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理论在不同演变阶段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价值理论在不同演变阶段的内涵
劳动价值论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从威廉配第的提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发展,到马克思的最终形成漫长的历程。自威廉·配第提出劳动价值论以来,至今围绕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与争论始终没有停止,有人提出批评,有人给予肯定。
笔者认为劳动价值论的正确与否,不能离开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单纯从理论本身去判断。任何事物都具有时代的烙印,理论也不除外。“理论是时代的产物,是对时代问题理性思考的结晶。任何一种理论体系都与其产生的时代有着密切的关联,都有一个时代性问题。”
一、威廉·配第的价值理论
配第首先提出了商品的价值源于劳动的思想,并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工资、货币及地租等问题。但是受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配第没有认识到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威廉·配第生活在英国工厂手工业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17 世纪中叶以后,英国的手工业和对外贸易有了长足的发展,工场手工业已经成为当时生产的主要形式。英国工商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农村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在农村中出现了一批具有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虽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英国社会中仍然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制度却阻碍着这种发展,这种矛盾不断地激化和演变,终于在 1640—1648 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力图为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进行辩护,证明资产阶级的利益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这就需要从理论上论证资本主义的合理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在理论上的需求为配第劳动价值论的提出提供了政治、经济和思想条件。对价值理论的研究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得到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支持,为价值论的发展提供了政治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增长为价值论的提出提供了经济条件; 当时培根和霍布斯的“实验哲学”影响深远,对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产生时期的经济学家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培根和霍布斯的“实验哲学”思想,为配第认识到劳动是商品价值的源泉提供了思想条件和研究方法。这为后来提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奠基了基础,并为讨论价值和剩余价值开创了正确的道路。
但是,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配第的思想、方法和立场,劳动价值论必然存在缺陷。受到当时重商主义思想的束缚,使他不理解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的特殊社会性质; 配第以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的身份为王权谋划,代表着当时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当时
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可能全面认识劳动的两重性,错误地提出工资决定价值的观点,并错误地把地租看成是构成价值的一个因素,缺乏对价值本质的科学分析。
二、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
斯密首先从理论上对劳动价值进行了阐述,提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但是没有看到劳动的双重性,不可能进一步分析价值与使用价值、价格与交换价值和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别。
斯密所处的时代正是资本主义由手工工场向机器大生产过渡的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商业资本家逐渐被工业资本家所代替。新兴的产业资本家为进一步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要求有一个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国家干预的政治经济学体系为他们的利益服务。当时工业资本家已经掌握了资本主义财富及其源泉的规律,要求对重商主义的财富观进行重新修正,即要求重新认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来源,对财富的认识首先需要正确认识财富性质和来源。资本主义正处于自由竞争的初级阶段,资本主义生产的盲目性和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以及对利润追求的无限性,迫使资本家关心和计算生产商品的劳动消耗与交换的比例。这为斯密看清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把价值归结为一般劳动,为斯密系统地阐述劳动价值论提供了条件。
由于当时的资本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商品经济还不成熟,各种矛盾没有充分体现出来,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定性也不成熟,社会劳动的流动现象不突出等原因,斯密还看不到价值的本质及其矛盾。也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货币的性质及其价值的关系,无法对其进行深入阐述和系统说明,错误地得出商品的价值是由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的结论。
三、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李嘉图在斯密第一次比较系统论述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正确阐述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坚持了劳动创造价值的一元论”,提出生产商品的劳动量决定商品的价值,劳动价值论得到了李嘉图的进一步发展。
“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式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李嘉图生活的时代英国已经进入到机器大生产和自由竞争的工业时代,为李嘉图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典型的对象和具体条件。李嘉图时期,“价值规律与利润之间的矛盾、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等,都已经体现出来”,在诸多经济矛盾体现同时,地主阶级和具有经济优势的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针锋相对,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的李嘉图需要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研究现存阶级的收入来源和相互关系。这为李嘉图进一步发展劳动价值论提供了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历史条件为李嘉图发展劳动价值论的创造条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李嘉图的认识。由于当时的资本主义还处于自由竞争的时期,资本主
义矛盾还没有集中表现出来,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李嘉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永恒的,不能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可能深入研究价值本质,导致混同了价值与交换价值,使劳动价值论陷入困境。
四、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在继承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传统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从商品的角度研究劳动价值理论,用辩证法分析了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关系,提出了劳动具有双重性的观点,阐述了价值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生活的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形成,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也已经暴露出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无产阶级的力量开始发展壮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开始由自发的经济斗争转向自觉的政治斗争,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当时,无产阶级阶级和劳动者为深刻揭露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揭露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论证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为无产阶级斗争提供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在这种客观要求下产生。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把价值归结为劳动,把价值量归结为商品上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明确提出价值的表现形式。
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和黑格尔辩证法”,创立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创立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分析方法。马克思把商品作为理论分析的切入点,分析出了商品的基本属性和价值的形成、实现和分配等一系列理论,构建了完整的价值理论体系,并从自然历史发展的角度,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最终取代资本主义的论断。因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建立在唯物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是科学的、崭新的、完整的价值理论体系。从而为工人阶级提供了解放自己的思想武器,直到今天仍然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生产力形态相比,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知识和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也必将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学术界已有学者在继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劳动价值论”、“知识价值论”及“劳动--知识价值论”等论断,社会历史条件在继续推动者劳动价值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