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全文出处作者注释翻译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https://img.taocdn.com/s3/m/c438e137580216fc700afdc3.png)
五、总结全词
• 全文线索: • 大江东去 • ↓ 江山如画 • ↓ • 公瑾当年 • ↓ • 人生如梦
(总揽全篇) ↓ (描画景色) ↓ (追想历史) ↓ (抒写情怀)
六、作业布置
• 背诵这首词,仔细品读词作雄浑壮阔的 意境。
谢谢大家!
4.面对大江奇景,词人触景生情,发出深沉 的感慨: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5.这两句在全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国英雄
——鞠躬尽瘁的诸葛亮
• 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 ——驰马射虎的孙权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足智多谋的周瑜 •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能文能武的曹操 问一:你们最欣赏哪位英雄呢?
• 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 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觅不回了;眼前 只有冷冷清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 木萧条的秋景,这种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 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 以忍受了。)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 将息。 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早上的 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大雁掠过,回想起 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中,曾设想雁足传书, 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 北雁南来,联想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 感到伤心。 • 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如今有谁 能与我共摘啊!整天守着窗子边,孤孤单单的,怎 么容易挨到天黑!到黄昏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 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 声音。这种况味,一个“愁”字怎么能够说尽!
问二:苏轼为何独爱周瑜?
(二)、分析下阕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ec216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bc.png)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注释:⑴南乡子: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
有单调、双调两体。
此词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⑵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⑶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沦陷的中原地区。
⑷北固楼:即北固亭。
⑸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⑹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⑺年少:年轻。
指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
万兜(dōu)鍪(móu):犹言千军万马。
兜鍪,原指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⑻坐断:坐镇,占据,割据。
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
休:停止。
⑼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⑽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⑾“生子”句:曹操率领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雄壮威武,喟然而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翻译:从哪里可以眺望故土中原?眼前却只见北固楼一带的壮丽江山,千百年的盛衰兴亡,不知经历了多少变幻,真是说不清,也道不完,有如这浩渺江水无穷无尽,奔流不还。
遥想当年,那孙权多么英武威严,青年时期就统率着万千健男。
占据住江南百战犹酣。
天下的英雄谁堪配做他的对手?惟有曹操和刘备可以和他鼎足成三。
七律之冠杜甫《登高》及赏析
![七律之冠杜甫《登高》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66f37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a4.png)
【导语】杜甫⽣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暗、⼈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盾和⼈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被誉为“诗史”。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下⾯是为⼤家带来的杜甫《登⾼》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登⾼唐代:杜甫风急天⾼猿啸哀,渚清沙⽩鸟飞回。
⽆边落⽊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风急天⾼猿猴啼叫显得⼗分悲哀,⽔清沙⽩的河洲上有鸟⼉在盘旋。
⽆边⽆际的树⽊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滚滚奔腾⽽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漂泊常年为客,⼀⽣当中疾病缠⾝今⽇独上⾼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偏⼜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诗题⼀作《九⽇登⾼》。
古代农历九⽉九⽇有登⾼习俗。
选⾃《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历⼆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中的⼩洲;⽔中的⼩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飘落的声⾳。
万⾥: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这⾥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指衰⽼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历⼆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五⼗六岁的⽼诗⼈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天他独⾃登上夔州⽩帝城外的⾼台,登⾼临眺,萧瑟的秋江景⾊,引发了他⾝世飘零的感慨,渗⼊了他⽼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
赏析 此诗载于《杜⼯部集》,全诗通过登⾼所见秋江景⾊,倾诉了诗⼈长年漂泊、⽼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弦。
《登高》原文及翻译古诗词赏析优秀6篇
![《登高》原文及翻译古诗词赏析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72a7319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dd.png)
《登高》原文及翻译古诗词赏析优秀6篇登高古诗赏析篇一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赏析: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萧条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绘声绘色,而引发出来的慨叹更是扣人心弦。
这不只因为写了天然的秋,更因为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激烈的豪情颜色。
颔联状景逼真,是后人传诵的名句。
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义,备述了人生的苦况,更令人寄予激烈的怜惜。
古人有阴历九月九日登高的风俗,这首诗即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的重阳节时诗人登高抒怀之作。
此刻杜甫居住长江岸的夔州(今四川省奉节县),患有严峻的肺病,日子也很窘迫。
全诗经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垂暮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诗歌前四句描绘登高闻见之景。
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象,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润饰,指明晰节序和环境,烘托了浓郁的秋意,景象具有明显的夔州区域特征。
这两句不只是工对的联语,并且句中自对,如“天高”对“风急”,“沙白”对“渚清”。
句法谨慎,言语锻炼,从来被视为佳句。
颔联前句写山,上承首句;后句写水,上承次句。
写山为远望,写水为俯视。
落木而说“萧萧”,并以“无边”润饰,如闻秋风萧条,如见败叶纷扬;长江而说“滚滚”,并用“不尽”一词领起,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
两句诗,无论是描画形状,仍是描述气势,都极为生动逼真。
从萧条的景象和深远的意境中,能够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
慨叹之情和悲惨心境。
诗歌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
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
“常作客”,标明诗人多年流浪不定的境况;“万里”,阐明夔州间隔家园十分悠远,是从间隔上烘托愁闷之深;“悲秋”,又是从时令上烘托悲痛之重,“秋”字是在前两联写足秋意后,顺势带出,并应合着“登高”的节候。
下句写孤病之态。
“百年”,犹言终身;“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苦楚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
杜甫登高翻译 登高原文带拼音翻译
![杜甫登高翻译 登高原文带拼音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4db7c0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42.png)
杜甫登高翻译登高原文带拼音翻译登高唐杜甫注解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翻译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江南春》《山居秋暝》春题湖上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参考翻译译文及注释译文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
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
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
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登高》杜甫_的教案杜甫《登高》教案教学目标了解诗人杜甫的有关常识为教学知识目标。
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技巧为本次教学的意境目标。
培养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了怎样的基调。
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走进诗人的情感,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无尽的哀思。
教学方法:引导法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教学内容:对《登高》诗意的解析及对诗意境的赏读。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
夔州,长江边。
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
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
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冲击。
凄冷的风中,有几只孤鸟在盘旋。
远处还不时传来几声猿的哀鸣。
这时,一位老人踽踽独行,朝山上走来。
《登高》原文及赏析
![《登高》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9798a0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af.png)
《登高》原文及赏析《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手法,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咱们先来说说这开头两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想象一下啊,那风呼呼地吹着,天特别高,猿猴的叫声听起来特别悲哀。
江边清渚、白沙上,鸟儿在那盘旋。
这风急的感觉,就好像咱们着急忙慌去赶公交车,风把头发都吹乱了。
渚清沙白的景象呢,又有点像咱们去海边度假,看到那干净的沙滩和清澈的海水,心里特别舒畅。
但在诗里,这景象却透着一种孤独和凄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可真是气势磅礴!那漫天飞舞的落叶,萧萧地往下落,感觉就像秋天里学校操场上的落叶,怎么扫也扫不完。
长江水滚滚流淌,永不停歇,就像咱们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从不停下脚步。
杜甫站在那,看着这景象,心里得是啥滋味儿啊!“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这一辈子,到处漂泊,在这悲凉的秋天,还总是在外地做客。
就像咱们有时候出门在外,想家想得不行。
而且他身体还不好,多病缠身,一个人登上高台。
这得多孤独、多难受啊!咱们要是生病了,身边还有家人照顾,可杜甫呢,只有自己。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生活的艰难和愁苦,让他头发都白了。
潦倒的日子里,连酒都喝不了了。
这就像咱们有时候遇到挫折,心情低落,想喝点酒解解愁,结果发现连这点小小的安慰都没有。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秋天去爬山。
山上的风也是呼呼地吹,树叶刷刷地往下掉。
我一个人站在山顶,看着远处的景色,突然就想起了杜甫的这首《登高》。
那一刻,我好像有点明白了杜甫当时的心情。
那种孤独、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一下子涌上心头。
总的来说,《登高》这首诗,把杜甫的愁苦和感慨都写得淋漓尽致。
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杜甫一生的写照。
咱们读这首诗,就像是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感受着他的喜怒哀乐。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意思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63a7f9d7767f5acfa0c7cd4e.png)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意思“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登高》第五六句,其全文如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1、万里:指远离故乡2、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3、百年:犹言一生【翻译】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鉴赏】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大有“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江水》)的意味。
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5e152e50c22590103029d0d.png)
《登高》原文及翻译讲解作品原文《登高》⑴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⑵,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⑶。
无边落木萧萧下⑷,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⑸,百年多病独登台⑹。
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⑺,潦倒新停浊酒杯⑻。
[1]注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2]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天宝中期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
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
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
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f753a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74.png)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译文] 千古多少兴亡事,漫长而悠远啊,犹如不尽长江滚滚东流。
[出自] 南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注释】①南乡子:词牌名。
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下临长江,三面环水。
②望:眺望。
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③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④悠悠:连绵不尽的样子。
⑤兜鍪(móu):指千军万马。
兜鍪,头盔,这里代指士兵。
⑥坐断:占据,割据。
休:停止。
⑦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⑧曹刘:指曹操、刘备。
⑨生子当如孙仲谋:引用《三国志·吴主(孙权)传》注:曹操尝试与孙权对垒,见舟船、器仗、队伍整肃,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即刘表,字景升)儿子若豚犬(猪狗)耳。
"暗讽今天的朝廷不如能与曹操刘备抗衡的东吴,今天的皇帝也不如孙权。
【译文】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久了。
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二】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但是中原还是看不见。
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滚滚地奔流不息。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
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
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评点】这首词通篇用典以寄寓伤今之意,结篇更是唏嘘感慨,悲壮之至。
《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
![《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868d0c3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46.png)
《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登高》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赏析杜甫的《登高》总体上给人一种萧瑟荒凉之感,情景交融之中,融情于景,将个人身世之悲、抑郁不得志之苦融于悲凉的秋景之中,极尽沉郁顿挫之能事,使人读来,感伤之情喷涌而出,如火山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如一般诗篇,《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
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
登高原文,翻译,赏析
![登高原文,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27876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fe.png)
登高原文,翻译,赏析登高原文,翻译,赏析登高原文,翻译,赏析1【原文赏析】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解1、渚:水中的小洲。
2、回:回旋。
3、百年:犹言一生。
4、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5、新停:这时杜甫正因病戒酒。
韵译天高风急秋气肃煞,猿啼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飞回。
落叶飘然无边无际,层层纷纷撒下;无尽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身在万里作客悲秋,我常到处漂泊;有生以来疾病缠身,今日独登高台。
时世艰难生活困苦,常恨鬓如霜白;困顿潦倒精神衰颓,我且戒酒停杯。
评析这一首重阳登高感怀诗,是大历二年(767)在夔州写的。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
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
金性尧以为“是杜诗中最能表现大气盘旋,悲凉沉郁之作。
”登高原文,翻译,赏析2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宋朝陆游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
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译文秋意来到边城,声声号角哀鸣,平安烽火映照着高兴亭。
击筑高歌,站在高处把酒洒向国土,引起了收复关中的无限兴致。
谁能像多情的南山明月,把层层的暮云都推开?灞桥边的如烟翠柳,曲江池畔的美丽楼台,应该在月下伫立,等待着我军收复失地,胜利归来。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注释秋波媚:词牌名。
双调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高兴亭:亭名,在南郑(今属陕西)内城西北,正对当时在金占领区的长安南山。
杜甫《登高》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登高》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26338b3c1ec5da51e2700c.png)
杜甫《登高》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两句是说,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使自己白发日多,惹恨添愁。
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从白发日多,因病断酒,归结到时世艰难是穷愁潦倒的根源,更加显现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
出自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1.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
当地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渚:水中的小洲。
飞回:回旋。
3.落木:落叶。
萧萧:秋风吹动树叶的声音。
4."万里"两句: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云:"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杜甫当时患有肺病、风湿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
5.繁霜鬓:白发日多。
6.潦倒:衰颓、失意。
这时杜甫因肺病戒酒,故云"新停浊酒杯"。
句解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十分悲凉;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
首联两句,对举之中仍复用韵,且句中自对,无一虚设。
这是诗人登高看到的景象,构成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登高而望,江天本来是开阔的,但在诗人笔下,却令人强烈地感受到:风之凄急、猿之哀鸣、鸟之回旋,都受着无形的秋气的控制,仿佛万物都对秋气的来临惶然无主。
“风急”,夔州位于长江之滨,三峡之首的瞿塘峡之口,素以水急、风大著称。
“猿啸哀”,巫峡多猿,鸣声凄厉。
当地民谣说:“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原文、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6ab9893360cba1aa911da24.png)
万里悲秋常作客——杜甫《登高》原文、译文及赏析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⑵啸哀:指猿的叫声凄厉。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
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
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
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
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
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鉴赏】此诗载于《杜工部集》,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艰难苦恨繁霜鬓翻译
![艰难苦恨繁霜鬓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31f3814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7c.png)
艰难苦恨繁霜鬓出自:唐代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原句:艰难苦恨繁霜鬓翻译: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全诗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古代农历九月九日有登高习俗。
选自《杜诗详注》。
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的重阳节。
猿啸哀:猿凄厉的叫声。
《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刚刚停止。
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
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
古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翻译赏析
![古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a74316cc22bcd126ff0ce3.png)
古诗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翻译赏析《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古诗如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前言】《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注释】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
《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新近停止。
重阳登高,例应喝酒。
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翻译】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鉴赏】首联对起。
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一句话介绍律诗
![一句话介绍律诗](https://img.taocdn.com/s3/m/e1f2b80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2.png)
一句话介绍律诗一、原文:《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衍生注释:1.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2. 落木:落叶。
本诗中用“落木”而不用“落叶”,“木”字让人更有萧瑟、干枯之感。
3. 潦倒:这里是指衰老多病,穷困不得志。
4. 新停:刚刚停止。
因为诗人杜甫晚年多病,不能再饮酒了。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诗描绘了江边深远空旷的秋景,表达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情感。
2. 情感:渗透着诗人对时世艰难的深深忧愁,以及对自己穷困潦倒、孤苦伶仃身处困境的无尽悲哀。
比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一个“悲秋”就点明了哀伤的情绪,“常作客”表明漂泊不止,“多病”和“独登台”把孤独无助之感渲染得十分强烈。
3. 表现手法:首先,诗中景象描写非常之妙。
像“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短短几句,天高风急、猿猴哀啼、水清沙白、飞鸟盘旋、落叶飘下、江水奔流的画面跃然纸上,借景抒情,通过营造出辽阔萧瑟的秋景达到渲染悲愁情绪的效果。
而且对仗极为工整,如“无边”对“不尽”,“落木”对“长江”,“萧萧”对“滚滚”等,体现了律诗严谨的格律特点。
四、作者介绍: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字号“少陵野老”。
他的一生坎坷流离,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所以其诗多反映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等,他被后世誉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登高》便是他晚年生活困苦、疾病缠身但依然饱含深情于诗句中的佳作。
五、运用片段:1. 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解诗歌如何表达忧伤情感时提到:“大家看看杜甫的《登高》啊。
就如同我们身处困境,像杜甫一样感觉到生活非常苦涩的时候,他写道‘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咱们在写作文表达自己内心的愁苦孤独的时候啊,就可以这样用诗句来让感情更深刻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https://img.taocdn.com/s3/m/13f5b53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7.png)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处:《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释:秋风急秋气高猿声凄哀,洲渚青沙滩白鸟儿飞回。
落叶一望无际萧萧堕下,长江不见尽头滚滚涌来。
万里悲秋最恨常作过客,一生多病独自登上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赏析:此诗选自《杜工部集》,是杜甫公元767年(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
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此诗前四句写登高见闻。
从首联看,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
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秋日天高气爽,这里却猎猎多风。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诗人移动视线,由高处转向江水洲渚,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点缀着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真是一幅精美的画图。
其中天、风,沙、渚,猿啸、鸟飞,天造地设,自然成对。
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经过诗人的艺术提炼,十四个字,字字精当,无一虚设,用字遣辞,“尽谢斧凿”,达到了奇妙难名的境界。
更值得注意的是:对起的首句,末字常用仄声,此诗却用平声入韵。
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登高》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
![《登高》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4237370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74.png)
《登高》杜甫唐诗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首联为局部近景,颔联为整体远景。
后四句抒情,写登高所感,围绕作者自己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
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
此诗语言精练,通篇对偶,一二句尚有句中对,充分显示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
作品原文:登高⑴风急天高猿啸哀⑵,渚清沙白鸟飞回⑶。
无边落木萧萧下⑷,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⑸,百年多病独登台⑹。
艰难苦恨繁霜鬓⑺,潦倒新停浊酒杯⑻。
词句注释: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
《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
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
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苦恨:极恨,极其遗憾。
苦,极。
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
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新停:新近停止。
重阳登高,例应喝酒。
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白话译文:天高风急猿声凄切悲凉,清澈水中群鸥嬉戏盘旋。
无穷无尽的树叶纷纷落,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色感叹漂泊在外,暮年多病我独自登高台。
深为憾恨鬓发日益斑白,困顿潦倒病后停酒伤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
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出处及原文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出处及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4b79d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9.png)
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出处及原文
不尽长江滚滚来是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
《登高》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
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紧扣秋天的季节特色,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
扩展资料
登高
唐代: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全文出处作者
注释翻译赏析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赏析]这两句诗作于夔州,写登高所见的江天秋色。
夔州滨临长江,江流在此进入瞿塘峡,峡口多风,深秋时更是天高风急。
诗人登高仰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
雄浑、寥阔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使诗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久。
联想到自己年华已逝,壮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壮!全联对工整,气
韵流畅,加上“萧萧”“滚滚”两组叠字的对用,读来音调铿锵,气势奔放,前人称它为“古今独步”之作,实非过誉。
[原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