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一课》评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忘的一课》评课稿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 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 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我觉得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 联系时代背景, 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既
是教学的重点, 又是教学的难点。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指出,略读课的设计应以大板块、大框架的设计为主,避免精读课的线性设计,教学流程不宜过细过精,要给学生留出整块的自主阅读空间。
同时,教学应从阅读技能的巩固运用着眼。
阅读活动前,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标,并在阅读活动之后评价一下目标的达成。
阅读活动的设计也要避免精读课的讲析,应以练习设计为主,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自主的言语实践中获得语文能力的提升。
有幸聆听了李老师的这节课,李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入情、入境、用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开题点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上课伊始,李老师先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提示:“你们平时在学习语文时有哪些方法? ” “和书中的文字细细对话,书越读越薄”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走进文章中去,有利于学生快速有效地开展阅读实践活动,而且更好地帮助学生对阅读方法的关注。
2、、合作享体会:
李老师在学习第6——9自然段时,老师出示学习提示,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写体会,做批注,小组交流,共享体会。
从而很好地落实了略读课文教学追求的“教略”而“学丰”,简约而深刻。
教师引导求“略”,设计简约,抓住主线、主要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见解的机会;学生感悟求“丰”,理解深刻,对于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自己得出丰厚的答案和结论的理念。
难忘的一课评课稿(篇1)
《难忘的一课》是第十二册的一篇选读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下面我代表六年级语文老师评周老师上午讲授的《难忘的一课》。
我们认为周老师认真钻研教材,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清晰有条理,语言简练有感染力,也称得上是精彩的难忘的一课。
这堂课的主要特点有:
一、把握重点,注重感悟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注意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
为落实这一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课文中反复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贯穿全文,每一次出现都伴随着一段故事情节,都表达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它既是串联内容的主线,又是表达情感的主线。
周老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
认知水平,结合教材特点,把理解“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重点,把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授“学习祖国文字”这部分内容时,引导学生抓住“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等语句来体会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这里作者是抓住他在台湾小学里所看到的师生认真学习祖国文字这一感受最深的事来叙述,从而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光复”一词是这一环节中的情感处理难点,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词却是全文情感的基调,没有了这个基调,所有的体验和情感都是苍白无力的。
可喜的是周老师很好的解读了文本,抓住了这个情感点,从“光复”资料的推荐,朗读,语言引领上起到了很好的点睛之笔。
这充分体现了周老师的课堂智慧。
在第一环节的基础上,老师又用谈话方式:引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第二次是怎样出现的?师生们看到作者和他们一起学习,有什么反应?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最能反映中心的一个问题:“作者是个陌生人,突然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他们却不感到…意外‟,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很到位,能体会到这是共同的爱国之心,爱国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彼此亲近,把他们融合在一起。
二、质疑求异,自主合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自主读书。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在初读课文时,出示“自读提示”,周老师让学生根据自读提示充分地读,认真地找,积极地思考,基本读懂课文。
在学习“参观小礼堂伟人画像”这一部分时,周老师先与学生一起总结了“朗读---理解---朗读”的学习方法,然后让学生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学习。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周老师只是作了适当的点拨和评价,而学生却在这一环节中朗读、质疑、汇报、交流、再朗读。
让每个学生动手、动脑又动嘴,同学之间又相互合作。
这不正是我们希望构建的课堂氛围吗?这一教法与学法的设计也充分体现了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教学新理念。
三、紧抓主线,读中激情
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这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宝贵经验。
书声琅琅要求语文教师把读书训练摆在第一位,既要提高读书的数量,更应提高其质量。
而周老师在这堂课中就十分重视读的训练。
为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周老师抛开烦琐的讲,而是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
读,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浓郁的爱;读,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我们的学生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
就在课堂中,不仅是学生全部的注意力凝聚在这一课,我们听课者也被这一课深深地感动了。
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
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
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读,使课堂教学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体,上出了语文课的特点,即:既有语文知识的生成,学习技能的掌握,又有情感的体验和升华,实现了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融合。
听课者无不为周老师对工作的认真,对学生的负责而折服。
这一切,老师都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主,这一点很重要,作为教师,当我们一心想着学生的时候,课也就上好了,学生在我们眼中也变美了。
当然,这堂课也有美中不足的地方:如,学生说小礼堂原来挂的是日本人,这是一个病句,周老师却没有帮助学生纠正。
还可能因为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怕羞,在面对这么多老师的课堂上放不开,与老师的配合不是那么尽善尽美。
其实,第一次在六(4)班试讲时课堂气氛比今天更活跃。
难忘的一课评课稿(篇2)
《难忘的一课》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 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 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 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我觉得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 联系时代背景, 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既是
教学的重点, 又是教学的难点。
今天听了贾宁老师的教学,贾老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贾老师教学思路清晰,课堂设计有条理,抓住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条主线,层层深入,使学生和作者一起感受那浓浓的爱国情意。
2、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注重创设情境,通过歌曲、图片、诗歌等营造氛围,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文本,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运用“情境教学法”,以采访的形式,让学生和文本融为一体。
3、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注重学习方法的渗透,比如初读课文后,她说,找出贯穿全文的一句话是不是可以了呢?我们还要认真地读课文,读出作者的感受,并把“我”的感受变成自己的感受。
4、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平和,表现在首先她以引领者的身份出现,其次在课堂上始终亲切地称呼“孩子们”,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而且她善于及时地表扬鼓励学生,而评价语言极其丰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一个学生读正确词语之后,她是这样评价的:“你真是口齿清楚,字正腔圆哪!”我想学生听到这句评价语一定学得更认真了。
但是,在品读感悟的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教师牵得太紧,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完全是一问一答地进行的,我觉得这样不能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没有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可以在找到这些句子之后,让学生谈出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或者疑问。
比如教师的问题:老师和孩子们对我的到来为什么不感到意外?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由学生来提出,并组织讨论。
对
第二部分“参观小礼堂”的教学,“原来画的都是日本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
”这句话应该引导学生感悟到伟人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
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这是在用日本的民族精神来毁灭中华民族的精神。
这是非常残酷的精神统治,因为一个民族一旦失去了精神支柱,他们就只能沦为亡国奴。
我觉得老师还没有引领到位。
难忘的一课评课稿(篇3)
2013年11月12-13日,我有幸在临沂罗庄华盛小学参加了临沂市小学语文教研员集体学习活动,在这次会议上,我欣赏了八位骨干教师执教的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公开课。
在这里,我聆听了徐娟老师执教的《猴王出世》、李士银老师执教的《难忘的一课》、侯新颖执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刘向阳老师执教的《活见鬼》,李维茂老师执教的《七律、长征》,王桂馨老师的《慈母情深》、张芹老师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修建老师执教的《掌声》,让我们领略到了骨干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及先进的教学理念。
感慨最深的是李士银老师执教的《难忘的一课》。
《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里,见到一位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
我认为李老师认真钻研教材,课前准备充分,教学设计清晰有条理,语言简练有感染力,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教给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的方法,也称得上是精彩的难忘的一课。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二者不管偏离了谁,都会使语文失去了“语文味”。
我认为李老师记得这节课就和好的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简约有效”和“美丽转身”。
在我们平时讲公开课时,好多老师一直不明白略读课文究竟该怎么讲,让学生读书的“度”
该如何把握。
归根到底,是对略读课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准,所以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略而不略”,把略读课上成了精读课;一是“教而不教”,没教给学生读书方法。
前者是因为老师觉得略读课文中有好多值得仔细品味的语句,不舍得放手,于是像精读课一样细细品味。
后者是因为老师觉得既然是略读课,就让学生读读课前导语,然后自学去吧。
其实,略读教学是充分利用课例,引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运用到阅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
具体教学要求主要有: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粗知文章大意;向课外延伸。
在《难忘的一课》一课的教学中,这些教学目标都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课前交流中,教师就让学生各自谈谈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做一简单的总结与指导。
揭示课题后,指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靠同学们自己读懂课文。
接着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提示:我们还可以带着问题读书,把书读薄。
这些引导,都体现了略读教学的特点。
在进入读书环
节后,老师让学生先进行第一遍读,思考,那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出反复出现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教给学生抓住主线脉络,把书读薄的方法。
紧接着教师抓住重点环节,把目光放在“写”这一环节。
让小组同学用横线画出台湾老师、作者、孩子们读书的情形的句子,认真品读所画句子,写体会、作批注。
又一次交给了学生读书的方法。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笔一画地写”、“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等语句来体会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认真态度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懂得这里作者是抓住他在台湾小学里所看到的师生认真学习祖国文字这一感受最深的事来叙述,从而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光复”一词是这一环节中的情感处理难点,这个看似不起眼的词却是全文情感的基调,没有了这个基调,所有的体验和情感都是苍白无力的。
可喜的是李老师很好的解读了文本,抓住了这个情感点,从“光复”资料的推荐,朗读,语言引领上起到了很好的点睛之笔。
这充分体现了李老师的课堂智慧。
把书读薄之后,教师又通过反复朗读,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出现,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
使孩子们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让孩子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浓郁的爱;更让孩子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也割舍不断的亲情;还让我们的学生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
这样就做到了把书读厚。
这厚重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
就在课堂中,不仅是学生全部的注意力凝聚在这一课,我们听课者也被这一课深深地感动了。
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是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体验。
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
总之,我认为本节课既有语文知识的生成,学习技能的掌握,又有情感的体验和升华,实现了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