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食物的体内过程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导学案
《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学生能够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并了解各种器官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二、导学内容:1. 食物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学生将了解口腔中的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为糖分。
学生还将学到舌头的作用以及咀嚼对消化的重要性。
2. 食物在食道中的传递:学生将了解食道的作用,将食物从口腔传递到胃中。
学生将了解食道的肌肉收缩如何帮助推动食物向下。
3. 食物在胃中的消化:学生将了解胃中的胃酸和胃液如何帮助消化食物,并将学会胃的收缩如何搅拌食物以促进消化。
4. 食物在小肠中的消化:学生将了解小肠中的消化液如何帮助消化食物,并掌握营养物质被吸收的过程。
5. 食物在大肠中的处理:学生将了解在大肠中水分和废物被吸收和排出体外的过程。
三、导学活动: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具有图像的食物在体内的消化示意图,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学习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并回答以下问题:-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是什么?- 食物在胃中的消化过程是怎样的?- 食物在小肠中被吸收的营养物质有哪些?- 食物在大肠中的处理过程是什么?3. 总结与检测:通过小测验和问答的形式,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并进行总结性讲解,强化学习效果。
四、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通过观察视频或动画,进一步了解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2. 让学生尝试制作模型,模拟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
3. 组织实地参观医学院或博物馆,深入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书写学习心得或制作简单的食物消化系统模型,并在下节课上展示。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在动手实践和讨论中深入理解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课时一、导语食物在我们体内的旅行是一个复杂而又神奇的过程。
营养学 消化吸收
2、节律性分节运动
由环状肌的舒缩来完成, 在食糜所在的一段肠管上, 环状肌在许多点同时收缩, 把食糜分割成许多节段;
随后,原来收缩处舒 张,而原来舒张处收缩, 使原来的节段分为两半, 相邻的两半则合拢为一 个新的节段;
小肠的节律性分节运动
节律性分节运动的作用 有: (1)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 混合,便于进行化学性消化;
(一)大肠的运动
大肠的运动少而慢,对 刺激的反应也较迟缓,这 些有利于对粪便的储存。
1、袋状往返运动 :
2、分节或多袋推进运动:
3、 蠕动:
(二) 大肠内的细菌活动
大肠中的细菌来自于空 气和食物,它们依靠食 物残渣而生存,同时分 解未被消化吸收的蛋白 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分解产物大部分对人体 有害,有的可以引起人 类结肠癌,主要产物有:
由于氨基酸的吸收是依 赖载体的主动转运过程, 故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 即便肠粘膜细胞内氨基酸 的浓度大于肠腔中的浓度, 这种转运机制有利于氨基 酸的彻底吸收。
吸收入肠粘膜细胞中的 氨基酸,进入肠粘膜下的 中心静脉而入血,经由门 静脉入肝。
4、寡肽的吸收
小肠粘膜细胞上还存在 着吸收二肽和三肽的转运 体系,用于二肽和三肽的 吸收,并在胞浆中氨基肽 酶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 成游离氨基酸。
(1)使食物在胃内充分 混匀,并与胃液充 分混合;
(2)把食物以最适合小 肠消化和吸收的速 度向小肠排放。
(二)胃液
胃液为无色的酸性 液体,pH为0.9 ~ 1.5, 主要由以下成分组成:
1、 胃酸
胃酸由盐酸构成,是由 胃粘膜的壁细胞所分泌的, 有结合酸和游离酸两种存 在方式,合称总酸。
胃酸主要有以下功能:
第一章 食物的体内过程
基础营养学题库
/基础营养学考前辅导第二部分:各章重要知识点串讲及例题解析1、绪论和食物的体内过程营养素的概念及其功能;消化、吸收的概念;消化系统组成;吸收发生的部位等。
2、产热营养素产热营养素包括哪些;蛋白质: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蛋白质营养不良;限制性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生理需要量等概念;脂肪: 脂肪生理功能,必需脂肪酸;碳水化合物: 血糖指数概念;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能量:能量消耗的几种方式,以及影响因素。
3、维生素维生素A、D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以及营养缺乏症;维生素B1、B2、叶酸的营养缺乏症;维生素C的生理功能;4、矿物质铁、锌、硒、碘的营养缺乏症;钙的生理功能以及营养缺乏症,熟悉相关营养缺乏症发生的机制。
5、特殊人群的营养超重、肥胖人群的膳食营养;糖尿病患者营养;冠心病患者的营养。
例题解析:(1)选择题:下面哪种营养素不是产能营养素 ( )A 碳水化合物B 蛋白质C 钙D 脂类(2)填空题:人体的能量消耗主要包括_ 、_ __和__ _。
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特殊动力效应(3)名词解释必需氨基酸:指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很低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4)简答题钙的生理功能。
1.钙是构成机体骨铬和牙齿的主要成分。
2.钙作为各种生物膜的结构成分,并影响膜的通透性和完整性。
3.降低神经的兴奋性。
4.钙离子还参与血液凝固过程。
5.增强心肌的收缩性。
6.与体内某些酶的活性。
7.和激素的分泌有关。
8.参与补体的激活。
(5)论述题膳食纤维能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病,降低直肠癌的发病率,为什么?因为膳食纤维可影响脂类的代谢,其主要表现为促进胆酸及胆固醇的排出,从而降低血胆固醇的含量。
研究表明,摄取膳食纤维较多的人,其粪便中排出的脂肪、固醇和胆酸也较多,血胆固醇水平较低,故膳食纤维可能对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作用。
其机理可能是:膳食纤维可以螯合胆固醇,从而抑制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同时,膳食纤维对胆汁的结合作用,可阻断胆酸的肠肝循环,促进胆酸从体内排出,而所损失的胆酸则由血胆固醇经肝脏转化为胆酸盐予以补偿,从而降低了胆汁和血胆固醇的浓度,对预防心血管病症有一定作用。
食品营养学教学思考题
《食品营养学》教学思考题第1章绪论一、概念(1)营养:指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
(2)营养素(nutrients) 营养素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6大类。
(3)营养价值:营养价值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4)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 这是指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平均需要量、推荐摄入量、适宜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4项指标。
第2章食物的体内过程一、概念(1)吸收:食物经消化后,所形成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2)消化:人体的消化系统将摄入的食物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二、教学思考题1、胆汁在消化过程中有何作用?答:胆汁的作用:①胆盐可激活胰脂肪酶,使后者催化脂肪分解的作用加速。
②胆汁中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都可作为乳化剂,使脂肪乳化呈细小的微粒,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使其对脂肪的分解作用大大加速。
③胆盐与脂肪的分解产物如游离脂肪酸、甘油一酯等结合成水溶性复合物,促进脂肪的吸收。
④通过促进脂肪的吸收,间接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⑤胆汁酸盐具有抑菌作用,可以控制肠道微生物的异常繁殖。
胆汁是体内胆固醇排出体外的主要途径。
2、简述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过程。
答:蛋白质的消化蛋白质的消化自胃中开始。
胃内分解蛋白质的酶主要是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主要水解含芳香族氨基酸、蛋氨酸、亮氨酸等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把蛋白质分解为多肽:但由于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较弱,且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蛋白质在胃中的消化很不完全。
食糜自胃中进入小肠后,蛋白质的不完全水解产物再经胰液中蛋白酶的作用,被分解为游离氨基酸和寡肽,其中1/3为游离氨基酸,2/3为寡肽。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教学设计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的第8课,前一节课,孩子们已经知道了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本课时的内容较多,一节课要认识五大消化器官,并知道消化顺序。
而消化道的认识是一个“暗箱”问题,其教学的难点主要在于无法给学生可以探究的实体,难让学生的探究有深度。
因此,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课主要通过大量的模拟活动让学生去感悟、体验、探究,用直观形象的手段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促使学生在探究前后能在认识上得到提升和完善。
本节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谈话导入聚焦问题:食物从口腔进入人体后,会经历怎样的旅行,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第二部分——探索,此部分主要分为四大活动,活动一:让学生尝试绘制食物在人体各个消化器官的旅行图,使学生充分的呈现对食物消化经历的消化器官的分析及各消化器官的形态与功能的初始认识。
活动二:将自己绘制的图与科学家的图进行比较,找找自己合理的想法,并进行修改,建立较为完善的认识。
活动三:模拟食道工作的实验,通过操作学生发现小、软而湿润的食物容易从食道通过,而食物的这些特点都需要依靠在口腔中的初步消化完成。
活动四:模拟胃工作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体会挤捏口袋模拟胃蠕动的过程中对食物的研磨作用,并让学生明白此实验不涉及消化液的化学作用,但胃除了使食物变细小之外,还会有胃液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通过视频了解小肠和大肠等的作用。
第三部分——研讨,对本课知识进行梳理,加深学生对消化器官及其作用的认识,从而意识到健康生活可以保护消化器官。
第四部分——拓展,创设情境学以致用,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孩子对于食物经过消化器官的顺序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又有一些疑惑,对于每个器官的各自的功能还是不太清楚的,鉴于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本课将通过模拟活动让学生们去感悟体验探究消化器官的功能,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对照资料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进而知道健康生活可以保护消化器官。
食品营养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食品营养学部分
第二章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消化: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和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即食 物在消化道内进行分解的过程。
吸收:食物的可吸收成分透过消化管壁的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不 被吸收的残渣则由消化道末端排出体外。
一、人体消化系统:
1、消化道: 一条长而盘曲的肌性管道。据位置、形态、功能不同可分为:口腔、咽、食管、
《食品化学与营养学》教案
食品营养学部分
胃是消化道中一个袋状膨大部分,其位置和形状随人的体型体位及胃内充盈度不 同而有改变。中等度充盈时,胃的大部分位于正中线左侧,小部分位于右侧。主成分 是水、HCl、Na+、K+等无机物,以及胃蛋白酶、粘蛋白等有机物。纯净胃液是一种无 色透明的酸性液体(pH0.9-1.5)。主成分是水、HCl、Na+、K+等无机物,以及胃蛋白酶、 粘蛋白等有机物。 1)胃酸:由胃腺壁细胞分泌,只有胃中才有此酸性分泌液。 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造成适宜的酸性环境,以利水解蛋白质。抑制和杀灭胃 内细菌的作用。胃酸进入小肠后能刺激胰液和小肠液的分泌,并引起胆囊收缩排出胆 汁。胃酸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 Fe2+、Ca2+的吸收。 2)胃蛋白酶:主细胞分泌出来时为无活性的蛋白酶原,在 HCl 作用下被激活(最适 pH2),是胃液中的主要消化酶。能将 Pro 进行初步水解。 3)黏液:胃黏膜表面的上皮细胞和胃腺中的黏液细胞分泌。主成分是糖蛋白,其次 为粘多糖等大分子。在正常情况下胃黏膜表面常覆盖一层黏液,弱碱性,可中和 HCl 和减弱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故可保护胃黏膜,使其免于受到 HCl 和蛋白酶的消化作 用。同时,黏液还有润滑作用,可减少胃内容物对胃壁的机械损伤,对胃有保护作用。 4)内因子:正常胃液中含“内因子”。是分子量为 53000 的一种糖蛋白,与 VB12 结 合并促进其吸收。 3、胆汁的成分及作用:
《食品营养与卫生》知识点
第一章1、消化:食品在消化道内的分解过程。
2、吸收: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粘膜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蛋白质1、蛋白质的生理功能:(1)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
(2)构成机体各种重要物质。
(3)提供热能。
2、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必需的,而本身不能合成,又不能有其他的氨基酸转化而来,必须源于食物的氨基酸。
种类(8种或9种):即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组氨酸(婴儿必需)(携带一本亮色书来)3、半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内合成能力较低,在生长发育及机体需要增多时,必须部分从食物中摄取的氨基酸。
4、非必需氨基酸:指人体内能自行合成,或者可由其他氨基酸转变而来,而不必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5、限制氨基酸:食物蛋白质中某种或几种必需氨基酸缺乏或不足时,则合成组织蛋白受到限制,这些含量较低的必需氨基酸称限制性氨基酸。
最为不足的称为第一限制性AA,次者为第二第三限制性AA。
6、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限制氨基酸不同的蛋白质食物混合食用,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使其氨基酸构成比例有所改进,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7、植物蛋白质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多为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8、蛋白质互补时应遵循原则:(1)食物种类越多越好;(2)食物种属越远越好(3)同时食用多种食物较好。
9、按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分类:(1)完全蛋白(2)半完全蛋白,(3)不完全蛋白。
10、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三大方面:含量、消化率、利用率。
11、膳食中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与食物来源。
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70克、80克、90克。
采取哪些措施可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食品加工对食品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有何影响?脂类1、脂类的生理功能:(1)体内贮存和提供能量。
(2)机体的重要构成成分。
(3)提供必需脂肪酸。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
(5)保护和固定脏器维持体温正常。
(6)节约蛋白2、必需脂肪酸:人体必需但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PUFA。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消化与呼吸:1我们的消化》教案
《我们的消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和功能。
2.学生能简述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记录来学习消化系统的工作原理。
2.学生能够利用图表和模型来解释消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人体科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爱护身体健康的意识。
教学重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器官及其功能。
•食物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各个消化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消化过程的影响。
教学资源•消化系统图•消化过程动画或视频•人体消化系统模型•黑板和粉笔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过程1.教学导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我们吃的食物去哪里了吗?”“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的呢?”•展示消化系统图,简要介绍消化系统的基本概念。
2.新课学习•展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型,详细讲解消化系统的各个器官(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等)及其功能。
•利用动画或视频展示食物的消化过程,解释消化液的作用和各消化器官在消化过程中的角色。
•邀请学生复述消化过程,并讨论消化系统的健康与饮食习惯的关系。
•小组活动:每组学生利用图纸或模型自行设计并展示一个简易的消化系统图,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3.整理与布置作业•回顾本课学到的消化系统知识和消化过程。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并记录自己的一餐饮食,思考这些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路径,并画出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板书设计┌───────────┐│ 我们的消化│└───────────┘消化系统组成:口腔、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等消化过程:口腔(咀嚼、唾液)→ 胃(胃酸、胃蛋白酶)→ 小肠(胆汁、胰液)→ 大肠(吸收水分)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的模型和动画,有效帮助学生理解了抽象的消化过程。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通过自行设计消化系统图,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后续可以考虑加入更多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案例,如不同饮食习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教学设计
8.《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教学内容】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2.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科学探究目标1.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完成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够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
2.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
2.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养料与能量,健康生活可以保护消化器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每小组准备(6人一组):馒头小碎块、一个装半杯水的塑料杯1个、装馒头的餐盘1个、盖子1个、1个保鲜袋,2.一节25cm长的模拟食道的塑料管,1支红色笔,人体消化器官模型。
▲学生准备:上课前把手洗干净,铅笔、彩笔各1支,橡皮1块。
【教学重难点】1.学习人的消化器官及食物在体内的消化过程2.结合生活经验,绘制“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路线图”。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1.观看视频《美在黄山》,引出教师来自黄山。
2.出示合肥南到黄山北旅行经过的线路,到黄山旅行,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一、猜测礼物,导入新课1.猜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什么见面礼2.吃过馒头吗?那么从我们的口腔里吃下去一个馒头,身体会不会多一个馒头?馒头去哪了?在我们的身体经历了怎样的旅行呢?二、探究实践活动活动一:猜猜、画画食物的旅行线路图1.说一说:馒头吃下去了,馒头会从我的口腔到身体的哪些地方去呢?2.画一画:馒头会到哪些地方?在“人体轮廓图”中画出馒头经过的路线,把经过的器官名称标出来。
3.展一展:学生画的馒头行进的线路图4.比一比:与科学家绘制的人体消化系统图进行比较,看看我们的哪些想法是合理的?5.改一改:对照正确的线路图,师生一起修改。
食品营养学教案
第八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王其梅主编营养配餐与设计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一、教学内容
第4章微量营养素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掌握矿物质的概念
(2)了解矿物质的缺乏、生物利用率和食品加工的影响
(3)熟悉食品中重要的矿物质
(4)熟悉维生素概述
2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膳食纤维、食物中常见功能因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为营养配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膳食纤维对人体的生理意义;
()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
()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2
()膳食纤维对人体的生理意义;
()膳食纤维的理化特性、生理功能;
()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掌握能量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熟悉碳水化合物的功能,食品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
()掌握碳水化合物的摄取与食物来源
()了解脂类的组成及其特征,脂类的功能
()掌握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
()熟悉水在人体中的含量及分布,水的生理功能,人体内水的平衡
()了解健康饮水的五大法则
2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能量、碳水化合物、脂类、脂肪酸和水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为营养配餐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能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需求,从理论上加以提高,为改善学生的营养水平,保证食品的安全卫生,增进学生体质做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
1.以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为辅。
2.
五、教学过程
含课程导入、讲授、小结、作业等
第章食物中其他功能成分
【讲授】膳食纤维的分类、理化特性、生理功能、参考摄入量与膳食来源;食物中的常见的营养成分及重要的功能因子。
营养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营养的核心是“全面、平衡、适量”营养(原意指“谋求养生”):指人摄取食物后,在体内消化和吸收和代谢、利用其中的营养素以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处于健康状态的总过程。
营养素是指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七大营养素。
公认的人体营养素有42种,9种必需氨基酸、2种必需脂肪酸14种维生素、7种常量元素、10种微量元素、1种糖类、水,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营养与健康的关系以及营养改善措施的一门学科。
健康是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亚健康是指健康的透支状态,即身体确有种种不适,表现为易疲劳,体力、适应力和应变力衰退,但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的状态。
营养不良(或称营养失调)是指由于一种或几种营养素的缺乏或过剩所造成的机体健康异常或疾病状态。
包括两种表现: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
推荐膳食营养供给量(RDA):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足够维持不同性别和年龄绝大部分人(98%)的健康。
膳食参考摄入量DRIs)定义为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包括四项内容指标:EAR RNI AI UL(1)平均需要量(EAR):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2)推荐摄入量(RNI):指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
(3)适宜摄入量(AI):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对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AI>EAR AI>(可能)RNI AI<UL(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指某一生理阶段和性别人群,几乎对所有个体健康都无任何副作用和危险的平均每日营养素最高摄入。
第二章:食物的体内过程㈠消化是指人体摄入的食物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方式:机械消化、化学消化和微生物消化。
消化是由消化道来完成的,消化方式有三种1、物理消化、2、化学消化。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8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3篇)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8 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一)【教材分析】《食物在体内的旅行》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呼吸与消化》第8课的内容。
通过前面7课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人类身体的结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对消化器官有一定的初步认识,他们一般都知道口腔、食道、胃、肠等消化器官名称,对它们的功能也有初步的认识,但是有些认识并不正确。
本节课的学习,将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正确认识各个消化器官及其功能,能初步明确身体内部有一整套的器官来分解消化食物,食物进入人体后是要在一整套消化器官共同作用下才被吸收利用的。
本课和上一节课“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都在体现一种人体结构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帮助学生在认识上建立联系。
聚焦板块:通过启发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一些场景的回忆,结合人体轮廓图对消化器官进行辨别,形成对消化器官的初步认识。
探索板块:首先引导学生在人体轮廓图上呈现自己对于食物在人体中消化过程的初始想法,再让学生对照教师提供科学家绘画的人体消化系统图进行阅读分析、修正、完善自己的认识。
在讨论修正过程中,引导学生对“食管”和“胃”的形态和功能进行模拟实验研究。
研讨板块:设计了三个问题,通过这三个问题的研讨,旨在引导学生明白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与形态的联系,同时希望学生能将各个消化器官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意识。
拓展板块:用一个“小提示”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资料来进一步了解事物的消化过程。
同时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来保护各消化器官,从而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学情分析】食物的消化,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
说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吃食物,但哪些器官参与了消化?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食物按怎样的顺序被消化、吸收?对学生来说是模糊的。
很多学生在前概念里认为胃是最主要的消化场所,食物营养都是在胃里被吸收的,所以本课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通过对比科学家绘画的人体消化图来让学生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然后通过模拟实验、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消化系统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
消化生理学食物如何被吸收
消化生理学食物如何被吸收在消化道中,经过一系列的生理过程,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逐步被吸收进入体内,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本文将介绍食物在消化道中的吸收过程,并探讨其中的关键环节和相关机理。
一、食物的消化过程食物的消化开始于口腔。
当食物被咀嚼和混合唾液后,形成食物团,接下来通过咽喉进入食管。
食物团通过食管运动,到达胃腔,在胃内经历机械和化学的消化过程。
在胃腺的作用下,胃内分泌胃液,其中的胃酸和酶能够将蛋白质分解为小肽和氨基酸。
进入小肠后,胃内的食物被称为胃内容物,其中包含了胃液中的物质和乳化后的脂肪。
小肠在消化与吸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胆囊和胰腺分泌的胆汁和胰液进入小肠,胆汁能够帮助乳化和吸收脂肪,而胰液则含有多种酶,包括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二、食物吸收的关键环节1. 营养物质在小肠中的吸收在小肠的吸收过程中,大部分的营养物质都通过肠道上皮细胞主动或被动地吸收。
葡萄糖和氨基酸等单体被主动转运蛋白质帮助吸收,而脂肪酸和甘油则会与胆盐形成胆盐-脂肪酸复合物,通过被动扩散进入肠道上皮细胞。
2. 营养物质通过肠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被吸收进入肠道上皮细胞的营养物质,在肠道上皮细胞内发生一系列的转运和代谢过程。
一部分的营养物质通过肠上皮细胞内的转运蛋白质进入血液循环,而另一部分则通过淋巴系统进入体循环。
三、食物吸收的相关机制1. 肠道上皮细胞的转运蛋白质肠道上皮细胞表面存在多种转运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能够将特定的营养物质转运进入肠道上皮细胞或从细胞内转运出来。
比如,GLUT-5和SGLT-1是负责葡萄糖吸收的转运蛋白质,PEPT1则负责氨基酸的吸收。
2. 肠道内的菌群和吸收肠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群落,它们参与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例如,部分纤维素无法被人体自身的酶消化,但肠道内的益生菌可以将其分解为有机酸,进而被人体吸收利用。
3. 营养物质的排泄除了被吸收进入体内,有一部分营养物质并未被吸收,通过消化道被排泄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消化与吸收生理
人体摄入的食物并不能真正进入到人体内, 人体的组织与细胞也不能利用消化道内的食物。
食物只有经过消化吸收进入人体后才能发挥其生理 功能。
消化:将食物分解成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
消化的方式:
➢ 机械消化:通过机械作用,把食物由大块变成 小块,称为机械消化。
➢ 化学消化:在消化酶的作用下,把大分子变成 小分子,称为化学消化。
胃上端贲门与食道相连, 下端幽门与十二指肠相 连。
胃的肌肉由纵状肌肉和
环状肌肉组成,内衬黏
膜层。 胃的运动: 容受性舒张;
肌 层
外纵 中环 内斜
紧张性收缩;
蠕动
--
胃蠕动的回推作用 --
每分钟3次 1min到幽门
胃的蠕动
胃蠕动
--
胃液:透明、淡黄色的酸性液体,pH值为0.9-1.5。
胃蛋白酶活性,防止酸和胃蛋白酶对胃黏膜的消化作用。
--
思考题:为什么胃不会把胃自己消化掉?
胃液中还含有一种 物质,叫粘液,它 覆盖在胃粘膜的表 面,形成一层粘液 膜,能够防止胃蛋 白酶对胃粘膜的消 化作用,同时还有 润滑作用,保护胃 不受食物中坚硬物 质的机械损伤。
--
3.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H+ H+ pH 2
一般情况下,两种消化方式是同时进行的。
--
⑴机械性消化:牙齿和肌肉
大块→小块 坚硬→松软 干燥→湿润
消化液混合 推向远端
⑵化学性消化: 消化酶
大分子→小分子
--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组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道外的肝胆、 胰腺等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 消化腺:唾液腺、胰、肝、胆、小肠腺等
--
4、小肠(small intestine)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位于胃的下端,长约5-7m,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食物在小肠受胰液、胆汁及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
绝大部分营养成分都在小肠被吸收,未被消化的残渣由 小肠进入大肠。
小肠的运动:
紧张性收缩(平滑肌) 节律性分节运动(环状肌) 摆动(纵状肌) 蠕动(环状肌)
0.5mm
粘液层
作用①润滑 ②防损伤
HCO3- HCO3-
pH 7
HCl
酸度
③降低 酶活性
HCl
H+扩散
--
消化性溃疡
酒阿精司酶匹烟H林碱Cl
幽门螺杆菌
粘液层
粘液层
HCl HCl
溃疡
--
消 化 性 溃 疡
--
4.内因子
壁细胞 → 内因子 内因子是双极性分子 促进维生素B12吸收 缺乏:巨幼性贫血
磨牙
1个牙根
2~3个牙根
功能:切割和磨碎食物,并辅助发音。
--
乳牙(20个)
--
恒牙(28—32个)
3. 舌 味觉的敏感度在食物温度20~30℃时最佳
苦味 酸味 咸味 甜味 功能:咀嚼时起搅拌食物,对语言和发音有重要功能
--
唾液
✓ 唾液的性质:唾液为无色、无味近于中性 的低渗液体。
✓ 唾液的成分:水分约占99.5%,有机物 主要为黏蛋白,还有唾液淀粉酶、溶菌酶 等,无机物主要有钠、钾、钙、硫、氯等。
--
吞咽
1期 口腔 2期 咽 3期 食道
咽(随意) 食道上段 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厌
喉
--
软腭
食 道
食道蠕动(peristalsis)向前推进的反射活动
--
3、胃(stomach)
位置: 位于左上腹部。
形态:出 入 2 口 , 大 小 2 弯
贲门切迹
贲门 胃小弯
幽门部
角切迹
幽门
--
胃底 贲门部 胃体 胃大弯
3、胃(stomach)
--
十二指肠
幽门 1、上部 十二指肠上曲
2、降部 十二指肠下曲
环状襞 3、水平部
4、升部 十二指肠空肠曲
--
进入小肠的消化液:
胰液: 由胰腺的外分泌腺部分分泌,分泌的胰液
进入胰管,与胆管合并成总胆管后经位于十二 指肠处的总胆管开口进入小肠。 性质:
无色无臭的弱碱性液体,pH值约7.8-8.4, 含水量类似于唾液;无机物为碳酸氢盐;有机 物为多种酶组成的蛋白质。
胃酸:由盐酸构成,胃黏膜的壁细胞分泌。
功能:
1、激活胃蛋白酶原→有活性的胃蛋白酶。
2、维持胃内的酸性环境,为消化酶提供最合适的 pH,并使钙、铁等矿物质元素处于游离状态, 利于吸收。
3、杀死随同食物进入胃内的微生物。 4、造成蛋白质变性,使其易被消化酶所分解。
--
胃蛋白酶:由胃黏膜的主细胞以不具活性的胃蛋白
--
1、口腔(mouth)
(1)牙齿(dens) 包括:恒牙、智齿 根据形状和功能分:切牙、尖牙、磨牙。
(2)舌(tongue) 功能:咀嚼;吞咽;味觉
(3)唾液腺(salivary gland) 包括:腮腺、舌下腺、颌下腺、小唾液腺 唾液: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
--
(四)牙的种类和功能
切牙 尖牙 前磨牙
酶原的形式所分泌,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变为具有活性 的胃蛋白酶。
功能: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简单分解。
黏液:主要成分为糖蛋白,覆盖在胃黏膜的表面,
形成一个厚约500μm的凝胶层。
功能:
1、润滑作用,使食物易于通过; 2、保护胃黏膜不受食物中粗糙成分的机械损伤; 3、黏液为中性或偏碱性,可降低胃黏膜表面酸度,减弱
--
2、咽(pharynx)与食道(esophagus)
咽位于鼻腔、口腔和喉的后方,其下端通过 喉与气管和食道相连。吞咽时,咽后壁前移, 封闭气管开口,防止食物进入气管。
食物进入食道,在食团的机械刺激下,食团 上端的平滑肌收缩,推动食团向下移动,而 位于食团下端的平滑肌舒张,这一过程的往 复,便于食团的通过。
第二章 食物的体内过程
第一节 消化与吸收生理 第二节 营养素的体内运输 第三节 营养素的体内代谢 第四节 营养代谢物质的排泄
--
前言
食物经由人体消化系统分解成小分子物质进入 体内,由血液循环或淋巴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并 在体内发生分解、合成或转化等代谢,从而发挥其 生理作用。
可以说,食物的消化、营养素的吸收与代谢过 程就是其完成生理功能的过程。因此,了解食物的 体内过程有助于理解营养素的生理功能。
--
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
思考题:
为什么我们 细嚼饭粒或 馒头时会觉 得有甜味?
淀粉 唾液淀粉酶 麦芽糖
--
唾液的作用
湿润与溶解食物,引起味觉; 清洁和保护口腔; 黏蛋白有助于食物黏合成团,便于吞咽; 水解淀粉。
食物在口腔内主要进行的是机械性消化, 伴随少量化学性消化,且能反射性的引起 胃、肠、胰、肝、胆等器官的活动,为以 后的消化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