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脑病科--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2020年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国家重点专科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协作组制定的“脑积水(正常压力脑积水)中医诊疗方案”作为诊断标准(2010年)。

(1)神识呆滞,表情淡漠。

(2)足废不能用,行走不稳。

(3)小便淋漓不尽,甚至便溺不知。

(4)慢性或亚急性起病,多有明确病因如有蛛网膜下腔出血、颅脑外伤、脑蛛网膜炎或脑膜炎等。

2.西医诊断标准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制定《中国脑积水规范化治疗专家共识》。

继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根据原发病的不同,参照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诊断标准。

(1)起病年龄≥60岁,缓慢起病并逐渐加重,有时症状可波动性加重或缓解

(2)临床表现:

①步态障碍,发生率为94.2~100%。典型的三联征为步幅小、抬腿困难和步距宽,走路缓慢且不稳,有时会跌倒,尤其在起身站起或转向时更明显。引流一定量的脑脊液后,步态改善的特征性表现为步幅的增大及转向时所需步数的减少,其他方面则无明显改善。

②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为69~98%。轻度患者可有额叶相关功能如注意力、思维反应速度、语言流利程度、执行能力和记忆力的障碍。在记忆障碍方面,回忆记忆障碍要比识别记忆障碍相对严重。重度患者可表现为全部认知功能的障碍。少数者也可有行动笨拙及书写困难的表现。分流术后言语记忆和思维反应速度障碍的改善较明显。

③排尿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4.0~76.7%。患者膀胱内压力测定时,显示膀胱机能亢进。

④其他临床表现包括也可见上肢运动功能减退,表现为抓物上抬时因指尖抓力的减退而导致抓起动作缓慢。CSF引流测试可使上举动作得到改善。

⑤其他神经系统表现有运动迟缓、运动技能减退、过伸强直、眉心反射、撅

嘴反射、掌颏反射出现频率较高。约88%的患者有精神症状。其中包括易疲劳、不耐心、情绪不稳定、瞌睡、冷淡。

(3)头颅CT或(和)MRI检查显示脑室增大(Evans指数>0.3),并且无其他引起脑室增大的病因存在,脑室周围可有/无低密度(CT扫描上) 或高信号(MRI 的眨加权像上)征象,大脑凸面脑沟变窄;腰穿(侧卧位)或脑室内ICP监测证实0,CSF常规和生化检查正常;临床、影像学和生化学检查排除可ICP≤200 mmH

2

能引起上述临床表现的神经系统和非神经系统疾患存在;

符合发病年龄,临床三联征中的2个结合影像学即可确诊。

(二)证候诊断

1.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行走不稳;神识呆滞,表情淡漠;小便不利,甚至便溺不知。头胀痛,痛有定处,视物模糊,颜面色暗,舌体或舌下脉络瘀斑,舌质暗,脉沉涩或弦滑。

2.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行走不稳;神识呆滞,表情淡漠;小便不利,甚至便溺不知。精神倦怠,头面色淡,头沉重,视物模糊,睁眼自感眼皮沉重,食欲不振,口淡无味,双下肢活动不灵,自感四肢无力,肢体浮肿,舌质淡,舌体胖大有齿痕,苔白滑,脉濡滑。

3.脾肾阳虚,瘀阻脑窍证:行走不稳;神识呆滞,表情淡漠;小便不利,甚至便溺不知。自感头沉重,善忘或痴呆,反应迟钝,听力下降或耳聋,视物模糊,语音不清,腰膝酸软,四肢不温,舌质淡或暗,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涩。

4.肝肾亏虚,髓海失养证:行走不稳;神识呆滞,表情淡漠;小便不利,甚至便溺不知。形体消瘦,头晕或头昏,盗汗,失眠健忘,耳聋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质红,苔少,脉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水瘀互结,壅塞脑窍证

治法:化瘀利水,通络开窍

推荐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赤芍、川芎、桃仁、丹参、红花、人工麝香、茯苓、泽泻、全蝎、地龙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脾虚水泛,脑窍不通证

治法:健脾利水,芳香开窍

推荐方药:苓桂术甘汤合五苓散加减。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猪苓、泽泻、人参、薏苡仁、山药、车前子、人工麝香、郁金、菖蒲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脾肾阳虚,瘀阻脑窍证

治法:温补脾肾,化瘀开窍

推荐方药:金匮肾气汤合真武汤加减。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附子、肉桂、白术、泽泻、菟丝子、人工麝香、郁金、菖蒲、川芎、红花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4.肝肾亏虚,髓海失养证

治法:补益肝肾,填髓开窍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菟丝子、枸杞、肉苁蓉、牛骨髓、鹿角胶、冰片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1.外治法

(1)外用中药膏

外用皂角膏

药物组成:红花、艾叶、皂角、麝香等。

操作:将患者剃光头发,将药膏均匀涂于头上,绷带包裹。每早晚用温水湿敷绷带各1次,保持一定湿度,每周换药1次。

(2)中药洗头

药物组成:仙鹤草、赤茯苓、白茅根、苍术、独活、天麻、荆芥、防风、木通、苍耳子、川牛膝等。

操作:水煎后,用两条毛巾浸药液,轮流热敷头部,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

(3)中药浴足

药物组成:黄芪、花椒、桂枝、川牛膝、陈艾叶、路路通、川芎、泽泻、桑枝、威灵仙、透骨草等。煎汤取汁,早晚温浴双足。

2.针刺疗法

取穴:百会、四神聪、平衡区、人中、风池、肾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位随证加减。补泻兼施,每次30分钟,每周3~5次。

3.拔罐疗法

取穴:肝俞、肾俞、脾俞、肺俞、膈俞、命门等背部腧穴及督脉为主的穴位上施术。每次5分钟,每天1次。

(三)康复疗法

依据患者的运动、智力等功能障碍经过康复师评定其功能现状,选择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