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曲唑促排卵治疗不孕症患者22例疗效观察

来曲唑促排卵治疗不孕症患者22例疗效观察
来曲唑促排卵治疗不孕症患者22例疗效观察

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辅助生殖技术(ART)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促排卵 治疗,其应用改善了临床妊娠率,但多胎妊娠、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等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促排卵最常用药物为克罗米芬(CC),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Gn)类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包括激动剂(GnRH-a)和拮抗剂(GnRH-A)近年来的应用也逐渐增加。各种药物有不同的适应证、禁忌证和用药方案,另外还可使用其他促排卵辅助药物,如口服避孕药(OC)、二甲双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 2015 年7 月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发布了关于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专家共识。 辅助生殖促排卵药物治疗的目标 辅助生殖技术(ART)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诱导排卵(OI)和控制性卵巢刺激(COS),OI 指对排卵障碍患者应用药物或手术方法诱发排卵,一般以诱导单卵泡或少数卵泡发育为目的。COS 指以药物手段在可控范围内诱发多卵泡发育和成熟,其应用对象多有正常排卵功能。最常用的OI 药物为克罗米芬(CC),芳香化酶抑制剂近年来应用也逐渐增加。COS 技术对提高IVF-ET 成功率和促进ART 衍生技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和多胎妊娠(multifetal pregnancy)是COS 常见并发症。 适应证及禁忌证 1. OI 适应证和禁忌证 (1)适应证 有生育要求但持续性无排卵和稀发排卵的不孕患者,常见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及下丘脑性排卵障碍; 黄体功能不足; 因排卵障碍(卵泡发育不良)导致的不孕和复发性流产; 其它,如配合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治疗时、不明原因不孕症、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等。 (2)慎用于以下情况 卵巢早衰(POF)或卵巢促性腺激素抵抗综合征; 急性盆腔炎症或者严重全身性疾病不适合妊娠者;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造成双侧输卵管阻塞; 先天性生殖道畸形或发育异常,如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或始基子宫等; 对促排卵药物过敏或不能耐受者; 男方无精子症,暂无供精标本可提供者; 其它,如男方重度少弱精子症、性质不明的卵巢囊肿、肿瘤和其他雌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患者(如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宫颈癌等)等情况。 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 COS COS 过程涉及非生理剂量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运用及超生理剂量的雌激素水平,因此该技术应当严格掌握适应证与禁忌证,以获得适宜的卵巢反应及较少的近、远期并发症。 3. 适应证

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治疗

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治疗 发表时间:2016-08-02T11:49:30.32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4期作者:谭丽颖 [导读] 对排卵功能障碍的治疗以促排卵治疗为主,目前促排卵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在药物疗效差或无效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谭丽颖 (黑龙江省绥化市兰西县妇幼保健院黑龙江绥化 151500) 【摘要】目的:探讨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排卵功能障碍不孕患者30例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6%。结论:促排卵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在药物疗效差或无效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 【关键词】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4-0099-02 排卵障碍是引起女方不孕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对排卵功能障碍的治疗以促排卵治疗为主,目前促排卵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在药物疗效差或无效的情况下可考虑手术。常用的药物主要有抗雌激素类药物、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1]。对2014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排卵功能障碍不孕患者30例的治疗方法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患者30例,年龄25~38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7年。月经周期正常患者6例,不正常24例。原发性不孕20例,继发性不孕10例。 1.2 治疗 首先要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纠正营养不良和贫血;戒烟、戒酒;积极治疗内科疾病;掌握性知识、学会预测排卵日性交(排卵前2~3日或排卵后24小时内),性交次数适度,以增加受孕机会。药物治疗主要用于促排卵。难治性多囊卵巢,可行卵巢楔形切除或腹腔镜下卵巢开窗术。 2.结果 经治疗显效18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6%。 3.讨论 排卵是指卵细胞从卵泡逸出的过程,它是整个生殖过程的关键,为人类生殖提供了物质基础,排卵障碍是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占25%~30%。引起持续性不排卵的原因中,最重要的为内分泌因素,其中以多囊卵巢综合征居首,其次为高泌素血症(HPRL)。PCOS主要表现月经稀发、闭经、肥胖、多毛,不排卵,胰岛素抵抗。高泌乳素血症通常与闭经同时存在,称之为闭经泌乳综合征[2]。HPRL可影响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从而抑制排卵以及直接作用于卵巢使颗粒细胞合成孕酮减少,导致黄体功能不全,为引起不孕的常见原因。其他造成不排卵的因素还包括甲状腺与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垂体功能异常等,精神紧张的应激使肾上腺分泌增多也可影响下丘脑促性腺激素系统,影响排卵[3]。排卵障碍的另一因素为黄素化未破裂卵泡综合征(LUFS),即排卵期卵泡未破裂,而卵泡膜细胞和颗粒细胞即发生黄素化。其临床表现与有排卵周期相似,如基础体温双相、孕酮升高、子宫内膜呈现分泌期改变,而实际上卵子并未排出,为造成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 中枢神经系统性无排卵:强烈的精神刺激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经大脑皮层、丘脑与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途径,或经大脑边缘系统而导致无排卵[4]。下丘脑性无排卵: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脉冲式分泌功能失调可导致功能性下丘脑性无排卵,如盼子心切而发生假孕性闭经;颅咽鼓管瘤、脑外伤、脑膜炎等可导致器质性下丘脑性无排卵。垂体性无排卵:垂体肿瘤、空泡蝶鞍、Sheehan综合征可引起器质性垂体性无排卵;功能性的高泌乳激素血症是常见的功能性垂体性无排卵的原因。卵巢性无排卵:卵巢早衰(POF)、卵巢促性腺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某些染色体核型异常如Turner’s综合征(45,XO)和超雌综合征(47,XXX)导致的卵巢不发育或卵巢发育不全可以导致无排卵[5]。放疗和化疗因造成卵母细胞的损失而导致无排卵。多囊卵巢综合征:因复杂的病理生理导致持续性无排卵而引起不孕。卵泡黄素化不破裂综合征(LUFS):排卵期LH峰出现后卵泡不能破裂释放卵子。性腺轴以外的其他内分泌系统如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失调和一些全身性疾病如重度营养不良可影响卵巢功能的调节而导致排卵障碍。 排卵功能障碍病人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在各种药物中CC和促性腺激素是使用最多的药物,促性腺激素的疗效可能优于 CC,但引起OHSS等副作用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中药的使用主要限于国内,中西药结合治疗可能比单用西药疗效好,黄体功能不足和LUF的发生率比单用西药低[6]。手术治疗属二线治疗,其中以腹腔镜手术使用最多,腹腔镜手术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而与药物治疗的差别可能不大,不同类型的腹腔镜疗效可能也没有明显差异[7]。所以,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应首选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选择手术治疗。 虽然找到的都是A级证据,但质量并不高,很多证据都没有详细描述其随机的方法以及盲法等的使用情况,且样本量也不是很大,因此目前的结论尚需进一步高质量的研究论证。目前正在研究评价的有关内容:芳香化酶抑制剂促排卵疗效[8]。中草药治疗女性不孕的疗效。CC与二甲双胍联用,长期治疗与短期治疗对克罗米酚抵抗的PCOS患者疗效差异。不同剂量和用法的FSH促排卵治疗的疗效差异。【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94-395. [2]马彦,葛春晓.450对不孕症夫妇病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1):96-97. [3]鲍世平.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功能障碍不孕症36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02):36-37. [4]曾晓玲,周从容.LH在促卵泡生长和控制性超排卵中的作用 [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1,28(05):173. [5]姜向坤,李云,张丽娟,李广文.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机制探讨 [J].山东中医杂志,2000(06).10. [6]苗本郁,周灿权,庄广伦. 控制性促超排卵治疗周期中卵泡生长速率的观察 [J].生殖医学杂志,2000(09):28. [7]赵铭峰,王聪,冯少林.从肾论治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2):40-42 . [8]罗凌许彩凤萧美茹.促排卵在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自然受孕的应用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1(6):56-57.

来曲唑促排卵研究进展

来曲唑促排卵研究进展 无排卵或排卵障碍是引起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促排卵治疗是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中关键的一步,应用于排卵障碍导致的不孕症治疗,或用于有正常排卵的超排卵助孕技术。现在一般常用的促排卵药物有克氯米芬(clomiphene citrate,CC)、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uman menopausal gonadotropin,HMG)、促卵泡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颉颃剂(GnRH antagonist,GnRH A)、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等,并且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制定很多治疗方案。这些促排卵药的应用为获取多个卵子提供了保证。但是,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源性激素平衡,干扰子宫膜的正常发育和膜与胚泡发育的同步性,影响源性甾体激素对子宫膜的生理调节作用,使子宫膜不同于自然周期,从而影响胚泡的着床和胚胎发育,导致临床妊娠率较低,约28%[12]。此外,若使用不当还会产生不良反应,如流产、多胎、早产、孕期合并症,甚至发生严重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用于治疗雌激素依赖性疾病的芳香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AIs)——来曲唑(let rozole, LE),其促排卵作用已引起国外学者的关注,近年来对其的研究和应用非常多。 1 来曲唑促排卵简史 1997年LE应用于动物促排卵研究[3]。Mitwally M等[4]正式将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证实了LE有类似CC的促排卵作用。从此,国外多家生殖中心的临床研究也肯定了L E的促排卵疗效。双盲随机对照试验也表明,LE有促使卵泡生长的效果[5]。Casper R F[6]分析和总结了LE促排卵的机制与优越性,提出了LE可能成为新一代促排卵药物。 2 来曲唑的药代动力学 LE化学名为4,4’[(1H1,2,4三唑1基)亚甲基]双苄腈,是一种口服的非甾体高效选择性的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为人工合成的苄三唑类衍生物。与雌激素生物合成的限速酶——P 450芳香化酶(aromatase cytochrome P450,P450arom )中的亚铁血红素可逆性结合,1 mg /d~5 mg/d的剂量可抑制雌激素水平的97%~99%,对酶的抑制程度可达99%以上,显著降低雌激素水平[7]。P450arom是位于染色体15q21.2区位的CYP19基因编码产物,可分别将雄烯二酮和睾酮转化为雌酮和雌二醇。 LE由于选择性高,不影响其他甾体激素生物合成。口服LE后药物很快在胃肠道被完全吸收,1 h达最高血药浓度,并很快分布到组织间;其半衰期短,约48 h(围30 h~60 h),可以很快从体被清除;生物利用度高,达99.9%[8];血清蛋白结合率低(60%);被清除主要通过代成无药理作用的羟基代产物的途径,几乎所有LE代产物和约5%原药通过肾脏排泄。各项临床前研究表明,LE对全身各系统及靶器官没有潜在的毒性,无明显禁忌症,安全且相对价廉。 3 来曲唑促排卵的机制 促排卵技术的机理基于卵子发生、卵泡生成的基本理论。排卵功能的健全,主要依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负反馈的正常调节。LE 的促排卵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推测可能分为两部分[9]。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促排卵效果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促排卵效果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29T13:48:08.857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5期作者:陆识映苏艳霞刘灵达杨柳华 [导读] 中医治疗的副作用小,但其治疗周期相对较长。因此,若将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有机结合在一起,则可达到疗效互补的目的。(广西钦州市中医医院妇产科广西钦州 535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促排卵效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12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三组,中医药综合治疗组(4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1例)和西医治疗对照组(40例),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妊娠及排卵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Em、P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增加的幅度最大,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综合治疗组与西医治疗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综合治疗组患者妊娠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妊娠11例,西医治疗对照组妊娠2例,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4,P=0.03);中医药综合治疗组治愈9例,有效2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61%;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治愈12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80%;西医治疗对照组治愈7例,有效13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50.00%。三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0,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促进卵泡发育,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中医治疗和单纯西医治疗。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排卵障碍性不孕;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5-0010-02 不孕不育是指婚后夫妻有正常性生活并且未采取任何避孕措施,1年以上未能怀孕的情况。其中女性不孕指的是不孕原因属于女方,女性不育症指的是女性虽能受孕但因各种原因导致流产而不能获得存活婴儿的情况。排卵障碍性不孕是指女性因不能排出正常的卵子所造成的不孕。我国不孕症的发病率约7%~10%[1],排卵障碍性不孕是女性不孕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约占25%~30%,主要包括无排卵、少排卵以及黄体功能不足[2]。其治疗方法主要为促进排卵,目前,促进排卵的药物及方法有很多种,临床疗效相差也较大[3-6]。本文对比分析了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综合治疗的临床疗效,现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妇科门诊治疗的122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患者进行分析。纳入的患者均符合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相关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三组,中医药综合治疗组(41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1例)和西医治疗对照组(40例)。其中中医药综合治疗组(41例),年龄在20~37岁之间,平均为31.5岁,不孕时间为 0.5~7年;中西医结合治疗组(41例),年龄在21~36岁之间,平均为32.1岁,不孕时间为1~6年;西医治疗对照组(40例)年龄在21~37岁之间,平均为 31.9岁,不孕时间为1~6年。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治疗一个疗程,即一个月,并观察1~3疗程。每组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①中医药综合治疗组(人工周期中药口服+穴位针刺+艾箱灸+耳穴压豆):予人工周期中药(促卵泡汤、促排卵汤及促黄体汤)口服,穴位针刺+艾箱灸+耳穴压豆。 ②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人工周期中药口服+氯米芬口服+HCG注射):予人工周期中药(促卵泡汤、促排卵汤及促黄体汤)口服,氯米芬口服,必要时HCG注射。 ③西医治疗对照组(氯米芬口服+HCG注射):予氯米芬口服+HCG注射。 促卵泡汤组成:熟地、白术、淮山、山茱萸、菟丝子、枸杞子、当归、白芍、女贞子、旱莲草、首乌、石斛、黄精。用法:月经第5天起每天1剂,连服7剂,农本方冲服或饮片煎服。 促排卵汤组成:熟地、当归、丹参、赤芍、泽兰、茺蔚子、香附、菟丝子、肉苁蓉、仙灵脾、巴戟天、桂枝。用法:月经第13天起每天1剂,连服3剂,农本方冲服或饮片煎服。 促黄体汤组成:熟地、淮山、山茱萸、桑寄生、续断、菟丝子、肉苁蓉、蛇床子、金樱子、枸杞子、茯苓、杜仲。用法:月经第18天起每天1剂,连服7剂,农本方冲服或饮片煎服。 针刺穴位:关元、中极、归来、子宫、足三里及三阴交。操作流程:采用0.28~0.35规格的1.5寸的针灸针,进针1~1.2寸,月经第5~12天,施以补法,针感较弱,得气后加艾箱灸30~40分钟;月经第13~18天,施以泻法,针感较强,得气后加艾箱灸30~40分钟。 耳穴压豆:取内分泌、内生殖器、肝俞、肾俞、皮质下及神门,以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单耳交替,每3~7天换一次。 西医治疗: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氯米芬50mg,1次/天,连服5天,如未排卵,依次每月增加至100~150mg,用药周期行阴道超声监测卵泡生长,卵泡成熟(达17mm)后用绒促性素(HCG)5000U肌内注射以促排卵。 1.3 疗效指标及评价标准 阴道B超:月经第十天开始B超监测卵泡发育、子宫内膜厚度及排卵,孕40天B超明确宫内外妊娠,孕50天B超确认临床妊娠。 治愈:妊娠或B超监测示优势卵泡最大直径>18mm,子宫内膜厚度>8mm,且连续三个周期以上; 好转:优势卵泡最大直径>18mm或者子宫内膜厚度>8mm,且至少一个周期; 无效: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三组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卵泡发育变化及妊娠情况 三组患者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Em)、发育至最大卵泡直径(F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三组患者Em、PD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增加的幅度最大,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综合治疗组与西医治疗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药综合治疗组患者妊娠6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妊娠11例,西医治疗对照组妊娠2例,

排卵障碍性不孕最新研究进展

201 第14卷 第7期 2012 年 7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4 No. 7 Jul .,2012 1 西医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疾病,可取长补 短,是治疗的新领域,经过临床实践亦取得了较好 的疗效。谢广妹等[1] 将190例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5例口服中药加克罗米芬,对照组95例口服克罗米芬,进行临床疗效观 察。结果:治疗组痊愈82例,占86.3%,妊娠56例, 占58.9%;对照组痊愈66例,占69.5%,妊娠37例, 占38.9%。进行χ2 检验, 两组治疗方法具有显著性差异。安小巧等[2] 将300例PCOS 所致排卵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CC+戊酸雌二醇组100例(188周期)、HMG +HCG 组100例(104周期)、LE+中药组 排卵障碍性不孕最新研究进展 杨丽媛 (解放军第二三零医院妇产科,辽宁 丹东 118000) 摘 要:排卵功能障碍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因素之一,促排卵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文章综 述了近年来国内应用中医、西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功能障碍的近况及临床疗效,说明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性不孕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和发展前景。西药对症治疗是多因素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主要治疗方法,药物和方法很多,疗效不一。单纯使用西药促排卵,排卵率高,但妊娠率低,疗效不甚理想;中医药配合治疗有其独特的优点和优势。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治愈本病意义重大。作者在工作中治疗该病1例,患者经治疗后已孕,现将治疗经过和所学报道如下。 关键词: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分期辨治;多因素;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7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2) 07- 0201- 02收稿日期: 2012-01-04作者简介: 杨丽媛(1973-),女,辽宁丹东人,主治医师,硕士,研究方向:妇产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Ovulatory Dysfunction Infertility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YANG Li-yuan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People's Liberation Army Second Thirty Hospital,Dandong 118000,Liaoning,China) Abstract : Ovulatory dysfunction leading to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of female infertility,ovulation disorder of ovulation is the main treatment for infertility. This paper reviews the domestic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Western medicine and TCM treatment of ovulatory dysfunction with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clinical effect,indicating the Integrative. Medicine anovulatory infertility has a good clinical value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Western symptomatic treatment is multifactorial anovulatory infertility the main treatment,drugs and many ways to effect different,simply use the medicine ovulation,ovulation rate,but the pregnancy rate is low,less than ideal efficacy,treatment with Chinese medicine has its unique strengths and advantages. I work in 1 case treatment of disease,patients have been treated pregnant now and the after treatment of the following. I work in 1 case treatment of disease,patients have been treated pregnant now and the after treatment of the following. Key words : anovulatory infertility ;stage treatment ;multiple factors ;integrative medicine 华医学杂志,2006,86 ( 40 ):2853-2857. [ 13 ] 李翔,刘志民,石勇铨,等.基因芯片技术筛选2型糖尿病伴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差异表达基因[ J ]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 ( 10 ):1072-1075.[ 14 ] 郑骄阳,陆斌,刘志民.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脂肪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研究[ J ] .上海医学,2005,28 ( 1 ):23-26.[ 15 ] 高黝,高泓,王米渠.1型糖尿病家系肾阴阳两虚证糖尿病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 ( 1 ):1-5. [ 16 ] 陈蔚,俞茂华.以基因芯片技术研究黄芪多糖对NOD 小鼠胰岛基因表达的影响[ J ]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4,6 ( 12 ): 545-555. [ 17 ] 李澎灏,王兴,闫智勇,等.糖肾平胶囊对糖尿病小鼠基因表达的影响[ J ] .华西药学杂志,2003,18 ( 4 ):253-255. [ 18 ] 郝丽娜,凌毅群,罗秀梅.葛根素减轻部分由过氯亚硝基阴离子导致的糖尿病大鼠酚状体上皮细胞调亡[ J ] .生理学报,2006,6 ( 58 ):548-592.[ 19 ] wilsorl M,DerisiJ,Kristensen HH,et al . Exploring drug--induced alterations in gene expression i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by microarray hybridIzation[ J ] .PNAS,1999,96:12833-12838. [ 20 ] 金亚,罗国安.DNA 及寡聚核苷酸微型阵列芯片的研究进展 [ J ] .药学学报,2000,35 ( 3 ):235-240.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排卵障碍不孕患者2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01例与治疗组10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增加中药联合治疗。结果治疗1疗程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疗程后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能够有效的提高排卵率及妊娠率,且与单纯使用克罗米芬相比具有更为显著的疗效。 标签:排卵障碍性不孕;中西医;效果 不孕症是妇女的一种常见疾病,排卵障碍主要包括了没有排卵、少排卵及黄体功能不足。主要的治疗方法即为促进排卵,现阶段临床促排卵的药物及方法有很多种,而疗效也相差较大[1]。本次研究中使用育卵灵联合克罗米芬中西药结合的方法促排卵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于该院妇科门诊进行治疗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204例患者的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排卵障碍性不孕的相关诊断标准。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患者103例,平均年龄为30.2岁,不孕时间为6个月~7年;对照组患者101例,平均年龄为31.6岁,不孕时间为1~6年,选择的病例中输卵管阻塞性及免疫性不孕者排除在外。 1.2方法 1.2.1治疗组103例患者均在月经周期的第5d服用50mg克罗米芬,1次/d,连续服用5d。另外还需同时服用育卵灵(主要成分为巴戟天、菟丝子、仙灵脾、熟地、白术、山茱萸、党参、白芍、当归、香附、甘草、丹参),1剂/d,连续服用7d。在月经周期的第16d时,再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症状同时加用促进排卵的药物以及补充黄体功能的中药汤剂,也就是在原先的补肾养血方中加用理气活血之品。在经期的第1d服用失笑散合四物汤以达到化瘀生新的目的,为下次卵泡的更好发育做好基础。对于不想继续服中药汤剂的患者停药并对其卵泡发育、有无排卵等情况进行必要的临床观察,对于没有怀孕的患者可以继续服用。 1.2.2对照组患者在月经周期的第5d服用50mg克罗米芬,1次/d,连续服用5d。在月经周期的第9d服用0.2mg乙芪酚,连续服用6d,改善患者宫颈黏液的性状。根据患者经B超检测的卵泡发育、有无排卵等情况进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肌注,用量为5000U,1次/d,连续使用2d。 两组患者用药均为3个月经周期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对结果进行统计。 1.3疗效标准检查显示患者已妊娠为痊愈:患者的症状、基础体温、月经周

芙瑞(来曲唑片

芙瑞(来曲唑片 百济药房药师为您介绍芙瑞(来曲唑片的作用机理、疗效、药理作用、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副作用、效果、禁忌症、注意事项及其价格等。药师提醒您:为了您的健康,请合理用药。【咨询药师】【我要报错】 【芙瑞药品说明书目录】 ?药品名称 ?成份 ?性状 ?适应症 ?规格 ?用法用量 ?不良反应 ?禁忌 ?注意事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儿童用药 ?老年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过量 ?药理毒理 ?药代动力学 ?贮藏 ?包装 ?有效期 ?执行标准 ?批准文号 ?生产企业 ?价格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来曲唑片 商品名称:芙瑞

英文名称:Letrozol Tablets 汉语拼音:Laiquzuo Pian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来曲唑,其化学名称为:1-[双(4-氰基苯基)甲基]-1,2,4-三氮唑。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片。 【适应症】 用于治疗抗雌激素治疗无效的晚期乳腺癌绝经后患者。 【规格】 2.5mg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2.5mg(1片),每天一次。老年患者、轻中度肝功能损伤、肌酐清除率≥10ml /min的患者无须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 骨骼肌疼痛、恶心、头痛、关节疼痛、疲劳、呼吸困难、咳嗽、便秘、呕吐、腹泻、胸痛、病毒感染、面部潮红、腹痛等。 【禁忌】 对本品及其辅料过敏者禁用。绝经前妇女慎用。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者慎用。 【注意事项】 1.本品应用于绝经后妇女,如孕妇需使用本品,应注意本品对胎儿的潜在危险(动物实验证明本品具有胚胎毒性)。 2.少数患者出现肝脏生化指标异常,而与肝转移无关。 3.特殊的群体 少儿、老人和人种 在研究群体中(成人35岁至80岁以上),年龄不同未见药物动力学参数变化。 来曲唑药代动力学在成人与儿童间的差别尚未研究。人种间的药代动力学差异也未研究。肾功能不全者 对肾功能不同的志愿者(24小时排除肌氨酸9~116ml/min)的研究,服用2.5mg单剂量来曲唑,肾功能的不同并未对药代动力学参数产生影响。另外,347例晚期乳腺癌病人,约半数服用2.5mg来曲唑,半数服用0.5mg来曲唑,肾功能损伤(肌氨酸酐排量:20~50ml/mi n)并不影响来曲唑的血药浓度。 肝功能不全者 对不同程度的肝功能障碍受试者(如肝硬化、Child-Pugh-Classification A and B)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中等肝功能障碍受试者的AUC比正常受试者高37%,但仍在无功能损伤受试者的AUC范围之中。患者严重肝损伤的病人(Child-Pugh-Classification)尚未研究(见剂量和服法、肝损伤)。

排卵障碍有三型 不孕治疗先分清

血清促性腺激素和雌二醇水平异常可导致排卵障碍。 根据原因将排卵障碍分为三类: 1)WHO 1 型:促性腺激素和血清雌二醇水平低。通常是由于剧烈运动、物理压力或神经性厌食症等造成的下丘脑- 垂体功能障碍; 2)WHO 2 型:促性腺激素与血清雌二醇水平正常但出现月经过少或闭经,这类患者多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其病因尚未阐明,可能是由于卵巢卵泡刺激素(FSH)紊乱导致优势卵泡的选择失败。诊断标准参考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标准,包括:无排卵症状、高雄激素血症和多囊卵巢形态(PCOM); 3)WHO 3 型:促性腺激素水平高而血清雌二醇水平低,这表明是由卵巢本身(例如卵巢功能底下)引起。患者可能出现更年期症状,且更容易罹患阿尔茨海默病。这三类患者骨质酥松症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日后将会增加。 过去的研究表明,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可作为卵巢功能的一个标志。WHO 3 患者的卵泡池耗竭、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低,而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高多发生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WHO 2 型),WHO 1 型的患者可出现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正常或轻度升高。因此,可通过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区分不同类型的患者。 研究者将1863 名患者按不同类型分组,并设 348 名健康的女性(AMH 中值 2.5mg/L)为对照组。随后对她们的年龄、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卵泡计数和BMI 指数进行了整理(如表1)。 由上表可知,1 型组年龄和BMI 指数小于对照组,卵泡计数没有明显差异,但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显著升高;2 型组年龄小于对照组,而BMI 指数显著升高,83% 的患者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显著升高。 此外,2 组中伴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患者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明显高于不伴PCOS 的患者,伴有PCOS 的患者卵泡计数为对照组的2-3 倍;3 组年龄小于对照组,但BMI 指数显著升高,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和卵泡计数水平都显著降低。 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在不同类型的排卵障碍中明显不同,因此我们可以使用抗苗勒氏管激素作为诊断标记物,但仅限于预测卵巢老化和多囊卵巢综合征,而单独的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不足以区分是何种类型的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

温肾育卵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观察

温肾育卵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温肾育卵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服用西药克罗米芬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药温肾育卵汤进行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发育情况、治疗后输卵管通畅情况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发育情况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通畅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育卵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子宫内膜的发育,提高输卵管的通畅率,临床治疗效果十分显著。 标签:温肾育卵汤;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临床治疗效果 排卵障碍性不孕不育症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女性妇科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卵巢出现排卵功能性障碍,导致未能成功排卵,也会影响精子与卵子的进一步结合,从而降低成功受孕的概率[1]。在所有不孕不育疾病中,排卵障碍性不孕不育症是引起女性不孕的最主要的原因。本研究就温肾育卵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年龄38~56岁,平均(44.93±5.15)岁。观察组年龄35~54岁,平均(43.44±5.6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克罗米芬(广州康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970)进行不孕症治疗,50 mg/d,5 d为一个疗程。观察组患者应用中药汤剂温肾育卵汤进行治疗,具体如下:取黄芪30 g,巴戟肉10 g,枸杞子30 g,山药30 g,山萸肉15 g,熟地30 g,女贞子15 g,菟丝子20 g,当归20 g,香附10 g,川芎15 g,知母15 g,鳖甲10 g,黄柏10 g,肉桂6g ,红花12 g等加水200 ml大火煎煮口服,1剂/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发育情况、治疗后的输卵管通畅情况及

来曲唑和氯米芬临床促排卵效果的比较

来曲唑和氯米芬临床促排卵效果的 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芳香化酶抑制剂——来曲唑和氯米芬促排卵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不孕妇女随机分成2组,其中来曲唑组28例,氯米芬组34例,2组分别于月经周期第3~7天每天口服来曲唑 mg或氯米芬50 mg,均于月经第11天开始阴道B超监测卵泡大小和子宫内膜厚度。至最大卵泡平均直径≥18 mm时,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0 U。结果肌注HCG当日最大卵泡MFD、周期排卵率、异位妊娠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来曲唑组HCG日优势卵泡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宫颈黏液评分、临床周期妊娠率均优于氯米芬组。其中来曲唑组发生未破卵泡黄素化综合征1例,而氯米芬组有3例。2组均未出现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结论来曲唑用于不孕妇女的促排卵治疗优于氯米芬,将来有可能替代氯米芬作为一线的诱发排卵药物。 【关键词】不孕症;来曲唑;氯米芬;促

排卵药物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letrozole (LE) and clomiphene citrate (CC) on ovulation induction. Methods 62 infertile women with type Ⅱ reproductive endocrine abnormali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8 women in LE group and 34 women in CC group. The women in both groups took mg letrozole and 50 mg clomiphene citrate respectively, once a day successively from the third to the seventh day of menstrual period (5 days). The follicle diameter and endometrial thickness were monitored by the transvaginal ultrasound as of the eleventh day. When the max follicle diameter (MFD) was ≥18 mm, the women were injected with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 10000 U intramuscularly. Result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六味地黄丸对排卵障碍性不孕子宫内膜的影响

六味地黄丸对排卵障碍性不孕子宫内膜 的影响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排卵障碍;不孕症;子宫内膜 对于排卵障碍导致的不孕症,虽然有克罗米芬、人绝经期尿促性腺激素(HM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药物能成功地解决排卵、超排卵的问题,但由于此类药物具有抗雌激素作用,使子宫内膜DNA合成受阻,易引起子宫内膜发育迟缓和不同步,导致流产率增加。在临床上,采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具有明显的疗效。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笔者观察了六味地黄丸对排卵障碍性不孕子宫内膜的影响,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纳入观察的20例患者为年龄21~40岁的育龄期妇女。其中原发性不孕症12例,继发性不孕症8例;不孕时间1~8年,其中1~3年者11例,3~5年者6例,5~8年者3例;月经周期为21~90 d。 所有病例均先行宫腔镜下通液术,排除因输卵管阻塞、子宫器质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等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不孕症,并经妇科专项检查,确诊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子宫内膜过薄(<8 mm),中医辨证属于肾阴虚

型不孕者。所有病例近半年内未使用非甾体激素。 2 观察方法 纳入观察的患者在服药前连续进行1~2个周期的基础体温测定和B 超动态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发育情况;于月经第5日给予六味地黄丸(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生产,浓缩丸)口服,8粒/次,3次/d,至下次月经来潮,连服2个月经周期。于第2个月经周期开始B超监测卵泡及子宫内膜厚度。月经>28 d者于月经第11-12日开始,月经<28 d者于月经第8-9日开始至月经第15日。若卵泡直径在8 mm,则3日1次,10~15 mm,2日1次,>15 mm时,每日1次,直至排卵。在记录上,以各自的排卵日统一确定为D-0,排卵日前1、2、3、4 d分别为D-1、D-2、D-3、D-4,排卵后1 d为D+1。 根据阴道超声回声强度,将子宫内膜分为A、B、C型。A型:内膜回声低于子宫壁回声,并有明显3线征。B型:子宫内膜与肌层回声相同。C型:子宫内膜回声高于肌层回声。 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3 结果 2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均不同程度存在着卵泡发育缓慢或停止发育,无优势卵泡,或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的情况;治疗后卵泡发育明显好转,子宫内膜明显增厚。结果见表1、表2。表1 20例不孕症患者治疗前后卵泡生长发育比较(略)注:与服药前比较,△P<0.05(下同) 表2 20例不孕症患者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略) 4 讨论

调经助孕方联合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卵泡发育及抗苗勒氏管激素的影响

调经助孕方联合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卵泡发育及抗苗 勒氏管激素的影响 目的研究中药调经助孕方联合来曲唑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患者卵泡发育及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PCOS不孕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中药组服用调经助孕方,西药组服用来曲唑,中西药组采用调经助孕方联合来曲唑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月经改善情况、基础体温(BBT)变化、排卵恢复情况、血清性激素及AMH 水平。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排卵率为45%(9例),西药组为60%(12例),中西药组为85%(17例),中西药组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中药组受孕率为40%(8例),西药组为45%(9例),中西药组为80%(16例),中西药组高于中药组及西药组(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各组血清性激素雌二醇、孕酮水平均升高,黄体生成素、睾酮、AMH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调经助孕方联合来曲唑对PCOS不孕患者有较好的促排卵作用,并可提高受孕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AMH水平有关。 标签:多囊卵巢综合征;调经助孕方;卵泡发育;抗苗勒氏管激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以无排卵和卵泡发育阻滞为特征。研究发现,PCOS患者的卵泡发育停滞在窦前和小窦卵泡阶段,其窦状卵泡数是正常人的2~3倍[1]。抗苗勒氏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是一种卵泡发育调节因子,具有抑制卵泡初始募集和卵泡生长的作用[2]。研究表明,PCOS患者的血清AMH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1,3]。然而,PCOS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仍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其研究的方向之一。我们采用调经助孕方联合来曲唑对PCOS患者卵泡发育及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水平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0年7月就诊于本院中西医结合科不孕不育治疗中心的PCOS不孕患者60例,年龄20~40岁,平均(25.6±4.0)岁;病程2~12年,平均(4.3±1.9)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中药组:年龄20~38岁,平均(25.3±3.7)岁;病程2~7年,平均(3.9±1.4)年。西药组:年龄20~37岁,平均(26.7±4.5)岁;病程2~12年,平均(4.7±2.5)年。中西药组:年龄20~37岁,平均(25.7±3.7)岁;病程2~8年,平均(4.7±2.5)年。3组间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