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虫-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实验室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粪便直接涂片法
浓集法:加藤厚涂片法
水洗沉淀法
氢氧化钠消化法
必要时采用十二指肠引流液查虫卵
四、实验室诊断
十二指肠引流中寄生虫检查法 用于检查十二指肠引流液和肝、胆系统内的寄
生虫,如蓝氏贾第鞭毛虫、华支睾吸虫卵、肝片形 吸虫卵等。有时也可发现蛔虫卵、姜片虫卵、粪类 圆线虫成虫和幼虫。本法一般在经多次粪检阴性, 而临床症状可疑时采用。
最适为:20~25oC 光线:对尾蚴孵出有良好作用 水的PH值:6.6~7.8适宜 分布:主要分布在水面 寿命:1~3d
尾蚴(叉尾蚴)
日本血吸虫尾蚴
三、生活史--尾蚴
侵入终宿主
10’’~3’
尾蚴
终宿主
皮肤
弃尾
童虫
如何钻入皮肤?
吸盘吸附皮肤 尾蚴头腺钻腺细胞分泌物 (酶促作用) 头器伸缩(探查作用) 体部强烈伸缩(机械作用) 尾部摆动
浓集法:加藤厚涂片法
水洗沉淀法
少数患者的粪便或呕吐物中可见成虫
第九节:血吸虫 (P88)
吸虫纲 复殖目 裂体科 裂体属
日本血吸虫引起的日本血吸虫病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 首。曾经“千村霹雳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1905年湖南省常德县广得医院美籍医生Logan在《中华医 学杂志》(英文版)报告了我国首例血吸虫病病例。 1955年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号召。 流行分布广泛,12个省、市、自治区,449个县、市。目 前主要在7个省的105个县(市、区)。 病人数多,1160万,目前仍有51.6万(晚期2.9万)。 病情严重、危害性大、经济损失大。
晚期血吸虫病:巨脾、腹水
脐疝
六、实验室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粪便检查: ▪ 直接涂片法; ▪ 浓集法:自然沉淀法、尼龙袋集卵法 ▪ 毛蚴孵化法 ▪ 改良加藤厚涂片法 ➢ 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
六、实验室诊断
2. 免疫学检测 ➢抗体检测:IHA、ELISA、DDIA、COPT等
不能区分现症感染和既往感染;交叉反应性
三、生活史
肋壳钉螺
肋壳钉螺 中间宿主:钉螺
三、生活史
成虫的寄生部位:终宿主 的门脉-肠系膜下静脉
产卵位置:在肠粘膜下层 的小静脉末梢
产卵特点:阵发性成串排 出,呈念珠状沉积在肝、 肠等组织血管内。
三、生活史--虫卵
虫卵的分布:随粪便排出或大量沉积于 肝、肠(与致病有关)
(实验小鼠:肠腔7.7%,大肠、结肠壁69.1%,肝脏 22.5%左右,其它组织0.7%)
虫卵的发育:
约11d
刚产出的卵
约11d 成熟虫卵 (含毛蚴)
死卵
三、生活史--虫卵
1.毛蚴分泌物(破坏血管壁,并使 2.血流压力 周围组织发炎坏死) 3.肠蠕动 4.腹内压增加
坏死组织向肠腔溃破, 虫卵随溃破组织落入肠腔
随粪便排到体外
三、生活史--毛蚴
1. 孵化条件 温度:10~37oC,25oC最适宜 渗透压:低渗透压水体(清水) 光照:光线可加速毛蚴的孵化 PH值:最适PH值为7.5~7.8 2. 分布、运动特点:多分布在水体的表层,作直 线运动,并有向光性和向清性的特点 3. 寿命:15-94小时
损害宿主
五、致病与临床-成虫
虫卵为致病的主因 产量:300-3000个/雌虫/每天 分布:主要沉积在终宿主的肝脏及肠壁 致病的根本原因:虫卵内毛蚴分泌可溶性抗原 (SEA,suluble egg antigen)
SEA:由中性粘多糖、蛋白质和酶物质组成 虫卵(SEA)引起的肉芽肿和纤维化是血吸虫病的主要 病变
医学吸虫
2019年9月19日
第一节:吸虫概论 (P74)
寄生人体的吸虫虫的分类 生 物 学:扁形动物门吸虫纲 复殖目 寄生部位:组织器官内吸虫
血管内吸虫
一、生活史阶段 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成虫
世代交替(asexual generation):生活史中,无性 世代和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在粪便查到虫卵) 9.保虫宿主多(牛、鼠等40余种哺乳动物)
四、形态学特征-成虫
1. 雄虫:10~20mm 乳白色 腹背 扁平 有抱雌沟 2. 雌虫:12~20mm 暗褐色 线状 位于抱雌沟内 3. 雌雄异体,合抱状
四、形态学特征-虫卵
形状:呈宽椭圆形 大小:89μm ×67μm 颜色:淡黄色 内含物:成熟虫卵内含有一个毛蚴 其它:卵壳薄,无卵盖,有一小侧
➢ 抗原检测:循环抗原(CAg) 疗效评价 ➢分子生物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检测:PCR LAMP
伴随免疫与免疫逃避 定义:宿主初次感染血吸虫后对再感染可产生 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即获得性免疫。这种抵抗 力主要表现为对再次入侵的童虫具有一定的杀 伤作用,而对原发感染的成虫不起杀伤作用, 这种原发感染继续存在,而对再感染具有一定 免疫力的现象称为伴随免疫。(concomitant immunity)。 是一种不完全性、非消除性免疫
二、形态特征-鉴别
二、形态特征-鉴别
二、形态特征-鉴别
三、致病与临床
1:致病 危害部位:肝次级胆管 致病因素:虫体的机械刺激及其代谢产物 病理变化:阻塞性黄疸、胆管炎、胆囊炎、
肝硬化、胆结石、诱发肝癌
三、致病与临床
2: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为主 轻度感染:上腹不适 中度感染:肝脾大、乏力 重度感染:肝脾大、黄疸 晚期感染:肝硬化、腹水 儿童反复重度感染:影响生长和智力发育
二、形态特征-成虫
1. 成虫:雌雄同体 大小: 20~75×8~20×0.5~3mm
最大的寄生在肠道的吸虫 外形:长椭圆形、肥厚
背腹扁平,前窄后宽 新鲜虫体呈肉红色
二、形态特征-虫卵
2. 虫卵: • 大小: 130~140×80~85μm • 形状: 椭圆形 • 颜色: 淡黄色 • 卵壳: 薄而光滑 • 内容物: 卵细胞和卵黄细胞 • 特征:卵盖不明显
一、寄生于人体的主要虫种有:
日本血吸虫 曼氏血吸虫 埃及血吸虫 湄公血吸虫 间插血吸虫 马来血吸虫
二、地理分布、流行概况
分布:流行于亚洲的中国、 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 亚等74个国家。我国的长 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2个省 、市、自治区,包括435个 县(市、区)这些地区的人 口7900万。
四、实验室诊断
2. 免疫学检查: ELISA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3. 影像学检查: B超 CT
第六节:布氏姜片吸虫 (P83)
分布:亚洲 人兽共患病 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治疗:吡喹酮 阿苯达唑
一、生活史
一、生活史
一、生活史总结
•终宿主:人、猪 •中间宿主:扁卷螺 •媒介:水生植物 •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离开人体方式:卵随粪便排出
五、致病与临床
3.晚期血吸虫病:血吸虫性肝纤维化。门脉高压,代 谢紊乱,肝功异常。巨脾型和腹水型。上消化道出 血最为常见。 实验室诊断:粪检虫卵较困难 使用直肠粘膜活检、血清免疫学试验协助诊断。
五、致病与临床
4.异位血吸虫病:童虫移行异常。 肺型血吸虫病:干咳,少痰 脑型血吸虫病:脑膜脑炎,癫痫 影像学和脑脊液检测特异性抗体,辅助诊断。
一、生活史
一、生活史
一、生活史总结
终宿主:人、猫、犬、猪、鼠 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长角涵螺、赤豆螺 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 寄生部位:肝胆管 离开人体方式:卵随粪便排出
二、形态特征-成虫
1. 成虫:雌雄同体
大小: 10~25 × 3~5mm
形状: 葵花子
结构: 口、腹吸盘
消化系统
生殖系统
咽 肠
卵黄腺 卵巢 睾丸
口吸盘 腹吸盘 子宫
受精囊
二、形态特征-虫卵
大小:29μm×17μm 形状: 芝麻或灯泡状 颜色:棕黄色 卵壳:厚 内容物:毛蚴 特征:卵盖、肩缝、疣状突起
二、形态特征-虫卵
二、形态特征-鉴别
二、形态特征-鉴别
二、形态特征-鉴别
二、形态特征-鉴别
四、实验室诊断
2.肠检胶囊法 嘱患者禁食,吞下装有尼龙线的胶囊,线的游离端固定在
口外侧皮肤上,吞下的胶囊在体内溶解,尼龙线散出,经3~8 小时(或过夜)可达十二指肠或空肠,含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 体的肠液即粘附在线上,将线拉出,用带胶皮手套的手指将线 上粘液捋在载玻片上,或在盛有生理盐水的离心管中洗下线上 的肠液,经离心后取沉淀物作涂片,镜检。本法为十二指肠引 流术的替代方法,较为简便。
(嗜酸性脓肿)
何博礼现象(Hoppli phenomenon) 在虫卵周围出现许多浆细胞伴以抗原-
抗体复合物沉着,称何博礼现象。
五、致病与临床
分为急性期、慢性期、晚期、异位 1.急性血吸虫病:多见于无免疫力的,初次重度感 染的青壮年和儿童。慢性病人再次感染尾蚴后大量 亦可发生。常见于感染后5~8周。尾蚴性皮炎。 临床表现:畏寒、发烧、多汗、淋巴结及肝肿大、 常伴有肝区压痛、脾肿大、腹胀、腹泻等。 原因:SEA↑→Ab↑→Ag-Ab→血清病样综合征
棘,卵壳周围常有污物粘附
日本血吸虫卵 曼氏血吸虫卵
埃及血吸虫卵
四、形态学特征-尾蚴
大小:100~150μm ×40~66μm 形态:尾干和尾叉 身体:5对穿刺腺 体表:糖萼
五、致病与临床
尾蚴,童虫,成虫及虫卵均可致病 虫卵肉芽肿是血吸虫病的主要病理基础
五、致病与临床-尾蚴
尾蚴穿过皮肤
皮炎,局部出现 丘疹和瘙痒 (尾蚴性皮炎)
三、生活史--毛蚴
毛蚴在钉螺(中间宿主)体内发育繁殖
2d 毛蚴
无性增殖
母胞蚴
子胞蚴
尾蚴
侵入钉螺头足部 侵入钉螺头足
附近淋巴
部、内脏等处
具运动性 移到钉螺肝内
钉螺
1个毛蚴→成千上万个尾蚴
成熟后自 螺体逸出
44~159d(时间长短与温度有关)
钉螺是唯一的中间宿主
三、生活史--尾蚴
1.影响尾蚴逸出的因素 水温(主要因素):15~35oC
五、致病与临床
2.慢性血吸虫病:占90%病人。常出现隐匿型间质性 肝炎或慢性血吸虫性结肠炎。 无症状:无明显症状和不适,肝功(隐匿型) 正常 有症状:慢性腹泻或慢性痢疾、结肠增厚、肝脾肿 大、贫血……症状呈间歇出现,肝功能实验除血清 球蛋白可增高外,其余在正常范围 实验室诊断:粪检虫卵较困难 使用直肠粘膜活检、血清免疫学试验协助诊断
是一种速发型(Ⅰ型)和迟 发型(Ⅳ型)超敏反应
五、致病与临床-童虫
肺等器官
童虫移行
血管炎 毛细管栓塞、破裂 局部细胞浸润和点状出血
患者可出现发热、背痛、咳嗽、 血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腹泻等61
五、致病与临床-成虫
1.机械性损害:静脉内膜炎
2.成虫代谢产物 分泌物 排泄物
脱落的表膜
免疫复合物
免疫复合物型 (Ⅲ型)超敏反应
协同完成
钻穿 宿主皮肤
尾蚴主动攻击终宿主!
在终宿主体内的发育、寿命及营养
童虫
小静脉
右心
肺
淋巴管
直肠静脉 肠系膜静脉 寄居/交配
肝内门静脉 合抱成熟
肠系膜动脉
第24d 产卵
肠壁
卵内毛蚴 发育
左心 体循环 肠壁溃破
肝脏
肠壁
体外
肠腔
第35d
三、生活史总结
1.有两代胞蚴(在生活史中没有雷蚴和囊蚴) 2.只有一个中间宿主(钉螺) 3.尾蚴(感染期)主动侵入终宿主 4.童虫要经过复杂的移行途径 5.雌雄虫需要合抱才能成熟 6.成虫定居在肠系膜静脉 7.虫卵沉积在终宿主的肝、肠,肠壁的虫卵可随溃破的肠组织 经粪便排到体外 8.从尾蚴钻入皮肤到虫体发育成熟并产卵约需24天(约35天可
四、实验室诊断
1.十二指肠引流液检查 从送检的十二指肠引流液的4瓶(甲:胆总管液,乙:胆囊
液,丙:肝胆管液,丁:十二指肠液)标本中,用吸管从底部 吸出少许引流液,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镜检。或将各部 分引流液加生理盐水稀释,充分搅拌后,分装离心管内,以 2000rpm离心5~10分钟,吸沉渣涂片镜检。如果引流液过于粘 稠,可加10%氢氧化钠消化后离心。检查肝胆系统寄生虫病, 一般认为以检查乙液效果较好。引流液中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滋 养体常附着在粘液小块上,或虫体聚集成小絮片状物。肝片形 吸虫卵和姜片吸虫卵不易鉴别,但前者可出现在胆汁中,而后 者只见于十二指肠液中。当蛔虫侵入胆管,在胆汁中可检出蛔 虫卵。
有性世代:终宿主(人或脊椎动物) 无性世代:中间宿主(淡水螺/淡水鱼、虾)
二、形态 1. 虫卵:椭圆形 有卵盖 2. 幼虫:毛蚴至囊蚴阶段(含无性世代) 3. 成虫:雌雄同体(血吸虫除外)
扁平 对称 两个吸盘(口、腹)
第二节:华支睾吸虫 (P75)
分布:东南亚国家或地区 吃鱼生或半生鱼
寄生部位:肝胆管内 (肝吸虫) 治疗:吡喹酮 阿苯达唑
三、致病与临床
1. 致病 吸盘吸附肠壁→肠粘膜损伤 虫体吸附在肠壁,覆盖肠粘膜而影响消化
、吸收功能 摄取养料 代谢产物变态反应 肠梗阻
三、致病与临床
2: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症状为主 轻度感染:无症状 重度感染: 腹泻、腹痛、发热、肠梗阻、腹水
四、实验室诊断
1. 病原学检查:
粪便直接涂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