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导入的几种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导入

上好语文课,导入新课至关重要。它在一节语文课中虽然只有几分钟、几句话,作用却很大。成功的导入设计,就如同一把开启学生兴趣大门的金钥匙,能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因此,精心设计课堂导入非常必要的。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常用方法作初步探讨。

一、直入主题式导入。

是指单刀直入,开门见山的导入方法。一上课就板书课题,围绕课题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直入式是最常用的一种。简洁明了,不浪费时间,很快进入正题,但比较平淡,缺少激发因素,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谈话激趣式导入。

是指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时事、相关背景,拉家常式的导入方法。由于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很容易在谈话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新知。如由新闻中“神6”的成功追溯到实现中华民族飞天梦想的“神州5号”的发射经过,很自然地导入新课——《梦圆飞天》。这种导入自然、便捷,方法灵活多变,教师可根据讲课内容,结合当时的时事要闻或天气、地点、环境、气氛等因素,即兴发挥,临时组织导语,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三、介绍背景式导入。

是指以介绍文章作者或相关背景的导入新课方式。如教授《二泉映月》前,教师出示坐落在“天下第二泉”旁的阿炳塑像的图片,由介绍阿炳坎坷身世引入对课文的学习,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题的含义,又深化了学生对人物的感悟。

一般来说,写作年代距今久远而又文意含蓄,不介绍有碍学生理解课文的,宜用此法介绍作者时,要语言简洁,突出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不可长篇大论地介绍作者的生平,介绍相关背景时,力求条理清晰,突出重点。

四、审题解题式导入。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常折射出文章内容和中心,是教学中应格外关注的因素。故教学中对一些疑难生词或比喻性、象征性的课文,都宜于咬文嚼字,精雕细刻,由内而外,丝丝入扣,从语言角度对题目进行解释。如《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的导入,我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孪生兄弟”后,学生马上产生疑问:为什么把火星称作是我们熟悉的地球的“孪生兄弟”?火星上像地球一样有生命呢?此时学习新课也就水到渠成了。在古诗词的教学中,这种“审题解题式”导入运用尤多。如学习唐朝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时,只有弄懂了“隐者”和“不遇”两词的含义,对诗题的意思大致了解后,学生才可能积极地理解诗句,感悟意境,进行自主探究。

五、复习旧知式导入。

是指联系旧知,提示新课的导入方法。是从“温故”出发激起学生对新知的探求。如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由于学生以前学过很多关于春天的古诗,我引导他们搞了个五分钟的赛诗会,学生情绪高涨,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此时再导入新诗的学习,学生无不跃跃欲试。

学习新知往往离不开旧知。语文教材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虽不如数学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那么紧密,那么明显,但是它是普遍存在的。只要用心我们就会发现教材之间的联系很多:有的题材相同,有的结构相仿,有的主题相同或相近,有的作者相同等。导入新课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六、设置悬念式导入。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悬念式开头是指一堂课的开端,教师设疑布阵,引起悬念,诱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使之产生迫切的学习欲望。如导入《神奇的克隆》一课时,教师先讲述《西游记》中孙悟空善于变化的神技,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告诉学生孙悟空拔一把毫毛变一群的神话在今天已变成了现实,那就是神奇的——克隆。那么并非神话的高科技“克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此悬念一下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都喜欢孙悟空,现在孙悟空的多变竟与克隆勾连起来,谁不想循此追索下去,探究克隆的方方面面呢?

设疑式导入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或者制造悬念,或者制造一个美好的“圈套”,或者营造一种学习氛围,或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它既可以是教师的课前的精心设问,也可以是学生面对课题质疑。

又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的导入:先让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爱因斯坦其人,对其作为一个科学巨人有一个大致了解。然后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另一位是12岁的小姑娘,这一“大”一“小”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急于得到答案的学生很快便沉浸到课文阅读中去了。

设置悬念在语文课堂导入中运用颇多,它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思维跨度,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之中。所以设计精妙的导语,常蕴含着丰富的悬念。

七、创设情境式导入。

创设情境式导入指的是在引入新课时,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情境式导入利用音乐、投影、录音、录像等直观形象的手段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是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并受其欢迎的,在教学实际运用中相当广泛,其方式方法也多种多样。1、利用录象等影视资料再现情境,导入新课。如《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课始,教师播放配有优美旋律的维也纳风光的幻灯片,然后提问:维也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交流后导入:带着对维也纳这些美好憧憬,让我们也乘着课文这条独特的的“小舟”去维也纳游历一番吧!2、利用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如《月光启蒙》的导入——教师:十几年钱,有这样一首歌打动我的心,这就是《母亲我为你骄傲》。请同学们听,并看屏幕上的歌词。(学生听并看歌词。)音乐背景中——教师:十几年后的今天,一篇文章以同样的感情再次震撼了我的心,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板书课题,示意学生齐读。3、利用动情的语言描述,激荡学生的读书热情。例如学《爱如茉莉》时,教师充满激情地——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爱如茉莉》,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情境导入还有以游戏营造情境,以故事描绘情境,以想象虚拟情境,以实验演示情境等诸多方法。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导入时创设恰当的情境,能唤醒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不知不觉受到感染,进入课文特定情境。

语文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许多,如实物演示法,引用警句法,录音导入法,实验操作法等等,不一一而论。无论使用哪种导入方法,我们都要视课文特点、学生实际和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择善而用。值得说明的是,导入设计的时间不能过长,一应控制在课堂伊始的3-5分钟之内。此外,课堂导入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发展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