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教案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7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7](https://img.taocdn.com/s3/m/24844f3d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8.png)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7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习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动物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的观察可能不够细致,对动物的特征和习性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启发他们深入思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和记住一些常见的动物。
2.理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动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加深对动物的理解。
3.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理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包括外形特征和生活环境。
2.准备一些关于动物特征和习性的资料。
3.准备投影仪和白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它们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关于动物特征和习性的资料,让学生观察和阅读。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总结出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填空、选择、连线等,以巩固所学内容。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对动物特征和习性的理解。
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一些小组活动,如角色扮演、游戏等,以巩固所学内容。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说课稿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c7b904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8.png)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3.1.常见的动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3.1节《常见的动物》是一节关于动物的基础知识教学。
本节课通过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如鱼、鸟、昆虫等;另一部分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这些动物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他们对动物充满好奇。
但在动物特点的理解和比较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动物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思考,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动物的特点,并能够进行表达和交流。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动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课: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如鱼、鸟、昆虫等,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
3.观察比较:学生分组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和表达自己所观察到的动物特点。
5.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动物的特点。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动物特点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鸟——有翅膀,会飞,用肺呼吸昆虫——有翅膀,有三对腿,有外骨骼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和课后访谈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6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6](https://img.taocdn.com/s3/m/952a244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6.png)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6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包括哺乳动物和鸟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动物的主要特征,如哺乳动物的胎生、哺乳特征,以及鸟类的飞行特征。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这些动物的特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动物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了解。
他们对动物的兴趣浓厚,通过观察和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动物的特征。
此外,学生可能对动物的名称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动物的分类和特征的内在联系可能不够清晰。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动物,包括哺乳动物和鸟类。
2.使学生能够掌握动物的主要特征,如哺乳动物的胎生、哺乳特征,以及鸟类的飞行特征。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常见的动物,掌握动物的主要特征。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特征的内在联系,能够对动物进行分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动物的图片和实物,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特征。
2.互动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提高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实践法:通过操作和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动物的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动物的图片和实物,如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图片、模型等。
2.准备教学PPT,包括动物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它们属于哪一类动物?2.呈现(10分钟)介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特征,如哺乳动物的胎生、哺乳特征,以及鸟类的飞行特征。
通过图片和文字,生动地展示这些动物的特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观察和分析该动物的特征,如哺乳动物的胎生、哺乳特征,以及鸟类的飞行特征。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说课稿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4fb9a7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9c.png)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3.1.常见的动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向学生介绍了各种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旨在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
在教材中,共介绍了10种动物,包括鱼、鸟、猴子、大象、狮子、长颈鹿、蜗牛、蝴蝶、蚂蚁和蜘蛛。
每种动物都有一张清晰的图片,方便学生观察和识别。
同时,教材还简单介绍了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如鱼的游泳、鸟的飞翔、猴子的灵活等。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一年级的同学们,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已经对一些动物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观察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背景也有所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了解教材中介绍的10种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感,增强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并了解教材中介绍的10种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图片展示: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观察和识别动物。
2.生动讲解: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3.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检查他们对动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张有趣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动物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下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4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下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4](https://img.taocdn.com/s3/m/cb88816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be.png)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下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常见的动物》是湘科版小学科学一下3.1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特点和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分类和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动物分类观念,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掌握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掌握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动物分类观念。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动物的图片和实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成果。
3.归纳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分类观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动物的图片和实物,用于展示和观察。
2.准备相关的问题和讨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
3.准备教学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动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的动物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验他们对动物特征和习性的掌握程度。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分类观念。
同时,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关爱和保护这些动物?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3.1.常见的动物 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3.1.常见的动物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22977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8.png)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如兔子、猴子、熊猫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描述,让学生对这些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喜爱,他们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和探索。
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对动物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物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
2.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和记住教材中出现的动物名称。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了解动物。
2.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描述动物。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动物的图片、实物等教具。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动物的图片、视频等。
3.准备动物的音频资料,如动物的叫声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动物的名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出现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记住这些动物的名称。
同时,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简单描述动物的特点,如颜色、形状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教材中的动物,进行模仿表演。
要求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所扮演的动物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利用课件,进行动物名称和特点的复习。
让学生回答问题,如“哪个动物是哺乳动物?”“哪个动物是爬行动物?”等。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他们见过的动物,并简单描述这些动物的特点。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7a2dd4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1b.png)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通过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如熊猫、猴子、兔子等。
2.分析动物的特征,如哺乳动物、鸟类等。
3.探讨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兴趣,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动物的知识体系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动物的基本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几种常见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能力,提高他们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帮助学生建立动物分类的基本概念,为以后学习更复杂的动物知识打下基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和了解几种常见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难点:动物的分类和特征的把握,以及对动物生活习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讨论法:分组讨论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制作动物手工艺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动物的手工艺品制作材料。
3.准备教学PPT,包括动物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几种常见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动物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活环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说课稿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3b294f5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a.png)
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向学生介绍了这些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乐于动手。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动物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系统的知识还很欠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思考、实践、体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些动物的名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教学内容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常见的动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通过观察、思考,动手制作出这种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的展示板。
4.成果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关爱动物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教学内容。
可以设计成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的,或者是用图片和关键词的形式展示。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3.1常见的动物说课稿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3.1常见的动物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a1bbbb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1.png)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3.1常见的动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3.1《常见的动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动物的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这一课的学习之前,已经对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动物是生物的一部分,能够呼吸、生长繁殖等。
但他们对动物的分类和特点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来进一步认识动物。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践和思考,深入理解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践法、讨论法、讲授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动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讲解:讲解动物的特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知识。
3.实践:让学生观察和触摸一些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分类。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动物的特点和分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5.总结:对动物的特点和分类进行总结,让学生深入理解动物的知识。
6.作业:布置观察和记录一些动物的任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动物的特点和分类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特点身体被毛体温恒定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心脏三腔用肺呼吸皮肤干燥用肺呼吸举例狗猫羊鸡鸭蛇蜥蜴乌龟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动物的特点和分类的了解程度。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说课稿7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说课稿7](https://img.taocdn.com/s3/m/273afc1a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4d.png)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说课稿7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动物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如鱼、鸟、哺乳动物等。
2.分析动物的特征,如生活在水中、有羽毛、是哺乳动物等。
3.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一些常见的动物,他们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动物的特征,他们可能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他们自己发现动物的特征。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
2.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动物特征。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掌握一些基本的动物特征。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分析、讨论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动物的特征,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
2.教学手段: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动物的特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出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猜测这些动物的名字,激发学生的兴趣。
2.观察:让学生观察这些动物的特征,如生活在水中、有羽毛、是哺乳动物等。
3.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动物的特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动物特征。
4.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他们认为还有哪些动物可以归为这些类别。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6.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深他们对动物特征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生活在水中2.是哺乳动物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学生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一些难点问题,需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5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5](https://img.taocdn.com/s3/m/9f4a248c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f6.png)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这一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教材中包含了多种动物,如鸟类、哺乳动物等,并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对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掌握动物的特征和分类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掌握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认识动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掌握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2.难点: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来认识动物,并能够对动物进行分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的图片和实物,来认识和了解动物的特征。
2.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动物的特征,来学会对动物进行分类。
3.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分享自己对于动物的认识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图片:各种动物的图片3.实物:动物的标本或者模型4.的黑板和粉笔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来说一说他们认识的动物,并引导学生们思考,动物有哪些特征?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呈现各种动物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来说一说他们观察到的动物的特征,并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对动物进行分类?操练(10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们来进行分类,并解释他们的分类依据。
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来说一说他们对动物的认识和理解,并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保护动物?拓展(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动物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们来观察和分析,并引导学生们思考,动物还有哪些特征是我们没有发现的?小结(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来复述他们对动物的认识和理解,并引导学生们思考,他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关于动物的作业,让学生们来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让学生们思考,他们如何保护动物?板书(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板书,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们来进行观察和分析,并引导学生们思考,他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在完成《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的教学设计之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发现了一些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教案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990c4d6137ee06eef91824.png)
学法
教学资源及课前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动物识图认读卡片;每个学生自带的一种身边动物的卡片;户外调查使用的放大镜、小铲、捕虫网。
教师准备材料:录制户外动物发声的手机或录音笔(遇适宜时机可使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创境激疑
合作探究
拓展应用
总结
(一)教学导入
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除了我们人类,还有许多动物和植物也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动物吧!
3.科学态度
能悉心发现周围生活的动物,对认识不同的动物充满兴趣;能积极主动发现动物外在显著特征;能如实进行描述。
4.STSE
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
能说出身边常见动物名称,观察并描述周围生活着的动物,初步说出这些动物外在描述、记录能力。
1.认识常见的动物
2.调查周围的动物
教学反思1(写上时间与姓名)
教学反思2(写上时间与姓名)
(3)学生分组进行校园动物调查。
(4)汇报:校园里有哪些动物?你在哪里发现它们的?用什么方式记录的?
(5)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
(6)提问:你在动物园见过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的?
(7)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进一步提问,并且做总结和补充。
(三)整理,下课。
作业设计
学生活动手册P4
板书设计
第 1 课常见的动物
第三单元
课 题 名 称
形形色色的动物
总课时数
4
第( 1 )课 时常见的动物
教材及学情分析
从本课开始,学生就进入了有趣的动物世界,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指认常见的动物、说出它们的名称。
常见的动物-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常见的动物-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bce85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c.png)
常见的动物-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并描述一些常见的动物,并知道它们的食物和栖息地;2.能够发现动物的不同特征,加深对动物分类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1.掌握一些常见的动物及它们的特征;2.学会通过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3.学习动物的食物和栖息地。
三、教学准备:1.课本《湘科2017版一年级科学下册》;2.白板和黑板笔;3.手绘的大海报(上面绘制了多种动物);4.小石头、小木棍、小毛球等小玩具。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拿出绘有多种动物的海报,让学生看看上面有哪些动物,听听同桌或身边同学知道哪些动物的名字,并简单介绍一下它们。
2.展示环节(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上“哺乳动物、鸟类、昆虫、鱼类”等分类,随机挑选不同的动物,利用手持玩具或在白板上画出,让学生将它们分类,并简单描述一下这些动物的特征。
3.重点讲解(20分钟)教师选择几个比较典型的动物,如老虎、大象等,简单介绍它们的特征、食物和栖息地,并广泛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分享所了解或接触到的动物,进一步加深对动物的理解。
4.巩固训练(15分钟)(1)动手制作:教师分配小组,让学生在小组里根据所给的动物名称制作出对应的小模型,例如小熊猫可以用毛球、小老虎可以用玩具等。
(2)小组竞赛:将学生分为两组,要求每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口头说出一两种动物的名称并简单描述其特征、食物和栖息地,禁止重复。
得分越多的小组获胜。
5.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反馈检测,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后记:通过这节课的讲解与互动,学生们跟着老师了解了许多常见动物的特征、食物和栖息地,并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分类方法。
小组内轮流发言、展示等比较自由活动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了学生对动物世界的认识。
需要再加强的地方是,课堂纪律及双向互动,可能需要加强教学技巧的培训。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1 常见的动物 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1 常见的动物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116ff74f524ccbff12184e4.png)
第1课常见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身边常见动物名称,观察并描述周围生活着的动物,初步说出这些动物外在显著特征。
2.展开活动,发展学生观察、描述、记录能力。
3. 能悉心发现周围生活的动物,对认识不同的动物充满兴趣;能积极主动发现动物外在显著特征;能如实进行描述。
4.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保护动物。
二、教学准备分组记录材料:动物调查表。
教师准备材料:PPT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好多可爱的小动物,它们很想认识你们,你们想认识它们吗?让我们来看看都有谁?(二)新课学习1.认识可爱的动物(1)出示大熊猫图片师:小朋友们,看看谁来啦?生:大熊猫。
师:大熊猫是什么样的,你能帮它做自我介绍吗?生:大熊猫全身是黑白色的,爱吃竹子师:你能夸夸它它吗?生:大熊猫你胖乎乎的真可爱,真是我们的国宝,我们爱你!(师揭示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惯)(2)出示大象图片师:小朋友们,看看这是谁呀?生:大象。
师:你能把它介绍给同学们吗?生:大象鼻子长长的、耳朵大大的、腿粗粗的,十分有力气。
师:你能夸夸它它吗?生:大象伯伯,你真厉害!(师揭示大象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惯)(3)出示长颈鹿师:又有个新朋友想见你们啦!生:长颈鹿。
师:你们知道它吗,说一说。
生:高高的,脖子长长大的,爱吃青草。
(师揭示长颈鹿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惯)(4)出示孔雀师:看,还有谁?生:孔雀。
师:让我们夸一夸它吧。
生:孔雀姐姐你好漂亮。
(师揭示孔雀的外形特点)(5)出示青蛙师:还有几位小动物都等不急了,看,它是谁?生:青蛙。
师:你们了解它吗?生:青蛙颜色绿绿的,喜欢游泳,爱捉害虫,是农名伯伯的好帮手。
师:让我们一起夸夸它吧?生:青蛙哥哥,你真厉害,谢谢你!(师揭示青蛙的外形特点)教师依次介绍乌龟、兔子、猴子。
2.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吗?和你的小伙伴们说一说吧!(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它们都有哪些特征?(2)汇报,交流熟悉的动物(教师一旁总结)。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d8c57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8c.png)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和实践活动,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动物,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动物的特点、分类和常见动物的介绍。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兴趣。
但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对动物的了解相对有限,对动物的特点和分类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掌握动物的特点和分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特点,学会对动物进行分类,认识常见的动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的特点、分类和常见动物的介绍。
2.难点:对动物特点的理解和分类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观察法: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实践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图片、实物等。
2.学具:笔记本、彩笔等。
3.教学场地:教室、实验室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有趣的动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动物的特点,讲解动物的分类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动物的多样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图片,根据动物的特点进行分类。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动物特点和分类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8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8](https://img.taocdn.com/s3/m/954d2da0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8e.png)
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8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3.1《常见的动物》》是一篇介绍动物特点和分类的文章。
文章通过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分类特点,使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学会根据动物的特点进行分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兴趣,生活中也接触过不少动物。
但是,他们对动物的特点和分类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学会根据动物的特点进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认识和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学会根据动物的特点进行分类。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动物特点,进行分类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认识动物。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动物分类实践活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常见的动物图片或者实物,用于展示和观察。
2.准备一些动物分类的卡片或者表格,用于实践活动。
3.准备一些关于动物的谜语或者故事,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动物图片或者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点。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和分类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发动物分类的卡片或者表格,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动物分类实践活动。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下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3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下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3](https://img.taocdn.com/s3/m/fbe9ef5b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3c.png)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下3.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常见的动物》是湘科版小学科学一下3.1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动物特征,如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主要特征。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描述,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这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兴趣和好奇心。
学生在前期的生活和学习中,已经对一些动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分类和归纳。
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逐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掌握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掌握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归纳出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主要特征。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图片,发现和归纳动物的特征。
2.互动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3.启发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动物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一些动物标本或者模型,方便学生观察和触摸。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动物标本或者模型,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加深对动物特征的认识。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归纳出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主要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动物的特征,将动物进行分类。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指导,但要注意不要过多干预学生的思考。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1)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82ab3044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2a.png)
湘教版小学科学一下1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常见的动物》的主要内容有:动物的特征,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分类,以及各种常见动物的特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常见动物,并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动物有了初步的认知,但他们对动物的特征和分类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并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观察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能够识别常见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基本特征,常见动物的识别。
2.教学难点:动物的分类,动物特点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实践活动法: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课件,展示各种动物的特点。
2.实物模型:准备一些动物的实物模型或图片,方便学生观察和操作。
3.教学材料:准备一些关于动物的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动物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的基本特征,如:动物有四肢、会动、需要吃东西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一些动物的图片,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判断这些动物属于哪一类(无脊椎动物或脊椎动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 题 名 称
形形色色的动物
总课时数
4
第( 1 )课 时常见的动物
教材及学情分析
从本课开始,学生就进入了有趣的动物世界,从学生的活经验出发,指认常见的动物、说出它们的名称。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能说出身边常见动物名称,观察并描述周围生活着的动物,初步说出这些动物外在显著特征。
2.科学探究
继续体验户外调查,不断发展观察、描述、记录能力。
(3)学生分组进行校园动物调查。
(4)汇报:校园里有哪些动物?你在哪里发现它们的?用什么方式记录的?
(5)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补充。
(6)提问:你在动物园见过哪些动物?它们是什么样的?
(7)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进一步提问,并且做总结和补充。
(三)整理,下课。
作业设计
学生活动手册P4
板书设计
第 1 课常见的动物
3.科学态度
能悉心发现周围生活的动物,对认识不同的动物充满兴趣;能积极主动发现动物外在显著特征;能如实进行描述。
4.STSE
认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要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
能说出身边常见动物名称,观察并描述周围生活着的动物,初步说出这些动物外在显著特征。
教学难点
户外调查,不断发展观察、描述、记录能力。
(二)新课学习
1.认识常见的动物
(1)依次展示课本18页的9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试着说出动物名称。
(2)教师揭示正确的动物名称。
(3)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
(学生用自带卡片介绍)
2.调查周围的动物
(1)提问:校园中有常见的动物吗?可能有几种?可能在哪里?
(2)分好小组,明确组长的职责。明确校园调查任务。
1.认识常见的动物
2.调查周围的动物
教学反思1(写上时间与姓名)
教学反思2(写上时间与姓名)
教法
学法
教学资源及课前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动物识图认读卡片;每个学生自带的一种身边动物的卡片;户外调查使用的放大镜、小铲、捕虫网。
教师准备材料:录制户外动物发声的手机或录音笔(遇适宜时机可使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目标导学
创境激疑
合作探究
拓展应用
总结
(一)教学导入
我们生活在这个地球上,除了我们人类,还有许多动物和植物也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下动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