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上湖心亭看雪

合集下载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默写、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

更,。

2、【拏】。

3、【拥毳衣炉火】。

拥,毳,。

4、【雾凇沆砀】。

雾凇,。

沆砀,。

5、【长堤一痕】。

6、【焉得更有此人】!焉得,。

更,。

7、【三大白】。

白,。

8、【客此】。

9、【舟子】。

10、【相公】。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三、理解性默写:1、“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3、“独”字用得精妙,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4、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5、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四、课内简答题: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4、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5、试着赏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请说明引用舟子话的用意。

8、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9、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10、本文文字简练质朴,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请题为一下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11、本文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文言文阅读:赵人养猫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2、【拏】撑(船)。

3、【拥毳衣炉火】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

拥,裹、围。

毳,鸟兽的细毛。

4、【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

雾凇,天气寒冷时,雾冻结在树木的枝叶上形成的白色松散冰晶。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5、【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

6、【焉得更有此人】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焉得,哪能。

更,还。

7、【三大白】三大杯酒。

白,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8、【客此】客居此地。

9、【舟子】船夫。

10、【相公】旧时对士人的尊称。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翻译: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翻译: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翻译:(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翻译: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翻译: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翻译:我尽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翻译: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三、理解性默写:1、“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案教学材料处理要灵活。

教案不能写成教材的缩写,不能写成教材的提纲,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自搞一套,那么应该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教案,一起来看看吧!《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2.品味写景美句,体会白描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3.通过反复诵读,感悟作者之痴。

【教学重点】体会白描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回忆积累的有关西湖的诗句。

教师预设整理:“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等诗句。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

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读音障碍读中清(要求:声音响亮,读准字音,吐字清晰)1.找两个学生读课文,学生起来评价,指出问题再朗读;2.生根据多媒体课文停顿划分,听课文示范录音,注意朗读的语气;3.学生根据录音齐读课文。

部编版九上 《湖心亭看雪》

部编版九上 《湖心亭看雪》

6如何理解“痴”字的含义
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表 现出特立独行(超然脱俗)、率性任真的一面。
痴景,欣赏大雪无痕的世界,映射出对高洁 人格(冰雪人格)的追求
痴情,隐含淡淡的故园之思和故国之悲, 透露无限的惆怅和淡淡的哀愁。
中心;本文记述了一 次湖心亭看雪的往事, 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 净之美,以及亭上遇 人之乐,体现了作者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 水之乐,痴迷于世俗 之外的闲情雅致,隐 含着淡淡故园之思、 故国之悲。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尽力饮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6.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判断句) 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客居此地。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欣 然 一 饱 /随 作 雪 景 一 幅 / 以 寄 僧 赏。
4.写出【乙】文中表现作者沉醉雪景、流连观赏的语句。 徘徊凝览,以发奇思。
5.【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 【甲】文寂寥空旷的意境隐含着作者的__家__国__之__思____; 【乙】文明丽鲜活的文字表达了作者的___自__然__之__乐_____。
撑(船)
拏:____________________
裹、围
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毳:__________鸟__兽__的__细___毛___________
(3)雾.凇.沆.砀. 雾凇:_____天__气__寒___冷__时__,__雾___冻__结__在__树___木__的__枝__叶__上
_________形__成__的__白___色__松__散__冰___晶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3湖心亭看雪(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13湖心亭看雪(含答案)

13湖心亭看雪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余拏.一小舟()(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及.下船()2.下列句子中的“一”字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惟长堤一.痕B.一.童子烧酒炉正沸C.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D.余拏一.小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4.用原文填空。

(1)由柳宗元的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能想到课文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雪”是娱情之物,本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

请再举出古诗文中几个写“雪”的句子。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是.日更定矣()(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是金陵人,客.此()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湖心亭看雪》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余.住西湖。

:②是.日更定矣。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④大雪..三日。

:⑤是金陵人,客.此。

:⑥拥毳衣炉火..:⑦与余舟一芥.:2、一词多义:是:①是日更定:②是金陵人:一:①一白:②长堤一痕:更:①是日更定矣:②更有痴似相公者: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白:①一白:②强饮三大白而别:绝: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以为妙绝:③来此绝境:与:①天与云与山与水: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焉: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②雕栏相望焉: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①见余大喜: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判断文言句式:①更有痴似相公者: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③拉余同饮:④是金陵人: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三、课外文言文阅读:赵人养猫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①?”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②去夫猫也?”(选自刘基《郁离子》)【注释】①盍(hé)去诸:盍,何不。

诸,“之乎”的合音。

何不赶走它呢?②若之何:为什么,怎么能?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去.饥寒犹远/去.国怀乡B.是非若.所知也/若.夫阴雨霏霏C.乞.猫于中山/乞.人不屑也D.弗食.鸡则已耳/食.不饱力不足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是非若所知也。

第13课《湖心亭看雪》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湖心亭看雪》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3)“痴”于情:“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他乡遇知己,天涯遇知音。
思考: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说是“独往”呢?
● 他认为舟子看不懂,不是 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 心亭看雪的心情,从文章最 后一句中就可知道舟子的观 念。这个“独”字反映出他 作为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道“舟中人两三粒”,文章末尾还写到舟 子,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湖心亭看雪
新课导入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整 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 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 亭。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 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文 学家.他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子弟。清兵南下灭亡了明朝,他 入山隐居、著书,他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 深的修养,主要著作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风格流丽 清新,写家破人亡之痛,寓情于景,字里行间流露出明亡之后怀 旧的伤感情绪。
板书设计:
看雪年月、地点和环境
湖 心
西湖雪景பைடு நூலகம்

看 亭中会客

人生感慨
记叙 议论 抒情
知识拓展延伸
白描,一种描写的方法。
①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 见其人。 ②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 ③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另一方面,张岱之“痴”还缘于他心中挥之不去的 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 痴迷于高雅脱俗的情致; 痴迷于感伤怀念故国。
小结
课文以清新淡雅之笔,记叙了作者晚上独往湖心亭看雪 的经过,描绘了一幅风韵绰约、气象雄浑的江南湖山雪景 图。突出了作者超凡脱俗、孤高自傲的文人情怀,表达了 淡淡的愁绪以及故国之思。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2湖心亭看雪课件
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 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 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显露出深沉的故国之 思和沧桑之感。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文笔清新生动,饶有乐趣,风格特殊。
张岱曾有《自题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 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 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覆瓮,比喻著作毫无价 值,只可以作盖酱罐用,多用为谦词。作者在自嘲中讽 世骂时,显示自己的卓然独立。
年轻人的敬称及对士人的尊称。
更有痴似相公者:更,还。痴似,痴于,痴过。 痴,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钟情 山水、淡泊孤寂的特殊个性。 本文为痴迷的意思。
课文朗读
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整体感知
1.请用自己的花概括课文中心内容。
作者到湖心亭看雪。 2.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 地点:西湖的湖心亭。 人物:作者张岱,两“客此”的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奇遇。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 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 点,这正流露羁縻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显得悠远 脱俗,卓然独立。此正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情 事交融,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这正是本文的 一大特色。
写法探究
请赏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一 句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知识链接
湖心亭:位于杭州西湖之中,据说是宋代 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山,成为一岛,是 西湖三岛之一,后于山上建成亭阁,叫湖心 亭。
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此常有文 人墨客到此赏景。在湖心亭极目远眺,湖光一 览无余,群山如列翠屏,有“湖心平眺”之称。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25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为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 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黑线在白底上勾勒物像的画法,作为一种 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 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运用白描,简洁地勾画了一幅人与自然融合、 富有意境的湖山夜雪图。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本句写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既透露出作者 游湖观雪的雅趣,又有一种孤独、落 寞之感。
天地苍茫,人生微渺;天人合一,情景交融。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痴景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如此评价张岱:
开头“崇祯五年十二月”
痴?
独!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遗世独立,不 随流俗;
更痴迷于故国家园的梦忆之中。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红楼梦》
活动三:有感情朗读课文。
要求:带着理解,融入情境,有感情地朗读; 把握好语速、语调和语气。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 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 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 耶有用没用?
——张岱《自题小像》
推荐阅读:《陶庵梦忆》(张岱)
这本书浓缩了作者半世尘缘与中年以后生活艰辛的 全部密码,书中每一言每一语都凝结一个时代终结之 后的张岱内心深处那一把辛酸血泪,表达了他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的决绝。书中记述西湖的景、杭州的人、 江南的事,文字精练,字字珠玑,余韵袅袅,篇篇可 读。这本书值得我们去阅读。
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 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

更,。

2、【拏】。

3、【拥毳衣炉火】。

拥,毳,。

4、【雾凇沆砀】。

雾凇,。

沆砀,。

5、【长堤一痕】。

6、【焉得更有此人】!焉得,。

更,。

7、【三大白】。

白,。

8、【客此】。

9、【舟子】。

10、【相公】。

二、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三、理解性默写:1、“痴”字是文眼,以舟子的话结尾,具有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2、描绘了一幅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3、“独”字用得精妙,展示出作者不随俗流、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4、运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幅举目皆白的景象:5、使用数量词表现出景物依稀可辨、使人唯觉其小:四、课内简答题:1、“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2、“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3、“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4、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5、试着赏析“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7、请说明引用舟子话的用意。

8、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9、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10、本文文字简练质朴,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请题为一下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11、本文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晚上八时左右。

第13课《湖心亭看雪》 (共15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湖心亭看雪》 (共15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部编版)
13.《湖心亭看雪》
语文/九年级上册
1、积累文言词语,能根据注释,准确翻译 句子,理解文意。 2、熟读文章,了解白描的手法,感悟西湖 雪景的美。 3、反复品读课文,理解张岱的“痴”,感 悟他的雅情雅趣和故国之思。
杭州西湖,作为千古名胜,自古以来就收获了无数文人 骚客的赞美和称颂。白居易用“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 没马蹄”写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西湖;杨万里用“接天莲叶 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出了夏天妖娆妩媚的西湖;孙 锐用“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写出了秋天如诗 如画的西湖。有人说,杭州西湖是“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 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雪后的杭州西湖,究竟有着怎样 奇丽独特的美景呢?今天,就让我们追随清代文人张岱的脚 步,去赏一赏冬天里如梦幻般的西湖美景,去领略一下张岱 在大雪后游湖看雪的独特情怀。
运用白描手法,写一个人或叙一 件事,力求简洁、传神。
“西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拉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
喝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4、“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请从文章中找出一个字来准确评价张岱?

2、张岱的“痴”,体现在哪些地方?
①品“痴行” “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是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的时候去的。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痴人”张岱痴迷 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高雅情趣 ,痴迷于故国家园的梦忆之中。他的痴心痴情令人动 容,但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那种消极避世的情绪,我 们应该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辩证地借鉴。老师 希望同学们能够正确体会作者的雅情雅趣,感悟作者 的故国之思。让我们学习张岱,做热爱自然,性情高 雅的人。超越张岱,做积极入世,富有价值的人。

《湖心亭看雪》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注释、文言现象、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

《湖心亭看雪》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更定】。

更,。

2、【拏】。

3、【拥毳衣炉火】。

拥,毳,。

4、【雾凇沆砀】。

雾凇,。

沆砀,。

5、【长堤一痕】。

6、【焉得更有此人】!焉得,。

更,。

7、【三大白】。

白,。

8、【客此】。

9、【舟子】。

10、【相公】。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并解释:①余.住西湖。

:②是.日更定矣。

:③余强饮三大白.而别:④大雪..三日。

:⑤是金陵人,客.此。

:⑥拥毳衣炉火..:⑦与余舟一芥.:2、一词多义:是:①是日更定:②是金陵人:一:①一白:②长堤一痕:更:①是日更定矣:②更有痴似相公者:③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白:①一白:②强饮三大白而别:绝: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以为妙绝:③来此绝境:与:①天与云与山与水: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焉:①湖中焉得更有此人:②雕栏相望焉: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①见余大喜: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3、判断文言句式:①更有痴似相公者:②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③拉余同饮:④是金陵人:三、重点句子翻译: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四、课外文言文阅读:赵人养猫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①?”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②去夫猫也?”(选自刘基《郁离子》)【注释】①盍(hé)去诸:盍,何不。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说课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湖心亭看雪》说课课件
湖心亭看雪
张岱
表扬
方怡情、李学焜、杨瑷玮 杨沣力、谢婷娜、孙骏威 唐思捷、苏小雅、杨新爱 陈星宇、汪逸凡、张思雯
学习目标
• 1.朗读背诵课文,能够借助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 2.学习白描手法。 • 3.理解文中作者的痴意,体会作者淡薄孤寂,钟情
山水的情怀。
一读湖心亭看雪
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另一方面,张岱之“痴”还缘于他心中挥之不去 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主旨
• 本文通过写自己湖心亭看雪的经过,描绘 了所看到的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体 现了作者的故国之思,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 孤芳自赏的情怀,并寄托了人生渺茫的慨叹。
孤舟一寒士,独品满湖冰。 痴行痴景痴人痴心,雅情雅趣永存世间!
5.“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是尾声,你怎样理解 这个“痴”字? “喃喃”一词,你看出了什么?
舟子说作者“痴”,又说还有像作者一样“痴”的人,实际上是突出作者的“痴”。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状态。
赏析语言
1.找出写景的句子并体味作者的感情。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
及/下船,舟子/喃喃( gèng
)z曰:“莫说/相公痴,更( qiǎng
)有/痴似相公者!”
nán
gèng
整体感知
听录音跟读
1.朗读指导
首先要读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要节奏合理;其次要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感情;再其次 要流畅自然,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四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 忌硬背。
三赏雪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 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湖心亭看雪》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教案赏析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开头两句点明时间、地点。

集子中凡纪昔游之作,大多标明朝纪年,以示不忘故国。

这里标“崇祯五年”,也是如此。

“十二月”,正当隆冬多雪之时,“余住西湖”,则点明所居邻西湖。

这开头的闲闲两句,却从时、地两个方面不着痕迹地引出下文的大雪和湖上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紧承开头,只此两句,大雪封湖之状就令人可想,读来如觉寒气“湖中人鸟声俱绝”,逼人。

作者妙在不从视觉写大雪,而通过听觉来写,写出大雪后一片静寂,湖山封冻,人、鸟都瑟缩着不敢外出,寒噤得不敢作声,连空气也仿佛冻结了。

一个“绝”字,传出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这是高度的写意手法,巧妙地从人的听觉和心理感受上画出了大雪的威严。

它使我们联想起唐人柳宗元那首有名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这幅江天大雪图是从视觉着眼的,江天茫茫,“人鸟无踪”,独有一个“钓雪”的渔翁。

张岱笔下则是“人鸟无声”,但这无声却正是人的听觉感受,因而无声中仍有人在。

柳诗仅二十字,最后才点出一个“雪”字,可谓即果溯因。

张岱则写“大雪三日”而致“湖中人鸟声俱绝”,可谓由因见果。

两者机杼不同,而同样达到写景传神的艺术效果。

如果说,《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为了渲染和衬托寒江独钓的渔翁;那么张岱则为下文有人冒寒看雪作映照。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是日”者,“大雪三日”后,祁寒之日也;“更定”者,初更时分,晚上八点左右,寒气倍增之时也。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3课《湖心亭看雪》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白描要求运用极简省的语言,描摹景物的特征,
反映作者的感情。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 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 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 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 有一些活气。 ——鲁迅《故乡》
使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故乡的深 冬的原野,表露了蕴藏在作者内心深处的深沉 的悲凉。
四、文言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古代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指酒杯; 今义:跟“黑”相对的颜色。
(二)一词多义 1.是:是日(这 代词) 是金陵人(表判断 判断动词) 2.更:更定矣(gēng,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量词)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gèng,还 副词) 3.白:上下一白(白色)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 4.一:上下一白(全 副词) 余拏一小舟(一只 数词)
痴于“景”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
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由远及近,把雪后西湖仅能见到的景物收罗在一起, 仿佛是一个逐渐拉近的长镜头,极写大雪造成的“艺术 效果”。这几句描写,抓住了景物在大雪覆盖中留下的 “影子”的特点,妙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把长堤、 湖心亭、作者身处之舟、包括作者在内的舟中人用白描 的手法按照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的次序勾勒出来,如同 一幅颇有意境的水墨画,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
2、间接描写: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全景式描写: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没有正面写雪,而写“大雪三日”后人声鸟 鸣断绝,寂寥凄清。
痴于“景”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没有直接写雪,而是写出了雪后雾气弥 漫,云天山水合而为一,完全成为雪与雾 的世界
2. 赏析写景句子,学习白描手法。 3. 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体会其家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课文、译文、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课文、译文、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二课《湖心亭看雪》课文、译文、知识点总结一、作者简介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他的小品文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文中独树一帜。

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二、故事背景张岱出身于书香门第,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悠闲的布衣生活。

明亡以后,他消极避居于嵊县西白山中,专心从事著述。

《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入山以后。

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三、翻译课文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注释崇祯五年:即1632年。

崇祯,明思宗朱由检年号(1628-1644)。

俱:都。

绝:消失。

是日:这一天。

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个小时。

定:止,停。

拏(ná):携,带。

毳衣:细毛皮衣。

毳(cuì),细毛。

雾凇:雾气和水汽。

雾是从天空下罩湖面的云气,凇是从湖面蒸发上升的水汽。

沆砀:寒气弥漫的样子。

舟一芥:船如同小草一般。

芥(jiè),小草。

译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连续下了三天大雪,湖中人声、鸟声都消失了。

这天晚上初更刚过,我划着一条小船,披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一人前往湖心亭看雪景。

寒气弥漫,白茫茫一片,天空与云、与山、与湖水,上下全是白色的。

湖上映出的影子,只有像一条印记的长堤,像一个墨点的湖心亭,和我那像小草似的小船,船中的两三个人罢了。

2.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第12课 湖心亭看雪-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解析版)

第12课 湖心亭看雪-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解析版)

第12课湖心亭看雪★第一步基础巩固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拏.一小舟(ná) 毳.衣(cuì) 长堤.(dī)B.雾凇.(sōng) 沆.砀(hànɡ) 喃.喃(nán)C.更.定(gèng) 相.公(xiànɡ) 崇祯.(zhēn)D.一芥.(jiè) 强.饮(qiǎng) 铺毡.对坐(zhān)【解析】“更”应读“gēng”。

【答案】C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湖中人鸟声俱绝.(2)是日..更定矣(3)余拏.一小舟(4)拥.毳衣炉火(5)雾凇沆砀..(6)舟中人两三粒而已..(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8)余强饮三大白.而别(9)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10)及.下船(11)舟子..喃喃曰(12)更有痴似.相公者【答案】(1)消失 (2)这天 (3)撑(船) (4)裹、围 (5)白汽弥漫的样子(6)罢了 (7)哪能 (8)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9)客居此地(10)等到,到了 (11)船夫 (12)像,相像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及.下船/②过犹不及.B.①上下一.白/②长堤一.痕C.①是.日更定矣/②是.金陵人D.①湖中人鸟声俱绝./②哀转久绝.【解析】A项分别是“等到”“达到;B项分别是“全”“数量词,一道”;C项分别是“这”“判断词”;D项都是“消失”。

【答案】D4.下列句子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余强饮三大白而.别A.思而.不学则殆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C.怒而.飞D.乃记之而.去【解析】例句中的“而”是连词,表顺承;A项,连词,表转折;B项,连词,表并列;C项,连词,表修饰;D项,连词,表顺承。

【答案】D5.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湖心亭看雪”中“湖心亭”交代了赏雪的地点,“看”是欣赏、观赏的意思,“看雪”点明了事件。

湖心亭看雪 课件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湖心亭看雪 课件 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铺毡对坐
Zhān
余挐一小舟 ráo

湖中人鸟声俱绝 上下一白 强饮三大白而别 客此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了传世__________(成就)。
❖ 好一个张岱,你痴景,痴情,痴心,雪是你 节,冰是你志,天地任你逍遥驰骋。
❖ 张岱,一叶扁舟,载不动你几多愁,幸好, 还有你的文字,承载起你的酸楚,承载起你 切肤的亡国之痛,承载起你屹立不倒的高尚 灵魂。
莫说“相公”痴,莫 说“金陵人”痴,更
有痴似他们的你们!
平 湖 秋 月
湖心亭看雪
张岱
自读课文并了解大意:
1、说说你难以理解的字、词、 句。
2、用最简洁的话分别说说两段 各写了什么?
请用一个字概括:作 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古今
知多少?
用这样的句式说话
❖ 你,_____(姓名),是我心中的“痴者”, ❖ 正是因为你痴迷、执着于__________,才有
“金陵”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 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一个人,登台长吟: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一个人,夜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一个人,寒江钓雪: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一个人,持有一份情怀,坚守一种节操,直到天荒地老!
字音
拥毳衣炉火 cuì
雾凇沆砀 Sōng hàng dàng
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 梦。……偶 拈一则,如游旧径, 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陶庵梦忆自序》
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 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பைடு நூலகம்,顺治帝登基;顺 治元年(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 书;1647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景
说说文中写景有什么特色,你认为哪个词写得好?为什么?
水墨模糊的湖山夜雪图
从”一痕“”一点“”一芥“到”两三粒“有什么规律? 从中可看出张岱追求怎样的山水之境?
天人合一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 两三粒而已。
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作者简介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
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 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 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 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 入山著书以终。晚明小品文的 代表作家 代表作:《陶庵梦忆》 和《西湖梦寻》。

zhēn sōng

cuì
凇 堤

ngdà ng 沆砀 hà 芥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更定 地点:西湖,前往湖心亭 人物:余,舟子,两金陵人,童子 余独往湖心亭看雪,喜遇知音, 事情:
强饮三大白而别
夜半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巧遇知音。
文中有一个词语可以形象地概括 出张岱的形象,请你找出来。

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张岱的“痴”?
痴行——大雪独行
痴景——“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
材料一 “ 湖心亭看雪”事件发生于崇祯五年(1632); 崇祯十七年(1644) 明朝亡,顺治帝登基,清朝建立;顺 治元年(1644)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人山中著书; 1647 年左右,张岱写《湖心亭看雪》。 材料二 “金陵” 即南京,明太祖朱元璋定其为国都, 后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
亡国的沉痛 故国的怀念 在贫困衰败中固守对故国的“痴心”
gèng
疏通文句(可同桌间讨论交流) 圈画出重要的或还不解的字、词、句。
一词多义
一小舟( 一 )
一 是
是日更定(
这)
上下一白( 全 )
是金陵人(
是 )
更有此人( 还
)

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
)
)
是日更定矣( 古时计时单位
上下一白(

白色 )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泛指酒杯
这篇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
绿最 杨爱 阴湖 里东 白行 沙不 堤足
白居易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疏林红叶,芙蓉将谢,天然妆点秋屏列。 断霞遮,夕阳斜,山腰闪出闲亭榭。
元 薛昂夫
张岱

湖 心 亭 看 雪
湖 心 亭
湖心亭在西湖中央,在湖心亭极目远眺,湖光 尽收眼底,群山如列翠屏,有“湖心平眺”之称。
--清· 王士祯· 《题秋江独钓图》
运用量词,千锤百炼,有异曲同工之妙。
白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 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采或很少 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 的画法。 作为一种描写方法,它是指抓 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 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雪景描写: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 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白描)
自然质朴 不事雕琢
痴情
记忆中的那晚,张岱遇上了谁?
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似” 是什么意思?张岱与他在亭上遇到之人有何相似之处?
这里说明他们有共同的情趣爱好。这样的情趣爱好有什么 特点呢? 遇到后,张岱还和亭中人喝了酒。他们心情怎么样?
痴心
还有相似处吗?
都客居杭州
“问其姓氏,金陵人,客此。” 问其姓氏,不答姓名答籍贯张岱写错了吗?还是另有深意? 请小组结合材料讨论。

dī zhān
jiè
nán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我能读准下列句子的停顿
B. 天与云与山与水
C.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我能读出下列句子的语气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B.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欣赏朗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绝。是日/更( ) 定矣,余/挐( )一小舟,拥 /毳( )衣炉火, gēng ná cuì sōng 独往湖心亭 /看雪。雾凇( )沆( )砀( ),天 /与云与山与水, hàng dàng 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 /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 与 /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jiè dī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 )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 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 zhān )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 gèng ( )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 /金陵人,客此。及/ qiǎng 下船,舟子/喃喃 ( )曰:“莫说/相公痴,更( )有/痴似 nán 相公者!”
痴 :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
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 痴迷于感伤怀念故国。 超凡脱俗,淡薄孤傲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比较阅读
描写手法 表达感情
《湖心亭看雪》
《江雪》
比较阅读
描写手法 表达感情
《湖心亭看雪》
《江雪》
白描
烘托
清高自赏 淡淡愁绪 内心的 孤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