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缓爱德华氏菌对牙鲆免疫器官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迟缓爱德华氏菌对牙鲆免疫器官的影响

姜国良

张士璀

(青岛海洋大学266003)

提要当经口腔灌注大量迟缓爱德华氏菌后,牙鲆的头肾和脾脏内的免疫细胞活性增强,表现为单核细胞数量增加,颗粒细胞内产生大量的颗粒以及颗粒吞噬作用的增强。研究结果还表明,病菌也会对免疫器官产生损害,可造成细胞水肿,膜性结构破坏及细胞坏死。本文详细观察了牙鲆肾、脾、肝、肠及血液的显微结构和肾、脾、肝的超微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对疫苗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细胞学基础。关键词

迟缓爱德华氏菌,牙鲆,免疫器官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课题G1999012006

号;国家海洋863项目819 02 06号。收稿日期:2000 06 28;修回日期:2000 07 18

随着鱼类人工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鱼类病害也逐渐增多。据Plumb J.A.1994年报道,迟缓爱德华氏菌病(Edwardsiella tarda )是流行于淡水和海水鱼类的一种常见细菌病。有关鳗鲡的迟缓爱德华氏菌病病原学和组织病理学研究已见郭琼林等1995年,韩先朴等1995年的报道,而海水鱼类牙鲆的迟缓爱德华氏菌病是由Yasunaga 等于1982年首次报道,主要表现为腹水,肝、肾出血、肥大,现在这种病已经成为海水

人工养殖牙鲆的危害较重的三大疾病之一[1]

。据李亚南等1995年报道,由于鱼病的产生是鱼体本身免疫机能受抑制的结果,因此研究病菌与鱼体免疫之间的关系、疫苗与鱼体免疫之间的关系极具理论和应用价

研究报告R EPORTS

STUDIES ON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COLOGY OF Lateolabrax j a p onicus LARVAL,JUVENILE FISH

ZHU Jun q uan

LI Min g y un

SHAO Quan li

JI A Din g w u

(Departm ent of Fisheries,Ningbo Un iversity,315211)

Receiv ed:Feb.28,2000

Ke y W ords:Lateolabrax jap on icu s ,Larvae j uveni le fish ,M orph ology ,Ecology

Abstract

The p resent p a p er deals with the larval and j uvenile fish of Lateolabrax j a p onicus.The mor p holo g 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colo g ical habits were observ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rtificial seed breedin g in the p rocess of its larval and j uvenile fish develo p 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about ninth da y s after hatchin g ,the y olk sac disa pp eared.About thirt y sixth da y s after hatchin g ,median fin ra y s were differentiated.About fift y sixth da y s after hatchin g ,the scales weve formed.About eighty fifth days after hatching,the body was covered completely by scal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ts morphology,its ecological habits were also changed accordingly.(本文编辑:刘珊珊)

值,然而这方面的报道尚不多。作者利用光学显微与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迟缓爱德华氏菌对牙鲆(Paralichth y s olivaceus)免疫器官的影响和病理学变化,并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鱼

牙鲆幼鱼购于山东威海海珍品养殖公司,平均体长15cm,每次购得的幼鱼都置于9L水族箱暂养1周左右,换水,水温控制在21 1 ,充氧并用颗粒饵料饲喂。正式实验时停止饲喂。

1.2迟缓爱德华氏菌

迟缓爱德华氏菌来自天津动植物所。将迟缓爱德华氏菌活化、复壮、分离转接淡水的2216E斜面, 25~27 培养48h后,用无颗粒生理盐水洗下菌苔,配成5.5108CUF/m l悬液,口灌0.1ml,24h后取材,同时设置对照组。

从腹水明显的病鱼中分离病菌,进行特征鉴定检验,同时在-20 冷冻干燥保存。

光镜样品取材包括肾、肝、脾和肠等器官组织,用Bouin氏液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7 m,Harris苏木精 曙红(H.E)染色;同时取血液样品,空气干燥,瑞氏染色,欧林巴斯显微镜观察摄影;电镜样品取头肾、脾和肝切成0.5mm3小块,用2.5%戊二醛预固定和1%锇酸后固定,梯度乙醇脱水,E p on812包埋, LKB超薄切片机切片,醋酸铀 柠檬酸铅双重染色,日立-7000型透射电镜观察及摄影。

2结果

2.1病原菌的特征

革兰氏阴性杆菌,菌体直、单个。25~28 培养24h菌体(0.6~0.8) m(0.8~2.4) m,多数为(0.7~0.8) m(1.1~1.4) m,随培养时间延长菌体缩短。长时间培养菌体会有很多呈球形。具有周鞭毛,可运动,无荚膜,无芽孢。在普通培养基上25~ 28 培养48h菌落直径为0.5mm左右。正圆形灰白色透明隆起,周缘光滑。能在SS培养基上生长。2.2主要免疫器官及组织的显微结构的变化

2.2.1肾牙鲆的肾由头肾和中肾组成,头肾为淋巴样组织,中肾为泌尿组织,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后,肾间质内的造血组织明显增多,肾间质呈现条索状(图1 1);肾小体血管球充血、变形,甚至解体;血球囊增宽;肾小管特别是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细胞间隙不清,细胞质内出现空泡,肾小管与周围间质组织分离,有的已经完全解体成碎片,夹杂于间质组织之中(图1 2)。

2.2.2脾脾的脾索呈现萎缩的条索状,脾髓内充满了红细胞,白髓萎缩(图1 3)。

2.2.3肝牙鲆的肝实质组织变化明显。正常的肝组织肝板清晰,肝细胞多角形,排列紧密(图1 4)。感染后,肝组织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灶性病变,细胞索间隙增大,肝窦中枯否氏细胞增多(图1 5),血管亦发生扩张和空泡化。

2.2.4肠肠的变化不大,只是表现在肠黏膜上的黏液细胞膨胀(图1 6),除此之外,未见异常。

2.2.5血液感染后,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上变化较大,淋巴细胞由67.6%降低到5

3.2%,而单核细胞的数量却从21.2%增加到38.2%,T检验差异显著(P<0.001),颗粒细胞的数量变化不显著。2.3主要免疫器官的超微结构变化

2.3.1头肾头肾内细胞变化主要表现为(1)单核细胞的细胞质空泡化(图1 7);(2)颗粒细胞的小型颗粒异常增多,大型颗粒由单位膜包围,内质不均匀,有的有内含物,有的已经空泡化(图1 8、1 9);(3)颗粒细胞的细胞核异质化降低,核膜部分溶解(图

1 8、1 9);(4)髓样体颗粒增多(图1 10)。

2.3.2脾红细胞的核膜肿胀,颗粒细胞溶解,大量颗粒散在间质之中(图2 1);巨噬细胞细胞质内空泡化并有吞噬红细胞的现象(图2 2);部分颗粒细胞的细胞核的染色质在核浆内散乱分布;核膜部分溶解,有的整个核裂解(图2 3)。线粒体数量减少,内嵴肿大,局部断裂、空泡化;内质网变形,膜上颗粒脱落,严重时会膨胀成泡状。

颗粒细胞的颗粒变化更加多样化:有包裹细胞碎片的电子密度极高的大型颗粒(图2 1,2 3),有在均质颗粒内具有较高电子密度芯的中型颗粒,有无单位膜包围的低密度小型颗粒(图2 4),大量细小颗粒(图2 3)以及空泡化的颗粒(图2 4)。

2.3.3肝肝细胞间分界不清晰,只在肝细胞与肝细胞间接近血窦处,可见到桥粒结构,肝细胞的细胞核多数表现为染色质散乱,有空泡,核仁消失,部分核膜溶解、变形;肝细胞质内有多个灶性坏死病灶,大量线粒体肿胀成圆形,内嵴变形、溶解以至消失,严重者整个线粒体呈空泡化(图2 5);脂滴较多,部分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