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讲

第七讲 行政领导与责任

第七讲行政领导与责任 本讲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领导和责任的基本原理 二、分析教材上的案例3 重点是第二部分的案例分析。 一、行政领导和责任的基本原理 在国家行政管理系统中,行政领导活动处于主导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行政领导是公共行政主体的核心,是行政职能得以实现的主体力量和决定因素。行政领导者不仅要贯彻和执行同家政治领导者所确定的重大决策活动,而且是实现行政目标、提高行政效率和效能的决定性因素。在行政领导实践活动中,行政领导的类型、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个行政领导者都处于相应的职位,拥有一定的职权,并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行政领导者在群体结构上有多层次和多领域合理配置的要求,具体反映为个体的自身素质、社会修养、政治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等。行政领导者为了使整个领导活动能事半功倍地实现领导目标,还必须掌握和学会多种领导艺术。 (一)行政领导的含义 关于什么是领导,众说纷纭。领导是指社会组织或团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由领导者运用权力,履行责任,加强管理,提供服务,以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领导行为过程。 行政领导指国家行政系统中各级各类行政领导者和行政领导集团通过决策、指挥、监督、协调及控制等职能活动,依法行使其权力,发挥其影响,确定并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行政领导的类型 在行政领导的实践活动中,领导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工作性质分,有政府综合性的行政领导、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领导等;按职责权限分,有集权型行政领导、分权型行政领导、放任型行政领导和首长负责制型行政领导。一般来说,行政领导活动的类型主要取后四种。 1.集权型行政领导,亦称独裁型行政领导。这是将决策权高度集中于上级,由领导者独自决定,决策的执行也是在领导者高度集权的控制下进行的领导类型。这种类型的优点是:政今统一,步调一致,权力集中,责任明确,行动迅速,指挥方便,命令容易贯彻,能统筹全局等。—般适用于行政性、执行性、事务性、例行性、速决性一类事务的处理。其缺点是:不利于因地制宜地发展个性;不利于充分发挥下级组织和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由于领导者个人知识和才能的局限,难免会有主观、武断、片面等弊端发生。 2.分权型行政领导,亦称民主型行政领导,这是在整个决策和执行过程中采取分权的方式,让下级被领导者参与有关事务的领导类型。这种类型一般适用于方针政策性、长远规划性、复杂性、协调性一类多务的处理。其优点是;能因地制宜地发展个性特长,便于发挥下级被领导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集思广益,分工合作,各尽所能,防止和克服片面性。但是,如果过分分权,则会产生政令不统一,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以及决策过程缓慢,甚至贻误时机等弊端。 3.放任型行政领导,亦称“无为而治”型领导。这是一种不把持决策权,也没有规章制度检查监督工作人员的领导类型。领导者平时一般只需要处理例行公事,只有当下属被领导者出现矛盾、发生冲突时才出面协调解决。这种类型在一般政府机构中属放弃领导、放任自流之举,与行政领导的原意大相径庭。但也有人认为,这种领导类型对某些个体性较强或

现代社会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利与弊

现代社会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利与弊 互联网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介形式,具有其它传播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信息传播实现了数字化信息传递、交流、共享,使人类能够在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中创造新价值,使人类由个体创新时代进入到群体创新的网络知识经济时代,将现实社会的人们联系在一起,并形成一种新型互动关系,由此构成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应的网络社会,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彼此互补、完善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然而这种新型的信息传播方式也有它不可忽视的弊端。 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势 第一,网络媒体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以及很高的信息共享度。它面对的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普通的网络使用者都可以为互联网络提供信息,它承载信息的扩充性是无限的。网络媒体可以依靠这些宝贵的资源,这种信息共享无疑大大丰富了网络媒体的信息量,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增强。这是传统媒体无法做到的,随着网络媒体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这种优势体现得也就越明显。 第二,网络媒体具有便捷检索性和互动性。人们在浏览互联网查阅信息时,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主动的查找信息资料,各取所需。有了互联网,受众成为信息传播的主导者,甚至还可以借助电子邮件、BBS等信息交互工具,发表自己的看法,回馈给传播者,这是网络媒体最突出的优势所在。 第三,互联网打破地域的界限,具有极为广泛的传播面。“网上无国界”,与互联网连接的主机都是平等的,无论你来自哪个国家,只要你知道IP地址或域名,都可以访问任何与互联网相连的计算机,尽管它在地球的另一半。网络媒体这种跨地域性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四,网络媒体还具有的极强的时效性。由于网页制作的过程相比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大为简化,既不像电视要经过编辑播出(直播节目除外)也不像报纸需要排版印刷,只需更新网页内容即可。而且网页内容一更新,网页的访问者立即可以看到,这中间几乎没有时间差。因此,很多大的新闻事件,反应最快的常常是网络媒体。 第五,网络媒体是多种信息形式融合在一起的综合信息传播方式。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视频数据等多种信息形式呈现给大众成为可能,可以大大节省网络用户下载时间,而且使得网络媒体互动、实时、整合的特征真正在音频、视频文件的使用中得到体现。 第六,网络媒体的信息发布过程简易,运营成本低廉。传播者在互联网络上发布消息,只需要在与网络与相应的计算机。相比于其他的传统媒体来说,传播者传播信息的过程大大简化。这个过程只需要少数的策划编辑人员及网页制作人

2019-2020同步北师历史必修三新突破讲义:第2单元+第7课 魅力独特的书画和答案

第7课 魅力独特的书画 知识点一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 中国文字萌芽于原始社会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2.成熟 商朝出现的甲骨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 3.演变 (1)金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又称钟鼎文。 (2)大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文字异形,统称为战国文字,都属于大篆。 (3)小篆:秦统一后,把各国文字统一成标准字体——小篆。 (4)隶书:隶书是秦朝时与小篆同时使用的一种字体,汉朝时普及,东汉末年定型,成为官定标准书体。 (5)草书:与隶书同时兴起的草书体,书写便捷省事。 (6)行书:东汉末年行书体出现,至魏晋时兴盛。 (7)楷书:东汉后期出现,魏晋时大体定型。

独特的汉字书写艺术 1.秦汉:书法艺术开始走向繁荣。 (1)代表作:秦朝的泰山、琅玡、会稽三大刻石和汉代的《熹平石经》。 (2)人称“草圣”的张芝,被后世称为草书的创始者。 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辉煌时期。 (1)三国曹魏的钟繇,被公认为“领楷书之先”的书法大家,代表作《宣示表》。 (2)“书圣”王羲之把行书推进到成熟的高峰,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南北朝遗留下来的书法名作《龙门二十品》等,是当时的书法精品。 3.唐代:书法艺术的繁盛时期。 (1)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极负盛名。代表作有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2)颜真卿、柳公权擅长楷书,人称“颜筋柳骨”,代表作以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最为有名。 4.宋元明清时期:书法向多样性发展。 (1)代表:“北宋四大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元代的赵孟,明清的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郑板桥等。 (2)特点:擅长各种书体;诗文与书画兼通,追求个性解放。

19502013年中国历年财政收入一览表

1950-2013年中国历年财政收入一览表 财政部2012年2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89720.31亿元,比上年增加16509.52亿元,同比增长22.6%。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1年税收增长的主要特点:一是税收总收入平稳增长。全国税收总收入增长与上年增速基本持平。二是分季度来看税收收入增速呈“前高后低、逐季回落”走势。三是与生产经营相关的主体税种较快增长。国内增值税、营业税同比分别增长15.0%、22.6%,与上年增速持平;企业所得税增长30.5%,比上年增速加快9.2个百分点。此外,与汽车、房地产相关的税种增速明显回落。汽车消费税、车辆购置税同比分别增长10.2%和14.1%,比上年增速分别回落45.6和39.9个百分点。房地产营业税和契税同比分别增长14.9%和12.1%,比上年增速分别回落17.5和30 个百分点。 分税种看,2011年国内增值税实现收入24266.64亿元,同比增长15.0%,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27%;国内消费税实现收入6935.93亿元,同比增长14.2%,比上年增速回落13.3个百分点,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7.7%;营业税实现收入13678.61亿元,同比增长22.6%,比上年增速回落1.2个百分点,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5.2%;企业所得税实现收入

16760.35亿元,同比增长30.5%,比上年增速加快19.2个百分点,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8.7%。 2011年个人所得税实现收入6054.09亿元,同比增长25.2%。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6.7%。 财政部表示,个人所得税收入实现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资本市场和艺术品市场发展,个人股权转让以及拍卖收入大幅增长,带动居民财产转让所得税快速增长。二是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带动工资薪金、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所得税较快增长。三是税务机关加强了对高收入者及股权转让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保证了相关个人所得税税款的及时足额入库。 2011年房产税实现收入1102.36亿元,同比增长23.3%。 财政部称,房产税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是办公楼和商业营业用房的保有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长;二是房屋租赁价格上升。 2011年资源税实现收入598.87亿元,同比增长43.4%,比上年增速加快19.9个百分点。 资源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比重为0.7%。 财政部发布消息:2011年1-12月,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 1950-2013年中国历年财政收入一览表统计年度

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习题

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收入 2.预算内收入 3.“档次爬升”效应 4.使用费 5.政府性基金收入 6.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二、判断题 1.预算外财政收入是全口径财政收入中不可置疑的部分。 2.在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中,坚决实行“以收定支”的方针。 3. 政府性基金的管理方式是在一般预算之外编制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构成政府预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税收与政府提供的商品和服务有关,一般不规定特定用途,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 5. 基础设施建设构成政府性基金的主体。 6. 按收入形式分类是我国当前财政收入的主要分类。 7. 从财政理论上说,财政收入形式还可以有铸币收入和通货膨胀收入。 8. 我国目前还存在预算外资金。 9. 一般预算的经常性收入只有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两种形式。 10. 税收是一般预算经常性收入的主要形式,非税收入是辅助形式,所以,非税收入可要可不要。 11. 预算内的非税收入实际上也就是预算内政府收费。 11. 一般来讲,财政体制倾向于分权的联邦制国家,使用费的比重较大。 12. 国际货币基金定义的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全部非税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 13. 目前我国财政统计中的“财政收入”,属于预算内收入。 三、不定项选择题 1.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包括()。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生产技术水平 C. 分配制度与分配政策的变化 D. 价格 2. ()有可能成为财政收入的源泉。 A. C B. V C. M D. V+C 3. 财政收入的数量界限即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该界限的确定具有()。 A. 主观性 B. 重要性 C. 客观性 D. 现实性 4. 税收收入的自动变化是指()的税收收入。 A. 比例征税 B. 累进征税 C. 固定总额税 D. 免税 5. 按财政收入的管理方式将财政收入分类为()。 A. 税收收入 B. 非税收收入 C. 预算内收入 D. 预算外收入 6. 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的管理原则是()。 A. 以收定支 B. 以支定收 C.专款专用 D. 结余结转使用 7. 《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11)》简目中“收入分类科目”列出的类级科目有()和债务收入等。 A. 税收收入 B.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C. 非税收入 D. 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

互联网+现代化信息化时代

“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评价—— 走向现代化信息化 随着我国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社会形态正在形成,以及教育中“两基攻坚”的完成,我国教育正在经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追求规模到追求质量的内涵发展转变;从追求学业成绩到追求“核心素养”的科学教育质量观转变。 科学教育质量观:“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呼唤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表现和发展,还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背后的思维品质、思维模式等深层次的表现和发展,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心理健康、身心发展、爱好特长等非学业表现和发展。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是面向全体的质量观,更是“每个人的质量观”,即教育发展要“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为每个孩子提供合适的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教育策略。 科学教育质量观追求过程和表现的持续发展,是“过程化的质量观”,人的成长不可以简单地用考试分数,或者某一次的考试分数对其能力做出终结性的价值判断,而是要关注教育教学的过程,关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 注重学生全面个性发展的综合评价标准体系 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是“基于标准的质量观”。基础教育质量标准的建立既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及相关政策文件的要求,又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系统、全面、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将有助于明确基础教育质量的方向和要求,引导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同时,它又是及时改进评价方式、评价技术,并有效监控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促进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完全转变的利器。 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教育评价面临挑战 要建立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必然要革新评价的理念与方式。只有采用先进的评价手段,才能科学地收集、评价、分析、呈现和利用教育数据。当前,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中有效运用大数据技术,还有一些现实问题需要克服。 目前,仍缺少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质量的大数据。具体而言,微博、微信、百度等大数据更多来自于年轻一代的网民,网民的年龄比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大;能够直接反映基础教育过程的大数据还十分缺乏。 缺乏擅长大数据分析的专业技术人才。大数据分析既需要了解教育的专门人才,针对专业问题进行“词包”的研究,又需要大量懂得大数据分析的统计人员,还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员。这三者都熟悉的复合型人才更加缺乏,需要擅长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协同合作,基于共同问题开展研究。

第七课 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

第七课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 【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版画的相关知识,体会版画独特的艺术美感。 2.体验、感受木版画的制作过程。 3.尝试用木版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版画的欣赏及木版画制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教学难点】 版画的欣赏及木版画制作的基本技巧与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木版画制作的相关工具。 2.教师准备:课件、木版画制作的相关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略) (二)导入新课: 以木版画制作录像的一个片断导入本课:版画艺术的独特美感--黑白或套色版画 (三)讲授新课: 1.版画的起源与发展 ·版画是绘画和印刷工艺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造型艺术,是画家运用各种制版方法和印刷手段完成的艺术作品。 ·版画起源于印刷术的出现,中国是版画的发源地。 利用中外版画作品简介版画的发展概况 ·版画的制作是画家在平面的版上,通过刻、画、贴、封堵、腐蚀、感光制版等手段,或造成版面的凹凸不平,或对油墨的吸收与排斥,或造成油墨的封堵与漏印,经过印刷机或手工着色印刷,便能在纸上产生出丰富多彩的印痕肌理,具有独特的印刷美感。 2.版画的分类 a.按制版印刷方式与材料的不同,分四类: 木版画(凸印版画):产生于公元7世纪中国简介发展概况 铜版画(凹印版画):起源于15世纪的德国和意大利简介发展概况石版画(平印版画):产生在19世纪,随着1789年德国人森纳菲尔德发明石版印刷术发展起来 丝网版画(漏印版画或孔版画):最年轻的版画简介发展概况 把不同版种制版印刷方法和多种材料综合运用:综合版画 b.按版画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 黑白版画、套色版画、油印版画、水印版画、创作版画、复制版画、电脑版画、木口木刻、木面木刻、拓印版画、独幅版画等。 举例介绍 c.按版画材料的不同还可细分为:麻胶板画、塑料板画、石膏板画、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题目】目前我国财政统计中的“财政收入”属于( )。 A.预算内收入 B.预算外收入 C.体制外收入 D.非税收入 【答案】A 【题目】世界各国财政收入主要形式是( )。 A.企业收入 B.债务收入 C.收费 D.税收 【答案】D 【题目】当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下列最有利于提高财政在价格再分配中所占份额的税是()。 A.人头税 B.定额资源税 C.比例流转税 D.累进所得税 【答案】C 【题目】政府推行赤字财政政策,实行国民收入超分配导致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政府会取得价格再分配所得,即通常所说的( )。 A.赤字效应 B.税收收入 C.通货膨胀税 D.国民收入 【答案】C 【题目】如果价格变动使财政收入只有名义增长,而不会有实际增长,则实行的税率形式是( )。 A.全额累进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比例税率 D.定额税率 【答案】C 【题目】下列属于我国在预算外管理的收入是( )。 A.增值税收入 B.国有资源收益 C.行政事业性收费 D.教育收费 【答案】D 【题目】下列属于我国《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11)》科目列示的非税收入是()。 A.消费税收入 B.罚没收入 C.社保基金收入 D.债务收入 【答案】B 【题目】下列不属于我国《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11)》科目列示的非税收入是()。 A.专项收入 B.政府性基金收入 C.社保基金收入 D.行政事业性收费 【答案】C 【题目】我国对非税收入实行的管理方式是()。 A.集中管理 B.预算外管理 C.分散管理 D.“收支两条线”管理

【题目】下列政府收入形式通常不计入财政收入规模的是()。 A.城镇土地使用税 B.罚没收入 C.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D.国债收入 【答案】D 【题目】经济发展水平对一国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通常是()。 A.正向关系 B.反向关系 C.难以确定 D.没有影响 【答案】A 【题目】技术进步对一国财政收入规模的通常具有()。 A.积极影响 B.消极影响 C.难以确定影响 D.没有影响 【答案】A 【题目】我国计划经济时期实行“先扣除,后分配”的分配模式,导致当时财政收入规模占GDP 比重()。 A.偏高 B.适中 C.偏低 D.不确定 【答案】A 【题目】财政收入实际增长是指() A.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物价上升率 B.财政收入增长率低于物价上升率 C.财政收入增长率等于物价上升率 D.财政收入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 【答案】A 【题目】从以货币度量的意义上看,政府为履行其职能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称为()。 A.财政收入 B.财政支出 C.税收收入 D.政府收费 【答案】A 【题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分配格局变化的显著特征是向()倾斜。 A.政府 B.公有制企业 C.其他所有制企业 D.居民个人 【答案】D 【题目】我国下列收入形式不计入财政收入规模的是()。 A.税收收入 B.企业利润 C.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D.罚没收入 【答案】B 【题目】政府通过信用方式取得财政收入形式是()。 A.罚没收入 B.取得的贷款 C.公债收入 D.规费收入

《现代互联网企业项目管理》

现代互联网企业项目管理 课程背景: 互联网十几年来一直引领者中国经济的发展,引发经济模型、企业管理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企业管理工具和方法的发展速度却滞后快速发展的需求。比如诞生于大生产时期的金字塔模型成了官僚的孳生地;KPI绩效模式越来越限制员工的创新。互联网企业需要一个与时俱进的业务开展及公司管理工具。 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管理方法论逐步崭露头角。因为现代企业尤其是互联网企业大部分工作都以项目的形式呈现,比如战略项目、推广项目、研发项目等等。项目管理也从2000年是企业管理初锦上添花的能力,成为如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腾讯在2007年便创立了项目管理通道,为企业选拔培养人才、提供方法论支持。 当今的互联网企业对于项目管理的认知和应用可分为几类: 一类是不知何为项目管理,沿用传统的职能型管理模式,缓慢的应付着快速变化的市场; 一类是使用这传统项目管理工具,明显感觉跟不上市场需求; 一类是引入敏捷,却为了敏捷而敏捷,进入一种盲目试错的危险处境; 少数如腾讯华为等企业,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项目管理方法。并不断焕发着活力。本项目管理课程系列程融合肖老师近20年的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的实战经验,结合在腾讯项目管理通道的管理经历,采用反转课堂的方式,结合学员企业自己的项目学习项目管理知识,寓教于用。课程内容突破传统项目管理架构,符合互联网企业对项目管理能力的需求。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对象:互联网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 课程特色: 以学员企业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发展的项目管理方法论,当场分析、演练、归纳、总结,让理论和实践在课堂上就得到有效融合. 课程收益: 掌握项目在立项及需求评审阶段的工作要点 掌握项目整体架构的方法 学习项目型运作下非职位带团队的要领 学习项目常用工具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7课 魅力独特的书画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必修3.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7课 魅力独特的书画教学设计1 北师大 版必修3 1.起源: 2.形成演变:图画文字、商朝形成完整体系。 3.演变趋势:甲骨文→金文→大 、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由 到 。 甲骨文: 出现于商朝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的文字 金文: 出现于商朝后期、西周、春秋时期,篆刻在青铜器上,又称钟鼎文 大篆: 出现战国时期,是一种柔婉美化的长线条文字 小篆: 出现于秦统一后,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 隶书: 出现于秦朝,定型于东汉末年,书写比较简便,成为官定的标准书体 草书: 与隶书同时兴起,书写更为便捷省事 行书: 形成于东汉末年,兴盛于魏晋 楷书: 出现于东汉后期,定型于魏晋 4.发展脉络:魏晋以前自发阶段,魏晋自觉阶段。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先秦时期 中国从有文字起便有了书法艺术,最早的应当是_________和________。 2.开始走向繁荣:秦汉 代表作:秦朝的泰山、 、会稽三大刻石和汉代的 。人称“ ”的张芝,被后世称为草书创始者。 3.第一个辉煌时期: ___________时期 代表:(1) ________的《宣示表》,“领楷书之先”。 (2)“书圣”王羲之把行书推进到成熟的高峰,他的___________ 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洛阳龙门所刻的碑石题记 。 4.繁盛时期:唐代 代表:欧阳询的 ; _________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 。 5.多样性发展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1)代表:①“北宋四大家”:蔡襄、 _______、黄庭坚、米芾;②元代的赵孟頫,明清的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 等。 (2)特点:擅长各种书法,诗文与书画兼通,追求个性解放,自由挥洒,气象万千。 二、独特的汉字书写艺术

第七章 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第七章财政收入规模与构成分析 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 Fiscal revenue’s classifications 一、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classifications by the form of fiscal revenue) 1.税收,政府收费,债务收入,还可以包括铸币收入(税),通货膨胀收入(税) 2.经常性收入和非经常性收入(或临时性收入)。 (1)经常性收入主要是税收和各项收费 (2)非经常性收入主要包括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的主要用途,是用于分析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变化以及增长变化的趋势。 二、按财政资金的管理方式分类(classification by the management method of fiscal revenue) 1.预算内资金收入 2.预算外资金收入 预算外资金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性资金。 三、按财政收入来源分类(classification by the origin of fiscal revenue) 按财政收入来源的分类,包括两种不同的亚类:一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所有制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国有经济收入、集体经济收入、中外合营经济收入、私营经济或外商独资经济收入、个体经济收入等;二是以财政收入来源中的部门结构为标准,将财政收入分为工业部门和农业部门收入,轻工业部门和重工业部门收入,生产部门和流通部门收入,第一产业部门、第二产业部门和第三产业部门收入等。 *第二节财政收入(预算内)规模的影响因素及我国的实证分析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iscal revenue scale (intro-budgetary revenue)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China 一、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leading factors in the effect on the revenue scale) (一)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从根本上说,财政收入首先还是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这些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技术水平、收入分配体制和价格水平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反映一个国家的社会产品的丰富程度和经济效益的高低。经济决定财政,没有经济不发达而财源可以丰裕的。 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首要的有效途径,在我国更是如此。

互联网名词解释

第一章现代互联网概述 PSTN: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 ISDN: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综合业务数字网 DDN:Digital Data Network 数字数据网 DTU:Data Transfer Unit 数据传输单元 X.25 SVC:Switching Virtual Circuit 交换型虚电路 PVC:Permanent Virtual Circuit 永久型虚电路 FR:Frame Relay帧中继 SDH: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同步数字系列 DWDM: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密集波分复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波分复用 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频分复用 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复用 CSD:Circuit Switch Data电路交换数据业务 SMS:Short Message Service 短信息服务 MMS:Multimedia Message Service 多媒体信息服务(彩信)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通用无线分组业务 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虚拟局域网 -xDSL ADSL:A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HDSL:High-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高速率数字用户线路 SDSL:Symmetric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对称数字用户线路 VDSL:Very high-speed Digital Subscriber Line 超高速数字用户线路HFC:Hybrid Fiber Coaxial 混合光纤同轴电缆网 FTTx FTTH:Fiber To Home 光纤到户 FTTB:Fiber To Building 光纤到大楼 FTTC:Fiber To Curb 光纤到路边 FTTO:Fiber To Office 光纤到办公室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7课魅力独特的书画学案北师大版必修3

第7课魅力独特的书画 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 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依时间顺序,了解汉字、绘画的发展脉络。 掌握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主要成就,理解 其艺术特征。 认识古代中国书画艺术是古代不同时期社 会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反映,探究其产 生的社会根源。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距今约五六千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和四五千年前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都发现了有简单刻画符号的陶器,这种刻画符号是中国古文字的萌芽。 2.演变 字体时间特点 甲骨文商朝 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而又比较完备 的文字 金文商朝后期、西周、春秋时期篆刻在青铜器上,又称钟鼎文 大篆战国时期柔婉美化的长线条文字 小篆秦统一后通行全国的标准字体 隶书始于秦朝,定型于东汉末年书写比较简便,成为官定的标准书体草书与隶书同时兴起书写更为便捷省事 行书形成于东汉末年,兴盛于魏晋 楷书东汉后期出现,定型于魏晋 “羊”的八种字体 独特的汉字书写艺术 1.起源:先秦时期 中国从有文字起便有了书法艺术,最早的应当是甲骨文和金文。 2.开始走向繁荣:秦汉 代表作:秦朝的泰山、琅玡、会稽三大刻石和汉代的《熹平石经》。

3.第一个辉煌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代表:(1)钟繇的《宣示表》,“领楷书之先”。 (2)“书圣”王羲之把行书推进到成熟的高峰,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3)洛阳龙门所刻的碑石题记《龙门十二品》是当时的书法精品。 4.繁盛时期:唐代 代表: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柳公权的《玄秘塔碑》。 5.多样性发展时期:宋元明清时期 (1)代表:①“北宋四大家”: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②元代的赵孟,明清的祝允明、文征明、董其昌、郑板桥等。 (2)特点:宋元明清时期的这些书法家大都擅长各种书法,诗文与书画兼通,又大都追求个性解放,自由挥洒,气象万千。 写意传神国画魂 1.起源:原始社会 岩画和彩陶画是当时的主要画种,《鹳鱼石斧图》代表了当时绘画艺术的最高成就。 2.从萌芽走向成熟:战国时期 《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表明中国绘画艺术已从萌芽走向成熟,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3.魏晋南北朝时期 (1)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东晋顾恺之最为著名,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2)顾恺之提出的“传神写照”等绘画理论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4.璀璨繁盛:隋唐五代时期 (1)人物画 ①尉迟乙僧专画佛像、神鬼人物。②阎立本画过《秦府十八学士图》《步辇图》。 ③被誉为“画圣”的吴道子,传世作品有《送子天王图》等。 (2)山水画: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最为有名。 (3)动物画 ①曹霸和韩幹以擅长画马知名。②薛稷善画鹤,韩滉善画牛。 (4)壁画:甘肃敦煌莫高窟壁画,集中展现了中国绘画的突出成就。 5.达到新高度:宋元明清 (1)宋代:①人物画家李公麟发展了“白描”画法。②风俗画家张择端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写尽了北宋都城东京的社会风貌。③花鸟画家宋徽宗,画鹰独步一时。 (2)元朝画家赵孟,擅长画马,传世有《秋郊饮马图》。 (3)明代画家董其昌擅长画山水画,徐渭创写意花卉,唐寅善画仕女人物,清代郑板桥善

第七讲 定义新运算

第七讲 定义新运算 一、例题精讲: 例1、若A*B 表示(A +3B )×(A +B ),求5*7的值。 动动手:定义运算?为a ?b =5×)(b a b a +-?.求11?12. 例2、定义新运算为a △b =(a +1)÷b,求的值。6△(3△4) 动动手:设a 、b 表示两个不同的数,规定b a b a ?-?=?34.求2)34(??. 例3、对于数a 、b 、c 、d ,规定,< a 、b 、c 、d >=2ab -c +d ,已知< 1、3、5、x >=7,求x 的值。

动动手:P 、Q 表示两个数,P ※Q =2Q P +,如3※4=24 3+=3.5.求4※(6※8);如果x ※(6※8)=6,那么=x ? 例4、规定:符号“&”为选择两数中较大数的运算,“◎”为选择两数中较小数的运算。计算下式:[(7◎3)& 5]×[ 5◎(3 & 7)] 动动手:y x ,表示两个数,规定新运算“ ”及“△”如下:x y x y 56+=,x △xy y 3=.求(23)△4的值. 例5、 b a b a b a ÷+=?,在6)15(=??x 中.求x 的值. 动动手:规定a ⊕)1()2()1(-+++++++=b a a a a b Λ,(b a ,均为自然数,a b >).如果x ⊕10=65,那么=x ?

二、精练: 1. 设b a ,表示两个不同的数,规定b a b a 43+=?.求6)78(??. 2. 定义运算“ ”为x )(2y x xy y +-=.求12(34). 3. 设b a ,表示两个不同的数,规定b a b a ?-?=⊕23,如果已知42=⊕b .求b . 4. 定义新的运算a ?b a b a b ++?=.求(1?2)?3. 5. 有一个数学运算符号“?”,使下列算式成立:2?4=10,5?3=18,3?5=14, 9?7=34.求7?3=?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分析报告及相关大数据

中国历年国民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大致可把6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分为五个时期:①1949-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国民经济顺利恢复和发展;②1957-1966 年:开始全国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曲折前进;③1966-1976 年:“文化大革命”使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但仍取得进展;④1977-1992年: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民经济稳步、迅速而健康发展;⑤1993年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国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即将跃居世界第二位。 1949-1952年,是三年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比过去最好年份,工业总产值下降50%,农业总产值下降20%,原煤下降48%,原油下降62%,钢下降83%,电力下降28%,棉布下降32%,粮食下降24.5%,棉花下降48%。1949年农业总产值为326亿元,1952 年达到461亿元,高于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408亿元);1949年工业总产值为140亿元,1952年达到349亿元,超过了解放前最高年份的1936年(281亿元)。195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为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解放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在三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21.1%。 1952年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仅为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1952年中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而且也落后于印度,如钢产量中国为2.37公斤,印度为4公斤(为1950年数字,下同),美国为538.3公斤;发电量中国为2.76度,印度为10.9度,美国为2949度。因此,为了改变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状况,第一个五年计划极重要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与此相适应,在投资方面也突出了重工业。计划规定,五年中用于基本建设的投资总额是42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为248.5亿元,占58.2%,在工业投资中重工业又占88.8%。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相应地发展农业、轻工业、运输邮电业、商业和文化教育等事业。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中,农林水利部门的投资占7.6%,运输邮电部门的投资占19.2%,银行贸易部门的投资占3%,文化教育部门的投资为7.2%。在五年中,国家对经济和文教卫生的基本建设投资达到493亿元,超过计划的15.3%,加上企业和地方自筹资金,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投资总额达到588.47亿元。新增固定资产492亿元,相当于1952年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原值的1.9倍。 一五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9%,其中工业增长18%,农业增长4.5%;轻工业增长12.9%,重工业增长25.4%。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43.1%提高到1957年的56.7%。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上升到45%。1957年钢产量达到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296%,为建国前最高年产量的5.8倍;发电量达到193.4亿度,比1952年增长166%,为建国前最高年发电量的3.2倍。“一五”期间工业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100年。 1958至1960年是中国“大跃进”时期。“大跃进”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力图在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开辟一个新的局面。然而,实践已证明,这个努力是不成功的,而且造成严重的后果。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指标,比八大一次会议建议的指标,工业方面普遍提高一倍,如钢从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农业方面普遍提高20-50%,如粮从5000亿斤提高到7000亿斤。从此后,第二个五年计划转入了“大跃进”的轨道。 三年“大跃进”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影响以后两年经济的发展。1958-1962年,社会总产值年平均下降0.4%,农业净产值年平均下降5.9%,轻工业年均下降2%,国民收入

第七章 领导

第七章领导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对成熟度很高的下属应采取何种领导方式?()。 A.高工作、高关系 B.高工作、低关系 C.低工作、高关系 D.低工作、低关系2.某地一厂长这样说:“走得正,行得端,领导才有威信,说话才有影响,群众才能信服。”这位厂长在这里强调了领导的影响力来源于:()。 A.合法权 B.奖惩权 C.专长权 D.感召权 3.宗教领袖所具有的权威通常来自:()。 A.专长影响力 B.个人影响力 C.惩罚权 D.奖励权 4.领导者不同的领导方式应适应不同的环境,而不同的工作环境也需要不同的领 导方式。这种观点出自哪种理论()。 A.领导行为理论B.领导特质理论 C.领导权变理论D.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5.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领导者的风格应该适应其下属的成熟度而逐渐调整。因此,对于建立多年且员工队伍基本稳定的高科技企业的领导来说,其领导风格逐渐调整的方向应该是:( )。 A.从参与型向说服型转变 B。从参与型向命令型转变 C.从说参与向授权型转变 D。从命令型向说服型转变 6.领导的实质在于影响力,构成领导者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A、品德、知识、才能、情感 B、品德、学识、能力、资历 C、品德、学识、资历、情感 D、品德、威信、能力、情感 7.领导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行为、组织目标、行为结果等共同构成的内容体系,其中,领导行为的主体是()。 A、组织目标 B、行为结果 C、领导者 D、被领导者 8.有关领导者向其下属部门或个人下达命令或指示的权力是()。 A、决策权 B、组织权 C、指挥权 D、人事权 9.有些从某一职位退下来的干部常常抱怨:“人走茶凉”,这反映了他们过去曾经拥有的影响力来自于:()。 A.个人专长B.个人品质C.职位权力D.个人魅力 10.布莱克和莫顿提出的领导理论是()。 A、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B、管理系统理论 C、管理方格理论 D、情境领导理论

2017互联网公需考试(90分)

1.“互联网+”核心是()的净化与扩展。(单选题2分)得分:0分(B) A.云计算 B.物联网 C.大数据 D.互联网 2.人类社会以来零售业态的起点是()。(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百货商店 B.集贸市场 C.超级市场 D.连锁商店 3.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信息技术已经经历了五次革命,文字的发明是第()次信息技术革命。(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三 B.四 C.二 D.一 4.滴滴出行战略入股(),双方将携手共同搭建同城配送体系。(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苏宁 B.饿了么 C.糯米 D.58同城 5.分享经济属于“互联网+”的()特征。(单选题2分)得分:0分(C)

A.开放生态 B.重塑结构 C.跨界融合 D.尊重人性 6.“互联网+”发展起来之后,()在配置资源中将发挥主导性作用。(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网络 B.个人 C.政府 D.企业 7.美国的波特教授认为()不是后发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经历的阶段。(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消费阶段 B.创新驱动 C.投资驱动 D.要素驱动 8.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是由()提出的。(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腾讯 B.微软 C.GOOGLE D.IBM 9.据联合国预测数据,至2050年,发展中国家将有()的人口为城市人口。(单选题2分) 得分:2分 A.64.1%

B.74.1% C.78.1% D.84.1% 10.直接为人类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称为互联网()时代。(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1.0 B.3.0 C.2.0 D.4.0 11.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年由美国的科学家首次提出的。(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2010 B.1999 C.2005 D.2009 12.渠道在传统模式运营中,为厂家不提供的功能是()。(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传递价值 B.消费者的反馈 C.消费者需求 D.交易 13.共享经济最早由美国得克萨斯州立大学社会学教授()和伊利诺伊大学社会学教授琼?斯潘思提出。(单选题2分)得分:2分 A.马科斯?费尔逊 B.瑞奇?柏慈曼

第七讲答案

模块一、计算中的还原问题 【例 1】 某数先加上3,再乘以3,然后除以2,最后减去2,结果是10,问:原数 是多少? 【答案】5 【例 2】 哪吒是个小马虎,他在做一道减法题时,把被减数十位上的6错写成9,减数个 位上的9错写成6,最后所得的差是577,那么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多少呢? 【答案】544 模块二、单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例 3】 李奶奶卖一筐鸡蛋,第一位客人买走了一半少2个,第二位客人又买走了剩下的 一半多2个,第三位客人把剩下的5个鸡蛋全部买走了.老婆婆的篮子里原来有 个鸡蛋. 【答案】24个 【例 4】 一捆电线,第一次用去全长的一半多3米,第二次用去余下的一半少10米,第 三次用去15米,最后还剩7米。这捆电线原来有多少米? 【答案】54米 【例 5】 盒子里有若干个球。小明每次拿出盒中的一半再放回一个球。这样共操作了7次, 袋中还有3个球。袋中原有( )个球。 【答案】130个球 【例 6】 玩具店的玩具每卖出一半,就补充20个,到第十次卖出一半后恰好余下20个, 则玩具店原有玩具___个。 【答案】40个 模块三、多个变量的还原问题 【例 7】 甲、乙、丙、丁四个学习小组共有图书280本,班主任老师提议让四个组的书一 样多,得到拥护,于是从甲调14本给乙,从乙调15本给丙,从丙调17本给丁,从丁调18本给甲。这时四个组的书一样多。这说明甲组原来有书______ 本。 【答案】66本书 例题精讲 第七讲 还原问题

【例8】甲、乙两班各要种若干棵树,如果甲班拿出与乙班同样多的树给乙班,乙班再从现有的树中也拿出与甲班同样多的树给甲班,这时两班恰好都有28棵树,问甲、 乙两班原来各有树多少棵? 【答案】甲班原有树35棵,乙班原有树21棵 【例9】有甲、乙两堆棋子,其中甲堆棋子多于乙堆.现在按如下方法移动棋子:第一次从甲堆中拿出和乙堆一样多的棋子放到乙堆;第二次从乙堆中拿出和甲堆剩下的 同样多的棋子放到甲堆;第三次又从甲堆中拿出和乙堆同样多的棋子放到乙 堆.照此移法,移动三次后,甲、乙两堆棋子数恰好都是32个.问甲、乙两堆 棋子原来各有多少个? 【答案】甲乙两堆棋子原来各有44个和20个 课后练习 【练习1】(2008年“陈省身杯”国际青少年数学邀请赛)有一个数,如果用它加上6,然后乘以6,再减去6,最后除以6,所得的商还是6,那么这个数是。 【答案】1 【练习2】小智问小明:“你今年几岁?”小康回答说:“用我的年龄数减去8,乘以7,加上6,除以5,正好等于4. 请你算一算,我今年几岁?” 【答案】10岁 【练习3】小马虎在做一道加法题时,把一个加数个位上的9看作6,十位上的6看作9,结果和是174,那么正确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 【答案】147 【练习4】小红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一半又10页,第二天看了余下的一半又10页,第三天看了10页正好看完。这本故事书共有页。 【答案】100页 【练习5】甲在加工一堆零件,第一天加工了这堆零件的一半又10个,第二天又加工了剩下的一半又10个,还剩下25个没有加工,问: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答案】160个 【练习6】有一筐苹果,甲取出一半又1个;乙取出余下的一半又1个;丙取出再余下的一半又1个,这时筐里只剩下1个苹果。这筐苹果共值6元6角,问每个苹果平均 值多少钱? 【答案】3角 【练习7】牧羊人赶一群羊过10条河,每过一条河时都有一半的羊掉入河中,每次他都捞上3只,最后清查还剩6只。这群羊在过河前共有只。 【答案】6只 【练习8】一群小神仙玩扔沙袋游戏,他们分为甲、乙两个组,共有140只沙袋.如果甲组先给乙组5只,乙组又给甲组8只,这时两组沙袋数相等.两个组原来各有沙袋 多少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