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龙屋安全分析
城镇化视角下兴宁市客家围龙屋保护状况研究
编号: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课题名称:城镇化视角下兴宁市围龙屋保护状况研究团队名称: T O P团队队员:廖海明、曾国锋、许明影、梁碧珊、陈淑卿、刘家仪、黄静妮指导老师:罗雄研究类别: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内容摘要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思路及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二章是围龙屋的简介,本章简要介绍了围龙屋是客家文化的瑰宝、客家围龙屋的结构设计文化精神,历史及现状及围龙屋在兴宁市的重要地位。
第三章讲述兴宁市城镇化建设对围龙屋的影响,解释城镇化内涵,解析当前兴宁围龙屋的保护状况并着重阐述当前城镇化建设对围龙屋的破坏,并就调查问卷的结果进一步分析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与保护传统民居的矛盾,总结了民众、政府及开发商对围龙屋保护的态度。
第四章是讲述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保护围龙屋的措施及建议,本章首先阐述围龙屋保护性开发,归纳出要建立保护机制及定期维护、提出围龙屋“申遗”情况及进一步分析,并提出力邀社会各界携手共同努力的号召。
第五章是关于围龙屋未来发展趋势及展望,从民族地域性和围龙屋“和”文化两个角度展开描写,提出对围龙屋未来发展方向的展望,在保护并弘扬围屋文化的同时,促进传统客家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而取得经济与文化的和谐、友好发展。
最后,希望通过对课题的研究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号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
关键词:城镇化兴宁市客家围龙屋保护期望Abstract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the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opic, research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research ideas and points out the research method and innovation.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the round dragon house, this chapter briefly introduces Wai long estates is the design of the structure of cultural spirit and treasure of Hakka culture and Hakka dragon house,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and Wai long estates in the city of Xingning. The third chapter is about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of Xingning city on the round dragon house, explains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ization, protection statusanalysis of thecurrent Xingning Wai long estates and focuses on the destruction ofurbanization on Wai long estates, and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raditional dwelling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protecti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summary the public and the government and the developers attitude to round dragon house protection. The fourthchapter is th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for theprotection of the round dragon house about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is chapter first describes the round Dragon House protective development, summed up to establish theprotection mechanism and regular maintenance, put forward and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round Dragon House ", and put forward the inviting the community to join hands together.The fifth chapter is about the round DragonHous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from the national regional and around two of the Dragon House "and" culture expanded description,put forward the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round dragon house,to protect and promote circular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Hakka culture, so as toachieve harmony, friendly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Finally, I hope through the research to wider attention, called on everyone to act together.Key words: urbanization, the city of Xingning, Hakka Wai long estates, protection,expectation目录一、绪论 (1)(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二)课题研究现状及问题 (3)(三)课题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之处 (4)二、围龙屋简介 (5)(一)背景资料 (5)(二)客家围龙屋源远流长的历史及其重要地位 (6)(三)围龙屋的结构设计及其文化精神 (7)三、城镇化建设对围龙屋的影响 (9)(一)城镇化的内涵及兴宁市城镇化现状 (9)(二)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对围龙屋的破坏 (11)(三)当前兴宁市围龙屋的保护状况 (12)(四)当地民众、政府及开发商对围龙屋保护的态度 (13)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保护围龙屋的措施及建议 (15)(一)因地制宜,保护性开发 (15)(二)宣传推介走出去 (17)(三)坚定不移地申请物质文化遗产 (18)(四)社会各界携手共同努力 (19)五、围龙屋未来发展趋势及展望 (21)(一)从民族地域性看: (21)(二)从围龙屋的“和”文化看 (21)六、结语 (22)七、附录 (22)一、绪论(一)选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1.背景2013年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大班科学《 客家典型民居建筑——围龙屋》微教案
爷爷:妮妮,今天爷爷带你回到我小时候住的地方——围龙居,让你看看爷爷小时候居住生活的地方。
二、出示《客家典型民居建筑——围龙屋》PPT,引导幼儿观察围龙屋的外形特征,了解其作用。
1.出示《客家典型民居建筑——围龙屋》PPT一
孙女:爷爷,你小时候住的房子好大呀,好特别呀!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梅州客家围龙屋外形结构特点及作用。
2.感受围龙屋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3.知道围龙屋是我们客家特有的民居,提高幼儿做客家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制作《客家典型民居建筑——围龙屋》PPT以及视频,围龙屋模型一个,亲子活动,家长与孩子一起到围龙屋看看,
活动过程:
一、听着《客家围龙屋》山歌进场。出示PPT小姑娘与爷爷图片,引出课题。
3.教师与幼儿一起房舍建筑内的特征。
爷爷:妮妮,这是围龙屋的正门。
妮妮:爷爷,两边也还有门,这围龙屋可真大呀!
爷爷:两边是侧门,围龙屋中间方形建筑叫堂屋,堂屋左右两边是横屋,由天井、走廊隔开,堂屋和横屋包含有花厅(现在我们把它叫客厅),厕所,卧室、书斋、厨房水井等功能齐全。
妮妮:“哗爷爷,后面的这一排弯弯的房子很特别,很漂亮,它也是围龙屋的一部分吗?”
爷爷:“是的,它叫围屋,我这个是一围的,有些大型的围龙屋有2围屋或3围屋,围屋与横屋之间的地方叫花头,在这里我们会种植花木或在铺上鹅卵石。
妮妮:好喜欢梅州围龙屋的建筑风格,可以养鱼可以游戏,住在这里一定很舒服!
4.欣赏视频《一座围龙屋一座客家城》,感受梅州围龙屋建筑风格特点。
5.视频互动:拼一拼、说一说
大班科学活动:客家典型民居——围龙屋
设计意图:
梅州围龙屋是一种富有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围龙屋的精巧结构、奇妙布局以及丰富内涵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得很小的时候,围龙屋里还住着很多人。平时农忙结束,各家各户都会相互窜门,聊聊家常。特别是过年过节,犹为热闹。春节的时候张灯结彩,贴春联,放鞭炮,除旧物,迎新年,热闹非凡。晚上,各家各户出来放烟花,五颜六色的烟花映满了整个天空。对于生出在2010后的城市里的孩子们,他们住的是楼房,看到的是高楼大厦,然而对自己家乡的客家围龙屋的认识与了解非常少,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幼儿能对本地客家围龙屋能有简单的认知和了解,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客家人的勤劳与智慧,提高他们作为客家人的自豪感。
梅州客家围龙屋的功能及其思考
梅州客家围龙屋的功能及其思考摘要:客家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客家民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客家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而围龙屋是粤东地区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
它的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实用性、观赏性于一体,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云南的“一颗印”并列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不仅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而且还显示出客家的开拓进取精神和客家文化的退陈出新风格。
关键词:梅州客家;围龙屋;功能在粤东梅州市下属梅县、兴宁、五华、平远、丰顺、大埔和蕉岭等纯客家县,以梅县、兴宁为中心,分布着一种规模庞大,而空间低矮(只一或二层)的封闭的围龙屋,成为与闽西“土楼”、赣南“土围子”两种类型而又别具风格的客家围龙屋,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
一、围龙屋的形成原因围龙屋的建筑设计其实与当时客家人的处境有极大关系。
客家人是唐宋以来由中原南迁的汉人,多居住在偏僻的山区,受当地人的排挤和欺侮,为了团结御侮生存,他们不得不聚族而居,也不得不建造具有防御性的城堡式住宅——围龙屋,以抵御盗匪和当地人的侵扰。
一种说法围龙屋的产生起于地形。
围龙屋背靠山脚,凡山都自主峰向下被地表水切割成放射型的沟,沟之间是隆起的脊梁,成为“脉”。
为避山水冲激,围龙屋必靠脉的尽端。
脊梁上的地表水向两边流入沟内,这在风水术上叫“大八分”,因为它八分形分水。
但脊梁上仍会有些地表水冲向凸起的脉的尽端,于是,那里的唐横屋在后面山坡上便挖了近似半圆的排水沟,继后又在排水沟内侧造了挡水墙,把睡引入沟去,这便是“中八分”。
后来渐渐沿挡水墙内侧造起了房子,成为围屋。
而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围龙屋本是大家族聚居地大型集体住宅,上堂,即祖堂,是家族凝聚力的象征,以祖堂为中心,围屋连接横屋,层层环绕,是客家家族凝聚力格外强大的结果,是个人对宗教共同体的依附关系的象征。
这两种解释大约同时再起作用,围龙屋是在特定地形条件下客家家族制度的形象表现,有这两种解释好不充分,后又附会上一种风水术上的原因。
岭南客家围龙屋保育开发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岭南客家围龙屋保育开发的现状与发展策略摘要:广东梅州客家地区是中国围龙屋之乡,其中侨乡村是当地最典型的围屋古村落之一。
尽管该村拥有丰富的围龙屋资源,近几年的保护工作也初见成效,但在围屋的保育和旅游开发上还存在所有权与开发权矛盾、旅游资源整合不足和缺乏有效的传播手段等问题。
带着相关问题调研团队访问香港,发现香港在古建筑保育开发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其运用以地换地、创意开发、与社会组织合作和文化品牌传播等经验能为解决古围屋村落的保护开发问题提供启发。
关键词:客家围龙屋梅州侨乡村香港围龙屋是岭南地区一种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形式,由客家先民因战乱、灾荒南迁定居赣、粤、闽等地而建,蕴含着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
其作为岭南典型客家民居,与北京“四合院”、陕西“窑洞”、广西“杆栏式”和云南“一颗印”被中外建筑学界合称为我国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的“世界客都”梅州市是岭南地区客家围龙屋资源最丰富、最典型的地区之一,现存各式古围屋建筑两万余座,其中大部分有数百年历史。
梅州市辖下的梅县南口镇侨乡村则被誉为“中国最典型的围屋古村落”,保留着梅州地区迄今为止发现最密集、保存最完好的客家围屋建筑群落。
然而,尽管侨乡村拥有如此丰厚而典型的客家建筑文化资源,却至今未曾受到应有的关注,村内古建筑也尚未得到有效的保育和开发。
而且据调查,类似侨乡村的情况在梅州地区并不少见。
带着这一问题,笔者在2011年至2012年间多次到梅州市梅县、大埔县、兴宁市及香港等地进行调研,考察侨乡村客家古建筑保护和开发的现状与问题,结合香港文物保育的实践经验,为以侨乡村为代表的岭南客家围龙屋的保育开发探寻可行策略。
1 围屋资源丰富侨乡村位于梅县南口镇南部,是有500多年建村史的华侨之乡。
该村距梅县新城中心17 km,距省会广州约350 km,205国道从村西口经过,距天汕高速梅州西出口约10 km。
全村占地1.5 km2,分为寺前、高田村、塘肚村三个自然村,村内650多户共约2800人。
梅县客家围龙屋建筑遗产及其评价研究
2、石雕艺术
石雕是客家围屋中另一种常见的装饰手பைடு நூலகம்。在围屋的石材部位,如门框、墙 角、石阶等,都有精美的石雕作品。这些石雕作品以天然石材为材料,雕刻精细, 造型优美,呈现出粗犷与细腻相结合的特点。
3、砖雕艺术
砖雕是客家围屋中另一种独特的装饰艺术。砖雕主要采用青砖为材料,雕刻 画面多为寓意吉祥的图案,如龙、凤、鱼、鸡等动物形象,以及花、草、云、水 等自然元素。砖雕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总之,梅县客家围龙屋是中国广东省梅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遗产之一, 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其保护和传承工作, 让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得以永久传承和发扬光大。
参考内容
围龙屋,这一具有浓厚客家特色的建筑形式,不仅是客家人勤劳智慧的结晶, 更是客家文化的载体。本次演示将详细介绍围龙屋与客家居住文化,以期读者能 更深入了解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1、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围龙屋的认识和保护 意识。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围龙屋,了解其历史和文化价值。
2、制定保护政策: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对围龙屋进行保护和修缮。政府 可以设立专项资金,为保护和修缮工作提供经费支持。
3、开展保护项目:通过实施保护项目,为围龙屋的修缮和维护提供技术支 持和专业指导。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工作,提高公众的参与度。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和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围龙屋等传统建筑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对有 价值的传统建筑进行修缮和保护。其次,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客家居住文化的宣传 和教育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此外,鼓励年轻人参 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作,通过开展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和学习班,培养年轻 人对客家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客家围龙屋建筑文化探究
客家围龙屋建筑文化探究摘要:客家围龙屋是客家的典型民居建筑物,拥有非常浓郁的客家文化特色,客家围龙屋是世界居民建筑当中的代表性特色建筑,。
也是我国民居建筑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较为特殊的艺术表现特色,可以传递给人们更多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信息。
并且在优化内部装饰特征的过程中彻底展现了客家人独特的建筑智慧,是传承客家传统文化以及融合建筑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客家;围龙屋;建筑文化引言:相传在晋魏时期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三次进行了大举迁徙华南地区的景象,因为在官府入籍时需要与其他土著居民进行区分,所以迁移的人们被称为客家人。
因此客家文化也被流传下来,客家建筑围龙屋是客家特色的代表性民居建筑物,其中所独有的民俗文化特点在客家围龙屋当中展现的淋漓尽致,目前已经成为客家文化的主要象征。
1.客家围龙屋的起源和布局1.1起源客家围龙屋是客家人在南宋时期因战乱饥荒被迫迁徙之后,最终留归于南方平坦区域的丘陵地带,为了与当地土著居民进行区分,所以登记户籍时被称为客家、客户和客籍,所以就有了客家人的称呼。
围龙屋是客家民族特色的建筑,因为客家人为了预防外部敌人和野兽的侵袭,大部分是以群居的方式进行生活所形成的围龙屋、围屋、走马楼、五凤楼、土楼、四角楼和雕楼等建筑类型,都是拥有浓烈客家文化色彩的建筑物。
其中梅州围龙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是客家人采用中原建筑的方式,运用台梁式和穿斗式的结合工艺将其选择在斜坡地段和丘陵地带所建造而成的。
房屋主体结构主要是一进三厅和两相一围的表现形式,因为客家人的居住地区相对较为偏远,所以为了更好的防止盗贼的侵扰,会在建造时大部分是采取砖瓦和土坯相融合的建筑方式[1]。
运用鸡蛋清和糯米饭作为粘稠剂,使用竹片木条作为筋骨夯筑起墙厚一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从而形成完整的围龙屋建筑。
围龙屋是客家人的巨大堡垒,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和大小不同的厅堂,室外包括水井、猪圈、厕所、鸡窝、仓库等一应生活设施,在中轴对称主次有序的厅堂院落中心必有半月形的池塘,之后还会有阴阳两极的太极图式。
高中语文 语言运用题(综合)
语言运用题综合训练(96分)1.请用一句话概括出“围龙屋”的特点。
(24个字内)(6分)围龙屋是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
现在的福建、广东一带的围龙屋,一般都有200-300年乃至500-600年的历史。
它们历经风雨洗刷,强烈地震,台风袭击,至今安然无恙。
历史上,客家本是中原汉人,他们南迁至闽粤赣边区山区后,为防止土著和盗匪的打劫及猛兽的袭击,他们建造的土楼、围屋,皆防范严密,甚为安全。
围龙屋里面的每一个房间,厅堂,天井,都以走廊,巷道,楼梯相通,住户生活方便。
然而,它们对外则是全封闭的。
土楼一般只开一个正门一个后门,或一个正门两个侧门,围屋,围龙屋的各横屋,半环形围屋,皆设有门楼。
答:【答案】.【答案示例:(客家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具有安全性、合族聚居性、封闭性、坚固性等特点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富有中原特色、安全性、合族聚居性、封闭性、坚固性、典型客家民居”每点1分句子不连贯酌扣1分)】【解析】略2.将下面这条简讯改为“一句话消息”。
(30个字内)入夏以来,由于持续高温少雨,黑龙江全省旱情急剧发展,受灾面积不断扩大。
7月3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抗旱工作紧急电视电话会议,号召全省上下要充分认识当前抗旱救灾工作的紧迫性和极端重要性,动员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干部群众紧急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抗灾夺丰收。
进入6月份,特别是6月中旬以来,全省持续高温,降水异常偏少。
6月下旬虽有几次较大阵性降雨过程,局部旱情得到缓解。
但由于进入7月份以来持续高温,降水异常偏少,东部三江平原地区出现历史罕见的夏伏连旱,旱情快速发展,形势异常严峻,全省受旱面积急剧扩大,旱灾程度不断加重。
旱情发展之快、伏旱面积之大均为历史罕见。
针对严峻的旱情,会议指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及广大干部群众要提高认识,紧急动员,立即将省委、省政府的抗旱精神传达贯彻到基层抗旱第一线;要克服靠天等雨的侥幸心理和畏难情绪,坚定抗灾夺丰收的信心。
粤东北客家围龙屋建筑中的风水 二
粤东北客家围龙屋建筑中的风水二粤东北客家围龙屋建筑中的风水风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它起源于古老的占卜术,后逐渐从术数中脱胎而出,成为一支独立的学说。
风水文化观念浸透中华传统各种建筑景观中,风水文化成为中华建筑文化的有机组分和独特表现。
作为粤东北客家民居典型的围龙屋,在环境选择方面深受风水文化影响,本文主要从龙、穴、砂、水、向的原则来看围龙屋的风水,认识其隐含着的丰富的宗教哲学文化,科学的看待客家围龙屋建筑的风水。
一、客家围龙屋的建筑历史与风格围龙屋一般建在依山傍水的山坡或山丘下,之间相距数百或数十米,有的则坐落于山丘与耕地交接的坡地上,背山面田,前低后高,有利于排水和通风透光。
它有着奇特结构和合理布局,既有古代宫廷的神韵,又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
其主要结构类型有:两堂两横一围龙、两堂四横一围龙、三堂两横一围龙、三堂四横一围龙及二围龙、三围龙甚至六围龙等。
一般以中间的正堂正屋形式的方形屋或二字屋为基础,周围的围屋层层扩建自由组合。
从一个屋的规模也可看出某姓家族的人丁兴衰。
尽管规模大小不同,但围龙屋的基本设施却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说法。
主要包括:风水塘、禾坪、大门、斗门、伸手、正堂、花胎、龙厅、排水沟、游廊、天井、巷道、正屋、花厅、花阶、围屋、杂屋、厕所、畜棚等。
关闭了通向外界的大门,这里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社会,最多时100多户人家同住在一个大围龙屋内。
二、客家围龙屋“风水”与环境哲学中国古代民居的神灵崇拜和地理环境论主要在“风水”或曰“堪舆”理论之中。
古人认为:“天道虽无声无臭,然而应若影响。
天人之验,理不可诬”(《宋书·五行志序》),这也是民居风水说的思想理论基础。
故古人建房,希望能“承明堂于少阳,照列显于……分野”[2],使居上应天灵,下顺地脉,主人能因此而获天地之福。
民居神灵理论虽有天灵地神两个方面,但由于天灵渺茫难测,地形亲切可感,故其落脚点主要在地理神灵理论上。
客家围龙屋的地神论也不例外。
兴宁市客家围龙屋调查与分析
建 筑 围龙 屋 四角 楼
类 别 围屋
围龙 屋
围龙 屋 围龙屋 围龙 屋 围龙 屋 围龙 屋 围龙 屋 围龙 屋
表 2 兴宁市特色古民居 ( 2 0 0 9 年 )
乡镇 围龙屋 名 称 数量 ( 座)
兴田
城 北杨 桃 树 下陈 屋 、鹅 三 村 峦头 岭 李屋 、西郊 朝 天 围
7
街 道
锦 华 村松 山 围老屋 、黄 畿村 通 书 罗屋 、 向 阳村土 围赖 屋 。 8
6 4 2
刁坊 镇 长 征 村 罗永 兴 、 罗坝 村黄 宏 昌四角 围龙屋 、刁潭 村 蚌 形 李屋、河 塘 岭村 鲤 麻 形 、 三潭 村 义 隆 围 、圩 东新 廖 屋 、郑 江 村 曾聚 华 ( 乐 善 围 ) 、三潭 村 曾沐彬 老 屋
色 古民居评选活 动
为 了进一 步掌握辖 区 内现存客家 古 民居 的数 量 、分 布 、保 存 情况 、环境 状 况 ,
征 。作为 客家传 统 民居典型 形制之 一 ,其 数
量 多 ,分布广 ,广泛 分于在 梅州 五县 一市二 区行政 辖 区之 内,然 以兴 宁市数量 最 多,最 为 集 中。作为 粤东梅 州地 区最 富有 地域特 色
5
街 道 宁新 街 道
福 兴
西 郊 马路 下 大王 屋 、洋 岗风 翔 围 洋 岭村 廉 记 大饶 屋 、洋 岭 村 张仁 、兴 黄 岭村 大刘 屋 、 大圳 四角楼 罗雅 达文 星 村 罗保 和 屋 、文 星村 塔 下 胡屋 、洋 里村 宝源 屋
五 里 村大 黄 屋 、新 联 村柏 坚 围 ( 人 民大 厦 )、 五里 村瑞 徵 围 6
◆
表 1 兴宁市十大古民居 ( 2 0 0 9 年)
客家围屋文化的现存问题和保护 (2)
赣南师范学院2011—2012学年第1学期《文化地理学》课程论文行政班级__2009级地理科学班学号090204065 姓名周瑜选课班级2009级地理科学班任课教师陈永林成绩______客家围屋文化的现存问题和保护——以江西龙南客家围屋为例摘要客家围屋是颇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物化载体,它充分体现了客家人的高超建筑艺术,不仅被建筑学家誉为民俗建筑史上的奇迹,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更使历史学家、民俗学家、艺术家及众多的游客为之陶醉。
客家围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北的窑洞、闽西的土围楼合称为中国“四大古民居”。
赣南以方围为主,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风格之特别、保存之完好,龙南为全国之最,现以最具有代表的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里仁栗园围及杨村乌石围为例,谈谈它们的现存问题及保护。
关键词客家围屋客家文化客家人龙南关西新围杨村燕翼围里仁栗园围杨村乌石围1 龙南典型客家围屋概况1.1 关西新围位于县城东15公里关西镇内,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于清代嘉庆至道光年间,迄今有200多年历史,是关西名绅徐名钧所建,围屋呈长方形,四角布有四个炮楼,外墙高10多米,壁厚1米。
围内曲径通幽,轩廊飞檐,画彩镏金的精致风格与围外格调形成“外刚内柔”的景致。
整体建筑五组排列,前后三进,共十四个天井,正中为祠堂,对称分置十八厅,围内通道贯穿各列建筑,百余间房屋布局科学、结构严谨,不仅具有安全防卫、防风、抗震、调节阴阳、冬暖夏凉等实用功能,而且承载丰富的客家文化内涵。
1.2 杨村燕翼围建于清顺治年间,距今已320多年,为杨村赖福之所建。
燕翼围高14.3米,墙厚1.45米,长41.5米,宽31.8米,外墙厚实坚固、笔直矗立,如千仞陡壁。
墙上布满火枪眼,东南西北四座炮阁交相呼应,可形成无射击死角的火力网。
进围内须经过唯一的围门,围门设有外铁门,中闸门和内木门,只要围门一关,外人莫想进来。
燕翼围布局科学、结构严谨、防御得当,打起仗来是碉堡,放下土炮是居家的多功能建筑,充分体现了客家人为争夺生存空间不屈不挠的斗争意识,是客家人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doc
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副连、kelefe、我和楚山的大鸟四人一行,于XX年1月14日至1月17日在梅州市部分地区参访了一些著名的客家民居建筑,撰写调查报告如下:梅州客家民居建筑考察报告前言:XX年1月14日至1月17日,我们前往广东省梅州市实地考察了棣华居、锦华庐、联芳楼、南华又庐、花萼楼、泰安楼、承德楼、万秋楼等客家民居建筑。
梅州的客家民居现今的保存状况参差不齐,我们大致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梅州客家民居建筑的代表——围龙屋,以梅县的南口镇最为集中。
这些旧屋因长年失修已破败不堪,其中居住着因无财力而无法搬出围屋的老人与小孩,他们以耕田为生活依据,生活贫苦;此类举例:品一公祠2、家中生活比较富裕,集资大面积整修老屋,更有甚者全面粉刷油漆,改围龙屋为酒店茶馆以此揽客。
我们从建筑学角度认为此举不但破坏了建筑原来的风格样式,亦糟践了客家的民族文化。
这种问题在全国旧建筑保护中普遍存在,如江南园林的原有意境保修问题;举例:泰安楼、万秋楼、承德楼3、因建筑结构典型且完整而被多方学者考察测绘,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无论对建筑界、考古界还是对普通老百姓都是一笔珍贵的宝藏。
只是可惜老屋的主人亦认识到房屋的价值,自行加收了2元到5元不等的门票;举例:棣华居、联芳楼、南华又庐4、政府收购老屋周围的农田,兴建以此屋为主题的“保护公园”。
原建筑依原样修复并仍有原居民居住。
我们认为这种办法既能保护旧建筑的又能传扬客家文化,但其中因生活贫困而无法搬出的居民只得到少量的补偿,且因此失去了农田也就是失去了稳定的生活来源,着实令人担忧;举例:泰安楼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血缘的亲情也在不断被冲淡。
新一代的客家年轻人向往外面的世界,向往大城市,向往一切新生事物,族群聚居的古老围屋渐渐空旷荒芜。
社会的繁荣安定,也决定了以防守为目的的客家围屋必须退出历史舞台。
但前人留下的宝藏不能在我们手中被摧毁埋葬,不管是为了保存悠久的客家文化,还是为了保持城市的延续性,抑或是……我们都得保证这份宝藏能够一代一代传下去,供子子孙孙瞻仰,回忆。
浅谈对长汀县客家围屋的调查与思考
浅谈对长汀县客家围屋的调查与思考作者:兰桦文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年第15期摘要:文章在对长汀县客家围屋进行历史背景和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保护利用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客家围屋;调查;保护利用福建省长汀县是世界客家首府,古称汀州。
从中原南迁的汉人—中华汉民族的一支优秀民系“客家”,他们不堪忍受封建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不堪战乱和丢失土地而流离失所,为了生存,来到汀州安家落户,修建了与排屋、土楼并称为客家建筑三大经典之一的客家围屋。
长汀县至今还延留着众多此类客家建筑瑰宝。
1 长汀县客家围屋的调查情况1.1 现有情况长汀县的客家围屋建筑比较散乱,全县18个乡(镇)均有数目不等的客家围屋存在。
如大同镇有赖屋牛角屋、丘氏围屋、任氏围屋,童坊镇有长坝陈氏围屋,南山镇有超坊围屋,濯田镇有林氏围屋、王氏围屋,宣成乡有张氏牛角屋,涂坊镇有涂坊围屋等。
全县现存围屋建筑有200多座,仅涂坊一个镇就有客家围屋建筑33座。
1.2 形成原因来到汀州的客家先民既要面对当地的封建统治者,又要应对土著居民和匪徒的袭击,同时还要应对客家人不同姓氏、不同族群之间对土地和水源的争夺。
为了生存,也为了能在客居地抢占到发展资源,同姓或者同宗的客家人以“族居”方式聚集在一起抱团取暖,快速聚集人口,建立宗亲社会团体,相互依存,互相帮忙,相互照应,形成人多势众的局面和对外抗争的力量。
虽然客家围屋很少会建高层,但笔者认为客家围屋等于是南方的一种坞堡。
客家先人受南北朝时期北方坞堡建筑的启发,因地制宜修建了大量符合时势的客家围屋。
这些围屋成了一个个地方的堡垒,很好地保障客家人的延续,即使经历了这么多的战火,客家人依旧很好地生存在自己祖辈的土地上。
相对来说,客家围屋的存在保护了客家人的安全,也限制了部分客家人的发展,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会走出围屋,他们与外界的接触相对有限。
一些学者认为,客家人依旧保留着很多古汉人的风俗,语言也是非常接近古汉语,这与客家围屋有一定关系。
品读梅州客家围龙屋
品读梅州客家围龙屋一次偶然的机缘,我走近了广东梅州的客家围龙屋,品读了客家人那独树一帜的民居——围龙屋的别样景致,仿佛进入了一个幽异奇幻的绝妙世界,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客家围龙屋,真是一本大书,古朴、厚重、隽永。
围龙屋整体呈圆形,犹如阴阳两仪的太极图,寓有天圆地方之意。
有一部分围龙屋,出于防御的需要,在外横屋前后建碉楼,碉楼往往高出堂屋一层,故又称之为“四角楼”。
围龙屋的主体是堂屋。
所谓堂屋,即中轴建筑为方形厅堂,最少的为二堂,一般三堂,堂与堂之间以天井相隔,上敞堂为祖公堂,中堂为议事厅,下敞堂进深小,呈长方形,为门厅。
堂屋两边有衬祠,一般以巷径隔出明间、次间、梢间和尽间。
堂屋两侧为横屋,后面建半月形的围屋连结横屋,半月形内为花头。
有二横一围龙,四横二围,最大规模的为十横五围龙。
围龙式围屋围数的多少,取决于家族的发展状况和地形位置等因素,一般在初建时仅一围,以后不断增加。
一间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垒,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
客家围龙屋建筑的初衷,正是“聚族于此”!围龙屋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既有古代宫廷的神韵和江南园林的风格,又蕴含着浓厚的文化色彩。
每个围龙屋不论规模大小,都设有神屋或厅堂供奉祭拜祖先牌位,以表客家人“崇祖念本”之意。
它包涵了中国的传统礼制、伦理道德和风水意识,充分体现了客家民系居住文化非同寻常的美学追求,也由此成就了客家历史文化的缩影。
由于在迁徙历史上常受异族压迫,客家人大多崇文尚武,在围龙屋的设计中,天井多用作读书习武之所,并在窗匾、瓦檐、梁栋、廊墙、屏门之上雕以壁画、彩绘、雕刻等巧夺天工的装饰艺术。
客家建筑在选址上,还讲究天人合一,重视风水地理。
房址一般选在走势雄伟、结基丰满的山岭之下,以皇族推崇的座北向南走向为佳,周围自然环境要有溪流环绕,水势回环,门前大多挖有池塘。
气势非凡的山脉与门前的一池碧波,蕴含宅基阴阳平衡之意。
客家围屋保护策略
客家围屋保护策略
客家围屋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之一,通常由高墙环绕,具有防御性质。
保护客家围屋涉及到维护文化遗产、防止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多方面的策略。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保护策略:
1.文化遗产保护:
制定并执行相关法规,确保客家围屋得到法律保护。
进行文化调查和记录,建立客家围屋档案,以便进行后续修复和保护工作。
设立文物保护单位,提供专门的管理和保护。
2.建筑结构维护:
定期检查客家围屋的建筑结构,进行维护和修复,以防止老化和腐蚀。
强化地基和墙体,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减少地质灾害的影响。
制定维护计划,包括漆面保护、木构件修复等。
3.防火措施:
实施火灾隐患排查,确保客家围屋内外环境符合防火要求。
提供灭火设备,培训居民和管理人员如何使用。
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疏散和救援。
4.自然灾害防范:
针对客家围屋所在地的气候和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自然灾害防范措施,如防洪、防滑坡等。
制定紧急疏散计划,确保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居民能够及时安全撤离。
5.旅游管理:
制定合理的游客流量控制措施,防止过度游客流量对客家围屋造成损害。
提供游客教育,增强对客家围屋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限制在特殊区域内进行商业开发,保护原汁原味的文化环境。
6.社区参与:
鼓励居民参与客家围屋的保护工作,形成共同的保护共识。
通过社区教育,提高居民的文化自觉和保护意识。
建立社区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潜在的问题。
以上保护策略需要综合考虑客家围屋的特点、所处环境和文化价值,制定并执行合理有效的保护计划。
客家人的土木堡垒——走近梅州围龙屋
客家⼈的⼟⽊堡垒——⾛近梅州围龙屋梅州围龙屋是⼀种富有浓郁客家风格特⾊的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中国⼴东省梅州市内,以及福建省和⼴西省北部部分地区,历史悠久。
梅州围龙屋始于唐宋,盛⾏于明清。
在两晋⾄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被迫南迁,历经五次⼤迁移,先后流落南⽅,迁于⼭区或丘陵地带。
当地官员将这些移民的户籍⽴为“客籍”、“客家”,这正是客家⼈称谓的由来。
为了防范外敌和野兽的侵扰,客家⼈选择了聚族⽽居,于是形成了围龙屋、⾛马楼、五凤楼、⼠围楼、四⾓楼等民居建筑形式。
其中,围龙屋存世量最多、最为著名,是客家建筑⽂化的集中体现。
围龙屋多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来进⾏建造,整座屋宇跨在⼭坡与平地之间,形成前低后⾼、两边低中间⾼的双拱曲线。
屋宇层层叠叠,从屋后最⾼处向前看,是⼀⽚开阔的前景。
从⾼处向下看,前⾯是⼀⽅半⽉形池塘,也叫作“风⽔塘”,后⾯是弧形的围龙屋,两个半圆相合,包围了正屋,形成⼀个近似圆形的整体。
这前后两部分之间,隔着⼀块长⽅形的空地,叫“⽲坪”,也叫“地堂”,是居民⽇常活动和晾晒的场所。
“风⽔塘”主要⽤于养殖鱼虾和蓄⽔,所蓄之⽔还可以⽤来浇灌菜地和防范⽕灾。
后⾯的围屋借助地势,设计成前低后⾼的形式,更利于采光、通风和排⽔,设计得⼗分巧妙。
正中的主体建筑是堂屋,以堂屋为中⼼的中轴线上分布着上、中、下三堂。
上堂主要为祭祀场所,⽤来祭拜祖先;中堂为议事、宴会等族⼈处理重⼤事项的公共场所;下堂为婚丧礼仪时,摆放乐师和轿夫席位的场地。
上堂与中堂、中堂与下堂之间左右两厅,为“南北厅”,也称为“⼗字厅”,是公共会客厅。
在三堂两侧还分布着正房、花厅、横屋等建筑,建筑之间围成天井,之间有⾛廊相连,布局得错落有致,主次分明。
堂屋和横屋的外层便是弧形的围屋层,宛如⼀条巨龙,也叫作“围龙”。
围屋在建造时将窗户设计得⽐较⼩,可以⽤来瞭望和射击,以此拱卫着正屋。
当有来犯之敌时,围屋层就形成了⼀道坚固的防御屏障。
保护客家围屋刻不容缓(精)
保护客家围屋刻不容缓(精)保护客家围屋刻不容缓袁治平客家围屋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向我们讲述着客家人千百年来的故事大约在1600年前,为避战乱,客家先民一步三回头,淌着热泪,恋恋不舍离开了中原故土,开始了艰难而遥远的南迁之路。
在向来蛮荒的南方山地,多了一批勤劳的拓荒者——客家人。
客家人就是在中原一带经过5次大迁徙,从而进入江西、福建、广东,而广东的梅州、河源和惠州的惠城区、惠阳、博罗、惠东、龙门一带也成了客家人聚居地。
正是因为客家人客居他乡,为了保护自己和族人,他们建造了一种奇特的建筑——围屋。
几度南迁的经验告诉他们,保障安全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聚族而居。
因此,围屋里常常住着几百甚至上千人,他们同姓同宗,有的还是同一祖先的直系血缘后代。
古人云“独在异乡为异客”,也许正因为这种“异客”的特殊身分,他们绝少与外界来往,保留了许多古代汉族的风俗和语言,自成一家,并在颠沛流离的艰苦环境中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文化,客家围屋正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客家围屋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向我们讲述着客家人千百年来的故事。
相传,一直以“皇帝身边人”自居的客家先民,初到南粤这山岭蛮夷之地,远离皇土,难朝龙颜。
为让后代子孙永远记住自己是皇帝的子孙,就依地势将屋子建于山的斜坡上,正面望去,象一把龙椅,周围的围屋形成龙椅的圆形椅背,中间正屋就是椅座,而中间的花阶就是那龙椅上的小靠垫了。
龙椅是将皇帝这真龙天子围在中间的,所以这种客家围屋也被形象地称为“围龙屋”。
这种设计本身就蕴含着对家乡的眷恋和无法回到故土的无奈。
客家村落多按宗族姓氏关系组合而成,聚族而居的习俗使村落的布局既有统一的考虑,又以宗族辈份排列,把几十户甚至上百户同宗同族的人家组成一个村落。
有的一个客家围屋或几个客家围屋都是一个姓氏。
客家的村头或村落间都种有风水林兼做村界,各村都有自己的生产生活范围和小环境。
各个村寨前,都有一条溪水弯弯绕绕从屋前后流过,溪边种植树木、果林,村寨前则是阡陌纵横的田野,客家围屋掩映于葱茏的绿树间,充满田园韵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家围龙屋安全分析
原创作者:圆华
围龙屋代表了客家先民的艰辛奋斗精神,反映了客家人的精神、品格。
客家先民从中原地区迁徙到南方地区,由于原有南方的大部分区域尤其平原已被其他族系人民占据,客家先民缺少立足的土地及耕地。
因此,在人多地少、土客相争、山林猛兽威胁的情况下,客家人聚族而居、开山筑屋,建筑上强调坚固、安全的特点,达到抗击当地人及猛兽进攻的要求。
围龙屋作为客家人的至高建筑艺术,完美的解决了族人居住、生活及安全防御的功用;其安全特性是围龙屋建筑要求的第一要素,花费了巨大的材料、人力在安全要求上。
一、规划布局安全考虑
在平面选址和规划布局上,围龙屋选择在背山面水或前方平地的地形上,形成前低后高的台地布局,有利于从自身的高度俯瞰前方状况,尤其在后围垅的龙厅位置,其高度往往处于整体围龙屋建筑的制高点,便于观察建筑前方的开阔地形。
同时,围龙屋平面布局构成完整,四周采用坚固的夯土墙围闭,关键节点处采用角楼等加固型建筑加强整体的完整性和坚固性,既可以防御,也可以进攻;在整个围龙屋建筑规划布局上,整体、完整,在平面上,往往只有倒座开设1-3个门厅作为交通出入口,其它方向围闭,减少外来进攻的薄弱点。
围龙屋建筑平面造型为前方后圆(或为方围),有利于排水、减缓山洪对建筑冲刷造成的伤害,且前方有月池作为收纳池,储蓄生活废水及雨水,可用做建筑消防用水及农田灌溉。
二、采用有利于防御的建筑造型及构件
在建筑单体造型上,总体采用了规整的矩形或圆形,极少采用异形空间,外围护墙体建筑立体规整、简洁,极少开设洞口,仅设置射击孔或少数的门洞,且以岩石材料作为洞口边框,有利于组织完善的防御系统和减少安全漏洞。
外墙厚度往往达到了半米及以上,且首层的厚度比二层厚,达到加强底层的建筑安全效果。
沿着围龙屋建筑的四周围护墙屋顶,往往设置女儿墙及巡道,起到了保护围屋内建筑瓦屋面的效果,同时,可以保证人员在屋面高处往低处射击的居高临下效果。
女儿墙往往嵌置石质射击孔,巡道紧贴女儿墙,方便人员通过。
整个围龙屋外围护墙不开设窗户,仅在倒座开设门厅进行交通,进一步减少进攻的薄弱点。
整个围龙屋外墙密布石质抢眼,方便屋内人员持火器从内往外射击与观察室外情况,同时达到保护室内人员效果,且射击孔尺寸仅以满足抢孔穿出。
围龙屋门扇设计结合了严密的安全防护结构,达到一定程度上的防火、防撞等作用。
在倒座大门厅的门扇,往往采用外包铁皮的厚重硬木门扇,起到防火及一般的防撞击作用,同时在大门洞上往往留有水槽,可以倾斜水浇灭火势。
围龙屋室内单元门扇,往往采用了多层防护措施,进一步加强建筑室内的防护。
三、建筑材料上的安全性考虑
围龙屋建筑材料选择:
1.墙体:主要以三合土作为外围护墙主要材料,以当地红土、石灰、砂石等为材料搅拌后倒入模版中进行夯打成型,有利于模块化成型,在营建过程中,往往加入一定的竹筋(类似现代钢筋)起到拉结作用,且凝固后墙体坚硬如磐石,可以保留百年以上甚至几百年不倒,也满足敌人从外部进攻。
室内墙体部分采用青砖砌筑,以石灰砂浆粘接,从而保证满足建筑的承重需要。
在墙体的拐角、转弯处、门洞四周、窗户四周等重要部位则使用花岗岩条石内嵌,防止磨损,且达到加固墙体结构的效果。
2.屋面:材质以瓦片、石灰、青砖为主,屋面以青灰瓦片叠砌覆盖,采用石灰砂浆进行嵌固或粘接牢固,木基层在底下,保护屋面不备外来着火物点燃;屋脊以石灰砂浆、青砖进行堆砌、塑形,坚固耐用。
在重要的建筑物中,加密屋面桁条,增加屋面的承载力。
3.石材:围龙屋的石材主要用在墙体转角、门窗洞口边框、台阶、阶沿、射击孔等部位,石材以花岗岩为主。
四、形成完善的安全系统
1.建筑消防系统:围龙屋建筑内设置有2个以上的水井,满足围屋饮用及生活用水,同时满足,建筑防火的使用;月池一年四季储存充足水分,以备建筑消防使用及农田灌溉;围龙屋墙体使用三合土或砖墙,减少大量木材使用,一定程度上防止火灾的产生,但由于屋面、楼板及梁架仍大量使用木材,无可避免的防火性能较差,且建筑屋面连片搭接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防火性能较差。
2.完善的外围护系统:围龙屋一般由加厚的外围护墙围合内部建筑空间,外围护墙完整、厚实、连续,仅开设较少门洞,不开设外窗及其它洞口,形成坚固的防御体系;同时,外围护墙布设密集射击孔,达到从内往外射击、从内往外观察的主动进攻效果;另外,外围护墙四周女儿墙、巡道及角楼的设置,保证在围龙屋内部,人员从任何角度、方向能够积极防御外部敌人的进攻,甚至可以射杀靠近围龙屋的敌人。
当然,围龙屋内部人员常备有土枪、土炮及弹药,保证能够对抗外敌的进攻。
3.围龙屋完善的功能系统:由于外围龙占地面积较大,内部功能空间充足,满足人员居住、生活的建筑功能空间,同时,设置水井满足饮用及生活所需、设置仓库储存粮食以备外敌长期围困、设置完善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废水、设置加固型建筑以备人员安全躲避(如角楼、龙厅等)。
4.层层设防,构筑围龙屋从外到里的多层安全防护系统:
客家围龙屋融合了丰富的建筑技艺,结合独特的安全防御思想,处处展现安全防御和坚固不可摧的结构思想,围龙屋作为客家先民的优秀建筑魁宝,表现的是一座小型化的完美城市,集合了居住、生活与安全、防御的文化内涵。
(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