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知识的学习与学习迁移

合集下载

学习策略及学习迁移

学习策略及学习迁移

学习策略及学习迁移学习策略是指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计划、技巧和方法。

而学习迁移是指将已经学会的知识、技能、概念等应用到新的、相关的情境中。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运用相应的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果,并且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其他领域中,从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下面通过讨论学习策略及学习迁移的相关内容,来进一步了解如何有效学习和应用所学。

首先,学习策略的选择非常重要。

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

比如,在学习概念和知识时,可以采用记忆策略,如制作思维导图、词汇卡片等,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在学习技能时,可以采用分解策略,将复杂的技能分解成具体的步骤,逐步掌握;在解决问题时,可以采用归纳策略,通过归纳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推导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然后,学习迁移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学习迁移不仅能够帮助巩固所学知识,更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学习迁移,需要运用一些相关的策略。

首先,通过反思和总结的方式,提取出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概念和思维模式,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其次,通过类比和转化的方式,将已学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寻找共性和相似之处;最后,通过实践和应用的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为了促进学习迁移,还可以通过创建情境或者提供相关案例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情境和案例,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探索,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学习策略和学习迁移是提高学习效果和培养能力的重要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灵活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合理安排时间和采取高效的学习方法。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学习迁移,通过反思和总结,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学习与迁移

知识学习与迁移

• 教学:“痛苦的训练”“训练的内容不重要”
• 密… …”
“… …学史使人明智、学数学使人缜
“做这些题目有什么用呢?哎,最起码可以训练我的思维。”
知识学习与迁移
•桑代克1901-1927年的系列研。究: 对记忆官能、估算面积和长度的官能进行训练。
•“要提高教学效果,如果忽视学生对知识、技能、 学习方法等的掌握,而一味追求提高其观察力、 记忆力、注意力,只是一种天真的幻想。”
• 了解学习规律,是学习理论建立的主要支柱 • 了解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知识学习与迁移
四、研究学习迁移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M.L.比格:“学校的效率,大半依学生 们所学材料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因而学习迁移 是教育最后必须寄托的柱石,如果学生们在学校中学习 的那些材料无助于他们进一步沿着学术的程序,不但在 目前,而且在以后生活中更有效地应付各种情景,那么 教育就是在浪费他们的时间。”
4吋处成绩

练习后成绩 起始成绩
12吋处成绩
资料来源:Hendrickson and S知c识h学ro习e与d迁e移r (1941)
有原理指导 4吋处成绩
陆钦斯(W.Luchins,1942)“量水”实验
在实验中,
课题序 列
容器的容量
要求被试用大
A
BC
小不同的容器 量出一定量的
1 21 127 3
知识学习与迁移
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因素
刺激--反应 (最大正迁移) (1)(1)
刺激--反应 (1)(2)
(负迁移)
刺激--反应 (1) (1)
刺激--反应 (2)(1)
(正迁移)
刺激--反应 (2)(2) (零迁移)
知识学习与迁移

学习迁移概述

学习迁移概述

学习迁移概述学习迁移是指将在一个学习环境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理解迁移到其他不同的学习环境中的能力。

它是学习的终极目标之一,因为它能够帮助人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转化和运用。

学习迁移的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爱德华·托尔曼于1901年提出。

他认为,学习是一种迁移现象,学习的结果不仅体现在学习环境中,更需要在其他环境中应用和迁移。

学习迁移不仅发生在个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不同领域和学科之间,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学习迁移可以分为积极迁移和负面迁移。

积极迁移发生在两个学习环境之间有相似性的情况下,它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

负面迁移则发生在两个学习环境之间有差异性的情况下,学习者可能会产生错误的应用或理解。

因此,了解学习迁移的原理和机制对于教学和学习的设计至关重要。

学习迁移的原理包括共享、相似性、特殊性和目标导向性。

共享原理指的是学习者将在一个学习环境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其他学习环境中,这些知识和技能必须具有相似的特征和特点。

相似性原理认为,学习迁移的程度取决于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似性程度。

特殊性原理指的是学习者在特定学习环境中获得的特殊技能和专门知识在其他环境中难以迁移。

目标导向性原理则强调学习者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意图,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迁移。

为了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教师和教育机构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教学设计和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将学习目标明确地传达给学习者,使学习者知道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将具有在其他环境中进行迁移的价值。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的应用情境,让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类比和比喻的教学材料,帮助学习者将新的知识和旧的知识进行联系,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

学习迁移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学习能力,它能够使我们更好地应对不同的学习情境,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通过了解学习迁移的原理和机制,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第八章策略性知识的学与教

第八章策略性知识的学与教
复述策略指的是通过反复读写所学的材料使 信息在记忆中保持的策略。在简单任务的学习中, 用这种策略只是按一定顺序重复项目的名称,以 此帮助记忆。例如,学生为了记住外语单词,出 声或不出声地重复念单词。而在较复杂任务的学 习中,例如,通过听课或阅读来学习时,复述策 略可能是大声重复关键术语、抄写、作笔记、找 出重要部分等。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策略性知识的学与教
二、 策略性知识与元认知
策略性知识是用于调控个体的认知过程的, 它与元认知具有内在的关系。
元认知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费劳威尔 (J.H.Flavell)于1976年提出的,包括元认知知识、 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其实质是人对认知活 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认知指向客观外界, 而元认知指向人自身的认知过程,它以认知过程 本身的活动为对象。
第八章策略性知识的学与教
(3) 根据学习策略的可教性,比格(Z.Biggs) 把学习策略划分为大策略、中策略和小策 略。大策略可迁移性最大,距任务最远, 可教性最差;中策略既可教,迁移性也较 大;小策略距任务最近,可教性最好,但 教学的可迁移性小。因此有的研究者建议 集中研究中策略。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策略性知识的学与教
作文题:赞美一样事物 具体方法:
出示题目,提出写作要求:写一篇作文,赞美一样 事物,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要写出这个事物的 特点并说清楚为什么要赞美它。
审题,提出审题要求。 选择材料并列出提纲,包括:① 自选材料并列提纲,
② 评议,③ 修改。 口述作文,包括:① 口述片断,② 口述全文。 教师总结,进一步强调提出这次写作训练的重点。 起草成文。
PPT文档演模板
第八章策略性知识的学与教
(2) 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迈克卡等人 (Mckeachie etal,1990年)将学习策略概括为 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精加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监视、调节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包括学习环境管理、努力管 理和寻求他人的支持)。

第八章 知识的学习

第八章 知识的学习

二、知识分类
2.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显性知识
指用“书面文字、图表和数学表述的知识”,通常是用言语等 人为方式,通过表述来实现的
所以又称为“言明的知识” 隐性知识
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 是“尚未言明的”、“难以言传的”知识
张俊.教育心理学
二、知识分类(概览)
划分依据
张俊.教育心理学
1.概念
概念代表着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是一种简单的表 征形式。
“眼镜”就包含了这样一些特征:有两个圆镜片,有两条 眼镜腿,用来矫正近视等等
特征本身又分为直觉特征(颜色)、功能特征(用于凿 洞)、关系特征(表弟是某人的姨的孩子)等
命题网络
张俊.教育心理学
张俊.教育心理学
课题的过程 依据所学的概念、原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证明某一定理等 知识理解与知识应用 知识理解:具体事物的抽象化
• 个别——一般;具体——抽象;感性——理性 知识运用:抽象知识的具体化
• 一般——特殊;抽象——具体;理性——感性
张俊.教育心理学
知识运用-举例
学习动机案例分析 刘小明,不想做作业,只是反复地说“我不懂”,“太难
张俊.教育心理学
提纲
1 第一节 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2
第二节 知识的理解
3
第三节 知识的运用
4
第二节 知识的迁移
张俊.教育心理学
二、知识运用的一般过程
审题,分析问题的基本结构,在头脑中建立起该问题的最 初表征
联想,以所形成的问题表征为提取线索,激活头脑中有关 的知识结构 联想技能
• 见过这个问题吗? • 见过与其类似的问题吗?
了”。答对题目时就说“是猜的”,喜欢做白日梦,成绩 落后 审题 联想 解析 归类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八章学习策略)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八章学习策略)

教师招聘,特岗复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第八章学习策略1.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

学习策略具有如下特点:主动性、有效性、过程性、程序性。

2.迈克卡等人认为,学习策略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3.认知策略,包括复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4.识记过程的复述策略:有效利用不随意记忆和有意记忆、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记忆和分段记忆、多种感官参与能有效增强记忆、尝试背诵与反复阅读相结合、过度学习。

5.保持过程中的复述策略:及时复习、复习形式多样化、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画线和批注。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6.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生活。

7.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组织策略对认知结构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对知识的简化、系统化和概括化上。

常见的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8.元认知策略▲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调控。

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知道做什么,是在完成任务之前的一种认识。

元认知调控是运用自我监视机制确保任务能成功地完成——知道何时、如何做什么,它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

元认知在学会学习中有起止作用、变通作用和增效作用。

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9.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第九章学习迁移1.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迁移表明了各种经验内部及其不同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迁移,各种经验能得以沟通,经验结构能得以整合。

迁移是学习的一种普遍现象,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平时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即是典型的迁移形式。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Transfer of learning)∙ 1 什么是学习迁移∙ 2 学习迁移的分类∙ 3 学习迁移的作用∙ 4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5 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什么是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理论是学习理论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丰富学习理论。

一般地说,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而建构主义的迁移观认为,所谓学习迁移,实际上就是认知结构在新条件下的重新建构。

这种建构性的学习强调旨在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迁移不仅发生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还体现在态度与行为规范的形成中;不仅表现为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而且表现为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

所以,有人认为迁移是“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之影响”。

人只要学习就会产生学习迁移。

由于学习既包括知识、技能、能力的学习,也包括情感、态度、行为方式的学习,因此,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行为规范与态度的学习中。

比如,学生利用所学加减法以及四则运算的知识去学习代数或解决实际生活中的运算问题;学习了数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对物理学和化学中的一些数量关系和方程式的理解,这些都属于在认知方面发生的迁移。

学会拉二胡的人,学拉小提琴就比较容易;棒球选手打高尔夫球也会打出高水平;一个掌握解数学中因式分解技巧的学生,解任何因式分解题都显得游刃有余,这些主要是技能学习领域的迁移。

态度与行为规范方面的迁移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如在家爱好劳动的学生,在学校里也比较勤快;在学习中养成了爱整洁的习惯,有助于在生活中形成爱整洁的习惯。

一个不喜欢某位老师的学生,在多次得到该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之后,态度发生改变,不仅对该老师产生好感,进而喜欢上这位老师所教授的学科等都属于态度与行为规范方面的迁移现象。

在各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加强听、说训练,就能更快地提高读、写能力;掌握的外语词汇越丰富,越能促进外语阅读技能的提高,而阅读技能的提高反过来又可以促进更多的外语词汇的掌握。

知识学习与迁移原理的应用

知识学习与迁移原理的应用

知识学习与迁移原理的应用概述知识学习与迁移原理是指将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场景或任务中的过程。

它是人类学习和认知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人工智能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不同领域和任务中,知识学习与迁移原理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知识学习与迁移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探讨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

知识学习的原理知识学习是指通过吸收、理解和运用新的知识,来改变和丰富个体的认知结构和技能。

知识学习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目标的明确:在学习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定位和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和策略。

•学习资源的获取和处理:个体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络、社交媒体等。

获取到的学习资源需要进行筛选和处理,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合的资源。

•学习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合理的学习策略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特点选择不同的学习策略,如刻意练习、归纳总结等。

知识迁移的原理知识迁移是指将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场景或任务中的过程。

知识迁移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共享的知识结构: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大脑中形成了稳定的知识结构。

在新的场景或任务中,可以通过对已有知识结构的调整和重组,将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迁移到新的情境中。

•类比和比较的能力:人类天生具备类比和比较的能力,可以将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的情境进行比较和相似性发现,从而实现知识迁移。

•反思和总结的能力:通过对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反思和总结,个体可以深化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应用于新的情境中。

知识学习与迁移的应用案例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知识学习与迁移原理被广泛应用于机器翻译、语义理解和情感分析等任务中。

以机器翻译为例,通过学习多种语言对之间的对应关系,机器可以将已经学习到的翻译知识应用到新的语言对中,实现跨语言的翻译。

计算机视觉领域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知识学习与迁移原理被应用于图像识别、目标检测和图像生成等任务中。

08第八章 为迁移而教解析

08第八章 为迁移而教解析

三、学习迁移的作用
首先,学习迁移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学习是一个 逐步积累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任何学习的成功都 离不开其他学习的迁移作用。一般而言,前面的 学习是后面的学习的基础,而后面的学习也可以 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前面的学习。 其次,学习迁移也是学习和教学的目的所在。学 习的目的在于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 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以及运用 所获的知识、技能解决他们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 中所遇到的新问题。
二、学习迁移的分类
(一)根据迁移的影响效果,可以分为正迁移和 负迁移 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 学习的积极影响,体现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 起到促进和助长的作用。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 体现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干扰或阻碍的 作用。还有一种状态称为零迁移(zero transfer),这是指两种学习间不存在直接的相互 影响,也称为中性迁移(neutral transfer)。
第二节 学习迁移的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formal disipline theory)是对学习迁移现象 的最早的系统解释,它的心理学基础是欧洲比较流行的官 能心理学。认为学习就是采取一些形式对这些官能进行训 练,从而增强它们的能力。这些能力增强后,就会使相应 的各种活动都得到改善。 可见,从形式训练的观点来看,迁移是通过对组成心灵的 各种官能的训练,以提高各种能力如注意力、记忆力、推 理力、想象力等而实现的。 形式训练说注重训练和改进心灵的各种官能,所以它认为 学习的具体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习活动的形式和学 习的东西的训练价值。
四、关系转换说
关系转换说(relationship transposition theory) 是由格式塔学派提出的迁移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迁移并非是共同要素的迁移而是关 系的迁移,对情境中关系的顿悟及其转换是学习 迁移的关键。 一个人在一种情境中发现或顿悟到的关系,可以 应用于另外的情境。这一过程就称做关系的转换, 关系转换的过程就是迁移的过程。 经典实验是苛勒于1919年所做的“小鸡(猴子或 三岁幼儿)觅食实验”。

《学习迁移理论》课件

《学习迁移理论》课件
《学习迁移理论》ppt课件
目录
• 学习迁移理论概述 • 学习迁移理论的发展历程 •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 学习迁移的应用 • 学习迁移的促进方法 • 学习迁移的未来展望
01
学习迁移理论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 的影响,即已获得的知识、技能、方 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解 决新问题所产生的影响。
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多学科的 理论和方法,全面揭示学习迁移的本质和规 律。
借鉴其他领域迁移研究成 果
借鉴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等领域的迁移学习 研究成果,为学习迁移理论提供新的思路和
方法。
学习迁移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与推广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基于学习迁移理论,开发新型教 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效 果和质量。
共同要素说
概括说
认为只有当学习者对所学的知识进行 概括,才能实现普遍迁移。
认为只有当两种学习具有共同成分或 要素时,一种学习才能对另一种学习 产生影响。
现代的迁移理论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迁移中的作 用,认为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 对新知识的学习和保持具有决定
性的意义。
元认知迁移理论
认为学习者对学习策略、学习任务 的元认知知识以及自我监控能力对 迁移具有重要作用。
如果学习者的认知结构比较清晰、完整,能够将新旧知识 联系起来,就更容易实现学习迁移。相反,如果学习者的 认知结构比较混乱或缺乏联系,就会影响学习迁移的效果 。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学习策略对学习迁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 者能否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来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培训内容
根据学习迁移理论,企业培训应注重实践操作和 案例分析,帮助员工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 。

知识的迁移

知识的迁移

学习迁移的主要理论
1.形式训练说
最早的学习迁移理论,思想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它认为,迁移是通过官能训练、提高各种能力实现的。主张教学 的重点应放在训练心理官能、提高心理官能的能量上而不是学习 的内容(知识)上。强调通过训练,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比 较、分类,学会想象、推理和判断,甚至创造。
2.共同要素说
3.创设与应用情景相似的学习策略。 学习情景与日后知识应用情景越相似,越有助于学习 迁移。尤其是技能的迁移。为此,教学中,教师在进行 教学情景设计时,要尽量为学生设置与实际情况相似的 情景。模拟教学是这一教学策略的具体应用。 4.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学科结构。 结构化知识有利于迁移。根据知识掌握的同化理论, 一切新知识的掌握都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为 了促进迁移,教学中,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保持较高的可 利用性、可辨别性和清晰性,使其在新知识的学习时, 迅速准确的找到与之相对应的旧知识,及时为新知识的 学习提供相对应的固定点,从而充分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的核心内容或主要内容,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
4.关系转化说 5.学习定势说
促进知识迁移的教学策略
主要目的是为教学如何有效促进知识得正迁移提 供科学依据和策略。 1.加强原理教学,促进原理或规则的迁移。 2.重视学习机会,促进学习方法迁移。 3.创设与应用情景相似的学习策略。 4.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掌握学科结构。
1.加强原理教学,促进原理或规则的迁移。 概括原理说表明,两种学习任务间的迁移,主 要是由于共同的原理造成的。为促进原理的迁移, 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准确地理解基本原理。为此, 教学应采取下列策略:(1)给与恰当的学习内 容或练习习题,使学生充分掌握并达到快速学习 的程度;(2)通过练习使学生在充分理解原理 的基础上,应用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3)在 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和概括学过的知 识,充分掌握运用基本原理的条件、方法,使基 本原理达到最有效的迁移。

知识的获得、迁移与应用

知识的获得、迁移与应用

(三)知识应用与迁移的关系
1、知识的应用,即知识迁移的实现,知识 的应用促进了知识的迁移。 2、知识的应用有助于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 知识的转化。 3、知识的迁移是知识应用的充分必要条件。
四、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是一种能力
1、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是一种能力。我们 仍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尽管学生像接 收器那样准确无误地把传授的知识全盘 接收过来,并演绎得头头是道,可是一 遇到实际的应用,往往一筹莫展,束手 无策。
这种学不致用的反差现象清楚地告诉我 们:当今的教育已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的传 道、授业、解惑,而应该旗帜鲜明地培养学 生知识迁移与应用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 也就是通过学生的实践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使基本技能得到巩固熟练,从而促使由知识 和技能的掌握过渡到能力的形成。
在知识激增和信息革命的今天,知识的 迁移更有着它的重大意义:学生能否将学到 的知识技能成功地迁移到新的情境、新的课 题,已经成为衡量学生智力和能力是否得到 发展与提高的重要标志。把“不需要教”作 为“教”的最终目的,“为迁移而教”已是 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赋予教育工作者的伟 大使命。
3、知识迁移的意义和作用:首先,迁移与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密切相关。 其次,认清迁移的实质和规律对教学方法的 选择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都有重要的实践意 义和理论意义。而且,充分认识迁移发生的 规律,也有助于教师把教学实践中积累的教 学经验迁移到新的教学中去。形成知识的广 泛迁移可以避免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实现知 识点之间的贯通理解和转换,有利于认识事 件的本质和规律,构建知识结构网络,提高 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有效性。
2、知识同化的一般条件: 首先,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 同化新知识的相应知识基础; 其次,学习材料本身应具有内在的逻辑意 义,并能够反映人类的认识成果; 再者,学习者还应具有理解所学材料的动 机。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

1.科学精选教材 要促进学习迁移的发生,对教学的内容需要进行科学地选择。 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的要求,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 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 精选教材要突出每门学科的基本结构;要随着科学的发展而 不断变化更新;必须把最基本教学的内容和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 科学成果放在首位;要突出学习材料的共同要素,突出学习材料 的内在联系、学习材料的组织结构和应用价值。
所谓负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 碍作用。例如,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学习英语的 48个音标的 发音最初常常受到干扰;汉字学习中在一字多音、多义的 情况下互相混淆,不能区分一字多音、多义的读法和用法。 在教育工作中要避免和消除负迁移的影响。
零迁移
某种学习对后来的学习 不产生明显的影响。如学习驾 驶一辆装有普通变速器的汽车对于学习操作计算机就不会有 什么影响。 (二)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桑代克和武德沃斯发现,在特定的背景下对某种技能的 练习并不能提高这种技能的广泛使用的能力。例如,训练学 习者估计矩形面积的能力不会提高他们估计三角形、圆形和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能力。教师应该把各种教学知识教给学生, 让他们了解如何应用这些知识。 桑代克认为,当各个情境拥有相似刺激(元素),并且 也要求相似的反应,那么迁移就会发生。初始任务于迁移任 务之间必须存有清晰,明了的关系。例如,像训练,练习和 家庭作业这样一些学校布置的任务,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很清 晰,明了的。
根据迁移的起始点不同,迁移又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 移。
(三)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从迁移发生的方式来看,迁移又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
三、迁移理论
(一)形式训练说
心理训练说认为学习某些科目(如数学,古典文学),较之 学习其他科目,能更好的增强一般心理机能。形式训练与迁移 有关,把它作为学习必要的技能和知识的方法。这种观点在北 美盛行了200多年。 质疑:心理机能的训练在实际中,是否有助于迁移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为学生提供自然界中该概念的正例和反例,要 求学生解释这些例证和所学概念的关系。 (5)利用概念的“变式” (6)在实践中应用概念
第三节 学习迁移
一、定义 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 所产生的影响。 1、既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 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2、既包括积极影响,也包括消极影响。

二、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Thorndyke,1901)根据一系列实验的结果 指出,之所以产生迁移,是因为练习课题与迁移 课题之间具有共同的要素。练习任务与测验任务 越接近,测验任务的成绩越好。 实验 先让大学生估计多种图形的面积,测量其判断成 绩;然后用90个平行四边形充分训练。最后的测 验一是判断长方形的面积;二是判断与训练材料 不相似图形的面积(在前测中出现过)。结果长 方形面积判断成绩提高;其它图形判断成绩没有 提高。
第四节 学习迁移的传统理论及其研究
一、形式训练说
(一)沃尔夫(德) (二)基本观点 个体心理的组成部分是各种官能,如注意力、记忆力、 推理力等等,这些官能可以象肌肉一样通过训练而得到 发展和加强,同时,如果一种官能在某种学习情境中得 到改造,就可在与该官能有关得所有情境中自动地起作 用,从而表现出迁移的效应。 训练任务A 记忆力 迁移任务B 训练和改造各种官能,是教学最重要的目标,训练的项 目越困难,官能得到的训练就越多。形式的训练要比具 体内容的学习更重要。
背景资料、桑代克知觉预测(1901)
预 测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迁移的种类
从结果上看: 正迁移是一种学习能促进另一种学习。
例如,学生掌握了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V = 1/3SH,就有助于 学习三棱锥、四棱锥的计算方法
负迁移是一种学习阻碍和干扰了另一种学习。
例如,学会骑两轮车后再学骑三轮车
从产生的情景看: 横向迁移是指在内容和水平上相似的两种学习之间 的迁移。 纵向迁移是指不同难度、不同概括性的两种学习之 间的相互影响。
(三)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在学校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概念同化的 方式来获得概念的。以这种形式的概念学习 为基础的教学从过程上来看属于规则—例证 式教学。规则─例子─规则 (1) 给所教概念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告诉学 生这一概念的上位概念是什么并为学生具体 分析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关键特征。 (2) 通过定义的形式将这一概念归入应处的 类别,并确信使学生能明白无误地理解概念 的属性是什么。
三、学习迁移的研究方法
(一)建立等组(或班) (二)进行教学处理 (三)测量与比较两种学习结果 (四)得出结论,说明迁移是否产生及其迁移量的大小
四、研究学习迁移的意义
实践意义 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为迁移而教学”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理论意义 了解学习规律,是学习理论建立的主要支柱 了解学习与发展的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M.L.比格:“学校的效率,大半依学生们所 学材料可能迁移的数量和质量而定。因而学习迁移是教育最 后必须寄托的柱石,如果学生们在学校中学习的那些材料无 助于他们进一步沿着学术的程序,不但在目前,而且在以后 生活中更有效地应付各种情景,那么教育就是在浪费他们的 时间。”
年轻的 R P S O 草地上 P R 在 O 女人 S P O 高尔夫 R 打
1 表象更现实地表征客观对象的三维空间特征及各个维度上的细节特征; 2 表象能承受各种施加于它们的心理运作,如旋转、扫视、组织与分解等; 3 与实际知觉相比,表象可能会比较模糊与概括,或欠完整,欠精确。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二、知识的分类P250
按性质分: 陈述性知识(狭义知识) 知识(广义的知识) 智慧技能 程序性知识(技能) 认知策略 动作技能 根据不同的维度,可作不同的分类,分类见下一页
潘菽对知识学习的分类
感性知识的学习 理性知识的学习
奥苏贝尔对知识学习的分类

表征学习 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规则学习 问题解决的学习
(三)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3) 用概念的正例和反例分别来说明概念的关键特 征。举例时,要①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呈现例子;② 选择彼此各不相同的例子;③比较正例和反例。
例如,教“液体”这一概念,可以由易到难举例,先举水, 果汁,然后举黄油、香波。黄油、香波在无关特征上彼此各 不相同,黄油较厚、不透明,香波则不能吃。这样以防外延 缩小。然后举出几个反例,如沙子、稀泥,虽然它们也能倾 泻,但不是液体。这样以防外延扩大。
陈述性知 识 程序性知 识 关于事实、定义、程序与规则是什 么的知识,其表征形式有四种:命 题、表象、线性排序、图式。
关于如何行动的知识,其表征形式 为:产生式。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比较
陈述性知识
是什么 相对静态
程序性知识
怎么做 动态的操作
提取速度较慢
速度较快,自动执行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联系
一、什么是知识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 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最 终答案,相反,它会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不断地被 “革命”掉,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而且知识并 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需要 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它把知识看成是主体 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由哪一方面产 生的,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 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 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概念表征
3、概念的分类
(1)日常概念和科学概念 (2)易下定义的概念和难下定义的概念 (3)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二)概念学习的形式
1.概念形成 概念形成是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概念获得的主要形式。 在学龄期以前,儿童的各种经验十分贫乏、认知能力的发 展还处于初级水平,他们可以通过观察、辨别、概括、归 纳等方式获得一些诸如房子、玩具、汽车、叔叔等的简单 的、具体的概念。除了较具体的概念外,儿童还通过同样 的过程获得了朋友、诚实、干净、淘气等较为复杂和抽象 的概念。 2.概念同化 概念同化意指学生以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通过认知结 构的同化作用获得一个新概念或完善一个原有的概念的过 程。 在学校教学中,学生概念的学习都是以已有的知识经验为 基础来进行的。
第二节 知识的理解
一、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262 (一)客观因素 1、学习材料的内容 (1)学习材料的意义 (2)学习材料的具体程度 (3)学习材料的复杂性和难度 2、学习材料的形式(直观还是抽象) 3、教师言语的提示和指导
一、知识理解的影响因素262
(二)主观因素 1、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 包括准备性知识和认知结构等 2、学生的能力水平 包括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等 3、主动理解的意识和方法 包括主动理解的意识和策略
加涅对知识学习分类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RE梅耶对知识学习的分类 言语信息、陈述观念的能力 动作技能 态度 言语知识 程序性知识 策略性知识
二、知识的分类

现代认知派的分类(安德森)
陈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包括事实、规则、 事件、态度等,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是 关于“怎么办”或“如何做”的知识。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意义在头脑中主要以命题形式得到表征。一个命 题大致对应一个观念,由两部分组成:关系和主 题。 如“小明买书”这个句子中,包含一个命题,其 主题是“小明”和“书”,关系是“买”。
买 R S 小明
O P

S代表主体,O代表客体,它们都是 主题;R表示关系。
(一)陈述性知识的表征
二、 概念的学习267
(一)概念的含义 1、所谓概念,是指代表一类享有某些共同特性 的人、事物、事件或观念的词或符号。 (1)每一个概念都有一定的内涵和外延。 (2)在不同年龄阶段,个体所理解的同一概念 的含义是有区别的。例如, 儿童的“生命”的概 念。 (3)概念又是有层次的。
二、迁移的种类
从迁移产生的方向看: 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从内容上看: 特殊迁移是指某一领域的学习对另一种学 习有直接的、特殊的适应性。 一般性迁移是通常表现为原理原则的迁移, 有时在两个看起来不相同的学习内容中也有 发生,或表现出态度的迁移。
2、概念的结构
(1) 概念名称 概念大多都有具体名称。人类所使用的大部 分词汇是概念,但并非所有词汇都是概念, 当一个词所指代的是一类事物的属性时才能 被称为概念。 (2) 概念属性 又称关键特征,是一个概念的所有成员都具 有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关键特征与无关特征。
2、概念的结构
(3) 概念定义 概念定义就是用一个或几个句子对概念所代表的 某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所进行的概括。但有些事物、 事件或观念是非常复杂的,有时虽然我们知道一 个概念的内涵,但真正要给它下一个定义却比较 困难,如“友谊”、“真诚”、“学习”、“意 识”等就属于较难下定义的概念。 (4) 概念例证 概念所反映的是某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属性,每一 个概念成员都是这一概念的具体例证. 正例或肯定例证; 反例或否定例证。
2、概念的结构
定义:长方形是四角都是90度、两组对边平行且 相等的四边形; 特征:⑴直线;⑵90度角;⑶对边平行;⑷ 对边相等; 例证: 上位概念:平行四边形、四边形; 下位概念:正方形; 同位概念:矩形。
概念的表征
1、特征表征 定义特征——概念规则:合取;析取;否 定;关系 2、原型表征 最佳代表——类别成员代表性程度
第八章 知识的学习与学习迁移
第一节 知识的分类与表征
一、什么是知识
狭义知识:储存在语言文字符号或言语活动中的信 息或意义,如概念、公式、定理等 广义知识: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 切信息及其组织。 (皮亚杰:知识是主体与环境或思维与客体相互作 用而导致的知觉建构,知识不是客体的副本,也不 是主体决定的先念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