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
小学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小学语文《矛和盾的集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矛和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故事引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矛和盾的特点和用途。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辩证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3)了解矛和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3)辩证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4. 学习小组分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矛和盾的实物或场景。
(2)讲述一个与矛和盾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思考:矛和盾有什么特点和用途?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3)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学习效果。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讨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5.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矛和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心得体会。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小练笔,可以是故事、日记或感想等形式。
(3)观察生活中与矛和盾相关的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矛和盾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矛和盾的概念。
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矛和盾的外观特点。
2. 向学生介绍矛和盾的定义和用途。
教学活动:1. 向学生展示矛和盾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矛和盾的了解。
第二章:矛的特点和用途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矛的特点。
2. 让学生明白矛的用途。
教学内容:1. 介绍矛的形状、长度和尖端的特点。
2. 讲解矛在战斗中的用途和优势。
教学活动:1. 展示矛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矛的形状和长度。
2. 教师讲解矛的特点和用途,引导学生理解矛在战斗中的优势。
3.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三章:盾的特点和用途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盾的特点。
2. 让学生明白盾的用途。
教学内容:1. 介绍盾的形状、大小和防护功能。
2. 讲解盾在战斗中的用途和优势。
教学活动:1. 展示盾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盾的形状和大小。
2. 教师讲解盾的特点和用途,引导学生理解盾在战斗中的优势。
3.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矛和盾的结合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矛和盾的结合原理。
2. 让学生明白矛和盾结合的好处。
教学内容:1. 讲解矛和盾结合的原理和方式。
2. 介绍矛和盾结合的好处和应用。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矛和盾结合的原理和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结合的好处。
2.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矛和盾结合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矛和盾结合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 激发学生对矛和盾的进一步兴趣。
教学内容:2. 引导学生思考矛和盾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2. 学生分享他们对矛和盾在现代社会中应用的想法。
3. 教师提供一些与矛和盾相关的阅读材料或活动,激发学生的进一步兴趣。
第六章:历史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矛和盾在历史中的应用。
《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矛和盾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矛和盾的用途、特点和制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矛和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矛和盾的构造和用途。
3. 矛和盾的制作方法和材料。
4. 盾牌的防御技巧和战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讲解矛和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矛和盾的构造、用途和制作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简单的盾牌,并学习盾牌的防御技巧。
4. 展示:各组展示制作成果,分享学习心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盾牌的质量和创意。
2. 学生对矛和盾的了解程度。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 制作盾牌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 网络资源,了解矛和盾的更多信息。
六、教学建议:1. 提前为学生准备制作盾牌的材料和工具。
2.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加强指导,确保学生安全。
3.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制作出独特的盾牌。
4. 课后鼓励学生继续深入了解矛和盾,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盾牌战术演练,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邀请专家或历史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矛和盾的认识。
3.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武器制作工厂,实地了解矛和盾的制作过程。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八、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本次公开课的评价和建议。
2. 分析学生的反馈,了解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3. 根据学生反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矛和盾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其他武器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
3. 开展矛和盾主题的绘画、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小学三年级语文《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 生活中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和创新精神。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观察、提问、测试等
观察
在课堂上密切观察学生的表现, 包括他们的注意力、参与度、以 及对课堂内容的反应。记录下学 生的表现,以便课后分析和反思。
提问
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 的理解程度。可以针对不同层次 的学生提出不同难度的问题,以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
03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一段有关古代战争的视频, 让学生感受到矛和盾在战场上 的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矛和盾是 什么吗?它们在古代战争中有 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为 后续教学做铺垫。
呈现新课:讲解矛和盾的集合背景及意义
01
02
03
04
通过PPT或实物展示矛和盾的 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
教材分析与内容概述
• 内容概述 • 本课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
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 胜利者”的道理。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 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 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 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 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 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 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矛 和盾的集合》公开课
教案
目录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篇1:《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熟悉“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全班能正确读写生词,在此基础上每个人还能依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4、养同学针对课文内容提有价值的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生词并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一些生词的读写和运用。
【教学预备】矛和盾的图片及有关生字的课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2、矛和盾是两种相对峙的开口,假如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结果会怎么样呢?出示课题,齐读:矛和盾的集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字、生词卡片,开火车请同学读。
3、巩固新词。
〖照看差异策略:想把生词读一遍的得一颗星,想把生词读一遍并用其中喜爱的一个词或几个词说话的得两颗星。
4、指读课文,读后评议订正错误。
5、自己把课文再读一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照看差异策略:允许优生离开座位关心学困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6、了解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教学意图:教学中常会遇到在把握生字词时不同水平的同学把握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一些优生常在统一的教学步调后无所事事,甚至做些小动作,在这种时候设计异步教学大有好处,以上两个异步策略的设计就是让优生发挥出更大的潜力,让学困生有可能的话也摘到更大的果子吃。
三、质疑提问,初步释疑1、同学再默读课文,边读边提出不懂的问题。
2、同座沟通沟通。
3、全班初步沟通所提的问题。
4、对于一些非重点问题,相机解决。
5、提炼重点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以下两个问题可作参考:⑴创造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创造坦克的?⑴“是的,谁擅长把别人的特长集于一身,谁就会是成功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作为下节课同学争论的话题。
10467_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2024/1/27
32
作品展示交流与评价
学生完成作品后,将其摆放在 指定区域进行展示。
2024/1/27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制作经验和 心得,分享彼此的作品。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 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 ,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3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4
23
当代社会对于传统武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冷兵器已逐渐被现代火器所取代,但矛和盾作为 文化遗产仍受到广泛关注。
2024/1/27
许多国家和地区设立了专门机构对传统武器进行保护和研究,并通过举 办展览、演出等形式向公众普及相关知识。
同时,一些艺术家和设计师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作出具有 独特美感和实用性的艺术品或设计品,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2024/1/27
1
目录
2024/1/27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矛的种类与特点 • 盾的种类与特点 • 矛和盾在战争中的运用 • 矛和盾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价值 • 实验环节:制作简易版“矛”或“盾”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Chapter
2024/1/27
3
矛和盾的概念及背景
2024/1/27
能力目标
能够分析矛和盾在战争中的优缺点及 战术运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 际问题。
2024/1/27
5
教学方法与手段
01
讲授法
通过教师讲授,让学 生了解矛和盾的基本 概念、历史背景和使 用方法。
02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 论,探讨矛和盾在战 争中的优缺点及战术 运用。
《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讲述了发明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的故事,从而告诉大家:“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
”在设计这堂课之前,我想课文中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也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
于是就将这一环节作为重点进行处理。
教学过程:师:我们班的同学很了不起,脑袋特别好使,今天我们做个竞猜游戏,行吗?生:没问题。
师:你的优点是什么?生:我画儿画画得好。
师:你呢?生:我写作文写得好。
师:如果说我集合了你们俩的优点,我的优点是——生:你不仅画画好,而且文章写得好。
师:我们快速抢答,怎么样?答得好有奖品哟!(出示)橡皮+铅笔?生:橡皮铅笔。
师:真不错,接着看:(出示)轮子+椅子?生:轮椅。
师:很了不起,接着:(出示)楼房+()双层汽车生:楼房+汽车等于双层汽车。
师: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老师要奖励大家看一段动画片,准备好了吗?(教师播放《自相矛盾》视频。
)师: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好吗?生:好。
师:上课。
同学们好!生齐:老师您好!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的动画片知道是什么故事吗?生:矛和盾。
生:不对,是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师:很好。
故事中提到了两种兵器,知道是什么吗?【评析:我在揭题时,让学生用竞猜的形式,说出跟本课文“集合”有关的事例,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本文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一下明白什么是集合,巧妙地抛出课题。
同时借助《自相矛盾》这个动画片,让学生学习了自相矛盾这个成语,也认识了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再指导写好“矛”和“盾”;然后提出“如果把矛和盾这两种相对峙的武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让学生在“说、写、猜”的活动中轻松有趣的走进文本。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生字词语会读了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生:敢。
师:大家看,会读第一组词语吗?谁来试试?生: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学生“左抵右挡”读得不准确,教师领读,正音。
师:来看看第二行词语,试试看!生:进攻、庞然大物、大显神威。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公开课)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矛和盾的集合》。
本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韩非子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介绍了矛和盾的来历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点。
通过故事,让学生明白事物各有特点,只有将事物的优点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矛和盾的来历及优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学会通过故事来理解道理,培养阅读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懂得事物各有特点,只有将事物的优点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通过故事理解道理,学会将事物的优点结合起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文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矛和盾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简要介绍矛和盾的特点。
然后,教师讲述韩非子的一则寓言故事《矛和盾的集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汇报,进行精讲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5.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矛和盾的优点,解决实际问题。
7.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矛和盾的集合1. 矛:长、锋利、攻击性强2. 盾:短、坚固、防御力强3. 结合优点,发挥更大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矛和盾的优点,并举例说明如何将它们的优点结合起来。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教案名称】:矛和盾的集合【教学年级】:初中【教学科目】:历史【教学内容】:齐国矛盾与楚国盾牌的发展历程【教学目标】:1. 知道矛和盾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2. 了解齐国矛和楚国盾牌的发展历程;3. 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矛和盾的区别和作用;2. 掌握齐国和楚国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历史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具准备】:1. 齐国矛和楚国盾牌的图片;2. 文字材料和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齐国矛和楚国盾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们知道矛和盾的用途是什么?在古代战争中,矛和盾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介绍矛和盾的定义和用途,让学生理解矛是一种长杆兵器,主要用来刺击敌人,而盾是一种用来保护自己的防御工具。
2. 教师介绍齐国矛和楚国盾牌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矛盾是齐国的特产,楚国的盾牌则因为其材料特殊而出名。
三、小组合作(20分钟)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国家进行研究。
2. 学生在小组内自行收集整理资料,了解齐国和楚国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军事实力等方面的信息。
3. 学生以PPT形式呈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进行小组展示和讨论。
四、知识拓展(15分钟)教师在学生展示完毕后,对比齐国和楚国的差异和联系,并与其他古代国家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矛盾和盾牌的发展。
五、延伸活动(15分钟)1.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析古代国家在战争中采取的不同军事战略和战术。
2. 学生进行模拟战争游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分析战争中的矛和盾的作用。
六、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简要总结当日的学习内容,强调矛和盾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并提问学生:“在现代的战争中,是否还有类似矛和盾的存在?”【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们能够了解到矛和盾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和探讨。
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大显神威”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发明家勤于思量、勇于实践的品质。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读懂课文,弄清晰发明坦克的过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1. 师: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的汉字也经历了数次演变。
你们看,能猜猜这是什么字吗?(矛),真聪明,那末这个呢?(盾),这是金文的盾字,后面有一个人双手拿着盾,非常形象,从金文到小篆、楷体,盾字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才演变成今天的简体字。
2. 师:其中,矛和盾是我国流传至今的两种刀兵,看这个“ 矛”字,横撇点横钩,竖钩加撇把笔收,打仗就用它来进攻,来,伸出手,跟我一起写。
(师板写,生书空)3. 师:再来看这个“盾”字,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
跟老师一起写。
(师板写,生书空)4. 师:知道“矛”和“盾”有什么作用吗?(矛可以进攻,盾可以自卫)5. 师:(板书:进攻、自卫 ) 一个进攻,一个防守,如果把它们集合起来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
1. 师:课前,大家都在这张任务单的收藏屋里收藏了自己最喜欢的词语,请你边读课文边圈出你所收藏的词语,然后想想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请你把自己圈出来的这些词语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开始吧。
3. 课前,我也进行了统计,有不少人都找了以上这些词语。
4. 第一组你会读了吗?谁来试试?(读)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3. 师:第二组词语,试试看。
(读)进攻、庞然大物、大显神威。
4. 师:接下来的挑战难度更大,有没有信心?5. 师:还是这些词语,请你把它们填进下面这段话里,自由读一读,想一想,试试看。
《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矛和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其在军事、民用等方面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演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矛的历史发展:介绍古代矛的起源、制作工艺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
2. 盾的历史发展:介绍古代盾的起源、制作工艺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应用。
3. 矛和盾的集合:讲解矛和盾结合在一起的原因、原理以及其在军事、民用等方面的应用。
4. 科学技术在矛和盾发展中的作用:介绍现代科技在矛和盾研发中的运用,如材料科学、力学等。
5. 案例分析:分析历史上著名的矛和盾的故事,如荆轲刺秦、三国演义等,探讨其背后的战略思想。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矛和盾的历史发展、科学技术在矛和盾发展中的作用等知识。
2. 演示法: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矛和盾的形状、制作工艺等。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上著名的矛和盾的故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 实践操作:让学生亲手制作简易的矛和盾,体会制作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收集与矛和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制作材料:准备制作简易矛和盾所需的材料,如木板、竹签等。
3. 分组讨论的准备:提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配讨论任务。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等活跃程度,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能力等。
3. 制作成果:评价学生制作的简易矛和盾的质量和创意,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题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古代矛和盾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矛和盾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我国的历史背景。
激发学生对矛和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1.2 教学内容介绍矛和盾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矛和盾。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矛和盾的用途及其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矛和盾的了解。
第二章:矛的探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矛的结构特点和攻击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矛的结构,如枪头、枪杆、握把等。
讲解矛的攻击原理,如速度、力度、准确性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展示和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矛的结构和攻击原理。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体验矛的使用方法。
第三章:盾的探究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盾的结构特点和防御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2 教学内容分析盾的结构,如盾面、盾边、握把等。
讲解盾的防御原理,如阻挡攻击、减少伤害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展示和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盾的结构和防御原理。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体验盾的使用方法。
第四章:矛和盾的结合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矛和盾的结合原理及其在古代战争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矛和盾结合的原理,如相互配合、互为辅助等。
介绍古代战争中矛和盾结合的应用实例。
4.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矛和盾结合的原理和应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战斗中运用矛和盾的结合。
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基础知识。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矛、盾的基本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
5.3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六章:历史案例分析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矛和盾在历史上的重要战役中的应用。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图片导入:展示矛和盾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课文内容:详细解读《矛和盾的集合》的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
课文背景:介绍《矛和盾的集合》的创作背景和作者背景
课文结构:分析《矛和盾的集合》的段落结构和写作手法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备课和教学反思,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加互动和参与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针对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
课文语言:讲解《矛和盾的集合》的语言特色和修辞手法
提问与回答: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回答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案例,学生分析并发表观点
课堂测验:教师出题,学生答题,巩固所学知识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得出结论后向全班汇报
作业提交:学生将短文提交至教师指定的电子邮箱,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分。
理解集合的概念和意义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和性质
理解集合运算的规则和技巧
理解“矛”和“盾”的特点及用途
掌握“矛”和“盾”的集合方法
理解“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含义
运用“矛”和“盾”的集合解决实际问题
பைடு நூலகம்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教学有效性
教师反思: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和改进
问卷调查:向学生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满意度和意见
添加文档副标题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学生能够了解矛和盾的历史背景和用途。
学生能够掌握制作矛和盾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矛与盾的集合(教案)
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矛与盾的基本概念,理解其在历史和现实中的应用,以及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1.2.1 矛与盾的定义1.2.2 矛与盾的起源和发展1.2.3 矛与盾的实例分析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第二章:矛与盾的历史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矛与盾的历史演变,掌握其在我国古代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2 教学内容2.2.1 古代矛与盾的种类及特点2.2.2 古代战争中的矛与盾应用实例2.2.3 我国古代著名的矛与盾故事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第三章:矛与盾的现代应用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矛与盾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3.2.1 现代矛与盾的种类及特点3.2.2 现代战争中的矛与盾应用实例3.2.3 矛与盾在日常生活和技术领域的应用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现代矛与盾的应用。
第四章:矛与盾的辩证思维4.1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2 教学内容4.2.1 辩证思维的基本概念4.2.2 矛与盾与辩证思维的关系4.2.3 辩证思维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
第五章:总结与展望让学生总结本课程所学内容,对矛与盾的发展趋势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
5.2 教学内容5.2.1 课程回顾与总结5.2.2 矛与盾的发展趋势分析5.2.3 面向未来的思考与探讨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展望未来。
第六章:矛与盾的战术策略6.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古代到现代的战术策略,掌握矛与盾在战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战术思维。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矛和盾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使用矛和盾的技巧;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知识点(1)矛矛是一种长杆武器,是古代军队中常用的武器之一。
矛头通常为尖锐金属头部,杆身长约2米,可以单手或双手使用。
矛的优点是攻击距离长、打击力强。
但其缺点是杆身较长,使用起来较为费力,同时矛头较容易损坏。
(2)盾盾是一种防护用具,用以防御各种攻击。
盾分为轻型盾和重型盾两种。
轻型盾主要用于防护敌人的攻击,例如箭矢、长矛等。
重型盾则主要用于近身战斗防御。
2. 技巧使用矛和盾需要注意以下技巧:1.矛的使用需要把握距离和节奏,随时准备进行攻击和防御;2.盾的使用要始终面向敌方,随时准备防御敌人的攻击;3.矛手要善于运用身体的力量,使矛的攻击更具威力;4.盾手要注意力量的分配,避免被敌人破盾而受到伤害;5.矛手和盾手需密切配合,形成默契的战斗配合。
3. 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每组3-4人;2.给每组发放矛和盾,进行练习;3.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技巧练习,提出修改意见。
三、教学重点1.矛和盾的概念和特点;2.矛和盾的使用技巧;3.矛手和盾手的配合默契程度。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对矛和盾的概念和特点进行讲解;2.示范法:教师演示如何使用矛和盾;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互相协作配合;4.交互讨论法: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和困难,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和交流。
五、教学后记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矛和盾的概念和特点,学习了使用矛和盾的技巧,并在实践操作中培养了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对此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和热情。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 教案
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 教案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 教案, 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一、教材解读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 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 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如何把长处集合”, 从而发明了坦克。
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 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分三部分叙述。
叙事层次分明, 语言简洁清楚, 事实说明道理, 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教学时应紧紧扣住这些现象展开。
二、教学目标1.学习“持、坦”等6个认读字, 会写“矛、盾、集”3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固然、坦克”等词语, 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在语境中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固然”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默读、合作交流等形式, 能读通课文, 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3.通过对重点句段语言的揣摩、理解、内化, 培养学生深入思考、推理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的重难点: 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一)看图揭题, 设疑激趣1.出示矛的图片, 师: 知道这是什么吗?(矛)(边说边板书: 矛“矛”字中间的那一点很容易忘记。
这是一个开关, 古代中国的矛大多数能够根据不同的敌人采取不同的矛头, 是灵活可变的。
“矛”字的一撇就是矛头下的流苏, 看起来美观, 还可以辟邪。
)知道矛有什么作用吗?(板书: 进攻)2、出示盾的图片, 师: 这又是什么武器呢?(盾)(边说边板书:盾“盾”的两撇表示一个人, 横撇是他的手, 手举着盾牌, 后面露出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盯着对方, 所以下面是个目字)知道盾有什么作用吗?(板书: 自卫)3、可见这是两种作用完全相反的武器。
可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题目是“矛和盾的集合”, (补全板书)它们怎么会集合?怎样集合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中去了解。
小学语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小学语文《矛和盾的集合》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了解寓言故事《矛和盾的集合》的基本内容,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2. 学会生词和重点句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的朗读、复述、讨论和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寓言故事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矛和盾的集合》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士兵拿着矛和盾牌夸耀自己的武器,结果在战斗中被敌人轻易击败的故事。
2.2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习生词和重点句子,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寓意。
难点: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和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生词和重点句子。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朗读、复述和写作练习。
3.2 教学手段1. 纸质教材:提供故事文本和练习题。
2.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等辅助教学,增加学生兴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学生对故事的了解,引起学生的思考。
4.2 讲解故事1. 讲解故事背景和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2. 分析故事中的寓意,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3 朗读和复述1. 让学生朗读故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让学生复述故事,巩固学习内容。
4.4 课堂练习1. 提供练习题,巩固生词和重点句子。
2.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对学生的朗读、复述和课堂练习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5.2 作业评价1. 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11篇)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11篇)《矛和盾的集合》教案1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同学齐读。
你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吗?2、质疑:读了课题之后,你还想问什么问题呢?引导同学提出问题。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二、初读课文,感知主要内容1、同学听课文的录音磁带。
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同学把刚才画出的生字新词读几遍。
3、小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假如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
4、指名读课文,读后评议。
5、同学默读课文,说说本课讲了一件什么事?三、自主阅读,解决读题时提出的问题1、老师出示同学提出的问题。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又是怎么结合的呢?结果怎样?2、同学依据以上总是,自学课文,做好预备,下节课沟通。
四、记字写字1、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同学用自身喜爱的方式来记住它们。
2、重点指导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集和架。
提示同学留意:下面的“木”肯定要写好,稳稳托住上半部。
3、同学写字,老师和时评议。
五、拓展阅读搜集发现家的故事。
第二课时一、争论沟通,感悟课文1、同学在小组内沟通对三个问题的认识。
2、组织同学全班沟通:对三个问题的理解,要引导同学把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概括,要点如下。
⑴矛和盾为什么要结合呢?发现家和对手竞赛,难以招架,于是突发奇想,想到了矛和盾结合起来。
⑵又是怎么结合的呢?把盾做成铁屋子,在铁屋子上开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击的“矛”〔枪、炮〕,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让它会动。
⑶结果怎样?发现家发现了坦克;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3、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一至五自然段。
二、畅谈感受,总结全文1、这个故事告知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老师引导学习课文的最末一个自然段。
2、齐读这段话,说说人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3、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吗?4、再读这段话。
三、沟通故事,拓展延伸1、同学沟通课前搜集到的发现家的故事。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矛和盾的集合》学科领域:科学年级:二年级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矛和盾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用途。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2)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2)教育学生学会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三、教学内容1. 矛和盾的定义、特点和用途。
2. 了解我国古代的矛和盾及其在战争中的应用。
3. 探究矛和盾的结合原理,制作一个简易的矛和盾组合。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矛和盾的基本概念、特点和用途。
2. 难点:探究矛和盾的结合原理,制作一个简易的矛和盾组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矛和盾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2)学生分享自己对矛和盾的了解,教师总结。
2. 探究矛和盾的特点(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矛和盾的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了解古代矛和盾的应用(1)教师讲解古代矛和盾的应用场景。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思考。
4. 探究矛和盾的结合原理(1)教师出示一个简易的矛和盾组合,引导学生观察。
(2)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矛和盾结合的原理。
(3)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动手制作(1)教师发放制作材料,引导学生分组制作。
(2)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2)教师评价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7.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表扬。
(3)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课后思考。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发言、提问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制作过程:检查学生在制作简易矛和盾组合时的操作技能、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2023年《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5篇
2023年《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5篇《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课前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阅读有关发明家的发明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课件播放故事:《自相矛盾》。
2、播放文中的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矛”与“盾”)矛进攻盾自卫3、学生相互提醒:“矛”不要少一撇写成“予”字,这一撇就像锋利的矛,少了“矛”就无法进攻了,“盾”的外侧是两笔,第二笔是竖撇。
4、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峙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5、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
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结果怎么样?设计意图:课堂没有直接完整的呈现课题,而是借课文插图展开教学,逐步呈现课题,让学生在“说、写、猜”的活动中轻松有趣的走进文本。
“矛”和“盾”这两个字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这两个字的字形又有一定难度,意思也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通过看图,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语境中掌握“矛”和“盾”,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同时,教师的板书示范,化解了字形的难点。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师: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故事吧。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小组交流(1)互相提醒容易读错认错的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讲述了发明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的故事,从而告诉大家:“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
”在设计这堂课之前,我想课文中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也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
于是就将这一环节作为重点进行处理。
教学过程:
师:我们班的同学很了不起,脑袋特别好使,今天我们做个竞猜游戏,行吗?生:没问题。
师:你的优点是什么?生:我画儿画画得好。
师:你呢?生:我写作文写得好。
师:如果说我集合了你们俩的优点,我的优点是——生:你不仅画画好,而且文章写得好。
师:我们快速抢答,怎么样?答得好有奖品哟!(出示)橡皮+铅笔?生:橡皮铅笔。
师:真不错,接着看:(出示)轮子+椅子?生:轮椅。
师:很了不起,接着:(出示)楼房+()双层汽车生:楼房+汽车等于双层汽车。
师: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老师要奖励大家看一段动画片,准备好了吗?(教师播放《自相矛盾》视频。
)师:现在,我们开始上课,好吗?生:好。
师:上课。
同学们好!生齐:老师您好!师:同学们,刚刚我们看的动画片知道是什么故事吗?生:矛和盾。
生:不对,是成语故事《自相矛盾》。
师:很好。
故事中提到了两种兵器,知道是什么吗?
【评析:我在揭题时,让学生用竞猜的形式,说出跟本课文“集合”有关的事例,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本文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一下明白什么是集合,巧妙地抛出课题。
同时借助《自相矛盾》这个动画片,让学生学习了自相矛盾这个成语,也认识了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再指导写好“矛”和“盾”;然后提出“如果把矛和盾这两种相对峙的武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让学生在“说、写、猜”的活动中轻松有趣的走进文本。
】
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生字词语会读了吗?敢不敢接受老师的挑战?生:敢。
师:大家看,会读第一组词语吗?谁来试试?生: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学生“左抵右挡”读得不准确,教师领读,正音。
师:来看看第二行词语,试试看!生:进攻、庞然大物、大显神威。
学生“庞然大物”读得不准确,教师领读,正音。
师:同学们预习得非常好,词语读得很好,接下来的挑战难度更大,有没有信心?生:有!
师:还是这些词语,想请同学们根据预习课文时的印象,把这些词语填进下面这段话里,试试看。
自卫、左抵右挡、难以招架进攻、庞然大物、大显神威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赛,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还是()。
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和盾的()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在战场上(),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学生自己练习、准备。
生: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赛,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庞然大物)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非常好!老师要表扬你,读通了这段话,你就了解了课文大意;而且这段话里暗藏了本课的11个生字,你全都读准了,非常好!谁再来试试?一生再读,全班齐读。
【评析:鼓励学生读好课文,在由衷赞叹声中,学生将课文读懂了,并能结合“矛、进攻、盾、自卫”等词语概括全文主要讲的一件事。
并能在一段文字当中很好地学习了本文中会认
的字和我会写的字。
】
师:请画出句子中的反义词,圈出能解释课题中“集合”的词。
生:反义词是“自卫—进攻、盾—矛”;能解释“集合”的词是“合二为一”。
师:把这样一对矛盾的事物合二为一,怎么集合呢?有什么好处呢?请读课文2---4自然段。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
师:(出示坦克图)看着眼前的坦克,你们还能找到矛和盾的踪影吗?
生:(上台在坦克图上标出相当与矛和盾的炮筒、铁屋子。
)师:这样的集合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既能很好地自卫,又能更好地进攻,在战场上可大显神威。
师:说说你对“大显神威”的理解,请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
生:(读课文第5自然段中的句子。
)师:你能抓住关键词语读出了“大显神威”的感觉。
师: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让你们感到“大显神威”的事物呢?生:我班在运动会上夺得团体第一,我感到大显神威。
生: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时可大显神威。
生:“神六”、“神七”飞船上天,全国人民感到大显神威。
生:……师:你们今天的优秀表现也让老师感到了“大显神威”。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悟出点什么吗?生合:“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
”师:你们能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生:铅笔和橡皮结合起来就成了橡皮头铅笔。
生:电风扇和取暖器的集合就是空调。
生:楼房和公交车的结合就成了双层公交车。
生:……
【评析:为了让学生能对发明家的发明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相机出示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大显神威”来感染学生。
同时真正地揭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的内涵。
】师:同学们,矛和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很早就在长场上使用了,而坦克,直到近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才发明。
它们前后相距一千多年。
在这一千多年中,有千百万人使用过矛和盾,却直到近代,课文中的发明家才发明了坦克,这是为什么?
生:那是因为现代人聪明。
生:那是因为科学的进步,带动了人类的思考。
生:进一步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思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的思维改变了,做的也就改变,结果也就不一样了。
师:是呀,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在我们生活中,我们遇到了问题要积极地开动脑筋,积极地想办法,我想我们都会成为集众人之长于一身的优秀的人才。
【评析:运用对比冲突,引发思考的方法。
矛和盾是古代的两种兵器,很早就在战场上使用了,而坦克,直到近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才发明。
它们前后相距一千多年。
在这一千多年中,有千百万人使用过矛和盾,却直到近代,课文中的发明家才发明了坦克,这是为什么?从而导出单元导语中提到:“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
”“这些故事会告诉我们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
让学生的感想更加深刻一些。
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启发。
】
教学反思:
《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讲述了发明家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的故事,从而告诉大家:“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是胜利者。
”在设计这堂课之前,我想课文中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也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
于是就将这一环节作为重点进行处理。
在学习此课的时候,方法采用了许多,上完以后,我反思我这堂课中的成功和失败:
成功一:阅读为本,文本中感悟语言,惊叹创新的神奇威力。
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堂好的语文课是读出来的”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语文课要多读,“以读为主,合理想象,适当扩展”。
在指导第5段朗读时,让学生说说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坦克的威力。
同时让学生想象,“哇哇直叫” “乱成一团”会是怎样的景象?这样学生自然而然会把有关词语读重音,这不是又回归到文本中去了吗?并且在朗读时感受到了发明家发明出的坦克的威力, 惊叹创新的神奇威力。
成功二:落实单元目标,层层深入的思考中探究发明的过程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
”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
用他们的体验和感悟来代替教师乏味的说教。
这样学生才能在这舞台上跳出优美的舞蹈。
了解发明过程,领悟思维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在阅读中,读懂发明家遇到了什么问题,怎么想,在层层深入思考中发明坦克的过程。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语言学习,提高品悟积累的能力。
在教学中运用换词、动作表演,图片联系上下文等方式理解词语,促进对文本的理解。
成功三:联系生活实际,在比较中感悟文本。
在引入课题时,学生对于“集合”理解仅仅是简单的数量上的统一。
通过对文本的朗读感悟,了解了发明过程之后。
学生对于“集合”有了全新的认识,那是优点的集合、长处的合二为一。
课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集合的例子,通过课堂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探究让学生将文本和生活结合提炼出课文蕴含的人生哲理。
不足之处:所以教学内容的划分有点显得比较谨慎。
过于饱满,时间不够,教师可能急于求成,势必学生学得不扎实。
在今后的教学中。
力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一心一意为学生。
板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
| | |
进攻自卫(合二为一)| | |
枪炮铁屋子坦克(胜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