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陈代谢与体温(正常人体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
新陈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物质代谢(不讲)
第三节 能量代谢
第四节 体温及其调节
包怡敏
第一节 概 述
新陈代谢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两者紧 密联系和统一。
一、物质代谢及其调节
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谢(异化作用);
在神经内分泌整体调控下,通过改变酶的活性而实现。
二、能量代谢与体温
能量代谢率
高低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衡量:通常以单位时间(每小 时)内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产 热量为衡量单位,即kJ/(m2· h)。 体重指数(BMI) BMI=体重/身高2
我国:>24 超重,>28 肥胖
4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肌肉活动
精神活动 精神紧张肌紧张+激素的释放能量代谢率 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food specific dynamic effect) 指食物引起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现象;
8
(一)体温的概念与正常值
体温的测量方法、正常值与注意点:
直肠温度(肛温):36.9℃ ~37.9℃ 口腔温度:36.7℃ ~37.7℃ 腋窝温度:36.0℃ ~37.4℃
此外,红外线测温仪,测量:
皮肤温度 鼓膜温度(接近下丘脑温度)
9
(二)体温的生理变动*
昼夜波动 清晨2~6时最低,午后1~6时最高
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
体表温度易受环境温度或机体散热的影响而不温度。
在不同环境温度下,体核温度和体表温度的分布会发生 相对改变。
7
(一)体温的概念与正常值
生理学所说的体温*: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右心房血液的温度可代表之。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新陈代谢和一切生命活 动正常进行的必需条件。
T < 22℃→心跳停止; T > 43℃→酶变性而死亡; T = 27℃→低温麻醉。
影响最显著
蛋白质食物最显著,可达30%。
环境温度 20~30℃最稳定
5
四、基础代谢
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状态:清晨、清醒、静卧、空腹、室温20~25℃……
①清晨空腹,即禁食12~14h,前一天应清淡、不要太 饱的饮食,以排除食物特殊动力效应的影响。 ②静卧,全身肌肉放松,尽力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
14
皮肤血流量的调节
三、体温调节
(一)温度感受器
外周温度感受器:游离的神经末梢
分布:皮肤,黏膜,内脏 类型:温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 皮肤冷觉感受器数量多,提示主要感受温度下降。
中枢温度感受器:神经元
分布: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下丘脑、大脑皮质等 类型:热敏神经元,冷敏神经元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热敏神经元多;外周温度信息 也会聚于此;直接对致热物质发生反应
结构基础:PO/AH区的温度敏感神经元 调定点(set point):设定温度值, 正常为37 ℃ 。 >37 ℃,热敏神经元(+)→散热↑ < 37 ℃,冷敏神经元(+)→产热↑ 为什么有些感冒发烧的病人会先出现恶寒战栗? 感染→致热原→调定点上移→恶寒战栗等产热反应→体温↑
18
(四)体温调节的方式
15
(二)体温调节中枢
基本中枢*——下丘脑
关键部位——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
既感受局部温度变化,又会聚各处温度信息 温度敏感神经元分析整合上传的温度信息后,发出传 出信号调节产热、散热
16
下丘脑调节体温的 三条途径:
自主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17
(三)体温调节机制——调定点学说
战栗产热:骨骼肌同时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代谢率可增加4~5倍
非战栗产热:代谢产热 褐色脂肪组织产热量最大(70%) 新生儿
调节性产热
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等 神经调节:寒冷→交感-肾上腺髓质→ 产热增加
12
(二)散热
主要散热部位——皮肤
1. 散热方式 临床运用? 辐射散热:以热射线形式向外界散发 传导散热:直接传给与之接触的温度较低的物体 对流散热:通过气体或液体的流动 蒸发散热: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 当环境温度≥皮肤温度时,蒸发是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 不感蒸发(皮肤、呼吸道):1000ml/d 蒸发 热喘 可感蒸发(发汗sweating):受环境温度、空气对 流速度、湿度等影响
女性>男性约0.3℃;月周期波动 新生儿>儿童>成年人>老年人 昼夜节律,与下丘脑的生物钟有关 性别差异 年龄因素 肌肉活动
其他因素
环Baidu Nhomakorabea温度、进食、情绪、麻醉药物
等均能影响体温。
10
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一)产热 1. 主要的产热器官* 安静时─内脏和脑
运动和劳动时─骨骼肌
11
(一)产热
2. 产热的调节反应:寒冷时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 热能(维持体温的恒定)
↘ 化学能(转移到ATP)
2
第三节 能量代谢
(energy metabolism)
一、人体能量的来源、产 生和转化
来源:食物(三大营养物质)
关键环节:ATP的合成与分解 去路:
热能
肌肉收缩完成机械功 贮存的化学能
3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三)能量代谢的衡量标准

汗液:低渗;大量出汗将导致高渗性脱水;补充?
13
2. 散热的调节
发汗的调节:是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的汗腺分泌活动。 汗腺 发汗的两种形式 部位 中枢 传出N 意义
温热性发汗 精神性发汗
全身
下丘脑发 交感胆碱能 蒸发散热 汗中枢 纤维
手掌、足 大脑皮层 交感肾上腺 与体温调 跖、前额 运动前区 素能纤维 节无关 交感N→动-静脉吻合支
自主性体温调节:
由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共同完成 是体温调节的基础
行为性体温调节:对自主性体温调节的补充
19
体温调节自动控制示意图
20
Thank you!
③清醒且情绪安闲,以排除精神紧张的影响。
④室温20~25℃,排除环境温度的影响。
• 此时,代谢率稳定,满足人体最基本的生理活动需求;
基础代谢率(BMR)*: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与正常平均值相差在10%~15%之内,均属正常。
6
第四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人体正常体温及其生理变动
(一)体温的概念与正常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