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深度报道的叙事学分析--以“红星新闻”的部分报道为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2019.06|

2017年1月,由成都商报主导的“红星新闻”上线。在优

质、深度、有内涵的内容资源逐渐稀缺的后纸媒时代,“

红星新闻”紧抓这一市场需求,深耕内容领域。在深度报道深陷危

机的今天,“红星新闻”冲在调查一线,

多次拿下独家重磅信息,其背后是定位与机制的成功,也是对新闻叙事原则、

规律、方法和技巧的充分理解、

合理运用与大胆创新。一、“红星新闻”深度报道的叙事分析

(一)作为“全知者”的叙事者

“红星新闻”在深度报道中多采用

“全知视角”,与其远离主观、呈现客观的一般原则有关,

实际上也是受众需求反作用下的结果。重感情、轻逻辑,重结果、

轻线索的报道呈现方式经不起推敲,更难言深度。在“红星新闻”

发布的《滴滴顺风车的1183个日夜:异性社交的野心与原罪》

一文中,作者通过“上帝视角”,以新闻事实为导向,回溯滴滴顺风车从

“野心”到“歪路”,从“原罪”到“罪恶”的全过程,视野遍及滴滴公司高管、

媒体人、政法机关、其他国家企业等,全方位扫描各界反应,

将滴滴顺风车引入社交功能这一“原罪”

解释得明白通透。(二)大量以倒叙为主的叙事时间

新媒体的发展催生了“碎片化”

阅读,人们越来越习惯于获取表层信息,疲于发掘、接收和理解深度信息,

“红星新闻”以倒叙为主的叙事时间,

正是为了应对这一倾向。2018年5月28日,“红星新闻”

发表的《19年前破碎的“铁饭碗”让人大女生伍继红失去梦想,

今天仍想“进事业单位”》中,以事件发展的当前进展作为开头,

随后从主人公高考开始说起,详细讲述了她如何在毕业后处处碰壁,

如何遇到现在的丈夫,又如何被外界得知的过程,

让读者脑中的疑问在阅读过程中也一个个被破解。倒叙在写作时的使用,让“红星新闻”的深度报道能够游刃有余地塑造人物形象,

破解时间线索,使得故事本身更具立体感和吸引力。

(三)多层面透视为主的叙事结构

深度报道要求作者将新闻事实置于不同层面上,

步步深入,以此挖掘事件主题,并满足受众的观感需求与情感

需求。将新闻事实置于不同层面上,

对于维持报道的平衡与客观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广州动物园关停24年马戏引发讨论:

到底该不该驯化动物做表演?》一文中,作者围绕

“驯化动物做表演是否可取”这一中心,将问题置于马戏团团长、

马戏表演艺人、动物园协会副秘书长、动物园办公室主任、

高级畜牧师等不同群体的多元思考之下,从人与动物相处的经验、

理念、现实问题等不同方面向读者提供信息,引导读者思辨。

(四)故事性为主的叙事策略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倒逼大众传媒开始思索如何扩大

传播效果,如何让事件报道在兼具深度、

高度、广度的同时,又具有趣味性,引人入胜。在这样的背景下,

包含了显著的独特性、戏剧性、冲突性的故事化叙事方法开始出现在深度报道领域。

通过分析“红星新闻”的相关作品,

笔者发现,以故事性为主的叙事方法是“红星新闻”

深度报道作品的主要叙事策略。在《为黄河环保让路漂了几辈子的水上吉普赛人上岸了》一文中,作者通过讲述黄河渔民部落的人救人抢

险、打渔支援前线、渔家乐生意衰败等几个故事,

运用大量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勾勒出勤劳淳朴的黄河渔民形象,并与下文中渔民生活遭遇挑战,

前路一片迷茫形成鲜明对比,冲突强烈,

令人感慨。二、叙事学视角下深度报道的困境探析

(一)叙事视角的单一化

叙事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能否灵活掌握叙事视角,并在此视角下合理安排故事元素,推动情节发展。“全知者”这样一种叙事角色,能够自由行走在时空之中,甚至能够预知事件结果,揣测人物心理活动。但是,过度揣测将使新闻与文学混为一谈,并掺杂着作者过多的主观情感,经不起推敲。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的过度揣测,可能会造成新闻报道失实,甚至引起读者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质疑。与此同时,叙事角色的选取和转换,还要契合叙事的整体氛围,避免破坏故事的连贯性。(二)对细节描写的过度追求

不可否认,细节描写在深度报道中的合理运用,

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

增强故事的画面感,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但是过于强调,

甚至刻意制造细节描写,会造成情节拖沓,

反而为文章减分。对细节的过度追求与布局,还容易造成深度报道的文学化

倾向,例如刻意丢失细节,留置空白,

造成读者难以通过上下文建构的语境获取信息,捕捉意义。

深度报道的文学化倾向,容易造成文章真实意义的缺失,而过分雕琢于语言用词、

形式美观,则使深度报道丧失了作为新闻报道最为重要的价值。

(三)叙事框架中的情怀缺失

普利策获奖的深度报道作品主题,

以“关注弱小”等话题为主,这一框架是西方人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是反映西新媒体深度报道的叙事学分析

———以“红星新闻”

的部分报道为例阴商爱笛

摘要:“红星新闻”自上线以来,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主要依托,以“深度调查+时政评论”为主要模式,话题聚焦于高考、

养老、环保等社会热点问题,生产了一批兼具深度与话题度的新媒体深度报道作品。文章将以“红星新闻”

部分深度报道为切入点,通过对作品叙事者、叙事时间、叙事结构、叙事策略等方面的分析,探索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在叙事学上所呈现出的新要素、新特征、新变化,

提出当前新媒体深度报道存在的相关问题及未来发展路径。关键词:新媒体;深度报道;叙事者;叙事

策略新媒体聚焦

15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