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友梅《资产评估学基础》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绪 论)【圣才出品】

周友梅《资产评估学基础》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绪 论)【圣才出品】
周友梅《资产评估学基础》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绪 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

1.什么是资产评估?如何认识资产评估的功能和作用?

答:(1)资产评估是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评估准则,根据特定目的,遵循评估原则,依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统一的价值尺度,对资产进行评定估算的行为;简单地说,就是对资产价值进行评定和估价,即资产价值形态的评估,以重新确定资产价值。

(2)资产评估的功能是资产评估工作的客观要求和内在功效及能力,是资产评估所固有的,是资产评估工作的抽象化。资产评估最基本的功能是通过对资产的现时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为资产业务提供公正的价值尺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生产要素、产权等生产条件由市场配置的情况下,资产评估可以为各项资产业务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尺度,从而保证资产业务的顺利执行。资产评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资产业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市场经济的核心内容是交易,而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交易无非由商品交易、劳务交易、金融工具交易和相关的资产交易构成。在这四方面的交易中,资产交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由于资产是生产商品和劳务的工具,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决定着商品和劳务的质量,因此对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交易具有重要的影响。

(3)资产评估的作用

①咨询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资产评估属于一种专业技术咨询活动,具有咨询的作用。咨询的作用是指资产评估结论为资产业务提供专业化估价意见,该意见本身虽然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

但可以作为当事人要价和出价的参考;资产评估给相关当事人提供的有关资产交换价值方面的专业判断或专家意见,不能也不应该取代资产交易当事人的交易决策。

②鉴证作用

鉴证由鉴别和举证两个部分组成。鉴别是专家依据专业原则对资产交易的现时价格做出的独立判断,而举证则为该判断提供理论和事实支撑,使之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资产评估的鉴证作用主要表现在:

a.资产评估是以从事专业鉴别和举证为主要内容的服务性活动;

b.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资产价值鉴证(非权属鉴证)方面所具备的整体能力相关;

c.尽管资产评估的这种鉴证活动一般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仍然是资产业务当事人各方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评估师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专业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③促进作用

资产评估是揭示、发现、公正衡量资产价值的专业手段,通过专业性服务,资产评估在市场经济中的促进作用日益增强:

a.促进市场资源优化配置;

b.推动资本市场良性运行;

c.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d.提升行业社会公信力;

e.提高行业规范化水平和执业质量;

f.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以及对外开放环境下的国家利益。

2.资产评估与会计及审计有何联系与区别?

答:(1)在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的特殊性,评估与会计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

①资产评估与会计的联系

资产评估与会计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在特定条件下,资产会计计价和财务报告要利用资产评估结论,以及资产评估需要参考会计数据资料两个方面。

②资产评估与会计的区别

a.性质和职能不同。会计是一项以记账、算账和报账为基本手段,连续、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财务收支及其成果的一种社会活动,反映和监督是其基本职能;资产评估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评估和咨询是其基本职能。

b.执行操作者不同。会计中的资产计价是由企业的财会人员完成的。资产评估则是由独立于企业以外的、具有资产评估资格的社会中介机构完成的。

c.依据和方法不同。会计记账和算账中的资产确认和计价主要以可以可靠计量的历史成本为依据,资产评估中的资产确认和评价主要是以其具有的效用和市场价值为依据。会计中的资产计价主要采用核算方法;资产评估中的资产价值评估除了可以利用核算方法外,还广泛应用预期收益折现、市场售价类比等多种技术方法。

d.总体目标不同。会计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为企业管理服务,资产评估的总体目标是为资产交易服务。会计学中资产计价的目的是为投资者、债券人和经营管理者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资产评估价值则是为资产的交易和投资提供公平的价值尺度。

(2)审计是由审计人员或注册会计师运用审计标准和方法,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按照合法性、公允性的原则,对被审计企业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而资产评估是评估专业人员运用资产评估准则和方法,实施特定的评估程序,对委托评估资产在基准日的客观价值予以定量评定估算。二者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较大的差别。

①资产评估与审计的联系

a.资产评估中的资产清查阶段,就其工作方法而言,包括对委托方申报的评估对象进行核实和界定,有相当部分工作采用了审计的方法,具有“事实判断”的性质。

b.根据我国现行资产评估法规的要求,流动资产及企业负债也被纳入企业价值评估范围之内,而流动资产和负债的评估有相当部分可借鉴审计的方法进行。

c.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经审计后的财务报表及相关数据可以作为企业评估的基础数据。

②资产评估与审计的区别

a.审计是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背景下产生的,旨在对企业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做出事实判断,具有明显的公证性特征。资产评估是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旨在适应资产交易、产权变动的需要,为委托人与相关当事人的被评估资产做出价值判断,具有明显的咨询性特征。

b.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贯彻公证、防护和建设三大专业原则,而资产评估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则必须遵循供求、替代、贡献、预期等基本经济原则。

c.审计工作是以会计学、税法及其他经济法规等知识为专业知识基础的,而资产评估的专业知识基础,除了由经济学、法律、会计学等知识组成外,工程技术方面的知识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d.审计主要是对会计报告的审计,审计对业务的处理标准与会计是同一的,而与资产评估却是大相径庭,如市场价值与历史成本等。

3.资产评估应该遵循哪些工作原则和技术原则?

答:(1)资产评估的工作原则

资产评估的工作原则是规范资产评估主体行为的准则,也是调节资产评估主体与委托人及资产业务有关权益各当事人在资产评估中的相互关系的准则。

①独立性原则

独立性原则是要求资产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公正无私地进行评估,评估过程自始至终不受外来或内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②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评估结果应有充分的事实依据,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③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指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必须根据特定的评估目的选择恰当的估价标准和科学的评估方法,制定科学的评估方案,使资产评估结果准确可靠。科学牲原则具体体现在:

a.在选用评估方法时,不仅要注意方法本身的科学性,更要严格注意评估方法与评估标准相匹配。

b.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案。资产评估的具体业务不同,其评估程序亦有繁简的差别。因此,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评估本身的规律性,结合资产评估的实际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案。

④专业性原则

专业性原则是指资产评估必须由经法律认可的专业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来进行。

(2)资产评估的技术原则

资产评估的技术原则是指在资产评估执业过程中的一些技术规范和业务准则,其实质上是评估理论的具体化,为评估师在执业过程中的专业判断提供指南。

①预期收益原则

预期收益原则是以技术原则的形式概括出资产及其价值的最基本的决定因素。资产价值的高低取决于其所有者预期收入的高低。收入越多,价值越高。

②供求原则

供求原则是对经济学中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原理的概括。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价格随着需求的增长而上升,随着供给的增加而下降。供大于求,价格就走低;供小于求,价格就走高。

③贡献原则

贡献原则可看作是预期收益原则的一种具体化原则,也就是说,资产价值的高低要由该资产的贡献来决定。贡献原则主要适用于构成某整体资产的各组成要素资产的贡献,或者是整体资产缺少该项要素资产时将蒙受的损失。

④替代原则

作为一种市场规律,在同一市场上,具有相同使用价值和质量的商品应有大致相同的交换价值。如果具有不同的交换价值或价格,买者会选择价格较低者。

⑤评估时点原则

市场是变化的,资产的价值会随着市场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为了使资产评估得以操作,并保证资产评估结果可以被市场检验,在资产评估时,必须假设市场条件固定在某一时点,这一时点就是评估基准日,或称估价日期,为资产评估提供一个时间基准。

资产评估的各技术原则是相互联系的,在评估过程中,应综合运用这些原则,以保证资产评估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评估结果的合理性。

4.什么是资产评估的假设?资产评估包括哪些假设?

答:资产评估假设,是对资产评估领域未知的事物,根据客观的存在状况和发展趋势所做出的合乎逻辑的认定。

资产评估假设主要有: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一、名词解释:(共10个,共20分) 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进行某一学科教学的能力基础,是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是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所用的教学方法和所希望达到的教学目的的详细计划。通常称课时计划为教案。 观察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物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确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模象直观:模象直观是指实物、事物的模型和图像,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如模型、图片、图表、图画以及幻灯、电视、电影等。 标准化考试:是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STS教育思想: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理科各科教学应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阐述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学科教学与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获得各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STS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常态记分法:或称正态记分法,即用简单文字等第或数字把学生学习成绩优劣表示出来的方法。 二、填空题:(共50个空,共25分) 1、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_面向全体学生、_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_倡导探究性学习_。 2、中学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至少三个)_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__ 、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反映现代生物学科学水平。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章节说明及复习题: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学习目的:概述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阐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目的;说明教科书的作用。 学习重点: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学习及考核要求:本章学习要求学员充分认识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在了解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能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明确中学生物学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认识生物学教科书的内容和作用。 (二)填空题 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中学生物学课程可分为课程和 课程。 2、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包括和两部分内容,其中前一部 分是在初中生物课基础上,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生共同的生物科学素养;后一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以便为学生学习方向和择业提供帮助。 3、生物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大陆地区生物学课程改革进展中的重 大事件,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 4、生物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具体标准都是描述学生学习 的,是用描述学生学习后学习行为上的变化。 5、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这种尝试性的课程 标准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依次为前言、、和实施建议。 6、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共选取了个主题,并选择了作 为主线,贯穿在这些主题之中。 7、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和。(出发点、依据) 8、2000年后我国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个层次来表 述,一是课程,二是课程的。 9、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又是学生学习 的。 10、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的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 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和。 (三)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B 它是中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C 它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 D 它是一门非技术课程性质的科学课程2、中学生物学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 A 面向全体中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民的生物科 学素养。 B 面向大多数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C 面向全体初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 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D 面向部分高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 终身学习打基础。 3、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A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的具体方法。 B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学习内容。 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一的探究和调查活动。 D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 4、下面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 B 它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C 它是对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学习内容统一的具体详细的规定。 D 它是用一系列抽象的名词术语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5、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A 初中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B 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C 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D 高中必修部分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6、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 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 B 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C 内容标准: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 D 实施建议:提出了活动和探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及课时分配。 7、关于生物学课程目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生物学课程总目标包括了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和科学技术与社会等内容。 B 课程的总目标是一种宏观的、较为抽象的表述方式,具体目 标是对总目标的解释和具体的要求。 C 课程总目标代表了课程设计者对本课程的认识、理念、期望、 和要求,指明努力的方向和教师应注意到的不同方面。 D 具体目标专指生物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应达到的标准。 8、关于教科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中学生物学教法考试题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考试题 出卷人:杨婷审卷人:刘爽 一、名词解释(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 2.科学素养: 3.导入技能: 4.教学策略: 5.教育评价: 二、填空:(共20分) 1.课程标准是( ),( ),( )和()的 依据,是国家标准和评价课程的标准。 2.结束技能的类型有五点,分别是(),(), (),(),()。 3.演示技能的应用原则与要点:(),(),() ()。 4.耶格曾提出STS课程的五个学习领域,即:(), (),(),(),()。 5.选择直观教具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6.课的结构分为(),(),(),(), ()。

7.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环节(),(),(),(),()。 8.生物学教学评价包括两种过程的评价:()和()。 9.实作评价的类型分为(),(),(),(),()。 三、判断(共10分) 1.课程的总目标是一种宏观的、较为抽象的表达方式() 2.科学探究途径不是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有效途径() 3.定量化的科学的基本特征之一() 4.布鲁纳认为人类的记忆首先不是储存而是提取() 5.呼吸作用在肺进行() 6.课堂组织的作用是使教学能在一种有秩序的环境中进行() 7.方程式不是交流语言而是数学语言() 8.准备演示文稿是教师备课的基本工作之一() 9.演示实验的主要操作者是学生,教师只是观察() 10.命题余阅卷是学习成就评价的两项主要工作() 四、多项选择(共10分) 1.讲解技能的类型() A.解释式 B.描述式 C.原理中心式 D .问题中心式 2.变化技能的类型()

A .语言的变化B.教态的变化C.信息传输通道及教学媒体的变化 D.师生相互作用方式的变化 3.强化技能的应用原则与要点() A.目的明确 B.注意多样化 C.努力做到恰当、可靠 D.应用时教学情感要真诚 4.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为() A.动作技能目标 B.认知目标 C.情感目标 D.设计目标 5.从教学评价的直接目的来划分,生物学教学评价可分为() 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五、简答:(共30分) 1.简述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 2.简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不同特点 3.简述构建主义的教学观 4.简述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 5.简述教学评价的目的 6.简述直观教学在生物学教学中的突出作用 六、论述:(共20分) 1.试述生物学实验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结合实际谈谈学完中学生物学教法如何对待以后的工作

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教学论复习要点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教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

刘恩山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转)刘恩山主编《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要点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 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医学微生物学综合测试题(2)

1.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的第一个医生是: A 英国的琴纳 B 法国的巴斯德 C 德国的郭霍 D 俄国的伊万诺夫斯基 E 英国的李斯特 2. 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是: A 衣原体 B 立克次体 C 支原体 D 病毒 E 以上都不是 3.关于细菌,哪项是正确的: A 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成分,有种属特异性 B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内侧有周浆间隙 C 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磷壁酸构成 D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不具有五肽交联桥 E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缺失后形成的细菌L型被称为原生质球 4. 革兰染色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染色法,其实际意义有: A 细菌分型 B 鉴别细菌 C 初选抗生素 D A+B E B+C 5.芽胞的大小、形状、位置等随菌种而异,有重要的鉴别价值,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破伤风梭菌芽胞正圆形,比菌体大,位于顶端,状如棒槌 B 肉毒梭菌芽胞大于菌体,位于次极端 C 炭疽芽胞杆菌的芽胞为卵圆形,比菌体小,位于菌体中央 D 以上全对 E 以上不完全正确 6.以下哪个不是细菌的特殊结构? A 荚膜 B 质粒 C 鞭毛 D 芽胞 E 菌毛 7. 证明细菌有无鞭毛的方法: A 电镜观察 B 鞭毛染色光镜观察 C 光镜观察细菌运动 D 半固体培养基穿刺培养 E 以上均可 8. 高压蒸气灭菌,103.4kPa压力下达到的温度是:

B 115℃ C 121.3℃ D 126.7℃ E 131.5℃ 9. 关于温和噬菌体哪项是正确的? A 温和噬菌体感染能力弱 B 温和噬菌体的核酸在胞浆独立增殖 C 整合在细菌核酸上成为前噬菌体 D 一旦感染细菌细胞就可引起细菌细胞的裂解 E 以上都不是 10. VP试验阳性的细菌是: A 大肠埃希菌 B 产气荚膜梭菌 C 伤寒沙门菌 D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E 肖氏沙门菌 二、名词解释 1.菌群失调2.百白破三联制剂 3.无菌操作4.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 三、简答题 1.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以及结果判定。 2.临床上常用的乙肝五项分别指什么?它们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案: 一、多选题 1—5 ACBEE;6—10 BECCB 二、名词解释 1、菌群失调 由于滥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肿瘤化疗药物或临床侵入性诊疗操作导致正常微生物群寄居部位改变等原因,人体正常菌群发生了定量或定性的异常变化,称为菌群失调。所引起的临床症状称为菌群失调症。 2、百白破三联制剂 应用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破伤风类毒素制成百白破三联制剂,用该制剂进行人工主动免疫,可获得对这三种常见病的免疫力。 3、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如微生物学实验中要注意防止污染和感染。 4、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见于登革病毒感染。初次感染后,机体产生的非中和抗体可在病毒再次感染时介导病毒吸附到单核巨细胞表面,促进病毒对靶细胞的吸附和感染作用。 三、问答题 1、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和结果判定: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机体后,可在诱导免疫力的同时诱发迟发超敏反应。将一定量的结合菌素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1-4及参考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 范和要求。 2、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 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 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 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等方面都有 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着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 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堂 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A 与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B 与知识增长有密切的关系 C 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D 与以上三者都有密切的关系 *来源于网络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以前称为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1、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3.科学的世界观:即在其自身的体系内是没有逻辑错误或价值矛盾的理论和判断.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按其固有规律永恒运动着,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生物科学所研究的是生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也是客观规律的一部分 4.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5.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6.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教育: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8.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及参 考答案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 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 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 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 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 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 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 和。 *来源于网络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 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着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 证据、得出结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 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 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多维 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多维 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2020初中生物课标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三套)

2020初中生物课标考试模拟试卷(一)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目标是指:() A、知识目标 B、能力目标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D、外部认知与自我认知目标 2、国内外关于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有许多模式,其基本环节大体是下列哪一项?() A、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B、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实施计划→制定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C、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做出假设→表达交流 D、提出问题→表达交流→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做出假设 3、考虑到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结合生物学科特点、新课程内容标准突出了()。 A、植物和动物 B、人和生物 C、动物和细菌、真菌 D、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4、(多选)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理念有:() A、面向全体学生 B、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C、倡导探究性学习 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生物教材编写的依据是:() A、生物教学大纲 B、生物课程标准 C、生物考试说明 D、生物教辅资料 6、(多选)下列属于生物课程资源的是() A、学校教学设备 B、学校图书馆 C、学生的生活经验 D、博物馆、少年宫、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等 7、下列不属于生物课程中能力目标的是:() A、正确使用显微镜等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B、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C、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D、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9、“描述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是属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这一主题下哪一部分中的具体内容标准?() A、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B、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 C、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D、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10、生物课程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分析”,体现了学习目标中什么水平的要求?() A.了解水平 B.理解水平 C.应用水平 D.领悟(内化)水平 二、填空题(每空2分,3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课程是________统一规定的,以提高学生为主要目的 的必修课程,是教育科学的重要领域之一。 2、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和的一门科学。 3、生物课程标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的、和。 4、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三个方面,生物课程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 5、生物教学评价应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教师应注意评价和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同时还应重视学生。教师应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在教学中的1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真正改变学习方式,提高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方面进行评价。 三、简答题(1题6分,2、3、4题各8分。共30分) 1、生物课堂中如何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2、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总目标是什么?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学教学论》章节说明及自学练习题: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学习目的:概述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阐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目的;说明教科书的作用。 学习重点: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 学习及考核要求:本章学习要求学员充分认识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在了解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能利用生物学课程标准指导教学,明确中学生物学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认识生物学教科书的内容和作用。 (二)填空题 1、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看,中学生物学课程可分为 课程和课程。 2、新的高中生物学课程包括和两部分内容, 其中前一部分是在初中生物课基础上,对生物学核心知识的扩展和延伸,旨在进一步提高全体高中生共同的生物科学素养;后一部分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志向,由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以便为学生学习方向和择业提供帮助。 3、生物课程标准的出台,是我国大陆地区生物学课程改革 进展中的重大事件,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2003年2月,教育部又颁布了《》。 4、生物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每一个具体标准都是描述学生学习的,是用描述学生学习后学习行为上的变化。 5、我国各学科的课程标准采用了统一的框架结构,这种尝 试性的课程标准框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依次为前言、、和实施建议。 6、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共选取了个主题,并选择了作为主线,贯穿在这些主题之中。 7、课程目标是生物教师备课、上课、分析课的和。(出发点、依据) 8、2000年后我国颁布的生物课程文件,将课程目标分为两 个层次来表述,一是课程,二是课程的。 9、教科书既是支持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又是 学生学习的。 10、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体现本学科的理念、课程 目标和内容要求,还要符合国家的意识形态 和。 (三)单项选择题 1、下面关于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程 B 它是中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 C 它是科学教育中一门重要学科 D 它是一门非技术课程性质的科学课程 2、中学生物学课程价值主要体现在 A 面向全体中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公 民的生物科学素养。 B 面向大多数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 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C 面向全体初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生物学 基础知识,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D 面向部分高中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步入 社会、择业、终身学习打基础。 3、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 A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的具体方法。 B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具体学习内容。 C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的统一的探究和调查活动。 D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4、下面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它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 B 它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课程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C 它是对初中、高中阶段,生物学学习内容统一的具体详细的规定。 D 它是用一系列抽象的名词术语来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 5、生物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 A 初中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B 共选了10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由若干个二级主题构成。 C 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D 高中必修部分共计6个模块,相当于6个主题。 6、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 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 B 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最新人教版初中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初中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综合测试题 一. 选择题(15×2) 1.大量证据表明,原始生命起源于() A.原始大气 B.原始陆地 C.原始海洋 D.原始岩层 2.生物是进化的,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是( ) A.地层中的生物化石 B.生物的发育起点是受精卵 C.生物间存在的相似特征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 A.豌豆的黄粒和圆粒 B.玉米的高茎和豌豆的矮茎 C.果蝇的红眼和白眼 D.狗的长毛和卷毛 4.在生殖过程中,父母通过生殖细胞分别向后代传递了() A.各自的具体形状 B.细胞中,全部的遗传物质 C.全部染色体 D.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 5.在正常情况下,人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分别是() A.23对,23条 B.22对,22条 C.48对,48条 D.22对,23条 6.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是() A.防止遗传病基因的变异 B.防止遗传病的传播 C.减少遗传病发生的几率 D.杜绝遗传病的发生 7.显性基因(R)决定豌豆圆粒,隐性基因(r)决定豌豆皱粒,一基因组成为Rr的豌豆所表现的性状是() A.圆粒 B.圆粒或皱粒 C.皱粒 D.无法决定 8.下列各项中不可遗传的变异是() A.用射线照射或用药物处理农作物的种子产生变异 B.某举重运动员的下肢肌肉长得特别粗壮 C.人的血型有A型、B型、O型和AB型 D.人的肤色有白色、黄色和黑色 9.已知有耳垂对无耳垂是显性。某同学无耳垂,但他的父母都有耳垂,则该同学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10.基因A控制双眼皮,基因a控制单眼皮。一对夫妇,男为双眼皮,女为单眼皮,生下的第一个孩子为单眼皮,再生第二个孩子的基因型是() A.Aa或Aa B.Aa或aa C.Aa D.aa 二、填空题(15×2) 11.南充市营山县新云村的西瓜很有名,“流水西瓜甜万家”。市场上的西瓜,有红瓤的、黄瓤的;有籽的、无籽的;圆形的、椭圆形的……请分析回答: (1)遗传学上,瓜瓤的颜色、瓜的形状被称为。 (2)现有两株结红瓤西瓜的植株,它们杂交后得到的子代中部分植株上结黄瓤西瓜,部分结红瓤西瓜,子代中结红瓤西瓜植株的基因组成为 (相关基因用R、r表示)。 (3)无籽西瓜没有种子,说明其植株没有完成过程。研究发现,有籽西瓜的染色体数为22条,而无籽西瓜的染色体数为33条,这说明。 (4)除圆形和椭圆形西瓜外,市场上偶见有方形西瓜。将处于生长初期的圆形或椭圆形西瓜放进方形玻璃盒中便可使其发育成这种“另类”西瓜。若将方形西瓜的种子种植后,植株自然生长所结的西瓜形状依然为圆形或椭圆形,说明由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1:简答题:举例说明什么就是"前科学概念”。 参考答案: 许多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思考过一些在生活中所见到得生物学现象,并形成了一些想法来解释身边发生得现象,这就就是"前科学概念”。学生得前科学概念有些与科学家得认识接近或相同,但大多数就是科学界不能接受得结论,有人也将其称为"错误概念或迷思概念”。例如人们腐肉生蛆得认识。 2:简答题:请您介绍一个中学生物学教育相关得网站,并对其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提供一个中学生物学教育相关得网站得网址;主要栏目、特色;简单评价。 3:简述概念图在教学中得用途。 参考答案: (1)作为教得工具,主要就是用于组织课程内容; (2)作为学得工具; (3)作为评价工具。 4:简答题:您就是如何理解教学目标与评价之间得关系得。 参考答案:教学目标就是制定评价标准得基础;评价就是围绕着目标展开,否则就就是无效得评价。 5:简答题:简要介绍导入得基本结构。 参考答案: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引导;建立联系。 6:简答题:举例说明建构主义学习观得某些合理性。 参考答案: (1)强调学习者得经验(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3)创造冲突得真实得学习情境(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4)注重互动得学习方式(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7:简答题:简述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倡导得课程理念。 参考答案: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8:简答题:简述中学生物学实验得类型。 参考答案: (1)从生物学学科特点瞧,生物学实验可分为:形态学实验、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与分类学实验等。 (2)从教学活动得特点瞧,可以将生物学实验分为:观察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及设计与制作实验等。 9:[多选题]教态得变化包括( ) A:声音得变化B:停顿C:目光接触D:面部表情变化E:身体移动F:头手得动作变化 参考答案:ABCDEF 10:[单选题]讲授"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按布鲁姆得教育目标分类,属于理解水平得问题就是( )。 A:叶绿体中含有哪两类色素B:光反应得场所C:光合作用得实质D:作物栽培要合理密植参考答案:C 11:[多选题]下列属于"模型”得特点得就是( )。 A:可用缩时得方式表现复杂得长过程得概貌B:能立体地显示结构特征与各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第二部分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包括()。 A.倡导独立性学习 B.倡导探究性学习 C.淡化知识系统性 D.突出内容趣味性 2.()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编定了《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结束了我 国中学生物教学缺乏一个完善的教学大纲的状况。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D.1952年 3.我国中学生物学课最早是在()年之后,随着英国传教士传教活动,在中国办学开始设立的。 A.1902年 B.1840年 C.1912年 D.1856年 4.制定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的要求的依据是() A.根据普通中学培养目标的需要 B.根据中学的课程设置 C.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D.以上三点都是 5.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里指的联系实际,是指() A.我国目前和将来生产和科学发展的实际 B.我国社会需要的实际 C.我国工农业生产和自然状况的实际 D.我国学生的实际 6.从我国实际出发,生物学教学内容()。 A.要有统一性 B.要有多样性 C.要有传统性 D.既要有统一性,也应有多样性 7.初中阶段主要学习的生物学内容是() A.偏重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 B.偏重感性的,较多涉及生命本质的基础知识 C.讲述共性的,较多涉及生命本质的基础知识 D.讲述生物共性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 8.衡量生物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是()

A.教学过程设计的合理与否 B.教学目的要求达到与否 C.考试分数高与否 D.教学内容丰富与否 9.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内容包括() A.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 B.植物、动物;生物的遗传进化;生态 C.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态 D.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生态 10.能力的培养与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关系是() A.相互对立的 B.相辅相成的 C.知识和技能是培养能力的基础 D.能力的发展为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条件 11.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都必须() A.从科学的内容出发 B.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进行 C.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D.单纯地进行思想教育 12.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 A.教师 B.教师和学生 C.学生 D.以上三点都不是 13.教学过程是学生以学习()为主的认识过程。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直接和间接经验 D.人类的认识过程 14.一位教师在讲细菌一节时,向学生介绍了有关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细菌战的罪行以及我国在解放后进行了防病治病消毒灭菌方面的成就,从而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了学习细菌有关知识的强烈欲望。这是根据()原则来设计的教学过程。 A.生物学教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B.理论联系实际的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综合练习题

医学微生物学综合练 习题

医学微生物学综合练习题(2010) 一、名词解释 1.病原生物(微生物) 2.溶原性细菌 3.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 4.抗“O”实验(肥达实验、OT 试验) 5.病毒体 6.垂直传播(水平传播) 7.Dane颗粒 8.内基小体 9.消毒 10.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毒性噬菌体) 11.转化(转导、接合、溶原转换) 12.质粒 13.朊粒 14.抗原漂移(抗原转换) 15.正常菌群(菌群失调、医院感染) 二、问答题 1.结核杆菌的致病物质包括哪些? 2.指出哪些血清指标说明HBV “大三阳”?有什么意义?3.简述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及功能 4.简述预防HIV(或HBC)感染的主要措施

5.简述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 6.简述破伤风的主要预防措施 7.比较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溶血链球菌感染的主要病原特征 8.流感为什么会大流行? 9.外毒素的主要特性是什么? 10.如何解释OT试验结果(或肥达实验)? 三、多项选择题 (说明:以下每题至少有二个以上答案,选错或漏选均不得分,但不扣分)1.细菌的特殊结构有 A 中介体 B 菌毛 C 鞭毛 D 芽胞 E 荚膜 2.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方式主要有 A 转化 B 转导 C溶原性转换 D 接合 E转位 3.引起人类疾病的厌氧芽胞梭菌有 A 肉毒梭菌 B 产气荚膜梭菌 C 破伤风梭菌 D 双岐杆菌 E 结核杆菌 4.关于内基小体 A 对于诊断狂犬病有价值 B 存在于细胞质中 C 嗜碱性 D嗜酸性

E 对于诊断艾滋病有价值 5. 需要巧克力(色)培养基培养的细菌有 A 产气荚膜梭菌 B 脑膜炎球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淋病奈瑟菌 E 大肠杆菌 6. 细菌生长曲线包含 A 迟缓期 B 对数期 C 稳定期 D 衰亡期 E 隐蔽期 7. 可作为结核菌素试剂的有 A OT B SPA C BCG-PPD D BCG E PPD-C 8.属于细菌的特有化学物质: A LPS B KDO C DNA D DPA E DAP 9.可用巴氏消毒法的是 A 玻璃器材 B牛乳 C 医院处置室 D 药厂车间 E 酒类10.沙门菌引起的疾病有 A 菌血症 B败血症 C肠炎型食物中毒 D 肠热症 E溶血尿毒症 11. 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 噬菌体 B 寄生虫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12. 与致病有关的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包括 A热原质B毒素与酶 C抗毒素 D抗菌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