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方言古语词浅释_罗东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卷 第3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17 No.3 2008年3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Mar. 2008

53

文章编号:1008-8717(2008)03-0053-03

新乡方言古语词浅释

罗 东 先

(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20)

摘 要:新乡方言中保留了很多古语词,其中一些词的用法直接传承于古代汉语。本文举例分析新乡方言中的古语词,揭示新乡方言和古代汉语的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新乡方言;古语词

中图分类号:H172.1 文献标识码:A

新乡市位于河南省黄河以北,处于华北平原南部,所辖四区八个县市。西面和焦作相邻,西北靠山西,东面临黄河,北部与安阳、鹤壁相接,南部与郑州、开封以黄河为界。全区面积8169平方公里,人口450万。语言属于北方方言之河南次方言,与河南官话有一定差异。新乡方言内部也存在差异,在口语中,西北部地区保留大量入声,属于晋语区,而在东部,则几乎没有入声,尖团音也很分明。

语言具有传承性,任何一种语言之中的任何一种方言都是由古代语言发展演变而来。作为民族语言的支裔的新乡方言同样也不例外,今天的新乡方言中就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词语。黄侃先生曾言:“固知三古遗言,散存方国。考古语者,不能不验之于今;考今语者,不能不原之于古。世之人或徒慕艰深而多书古字,或号称通俗而昧于今言,其皆未为懿也。”①本文借助古代的字书和典籍,通过新乡方言和普通话的对比,对新乡方言中的一些口语词作简单的考释,追溯这些词语的来源,说明新乡方言和古汉语的传承关系。

一、古方言词

扬雄的《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主要记录了秦汉时期的汉语方言,书中多次出现“楚”、“南楚”、“江湘之间”、“湘沅之间”等地名,记录这些地方的方

言。但是《方言》中所记录的一些方言词在新乡方言中也在沿用,如:

【 】扬雄《方言》云:“器破而未离,南楚之间谓 ”,《广韵》上声五旨:“ ,符鄙切。”《汉语大辞典》中的一个义项,“物体裂开而未断”。新乡方言也有此用法,不仅指器破而未离,而且意义有扩大的趋势,还可以指人的肢体的损伤,如“指甲 了”。

【 】击打。《方言》第十“南楚凡相椎曰 ……亦曰 ”。晋朝郭璞《方言注》“今江东人亦曰椎为 。”《广韵》他朗切,上荡,透;又胡广切,上荡,匣。注引《广雅》云:“槌打也。”新乡人称“槌打”为“ ”,应是第二种读音,读阴平h āng 。

【拌】扔弃、抛弃、丢弃之义。《方言》第十“拌,弃也。楚凡挥弃物谓之拌”,晋郭璞注“今汝颍间语亦然”。《广韵》“拌,弃也。俗作 ”,如,“好个消息,今夜天童,乞食见小利,未免 身舍命。将现前大众,作枚毒树果”。(大藏经第48册p0129c9)章太炎《新方言》中“今谓弃身曰拌命”。如“上堂,心念分飞,如何措手。赵州狗子佛性无,只个无字铁扫帚。扫处纷飞多,纷飞多处扫。转扫转多,扫不得处 命扫”。(大藏经第48册p0127b12)此词也是新乡方言中的一个常用俗语词,如“你的衣裳破了,拌了买件新的”,在新乡方言中有音无

收稿日期:2007-10-29

DOI:10.15907/ki.23-1450.2008.03.018

字。《广韵》中记录了“拌”的两种读音,其一:普官切,滂母;其二:蒲旱切,並母。新乡方言存留了第二种读音。

【垢圿】《山海经・西山经》“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晋郭璞注:“澡洗可以磢体去垢圿。”《广雅・释言》:“圿,垢也。”《广韵・黠韵》古黠切:“圿,垢圿。”明李实《蜀语》“尘垢曰垢圿○垢圿音苟甲”。“垢圿”同义并列,即为污垢义。“垢圿”也是新乡方言中常用的一个俗语,意义所指范围略有缩小,特指人身上的污垢。如“你看,你身上的垢圿都有一钱儿厚了,去洗洗澡吧。”今天方言中的用法实际上是古汉语用法的存留,该词在新乡方言中也是有音无字。文献中也不乏用例,如:“增一佛告比丘沙门,出家有五毁辱法。一头发长,二爪长,三衣裳垢圿,四不知时宜,五多有所论。”(大藏经第四十册p0146c11)又:“彼经第四云头须发爪,今此写倒。破戒相者违佛制故……垢圿即不净,圿古黠反;不知时宜,谓触事拙塞不协人心;多所论者,谓出言无度,不能少语。”(大藏经第四十册p0414b15)另外,在陕西、甘肃、新疆等西北方言中,此词使用尤为普遍。用法同古汉语一样,并不局限于身上污垢,身体之外而与之相关的衣物上的污垢也可称作“垢圿”。有时,“垢圿”写作“垢 ”。如:“胸前衣服上的垢 积了有一铜钱厚。”(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41章)【艮】《方言》卷十二“艮,磑,坚也。”《广雅・释诂》:“艮,坚也。”王念孙《广雅疏证》:“《说卦・传》云:艮为山,为小石,皆坚之义也。今俗语尤谓物坚不可拔曰艮。”在新乡方言中,一种用法是作形容词,读去声gèn,词义是“食物坚韧不脆”,与《方言》“艮”义同,也用来表示“人倔强”,多含贬义。如,“路边坐的那个人很艮”。另一种用法是作动词,读上声gěn,是“硌”的意思。如,“这馍太硬了,吃起来艮牙。”

【馏】《说文・食部》“饭气蒸也,从食、留声。”章太炎《新方言》:“《尔雅》注:烝之曰 ,均之曰馏。故今河南人烝面为饼,再烝则谓之馏。”位于豫北的新乡方言中有此用法。把熟的食物蒸热即叫做“馏”。如“天冷了,应该把馍馏馏,这样才好吃。”既指把熟的食物蒸热,也指把半生的食物蒸熟,这种用法古已有之,如《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初下酿,用黍米四斗,再馏弱炊,必令均熟,勿使坚刚、生减也。”

【薅】《说文》:“薅,拔去田草也。从 ,好省声。茠,薅或从休。《诗》曰:既茠荼蓼。”《广韵》中“薅”、“蒿”读音完全相同,均为“呼毛切,晓母”,俗用“蒿”字记音,其本字当为“薅”。其字本义是除去杂草,如《齐民要术・水稻》:“稻苗渐长,复须薅。薅讫,决去水,曝根令坚。”引申也泛指拔去、除去,如《西游记》14回:“有劳大哥送我师父,又承大哥替我脸上薅草。”章炳麟《新方言》卷二“今山西、淮西、淮南皆谓刈草为薅草”,新乡方言亦有此语。如“这块儿地的草应该赶快薅,不然就没有收成了”。

【 】伸。《说文•见部》:“ ,私出头视也。从见, 声。读若彬。”段玉裁注:“闪下曰:‘闚头门中也。’闯下曰:‘马出门貌也。’音义皆略同。”丑林切。《长沙方言续考》二十九《 》:“按长沙今言伸首伸颈曰 。”今天的新乡方言中也保存了其音义,如“别把头 到车窗外面”。此外,此词的语义范围有所扩大,不局限于头、颈,也泛指身体其他部位的伸展、伸开、伸出来,如“把手 出来”,“ 胳膊 腿”,但方言中有音无字,用“伸”字表示,其本字或当作“ ”。古文献中也用“訚”字记音的,如《木皮词》:“老神农訚着个牛头尝百草,把一些旺相相的孩子提起病源!”

【鏕】《广韵》“於刀切,平豪,影”。一种温器。平底无足无沿儿的铁锅,新乡人常用来烙饼,如,“小方,把咱家的鏕拿来,妈给你烙饼吃。”也作动词,表示“熬”、“煮”之义。《说文解字注》:“与火部‘以温火温肉’之‘’义同,或作熝,或作鏖。”章炳麟《新方言・释器》:“今直隶谓温肉为鏕肉,淮南谓煮菜为鏕菜”,位于豫北的新乡方言也有此用法,称煮菜为鏕菜。

二、古通语词

见于古籍记载却没有使用范围的,一般都属于古通语词。现在很多古通语词在现代汉语已不使用,或只能作为语素使用,但有些古通语词在新乡方言中仍作为词使用。如:

【钁头】锄头。《说文・金部》:“钁,大鉏也。”“鉏”即“锄”,“钁”即大锄头,《淮南子・齐俗》:“今之修干戚而笑钁插。”但新乡方言指小锄头,也写作“镢头”。

【卯】漏掉。《广韵》莫袍切,上声,巧韵,明母。《史记》:“北至留。”《索引》:“留,卯也。”方之《内奸》上:“我路路通!如今出门,心眼要活,手要松,见个菩萨烧烛香,一个不能卯。”新乡人常常把“漏掉什么东西”说成“卯了什么”,如“你去赶集买东西时,不要卯了小孩的衣裳”。

【跐】踩,踏。《说文》无此字。《广韵》“雌氏切”,陆德明《释文》引《广雅》云:“跐,踏也;蹈也;履也。”如《庄子・秋水》“且彼方跐黄泉而登大皇”,《列子・天

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