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视文学的价值及影响

合集下载

浅谈影视资源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docx

浅谈影视资源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docx

浅谈影视资源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一直以来,初中语文教师都期望自己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正效益,但是由于学生与教师之间隔阂的加深,课堂往往呈现出死气沉沉的现象。

为了能够促使初中生对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语文教师必须另辟蹊径,尝试从影视等丰富的课外资源入手,让学生能够劳逸结合,在观赏有品鉴价值的银幕作品与专注的课堂学习之间取得“收支平衡”。

本文主要探究的是初中语文课堂的创新教学方式,倡导教师能够对优秀的影视作品善加利用,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情境,实现课文与气氛的相互融合、相互碰撞的效果,从而优化当下的语文教学体系,让枯燥无味的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一、利用影视辅佐情节性强的课文讲解,重现情境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在理解难度上是由易渐难、在涉及面上是由窄变广、在情感传达上是由浅入深的,但是有些初中生在学习课文时通常都会出现“断层”的现象,即无法妥善连接前后的知识点。

尤其是对于情节性鲜明的文章,学生在阅读与理解上很难把握文章的中心主题与深刻意蕴,部分原因归结于初中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偏弱,所以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稍欠火候。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便可以借助影视资源,给予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双重体验,然后再加以文字的渲染,为他们开辟一片崭新、宽阔的思维空间。

例如,在讲解《木兰诗》这首诗词的过程中,由于大多数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巾帼不让须眉”的实质含义,所以他们的内心也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木兰的勇敢善良、英勇无畏、保家卫国的精神。

此时教师便可以与学生进行以下对话:师:同学们,有学者们今天将要学习一篇新的北朝民歌,名叫《木兰诗》,有哪位同学可以跟有学者们讲一讲关于木兰的故事呢?生 1:老师,有学者知道。

木兰其实是一位女孩,但是她为了保护自己年迈已高的父亲,所以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并且通过自己的奋斗在沙场上立下至高无上的功勋,回到朝廷后却又不愿做官,甚至连奖赏都婉拒,只求与家人团聚。

师:这位同学概括得非常具有代表性,请问你是通过什么方式了解木兰及其生平的呢?生 1:因为有学者之前看过一部电影叫做《花木兰》,是著名影视剧演员赵薇做主演,看完之后有学者就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印象非常深刻了。

浅谈文学及影视作品的真实性与逻辑性

浅谈文学及影视作品的真实性与逻辑性

浅谈文学及影视作品的真实性与逻辑性众所周知,古往今来的文学及优秀中外影视作品,其艺术形式,须新颖独特,别具一格,有开拓,有创造,有发展;其思想感情,须有发现,有见地,发自肺腑,深刻独到,真挚感人。

而注重真实性,讲求逻辑性,则应该是任何文学与影视作品必须要遵循的最基本的法则和要求。

真实性,即个性真实、生活真实、历史真实、环境真实等。

缺乏真实性的作品,是没有生命的,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的。

像人物形象的概念化、脸谱化即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忽视了个性化。

生活真实,是说在反映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某一民族或某一国家的个人及社会生活时,要真实具体,客观准确。

所谓历史真实,就是要认识并了解历史上特定时代与社会的宗教、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风俗等条件,要尊重历史。

时下有些影视作品,女性角色动辙大摇大摆,出入朝堂,甚至在朝堂之上打打闹闹,即是缺乏历史真实的表现。

环境真实,是说描写自然环境,要符合特定的时令、地域及自然规律。

鲁迅先生曾说:燕山雪花大如席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

如果说广州雪花大如席,那就成笑话了。

这其中,应该有对环境真实的最为形象的解释了。

文艺作品的真实性,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是十分容易的。

时下有些文学及影视作品,或言阴谋权术,或言情色贪欲,或推崇富贵,或张扬暴力,其缺乏真实性,真是到了让人啼笑皆非的程度。

电视剧《甄娟传》中,皇上外出,令华妃主持后宫,华妃妒忌怀有身孕的莞殡,便在大庭广众之下找借口罚其跪于殿外烈日之下,念诵《女诫》,不料致其流产。

这一情节看似编得十分圆满,但细想之下,便会觉其荒唐。

历来后宫斗争,虽剧烈异常,但表面看来,大多都是不显山不露水,明使一把刀,暗使一把火,玩弄阴谋,施放暗箭,不知不觉问已将对手置于败亡之地。

而华妃,明知皇帝宠爱莞殡,而且有孕在身,竟罚其跪于烈日之下,这不是明明白白给自己找死吗?文艺作品需要想象,但不能胡编厂稍有常识者,大概都会知道,被称为扁鹊的秦越人首创望、闻、问、切的中医诊断方法,为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浅谈中国影视文化

浅谈中国影视文化

2021/5/27
2
中国影视文化发展阶段
• 艰难的拓荒 (1905-1931 )
• 走向成熟(1931-1949)
• 曲折中的发展 (1949-1966)
• 停滞与倒退 (1966-1976)
• 在探索中前进(1976-1989)
• 蓬勃发展(1989—至今)
2021/5/27
3
中国影视文化与美国影视文化比较的特点
就在“超女”出现后不久,
“加油好男儿”、“舞林大
会”、“快乐女声”等活动风
起云涌,可谓一浪高于一浪。
“超女”和“加油好男儿”等
娱乐节目似乎促进了文化的繁
荣,同时也将时代文化引向低
2021俗/5/27化。
7
无独有偶,各种相亲 节目也不甘示弱,《非诚 勿扰》《百里挑一》《我 们约会吧》《恋爱亮起来 》《相亲才会赢》《为爱 向前冲》也一路走红,特 别是《非诚勿扰》播出以 来,深受观众的吹捧,在 全国掀起了相亲的高潮。 同时也成了不少嘉宾一夜 成名的噱头,各种所谓的 “高富帅”在节目当中炫 富,晒豪车,亮女友。所 谓的“白富美”拜金女, 物质至上,令人着实作呕。
2021/5/27
Hale Waihona Puke 9批判社会现实的影视命运堪忧
中国影视里更多的是歌颂社会 和谐,对现实指责太重的,命运多 舛。《小说》这部电影出自1998年 吕乐之手,据说因为情节晦涩,映 射了中国百姓悲惨生活,从而有损 政府形象,因而遭到禁播。曾经走 红一时的《蜗居》也是经过广电总 局一再审核才最终得以获准,就是 因为反映现实太直接,而且有损政 府官员形象的嫌疑。所以很多影视 作品被和谐了,情节脱离现实生活, 内容夸张离奇,格调低级庸俗,不 仅不能鼓舞观众树立积极向上的人 生观和正确的世界观,反而培养出 一批追求享乐、唯利是图、见利忘 义的小市民。

浅谈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审美特征

浅谈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审美特征

浅谈影视艺术的综合性审美特征作者:胡凯来源:《艺术评鉴》2017年第09期摘要:作为当代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之一,影视是世界各种艺术中唯一知晓确切诞生日期的。

影视艺术吸取了文学、戏剧、音乐、雕塑、绘画、舞蹈、建筑、摄影等多种元素的各种精华,将其融合在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段中,这就像是一门崭新的艺术。

通过大银幕或者电视荧屏中所刻画的生动的艺术形象,感染人们的情绪,同时对人们的思想进行熏陶,进而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力。

恰巧是因为影视艺术吸取了各种元素的精华,所以它在美学上具备着多种层次的综合特性,使其成为在美学上的一门具有巨大魅力的独特艺术。

关键词:影视艺术综合性审美特征中图分类号:J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0-0134-03影视艺术作为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艺术,它吸取了多种多样的艺术精华,让科学与艺术得以完美结合,同时将造型和表演、视觉和听觉、时间和空间、再现与表现这些美学特征融合到一起,展现了巨大的美学魅力。

影视艺术综合了戏剧、文学、绘画、音乐、摄影等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并把这些艺术元素相互融合,然后发生了本质改变,使之成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视听艺术。

影视艺术的综合性美学,不仅仅是各种元素的简单融合,更加反映了影视艺术具有很高的综合性,具体体现在各种特性的统一,从而使影视艺术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种类。

一、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一)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造型艺术使用各种种类的物质材料,展现对日常生活或者是艺术家们的感情表现方式,就是通过对我们日常可见的周围静态形象的塑造。

这种形式可以包括拍照、录像、建筑、工美等比较具体的方式。

其主要的审美特征是展示其具体艺术形象、选取特定瞬间象征永恒、空间表现上的不同和凝结聚合的形式美。

(二)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表演艺术就是通过人体动作和乐音,去表现和创造新的形象,之所以会比较形象,主要是因为有音乐和舞蹈。

它们共同的审美特征是可以通过声音和舞蹈动作抒发自身感情;通过音乐舞蹈相结合,反映生活和感情的变化;一定的节奏感更容易表达自身情感。

浅谈影视作品的改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浅谈影视作品的改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浅谈影视作品的改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甘南州合作一中王怀章747000内容摘要:影视作品与文学有很密切的关系,文学作品是影视作品的根基,是优秀影视作品创作的源泉,在电影电视的发展历程中,文学作品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样,自影视作品诞生起,其的发展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认识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二者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改编影响文学自古有之,是一门十分古老的艺术形式,它以语言文字为媒介,运用语言文字的组合叙写一个个故事,一段段情感或一种人生启迪等。

文学作品的理解要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在脑海中通过语言构筑环境场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它是人们了解自然与世界的窗口,丰富了人们生活几千年。

在其发展过程中虽然历经磨难,几经摧毁,但文学作品并没有夭折,其艺术魅力历久弥新,生命力坚不可摧,到今天,仍然对人们生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阅读关系着人类文明进步、民族文化认同、个体心灵成长。

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

如今人们把一个国家国民阅读率看成衡量国民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

可见,文学作品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影视作品是一门年轻的艺术,是继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之后出现的另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它把绘画与戏剧、音乐与雕塑、建筑与舞蹈、风景与人物、视觉形象与有声语言联结成为统一的综合体。

作为一种后起的艺术形式,在其兴起后便以非常迅猛的势头成为当今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两种艺术表现形式不同但反映生活的目的是相同的,而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渊源颇深,尤其在八十年代以后,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更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大量影视作品都来自于对文学作品的改编,即使新出现的影视作品,其原型还是文学作品。

那么,在影视作品的改编过程中,对文学作品有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就影视作品在改编过程中对文学作品的影响谈谈自己较为粗浅的认识。

一、中国国民当前阅读的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阅读逐渐被挤出了人们的生活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只为满足自己需要,或为打发时间,或为消遣,或为追求时尚,文学作品的意义没有得到足够重视,阅读越来越不受人们重视。

浅谈影视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浅谈影视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基础教育研究2009年3月·B影视文化是指建立在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歌等艺术门类基础上,融入了哲学、文学、艺术学、社会学等多种社会科学内容而创造出来的综合性文化。

它通过电影、电视、网络等媒介传播社会价值取向和人们的思想行为模式,在提供娱乐的同时,引导着社会舆论,对青少年的知识结构、行为方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

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其在心理上对影视信息的高度信任,因而在观看影视的过程中,更多地处于被动的地位。

影视文化带来的消极影响在他们身上也就比其他群体更加深刻和突出。

影视文化作为青少年课余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其中所凸显的影视暴力、虚构的都市剧和偶像剧等负面现象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影视文化自身价值取向的偏离,给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一系列必须正视和解决的严峻问题。

一、影视暴力风———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误读当前的影视荧屏,充斥着不少不同程度的暴力信息,出现了暴力内容激增、暴力传播的娱乐化和游戏化等倾向。

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虚构和真实之间分辨能力较弱,而且影视中的暴力经常被美化,被描绘成有魅力的、解决争端所必须的、并且不受法律约束的手段。

暴力节目所传达的对生命、情感、社会、人生等方面的态度和价值观潜移默化着青少年的观念、行为,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着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影视暴力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比较突出:首先,影视暴力造成青少年对生命价值的漠视和体会他人伤痛能力的丧失。

研究表明,长期观看暴力节目的观众会对现实生活中暴力受害者日渐麻木,以致容忍社会暴力的层次逐日剧增,因而逐渐失去感受同情和伤痛的能力。

刚开始接触暴力内容的青少年可能会恐惧,看得多了就会有一些青少年觉得兴奋、刺激,再后来,因为看得太多就麻木了,对再血腥的场面也习以为常。

这种麻木的状态其实比兴奋更可怕,说明他们对别人伤痛甚至生命的漠视,成为一种常态。

影视文学改编

影视文学改编

浅谈影视文学改编摘要:随着电影电视行业的兴起与蓬勃发展和传统、新近文学作品的不断产生,影视文学改编已经成了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电影和电视改变了我们的文化生活环境。

文学改编电影比起原著来对大众更具吸引力。

本文将影视文学改编的可行性,改编的方式和方法,改编原则,改编的元素几个方面都做了详细地阐述。

关键词: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改编说到影视文学改编,我们先要明白什么是改编。

所谓改编,就是把一部文学作品搬上银幕或是把一部电影重新编纂成文学作品。

这意味着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延迟修复”关系和“不同的合作”关系。

原著只有在被改编后才能供人阅读,但改编却需要一种特定的适合于某种方式的阐释,比如用声像处理的方式去改编原著,这就形成影视文学的改编,这种阐释本身也经常融入到另一时空之中。

影视文学改编就是一种把文字时空融入声像时空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这种时空交错的表现形式中自然有其自身一系列特点。

影视文学改编,即运用电影、电视思维,遵循影视艺术的规律和特点,将他种文艺形式的作品再创作为影视剧作的艺术形象。

从1925年开始,独立作业的电影艺术家们,就开始思考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的要求这个问题了,那时的电影人们已经认识到电影不能从原著中逐字逐句的翻译,把电影的形成看成是原著的一种再创造过程,也被看作是一种社会的文化的实践。

自此开始影视文学改编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开始显现出自己特点。

一、影视文学改编的可操作性和改编的方式、方法(一)影视文学改编的第一要务——原著的可操作性当我们开始考虑拍摄一部影视文学改编电影时,我们就要考虑原著的可操作性,即改编的可行性,笔者认为这是改编的第一步。

文学流派的纷繁复杂,在文学世界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例如意识流派作品、现代派作品、和戏剧等由于自身主观性非常强,作品情节性不够,动作性和造型能力差,导致改编潜力小,效果不好。

例如像柏拉图的《理想国》这部作品,就没有改编的可能。

因为它全书使用的是一种对话体的格式,在绝大多数对话中,苏格拉底都是主角,柏拉图在自己这些对话里始终没有出过场,而且这些对话中充满着“苏格拉底式的幽默”,我们就很难判定发言人苏格拉底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柏拉图自己的想法。

浅谈文学和影视艺术表现手法的异同

浅谈文学和影视艺术表现手法的异同

浅谈文学和影视艺术表现手法的异同随着影视技术的逐渐成熟,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已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潮流。

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且不说观众对改编后的影视作品的看法,光是阅读文学原著时,由于自身的资质以及各方面的综合原因,对原著的诠释也是各有秋千。

毕竟文学与影视的艺术手法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差异。

因此,能够准确理解文学和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法的异同,影视作品在继承文学原本含义的基础上能够捉住观众的眼球,是一门学问。

一、相同点。

(1)文学与影视都注重细节的描写。

细节是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中描写人物性格、叙述事件发展、展示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单位。

在整个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细节描写属于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虽然属于“细胞”或称“一枝一叶”,但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细节,可以充分地体现作品的主题和风格,可以鲜明地表现人物形象。

人们常以品尝龙井茶来形容文学精品给予读者的审美享受,这样的评价完全可用散文式影片《城南旧事》,《城南旧事》风格清新淡雅,略带苦涩而回味无穷,能引起我们一再欣赏的愿望。

散文是印在纸上的一行行铅字,容许读者细细品尝,反复吟诵,从而领会悠远的意境;散文式影片是电影胶片上由蒙太奇连接的一组组画面,观众只能一次过,能否捉住影片中感人的细节,让观众从流转的意象中品出含蓄深沉的意象来,是个关键。

电影《城南旧事》继承了原著的精神意境。

《城南旧事》透过一个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剧情不存在中心事件,而是由三个独立成章的小故事构成,即秀贞与妞儿的故事、小偷的故事、宋妈的故事。

电影在外部形态上,镜头逼真模拟英子的视点,非常吻合原著中儿童第一人称叙述的韵味。

英子与周围的人一个个相识了,又一次次地离别了,最后连亲爱的父亲也离她而去了。

散文中那些哀愁的意象:藤箱里的小油鸡、屋檐下的夜雨、宋妈的皱纹等,都在电影变成了可闻可见的具体形象,这些意象虽然细小而容易忽视,但这些细小意象的完美结合,不管是在原著的字里行间还是电影里画面的重现,都使淡淡的哀愁笼罩在其中,读者、观众都会不知不觉地被这些细节描写所吸引、所感动。

浅谈影视作品的改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浅谈影视作品的改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独 立 的 艺 术 形 式 ,它 把 绘 画 与 戏 剧 、音乐 与雕 塑 、建筑 与舞 蹈 、风 景 与 人 物 、视 觉 形 象 与 有 声 语 言 联结 成为统一 的综合体 。作 为一 种后起 的艺 术形式 ,在其兴起 后 便 以非 常 迅 猛 的 势 头 成 为 当今 人 们 生活必不 可少 的一部 分 。两种 艺术表 现形式 不同但反 映生 活的 目的是相 同的 ,而影视 作 品与文 学作 品渊源颇 深 ,尤其 在八 十年 代 以后 ,影视 作品 与文 学作 品更 有 着 难 以割 舍 的 联 系 ,大 量 影 视 作 品都 来 自于 对 文学 作 品 的 改 编 ,即使新 出现 的影 视作 品 ,其 原 型还是文学作品 。那么 ,在影视作 品的改编过 程 中,对文 学作 品有 怎样 的影响 呢?本文就 影视作 品 在 改编过程 中对文学作 品 的影 响 谈谈 自己较为粗浅 的认识 。
学教 育
浅谈影视作品的改编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回 王怀章
内容 摘 要 :影 视 作 品 与文 学 有 很 密切 的 关 系 ,文 学 作 品 是 影 视 作 品的 根 基 ,是 优 秀 影 视 作 品创 作 的源 泉 ,在 电影电视 的发展历程 中,文学作 品起着不可忽视 的作用 ,同样 ,自影视作 品诞 生起 ,其发展对 文学作 品的阅读 与 认识有着不可忽视 的作用 ,二者之 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
一 中 国 国 民 当 前 阅 读 的 现 状 。
随 着 社 会 的 发 展 ,科 技 的 进 步 ,阅读逐 渐被挤 出了人们 的生 活圈 ,在这个物欲 横流 的时代 ,人 们 只为 满 足 自 己需 要 ,或 为 打 发
时 间 ,或 为 消 遣 ,或 为 追 求 时 尚 , 文学 作 品 的 意 义 没 有 得 到 足 够 重 视 ,阅读越来越不受人们重视 。尤 其 是处 于 中学 时期 的孩子 们 ,由 于 各 方 面 因 素 影 响 ,诸 如 网 络 的 发展 、各种 流行 的盛 行 、影视 媒体 的发 展 以及 现 如 今 的教 学体 制 、 考试 方式 、升学压力 等 ,在一 定程 度 上 影 响 着 中 学 生 对 文 学 作 品 的 阅读 。压力较 大时 宁愿选择 轻松 愉 快 的 消 遣 方 式 ,诸 如 听 听 音 乐 , 打打游戏 等 ,也不会 通过 阅读 文 学作 品来 释放压力 ,即使是 为 了 考试 要求 阅读的 书 目,也往往 是 通过 电影 电视 或简缩 本进行快 餐 式 的 了解 ,因而 ,文学 作 品的阅读 在 目前 中 国根 本 没 有 得 到 足 够 重 视 。尤其在 网络 时代 的今天 ,手机 上 网 无 时 无 刻 不 出现 在 人 们 生 活 中 ,吃 饭 、走 路 、聚 会 、甚 至 如 厕 , 试 问这之 中有人在 阅读文 学作 品 吗 ?估 计 没 有 几 人 。时 间就 在 这 样 流失 ,而 阅读文学作 品只能成 为 空谈 。在 高 中语 文课 堂 上如问 到

影视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的利与弊

影视专业毕业论文 浅谈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的利与弊

影视专业毕业论文浅谈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的利与弊影视专业毕业论文—浅谈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的利与弊引言:文学作品一直以来都是影视改编的重要资源之一。

通过将优秀的文学作品搬上荧幕,不仅可以扩大作品的影响力,还能为观众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故事世界。

然而,影视改编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困惑。

本文将就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讨论其利与弊。

一、利:扩大作品影响力1. 观众群体扩展:相对于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更容易触及到普罗大众,因此能够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

2. 跨越文化壁垒:通过影视改编,文学作品可以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使其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限制,推动文化交流。

二、利:故事更具视觉冲击力1. 视觉呈现:相比文字,影视可以通过摄影、剪辑、特效等手段将故事场景直观地展现给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觉冲击。

2. 音乐与声音:音乐和音效的运用可以增强影片情感的表达,使观众更好地投入到故事中。

三、弊:忠实还是改编?1. 剧情删减:由于篇幅限制,绝大部分文学作品在影视改编时需要对剧情进行删减,从而可能失去原著深度和细腻的描写。

2. 观众期待:因为观众对原著有自己的想象,当影视改编与其预期差异较大时,容易引发观众的不满和争议。

四、利:推动文学作品再评价1. 重新关注原著:影视改编常常会引发观众对原著的关注,促使更多人去阅读原著作品。

2. 艺术资源互补:在影视改编中,导演和编剧可以赋予作品新的解读和创意,为原著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文学作品在不同形式中的再评价。

结论:影视改编文学作品的利与弊是相互交织的。

尽管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其利大于弊。

影视作品能够扩大作品的影响力,提供更具视觉冲击力的故事表现方式,并通过影视的推动重新评价原著。

未来,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影视改编的方式,努力将优秀的文学作品呈现给观众,同时兼顾原著的核心精神和艺术魅力。

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地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需求,很多学校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开始尝试应用影视资源开展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于传统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是一种创新与改革,能够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综合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因此,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若干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影视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影视资源;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影视作品进入小学语文课堂,不仅能够增加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深化教学的内涵。

更为重要的是,影视作品引进课堂,与课文教学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把握到课文和影视作品中丰富的人文价值内涵,最终对学生情感产生积极影响,从而获得极大的育人效应。

1 影视资源的内涵与特点影视资源是一种综合了文学、戏剧、音乐、摄影等多种艺术元素的资源,它将人物、情节、对白、艺术空间等在镜头中相融合,以运动的影像呈现出来,使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通过不同镜头中的画面将情节拼接起来。

影视资源包含了多种式样,如新闻报道、纪录片、电视剧、电影和综艺表演等,也包括如今正在快速兴起的网络短视频资源。

同时,影视资源又是对生活现实的高度提炼和艺术化创造,创作者往往选取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为主要题材,从生活中的真实事物和情境入手,选取细节上的切入点进行事件的建构和人物刻画。

观赏者可以从影视资源中观照到时下社会生活的样貌,认识到自身未曾拥有过的经历,从而完善对世界的认识。

此外,若将影视资源应用到语文教学之中,那么它便是一种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教育手段,一方面,只有借助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资源,教师才能将影视片段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一定的思想主题下完成教学,这便说明了影视资源播放是一种新兴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影视资源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介,其承载的内容便是对一定时期历史文化环境和社会风俗的反映,因此,教师也应当根据课文的创作背景和时间选取符合时代特征的影视资源,使其课文文本相得益彰。

浅谈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的利与弊

浅谈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的利与弊

浅谈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的利与弊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学作品呈现的形式愈来愈精彩纷呈,早已不再是最初简简单单的纸上谈兵,现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为影视作品改编,越来越多的导演更佳推崇影视作品的改编。

文学形式的多样性是一种社会的进步,知识发展的进步,越想达到文学作品的进一步提升。

必须要知己知彼,了解文学作品提升为影视作品的演变进化,本文着重研究文学作品改编的优势、劣势关键词,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优势,劣势,改编1理论基础基本概念文学作品,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形式的作品,尤指形式和表达优美并表现具有永久或普遍兴趣的作品。

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是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影视作品,一种专为在电视机荧幕上播放的演剧形式。

它兼容电影、戏剧、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多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2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区别1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区别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即,改编作品,改编形式,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共同点,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差异性2.1改编作品《狼图腾》、《大漠谣》、《红高粱》、《白鹿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何以笙箫默》、《花千骨》、《盗墓笔记》、《梦里花落知多少》、《奋斗》、《小时代》等等2.2改编形式现在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改编形式大多是小说类作品的改编,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小说类作品改编为青春偶像剧,这类作品比较多,如,《匆匆那年》等。

第二类,小说类作品改编为穿越剧,这样的作品从2010年起较为突出,形式新颖,主要的作品《宫锁心玉》等。

第三类,小说类作品改变为武侠类作品,近几年的纯武侠类作品较少,多说为武侠类小说加如幽默成分。

第四类作品为原著改编2.3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共同点文学与影视都是一种传播文化的样式,都是带领精神文明发展的载体,都提高了作者还有出版社的经济与精神效益,都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提高与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功绩2.4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差异性好的影视作品需要多方面默契的配合与详细的策划指导,是一个大众参与的过程,它不仅需要展示剧本的完整和2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也需要选择演技到位符合剧中角色的演员,导演、编剧、摄像、化妆、布景等等各方面的契合,而成为一个统一的主体。

浅谈戏剧影视文学的特点与欣赏(1)(2)

浅谈戏剧影视文学的特点与欣赏(1)(2)

浅谈戏剧影视文学的特点与欣赏摘要:戏剧,影视文学与传统戏剧文学不同。

戏剧摄影艺术不仅具有戏剧性,而且具有表演、冲突、个人对话和行为特征。

他们不仅受到剧院爱好者的喜爱,而且还受到影视文化的喜爱,电影迷的热爱推动了中国影视产业的飞速发展。

本文希望通过分析电视,电影和戏剧文学的特征以及如何以及如何欣赏它们,来增强电影和戏剧文学的欣赏,美学和创造力。

关键词:戏剧文学,影视文学,戏剧欣赏,戏剧特点一、戏剧影视文学的特点(一)文学性剧作者创作剧本,是戏剧影视诞生的第一步,因而,文学性是戏剧最基础的特征。

戏剧影视的导演、演员等相关人员需要借助剧本,让其中的内容在舞台上生动地表现出来,因此,文学剧本是戏剧影视参与者进行第二次创作的依据,如果没有剧本中扣人心弦的情节与形象饱满的角色描写,导演和演员的再创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而代言体的写作方式,这是剧本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最重要的特征。

最终服务于演出这一实践性目的。

如果不是为了最终得以演出,写小说更加自由随意,没必要写成剧本。

由于剧本最终诉诸舞台实践的特殊性,编剧在写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人物行动、舞台布景、上下场等舞台调度的方方面面,分好幕、场,写舞台提示。

有时会有一些特定的规则。

如写实主义戏剧文学在创作上通常以时间、地点、情节整一的“三一律”为尊,这是考虑到戏剧演出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既节奏紧密富有戏剧性,又真实有代入感。

(二)表演性演员形成角色和新的表演方式的前提是对剧本的详细说明,但最重要的是在舞台上展示最终形式。

因此,在制作影视文学剧本的过程中,不应牺牲场景的价值和表演方法,口译人员必须分析戏剧脚本内容,并将戏剧时间与故事背景结合起来以形成角色。

实际上,在此过程中要考虑总体情况非常困难,因此演员必须迅速截取剧本最重要的内容和最能反映剧情主题的内容。

对于戏剧性的脚本,应该专注于描述线索。

这种格式与电影和电视作品不同,因为它们在脚本中结合了大多数字符以确保完整的内容。

作为电影和戏剧作品,我们希望主角能够描述整个作品的主题和最突出的特征。

浅谈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

浅谈影视艺术与文学的关系

浅谈影视与文学的关系文学与影视是不同的艺术形式 ,有不同的表现手法,而二者之间又有一定的相关性。

影视艺术必须含有文学性;它与文学是相辅相成的;必须尊重文学。

作为一门艺术,电影在艺术手段,表现内容等多方面受到了文学的滋补,然而反过来想想,在许多高喊文学优越性声音的背后,电影是否也与无声无息之间补给了文学呢?李安的《断臂山》是根据1997安妮?普罗克斯的短篇小说改编,只有数十页的小说,文字精简。

他用自己独特的理解:家庭、责任、爱情与生活;“爱是可以超越文化差异的,当爱降临时,异性之爱与同性之爱是毫无差别的,不妨把性别撇开。

”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关注。

在优美的西部风光和略显沧桑的吉他音乐的衬托下两个牛仔之间的爱情如歌如泣,达到了“从没有过地如此纯洁、神圣地刻画两个男人间的爱情”的地步,而影片的最后,Ennis 目送自己即将与心上人结婚的女儿驱车离去,打开衣橱,凝视着断臂山的明信片,饱经沧桑的脸上老泪纵横,说出那句令人心痛的”I swear”的时候是如此的凄凉,想想这忽然而已的生命中又有多少不能承受的痛苦——看着他们,想着自己,失落的天堂弥漫着每个观者的内心,不失原著细腻优雅的文学色彩。

当然,每个事物都有合理存在的一面,而存在的同时都会起着双刃剑的作用。

影视艺术直白的表现情感和发展情况,带来的情感共鸣只可能是一时的悲哀或者恐惧或者欢乐。

时间久了人们便会发觉那种文化快餐式的累积会使人变得庸懒,情感变得苍白无力。

文学抽象而发人思考,只有真正地讲心境投如其中,才能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人类所共有的情怀。

在观众集体式的欣赏上,影视艺术不能把作者的倾向性赋于形象性,不能把大段的议论的文字对冲突双方的或对生活的评价表现出来。

影视艺术必须在短时间内用具体的,活生生的人和各种镜头给观众视听的综合性审美。

我们看一幅画,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可以反复吟味。

对于电影来说,如果观众一个地方没有看懂,或者体会不够,他不可能要求停顿一下,甚至连思索一下的空隙都没有,他只能在感受上留下一个缺口,缺口一多,电影给他留下的印象就会变得残缺不全,也就很难集中精力来欣赏。

浅谈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利与弊

浅谈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利与弊

浅谈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利与弊一.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现状随着人均可支配的收入的提高,对于影视作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截止2017年,观影人次得到16、2亿次,同样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成为大众的精神食粮,相比17,18的所谓的大ip之年,19年随着政策的调控,市场热潮已经褪去一部分,变得更为理智,各项数据也趋于平稳,鲜见爆发性成长。

二.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利与弊。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各种类型文学作品几乎都在往影视改编这条路上走,既有《斗破苍穹》,《扶摇》这样的玄幻题材作品;也有《天盛长歌》《如懿传》、《知否知否应就是绿肥红瘦》这类古装大戏;《大江大河》、《橙红年代》等现代题材的作品。

然而收到的成效各异弊端:(一)影视改编变得模式化,难以获得持续性的成功在编影视作品上,过去的投资人总结出了一条公式般的经验“大ip+大明星=成功”,这条规律在最初确实屡试不爽,因为业内所说的大ip一般都就是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再加上明星演员的强势加盟,在网文粉丝+出演演员粉丝的基础上已经累计了数量不少的观众人群,在加上媒体的造势,势必会将作品的讨论度推向高潮,普通观众也会对此产生兴趣。

但就是在这样的一条公式下面,影视改编逐渐变得模式化,难以取得持续的成功,2018年,以“明星+大制作+大投入”的《天盛长歌》创下单日最低收视0、23%与刷新湖南卫视黄金档平均收视0、4%的最低记录,单日平均网播4000万。

《凤求凰》《莽荒纪》《武动乾坤》等陆续口碑与播放均一跌不起。

(二)破坏原著形象影视作品确实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形象,但另一方面而言很多影视改编就是建立于破坏原著的基础上,影视改编由于有了更多的人员参与其中,一部作品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大多就是资方演员导演编剧经过多方角力后的样子。

一部分作为戏中卖点的男一女一,通常片酬极高,制片人为了控制成本又想尽可能的使时长能够拉长一些,就会要求给女二,男二这些次之的角色加戏,有的戏甚至为加而加,十分破坏文学作品的连贯性与艺术性。

浅谈《走西口》影视文学创造上的得与失

浅谈《走西口》影视文学创造上的得与失

浅谈《走西口》影视文学创造上的得与失作者:郭羽西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0期摘要:电视剧《走西口》深入挖掘西北乡土民俗和文学的文化积淀,第一次“走西口”题材搬上了电视剧的舞台,凭借着捏合当下晋商题材、移民题材、革命题材三个热门题材于一体,构成了《走西口》的吸引力的基础,通过描绘“走西口”儒商田青的艰辛成长历程,勾画了一个催人奋进的荧幕形象。

同时,三个题材融合的安排,影片主要昭示的山西晋商文化与最终的红色革命结局,形成了作品风格前后的不协调。

该剧情节脉络比较清晰,但节奏发展缓慢,且缺乏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关注。

从剧本来说,有关“走西口”题材的文学作品本来不多,既使电视剧《走西口》占得先机,也造成了这个剧本文学性的部分缺失。

关键词:走西口;题材融合;历史剧;文学性作者简介:郭羽西,女,贵州遵义人,现为贵阳市甲秀小学教师,研究方向:影视文学、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等。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0--02《走西口》是继《闯关东》之后,第二部反映中国历史上移民浪潮的电视剧作。

令人惊讶的是,中央电视台力推的《走西口》,尽管缺少重量级的大腕,主要演员也并不是山西本土演员,但这部电视剧还是成功演绎了历史上“走西口”的传奇故事,充分满足了观众对这部片子原有的期待,使原本艰苦的“走西口”移民之旅,带上了一层激情浪漫的色彩。

一、移民历史题材之勃兴从《丑女无敌》到《关东大先生》,从《来电奇缘》到《胭脂雪》、《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往事》、《心莲》、《一个女人的史诗》等开年作品,代表着移民电视剧题材的兴起,同类作品各有千秋、难分高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既无明星阵容的《走西口》却独占鳌头,不能不让人对其中的缘由玩味再三。

从某种意义上说,《闯关东》为《走西口》这部电视剧奠定了观众基础。

首先是两部作品名称上的相对性,听上去几乎成了《闯关东》的姊妹篇,足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只是“走”没有“闯”听那么有气势;其次,《闯关东》打响……行为的最终标准,由此,在《走西口》中,表现的不再是逃荒的流民,而是具有远大抱负和商业道德的儒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影视文学的价值及影响
改革放开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的快速发展,随着影视艺术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影响日渐突出,影视文学也逐渐发展成为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等并列的文学体裁。

所谓影视文学是指通过电影电视声画媒介,以听觉和视觉传达设计为着眼点,运用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结构情节、塑造人物、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给受众以审美情趣的文学类型。

[1]
一、影视文学的发展
1、市场经济下的产物
1992年以后,市场经济在国家体制上合法性确立,商品经济全面进入人们的生活,在这一情势下,文学的整体格局,不同文学形态的关系,文学生产、流通、评价方式,以及作家的存在方式等,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2]在大众传媒的扩展中,消费性的大众文化形成强大的潮流。

[3]
随着电影电视的普及,影视文学借助这一传媒,依赖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其鲜明的独特性迅速发展,广泛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

市场经济作为难以忽视的社会背景,对文学所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因此,从一角度来看,影视文学是市场经济下的产物。

2、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
随着社会经济和大众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人们的审美趣味及艺术需求也在逐渐地提高。

如今,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冲击,大众对文学的需求更多地呈现一种速食性与消费型的形态,大众对文学的审美追求出现了新的转变:文学审美要与现实生活互相渗透、文学要反映现实生活、文学要传达当代人的内心情感。

在当代快速的生活节奏下,人们对传统文字文本的阅读大大减少,更多追求一种视觉化、影像化的文化消遣。

影视文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学形式,以借助影视传媒把抽象的文学形象和思维转化为具体形象画面的艺术特点,使观众可以直接感受作品丰富生动的形象,产生奇妙的审美视觉效果。

影视文学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格并不在于物欲的迷恋,而在于从内心深处唤起人们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在于对高尚情操的无限向往。

[4]
二、影视文学的存在意义及影响
1、影视文学的存在价值
目前,影视文学在文化市场中占据一定的市场空间,成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在繁华的物质世界中追名逐利,容易迷失方向,在精神方面可能会感到空虚,渴望通过文学作品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影视文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当代人追求和享受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精神需求,这给了影视文学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影视文学以它独特的审美形式,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积极地肯定、赞美现实生活中真善美,对生活中假、恶、丑的现象,进行无情地批判和嘲讽。

这与人们的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相符合,因此,人们希望通过影视作品对社会现实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人性道德追求有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影视文学的商业性
影视文学作为一种消费性文学,也是一种典型的商业文化。

现代影视媒体技术手段是影视文学生产和消费的重要载体,因此能使影视文学在短期内迅速蔓延和扩张。

影视文学与市
场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具有明显的市场特性。

影视文学成为文化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商业性和消费性。

从作者角度来说,当他可能为了满足人民大众的精神需要和审美趣味时,或者为了获取市场利益和占据市场空间时,必然会降低其作品的文学审美价值。

同时由于高度技术性所造成的同类创作的重复生产,必然造成“价值”(即包含作品独一无二的独创性,灵韵)的降低。

[3]从读者的角度来说,有些人可能仅仅把影视文学当作纯粹的娱乐方式,甚至以文学作品改编成的电影电视作为他们了解文学作品的一种捷径。

当他们达到娱乐的目的后,文学的使用价值也就可能随之“消逝”。

三、文学作品的改编成影视文学的现象
由于电影电视节目的热播,很多影视文学作品随之“红”起来,大大增加了作家及其作品的知名度。

一些好的电影电视作品大多是从优秀的小说改编过来的,比如大家都爱看的《雍正王朝》、《林海雪原》(根据曲波长篇小说改编而成)、《山楂树之恋》(张艺谋根据艾米长篇小说而改编的)以及众所周知的《还珠格格》(根据琼瑶言情小说改编的)、《神雕侠侣》、《射雕英雄传》等一系列的武侠电视剧(根据金庸武侠小说改编的)、《四世同堂》(根据老舍长篇说改编的电视剧)、《寒夜》(根据巴金小说改编的连续剧)、当前颇受观众称赞的优秀电视剧《潜伏》也都是从小说改编过来的,所以才雅俗共赏。

当然,一部小说只有内涵是厚重的,情节是经得起推敲的,能够扣人心弦的,才能改编成好的影视剧。

90年代初,王朔参与电影制作使他声誉倍增,而且他的几部小说陆续改编成影视作品《顽主》、《大喘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无人喝彩》、《过把瘾》、《阳光灿烂的日子》等,使他成为90年代最受关注而又最引发争议的中国小说家之一。

[5] 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文学的现象越来越受关注,在某一程度上可反映出影视文学的广阔前景。

然而这种现象也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经过改编的文学作品或多或少地加入了改编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思想,这样就会影响人们对作品的理解。

有时候,为了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或为了迎合人们的审美情趣,而在对文学作品的改编过程加入过多的现代人丰富的情感元素,甚至随意删减或改动故事情节,因此会使正面人物的形象完美化或者扭曲部分人物形象,这不利于文学的发展,也对读者解读文学作品和人物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结语:
影视文学作为当代一种时尚与消费结合的新型的文学形式,已经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并以其鲜明的视觉形象性迅速发展。

影视文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当代人追求和享受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精神需求,有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但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影视成为大众主要的文化需求与消费的时代背景下,对于影视文学应该如何立足与发展这一问题,作家深刻反思,如何使文学借助影视传媒技术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文学的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