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名词解释题
1.应激
2.元刻板印象
3.旁观者效应
4.内隐记忆
5.被试内设计
6.自尊
二、论述题
1.论述从众影响及其因素。
2.简述依恋相关理论。
3.什么是心理测量,如何分辨好坏,请举例说明。
4.为什么说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5.简述斯滕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及其具体内容。
6.分析能力、技能、知识的关系。
三、案例分析题
1.高一学生因化学实验受伤,回避化学实验,不愿再进入化学实验室,现在高二要会考,一定要会考,吃不好睡不好,害怕因为化学考试无法高考。
请根据案例作出诊断并写出诊断依据以及干预方案
2.小学生A,转学后,换了一个新环境,老师严格,一次因为没写完作业怕罚站,恰好肚子疼。小学生A妈妈看他肚子疼,就帮她写了作业,一个月都这样,只要到每周交作业肚子都疼。
请根据案例作出诊断并写出诊断依据以及干预方案。
3.工厂的出勤率是99%但总是97%,求解决方案。
写三个激励方案及依据,并说明哪个方案更好。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题
1.应激
答:应激是指有机体在某种环境刺激作用下由于客观要求和应付能力不平衡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紧张反应状态。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如肌肉紧张度、血压、心率、呼吸以及腺体活动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刺激,维护机体功能的完整性。但是,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也引起人体生物化学保护机制的溃退,从而导致某些疾病的出现。
2.元刻板印象
答:元刻板印象是指个体关于外群体成员对其所属群体(内群体)所持刻板印象的信念或看法。元刻板印象属于元知觉中群体元知觉范畴,是由Vorauer等人在1998年明确提出的。元刻板印象的已有研究大多数集中于不同民族、种族群体之间,少数研究涉及到了不同性别群体之间的元刻板研究。不同群体之间往往在社会上有着地位的高低。近几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元刻板印象是影响群际关系的更加重要的变量。与刻板印象相比,元刻板印象会对群际关系产生更深刻、更持久的影响。
3.旁观者效应
答:旁观者效应,又称责任分散效应,是指个体在他人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由于有其他人在场而没有对受害者提供帮助的现象。当旁观者的数量增加时,任何一个旁观者提供帮
助的可能性减少了,即使他们采取反应,反应的时间也延长了。旁观者效应出现的原因主要有责任扩散、从众心理、社会抑制、评价恐惧和错误判断等。
4.内隐记忆
答:内隐记忆,又称自动记忆、无意识记忆,与外显记忆相对,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条件下,个体的过去经验对当前任务自动产生影响的现象。一般没有意识过程参与,具有自动的和无意识的特点,其形成和提取不依赖于有意识的认知过程,一般不能用语言表达。其操作定义: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或外显的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提取。
5.被试内设计
答:被试内设计,又称组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优点是节省了被试人数,可有效地控制被试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该设计对于研究阶段性的练习较为理想。缺点是在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可能会影响后继的另一种实验条件下的操作,而带来实验顺序的问题;相同的被试要重复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练习或疲劳效应。用完全平衡法或拉丁方法,可克服实验顺序带来的缺点。
6.自尊
答:自尊,即自我尊重,是个体通过社会比较所获得的对自我价值和自我能力的积极情感体验,属于自我系统中的情感成分,具有一定的评价意义。自尊是人格自我调节结构心理成分。自尊作为自我系统的重要特质,对于儿童健康心理及良好个性的形成有着积极的影响,它不仅是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而且还制约着个性发展的方向。
二、论述题
1.论述从众影响及其因素。
答: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这个定义的实质是群体压力使得个体改变其行为,并以某种方式来行动,这种行为方式在没有群体压力时,个体是不会这样做的。群体的压力可能是明确的,也可能是含糊的,也就是在定义中所说的“真实的”或“想象的”。明确的压力是指,如果个体不从众,群体会采取威胁或惩罚等进一步的行为;含糊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指的是,个体认为如果他不从众的话,群体可能会惩罚他,即使群体实际上并没有威胁或惩罚他。
(1)从众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
a.有利于集中全力达成共同目标,至少使成员不拖后腿,特别是当前竞争的现实,机遇与挑战同时存在,对瞄准了问题,能适时地发挥积极的力量,才能获得更大的效果。它有助于群体成员产生一致的行为,有助于实现群体的目标。
b.有利于促进群体内部的团结,增强凝聚力,维持群体良好的秩序和提高工作效率。在群众中大家同心协力,交流互补,形成新的力量,后进赶先进,先进再先进,即便群体内有个别不太自觉的后进者,也能在从众行为的影响下,促使其改变观念与行为,使之符合群体的目标。
c.有利于良好作风、习惯的养成。管理者要善于运用从众行为的积极作用,培养良好作风、习惯。在一个企业内部如果树立几个典型,那么就可以带动身边一部分人,如果这群人都这么干,那就会使另一部分人产生从众心理,从而带动全部人去积极工作。
d.它还有益于群体成员的互相满足,增强成员的安全感。
②消极影响
a.从众带来的个性消失。个体为了从群体中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免于陷入孤立的境地,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就不得不接受群体压力对其行为的约束而在一定程度上抹煞其个性。人既然加入群体,就意味着服从和限制。群体只有在不影响其目标完成的前提下,才帮助成员充分表现其个性。
b.从众心理使个人获得了匿名感。从众心理在群体高度一致性的基础上使个人获得了匿名感,因此个人做事会无所顾忌。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在做一些违背原则的事情时出现。
c.从众心理给个人带来了淹没感,容易窒息成员的创造性。从众心理因为群体的共同行为给个人带来了淹没感,扼杀了创新的勇气和锐气。“少数服从多数”,是我们在选举或者决策中经常会遇到的方式,从课堂上的发言到开会时的表决,从思维的定式到惧怕风险的承担,无一例外的都有从众心理在作祟。而这一切最终的结果就是将本来刚刚萌发的新思路和新观点活活扼杀在萌芽状态。也正是因为这种心理的影响,减少了社会的创新。
(2)影响从众的因素:
①群体因素
a.群体的一致性。群体自身的一致性是构成群体压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对群体一致性的任何破坏,都会导致从众率的显著下降。
b.群体的规模。大量实证研究证明,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从众性是随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上升的;但最高的从众率出现后,即使一致性的群体规模再大也不再导致从众率的增加。
c.群体的凝聚力。在一般情况下,团体的凝聚力越大,从众的压力越大,人们的从众行为越可能发生。
②情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