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重点:常见的情绪性应激反应
医学心理学重点内容
第一章绪论1.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2.当代医学模式1)病因:由生物-心理-社会三因素引起2)谁该对疾病负责:医生病人各负其责。
个人负有部分责任3)如何治疗疾病:心理与生理的共同治疗4)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健康与疾病是一个连续体,从无到有,从轻到重。
5)心理与身体的关系:身心一元论,心身才是相互影响的两个独立体6)心理学在健康与疾病中的作用:心理因素不仅是疾病的后果,也是结果。
3.医学心理学对疾病与健康的思考(一)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脑通过神经系统将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蛋白、分子、基因等部分统一起来。
(二)人同时有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心、身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三)人与环境是密切联系,人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
(四)心理因素在人类调节和适应的功能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
第二章心理学基础1.感觉的特征: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觉后像感觉适应感觉对比联觉2.知觉的特性:相对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3.记忆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再现4.遗忘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发现5.遗忘规律特点如下:1.遗忘进程先快后慢;2.遗忘的多少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的关系;3.遗忘的多少与个体的心理状态的关系;4.遗忘与个体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方式的关系。
6.情绪的组成:生理唤醒、认知体验、外显行为7.如何认识情绪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的变化往往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常常蕴涵着情感。
8.情绪状态的分类1.心境:是指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绪状态。
2.激情3.应激9.沙赫特-辛格的情绪因素学说观点:对于特定情绪而言,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二是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
医学心理学总结
医学心理学总结P1-P6(了解)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学科,这门学科是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研究心理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及其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及规律的一门科学。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P7-131.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知、情、意)2.心理是人脑的功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P13-18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最基本的认知过程。
感觉的特征:(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衡感觉能力的客观指标,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
(2)感觉的适应: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就是感觉的适应。
(3)感觉的对比:指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在性质和强度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4)感觉的相互作用:是指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
(5)感觉性的补偿与发展:感觉性的补偿是当某种感受器受到损伤后,在社会生活与实践活动的影响下,其他感受器的感受性大大提高的现象。
6.知觉(percep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物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7. 知觉的基本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
8. 错觉(illusion):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是不正确的知觉。
9. 注意(attention):使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0.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高级形式。
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11.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
(2)注意的稳定性。
医学心理学重点常见的情绪性应激反应
03 常见的情绪性应激反应类型
焦虑反应
广泛性焦虑
表现为持续的、不切实际的担忧,影响日常生活 。
惊恐发作
突然出现的强烈恐惧感,伴随身体症状如心跳加 速、呼吸急促。
社交焦虑
在社交场合中感到显著的不安和恐惧,担心被他 人评价或嘲笑。
抑郁反应
情绪低落
持续感到悲伤、绝望或无助。
睡眠和食欲改变
失去兴趣
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 。
情绪性应激反应的干预与治疗
06
心理治疗在情绪性应激反应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CBT)
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减少情绪性应激反应的症状。CBT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并纠正负面思维模式,学习应 对压力和情绪管理技巧。
心理动力学治疗
通过探索患者的内心深处,了解情绪性应激反应的根源。治疗师帮助患者认识并处理内心的冲突和矛盾,促进情绪的 稳定和心理健康。
诊断标准及流程
A
症状标准
根据DSM-5或ICD-10等诊断标准,判断个体是 否出现特定的情绪症状,如焦虑、抑郁等。
严重程度标准
评估症状的严重程度,判断是否达到情绪 障碍的诊断标准。
B
C
病程标准
了解症状的持续时间及变化情况,判断是否 符合情绪障碍的病程要求。
排除标准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或情况, 如躯体疾病、药物使用等。
医学心理学重点常见 的情绪性应激反应
目录
• 引言 • 情绪性应激反应的生理基础 • 常见的情绪性应激反应类型 • 情绪性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 • 情绪性应激反应的评估与诊断 • 情绪性应激反应的干预与治疗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情绪性应激反应 在医学心理学领域的 重要性。
医学心理学笔记【分章节】
医学心理学彩色笔记【分章节】第一章绪论一、概述1、心理学创始人:1879年,冯特---德国。
2、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年,恩格尔。
医学道德进步的重要标志。
3、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疾病从单纯治疗向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发展。
二、医学心理学任务与观点1、医学心理学研究分支:临床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健康心理学,行为心理学,身心心理学,心理生理学与生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护理心理学。
记忆:前缀和医学有关。
2、医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①心身统一;②社会影响;③情绪作用;④人格特征;⑤主动调节;⑥认知评价。
三、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的观点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①认为童年时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冲突,是引起各种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的根源。
②三种意识:意识--正常人,前意识,潜意识。
③治疗:自由联想,释梦,移情,催眠。
④本我:追求生物本能欲望的满足,人格结构的基础,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一部分是意识的,一部分是潜意识的,按“现实原则”;超我:后天教育中形成,具有自我控制与道德监察功能,遵循“道德原则”。
2、行为主义理论(1)华生、巴甫洛夫----喂狗。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由条件刺激物与非条件刺激物在时间的结合(强化),并经训练而获得的反射。
行为主义自华生,巴甫洛夫说反射,错误学习得疾病(2)斯金纳---喂猴,操作条件反射。
(3)班杜拉---人,社会观察学习。
治疗的原则:通过不强化而使已建立的错误反射消失(消退)。
3、心理生理学理论:坎农---心理因素对健康和疾病产生的影响,必须通过生理活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作为中介机制。
4、人本主义学派:罗杰斯、马斯洛----自我实现;治疗:降低期望值。
人本主义罗杰斯,注意倾听挖潜力5、认知学派理论:贝克、瑞米---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人理性认识、评价的结果。
只有矫正错误观念,才能解除心理障碍。
贝克瑞米认知派,错误认知生障碍6、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测验法,个案法,相关法和实验法。
医学心理学——心理应激
二、应激的概念模型
医学心理学(第7版)
应激源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1. 躯体性应激源 对人的躯体直接产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刺激物,如过高过低的温度、强烈的噪声、酸碱刺激、不良食物、微生物等。2. 心理性应激源 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主要指冲突、挫折和各种原因导致的自尊感降低。
2. 应激生理中介相关成分
二、应激的生理中介
(一)应激系统
医学心理学(第7版)
(5)性腺轴:应激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活,来自这个轴系的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对性腺轴的功能产生影响,可导致促性腺激素释放的减少,繁殖能力受损。(6)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应激时肾脏可分泌肾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使血压升高,通过肾脏排泄水、钠减少。(7)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细胞和免疫分子。免疫系统对不同应激的反应有所差别,如当暴露于不可控制的应激刺激时,一开始使人体免疫功能抑制,对疾病的易感性提高,而随后可能反应为免疫功能增强或紊乱。应激使大脑小胶质细胞激活致炎症状态,可能参与了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病机制。
(一)生活事件的量化研究
二、应激源的研究
医学心理学(第7版)
1. 国外有研究显示,伴有心理上丧失感的生活事件,例如配偶的死亡,对健康的危害最大。有人对配偶死亡的903名男性作了6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居丧第一年对健康的影响最大,其死亡率为对照组的12倍。2. 国内的研究发现,对疾病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是:①在较紧张的学习或工作中伴随不愉快的情绪;②工作中或家族中人际关系不协调;③亲人的意外死亡或者突然的意外事故。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医学心理学重点复习
医学心理学1、医学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
2、医学心理学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3、医学模式的转变是指从生物医学的模式转变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
4、临床心理学包括心理诊断学、心理治疗学、心理卫生、心身疾病等内容。
5、医学心理学在现在医学中的作用是:促进医学模式转变、促进预防疾病战略转变、顺应了临床医疗的工作需要、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
6、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1)疾病谱发生了改变(2)心理社会因素已成为重要的致病因素(3)心理社会因素与病情变化有关(4)心理调节有助于缓解疾病(5)对心理健康的需求日益增加7、医学心理学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关系?(1)系统整体观(2)心神统一观(3)社会影响观(4)主动调节观(5)情绪影响观8、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意义:(1)加强基础理论(2)增强心理定量的科学性(3)体现多学科的融合性9、医学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种类:(1)观察法(2)调查法(3)心理测验法(4)实验法(5)个案研究和抽样研究(6)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10、意识:是与语言有关的、人们当前能够注意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
如感知觉、情绪、意志、思维等。
11、潜意识:又称无意识或下意识,是个体自己不能察觉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这个部分的内容是不能被道德和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的要求和欲望,已经被意识遗忘了的不愉快的童年经历、心理创伤等。
12、前意识: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主要包括目前未被注意到货不在意识之中,但有需要时可以重新进入意识的关于事件和体验的记忆。
13、弗洛伊德设人格含有三个基本系统:(1)本我:遵循“快乐原则”(2)自我:遵循“现实原则”(3)超我:遵循“至善原则”14、一个人的个性心理发展经过的五个时期:(1)口欲期:0—1.5岁(2)肛欲期:1.5—3岁(3)性蕾期:3—5岁(4)潜伏期:6—12岁(5)生殖器期;大约12岁15、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
Eucjvyo医学心理学要点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
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
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
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
乃书于纸上。
毕而卧。
凄然入梦。
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的、完整的连续体,也就是在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它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
它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相对性:人在知觉事物时,对外来刺激有选择地进行加工的能力。
知觉系统会自动地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对对象知觉得比较清晰,背景则知觉得比模糊。
2知觉的整体性:我们不是将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组成部分知觉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
格式塔心理学将整体知觉的组织原则概括为:接近法则、相似法则、闭合法则、连续法则3知觉的理解性:人对于知觉对象总是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予以解释,并以概念来标记它。
过去的经验和定势影响对当前事物的知觉。
4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当知觉的条件或对象发生变化的时候,而知觉的映象仍保持不变的特性。
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回忆)。
记忆基本阶段:识记——保持——再认与再现记忆按内容分类: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注意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024医学心理学重点常见的情绪性应激反应
的情绪性应激反应contents •情绪性应激反应概述•焦虑情绪应激反应•抑郁情绪应激反应•愤怒情绪应激反应•恐惧情绪应激反应•综合干预策略与实践目录情绪性应激反应概述定义与特点定义特点发生原因及机制原因机制应激源作用于个体后,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节,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包括情绪性应激反应。
影响因素分析01020304人格特征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既往经历临床表现与分类临床表现分类焦虑情绪应激反应焦虑定义及表现形式定义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以应付的不愉快情绪。
表现形式精神上表现为紧张、不安、提心吊胆、害怕、忧虑等;躯体上表现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颤抖、面色潮红等。
焦虑产生原因分析如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紧张、生活事件等。
如自卑、过于追求完美、性格内向等。
如疾病、药物使用不当等。
如认知偏差、情绪调节能力不足等。
环境因素个性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心理影响生理影响行为影响社会功能影响焦虑对身心健康影响缓解焦虑方法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生物反馈疗法药物治疗抑郁情绪应激反应抑郁定义及表现形式定义表现形式抑郁产生原因分析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抑郁对身心健康影响身体健康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增加患病风险;影响睡眠质量,导致精神萎靡。
心理健康降低自尊和自信心,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时可能导致自杀念头和行为。
使用抗抑郁药物,如SSRI 类药物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社会支持自我调节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等,帮助患者调整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家庭、朋友的支持和理解,参加社交活动等,有助于缓解抑郁情绪。
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保持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积极面对生活挑战,保持乐观态度。
缓解抑郁方法探讨愤怒情绪应激反应愤怒定义及表现形式愤怒定义表现形式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生理因素030201愤怒产生原因分析愤怒对身心健康影响心理影响生理影响行为影响缓解愤怒方法探讨认知重构情绪调节社会支持专业治疗恐惧情绪应激反应恐惧定义及表现形式定义表现形式心理学因素个体的认知评价、过往经历、性格特点等心理因素也可导致恐惧情绪的产生。
医学心理学重点应激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
医学心理学重点应激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目录•应激概述•心理反应•生理反应•心理生理交互作用•应对策略与干预措施•总结与展望01应激概述应激定义及分类应激定义应激是个体在面对具有威胁性、挑战性或重大变化的环境时,通过一系列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来应对的过程。
应激分类根据应激的性质和持续时间,可分为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根据应激的来源,可分为生理性应激和心理性应激。
应激源与应激反应关系应激源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包括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应激源等。
应激反应指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产生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反应,包括生理反应、情绪反应、认知反应和行为反应等。
关系应激源是引起应激反应的外部条件,而个体的内部因素(如遗传、性格、经验等)则会影响对应激源的感知和评价,从而决定应激反应的性质和程度。
医学心理学中对应激研究意义揭示应激与身心健康关系医学心理学研究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有助于揭示应激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促进心理健康了解应激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指导临床实践医学心理学对应激的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患者的应激反应,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02心理反应03愤怒应激源导致的挫折或攻击性行为可能引发愤怒情绪,表现为情绪激动、易怒或暴躁。
01焦虑面对应激源时,人们常常会感到不安、担忧和紧张,表现为焦虑情绪。
02恐惧当应激源具有威胁性时,人们会产生恐惧感,表现为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
注意力不集中应激状态下,人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记忆力减退应激可能导致大脑海马体等区域的功能受损,从而影响记忆力。
思维僵化应激使人们难以灵活思考,容易陷入思维定势或惯性思维。
逃避与回避面对应激源,人们可能会选择逃避或回避,以避免进一步的压力和不适。
攻击与侵犯当应激源被视为威胁时,人们可能会采取攻击或侵犯行为来保护自己。
医学心理学重点:应激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
医学心理学重点:应激的心理反应和生理反应当个体经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后,就会引起心理与生理的变化。
这种反应是应激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客观测量的指标。
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
可分两类:一是积极的心理反应;另一种是消极的心理反应。
积极的心理反应是指适度的皮层唤醒水平和情绪唤起;注意力集中;积极的思维和动机的调整。
这种反应有利于机体对传入信息的正确认知评价、应对策略的抉择和应对能力的发挥。
消极的心理反应是指过度唤醒(焦虑)、紧张;过分的情绪唤起(激动)或低落(抑郁);认知能力降低;自我要概念不清等。
这种反应妨碍个体正确的评价现实情境、选择应对策略和应常应对能力的发挥。
应源的心理反应可以分期。
进入时相的顺序及每一时相的持续时间和临床表现都有较大的变动性。
影响变动的因素有:事件发生前对应激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预期、个人经历及性格类型等。
一般的顺序是:惊叫、否认、侵入、不断修正、结束。
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否认与侵入两个时相,其余时相可以不出现或不明显,时相顺序也可以变换。
这种应激时相的划分在急性应激下较为明显,在慢性应激时则不太明显。
对应激的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异常,只是在反应过度时才属病理性的。
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Cannon从动物在紧急事例面前表现出的搏斗或逃跑反应中发现,这种机制涉及同化(副交感,胆碱能)功能的抑制和异化(交感、肾上腺能)功能的激活。
这两个过程的结合保证了动物在遭遇紧急情况时能量的需要,从而提出了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应付剧变时移缓济急的生理原则,与此有关的各种内脏及躯体活动变化都遵循这一原则。
目前认为,心理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后果是因人而异的(与所处情境、社会角色、群体中的地位相关),因害怕丧失控是产生的战斗-逃跑的起动与杏仁核有关;而受至与群体隔离或行动受挫而致抑郁时,可能与海马及肾上腺皮质机能有关。
医学心理学重点
医学心理学名词解释:[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一种系统论和整体观的医学模式。
它要求医学把人看成是一个多层次、完整的连续体,在健康和疾病问题上要同时考虑生物的、心理和行为的,以及社会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心理应激]:是个体认识到需求与实际的或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所作出的适应过程。
[心理治疗]:广义定义:以医学心理学原理和各种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各种心理学技术包括通过医护人员的言语、表情、行动或通过某些辅助手段如仪器,经过一定的程序,以改善病人的心理条件,增强抗病能力,达到消除心身症状,重新保持个体与环境的平衡。
[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病。
广义定义: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即“凡是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康复各环节有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者,都属心身疾病”。
狭义定义:如果强调心身疾病中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则称之为狭义的心身疾病。
[医学心理咨询]:是通过医学会谈和讨论(必要时进行心理测验),查明病人心理障碍的性质和可能的原因,给与劝告、建议、教育、支持和各种形式帮助的过程,包括运用简短的心理治疗和医药治疗(即综合干预)。
[行为]:广义概念: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也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
不仅外显的行为动作可以进行观察和研究,那些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也可以通过一定的途径被观察和研究,如施加给个体的刺激会导致随之而来的内隐及外显结果等。
狭义概念: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的部分,只有行为才是可以直接观察、并且成为进行科学研究的对象。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它是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的反映,或者说是机体的感觉器官对环境变化(刺激)的反应。
[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原理和有关理论的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
医学心理学资料
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里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
认知过程:是心理过程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部分,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基础,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
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
联觉: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事的反映。
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里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注意: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又无需太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认知的高级形式。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重要特性。
想象:是人们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和体验。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反映形式,客观事物是产生情绪、情感的本源,离开了客观事物,情绪、情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意志: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标,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心理过程。
人格: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里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个体对生理的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的反映,是个体的心里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着一定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挫折:动机受到干扰阻滞、被迫暂时放弃或完全受阻所导致的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
能力: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心理特征。
能力在活动中形成和发展,并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能力高低影响活动效果。
智力:属于一般能力,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气质: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性。
2024版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八章应激
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 素(如皮质醇),引起一系列生理反 应。
2024/1/25
CRH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9
免疫系统反应
应激源刺激免疫系统, 引起免疫细胞数量和 功能的改变。
长期应激导致免疫系 统功能紊乱,增加患 病风险。
2024/1/25
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 反应和免疫细胞功能, 降低机体对感染的抵 抗力。
2024/1/25
6
02 应激生理反应
2024/1/25
7
神经系统反应
应激源刺激感觉神经,传递信息 到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递质和神 经调质进行信息处理和传递。
自主神经系统和下丘脑-垂体-肾 上腺轴(HPA轴)被激活,引起
一系列生理反应。
2024/1/25
8
内分泌系统反应
应激源刺激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 激素释放激素(CRH)。
健康习惯
倡导良好的健康习惯,如不吸烟、 限制饮酒、避免过度使用药物等, 以减少对应激反应的负面影响。
26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1/25
27
12
认知反应
注意力不集中
表现为难以集中注意力、 记忆力减退等,常常与应 激事件的干扰和分心有关。
2024/1/25
自我负面评价
表现为对自己能力、价值 的贬低和否定,常常与应 激事件的挑战性和自我期 望有关。
思维僵化
表现为思维固着、缺乏灵 活性等,常常与应激事件 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有关。
13
行为反应
适应障碍
3
因长期应激导致情绪和行为异常,表现为抑郁、 焦虑、行为问题等,处理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 疗和生活方式调整。
姜乾金《医学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心理应激【圣才出品】
第5章心理应激5.1核心讲义一、总论(一)应激与心理应激理论1.医学所关注的应激塞里发现许多处于不同疾病状态下的个体,都会出现一般适应综合症(GAS)。
塞里认为GAS与刺激的类型无关,而是机体通过兴奋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后来发展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所引起的生理变化,是机体对有害刺激所作出的防御反应的普遍形式。
他将GAS分为警戒、阻抗和衰竭三个阶段。
2.心理学界关注的应激Lazarus R等提出认知评价在应激中的重要性,Lazarus指出,应激的发生并不伴随特定的刺激或特定的反应,而是发生于个体察觉或估价一种有威胁的情景之时。
此后Folkman S和Lazarus等进一步研究应对方式在应激过程中的重要性,形成了认知应激作用理论。
3.医学心理学对心理应激的定义医学心理学认为:心理应激是指个体在察觉需求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
4.心理应激是多因素的系统应激所涉及的各种有关变量之间都存在着交互的关系。
应激不是简单的因—果或刺激—反应过程,而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
(二)心理应激研究与临床医学1.心理应激包括生活事件、认知因素、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特点、心身反应及其他有关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
2.心理应激在医学临床工作中的实际指导意义:(1)心理应激理论有助于从整体上认识人的健康问题。
它使人们认识到个体实际上是生活在应激多因素的动态平衡之中;(2)在病因学方面,心理应激理论有助于我们认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社会和生物各应激因素的作用及其内在规律;(3)在治疗学方面,可以通过任何消除或降低各种应激因素的负面影响入手,达到治疗的目的;(4)在预防方面,如何合理调整应激刺激和各有关中间因素的构成体系,使每个人在适宜的内外环境下健康成长或保持适应,都可以看成是以应激理论为指导的心理保健措施。
二、生活事件(一)生活事件概念1.生活事件与应激源生活事件就是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即应激源。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八章应激(多场合应用)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八章应激(多场合应用)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八章:应激引言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与影响的学科。
应激作为医学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本章将介绍应激的概念、应激源的分类、应激反应机制、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应激干预策略等内容。
一、应激的概念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内外环境刺激时,为维持生理和心理平衡而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反应。
应激源可以是生理、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
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个体在应激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以应对应激源的挑战。
二、应激源的分类1.生理应激源:如感染、创伤、疼痛、疲劳等。
2.心理应激源:如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情绪体验。
3.社会应激源:如家庭关系、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
4.文化应激源:如文化冲突、价值观差异等。
5.环境应激源: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
三、应激反应机制1.警觉阶段:当应激源出现时,个体迅速做出反应,提高生理唤醒水平,为应对应激源做好准备。
2.抵抗阶段:个体调动生理和心理资源,积极应对应激源,以减轻应激对身心的影响。
3.耗竭阶段:长期或严重的应激源会导致个体生理和心理资源的耗竭,出现身心疾病。
四、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应激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具有双重性,适度的应激可以激发个体的潜能,提高应对能力,但过度的应激则会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1.生理影响:应激会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等生理反应。
长期或严重的应激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
2.心理影响:应激会影响个体的情绪、认知和行为。
过度的应激可能导致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心理障碍。
3.社会影响:应激会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长期或严重的应激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工作效率下降、生活质量降低等问题。
五、应激干预策略1.心理干预: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法,帮助个体调整认知、情绪和行为,提高应对应激的能力。
武大医学心理学重点
10级口腔五年心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医学心理学概念: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科,是根据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既关注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的作用,也重视解决医学领域中的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
研究内容:病因学研究;心理社会因素的作用机制;临床心理评估方法;心理干预方法及其疗效的研究。
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测量法;个案法;实验法;相关研究法第二章1记忆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内容: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分类:A按记忆的内容分类:○1形象记忆;○2逻辑记忆;○3情绪记忆;○4运动记忆;B按记忆信息加工的方式或保持时间的长短分类:○1感觉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心理过程: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重现(回忆)。
○1识记的心理过程: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知与识别而获得事物的信息和编码,并在头脑中留下映像的过程。
识记是记忆的开端,是保持的前提。
○2保持的心理过程:指识记过的材料(经验)和获得的信息在头脑中得到储存和巩固的过程。
它是实现再认和再现的重要保证。
保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表现为保存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
○3再认与再现的心理过程:这是记忆的两种表现形式,都以识记为前提。
当以前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重新呈现时能够识别出来,这就是再认;当以前感知过的事物或场景不在眼前时大脑将他们的反映重新呈现出来,这就是再现。
2思维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地反映,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每部联系。
并主要表现在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
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重要特性。
种类:A根据思维方式来分类:○1动作思维;○2形象思维;○3抽象思维。
B根据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来分类:○1聚合思维;○2发散思维。
C据思维的独立程度来分类:○1常规思维;○2创造性思维。
医学心理学重点
第四章主要理论流派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创立一、潜意识理论1.意识是指与语言(即信号系统)密切相关,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的部分,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2.前意识是指当时意识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3.潜意识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如已经被意识遗忘了的童年时期不愉快的经历、心理上的创伤等。
2.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快乐原则;2.自我——现实原则;3.超我——至善原则。
3.性心理发展理论1.口欲期(1岁);2.肛欲期(2—4岁);3.性器期(4—6岁);4.潜伏期(6—10岁);5.生殖期(10-20)5自我防御机制:1、压抑2、反向作用3、置换作用4、退行5、投射6、升华6评述1.开辟了无意识的研究领域2.开辟了新的心理学的学科领域3.对现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该理论过分强调性本能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性本能的满足与否直接影响着人格的发展。
其次,弗洛伊德提出人格发展理论的依据主要来自他个人的诊断经验和自我分析,很难重复验证。
二、行为学习的理论1狭义的行为:个体活动中可以直接观察并进行科学研究的对象。
广义的行为:个体内在的和外在的各种形式的运动,也包括主观体验、意识等心理活动和内脏活动。
2来源1.经典条件反射理论;2.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3.社会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又叫反应性条件反射,它是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形成的。
是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发现的。
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桑代克)正强化: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喜爱刺激出现时的事件。
负强化:当某一行为之后伴随着消极刺激的减少和解除时的事件。
惩罚:行为结果导致消极刺激增加的事件为惩罚。
社会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 A)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建者。
三、认知理论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综合了许多不同领域内相互渗透的观点撰写了《认知心理学》一书,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成为心理学领域的又一个理论学派,正式登上了心理学的历史舞台。
心理应激(姚5)心理学
心理应激的意义
• 心理应激理论与医学 • 应激系统模型与临床心理咨询 • 应激系统模型与压力控制与管理 • 应激系统模型与婚恋适应指导
第二节 应激源
• 应激源和生活事件的定义 • 生活事件的分类
– 现象学分类 – 按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分类 – 按事件的主管和客观属性分类
• 生活事件研究
• 应激源(stressor):
生 认知评价 活 事 件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个性等等
心理反应 行为反应 生理反应
健康 疾病
心理应激(应激过程模型):
• 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 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因素的影响或 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 用“过程”。
应激系统模型的基本特征(法则)
• 应激是多因素系统 • 各因素互相影响互相结果 • 各因素之间动态的平衡或失衡决定个体的
• 应对又称为应对策略(coping strategies)。
应对的分类
• 以指向性分:
– 问题关注应对(problem-focused coping) – 情绪关注应对(emotion-focused coping)
• 根据用分:
– 积极应对 – 消极应对
• 特质应对:与个性特质相关、相对稳定和习惯
• 利害关系评价 • 威胁性
– 次级评价(secondary appraisal)
• 做出能力估计
无利害关系
适应
有效
问
初
次 可改变
问题关注应对
有效
题
评有 评
利
无效
害
关
情绪反应
系 不可改变 (不适应)
情绪关注应对
无效
应对方式
• 应对(coping)又称应付。是个体对 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 身不平稳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 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心理学重点:常见的情绪性应激反应
常见的情绪性应激反应:
1.焦虑:最常见的情绪性应激反应,当个体预感危机来临或是预期事物的不良后果时出现紧张不安,急躁、担忧的情绪状态,这里指的是“状态焦虑”,由应激源刺激引发的。
还有一种为特质焦虑,指无明确原因的焦虑,与焦虑性人格有关。
适当的反应性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觉醒水平,是一种保护反应;而过度和慢性的焦虑则会削弱个体的应对能力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抑郁:消极、悲观的情绪状态,表现为兴趣活动减弱,言语活动减少,无助感、无望感强烈,自我评价降低,严重者出现自杀行为,常由丧失亲人、离婚、失恋、失业、遭受重大挫折和长期慢性躯体疾病引发,属外源性抑郁。
还有一种为内源性抑郁,与人大脑自主调节心境情绪功能下降和遗传变异生物信号传递紊乱等内在素质有关。
3.恐惧:企图摆脱有特定危险的情景或对象时的情绪状态。
适度的恐惧有助于激活警觉期动员途径,使注意力集中而防御危险,但常常缺乏应对的信心,表现为逃跑或回避,严重时出现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的损失。
4.愤怒:与健康和疾病关系最直接的是应激的情绪反应。
常见的应激情绪反应包括焦虑、恐惧、愤怒、抑郁等,实际上应激能唤起焦虑、恐惧、愤怒、受挫感、冲突、压力、伤害、悲伤、迷惑、力不从心、内疚、羞耻、孤独、抑郁等几乎所有种类的负性情绪。
负性情绪还可与其他心理行为活动产生相互影响,使自我意识变狭窄、注意力下降、判断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下降等。
大家在考试时根据题干中针对的特点去解答。
希望大家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