....................................................6 实验三溶胶的制备与电泳............................................................11 实验四无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与高分子的絮凝作用...........................16 实验五乳状液的制备、鉴别和破坏................................................20 实验六聚丙烯酰胺的合成与水解...................................................24 实验七聚合物分子量的测定---粘度法..........................................26 实验八原油/水界面张力测定(滴体积法).......................................31 实验九聚合物综合性能评价.........................................................33 附录一苯-水的相互溶解度.........................................................35 附录二不同温度下水的密度、粘度和表面张力.................................36 附录三某些液体的密度...............................................................37 附录四不同温度时某些液体的表面张力..........................................38 附录五彼此相互饱和的两种液体的界面张力....................................39 附录六不同温度时水的介电常数...................................................39 附录七 722 型分光光度计 (40)1前言一. 化学原理(Ⅱ)实验的目的化学原理(Ⅱ)实验是化学原理(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有以下四点:1. 了解化学原理(Ⅱ)的研究方法,学习化学原理(Ⅱ)中的某些实验技能,培养根据所学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的能力;2. 训练观察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3. 验证化学原理(Ⅱ)主要理论的正确性,巩固和加深对这些理论的理解;4. 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格细致的工作作风。

化学系实践报告范文(2篇)

化学系实践报告范文(2篇)

第1篇一、实践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化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我校化学系组织了一次化学实验室实践。

本次实践旨在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实践目的1. 使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3.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4. 增强学生对化学专业的热爱和兴趣。

三、实践内容1. 实验室安全教育在实践开始前,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了实验室安全教育,包括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操作规程、实验器材使用方法、安全防护措施等。

通过安全教育,使学生了解实验室的安全风险,提高安全意识。

2. 基础实验操作(1)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学生学习了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和干燥技巧,掌握了玻璃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溶液配制学生学习了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包括称量、溶解、稀释等步骤。

(3)滴定实验学生进行了酸碱滴定实验,掌握了滴定原理、滴定操作和滴定数据处理方法。

3. 化学反应实验(1)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学生进行了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学习了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掌握了实验操作方法。

(2)化学平衡实验学生进行了化学平衡实验,了解了化学平衡原理,掌握了平衡常数测定方法。

4. 综合实验(1)有机合成实验学生进行了有机合成实验,学习了有机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2)物理化学实验学生进行了物理化学实验,掌握了物理化学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四、实践总结1. 实践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完成实验任务,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2.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沟通和表达能力。

3. 学生通过实践,增强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认识到化学实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4. 学生对化学专业产生了更深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建议1.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提高实验室设施设备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验环境。

化学专业实习报告2篇

化学专业实习报告2篇

化学专业实习报告化学专业实习报告精选2篇(一)实习单位:XXX化学公司实习时间:XXXX年X月至XX年X月实习内容:在化学公司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以下几个实习项目:1. 实验室技术支持:我被分派到公司的实验室,负责协助实验师们进行日常实验工作。

我学习了使用常用的实验仪器设备,如分光光度计、pH计、离心机等,并能够独立完成一些常规的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认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帮助实验师们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 新产品研发:我还参与了公司的新产品研发项目。

在研发团队的指导下,我学习了如何设计合成路线、制备实验室小样品,并进行初步的性能测试。

通过这个项目,我对新产品研发的整个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技能和表达能力。

3. 质量控制:我还参与了质量控制部门的工作。

我了解了公司的质量控制流程,学习了如何对原材料和成品进行测试和分析。

我使用了各种分析仪器,如气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对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提供质量控制报告。

在这个项目中,我养成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习惯,并学会了如何合理使用实验设备。

4. 安全与环保:在实习期间,我还接受了公司的安全与环保培训,并参与了一些相关的工作。

我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化学品、处理废弃物以及防范化学安全事故。

通过这个项目,我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在化学领域工作的责任和义务,提高了自己的安全意识。

实习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化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的重要性。

在实验室的实习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进行实验设计,提高了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在新产品研发项目中,我学习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在质量控制和安全与环保项目中,我加深了对质量和安全管理的认识,提高了对工作中风险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此次实习不仅拓宽了我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也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我将继续学习化学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实验技能,并希望能在未来的工作中为化学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4篇)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4篇)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4篇)大学化学实验报告(4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化学实验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1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二、实验原理在酸碱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的酸(或碱)溶液跟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的,再根据化学方程式中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就可以计算出碱(或酸)溶液的浓度。

计算公式:c (NaOH)?c(HCl)?V(HCl)c(NaOH)?V(NaOH)或c(HCl)?。

V(NaOH)V(HCl)三、实验用品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滴定管夹、0、1000mol/L盐酸(标准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液)、酚酞(变色范围8、2~10)1、酸和碱反应的实质是。

2、酸碱中和滴定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但其滴定终点的变色点并不是pH=7,这样对中和滴定终点的判断有没有影响?3、滴定管和量筒读数时有什么区别?四、数据记录与处理五、问题讨论酸碱中和滴定的关键是什么?大学化学实验报告2一、实验目的:1、培养同学们“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的`实验思想。

2、学习相关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酸碱滴定的原理及操作步骤、3、实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二、实验仪器及药品:仪器:滴定台一台,25mL酸(碱)滴定管各一支,10mL移液管一支,250mL锥形瓶两个。

药品:0、1mol/LNaOH溶液,0、1mol/L盐酸,0、05mol/L 草酸(二水草酸),酚酞试剂,甲基橙试剂。

三、实验原理:中和滴定是酸与碱相互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通过实验手段,用已知测未知。

即用已知浓度的酸(碱)溶液完全中和未知浓度的碱(酸)溶液,测定出二者的体积,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中二者的化学计量数,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

化学报告范文(通用3篇)

化学报告范文(通用3篇)

化学报告范文(通用3篇)化学报告范文篇1一、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化学实验的认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了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

“知识与技能”即过去的“双基”;“过程与方法”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文关怀的体现。

所以新的课程理念的核心是“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在知识、学法、人文等方面得到发展。

”其中第5条特别强调:“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高中化学课程由2个必修模块和6个选修模块组成,其中“化学实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模块有别于以往教材的处理,突出其重要的地位。

教育部20xx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化学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根据新的教学理念及由此产生的新课程标准,对照新旧教材,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转变:1、从只注重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向培养实验思维能力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并重转变,改变以往为“教”设计实验变为“学”设计实验,使实验更好地配合学生的主动学习,打破以往教师垄断实验方案的设计向教师帮助、指导学生参与实验方案的设计的转变,这就是所谓的化学实验的探究化[2]。

改变化学实验“照方抓药”式的现状的关键,是加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化设计,这对于更好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主动、全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必修1中“验证铁能否与水蒸气反应”的探究实验,教材一方面提供了实验必要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来设计实验方案;另一方面又提供了一个实验方案,让学生参考并尝试利用该方案进行实验,最后让学生小结交流探究活动的收获。

这样的实验教学,在指导学生学习设计实验的同时又锻炼了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动手能力。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优秀3篇)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优秀3篇)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优秀3篇)大学化学实验报告篇一一、实验目的:用已知浓度溶液(标准溶液)【本实验盐酸为标.xiaozongshi 准溶液】测定未知溶液(待测溶液)浓度【本实验氢氧化钠为待测溶液】二、实验仪器: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锥形瓶、铁架台(含滴定管夹)。

实验药品:0、1000mol/L盐酸(标准溶液)、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待测溶液)、酸碱指示剂:酚酞(变色范围8~10)或者甲基橙(3、1~4、4)三、实验原理:c(标)×V(标)=c(待)×V(待)【假设反应计量数之比为1:1】【本实验具体为:c (H+)×V(酸)=c(OH—)×V(碱)】四、实验过程:(一)滴定前的'准备阶段1、检漏: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具体方法:酸式滴定管,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

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

有漏必须在活塞上涂抹凡士林,注意不要涂太多,以免堵住活塞口。

碱式滴定管检漏方法是将滴定管加水,关闭活塞。

静止放置5min,看看是否有水漏出。

如果有漏,必须更换橡皮管。

)2、洗涤:先用蒸馏水洗涤滴定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锥形瓶用蒸馏水洗净即可,不得润洗,也不需烘干。

3、量取:用碱式滴定管量出一定体积(如20、00ml)的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注意,调整起始刻度在0或者0刻度以下)注入锥形瓶中。

用酸式滴定管量取标准液盐酸,赶尽气泡,调整液面,使液面恰好在0刻度或0刻度以下某准确刻度,记录读数V1,读至小数点后第二位。

(二)滴定阶段1、把锥形瓶放在酸式滴定管的下面,向其中滴加1—2滴酚酞(如颜色不明显,可将锥形瓶放在白瓷板上或者白纸上)。

将滴定管中溶液逐滴滴入锥形瓶中,滴定时,右手不断旋摇锥形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眼睛注视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直到滴入一滴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

此时,氢氧化钠恰好完全被盐酸中和,达到滴定终点。

记录滴定后液面刻度V2.2、把锥形瓶内的溶液倒入废液缸,用蒸馏水把锥形瓶洗干净,将上述操作重复2~3次。

2024年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2024年大学化学实验报告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另外,没有同学表示不应该开展和参加公益性活动,大家都认为,只要时间合适和活动内容和质量较好,在不影响学习时间的前提下,都会考虑是否参加。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所选择参加的公益活动,多为大中型、群体性较高、服务时间短的一类;以个体为主,长时间连续性、定点开展的一类较少。对于公益活动的组织者而言,如何将公益活动的开展,能与时代相挂钩,改变传统的内容和形式,增加新意和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是吸引更多大学生投身公益活动的关键所在。而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科学的、高尚的公益服务观念,不能以索取为参加公益活动的目的,公益活动本质上的无偿性、公益性、奉献性应该为我们所熟知,但当前还有不少大学生没有彻底弄清好公益活动的性质,以至于活动的效果和对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没有较好的效果。
二、活动目的
为了使同学们明确,大学生活的光阴不是用来虚度的,我们的大学生活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才算是有意义和大学阶段的学习在自己人生旅程中的重要性等角度,阐诉了我们应该抓紧每分每秒,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大学时间,制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使自己为以后的人生过得更加精彩而努力奋斗。
三、活动之前的准备
1、根据老师的要求,班委干部对此次班会活动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并形成了书面策划,同时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参与此活动,这为此次班会成功开展提供了前提保证;
总之,这次主题班会使我们班全体同学进一步加深了对大学生活的理解,同时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也让大家深深的体会到大学生活的美好,同学们都表示要在这里播下理想的种子,争取在三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有所建树。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2
调查目的:
在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对广大青年学生提出了“以德树人”的号召,号召广大青年学子,注重自身德育培养,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自觉接受社会实践。而当下,“树新风,自觉投身社会实践。”的良好风气也正在大学校园中飘香。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作为当代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式,一直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学校也高度的支持和鼓励。通过参加公益活动,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为人民父母,为社会做贡献;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加深社会阅历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引言:化学实验是大学化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探索化学原理,并将实验结果整理成实验报告。

本文将以一篇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为例,介绍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撰写一份完整的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出氢氧化钠的摩尔浓度。

实验原理:盐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是一种酸碱反应。

在该反应中,盐酸(HCl)中的氢离子(H+)与氢氧化钠(NaOH)中的氢氧根离子(OH-)结合生成水(H2O)。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

根据化学计量法则,可以推导出氢氧化钠的摩尔浓度与盐酸的摩尔浓度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称取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用蒸馏水溶解成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准备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取一定体积的酚酞指示剂溶液。

2. 实验前准备:使用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盐酸溶液,加入滴定瓶中;使用锥形瓶装取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滴定瓶中;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溶液。

3. 滴定过程:将滴定瓶放在白色瓷瓶上,底部与瓷瓶接触,以保持垂直;用滴定管滴加盐酸溶液,同时轻轻摇动滴定瓶,直到溶液由粉红色转变为无色。

4. 记录实验数据:记录滴定前和滴定后滴定瓶中溶液的体积,计算盐酸消耗的体积。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盐酸的摩尔浓度,进而计算出氢氧化钠的摩尔浓度。

根据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盐酸和氢氧化钠的摩尔比为1:1。

因此,盐酸的摩尔浓度即为氢氧化钠的摩尔浓度。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研究了氢氧化钠与盐酸的中和反应,计算出了氢氧化钠的摩尔浓度。

实验结果表明,盐酸的摩尔浓度即为氢氧化钠的摩尔浓度。

这一实验结果对于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计算化学物质摩尔浓度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化学实验报告是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化学实验报告(通用8篇)

化学实验报告(通用8篇)

化学实验报告(通用8篇)化学实验报告篇一实习进入第二天,还是理论课,和昨天不同的是,今天的任务相对于昨天是稍微重了点,上午主要的内容是加热炉,这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高温火焰和烟气为热源来加热杂炉管内流动的截止,使其达到工艺上所许呀的温度的一种火力加热设备,它是工艺上的关键设备也是当前节能工作的重点(操作费用是总费用的60%-70%,燃烧消耗浅度加工3%-6%,中等深度4%-8%,深度加工8%-15%),同时也是固定投资的重要部分,最后也是环境保护的要求,所以要格外注意。

加热炉主要由炉管系统(炉管,吊钩,回弯头),炉体系统(耐火层,保温层,保护层),燃烧系统(火嘴,燃烧器,气火嘴。

油火嘴,油气联合,自然供风,强制供风),排烟系统组成。

其主要的工艺指标有热负荷,炉膛热强度,炉管表面热强度,全炉热效率,炉管内冷油流速和压降,这些都是加热炉的重要参数现在对于加热炉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提高加热炉热效率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四种:1.采用好的火嘴,提高燃烧效果 2.控制合适的过剩空气系数 3.做好保温 4.提高入炉空气温度。

也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地方。

下午由刘梦溪老师给我们说明了有关流体输送机械,它是一种为输送流体而提供能量的机械,流体输送机械的主要用途是将流体从低处运到高处,从低压设备送到高压设备;沿管道输送到较远的地方;克服由位能,静压能之差以及摩擦阻力引起的能量损失。

流体输送机械包括流体输送机械-泵和气体输送机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离心泵,它的抓哟部件有叶轮,泵壳,轴封装置关于离心泵的内容不再赘述,在笔记中已经记录详尽。

这就是今天的主要内容,以备写实习报告用明天是理论实习的最后一天,夜深了,也准备休息了。

呵实习日志第一天理论实习实习第一天,虽然不是去燕山化工实地观察学习,但是心情是很激动的,毕竟是我的第一次实习,呵,今天的任务相对来说是比较轻的,现就把今天实习内容罗列如下。

早上是我们的实习动员,首先向我们介绍了炼厂实习的主要内容:1.了解化工单元的操作2.了解炼厂的生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2)5.2 分析与讨论 5.2.1 ~i曲线图分析当工作电极在0.5mol/L H2SO4溶液中时,由图1-2及表1-1的特征值可知,从腐蚀电位 c 开始,金属的溶解规律呈现活性溶解规律,当电位达到-0.44283时电流随电位的增大而增大,基本符合tafel方程;当电极电位正移到钝化电位cp=-0.34824时,金属表面开始发生突变,由活态向钝态变化,此时电流随电位正移而急剧下降直至电位达到稳定钝化电位即p =0.43837,与钝化电位cp相对应的阳极电流密度称为钝化电流密度icp =1.69644E-3;当电位正移到稳定钝化电位p =0.43837时,金属处于稳定的钝化状态,表面生成一层钝化膜,此时阳极溶解电流密度ip =1.02569E-5(即维电流密度)很小且基本不随电位变化;当电位达到过钝化电位tp =0.8527时,由于金属表面钝化膜遭到破坏,腐蚀再次加剧,电流随电位的正移而增大。

当工作电极在0.5mol/L H2SO4+0.5mol/LNaCl溶液中时,图1-1以及表1-1中特征值可知,活性溶解区基本不发生变化,而当电位正移到cp之后电位先正移至稳定钝化电位p =0.12504,而后迅速达到过钝化电位tp =0.26698,达到过钝化电位后由于点蚀的存在电流密度随电位的正移而再次增大; 5.2.2 氯离子对钝化过程的影响分析由以上分析可知,在溶液中不含氯离子时,由稳定钝化电位正移至过钝化电位经历的时间远大于含有氯离子时的时间,可见,当溶液中存在氯离子时金属表面的钝化膜溶液破坏从而过早进入过钝化区,这是由于钝化膜的溶解和修复(再钝化)处于动平衡状态当介质中含有活性阴离子(常见的如氯离子)时,氯离子能优先地有选择地吸附在钝化膜上,把氧原子排挤掉,然后和钝化膜中的阳离子结合成可溶性氯化物,使平衡便受到破坏,金属表面钝化膜发生破坏。

5.3 结论1)金属的阳极极化随着电位的正移金属表面会发生钝化,但是随着电位的继续正移金属表面的钝化膜会发生破坏从而使腐蚀从新加剧;2)氯离子能时金属表面的钝化膜发生破坏从而加剧腐蚀;六、意见和建议可以取含不同氯离子浓度的溶液进行实验从而验证氯离子浓度对钝化膜破坏的影响; 可以取不同电极及钝化剂进行实验从而验证钝化介质对钝化的影响;大学化学实验报告范文3:郭帅翼1505111009 化工1101 黎伟、杨洲游、朱勇秦学桐、李伟豪、巩勇T1.气体PVT 关系的研究(热力学,指导教师:李海普)一.实验目的1.观测CO2 临界状态现象,增加对临界状态概念的感性认识;2.加深对纯流体热力学状态:汽化、冷凝、饱和态和超临流体等基本概念的理解;测定CO2 的PVT 数据,在PV 图上绘出CO2 等温线3.掌握低温恒温浴和活塞式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纯物质的临界点表示汽液二相平衡共存的最高温度( T C) 和最高压力点(PC) 。

纯物质所处的温度高于TC,则不存在液相;压力高于PC,则不存在汽相;同时高于TC 和PC,则为超临界区。

本实验测量TTC 三种温度条件下等温线。

其中T三.实验装置流程和试剂实验装置由试验台本体、压力台和恒温浴组成(图2-3-1) 。

试验台本体如图2-3-2 所示。

实验装置实物图见图2-3-3。

实验中由压力台送来的压力油进入高压容器和玻璃杯上半部,迫使水银进入预先装有高纯度的CO2 气体的承压玻璃管(毛细管),CO2 被压缩,其压力和容积通过压力台上的活塞杆的进退来调节。

温度由恒温水套的水温调节,水套的恒温水由恒温浴供给。

CO2 的压力由压力台上的精密压力表读出(注意:绝对压力=表压+大气压) ,温度由水套内精密温度计读出。

比容由CO2 柱的高度除以质面比常数计算得到。

试剂:高纯度二氧化碳。

图2-3-1 CO2 PVT 关系实验装置图2-3-2 试验台本体1.高压容器2-玻璃杯3-压力油4-水银5-密封填料6-填料压盖7-恒温水套8-承压玻璃管9-CO210精密温度计四、实验操作步骤1.按图2-3-1 装好试验设备。

2.接通恒温浴电源,调节恒温水到所要求的实验温度(以恒温水套内精密温度计为准) 。

3.加压前的准备抽油充油操作(1)关闭压力表下部阀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阀门,开启压力台上油杯的进油阀。

(2)摇退压力台上的活塞螺杆,直至螺杆全部退出。

此时压力台上油筒中抽满了油。

(3)先关闭油杯的进油阀,然后开启压力表下部阀门和进入本体油路的阀门。

(4)摇进活塞杆,使本体充油。

直至压力表上有压力读数显示,毛细管下部出现水银为止。

(5)如活塞杆已摇进到头,压力表上还无压力读数显示,毛细管下部未出现水银,则重复(1)--(4)步骤。

(6)再次检查油杯的进油阀是否关闭,压力表及其进入本体油路的二个阀门是否开启。

温度是否达到所要求的实验温度。

如条件均已调定,则可进行实验测定。

4.测定低于临界温度下的等温线(T= 20℃或25℃) (1)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T= 23℃左右,并保持恒定。

(2)逐渐增加压力,压力为 4.0MPa 左右(毛细管下部出现水银面)开始读取相应水银柱上端液面刻度,记录第一个数据点。

读取数据前,一定要有足够的平衡时间,保证温度、压力和水银柱高度恒定。

(3)提高压力约0.2MPa,达到平衡时,读取相应水银柱上端液面刻度,记录第二个数据点。

注意加压时,应足够缓慢的摇进活塞杆,以保证定温条件,水银柱高度应稳定在一定数值,不发生波动时,再读数。

(4)按压力间隔0.2MPa 左右,逐次提高压力,测量第三、第四数据点,当出现第一小滴CO2 液体时,则适当降低压力,平衡一段时间,使CO2 温度和压力恒定,以准确读出恰出现第一小液滴CO2 时的压力。

(5)注意此阶段,压力改变后CO2 状态的变化,特别是测准出现第一小滴CO2 液体时的压力和相应水银柱高度及最后一个CO2 小汽泡刚消失时的压力和相应水银柱高度。

此二点压力改变应很小,要交替进行升压和降压操作,压力应按出现第一小滴CO2 液体和最后一个CO2 小汽泡刚消失的具体条件进行调整。

(6)当CO2 全部液化后,继续按压力间隔0.2MPa 左右升压,直到压力达到8.0MPa 为止(承压玻璃管最大压力应小于8.0MPa) 。

5.测定临界等温线和临界参数,观察临界现象(1)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T= 31.1℃左右,按上述4 的方法和步骤测出临界等温线,注意在曲线的拐点( P=7.376MPa)附近,应缓慢调整压力(调压间隔可为0.05MPa) ,以较准确的确定临界压力和临界比容,较准确的描绘出临界等温线上的拐点。

(2)观察临界现象a. 临界乳光现象保持临界温度不变,摇进活塞杆使压力升至Pc 附近处,然后突然摇退活塞杆(注意勿使试验台本体晃动)降压,在此瞬间玻璃管内将出现圆锥型的乳白色的闪光现象, 这就是临界乳光现象。

这是由于CO2 分子受重力场作用沿高度分布不均和光的散射所造成的。

可以反复几次观察这个现象。

b. 整体相变现象临界点附近时,汽化热接近于零,饱和蒸汽线与饱和液体线接近合于一点。

此时汽液的相互转变不象临界温度以下时那样逐渐积累,需要一定的时间,表现为一个渐变过程;而是当压力稍有变化时,汽液是以突变的形式相互转化。

c. 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现象处于临界点附近的CO2 具有共同的参数(P,V,T) ,不能区别此时CO2 是汽态还是液态。

如果说它是气体,那么,这气体是接近液态的气体;如果说它是液体,那么,这液体又是接近气态的液体。

下面用实验证明这结论。

因为此时是处于临界温度附近,如果按等温过程,使CO2 压缩或膨胀,则管内什么也看不到。

现在,按绝热过程进行,先调节压力处于7.4 MPa(临界压力)附近,突然降压(由于压力很快下降,毛细管内的CO2 未能与外界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其温度下降) ,CO2 状态点不是沿等温线,而是沿绝热线降到二相区,管内CO2 出现了明显的液面。

这就是说,如果这时管内CO2 是气体的话,那么,这种气体离液相区很近,是接近液态的气体;当膨胀之后,突然压缩CO2 时,这液面又立即消失了。

这就告诉我们,这时CO2 液体离汽相区也很近,是接近气态的液体。

这时CO2 既接近气态,又接近液态,所以只能是处于临界点附近。

临界状态流体是一种汽液不分的流体。

这就是临界点附近汽液二相模糊不清现象。

7. 测定高于临界温度的等温线(T = 40℃左右) 将恒温水套温度调至T=40.5℃,按上述5 相同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五、实验数据处理表1.1 原始数据表23℃压强(Mpa) 4.6 4.8 5 5.2 5.4 5.6 5.8 6.0 6.2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V (m3/kg) 0.009145 0.008555 0.008033 0.007539 0.00707 0.006622 0.006185 0.005758 0.005323 0.004865 0.004321 0.002095 0.002041 0.002002 0.001969 0.001941 0.001917 0.001897 0.001879 0.001861 压强(Mpa) 4.6 4.8 5 5.2 5.4 5.6 5.8 6.0 6.2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31.1℃V(m3/kg) 0.009672 0.009083 0.008561 0.008072 0.007613 0.007178 0.006764 0.006368 0.005982 0.005606 0.005233 0.004852 0.004445 0.003969 0.002535 0.002296 0.002198 0.002134 0.002087 0.002046 压强(Mpa) 4.6 4.8 5 5.2 5.4 5.6 5.8 6.0 6.2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40.5℃V(m3/kg) 0.010254 0.009657 0.009129 0.00864 0.008182 0.007752 0.007346 0.006962 0.006594 0.006244 0.005907 0.00558 0.005258 0.004942 0.004625 0.004301 0.003956 0.003572 0.00314 0.00278.6 8.8 9.0 9.2 9.4 9.6 9.8 10.00.001845 0.00183 0.001817 0.001804 0.001791 0.001781 0.001771 0.001768.6 8.8 9.0 9.2 9.4 9.6 9.8 10.00.002015 0.001987 0.001961 0.001941 0.00192 0.001902 0.001884 0.0018698.6 8.8 9.0 9.2 9.4 9.6 9.8 10.00.002481 0.002358 0.002275 0.002213 0.002162 0.002121 0.002085 0.002054将数据绘图如下:1023 C833 C 40.5 CP/Mpa6 4 0.0000.0020.0040.0060.0080.010V/m3 kg-1图1.2 CO2 等温P-V 实验曲线℃图1.3 CO 等温P-V 标准曲线六、实验结果讨论1.由于实验器材的老化,实验数据本身的准确度不高,所以根据实验数据画出来的曲线误差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