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第15课《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钱塘湖春行》教案

《钱塘湖春行》教案

《钱塘湖春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钱塘湖春行》。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解析诗句,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和解读能力。

(3)通过写作和展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钱塘湖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理解诗歌中表达的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诗歌背景知识的掌握。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某些生僻词语的解释。

(2)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钱塘湖春行》的内容和背景知识。

(2)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如白居易的生平介绍、钱塘湖的图片等。

2. 学生准备:(1)预习《钱塘湖春行》。

(2)了解白居易的背景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对白居易的了解,引出《钱塘湖春行》的学习。

(2)提问学生对钱塘湖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让学生朗读《钱塘湖春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把握。

(2)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文本解析:(1)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解释诗句的意义。

(2)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背景知识介绍:(1)介绍白居易的生平背景和对诗歌创作的贡献。

(2)讲解钱塘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1)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钱塘湖春行》的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准备下一节课的相关内容。

2. 评价:(1)通过学生的朗读、背诵和作业提交,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表达,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交流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钱塘湖行》公开课教案 (新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5课《钱塘湖行》公开课教案 (新版)

15、《钱塘湖春行》教材分析《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5课内容,所选内容是中国古代诗歌,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首诗歌,本首诗歌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诵读是重点,要加强诵读指导,其次注重诗意的体会、再现在诗歌语言的品析上。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②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2、过程与方法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②教会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②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教学难点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引导式。

学法:自主、合作的方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前几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赏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

(板书课题)二、作家及作品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乐府诗见长,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每写好一首诗,都先让老人先读,不懂就改诗。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称为“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人,称为“诗圣”)、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三、朗读1、自读,标出不会读的字词(抽一名学生读)2、纠错,范读(听节奏及感情)3、指导断句(意义划分法)4、学生自由读5、指名朗读6、齐读四、解题(引导学生完成)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件:行(骑马游春)体裁:七言律诗(教师讲解: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认知)注:结合时代背景讲事件五、理解内容明确:结合注释,四人一组合作完成课文理解六、赏析(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引导)1、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写。

《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10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10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钱塘湖春行》教学教案

《钱塘湖春行》教学教案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理解《钱塘湖春行》的诗意,认识诗中的景物描写手法,体会诗人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提升欣赏诗歌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 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境理解。

2. 诗歌情感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教材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钱塘湖春行》的背景。

1.2 学生齐读诗歌。

2. 朗读感悟2.1 学生分组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 品词析句3.1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2 学生讨论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

4. 景物描写手法分析4.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手法。

4.2 学生举例说明其他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手法。

5. 情感体会5.1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6. 小结拓展6.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6.2 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7. 作业布置7.1 学生背诵诗歌。

7.2 学生写一篇关于《钱塘湖春行》的感悟文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意境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3. 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写的感悟文章,评估学生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的反馈等方面,以便于改进今后的教学。

八、教学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如增加相关诗歌的阅读,拓展景物描写的手法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钱塘湖春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钱塘湖春行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钱塘湖春行从诗的体裁看,《钱塘湖春行》是一首七言律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抒情诗。

2. 朗读指导与训练(1)把握七言诗的诵读节奏。

提示:七言诗句的节拍有××/××/××/×,××/××/×/××。

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有时也可以这样划分:××/××/×××。

如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教师X读,学生齐读,整体感知(3)组内互读,代表展读(4)点名朗读,师生点评。

学生活动设计三:合作探究(1)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如:“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归纳主题。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3)诗中“几处”“谁家”用得极有分寸,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

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准确地反映了初春时景物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

如果换作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学生活动设计四:学以致用生小组交流印发的古诗练习题上的相关习题。

组间解疑答惑,老师点拨小组代表展示答案,教师指导学生纠正补充。

机勃勃之势。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感受。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

诗人对周围事物的选择是典型的。

莺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

只因是初春,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

从这莺和燕的动态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可以想像出,过不多久,姹紫嫣红开遍,草长莺飞的景色就会到来。

钱塘湖春行语文教案优秀5篇

钱塘湖春行语文教案优秀5篇

钱塘湖春行语文教案优秀5篇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西湖初春之景。

读第一遍,脑中消失景物之轮廓。

读第二遍,在脑中给景物着色。

读第三遍,使景物动起来,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背诵全诗。

七、作业:(选做其一)1收集你喜爱的描写春之景的诗句,并熟读成诵。

2收集你喜爱的描写西湖之景的诗句,并熟读成诵。

钱塘湖春行语文教案(篇2)【学问与能力目标】1、了解诗歌的有关学问;2、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2、教会学生观赏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启发学生喜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2、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2、理解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喜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1、要求学生搜集有关描绘西湖的诗文,体会西湖的美;2、预备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导入:师:同学们好!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是公认的天下名胜。

那西湖风光毕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让我们一起观赏几幅西湖风光图片,亲眼感受一下吧!(配乐,投影风光图片)师: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觉呀?师:西湖风光的确令人沉醉,大家确定都想去巡游一番吧?好!今天,就让我们追随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脚印,去做一次超越时空的西湖之旅吧!2、简介: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今天带领着我们巡游西湖的这位导游。

谁能给大家简洁介绍一下呢?(指一生说)(幻灯片出示)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作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长庆三、四年间,白居易任杭州剌史。

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诗人。

在任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有关西湖湖光山色的诗歌。

请留意:钱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别名。

3、背景介绍:长庆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时候,到西湖游玩,骑马走在白沙堤上,远看风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殊的气质吸引了,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

钱塘湖春行教案(多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多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钱塘湖春行》的背景及作者。

2.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1. 介绍《钱塘湖春行》的作者白居易及其文学地位。

2. 简介《钱塘湖春行》的写作背景。

教学活动:1. 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

2. 教师讲解《钱塘湖春行》的创作背景。

3. 学生分享了解到的信息,教师总结。

第二章:诗词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钱塘湖春行》的意境和主题。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钱塘湖春行》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解读诗句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解析《钱塘湖春行》。

2. 学生讨论诗句的意义和美感。

3. 教师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第三章:诗词背景与文化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钱塘湖春行》所反映的宋代钱塘湖景色及文化。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介绍宋代钱塘湖的自然景色及历史变迁。

2. 讲解《钱塘湖春行》中的文化意象。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图片或地图,介绍钱塘湖的历史变迁。

2.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宋代钱塘湖的文化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文化意象。

第四章:诗词创作与表达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词创作的热情和兴趣。

2.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诗词的创作技巧。

2. 学生尝试创作以钱塘湖为题材的诗词。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诗词创作的基本技巧。

2. 学生进行诗词创作实践。

3.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指导。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学习《钱塘湖春行》的收获。

2. 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学生分享学习《钱塘湖春行》的心得体会。

2. 教师进行总结,提出拓展学习建议。

教学活动:1. 学生进行学习总结。

2. 教师点评学生总结,提出拓展学习建议。

第六章:案例分析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词中自然景色描绘的分析能力。

《钱塘湖春行》教案

《钱塘湖春行》教案

《钱塘湖春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钱塘湖春行》。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体会诗人的情感。

(3)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钱塘湖春天的美景。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体会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3.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意境的感悟。

2. 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3. 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诗歌全文、注释、图片等。

2. 学生准备《钱塘湖春行》全文,提前预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生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向往。

2. 朗读诗歌:(1)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跟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学生自主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3. 解析诗歌:(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等。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3)教师总结,梳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 欣赏钱塘湖美景:(1)教师展示钱塘湖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美景。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5. 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如关注诗人的生活背景、品味词句、把握意象等。

(2)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鉴赏其他古诗词。

6. 总结反馈:(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意境,感受作者对西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诗歌的写景方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2)品味诗歌语言,学习诗歌的写景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春天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季节。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大地复苏,万物生长,到处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今天,我们将跟随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脚步,一同走进他笔下的春天,去领略钱塘湖的早春美景。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钱塘湖春行》。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其代表诗作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

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当时,他在西湖游春,被西湖早春的美景所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律诗,抒发了他对西湖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学生齐读,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四)研读诗歌,理解内容1、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水初涨,与堤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4)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是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语文教案

钱塘湖春行语文教案

钱塘湖春行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钱塘湖春行》;(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钱塘湖春天景色的热爱与赞美;(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字词认读和理解;(2)诗歌的意象分析和情感体验;(3)诗歌的韵律和结构特点。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典故和比喻的理解;(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主旨把握;(3)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钱塘湖春天的美景;(2)教师简要介绍钱塘湖的历史和文化背景;(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字词意义;(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韵律和结构特点;(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疑问。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比喻;(2)全班交流:各组研究成果和困惑;(3)教师点评: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情感体验:(1)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2)教师引导: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变化和主旨;(3)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感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四、课后作业1. 背诵《钱塘湖春行》;2. 写一篇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3. 选择一首类似的诗歌进行鉴赏,分析其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的兴趣和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钱塘湖春行教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5 钱塘湖春行教学案

15 钱塘湖春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用心品味诗歌形象的语言,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诗的意境。

学法指导:诵读为主,学生为主,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知道“西湖”这个名字是谁先第一个称呼的吗?是白居易,他曾经写过一首诗:《杭州回舫》(出示屏幕)其中有一句话叫“报与西湖风月知”后人才把她命名为西湖。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对西湖情有独钟。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白居易游西湖的古诗《钱塘湖春行》(板书)一:检查预习。

1、词义。

初:才,刚刚开始。

平:此处指水面与湖堤一样高低。

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

早莺:早来的黄莺鸟。

暖树:向阳的树。

啄:啄取,衔。

乱花:指色彩缤纷的花。

欲:想要,要。

迷:使……迷乱。

才:刚刚。

没:遮住。

2、了解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单易懂。

代表作有长二:问题导学。

1、“钱塘湖春行”是“行”是游赏、赏玩2、试诵读全诗两遍,3、我们说这首诗写的4、“几处早莺”有5、为什么“争暖树”6、哪句诗说明诗人已忘返,已完全陶醉在7、作者在全诗中流露三、拓展延伸猜猜下列诗句描绘的1、乱花渐欲迷人眼,2、忽如一夜春风来,3、晴空一鹤排云上,4、小荷才露尖尖角,你还知道哪些写西湖。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15 课《钱塘湖春行》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 15 课《钱塘湖春行》教案

《钱塘湖春行》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词的有关知识。

(2)品味诗词的意境。

(3)朗诵并背会。

2、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品味。

(2)启发式教学。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

重点、难点及突破:1、有感情的朗诵。

2、体会诗歌意境。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诗歌是借助客观景物的描写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营造了诗歌的意境。

今天我们接着欣赏《钱塘湖春行》品味一下作者借助什么样的景物描写,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二、赏析《钱塘湖春行》(一)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居住在洛阳的香山,号香山居士。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

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

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写作背景: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

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二)朗读诗歌:1、听配乐朗读。

2、学生配乐朗读。

(三)诗歌赏析:1、诗中描写了西湖什么季节的景物?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怎样的感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情感。

《钱塘湖春行》校内公开课教案

《钱塘湖春行》校内公开课教案

《钱塘湖春行》校内公开课教案《钱塘湖春行》校内公开课教案「篇一」20xx年朱自清《春》公开课教案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文章清新优美的语言,感受春天的“新、美、力”。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1)品味作者用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描绘春天。

(2)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3)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情感。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景物的特征及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景物描写中抒情。

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品味作者描绘自然风景时那诗一般的抒情笔调,优美的语言,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诵读中注重个性化朗读。

2、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细致观察景物,领会写景的各种方法。

3、课堂延伸: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教学准备: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

2、查阅资料,找出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摘抄并准备在课堂上讨论、分析。

3、把自己认为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精彩在哪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语言特色,感受春的活力。

2、赏析课内外有关描写春的诗句或片断描写。

教学步骤:一、盼春天:1、导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现在严冬将至,但我们也可以在这严冬中找寻春的影子,因为冬天来了,我们离天春天越来越近了,那让我们共同来期待那富有生命力的春天吧?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听,春天来了2、欣赏音乐《春天在哪里》二、找春天:3、问:春天在哪里呢?在这里,在我们身边。

在古诗词句中,下面请同学们从所学过的古诗词中去找春天。

(生回答出诗句——: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钱塘湖春行》课文教案

《钱塘湖春行》课文教案

《钱塘湖春行》课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人的旅行写作风格和技巧;2. 探究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现内心情感的手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升他们对自然的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分析和理解《钱塘湖春行》诗意和抒情;2. 掌握描写自然景物的表达方式和手法;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解析诗句中的意境和意义;2. 能够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内心情感。

四、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几张图片向学生展示钱塘湖的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引入课文主题。

扩展阅读:选取其他古代文人的作品进行阅读,比较钱塘湖春行和其他作品在描写自然和表达情感方面的不同之处。

分析课文:1. 第一遍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整体意境;2. 第二遍朗读课文,解读诗句中的隐喻和修辞手法;3. 分析诗人描绘钱塘湖的手法,如用典、拟人、夸张等;4. 分析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如思乡之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等。

讨论交流:1. 学生分组,就诗句中的意境展开讨论,并选择一些代表性诗句进行解读;2. 学生自由发挥,以《钱塘湖春行》为灵感,创作一首类似的诗句。

写作练习:1. 学生根据自己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选择一个自然景物,写一篇以描写该景物为主的短文;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修改和修订,提高写作质量。

展示成果: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感受。

五、拓展活动1. 前往钱塘湖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诗人所描绘的景物;2. 邀请一位文学爱好者或作家来校进行讲座,讲述他们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和阐述。

六、课堂作业阅读其他古代文人的作品,尝试分析他们的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并用自己的话语写出分析心得,字数300字以上。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钱塘湖春行》这首古代诗歌,让学生了解了古代文人的旅行写作风格和技巧,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现内心情感。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多种方式,不仅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也培养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4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4篇】

《钱塘湖春行》教案【优秀4篇】篇一:钱塘湖春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情感性。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目标2是对方法理解,为重点。

难点是目标3,由学生自身弱点和学生对教材适应情况决定的。

教法学法: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

”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

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

方法定为;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2、诵读法(反复诵读)3、讨论法(交流体验)4、竞赛法(提高兴趣)教学过程:一、预习预习要求;1、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2、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作准备,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读书习惯。

提高释词识字能力。

二、学习诗歌,授之以渔1、第一步,导入新课。

导语:“‘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中我们走进春的世界”。

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的春景为课堂创设情境。

随着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他们会很快走进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里。

把学生思维引入了正轨,激发了兴趣。

2、介绍诗歌方法,授以新知。

读诗想诗解诗赏诗悟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这一方法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并且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3、用方法学习本诗。

“读诗”——利用多媒体声、像具备的特点,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

学生跟着读可读出节奏、读出轻重音。

在朗朗书声里,在生动的画面中学生快乐的学习着。

“解诗”——★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说说诗大意。

★找出诗中所绘景物并且寻求游踪。

这一步由学生讨论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

《钱塘湖春行》教学教案

《钱塘湖春行》教学教案

《钱塘湖春行》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钱塘湖春行》全诗。

2. 能够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技巧。

3. 能够解读诗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价值。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利用地图、图片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钱塘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 引导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学会思考和讨论,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民族自豪感。

3. 学会欣赏和保护自然环境,培养环保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背景介绍1. 简介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介绍钱塘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 阐述《钱塘湖春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2 诗歌结构分析1.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解读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 探讨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钱塘湖的美景。

2. 引导学生回顾《钱塘湖春行》的创作背景。

3.2 朗读与背诵1. 学生集体朗读诗歌。

2. 教师示范背诵,学生跟随背诵。

3.3 诗歌解析1. 分析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解读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 探讨诗歌的表达技巧和艺术特色。

3.4 课堂讨论1.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诗歌中的文化内涵。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1. 熟读并背诵《钱塘湖春行》。

4.2 评价1. 课堂表现: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正确性、完整性等。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教学效果1. 学生对《钱塘湖春行》的理解和欣赏程度。

2.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讨论积极性。

5.2 改进措施1. 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效果。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与辅助材料1. 教材:《钱塘湖春行》全文及相关注释。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篇一」秋,来了,带着瑟瑟的秋风与枯黄的落叶来了。

血红的夕阳斜倚山边,罩得大地一片模糊。

一棵棵老树,盘根错节,如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缠绕在它身上的藤,早已枯萎,像一条干枯了的蛇。

乌鸦盘旋,向寥落的天空发出悲鸣,它在找寻自己的栖身之所么?我就像这无家可归的乌鸦,拖着长长的身影行走在异乡的古道上,陪伴我的只有那匹骨瘦如柴的老马,它身上稀落的长毛随着秋风抖着,耷拉的头无声的诉说着长途跋涉的疲惫。

山脚下飘出几缕轻烟,带着饭香迎面扑来,吱呀的水车传来它的节拍,应和着古桥下潺潺的溪水。

在一片鸡鸣犬吠中,我的心,也随着奔跑的流水回到了远方的家------那里蓝天碧水,青山绿树,可远方有多远呢?夕阳已悄然退去,暮色如一张黑网,罩住我无尽的乡愁。

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篇二」《钱塘湖春行》教案学科: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6月第一版 P70适用年级: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诗文。

2、理解诗文的内容。

3、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品读诗的内容。

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因为有美丽的西湖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西湖那秀美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萌生无限眷恋的情怀。

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词有很多,你能回忆起一首吗?二、出示教学目标(幻灯片)三、介绍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

太原人。

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著有《白氏长庆集》。

四、朗读分两步:①把握诗歌节奏自读—范读(配乐朗诵)—试读—齐读②把握诗歌感情范读(配乐朗诵)—学读—齐读—赛读五、整体感悟1、提问:读完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学生各抒己见)2、齐读全诗,品味情感。

六、从写作角度品读诗的内容1、师:在品诗之前先提一个学习要求:学完这首七言律诗后把它改写为一篇寓情于景的写景短文。

所以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也就从写作的角度去讨论一些问题。

《钱塘湖春行》校内公开课教案

《钱塘湖春行》校内公开课教案

《钱塘湖春行》校内公开课教案《钱塘湖春行》校内公开课教案《钱塘湖春行》是一首写景诗,它的妙处,不在于穷形尽象的工致刻画,而在于即景寓情,写出了融和骀宕的春意,写出了自然之美所给予诗人的集中而饱满的感受。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钱塘湖春行》校内公开课教案。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钱塘湖春行》教案学科:语文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一版 P70适用年级:七年级第一学期教学目标: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诗文。

2、理解诗文的内容。

3、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品读诗的内容。

一、导入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因为有美丽的西湖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被西湖那秀美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萌生无限眷恋的情怀。

唐宋以来,写西湖的诗词有很多,你能回忆起一首吗?二、出示教学目标(幻灯片)三、介绍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

太原人。

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著有《白氏长庆集》。

四、朗读分两步:①把握诗歌节奏自读—范读(配乐朗诵)—试读—齐读②把握诗歌感情范读(配乐朗诵)—学读—齐读—赛读五、整体感悟1、提问:读完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学生各抒己见)2、齐读全诗,品味情感。

六、从写作角度品读诗的内容1、师:在品诗之前先提一个学习要求:学完这首七言律诗后把它改写为一篇寓情于景的写景短文。

所以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也就从写作的角度去讨论一些问题。

2、师生研讨:①通过朗读诗句,你体会到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里看出来的?明确:早春。

从春潮、早莺争暖树、新燕筑窝、乱花、浅草看出。

②诗人是步行还是骑马观赏景致?通过哪句话看出?明确:骑马。

唐时,西湖上骑马游春的风俗极盛。

从“浅草才能没马蹄”看出。

③诗人骑马游西湖,所以诗里提到了游踪,但诗里写游踪跟散文不一样,是用不着作细致交代的,要仔细想,才看得出来,试诵读全诗两遍,然后说说诗人的游踪。

明确: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一路行来,到最后湖东的白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钱塘湖春行》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钱塘湖春行》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第15课内容,所选内容是中国古代诗歌,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首诗歌,本首诗歌在古代诗歌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诵读是重点,要加强诵读指导,其次注重诗意的体会、再现在诗歌语言的品析上。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诗歌的有关知识
②理解诗歌内容,领会其中所抒发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②教会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②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意境及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引导式。

学法:自主、合作的方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几天我们跟着朱自清先生一起去欣赏了江南春天的美景,和老舍先生一同感受了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今天我们将穿越时空到1180年前的西湖去看看,
唐朝诗人白居易一起去领略早春西湖特有的美景。

(板书课题)
二、作家及作品
白居易,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以乐府诗见长,其诗歌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每写好一首诗,都先让老人先读,不懂就改诗。

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称为“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人,称为“诗圣”)、白居易(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三、朗读
1、自读,标出不会读的字词(抽一名学生读)
2、纠错,范读(听节奏及感情)
3、指导断句(意义划分法)
4、学生自由读
5、指名朗读
6、齐读
四、解题(引导学生完成)
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件:行(骑马游春)
体裁:七言律诗(教师讲解: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认知)
注:结合时代背景讲事件
五、理解内容
明确:结合注释,四人一组合作完成课文理解
六、赏析(学生合作完成,教师引导)
1、本文围绕哪两个字来写。

明确:“春”、“行”
诗人的“行”踪(游踪是如何的?从文中找出词语)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注:抓题眼)
2、诗人在途中看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寻景物)
孤山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 ¦ ¦
水几谁乱浅绿
面处家花草杨
初早新渐才阴
平莺燕欲能里
云争啄迷没白
脚暖春人马沙
低树泥眼蹄堤
3、行程找到了,现在我们看看写了什么“春景”?哪些属于初春之景?
明确:春景-------水、云、鸟、树、泥、花、草
初春之景(细节描写)-----水面初平、争暖树、啄春泥、没马蹄
早莺新燕乱花、浅草4、诗中哪句诗流露出诗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悟诗情)
“最爱湖东行不足”,说明了诗人流连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体现了作者对“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赏析:“几处”为什么不是“处处”、“谁家”为什么不是“家家”?
因为还是初春季节,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由春的歌手和春的信使来展现出大自然刚从沉睡中刚苏醒过来。

七、小结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水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轻快明丽,令人目迷神驰。

赏析诗歌的方法:抓题眼、寻景物、悟诗情(重点)
作业布置
1、赏析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2、背诵此诗
板书设计
所行孤山寺贾亭西湖东白沙堤
对春的西湖春景图所见水涨云舒莺歌燕舞花乱草绿喜爱和
赞美之情所感最爱行不足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