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恭维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特性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恭维语的语用差异

[ 1 5 】 张乔. 模糊语 言的弹性 [ J 】 . 外 国语言文学,2 0 1 2 , ( 4).
[ 5 】 陈建平. 商务英语研 究 【 M 】 . 杭州:浙江大学 出版社 ,2 0 1 0 :
1 2 6~1 3 2 6 8~ 1 1 6 .
[ 6 】 陈建平. 应用翻译研究 [ 刚. 苏州:苏州大学 出版社 ,2 0 1 3 :
P r e s S , 1 9 8 3 .
[ 1 2 ] 伍铁平. 模糊语 言学初探 [ J ] . 外国语 ,1 9 7 9 , ( 4).
[ 3 ] Z a d e h ,L . A . F u s s y S e t s [ J ] . I n f o r m a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1 9 6 5 ,
(8).
【 1 3 ] 伍铁平. 模糊语 言学再探 [ J 】 . 外国语 ,1 9 8 0 , ( 5 ) . [ 1 4 】 熊德米. 模糊性法律语 言的认知与翻译 …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 0 0 8 , ( 2).
[ 4 】 陈建平. 法律文体翻译探 索 [ M ] . 杭州:浙江 大学 出 版社 ,2 0 0 7 :
S h a n g h a i F or ei g n L a n g ua g e E d u c a t i o n P r e s s , 2 0 0 4: 1—3 3 .
【 1 O 1 黎千驹. 法律 中 的模 糊语 言研 究 【 J 】 . 平顶 山学 院 学报 ,2 0 1 4 ,
统 的 阐述 。
维语及 其回应 已经融 入人们 的日常交往中 ,恰 当的使用能
调节性 、公平性、公正 性等特殊的语用 功能 。本文基 于奈 【 7 ] 陈忠诚. 法窗译话 [ M ] .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 出版公司,1 9 9 2 :
中英礼貌用语的跨文化研究综述

中英礼貌用语的跨文化研究综述中英礼貌用语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表达礼貌的方式。
虽然两种文化区别较大,但礼貌用语是交流的基础,因此跨文化研究中英礼貌用语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中英礼貌用语的跨文化研究——文化差异、社会等级、语境和年龄。
一、文化差异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很大,这导致了两种语言中的礼貌用语存在差异。
例如,中文中对对方年龄、职位的称呼非常重要,而英文中对个人信息的强调不如中文,更多的是通过称呼方式来表达礼貌。
与此同时,西方社会中提倡直白、开放的交流方式,人们较为直接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面子和优雅,更倾向于使用婉转的措辞表达。
二、社会等级在中国文化中,社会等级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工作用语中使用合适的称呼也受到了极大的重视。
例如,某些职位,如老板或领导,在不同的场合下有不同的称呼,这取决于场合、人际关系和年龄等因素。
而英国文化对社会等级的关注不如中国文化那么细致入微。
在普通社交场合,英国人可能会使用比较随便的称呼,例如名字或者对方的职业,而不会像中文中一样直接使用对方的职务或称呼。
三、语境语境是指用语所处的情况或环境,它可以影响礼貌用语的具体表达。
在不同的语境中,人们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礼貌用语。
比如,在欧洲英语文化中,"please"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礼貌用语,在英国人的日常交流中十分常见。
而在中国文化中,虽然"请"也是表示礼貌的重点用语之一,但它的使用情境却与英语不尽相同。
除了称呼外,还需要关注听众的年龄、社会地位、性别等细节。
因此,在不同的语境中,如何选择合适的用语来表达礼貌至关重要。
四、年龄在中文文化中,对长辈的尊重是非常重要的传统,在怎么称呼一个人和如何表达谦卑方面有很多特别的用语和习惯。
年轻一代的中国人已经开始跟进西方的潮流,开始变得更加开放和直接,但在家庭环境中,尊重长辈的惯例仍然得到遵守。
而在英文文化中,虽然老年人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但在称呼方式和用语表达中,没有那么强调对长辈的尊重。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语恭维语研究(一)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语恭维语研究(一)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语恭维语研究背景恭维语在英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旨在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的文化习惯会影响人们对恭维语的理解和使用。
因此,对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语恭维语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英语恭维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发掘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恭维语的认知差异。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收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受访者的意见和反馈,分析不同文化对英语恭维语的理解和使用情况,并结合相关理论深入探讨其原因。
研究结论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不同文化背景的受访者对英语恭维语的理解和运用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东方文化习惯下,人们常常倾向于掩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以避免引起他人的嫉妒或误解。
因此,在接收到恭维语时,他们往往会习惯性地拒绝或反驳。
而在西方文化中,则更加注重个人表现和赞美,对恭维语的接受度相对更高。
结论启示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不同文化背景对英语恭维语的理解和运用上存在着较大差异。
在跨文化交际中,应该注重对不同文化习惯的尊重和认知,在使用和接受恭维语时应更加灵活和开放,尽量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
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和社会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文化习惯下人们对英语恭维语的认知和使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提高人们在多文化环境中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局限性和展望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访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然而,由于受访者的人数和范围等限制,研究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未来的研究可以采用更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如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以获得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1.Brown, P., & Levinson, S. C. (1987). Politeness: Some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Gu, M. M. (1990). Politeness phenomena in modern Chinese.Journal of Pragmatics, 14(2), 237-257.3.Gudykunst, W. B., & Kim, Y. Y. (2002). Communicatingwith strangers: An approach to 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总结本研究通过对跨文化交际视角下英语恭维语的研究,探讨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恭维语的理解和使用差异,并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和启示。
中英间接言语现象的跨文化解读

中英间接言语现象的跨文化解读摘要: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语言交际是间接和含蓄的,而英国则是直接和外放的。
事实上间接言语现象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存在于每一个文化和每一种语言中。
本文试图探求中英两国间接言语现象的共性和差异性,为轻松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参考。
关键词:间接言语现象跨文化差异性共性一、问题提出当人们在交际当中说出一句话时,除了用语言本身进行表达,同时他们也在用行动进行表达。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口语交际的最小单位不仅包括语言本身,还包括了一些言语外的行为表现,比如请求和致谢。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众多的学者们才开始研究言语行为,然后逐渐注意到间接言语现象。
间接言语现象在中英跨文化交际中是一把双刃剑。
长久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语言交际是间接和含蓄的,而西方则是直接和外放的。
事实上间接言语现象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它存在于每一个文化和每一种语言中。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间接言语现象也承载了大量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即它也有巨大的跨文化差异性。
二、中英间接言语现象的共性在汉语和英语中有一些间接性的语言表达,它们语言构成形相似,表达的言外行为也相同,包括规约性间接言语现象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现象。
(一)规约性间接言语现象1. 迂回语Brown和Levinson(1987)提出规约的过程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迂回”的推测。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A可以由B推测出,那么在表达A的时候,人们往往使用B来进行缓和表达,B就被人们是A 的一种迂回语。
通常用于表达此种用法的语言结构有:疑问句、祈使句、代词复数、以及其它任何一种无语境歧义但是却有言外意的短语和句子。
而所有这些语言结构都能在汉语中找到对应。
例如:(1)E: May I stop to eat some food? C: 我可以停下吃点东西吗?(2)E: You wouldn’’t mind my singing here, would you? C: 我在这唱歌你们不介意吧?(3)E: I’’d like you to move the table for me. C: 我想请你帮我挪一下桌子。
英汉隐性恭维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特性

例 ( R lc nl Ihv o ami ta Jn yi 2) e t t aet d t ht e n s ua y
ce ry a x e o o h. l al n e p  ̄ n b t
取证 , 笔者 发现 无论 是 在 汉语 还 是 在 英 语 中都 存 在
Li s: Yo c u d l cu e o t a a Va s r nu n o l e t r n h t t sa.
而 隐性恭 维语 往往 没 有 明确 的褒 义 成 分 , 以间 接 它 的方式 表达 他人 的积 极 评 价 , 指 需 要结 合 特 定 语 是
境 的 各 种 因 素 才 能 确 认 的 恭 维 , : 1 i o l 如 “ s Icud w h maa em okl eyud ” 你 丈 夫 可 真 有 福 气 ” n g yw r k o o ,“ i
个 方 面 讨 论 英 汉 隐性 恭 维 语 的 不 同 文 化 特 性 。
的称赞 , 因其不 同的 价值观 念 , 取 的恭维 角度完 但 选 全 不 同。例 ( ) 1 划横 线 的部分 Ln u in s以暗 指 的方式 来 恭维 他兄 弟 的与女 人 相 处 之 道 , 出他 在 这 方 面 指 有 特殊 的才 能 。可 以给别人 开讲 座传授 经验 了。例 () 2 用专 家这 个 词 来 恭 维 Jn y在 两 门功 课 的 表 现 en 都 是很 优秀 和令人 满 意 的。虽 然 例 ( ) 1 从字 里 行 间
表 达方 式 。 例 ( ) a i:We ,Im yk o oh go D w 1D v d l a nw n ti f o l n
J n s b tId n w o t ig a o tk se . o e , u o k o s me hn b u is s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_李坤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李坤(山东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山东聊城,252059)【摘要】随着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日益频繁,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日臻明显。
礼貌用语是维系交际的有效手段,了解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可以避免交际失误,达到交际成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汉;礼貌用语;差异收稿日期:2013-11-11作者简介:李坤(1976—),女,山西太原人,聊城大学大学外语教育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本文为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研究(2011GG055);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究项目:网络环境下非英语专业研究生英语教学中跨文化语用能力发展研究(SDYC12012);聊城大学科研项目(Y100202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2014年第2期第23卷No2.2014vol.23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高度全球化,世界成为了越来越小的地球村(GlobalVillage ),世界各国间交往日益密切,人际交往中的礼貌用语的作用也愈加凸显。
礼貌是人类社会演变过程中产生的的文化现象,是人际交往的一条基本准则。
礼貌的目的是为了使人类交往中减小矛盾和冲突,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润滑剂。
本文从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入手,探讨礼貌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具体表现和运用,阐明英汉常用礼貌用语的语言差异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一、跨文化交际与文化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的行为。
但往往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相互交流和沟通中,常会有“咫尺天涯”的感觉,产生误解,交际障碍以及导致文化冲突(cultural clash ),致使交际失败(pragmatic failure )。
W.B.Pearce (1994)指出,文化是冻结了的人际交往,而交往是流动的文化。
浅析商务英语中恭维语的跨文化应用

浅析商务英语中恭维语的跨文化应用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李欣悦摘要:恭维是一种正面积极的语言行为,它能够清楚或含蓄地表达说话者对聆听者的 好 的赞美㊂说话者在聊天过程中运用恭维的语言模式,可以问候和鼓励对方,在谈判过程中还能缓和双方的矛盾,甚至改善僵化关系等正面影响㊂恭维语之所以被称为社会润滑剂,不仅仅是因为其信息功能,还在于它的评价意义,而且它还有着表达赞赏㊁羡慕㊁钦佩或鼓励等情感功能,同时也能协调和谐的交流气氛㊂恭维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言语行为㊂那么,谈判者是否也应该在激烈的商务谈判中有意识地使用赞美呢?本文通过礼貌原则和谈判人员在谈判过程中的心理需求这两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了恭维语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㊂关键词:商务英语;恭维语;跨文化中图分类号:G633.41+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4186(2019)1-0132-011 恭维语的定义许多学者对赞美有着普遍的共识㊂大多数学者对恭维的定义强调了两个条件:第一,说话人表达中应有赞扬;第二,谈论内容应涉及聆听者本身的拥有㊁成就或个人素质㊂赞美的对象通常是听众,它是一种直接或间接地表达对演讲者以外的其他人的赞扬的语言行为㊂恭维仅指针对听者或与听者密切相关的恭维㊂因此,恭维语言的主要功能是建立和维护双方和谐的人际关系㊂2 恭维语的特征2.1 恭维语是语言学常规礼貌用语恭维语是一种成语,是一种具有高度语法和语义结构的言语行为㊂英语和汉语恭维语都是用来保持或增强听话者的正面,这属于积极礼貌,用来协调双方的关系㊂然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一些礼貌行为在西方社会是正面的,但在中国文化中可能是负面的,反之亦然㊂赞美的使用也反映了这种现象㊂2.2 恭维语是一种言外言语行为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家的研究模式,一个人在说话时同时进行三种行为,即言语内行为㊁非言语行为和言语后行为㊂根据上述分类,恭维应属于表达类,因此无法从字面上理解㊂例如,当有人称赞 你的头发很漂亮 和 你做得很好 时,他不一定很注意你的外表或工作,只是表现出礼貌㊂在日常交际中,特别是跨文化交际中,虽然任何句子都可能被解释为具有某种行为的力量,但当一个具有文字力量的句子被直译成外语时,对句子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㊂美国人很快就会从对方的语调中意识到这是一种恭维,但在非英语国家,人们通常认为这是一种侮辱㊂另一个例子是,中国人经常奉承不再相见的朋友: 你是一样的,你一点也不改变㊂ 这种恭维话也冒犯了英语国家的人们,因为他们认为这意味着缺乏变化,或者应该是非常古老的㊂3 恭维语的功能3.1 恭维语的主要功能在贾玉新专家的调查中显示,中国恭维语的主要功能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欣赏他人,利用他人,使对方感觉良好㊂在中国文化中,使用他人是赞美语的主要功能㊂这是中国文化中赞美语的一个方面,不同于美国文化中的赞美语㊂这一职能围绕着能力和成就这一由上级和下属进行的演讲活动㊂可以说,这个功能是以 群体 和 关系 为导向的中国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恭维功能㊂3.2 恭维语的其他功能恭维实际上是一种多功能的社会言语行为,也就是说,它可以在不同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完成许多不同的功能㊂在社交场合中,人们常常会用恭维的方式和他人打招呼,会以恭维对方来寒暄几句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不能不指出别人的缺点或错误,这其实就是批评,但批评的方式要注意㊂雄辩的批评往往产生相反的效果,而委婉语和温和的批评往往使听者满意㊂思虑与此,人们反而常用恭维的方式间接地批评某个人的错误,这在某种程度上更容易达到批评的目的,也软化了批评的基调㊂4 如何在商务谈判中使用恭维语4.1 使用恭维语来维护谈判双方的 正面正面 一词源于布朗和莱文森的 面子理论 ㊂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认为, 面子 是每个人的神圣之物,也是每个人交流的必要因素㊂在此基础上,布朗和莱文森将 面子 定义为 每个成员希望在公开场合保持的自我形象 ,并进一步细分为积极和消极㊂消极是指一个人希望能够自由行动,不受阻碍,不受他人意愿的干扰㊂积极是指一个人希望被他所属的社会群体所认可和欣赏㊂在商务谈判中,由于双方文化背景不同,在谈判中使用语言尤为重要㊂ 与人言好,棉如布;用言语伤人,深于矛㊂ 因此,在商务谈判中应采取礼貌策略,避免因言语不当而导致的尴尬局面㊂因此,有必要在谈判中使用赞美㊂谈判各方建立了和谐的谈判气氛,有利于实现谈判的预期成果㊂4.2 使用恭维语去满足谈判双方的自尊需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类的特点之一是人们在生活中总是有需要的㊂根据人的需要得到满足的顺序,他将人的需要分为五类:第一类是生理需要,即维持生命和身体正常运作的需要㊂第二类是安全要求,包括个人安全要求㊂第三类是归宿和爱的需求㊂第四类是尊严需要㊂最高级的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㊂商务谈判是一场心理战,其谈判过程非常困难和艰辛㊂这意味着满足谈判者的心理需要在谈判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㊂只要取得暂时的经济利益,损害谈判者的心理,双方的关系就会被削弱甚至终止,这是双方都不愿看到的结果㊂在商务谈判中,谈判者希望他们的产品或服务能够得到另一方的好评,他们希望他们的表现或能力能够得到对手的钦佩㊂因此,谈判者应该赞扬对方满足他的尊严需要㊂5 结语综上所述,恭维作为一种礼貌的策略,可以满足对方的尊严需要㊂这是谈判双方都应该自觉采取的一种手段㊂巩固和加强关系,估计和提高对手的形象,是明智的投资,必将为双方谈判带来长远利益㊂因此,恭维语的积极运用在商务谈判中是非常重要的!231。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恭维语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它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们用以维系和促进各种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比分析,从恭维语所涉及的话题内容和应答方式两方面,分析英汉恭维语的差异,并总结出造成英汉恭维语差异的主要原因,并由此提出一些在外语教学方面的启示。
恭维语中西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一、引言恭维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以及最常见的言语行为。
恭维不是为达到特定目的的阿谀奉承,而是指社会交往中对人对事的一种积极评价。
这种言语行为存在于每个社会群体,存在于各种不同的语言文化中,不同层面、不同程度地反映着人们的交际活动,它不仅可以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而且可以联络感情,巩固和加强交际者之间的团结,起到社会润滑油的作用。
由于文化的迁移,外语学习者常常会将自己的文化模式套入新的语言文化中,本文正是通过英汉恭维语的对比研究从涉及的话题和应答方式两个方面研究分析中西方恭维语所存在差异的原因,并希望这些研究对从事外语教学的研究者和教学者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二、英汉恭维语的差异对比1.英汉恭维语所涉及的话题差异英汉恭维语话题方面存在的种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价值观念、社会习俗、文化背景等因素制约。
本文仅就英汉恭维语话题涉及最多的两个方面——“外貌仪表”与“成就和能力”进行对比分析。
在美国文化中,女性的外貌永远是被恭维的对象,这不受她们的年龄、社会地位和职业等因素的影响。
但是,在中国对女性在“外貌方面”的恭维可能被认为是违反了禁忌,当传统女性在外貌上受到别人的夸赞时仍感到窘迫不安无言以对。
关于“成就和能力”恭维语,因为这两者能反映出实现自我价值所做出的奋斗,因而也是一个颇受欢迎的话题。
但是,西方文化中,涉及别人能力的恭维是很严肃的判断,而且只有那些拥有评价能力的、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才有资格这样做,这类恭维通常出现在上下级之间或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之间。
而在中国文化中,这种恭维的范围比较广,对别人能力的赞美,只有那些拥有评价能力的人才有权利这么做;但同时也有年长者对年轻者的鼓励性的赞美,而这仅仅是一种鼓励;同时,年轻者也可以赞美年老者,下级也可以赞美上级,而这更多的是对赞美者的一种恭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是一个具体体现。霍尔曾经将世界上的文化分为
两大类: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31中国文化属高 语境文化,对语境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大。因此,恭维 者更喜欢运用含蓄而间接的隐性恭维语,可以在不知
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在使用恭维语时,恭 维什么,恭维什么人,不同文化有不同的规约。恭维 语表达对人的积极评价,因此它们必定蕴涵独特突显
自由,张扬个性,评价事物突出个人感受,且直截了
当,坦率直露,所以恭维语中多用”I like/love…”等第
一人称句式结构。中国人非常注重个人与社会、与他
人关系和谐、融洽,往往从对方立场出发考虑问题,因 而恭维语中以“你真是…”的表达方式居多。 此外,汉语中常常使用隐性恭维语,这些恭维语 很多都没有使用肯定意义较明确的词语,必须依赖语 境才能基本确定说者的恭维之意。语料如下: (1)那么长时间不见,我都认不出来你了. (2)我能请您跳支舞吗? 例旬(1)的语境是老同学多年未见,说者发现对 方变得非常时尚,用和以前判若两人的程度表达恭维 之意。 例句(2)的语境是某位同学在班级舞会上发现 自己的老师其实很会跳舞,因此以邀请的行动来表达 恭维之意。
bought
a
have
lot!”来表示恭维之意的话,恐怕也达不到说
者预期的效果。
引起这种差异主要是因为英汉文化中“大”和
“多”等词汇有不同的语义。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 响,“大”和“多”等词语经常暗指一种生活上的富足 状态,或暗指拥有“大”和“多”的人具有某种能力。 因此,在以上两个例子中,恭维者对家庭“大”表示的 是羡慕,对买东西“多”则是恭维听话者花钱或者有 钱的能力。而在英语文化中,听者接收到的信息往往 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甚至是对私生活的干涉等。由 此可见,如果恭维词语选择不当,很可能会引起误解, 严重时也会造成交际失败,比如下面的例子:
语更加倾向于借助修辞手段。以下是出现频率比较
高的修辞方式:
(1)夸张- 这里真是世外桃源啊! 真是女大十八变啊! (2)暗喻: 真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啊! 真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啊! (3)比较:
万方数据
70
红河学院学报2010.5/语言
以下的句子出自林语堂《京华烟云》的电影版
本,虽然使用了肯定意义较明确的词语,往往也需要
上共享亲密行为及其它因素。许多社会语言学家认
为,言语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权势”和“一致性/平等”
关系的标志。然而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自的方式来
表示这两种不同的社会关系。以中美两国文化为例, 美国人特别是女性,常常用恭维语来与对方协同“一 致性/平等”的关系。而中国人由于受到传统差序格 局的”上下有义,贵贱有分,男女有别”等传统观念的 影响,上尊下卑、卑己尊人、各守其分等想法仍会制约 人们的行为。因此,汉语恭维语的使用频率远没有英 语那么频繁。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在这些传统观念的影响 下,汉语中出现很多具有积极社会意义的恭维言语行
不愧是老朋友啊!
姜还是老的辣!
借助语境才能明确其恭维的意义:
(3)早就听说姚家大小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了, 还会京剧,识甲骨。
四体现在文化规律方面的跨文化特性
Wolfson曾对在美国的ESL学习者做过调查:ESL
(4)说你最懂礼貌,最识大体,最聪凡可人了。 (5)木兰的粥就是不一样,一样都是花生粥,木
扬之意。但“naugh哆”这个词在英语中侧重表达对
“淘气捣蛋”等行为的厌恶,并不能和汉语的“淘气” 对等,事实上在英语中也没有与“淘气”“调皮”“胆小 鬼”等语义完全对等的恭维词,因此使用这些词语恭 维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二)语义修辞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使用修辞手段来达成恭维效 果的言语行为。修辞手段反映的是两种语言的深层 文化和民族思维模式。因此,很难实现两种语言的完 全转换。调查研究还发现,在恭维言语实现方式上汉
兰煮的就是香。
学习者认为美国人过度使用赞美词。Ko在一些亚洲国 家和中国文化中,人们很少使用赞美词,只有那些接
触过西方文化的人才使用。顾日国也指出中国人在
中国文化历来推崇含蓄之美,讲究“说话的艺
术”,即注重说话的方式和措辞,语言使用上的间接性
恭维言语行为中倾向于遵守礼貌原则,而违反合作准
则。[6】贬己尊人准则可以说是最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 礼貌现象。
汉语在恭维词汇选择方面呈现多样化的特点,这常常 导致第二语言学习者在表达恭维之意时忽略词语的
语义色彩。比如汉语的“大”和“多”都可以用来表示 恭维之意,我们过年到别人家做客,看到这一家人团
化背景的人对恭维语的运用以及对这一种言语行为
的理解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在一种文化中被普遍认
聚,都会忍不住的说:“真是一大家子人啊!”,说者和 听者都十分清楚“大”表达的是对这一家人其乐融融
evaluative
语言使用的文化规律方面。不同言语行为方式上的
差异,跟各自文化对语言与语言使用的不同看法和态 度有关。在恭维语等较为程序化的言语行为中,文化 差异就更为突出了。
term)(占80%)和动词(占
16%)来表达其褒扬意。…常用的五个形容词nice. good,beautiful,pretty,great及动词like,love,ad. mire,be
的文化特征。对恭维语的认可与应答是建立在双方
不觉中赞美对方(如例句1、2),或者假借他人之口 (如例句3—5),因为这样的恭维更加符合中国人的
文化心理。
共享的文化价值基础上的。如果说者珍视的文化价
值与听者的不同甚至为后者所不接受,恭维语就会使 人困窘难堪甚至造成伤害。如: 你跟上大学时一样! 这句话在汉语中用来称赞十年未见的老同学,相 信听者一定非常受用。而如果同样用在久为见面的
的景象的赞美之意,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语义直接转
可或认为是具有价值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中则可能
得不到承认,甚至被摒弃;一种文化认为是文明、适宜 的言语,在另一种文化中则可能被认为是落后、不可 接受的。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应清醒地认识到不
换到英语中,就会引起歧义,如以下对话:
A.”What 人啊!)
B.”Yes,but it has its
万方数据
胡兴莉:英பைடு நூலகம்恭维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特性
大也有大的好) 很显然,A本意是要发出恭维,但B并没有按照 英语的习惯做出恭维应答,而是以转折句来回避“big (大)”给他带来的尴尬,并解释其“advantages(好 处)”。我们也经常看到别人大包小包的购物回来,
瞧这孩子长得,比林妙可还漂亮呢! 我要是有你一半能干就好了! 以上修辞手段的运用,一方面体现了汉语语言的 丰富多彩,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比
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简单的八个字却蕴含着非
常丰富的文化典故,这是非本民族语言者很难掌握 的。他们是产生在交际者所共享的文化观念以及特 定社会结构基础之上的。其存在也反映了中国特有 的社会文化心理和价值取向。
这时会说:“你今天买了好多东西啊!”,听者往往会
很有成就感的回应:“是啊!”,甚至还会炫耀一下其 中的“战利品”。但如果在英语中直接使用“You
引言 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很明显地体现在不同文化
的差异上。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是多方面的文化差异, 围绕语言交际这一方面来说明一个民族的日常言语 行为,主要体现于交际时的语义、语境、社会意义以及
际效果。
一体现在语义方面的跨文化特性
(一)语义用词
在英语恭维言语行为模式中,恭维语词汇的使用
是一重大特色。主要通过具有积极意义的评价性形 容词(positive
impressed
恭维作为一种语言交际行为,它本身就是一种价 值判断,是公开地对某一个人或某件事做出积极的评 论,表达赞赏、羡慕、钦佩之情。恭维不仅反射出一定 的社会价值观念,而且还具有积极鼓励被称赞的人、
事的功能。恭维行为是每个语言社团都存在的一种
by,enjoy,其中”like和love”两个
词的使用率高达(86%)。汉语也主要使用形容词如
三体现在社会意义方面的跨文化特性
恭维语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其社会功能上。 根据Herbert和Wolfson等的调查,英语恭维语的主要
功能是表示欣赏及协同交往双方的“一致性”。L3。41在
社会语言学中,“权势”是作为与“一致性/平等”相对 应的社会学术语。这里的“权势”指交际双方的社会
英语国家的朋友身上,很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中 国人推崇稳定而不是带有风险的变化。当我们说“你 还是老样子”时,一般是想表达“你像以前一样年轻/
五结语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萨丕尔(1985)指出:“文化可 以解释为社会所做的和所想的,而语言则是思想的具 体表达方式”【71因此,在跨文化交际教育中注重对言 语行为的文化特性的研究和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如 果我们不了解言语行为的文化特性,缺乏对不同文化 差异的了解和理解,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移植 到英语表达中去,俗称Chinese—Endish或把中西文 化等同起来,就必然导致交际失败。从交际时的语
第8卷第5期 2010年10月
红河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
V01.8
No.5
Oct.20lO
英汉恭维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特性
胡兴莉
(武夷学院外国语与国际交流学院。福建武夷山354300)
摘要:恭维作为一种语言交际行为,其文化差异主要体现于交际时的语义、语境、社会意义以及语言使用的文化规律方 面。采用补全对话法(DCr)以及真实语境中采集语料两种方法,并辅以采访、问卷等手段获取研究数据,从这四个方面分析英汉 恭维言语行为的跨文化特性,能把跨文化交际中复杂的文化背景、动态多变的具体场景、言语交往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现实情景等 重要因素综合考虑,从而促进更有效的交际。 关键词:恭维语;言语行为;跨文化;特性 中图分类号:1-1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10)05—006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