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负担与税收成本
27309税收学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直接税:纳税人不能把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税种。
2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享有法定权利,负有纳税义务,直接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
3课税对象:又称课税客体,是指税法中所规定的征收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即确定对什么征税。
4税率: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5定额税率:也称固定税率,是对课税对象按固定税额计征的税,一般适用于从量计征的税收。
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时开始征税,未达到这个数额就不征税。
7税收的无偿性: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归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在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8税收负担:简称“税负”,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所承受的一定经济负担,一般以税额与税基或相关经济指标的比值来表示。
9中央税:又称国税,是由一国的国家政府或中央一级政府征收管理和使用的税。
10地方税:由一国的地方政府征收管理和使用的税。
11税收原则:(1)平等原则(2)确实原则(3)便利原则(4)最少征收费原则12税负转嫁:指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将其所缴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嫁给他人负担的过程,是税负运动的一种方式。
13税负归宿:税负运动的终点或最终归着点。
14扣缴义务人:税法规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税款义务的单位。
15税收中性:指其不仅包括税收不应使消费者遭受额外的效率损失,还包括税收不应对一切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如对劳动,储蓄和资本形成的影响。
(p17)税收应保持中性,即税收不干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或者不对消费者的选择和生产者的决策产生干扰,这被称为税收中性原则。
(p34)16宏观税收负担: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税收总收入占当期社会新增财富的比重,是税收负担最主要的分类之一。
17税收超额负担:政府税收导致纳税人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税收收入,从而形成税外负担,引起效率损失。
、18税收成本:纳税部门实施税收政策,组织税收收入所投入的各项费用,如人员工资,公用经费,财产购置,基建经费和税务事业费等各项费用,其具体表现在税务工作全过程中的各项费用。
税收成本名词解释
税收成本名词解释
税收成本是指企业在缴纳税款时所需要付出的费用,它是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分。
税收成本是指企业在缴纳税款时所需要付出的费用,它是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分。
税收成本是指企业在缴纳税款时所需要付出的费用,它是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分。
税收成本是指企业在缴纳税款时所需要付出的费用,它是企业经营成本的一部分。
税收成本是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从企业的财务报表中看出。
税收成本包括企业缴纳的各种税款,如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等,以及企业在缴纳税款时所需要付出的各种费用,如税务咨询费、税务审计费等。
税收成本的大小取决于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的经营状况又受到政府的税收政策的影响。
政府的税收政策可以通过减税、免税等方式来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从而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合理的财务管理,有效地控制税收成本。
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财务管理,有效地控制税收成本,如合理安排财务支出,减少税收成本;合理安排财务收入,减少税收成本;合理安排财务投资,减少税收成本;合理安排财务融资,减少税收成本等。
综上所述,税收成本是企业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政府的税收政策和合理的财务管理,有效地控制税收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浅谈我国税收成本影响因素
浅谈我国税收成本影响因素发表时间:2009-01-15T10:04:20.92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供稿作者:李晓玉[导读] 政府征税意味着资源从企业和家庭向政府的转移,这种转移必然要付出各种有形和无形的代价,也即税收成本。
摘要:政府征税意味着资源从企业和家庭向政府的转移,这种转移必然要付出各种有形和无形的代价,也即税收成本。
税收成本作为影响税收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理所当然应该值得关注和研究。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税收成本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税收成本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税收成本影响因素控制0 引言深化税收成本影响因素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分析我国税收成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而且有利于探寻控制和降低税收成本的有效途径,因此,研究税收成本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 我国税收成本影响因素分析税收成本从开始征税就己经存在,并且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经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必须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其影响因素,才能揭示制约税收成本的客观规律,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税收成本的内涵及其本质,从而为探索税收成本优化的途径提供帮助。
1.1 经济发展水平因素经济决定税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地区税源的总量状况和集中化程度,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又决定了税源的增量情况,因而经济发展水平是通过对税源状况的作用而对税收成本产生影响。
1.1.1 经济税源经济发展程度决定着税源状况,它是影响税收成本与效率的基础性因素。
经济发展程度主要体现在一个地区所拥有的经济税源的总量和税源的增长速度,即税源有多少潜力可挖。
在经济越发达,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高的地方,税源越充足,单位税收的成本含量就越低。
经济增长速度也直接决定了税源的增量,在税收要素的投入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对税收成本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经济增长速度越快,税源增量越大,税收的征税越容易,税收成本就越低。
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较大,经济税源雄厚,经济管理水平较高,故单位成本所征收的税收总量越大,税收成本相对越低,税收征管效率越高。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1)帕累托效率是指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更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
如果达不到这种状态,即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的重新调整而使得某人的境况变好,而同时又不使其他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坏,那就说明资源配置的状况不是最佳的,也就是缺乏效率的。
也就是经济活动上的任何措施,都应当使“得者的所得多于失者的所失”,或者从全社会看,“宏观上的所得要大于宏观上的所失”。
2、外部效应是指某些个人或企业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企业,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即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决策所依据的价格,既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MSB,也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成本MSC。
结果:价格失真,从而使得社会资源配置发生错误,达不到帕累托效率的最佳状态。
3、纯粹的公共物品或服务,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提供的且在消费上不具竞争性、受益上不具排他性的物品或服务。
4、公共支出(Public expenditures)指政府部门在一个财政年度内为实现其公共职能而耗费的资金总和及对资金的分配、使用、管理过程。
公共支出数额反映政府介入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规模和深度,反映公共财政在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5、预算决策机会成本分析的含义预算资金的机会成本指因这样一笔资金由私人部门转移到公共部门而导致的私人部门的效益损失。
预算决策的效率评估就是要以预算资金的社会机会成本作为评价公共预算决策效率的依据,即评估和比较同样一笔资金由公共部门和由私人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
如果一笔特定的资金交由公共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大于留在私人部门使用所能达到的效益,这笔资金的预算决策是具有效率的,否则,就是缺乏效率的。
6、公共收入(Public revenue)公共收入又称财政收入、政府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取得的所有社会资源的总和。
税收负担的衡量标准
税收负担的衡量标准
税收负担的衡量标准主要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
宏观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和国民收入负担率。
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负担率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内所有产品和服务负担税收的程度,通常代表一国的积累程度和税收总水平。
其计算公式为:税收总额÷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100%。
国民收入负担率与国民生产总值负担率相比,更能准确地衡量一国总体的税收负担水平。
其计算公式为:税收总额÷国民收入×100%。
微观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个人和家庭税收负担率、企业税收负担率以及个人和家庭实际税收负担率。
个人和家庭税收负担率是指个人和家庭所缴纳的税款与其收入或消费的比率。
企业税收负担率是指企业所缴纳的税款与其利润或收入的比率。
个人和家庭实际税收负担率是指个人和家庭所缴纳的税款与其实际收入的比率。
这些标准都是用来衡量税收负担的重要指标,不同的衡量标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税收负担的状况。
同时,这些标准也需要根据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条件和不同经济环境进行具体分析和比较。
税收成本
税负到底重不重
“中国的企业平均税负是多少?如果把各种隐性、显
性的税加在一起,不少企业家认为我们的平均税负在
4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60%左右。”
但税务部门对此一概否认。2009年9月份的《中国税 务报》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认为我国宏观税负目前 仍处世界较低水平。
报告分析认为,我国含社会保障基金的宏观税负为20.8%,
包括人员费、设备费、办公费、宣传费 等。
(三)纳税成本 纳税人在整个纳税过程中付出的费用。 (四)税收社会成本 狭义税收社会成本,又称税收经济成本或税 收额外负担,是指税制运行对社会经济行为 产生的扭曲和负效应。 广义税收社会成本主要包括: 1.税收额外负担 2.由征纳税主体以外的社会其他部门承担 的费用和支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一直跟踪研究23个工业 国家和14个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问题,其研究方法是 使用税收收入与GDP的比重。IMF的研究表明,总体看工 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整体税负在2000年之前处于上升 态势,2000年之后世界各国出现了由上升转为稳定的趋 势。单纯从这一指标看,目前中国的税负水平与日本持 平但略低于美国德国,远低于瑞典等高福利国家。但从 趋势上看,与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宏观税负持续 下降的大背景相反,中国的整体税负水平却在持续上升。
2005年,美国财经杂志《福布斯》发表的2005年度的 “税负痛苦指数(TaxMiseryIndex)”在财经界引起轩 然大波。这一用来度量全球雇主与雇员的综合税务负担 的调查报告称,2005年在全球52个国家及地区中,中国 内地的税收痛苦指数位居第二。 每年,《福布斯》都在编制和出版“税负痛苦指数”, 和其他一些衡量政府负担的指标,为企业和个人在全球 选择工作和生活地点提供判断依据。从2000年中国开始 进入福布斯的统计开始,中国的税收负担指数便一路上 扬,2002年位居第三,2004年第四,2005年更是以160的 指数“跃升”全球第二,仅在几乎年年位居榜首、具有 着过于慷慨的社会福利制度的法国之后(税负指数174)。
税收负担的分类
3、 经济结构因素
这主要表现在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上。
(1)从需求看,农业比重大,社会公共需 求(教育、医疗、社会保险)相对比较少, 财政资金的需求相对较少,宏观税负比较 低。
(2)从供给看,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 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少,直接征税是很 困难的,因此农业国宏观税负一般不高。
4、国家观因素(国家对国民经济的
二、 宏观税收负担 宏观税收负担——国家在一定时期 内税收总收入占当期社会新增财富 的比重,它反映出一个国家税收的 总体负担水平,是分析国家宏观经 济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的主要内容, 是研究国家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 核心内容。
指标:
宏观税收负担率= ×100%
税收总收入 ————
国民生产总值
三、中观税收负担(部门或行
指标:
实纳所得税总额
企业所得税负担率= —————— × 100%
实现利润总额
实纳个人所 得税总额 个人所得税负担率= ————、产品的税收负担——某一产 品在一定时期内按该产品销售额 课征的税款占其销售额的比重。 商品和劳务税的特点是税率一般 按产品来设置,通过对产品税收 负担水平的研究,可以掌握商品 和劳务税的总水平及其初始分布 情况和归宿状况。
指标:
应纳税额
产品的税收负担率= ———— ×100%
产品含税 销售额
第二节 宏观税收负担水平分析
一、宏观税收负担的横向比较 世界主要国家宏观税负水平的比较
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
❖ 重税负国家:35%~45%。瑞典、丹麦、比 利时、法国、荷兰等国家高达50%左右。大 多数发达国家在35%以上。
(2)计划经济模式:公有制为主,各类 经济组织在各级政府直接管理下生产经 营决策权集中,国民经济运行主要由中 央计划部门下达的指令性计划调控,政 府对国民经济运行参与程度高对国有企 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管理和核算,国家实 现“统收统支”财政体制,因此宏观税 负高。
税收负担的名词解释
税收负担的名词解释税收是指政府从居民、企业和其他组织收取的金钱,用于满足公共需求和提供公共服务。
税收是现代社会运转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负担则是指纳税人为支付税款而承担的经济成本。
税收负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
一般而言,税收负担是包括税款所承担的直接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指的是纳税人支付给政府的税款,而间接成本则是指纳税人为支付税款而承担的各类经济成本。
从纳税人的角度来看,税收负担可以体现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形式。
个人平时所得的工资、奖金等会根据个人所得税的税率进行征收,这是纳税人直接支付给政府的税款。
企业则需要向政府缴纳企业所得税,这是企业的利润按照税率缴纳给政府的部分。
此外,消费税也是一种常见的税收形式,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服务时需要支付附加的税费。
除了直接支付给政府的税款外,纳税人还需要承担间接的经济成本。
这些成本体现在纳税人在遵守税法规定的过程中所支付的各类费用上。
比如,为了保证税收的准确性和合法性,纳税人往往需要雇佣专业人士,如会计师或税务顾问,来帮助处理复杂的税务事宜。
此外,如果纳税人未按时缴纳税款或违反税法规定,还可能面临罚款、利息或法律诉讼等风险,这些都是纳税人为支付税款而承担的额外成本。
税收负担的分配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不同的税种和税率会对不同群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个人所得税主要针对高收入人群,而消费税则主要由低收入人群承担。
这种不同税种的分配设计旨在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调节的目标。
税收负担还涉及到税收的效率和公平性。
效率主要指税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如税收过高可能会抑制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从而影响经济增长。
公平性则是指税收在社会群体中的分配是否合理。
税收制度应通过合理的调整和分配,避免过度负担某些群体。
总的来说,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为支付税款而所承担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成本。
它包括纳税人直接支付给政府的税款以及纳税人为遵守税法所支付的各类费用。
税收负担不仅仅关乎于纳税人个体,也涉及到税收制度的效率和公平性。
税收负担_财政学_[共4页]
财政学况,使产品或要素的均衡组合因税收而发生变化。
税收是一种分配方式,也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国家征税是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在这个转移过程中,除了会给纳税人造成相当于纳税税款的负担以外,还可能对纳税人或社会带来超额负担,所谓超额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的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会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若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会发生在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
税收的中性就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提出的。
私人品在市场上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先决条件是这些产品不具有外部效应,消费者的偏好是合理的,生产者之间能相互竞争。
若有些产品不满足这些条件,那么市场的自发调节结果就会不符合效率原则,这就需要通过税收对这些产品的资源配置进行校正。
税收对某些私人品进行特别的课征,以校正市场缺陷即为税收的校正性。
与中性税收一视同仁的要求相反,税收的校正性要求区别对待,例如对有负外部性的产品课征额外的税收,使外部成本内部化,或对具有外部正效应的产品给予税收优惠或补贴,使外部效益内部化。
总之,要使税收有助于实现效率目标,关键在于合理地划定中性原则与校正性原则的适当范围。
保证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效率。
8.3 税收负担与税负的转嫁与归宿8.3.1 税收负担1.税收负担的涵义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向国家缴纳税款而承受的收入损失和经济利益的牺牲。
从绝对额考察,它是指纳税人缴纳的税款额,即税收负担额;从相对额考察,它是指纳税人缴纳的税额占计税依据价值的比重,即税收负担率。
税收负担具体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是税收的核心和灵魂,直接关系到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也是税收发挥经济杠杆作用的着力点。
任何一项税收政策都是通过税收负担的具体落实来贯彻实施的。
因此,制定税收政策,首先应考虑税收负担定在什么水平上比较合理。
税收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直接税:纳税人不能把税负转嫁给他人的税种.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享有法定权利、负有纳税义务、直接缴纳税款的单位或个人.课税对象:又称课税客体,是税法规定的征收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税率: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定额税率:是对课税对象按固定税额计征的税.起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时开始征税,未达到的不征税.税收无偿性: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归国家所有,即不需要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中央税:又称国税,是由国家政府或国家一级政府征收管理和使用的税.地方税:是由地方政府征收管理和使用的税.税收原则:国家制定税收政策、设计税收制度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或基本准则,也是评价税收政策好坏、鉴别税收制度优劣、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税负转嫁: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将其所缴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转嫁给他人负担的过程,是税负运动的一种方式.税负归宿:是税负运动的终点或最终的归着点.扣缴义务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税收中性:不仅包括税收不应使消费者遭受额外效率损失,还包括不应对一切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如对劳动、储蓄、资本形成的影响.税收负担:即“税负”,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所承担的一定的经济负担.宏观税收负担: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税收总收入占当期社会新增财富的比重,是税收负担最重要的分类之一.税收超额负担:政府税收导致纳税人的福利损失大于政府税收收入,从而形成税外负担,引起效率损失.税收成本:在实施税收分配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耗费.税制结构:是国家根据集中收入和调节经济的要求,设置各个税种从而形成的相互协调和补充的税收体系.税收效应: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反应,即税收的调节作用.增值税:是以商品或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营业税:对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或个人,就其取得的营业额计算征收的一种税.消费税:对特定的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在特定的环节征收的一种税.销项税额: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按照销售额或应税劳务收入和规定的税率计算并向购买方收取的增值税税额.小规模纳税人:指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以下,并且会计核算不健全、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混合销售行为: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又涉及非增值税应税劳务.纳税申报: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和内容向税务机关提交有关纳税事项书面报告的法律行为,是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是税务机关税收管理信息的主要来源和税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二、简答题.税收的职能:筹集资金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宏观调控职能.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产生的条件:社会条件:国家的产生和存在;经济条件:私有财产制度的产生,广泛的私有财产制度的存在和发展.亚当斯密税收四原则:平等、确实、便利、最少征收费用等原则.税收公平:国家征税要使各个纳税人承受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应,以保证各纳税人之间的负税水平均衡.税收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纵向:指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影响税收成本的因素:税收制度、征管制度、税收环境.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税种、价格、供求弹性、课税范围.影响税收负担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国家职能范围、经济政策、财政收入渠道.税负转嫁方式:前转、后转、消转、税收资本化.增值税类型: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增值税优点:消除重复征税、促进专业化协作、稳定财政收入、有利于出口退税、保持税收中性、强化税收制约.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划分、具体划分标准:详见税收学教程第二版64页.营业税特点:征税范围为销售劳务和无形资产、不动产,税源广泛;税负低、税率档次少;简便易征、税收成本较低.营业税征税范围:交通运输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业、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销售不动产.消费税特点:价内税、税率差异大、以特定消费品为课税对象、征收环节具有单一性、采用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的征收方法.所得税特点:税负的直接性、分配的累进性、征收的公开性、管理的复杂性、收入的弹性.企业所得税税前不得扣除项目:1、企业所得税税款2、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3、税收滞纳金4、罚金、罚款、被没收财物损失5、超出规定标准的捐赠支出6、赞助支出7、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8、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个人所得税特点:实行分类分率课征、实行定额定率扣除、实行扣缴申报结合.个人所得税应税所得项目:工资、薪金所得;个体工商户、独资和合伙企业的生产、经营所得;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财产税的作用:符合公平原则;具有稳定性,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贯彻效率原则,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弥补流转税和收益额税调节的不足.财产税实施的局限性:难以充分体现公平原则、难以符合财政原则、难以完全体现效率原则.税款征收主要方式:查账征收、核定征收.税务行政复议含义及原则:含义:当事人不服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作出的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上一级税务机关提出复议申请,复议机关经审理对原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作出维持、变更、撤销等决定的活动.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适用调解原则;一级复议原则;复议期间税务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原则.税收保全措施含义:税务机关在规定的纳税期前,在由于纳税人行为或某种客观原因而导致税款难以保证的情况下而采取的限制纳税人处理或者转移商品、货物、其他财产的强制措施,其目的是保证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方式:1、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暂停支付其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2、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其他资产.。
税收负担的概念是什么
税收负担的概念是什么由于税收是无偿的, 是国家对纳税人所占有的社会商品或价值的无偿征收, 因而, 对纳税人来说, 必然存在一个税收负担多少的问题。
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应履行纳税义务而承受的一种经济负担。
税收负担是国家税收政策的核心。
税收负担, 从绝对额考察它是指纳税人应支付给国家的税款额;从相对额考察, 它是指税收负担率, 即纳税人的应纳税额与其计税依据价值的比率, 这个比率通常被用来比较各类纳税人或各类课税对象的税收负担水平的高低, 因而是国家研究制定和调整税收政策的重要依据。
任何一项税收政策首先要考虑的, 就是税收负担的高低。
税负水平定低了, 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定高了, 又会挫伤纳税人的积极性, 妨碍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一般说来, 税收负担水平的确定既要考虑政府的财政需要, 又要考虑纳税人的实际负担能力。
税收负担直接关系到国家与纳税人及各纳税人之间的分配关系, 国家向纳税人征税, 不仅改变了纳税人占有和支配的社会产品总量, 也会改变各个纳税人之间占有和支配的社会产品比例, 由此形成国家同纳税人及各纳税人之间的税收分配关系, 它是社会产品分配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税收负担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问题, 国家税收最终总是由所有纳税人来承担的。
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 经济体系的税收负担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税收负担超越了经济的承受能力, 就会损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因此, 税收负担应该保持在经济的承受能力范围以内。
从一定意义上讲, 税收制度的设计问题, 也就是税收负担的设计问题。
在确定税收负担时, 应该严格遵守合理负担、公平税负的原则。
所谓合理负担原则, 就是指国家与纳税人在税收分配总量上要适度, 兼顾需要与可能, 做到纵向分配合理。
所谓需要, 是指国家实现其职能对财政资金的需求。
所谓可能, 是指社会经济所能提供的积累。
一般地说, 国家实现职能对财政资金的需要是资金越多越好。
而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一定的, 所能提供的资金又是有限的, 两者之间始终存在矛盾。
税收学思考题8分析
第一章税收概论一、名词解释1.税收: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定标准,向居民和经济组织强制、无偿地征收取得的一种财政收入。
2.税收的强制性:是指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以法律形式确定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税收的无偿性:是指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再直接归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向纳税人支付任何报酬或代价。
4.税收的固定性:是指国家通过法律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征税标准。
5.税收职能:是指由税收本质所决定,内在于税收分配过程中的功能。
6.税收筹集资金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从社会成员处强制性地取得一部分收入,为政府提供公共品,满足公共需要所需物质的功能。
7.税收资源配置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在市场对经济资源基础配置的基础上,通过税收政策、制度,对市场所决定的资源配置,在公共部门、私人部门以及不同的私人部门之间进行重新组合安排的功能。
8.税收收入分配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影响社会成员收入分配格局的功能。
9.税收宏观调控职能:是指税收所具有的,通过一定的税收政策、制度,影响社会经济运行,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功能。
二、问答题1.试述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
答:国家征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包括提供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兴建公共工程,举办公共事业等。
2.试述国家征税的依据。
答: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
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也就是行政管理权,可以对其行政权力管辖范围内的个人和经济组织征税,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3.税收具体有哪些形式特征?答: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大特征。
4.税收如何产生?答:税收的产生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国家的产生;二是私有财产制度的产生。
5.在税收发展过程中,征收形式有哪些变化?答: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税收的征收和缴纳形式基本上以力役形式和实物形式为主;在自然经济向商品货币经济过渡的漫长封建社会中,对土地课征的田赋长期以农产品实物为主;到商品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税收的征收缴纳形式都以货币形式为主。
财务管理第05章__税收负担
3、税负资本化
税负资本化是在特定商品的交易中, 买主将购入商品在以后年度所必须 支付的税额,在购入商品的价格中 预先一次性扣除,从而降低商品的 成交价格,这种由买主在以后年度 所必须支付的税额转由卖主承担, 并在商品成交价格中扣除的税负转 嫁方式称为税负资本化。
1、企业所得税税负率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企业所缴纳的 所得税税款总额与同期企业实现的 利润总额的比率。
企业所得税税负率=实缴所得税总 额/实现利润总额×100%
2、企业综合税收税负率
企业综合税收税负率=企业实际缴纳的各种税 的总额/企业盈利(或各项收入总额)×100%
这一指标可以表明国家以税收参与企业纯收入 分配的规模,反映企业对国家所作贡献的大小, 也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类型企业的总体税负水平。 通过这一指标的进一步分析,还可以了解各个 税种在企业所纳税收中的比重情况。
(1)tKX十tKY=tK
表示在同样的比例税下,对X生产部门所 使用的资本所得征税加上对Y生产部门所 使用的资本所得征税,与X和Y两部门所 征收的资本所得税等价;
(2)tLX十tLY=tL
表示在同样比例税率情况下,对X生产部 门所使用的劳动力所得征税加上对Y生产 部门所使用的劳动力所得征税,与对X和 Y两部门同时征收的劳动力所得税等价。
二、税负转嫁的主要因素
(一)税负转嫁和税种形式
1、流转税
流转流转税作为间接税,税收能够通过 提高或降低商品价格转由他人负担。因 此,流转税是能够转嫁的税种,但转嫁 多少则取决于商品定价方式、价格弹性、 征税范围等因素。
2、所得税
所得税作为直接税由于是对收益所得额征税, 一般由纳税人负担不能转嫁。其中,个人所得 税不能转嫁的结论比较明了
最新 企业税收成本极小化、企业税务管理与政府态度-精
企业税收成本极小化、企业税务管理与政府态度企业税收成本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企业税收负担,即企业实际缴纳的税款;二是企业纳税成本,即企业执行和遵从税法所负担的管理成本;三是企业税收效率成本,即税制对企业选择造成的扭曲。
其中第三个部分的成本主要应由优化税制来解决,本文不讨论。
本文主要讨论前两个部分。
按照新古典的基本理论假设,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函数极大化。
因此,企业追求税收成本极小化符合理性原则。
企业有两种途径使其税收成本最小化,一种是非法途径,另一种是合法途径。
非法途径包括偷税、避税、抗税等形式,企业采取非法途径一旦被税务部门查处,必然受到制裁,故非法途径的特点是可逆的。
合法途径是指企业通过税务管理减少其税收成本,其特点是不可逆的。
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企业通过洗税方式逃避税务部门的监管,使其偷税、避税、骗税所获收益不可逆。
人们一般认为税务管理属于政府行为,实际上企业同样需要税务管理。
企业税务管理是指企业通过税务决策、计划、组织实施、控制和创新等环节使其税收成本最小化的管理活动。
传统理论模糊企业税务管理与企业税务筹划的界限,把两者视为同一体。
实际上企业税务筹划(tax Dlanning)只是企业税务管理活动中的一个方面、一个组成部门、一个步骤。
国际财政局(IBFD)对税务筹划的定议为,税务筹划是纳税人通过经营和私人实务的安排以达到减轻纳税的活动。
企业税务筹划侧重于规划如何使企业税收负担最小化,忽视或不重视企业税务遵从成本。
企业为减少其税收成本仅仅停留在税务筹划阶段是远远不够的,企业还必须通过后续一系列的实施,实现其最终目标。
一个好的税务筹划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和实施也无法使企业达到目的。
古典管理理论认为,应该用的工作取代经验工作方法,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由专门的部门和组织承担计划职能,由另一部分人承担执行职能。
因此,传统理念必须改变或纠正,企业应当从税务筹划上升到税务管理这样一个更高的层次来实现其税务方面的目标。
第二讲税收负担与税收成本-PPT精选文档
二、税负转嫁(前述纳税筹划的基本技术之一)
(一)税负转稼的定义 指纳税人将自己应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 和方式转由其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负转嫁 纳税把应缴纳的税款转由他人负担 税负归宿 税负由负税人最终承担,不再转嫁 税负归宿是税负运动的终点 税负完全转嫁 税负转嫁 税负部分转嫁 税负完全不转嫁
▲ 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向前转 移给消费者(购买者) ▲当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向后转移 给生产者或生产要素提供者 2、课税对象和税收种类影响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一般通过改变商品价格来实现 以商品或劳务为课税对象的流转税,其课税 对象在流转过程中与价格关系密切,可改变课税 对象的价格来实现税负转嫁 以财产和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收不具备这些 条件,因此财产课税和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
第二讲 税收负担与税收成本
一、税负理论 (一)税收负担的定义 纳税人因向国家缴纳税款所承担的经济负 担。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国家与纳税人在社会产 品分配上的关系。 税收负担率=所纳税款/纳税人收入
◎名义税收负担与实际税收负担(多数情况同向变动) ◎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 以超额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为例:
当所得额 增量
税率
100%B
C
A
D o
政府取得税收收入
拉弗曲线
高税率不一定带来高的税收收入,高税收收入不一定需 要高税率
(三)案例分析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影响 ◎生产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 三种增值税类型按税基大小排序: 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 生产型是指对购入固定资产不允许扣除,其折 旧作为增值额的一部分据以课税。由于这种 增值额是按国民生产总值的口径计算出来的, 所以称为生产型增值税。
收入型是指对购入固定资产允许按固定资 产的使用年限分期扣减;即从增值额中减去当 期折旧,据以课税。由于这种增值额是以国民 收入的口径计算出来的,所以称为收入型增值 税。 消费型是指对当期购入固定资产总额允许 从当期增值额中一次扣减,这等于只对消费品 课税,因而称为消费型增值税。 增值税按税基大小排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产型 > 收入型 >消费型
成本对税收的影响
成本对税收的影响在企业运营中,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对税收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围绕成本对税收的影响展开讨论,探讨成本管理在税收筹划中的作用,以及成本结构对税收优化的影响。
一、成本管理在税收筹划中的作用为了降低企业税负,提高盈利水平,成本管理在税收筹划中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合理的成本管理,企业可以优化成本结构,减少税收负担,增加税后利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成本管理策略:1.成本控制:合理控制和管理各项成本,避免浪费和不必要的开支。
例如,通过谨慎采购、降低库存水平、提高生产效率等措施,减少原材料、人工和间接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税前利润。
2.成本分配:合理分摊和分配各项成本,避免某些成本过高而导致税负增加。
例如,按照各项成本的合理比例进行分配,避免将全部负担压在某一个环节上,从而减少税务部门对该环节成本的调整和审查。
3.成本传递:通过合规的成本传递方式,将一部分成本转嫁到下游或其他关联企业,从而降低企业自身所承担的税收负担。
例如,通过合理的采购价格安排、技术服务费用的调整等方式,将一部分成本外移,实现税收优化。
二、成本结构对税收优化的影响成本结构是指企业各项成本在总成本中的占比和比例关系。
不同的成本结构对企业的税收优化有着不同的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成本结构对税收优化的影响:1.直接成本占比: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
当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较高时,企业的税收负担相应减少。
因为直接成本可以作为费用扣除,减少纳税基数,从而降低纳税额。
2.间接成本占比: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与产品生产间接相关的成本。
当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较高时,企业的税收负担相应增加。
因为间接成本在税收筹划中的可操作空间较小,无法像直接成本一样进行灵活调整。
3.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比例:固定成本包括租金、折旧等与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相关的成本,变动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等与生产数量相关的成本。
当固定成本相对较高时,企业的税收负担相对较低,因为固定成本在税前利润的计算中可以得到更大的抵扣。
税收成本控制总结
税收成本控制总结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中,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税收政策。
有效的税收成本控制已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税收成本不仅包括企业实际缴纳的税款,还涵盖了为遵守税收法规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等间接成本。
因此,深入研究和有效控制税收成本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税收成本的构成税收成本主要由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两部分组成。
显性成本是企业直接支付给税务机关的税款,如企业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等。
这部分成本的数额通常较为明确,计算相对简单,是企业税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隐性成本则相对复杂且不易量化。
它包括税收筹划的成本,即企业为制定合理的税收规划而聘请专业人员或咨询机构所支付的费用;税务风险成本,如因税务违规而面临的罚款、滞纳金等;以及办税人员的培训成本、为收集和整理税务资料所耗费的时间和资源等。
二、影响税收成本的因素1、税收政策国家和地区的税收政策是影响企业税收成本的首要因素。
不同的税种、税率、税收优惠政策等都会直接导致企业税收负担的差异。
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和税务筹划方案。
2、企业规模和业务模式企业的规模越大,业务越复杂,税收成本往往也越高。
例如,大型企业可能涉及多个税种和地区的纳税义务,需要建立更完善的税务管理体系,从而增加了管理成本。
而不同的业务模式,如生产型企业与服务型企业,其税收成本的构成和数额也会有所不同。
3、财务管理水平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税收成本的控制效果。
良好的财务核算和税务申报能够确保企业充分享受税收优惠,避免因财务失误而导致的税务风险和额外成本。
4、税务筹划能力有效的税务筹划可以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
但如果筹划不当,可能会引发税务风险,增加隐性成本。
三、税收成本控制的策略1、加强税收政策研究企业应设立专门的税务部门或聘请专业的税务顾问,及时了解和研究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
通过对政策的深入解读,提前规划企业的经营活动,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显性成本。
第四章 税收负担 《税收基础》PPT课件
➢个人所得负担率=个人所得实缴税款/个人收 入总额×100%
CHAPTER
TWO
第二节
税收负担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
一 税收负担确定原则
(一)国外税收负担原则的发展
国外税收负担原则的有关理论研究基本上是包含在税收原则之 中的,需要从税收原则中进行梳理和总结。
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税收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100%
中国税收负担 (1985-2007) 单位:亿元
年份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税款由纳税人通 过各种方式部分
税基所承担的税 收数量。
微观税收负担指 某一纳税人在一 定时期或某一经
用纳税人在一定时
一般称为“负担 期内的实纳税额占 或全部转由让人
率”。
其实际收益的比率 负担。
济事件过程中, 所缴纳的全部税 收占同期或该事
来表示。
件的经济收入的 比例。
宏观税负衡量指标1.国民生产总值
二 我国确定税收负担的原则
(一)取之有度
虽然国家对财政资金的需要是无限度的,但国民经济的现有水 平决定了税收的承受能力。由于国家税收最终总是由纳税人来 承担的,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经济体系的税收负担能力 是有限的,税收负担超过了经济的承受能力,就会损害国民经 济的发展。因此,在确定税负总水平时,要兼顾国家需要和国 民经济的承受能力,否则就会损害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 在确定税收负担水平时,要兼顾国家需要和国民经济的承受能 力,以促进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协调发展,培植更加丰茂的 税源,促进税收收入的持续发展。
税收经济学复习资料最终版
名词解释1、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因向国家缴纳税款而承受的货币损失或经济福利损失。
2、税收超额负担:税收造成了价格的扭曲,使生产者得到的价格低于消费者支付的价格,这样,价格便不能真实反映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因此损害了价格作为引导资源有效配置的信号作用,造成了额外的经济效率损失,这称之为税收的额外负担。
3、税收弹性:税收弹性是指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
税制设计应当使税收具有较好的弹性,一般来说应使ET≥1。
4、税收乘数:税收乘数反映了税收与国民生产总值变化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示为△Y/△T=-b/(1-b)。
税收乘数为负值,表明税收变动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动呈反方向,即税收增加,国民生产总值减少,税收减小,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5、税收转嫁:税负转嫁是指纳税人在名义上缴纳税款之后,主要以改变价格方式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的过程。
6、弹性反比法则是指为使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商品课税的税率应与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成反比,需求价格弹性小的商品应实行高税率,弹性大的商品应实行低税率。
7、税收归宿是指税收负担采取一定的方式转嫁之后最终的归宿,即税负运动的终点。
8、税收效率:税收效率指政府征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
它可以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和税收本身效率两个方面。
9、税收政策是政府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社会和经济目标,通过一定的税收手段,调整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关系,给以强制性刺激,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市场机制运行的一种经济活动及其准则。
10、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税收对经济所起的调节作用,税收效应可以分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
选择题习题一一、不定项选择题1. 税收能力预测,从总量上看是指()。
A.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与预测B. 税收收入的计算和预测C. 国民收入的计算与预测D. 税收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系数的计算和预测2.()最早回答了什么是税收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入型是指对购入固定资产允许按固定资产 的使用年限分期扣减;即从增值额中减去当期 折旧,据以课税。由于这种增值额是以国民收 入的口径计算出来的,所以称为收入型增值税。 消费型是指对当期购入固定资产总额允许从 当期增值额中一次扣减,这等于只对消费品课 税,因而称为消费型增值税。
增值税按税基大小排序: 生产型 > 收入型 >消费型
◎“拉费曲线”简介 美国供应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 拉费提出 税收负担与税收和经济的关系
税率
100%B
C
A
D o
政府取得税收收入
拉弗曲线
高税率不一定带来高的税收收入,高税收收入不一定需 要高税率
(三)案例分析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增值税税负的影响 ◎生产型增值税 ◎收入型增值税 ◎消费型增值税 三种增值税类型按税基大小排序: 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 生产型是指对购入固定资产不允许扣除,其折 旧作为增值额的一部分据以课税。由于这种 增值额是按国民生产总值的口径计算出来的, 所以称为生产型增值税。
(550-340)/5000=4.2%
如果再考虑出口退税,实际增值税税负更低(如 软件产业芯片出口)
(四)纳税筹划中税收负担判断原则 ◎相对减少税负原则 相对于收入、利润的变化(相对税负的下降)
销售收入 500万元 1000万元 纳税 30万元 50万元
2007年 2008年
6% 5%
◎整体利益原则 税收利益要服从企业价值最大化,不可为降税而自我 限制利润和销售额的增长。 ◎口径一致原则(保持期间、基数的一致性) ◎综合税负原则(避免只关注减少一种税负,而忽视 可能引发其他税的税负增加。
例如某公司2008年不含税销售收入5000万元,不含固 定资产的购进项目的进项税额为300万元,当年购进机 床的含税价为2340万元(其中增值税340万元),税率 17%
生产型 应纳增值税 5000×17%300=550 增值税税负 550/5000=11% 消费型 5000×17%-300-340=210
(二)税收负担的衡量指标 ◎总体指标 ⊙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
国民生产总值税负率=一定时期的税收总额/同期的国民生产总值
⊙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一定时期的税收总额/同期国内生产总值
◎ 个别指标 ⊙企业纳税总负担率(各种纳税总额∕同期营业收 入) ⊙企业流转税负担率 ⊙企业所得税负担率(所得税额∕同期会计利润)
税负转嫁只会导致税收归宿的变化,导致纳税人和负 税人不一致,国家税收并未减少
(二)税负转稼的方式 ☆前转(顺转) 生产商 批发商
零售商
消费者
税款缴纳者 税负转嫁过程 税收实际负担人 ☆后转(逆转) 原料 生产商 批发商 零售商 消费者 供应者
税负转嫁过程 税款 税收实际
缴纳者
负担者
☆税收资本化(税收还原)—生产要素购买者将购 买的生产要素在未来要缴纳的税款通过从购进 价格中预先扣除。
▲ 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向前转移 给消费者(购买者) ▲当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税负容易向后转移 给生产者或生产要素提供者 2、课税对象和税收种类影响税负转嫁 税负转嫁一般通过改变商品价格来实现 以商品或劳务为课税对象的流转税,其课税对 象在流转过程中与价格关系密切,可改变课税对 象的价格来实现税负转嫁 以财产和所得为课税对象的税收不具备这些条 件,因此财产课税和所得课税一般不能转嫁
3、商品课税的范围影响税负转嫁 课税范围越宽广越普遍,税负转嫁越容易 4、企业目标影响税负转嫁 如果为税负转嫁而提价影响销量,进而影响企 业利润,必须进行权衡 三、税收成本 (一)税收成本 征纳双方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支出,分为征税成 本和纳税成本 亚当· 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二、税负转嫁(前述纳税筹划的基本技术之一)
(一)税负转稼的定义 指纳税人将自己应缴纳的税款,通过各种途径 和方式转由其他人负担的过程。 税负转嫁 纳税把应缴纳的税款转由他人负担 税负归宿 税负由负税人最终承担,不再转嫁 税负归宿是税负运动的终点 税负完全转嫁 税负转嫁 税负部分转嫁 税负完全不转嫁
在商品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动的情况下,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 D需求线 S1税后供 见下图一
给线 P2 S税前或需 求量
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税负转嫁和归宿的情况是:税后买方支付的价格由P1 上升到P2,卖方所得价格由P1下降到P3,P2-P3为全部税收,且P2-P3=(P2P1)+(P1-P3),税收由买方和卖方共同负担,买方负担P2-P1,卖方负担P1-P3, 且P2-P1> P1-P3,税负大部分向前转移给买方(消费者)
(税负后转的特殊形式,只发生在某些资本品的 交易中,如土地) 缴纳土地税前的土地价格10000元/亩,土地 税1000元/亩,购买者支付的入地价格9000元 /亩 ☆散转(混转)
(三)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 1、商品供求弹性决定税负转嫁程度 ◎供给弹性 ◎需求弹性 需求弹性为零,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没有反映, 税负转嫁极易实现 供给弹性为零,生产者对价格变动无反映,税负会 完全向后或不转嫁而由生产者承担 当需求弹性有完全弹性时,税负不能转嫁 供给有完全弹性时,税负则可以完全转嫁出去 以上只是理论分析中的假设,实际生活中极少出现。 纳税人转嫁税负所面临的情况通常是需求与供给都具 有一定的弹性。
◎名义税收负担与实际税收负担(多数情况同向变动) ◎边际税率与平均税率 以超额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为例:
当所得额 增量
2000 2500 3000 0 500 500
增税
0 25 75
边际税率
0 25/500 =5% 75/500 =15%
平均税率
0 25/500 =5% 75/1000 =7.5%
在比例税情况下,边际税率=平均税率 在累进税情况下,边际税率>平均税率
S1税后供给线 P2
S税前供给线
P1 D需求线
P3 Q供给或 需求量 Q 当需求弹性大于供给弹性时,税负转嫁和归宿的情况是:税后的买方支付的价格由P1上升 到P2,卖方所得价格由P1下降到P3,P2-P3为全部税收,且P2-P3=(P2-P1)+(P1-P3),税收 由买方和卖方共同负担,买方负担P2-P1,卖方负担P1-P3, 且P2-P1< P1-P3,税负小部分转移给买方(消费者)大部分由供应者本身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