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脑病科--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
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附36例报告)
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附36例报告)
王志明;王洪生;刘福增;王阳春;季晓军;孙印臣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4(19)11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应用体外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出现分流管堵塞、感染、排异反应等现象。
术后随访3个月~1年,24例症状明显改善,生活自理;7例症状有改善,但生活不能自理;5例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改变。
结论体外可调压分流管治疗老年正常压力脑积水安全、有效,术后对分流过度或分流不足的患者很容易进行调整。
【总页数】3页(P687-689)
【关键词】正常压力脑积水;老年人;可调压分流管;脑室-腹腔分流术
【作者】王志明;王洪生;刘福增;王阳春;季晓军;孙印臣
【作者单位】解放军251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7;R651.11
【相关文献】
1.可调压分流管行腰大池腹腔分流与可调压分流管行脑室腹腔分流治疗创伤后脑积水效果观察 [J], 陆明;何卫春;闻峰;王欢景;郭春华
2.可调压分流管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高龄患者的疗效与预后 [J], 肖智勇;匡
助才
3.可调压分流管治疗高龄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患者的效果分析 [J], 张晓阳
4.可调压分流管与固定压力分流管治疗脑积水的临床研究 [J], 崔晓亮
5.比较可调压分流管与固定压力分流管治疗脑积水的临床效果 [J], 刘海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治专家共识(2016)
• CSF 吸收减少,脑室扩大,相应脑室旁白质间质水肿,
脑血流减少,代谢障碍而产生临床症状。
iNPH临床表现
• 一、 步态障碍: 步态障碍往往表现为行走缓慢、摇摆
不稳、步距小、双脚间距增宽、抬脚高度变小,起步 和转弯障碍,但行走时摆臂功能正常。
在 21.9 /10 万人,发病率约为 5.5/10 万人。
iNPH流行病学资料
• iNPH 主要为老年人,通常随着年龄增大患病率大幅度
升高,该病容易误诊为老年痴呆、帕金森综合征,部 分 iNPH 患者可能同时合并痴呆及帕金森综合征。
iNPH 的病理生理机制
• 主要理论:颅内静脉系统顺应性降低,表现为 CSF 搏
• 1. 临床可疑:
• •
(1) 成人缓慢起病并逐渐加重,症状可波动性加重或缓解;临床上 有典型步态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和尿失禁三联征表现中的至少 1 种症 状; (2) 影像学显示脑室增大( Evan‘s 指数 >0.3) ,并且无其他引起脑 室增大的病因存在;脑室周围可有(或)无低密度(CT)或高信号 (MRI 的 T2 加权像)征象;冠状位影像显示「 DESH」征; (3) 腰椎穿刺(侧卧位)或脑室内 ICP 监测证实 ICP ≤ 200 mmH2O, 脑脊液常规和生化检查正常; (4)临床、影像学和生化学检查排除可能引起上述临床表现的其他神 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疾患存在。部分患者同时伴有帕金森病、阿尔茨 海默病和缺 血性脑血管病存在。
iNPH影像学表现
• (2)其他 MR 影像特点:部分患者在中线旁存在孤立
分布的单个或多个椭圆形或类圆形脑沟扩大征象。脑 室旁白质和深部白质常见缺血性改变,在 T1WI 和 T2WI 上分别呈稍低、稍高信号。部分患者可伴有脑萎 缩,但其海马萎缩及海马旁沟增宽较 Alzheimer’ 病患 者轻。在冠状位测量胼胝体角(冠状位扫描定位垂直 于前后联合连线,测量层面通过后联合)<90°,矢状 位影像胼胝体变薄伴有 扣带回沟后半部较前半部狭窄。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3批24个专业104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合订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二○一二年总目录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急诊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5)心血管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3)神志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87)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05)针灸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65)内分泌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73)肾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81)外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89)风湿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13)皮肤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37)肿瘤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65)血液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81)眼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93)肝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33)推拿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45)肛肠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59)脾胃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67)儿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09)耳鼻喉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25)妇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43)康复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61)老年病科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523)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目录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3)郁病(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9)麻木(多发性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16)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诊疗方案 (21)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 岁以上。
具备2 个主症以上,或 1 个主症、2 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饶明俐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年)。
中药治疗继发性正常颅压脑积水31例
参照 《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 国
家 中 医药管 理局 , Z Y — T 0 0 1 . 1 — 9 4 ) 拟定 : 治愈 : 神 志清
醒, 头 痛及脑 积 水三 联征 消 失或 基 本 消失 , 能恢复 日
常工作 , 头颅 C T或 M R I 检查脑室恢复正常 。 好转 : 神志清醒 , 症状改善 , 生 活 基本 自理 或 部 分 自理 , 头
颅 内最大横径之 比) > 0 . 3 ;③腰椎穿刺测脑脊液压力 等 病 理产 物 的产 生 , 同时 机 体所 吸 收 的水 谷 精 微 中 7 0 ~ 1 8 0 mm H O, 脑脊 液检 查糖 、 蛋 白及 细 胞计 数 均在 的多余 水 分 , 能及 时转 输 至肺 和 肾 , 通 过肺 、 肾 的气
7 6 2
浙江 中西医结合杂志 2 0 1 3年第 2 3卷第 9 期
Z h e j i a n g J I T C WM( V o 1 . 2 3 N o . 9 2 0 1 3 )
参
考
文
献
1 2 g , 炮山甲、 桂枝各 6 g , 泽兰 1 5 g , 车 前子 ( 包) 2 0 g , 藁 本 1 0 g 。 加减 : 头 痛 者加 大蜈 蚣 2条 , 细辛 3 g ; 癫痫 者
颅 C T或 MR I 检 查脑 室 较前 有所 缩 小 。 无效 : 临 床症 状无缓解甚至加重 , 头颅 C T或 MR I 检 查 脑 室 无 变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
杭州 3 1 0 0 0 5 关 键 词 继发 性 正常颅 压脑积 水
化 或进 一步扩 大 。 活血 健脾 利 水法 3 . 2 临床 疗 效 本组 3 1 例 中, 治 愈 7例 ( 2 2 . 5 8 %) ,
宋虎杰教授治疗脑积水的经验
咸阳 724 ) 106
宋虎 杰
摘
要: 总结 宋虎 杰教 授 治疗脑 积水 的经验 , 其认 为脑 积水 的病 机 关键在 于“ 血 阻络 , 窍不 通 , 瘀 脑
水湿停积 ” 在 此基础 上创 立 了一 套全 新 的 中医 中药 治疗方 案—— “ , 三位 一体 疗 法 ” 即运 用 脑康 灵 系列 , 药物 内服 , 脑康 灵 外用 膏外敷 头部 , 并配合针 灸、 推拿 以化瘀 通 经、 窍利水 , 开 临床取 效 满意 。 关键词 : 积水 ; 脑 中医疗法 ; 宋虎 杰教授 ; 经验
到有效的控制和治疗 。为证 明脑康灵系列药物
体疗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目前西医学对脑积水的治疗仍没有特效药物 , 到底对脑积水有没有疗效 , 宋虎杰教授专门组织设
收稿 日期 :0 9—0 2 修 回 日期 :0 9—0 0 20 6~ 5; 20 7— 2 作者 简 介 : 张迎 ( 93一), , 读 硕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 西 医结 合 治 疗 脑 病 。 18 女 在 中
一
l 一
第2 7卷 第 1 期 21 0 0年 2月
甘 肃 中 医 学 院 学 报
J GAN U C L GE 0F T M . S OL E C
中图分 类号 : 2 7 7 2 7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 编号 :0 3—8 5 (0 0) l 0 0 — 3 R 7 .4 . A 10 4 0 2 1 0 一 0 1 0
宋虎杰教授为西安 中医脑病医院 院长 、 国残疾 中
临床 以利 尿 剂 ( 氮 酰胺 为首 选 ) 激 素为 主。 以 醋 、
人康复协会小儿 脑瘫专业委员会理事 、 中国康 复医学 上这 些药 物可 缓解脑 积水 症状 , 但持久 疗效 尚待 观 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中医药学会管 察。而手术治疗也以急进型高颅压型脑积水为主 ,
正常压力脑积水的规范化诊疗-138-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138-正常压力脑积水的
规范化诊疗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诊疗
1、iNPH影像学诊断的基础是()
A、Evan‘s>0.3[正确答案]
B、DESH
C、胼胝体角
D、脑白质病变
E、以上均错误
2、关于NPH的临床表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态异常最早出现
B、步态异常的发生率为94%~100%
C、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为78%~98%
D、精神行为异常较常见[正确答案]
E、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76%~83%
3、iNPH的步态异常表现为()
A、姿势反射异常
B、行走姿态改变
C、步幅变小
D、速度变慢
E、以上均正确[正确答案]
4、iNPH特异性影像学指标是()
A、Evan‘s>0.3
B、DESH[正确答案]
C、胼胝体角
D、脑白质病变
E、以上均错误。
脑积水用中医治疗方法
脑积水用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将脑积水视为“脑水肿”的一种表现,常采用中药治疗,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 清热解毒法:采用中药清热解毒,消除体内积聚的热毒,常用药物有黄连、连翘、板蓝根等。
2. 利水消肿法:使用中药利水消肿,促进体内积水的排出,常用药物有茯苓、泽泻、车前草等。
3. 祛湿化痰法:采用中药祛湿化痰,以消除体内湿气的聚集,常用药物有半夏、苍术、陈皮等。
4. 扶正固本法:中医强调调整体质,增强体内液体循环和排除功能,常用药物有参、黄酒、甘草等。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脑积水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体质来确定治疗方案,并结合针灸、推拿等辅助疗法,最好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定期就诊,遵循医嘱进行治疗。
治疗脑积水验方二则
治疗脑积水验方二则
广医
【期刊名称】《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年(卷),期】1998(000)003
【摘要】一、解颅饮:潞党参、黄精、白术、生地各9克,甘草3克,陈皮5克,何首乌、龟板各15克。
先煎龟板1小时,后下余药,煎3沸,去渣,混合后稍浓缩,分6次
服用,日服3次。
治脑积水、先天不足、睥肾两虚者。
需要坚持服用一段时间才能
逐渐见效。
二、参苓地黄汤:潞党参、大熟地、山药、炒白术、玉竹各9克,云茯苓、破故纸各6克,覆盆子、狗脊各12克,甘草3克,大枣5
【总页数】1页(P30-30)
【作者】广医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9
【相关文献】
1.治疗肩周炎的验方二则 [J], 肖国华
2.治疗汗斑验方十二则 [J], 杨明则
3.中药治疗脑积水一验方 [J], 吴亚忠
4.治疗甲沟炎验方二则 [J], 秦集
5.分期治疗哮喘验方二则 [J], 李国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 脑病科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住院患者。
一、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积水。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正常压力脑积水(ICD-10编码:G91.25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脑积水(正常颅压脑积水)协作组制定的“脑积水(正常颅压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作为诊断标准(2010年)。
(2)西医诊断标准: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制定《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
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根据原发病的不同,参照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
2.证候诊断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诊疗方案(2017年版)”。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临床常见证候: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脾肾阳虚,瘀阻脑窍证肝肾亏虚,髓海失养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60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医诊断为脑积水,西医诊断为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住院患者。
2.由脑肿瘤引起的脑积水、急进型脑积水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头颅影像学检查(CT或MRI)、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乙肝五项、肝功、肾功、胸部X线片、脑电图、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测颅压,泌尿系B超、心脏彩超、颈部血管B超、24小时脑电图、甲状腺功能、凝血系列、头颅MRA或CTA等。
中医医院脑病科常用方剂大全
中医治疗脑积水中药经验方
中医治疗脑积水中药经验方
中医治疗脑积水中药经验方包括:
1.解颅饮:党参、术、甘草、陈皮、黄精、何首乌、龟板、生地,以以中药水煎服,每日一剂。
此防具有补.脾益肾的功效,主要用于先天不足、脾肾两虚的脑积水的治疗。
2.参苓地黄汤:党参、熟地、茯苓、山药、炒白术、覆盆子、玉竹、破故子、狗脊、甘草、红枣,以上中药水煎服,每日一剂。
此防具有滋肾养肝,调补脾胃的功效,主要用于肾气虚弱,精血不足的脑积水的治疗。
3.通窍活血利水汤:当归、赤药、川芎、红花、桃仁、丹参黄芪、地龙、全蝎、车前子、川菖蒲、葱白、大枣,以上中药水煎服,每日-剂。
此防具有通窍活血利水的功效。
请注意,这些经验方并不能完全替代医生的治疗建议。
在采取任何新的治疗方法前,请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以确保安全和效果。
制定:审核:批准:。
24个专业10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1)
(合订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二○一一年总目录脑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急诊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1)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7)神志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85)肺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97)骨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19)针灸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79)内分泌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93)肾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19)外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47)风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77)皮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89)肿瘤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07)血液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35)眼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41)肝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57)推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69)肛肠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77)脾胃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95)儿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17)耳鼻喉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53)妇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61)康复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491)老年病科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509)目录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3)痫病(颞叶癫痫)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8)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1)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16)目偏视(眼肌麻痹)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1)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26)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帕金森病的住院患者。
一、颤病(帕金森病)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颤病(TCD编码:BNV13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帕金森病(ICD-10编码:G20.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颤病”的诊断(周仲瑛主编.中医内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2)西医诊断: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帕金森病的诊断》。
2023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临床管理日本指南(全文)
2023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临床管理日
本指南(全文)
前言
本指南旨在提供对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的临床管
理的全面指导。
INPH是一种慢性疾病,它通常影响中老年人,特
征是脑室扩大和正常脑脊液压力增加,但无明显脑疾病或其他原因
可以解释增加的脑脊液压力。
本指南将为医生提供识别和确诊该疾
病的依据,并提供临床管理的建议。
诊断
- 临床评估:包括病史采集、神经系统检查和行为与认知评估。
- 脑影像学评估:MRI和脑室造影是常用的影像学技术。
- 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和组分分析可以帮助确诊。
临床管理
保守治疗
- 药物治疗:乙酰唑胺可以用于改善症状。
- 定期随访: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 物理治疗:包括步态训练和平衡训练等。
手术治疗
- 脑室分流术: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脑室分流术可以改善症状。
- 合并脑积水相关病变的手术治疗:当INPH合并其他脑部病变时,需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结论
本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2023年的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管理指南。
通过详细的诊断和治疗建议,帮助医生正确识别和治疗该疾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人脑积水中药方
老人脑积水中药方文章目录*一、老人脑积水中药方*二、老人脑积水的临床表现*三、脑积水患者吃什么好老人脑积水中药方1、老人脑积水中药方l.1、邪热壅滞治则:清热解毒,化瘀通络。
方:犀地清络饮加减。
加减:发热面赤,加生石膏30克(先煎)、知母10克;大便秘结,加生大黄6~10克(后下)、生山桅10克;抽搐者,加钩藤10克(后下)、石决明30克(先煎)。
主方分析:犀地清络饮为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剂。
处方举例: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10克连翘10克知母10克生山桅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桃仁10克菖蒲10克钩藤10克。
1.2、脾虚水泛治则:健脾化湿,通阳利水。
主方:附子理中汤、五菩散加减。
加减:面黄形瘦,加黄芪10克、当归10克;纳果食少,加神曲10克、麦芽15克;大便稀溏,加山药10克、车前草30克;头皮光亮,加丹参10克、地龙10克。
主方分析:附子理中汤,即理中汤加温补脾肾的附子组成,有温阳健脾的功效。
2、什么是脑积水脑积水是由于颅脑疾患使得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量增加,脑室系统扩大或(和)蛛网膜下腔扩大的一种病症。
其典型症状为头痛、呕吐、视力模糊,视神经乳头水肿,偶伴复视,眩晕及癫痫发作。
未经治疗的先天性脑积水,虽有20%可以停止发展,但是,约半数患儿一年半内死亡。
脑积水患者神经功能障碍于脑积水严重程度正相关,应积极诊治。
3、脑积水的简介脑脊液是充满于脑室系统、脊髓中央管和蛛网膜下隙内的无色透明液体,属于无功能细胞外液,内含无机离子、葡萄糖和少量蛋白,细胞很少,主要为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其功能相当于外周组织中的淋巴,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缓冲、保护、营养、运输代谢产物以及维持正常颅内压的作用。
脑脊液总量在成人约150ml,产生的速率为0.3ml/min,日分泌量为在400~500ml。
它处于不断地产生、循行和回流的平衡状态。
老人脑积水的临床表现1、精神障碍:最初症状是逐渐加重的健忘,精神反应缓慢及言语障碍,缓慢发展或计算力障碍,观察力下降及情感淡漠,终至严重的精神障碍和痴呆。
(仅供参考)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
脑病科中医诊疗方案目录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1)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方案 (8)痴呆(血管性痴呆)诊疗方案 (13)眩晕诊疗方案 (19)肝豆状核变性诊疗方案 (23)头痛(偏头痛)诊疗方案 (28)假性延髓麻痹诊疗方案 (34)颤病(帕金森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9)痫病(颞叶癫痫)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4)痿病(多发性硬化)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49)痿病(格林-巴利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54)目偏视(眼肌麻痹)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58)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65)出血性中风(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69)郁病(广泛性焦虑障碍)中医诊疗方案 (75)麻木(多发性神经炎)中医诊疗方案 (82)脑髓震荡(脑震荡)中医诊疗方案 (87)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年)。
主要症状: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
次要症状: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数小时以上(4)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它病变(5)脑CT或MRI有责任梗死病灶。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三)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国家重点专科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协作组制定的“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作为诊断标准(2010年)。
(1)神识呆滞,表情淡漠。
(2)足废不能用,行走不稳。
(3)小便淋漓不尽,甚至便溺不知。
(4)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多有明确病因如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外伤、脑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等。
2.西医诊断标准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制定《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
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根据原发病的不同,参照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
(1)起病年龄≥60岁,缓慢起病并逐渐加重,有时症状可波动性加重或缓解
(2)临床表现:
①步态障碍,发生率为94.2~100%。
典型的三联征为步幅小、抬腿困难和步距宽,走路缓慢且不稳,有时会跌倒,尤其在起身站起或转向时更明显。
引流一定量的脑脊液后,步态改善的特征性表现为步幅的增大及转向时所需步数的减少,其他方面则无明显改善。
②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9~98%。
轻度患者可有额叶相关功能如注意力、思维反应速度、语言流利程度、执行能力和记忆力的障碍。
在记忆障碍方面,回忆记忆障碍要比识别记忆障碍相对严重。
重度患者可表现为全部认知功能的障碍。
少数者也可有行动笨拙及书写困难的表现。
分流术后言语记忆和思维反应速度障碍的改善较明显。
③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4.0~76.7%。
患者膀胱内压力测定时,显示膀胱机能亢进。
④其他临床表现包括也可见上肢运动功能减退,表现为抓物上抬时因指尖抓力的减退而导致抓起动作缓慢。
CSF引流测试可使上举动作得到改善。
⑤其他神经系统表现有运动迟缓、运动技能减退、过伸强直、眉心反射、撅
嘴反射、掌颏反射出现频率较高。
约88%的患者有精神症状。
其中包括易疲劳、不耐心、情绪不稳定、瞌睡、冷淡。
(3)头颅CT或(和)MRI检查显示脑室增大(Evans指数>0.3),并且无其他引起脑室增大的病因存在,脑室周围可有/无低密度(CT扫描上) 或高信号(MRI 的眨加权像上)征象,大脑凸面脑沟变窄;腰穿(侧卧位)或脑室内ICP监测证实0,CSF常规和生化检查正常;临床、影像学和生化学检查排除可ICP≤200 mmH
2
能引起上述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疾患存在;
符合发病年龄,临床三联征中的2个结合影像学即可确诊。
(二)证候诊断
1.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行走不稳;神识呆滞,表情淡漠;小便不利,甚至便溺不知。
头胀痛,痛有定处,视物模糊,颜面色暗,舌体或舌下脉络瘀斑,舌质暗,脉沉涩或弦滑。
2.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行走不稳;神识呆滞,表情淡漠;小便不利,甚至便溺不知。
精神倦怠,头面色淡,头沉重,视物模糊,睁眼自感眼皮沉重,食欲不振,口淡无味,双下肢活动不灵,自感四肢无力,肢体浮肿,舌质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滑,脉濡滑。
3.脾肾阳虚,瘀阻脑窍证:行走不稳;神识呆滞,表情淡漠;小便不利,甚至便溺不知。
自感头沉重,善忘或痴呆,反应迟钝,听力下降或耳聋,视物模糊,语音不清,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舌质淡或暗,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涩。
4.肝肾亏虚,髓海失养证:行走不稳;神识呆滞,表情淡漠;小便不利,甚至便溺不知。
形体消瘦,头晕或头昏,盗汗,失眠健忘,耳聋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脉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
治法:化瘀利水,通络开窍
推荐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赤芍、川芎、桃仁、丹参、红花、人工麝香、茯苓、泽泻、全蝎、地龙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
治法:健脾利水,芳香开窍
推荐方药:苓桂术甘汤合五苓散加减。
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猪苓、泽泻、人参、薏苡仁、山药、车前子、人工麝香、郁金、菖蒲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脾肾阳虚,瘀阻脑窍证
治法:温补脾肾,化瘀开窍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汤合真武汤加减。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附子、肉桂、白术、泽泻、菟丝子、人工麝香、郁金、菖蒲、川芎、红花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4.肝肾亏虚,髓海失养证
治法:补益肝肾,填髓开窍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
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菟丝子、枸杞、肉苁蓉、牛骨髓、鹿角胶、冰片等。
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1.外治法
(1)外用中药膏
外用皂角膏
药物组成:红花、艾叶、皂角、麝香等。
操作:将患者剃光头发,将药膏均匀涂于头上,绷带包裹。
每早晚用温水湿敷绷带各1次,保持一定湿度,每周换药1次。
(2)中药洗头
药物组成:仙鹤草、赤茯苓、白茅根、苍术、独活、天麻、荆芥、防风、木通、苍耳子、川牛膝等。
操作:水煎后,用两条毛巾浸药液,轮流热敷头部,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3)中药浴足
药物组成:黄芪、花椒、桂枝、川牛膝、陈艾叶、路路通、川芎、泽泻、桑枝、威灵仙、透骨草等。
煎汤取汁,早晚温浴双足。
2.针刺疗法
取穴:百会、四神聪、平衡区、人中、风池、肾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位随证加减。
补泻兼施,每次30分钟,每周3~5次。
3.拔罐疗法
取穴:肝俞、肾俞、脾俞、肺俞、膈俞、命门等背部腧穴及督脉为主的穴位上施术。
每次5分钟,每天1次。
(三)康复疗法
依据患者的运动、智力等功能障碍经过康复师评定其功能现状,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四)诊疗设备
根据病情选择超声药物离子导入、经络导平、脑功能治疗仪等。
(五)西医治疗
根据2013年《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可选择性采用手术分流治疗,如侧脑室-腹腔分流术、颅底造漏术。
(六)护理调摄要点
1.一般护理:中医脑病科常规护理。
2.尿失禁护理。
三、疗效评价
1.评价标准
中医证候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疗效评定标准,制定相应的疗效指数标准。
治疗指数=(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临床痊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治疗指数≥70%)。
(2)显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50%≤治疗指数<70%)。
(3)有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有改善,(30%≤治疗指数<50%)。
(4)无效:治疗后,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治疗指数<30%)。
2.评价方法
(1)采用国际公认的量表评分标准评分,以判定疗效。
步态不稳评定:采用国际通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
认识障碍:采用国际通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
日常生活能力:采用国际通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
(2)影像学表现:正常、好转或无加重。
(西安中医脑病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