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科学测量教案温度的测量
第四节 温度的测量
六、 其他温度计
温度的测量
类型一:给你一支刻度不准确或没有刻度的温度计 例1、一支温度计0 ℃时水银柱在10毫米处, 100 ℃时 ,水 45 ℃ 。 银柱在210毫米处,水银柱在100毫米处温度是_______ 例2、有一支水银温度计刻度不准确,将温度计放在冰水 混合物中时,温度计内水银柱长度为7厘米,插入一标准 大气压下的沸水时,水银柱的长度为32厘米,当把该温度 计插入某种液体时水银柱长度为27厘米,则此液体的温度 80 ℃ 是________ 。
六、 其他温度计
光测温度计
辐射温度计
双金属温度计
电子温度计
第4节 温度的测量
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二、温度计
⑴ 、温度计的结构和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⑵ 、常见温度计——水银、酒精、煤油温度计
三、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 四、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选、放、读、记 五、体温计
(1)、体温计的结构和原理 (2)、体温计的正确使用(选、放、读、记) (3)、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的比较
四、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如何正确使用液体温度计(选、放、读、记 )
(4) 记:带单位记录数据(不需要估读)
练习6:读出下列温度计的示数
写作: 读作:
-23℃ 零下二十三摄氏度
写作: 25℃ 读作:
二十五摄氏度
五、 体温计
(1)体温计的工作原理 (2)体温计的构造特点 液体的热胀冷缩
特别细的弯曲细管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 ℃
1个标准大气压下, 水沸腾时的温度:100 ℃
在0 ℃和100 ℃之间 100等分,每1等份为1 ℃
3、摄氏温度的写作和读作 “三十七摄氏度” 如人的体温是“37℃”,读作: 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 ℃”,读作:“零下四摄氏度”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1.4.3 温度的测量ppt课件
夯实基础·巩固练
7.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为防止胀破玻璃管,必 须注意( C ) A.温度计的长度 B.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 C.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D.温度计的最小刻度
夯实基础·巩固练
8.体温计的准确程度比一般温度计高,这是因为( C ) A.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 曲的玻璃管 B.体温计内装的是水银 C.体温计的玻璃泡容积大而玻璃管又很细 D.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小,最小刻度大
探究培优·拓展练
【点拨】(1)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柱高度随温度升高 而下降。(2)从表中数据发现温度从17 ℃上升到27 ℃只 变化了10 ℃,水柱高度已从30.2 cm下降到4.2 cm,快 接近于0了,所以温度的测量范围较小。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C.35 ℃
D.15 ℃
夯实基础·巩固练
4.观察图中温度计甲和温度计乙(只画出一部分),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 B.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两支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一样 D.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夯实基础·巩固练
【点拨】由图可知,甲为体温计,乙为普通温度计。体温计 的测量范围为35~42 ℃,不能放入沸水中。体温计由于有一 段很细的弯曲管子,使水银膨胀时可以通过而遇冷收缩时不 能通过,所以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普通温度计不可以。 体温计的最小刻度为0.1 ℃,普通温度计的最小刻度为1 ℃。 但两者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答案】D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4节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长度、温度、重量等基本测量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测量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温度、重量等基本测量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2.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测量工具,避免误差和错误,理解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测量工具:尺子、温度计、天平、卷尺等。
2. 准备实践活动器材:学生分组实验所需的测量工具。
3. 准备教学视频和图片,介绍测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4. 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测量。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我们小学阶段学习的一些测量方法,比如:测量身高、体重、步长等。
2. 引导学生说出其他需要测量的内容,并鼓励他们思考测量方法。
3. 引出科学课程中的测量概念,强调测量的意义和重要性。
4. 介绍本节课需要学习的测量工具和方法,例如:直尺、卷尺、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等。
(二)实验探究1. 实验一: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使用直尺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长度,如:书本、铅笔、文具盒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使用卷尺测量教室或体育场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3)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4)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2. 实验二:质量的测量(1)使用天平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质量,如:书本、铅笔、小玩具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张纸的质量,并尝试设计实验方案。
(3)讨论误差产生的原因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3. 实验三:力的测量(1)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些常见物品的重量,如:文具袋、书包等,并记录测量结果。
(2)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弹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引导学生总结力的基本概念和单位。
(三)拓展应用1.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些有趣的测量实验,例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等。
1.4《科学测量》
练习
科学教科书一张纸的厚 度应该如何测量?若某学生 在书内共测量100页书的厚度 得0.44cm,则每张纸的厚度 是多少?
方法二、夹长法
测量硬币的直径
使用工具: 测量示意图: 表格及数据: 问题讨论:
方法三、替代法
用“替代法”(或化曲为直)测量曲线长度
方法四、轮转法 测量曲线长度
曲线长=硬币周长X硬币转 过的圈数
①累积法 ②夹长法 ③替代法 ④轮转法
2、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
线、量程、分度值.
零刻度线
量程 分度值
单位
3、会放:
错的
3、会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
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 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 不能倾斜。
4、会看: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78cm
6、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
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2.78cm
会选:根据需要选择 会认: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会放: …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
…边贴 紧待测物体,平行测量。 会看: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会读:孤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会记: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注意:
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 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多次测量值的平均值
3.误差不是错误
下列物体中,长度最接近40厘米
的是( B )
A、钢笔的长度 B、热水瓶的高度 C、铅笔盒的长度 D、墨水瓶的高度
方法一、累积法
1、测单张纸的厚度 2、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注意:测出的一张纸(或细铜丝)的精确度要 尽量和刻度尺本身的精确度保持一致。
三年级科学测量气温教案
三年级科学测量气温教案科学概念目标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2.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科学探究目标1.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以此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2.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工具的使用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图,分析获得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
难点:按计划的5个时间点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
【教学准备】气温计、多媒体课件,每两人一支气温计、记录表、柱状统计图、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课件出示:冬天和夏天两张不同的图片。
提问: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预设:气温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揭示课题小结:看样子气温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测量气温”(板书)。
3.聚焦问题提问: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气温呢?如何来测量呢?二、探索:气温计的使用方法(预设25分钟)(一)去室外测量气温[材料准备:每组2根气温计、学生活动手册]1.出示气温计,提问: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使用的气温计,你还记得如何使用和读数吗?2.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全班进行交流。
邀请1-2名学生上台进行教室气温的读数。
3.邀请其他同学对上台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4.提问:同学们的读数就是今天的气温吗?我们应该如何测量今天的气温呢?5.PPT出示测量气温的方法:·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6.总结并提问:现在都明白测量气温的办法了吗?那我们马上要到教室外测量气温了,外出测量还要注意什么?7.待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再出示温馨提醒:·在老师指定的地点测量气温;·尽量轻声,不打扰其他班级上课;·小组合作,人人都参与测量、读数;·按照测量方法规范测量,及时记录;·完成后快速安静地回到教室。
七年级上科学科学测量-ppt优秀精选课件
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
和水的温度,那么酒精的温度是 -2 ℃,水的温 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
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
12.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7.5 ℃上,某同学在未甩的 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 次为37.5 ℃D,第二次38.5 ℃,第三次38.5 ℃。则( ) A.只有第一次正确 B.只有第二次正确 C.只有第三次正确 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13.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
制成的。“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的实验中,需经过下列5个步骤,请填上正
确的顺序 BACED 。
A.选择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水的温度 C.让温度计与被测的水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8.下列关于温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0℃的冰比0℃的水冷 B.一般人的体温约为39℃ C.一般洗澡水的温度在65℃左右 D.房间温度在23℃左右人体感觉比较舒适
4.小金同学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测量结果是 35.5℃,所测量温度低于实B 际温度,其原因不可能是 () A.体温计本身刻度不准 B.没有及时读数 C.体温计与人体接触时间不够长 D.体温计显示的是腋下温度
5.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为37.3 ℃,若没有甩,又 用该体温计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丙实际体温分 别为36.8 ℃、38.1 ℃),则两次读数将是( B )
2022年初中科学同步讲义(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1章 第4节 科学测量-温度(学生版)
第4节 科学测量-温度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知道温度的意义、单位,知道温度计的构造、测量原理,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与温度的记录方法。
考查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原理、读数及正确使用,难度较小,题型主要为选择题和填空题。
知识点01 温度的测量(一)温度物体的 可以用温度来表示。
物体较热,我们说它温度高;物体较冷,我们说它温度低。
温度相同的物体,冷热程度相同,例如0摄氏度的水和0摄氏度的冰相比,温度相同,冷热程度相同。
(二)温度计(1)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的 的性质制成的,以水银温度计为例,当温度计玻璃泡内水银受热时,水银柱会上升,受冷时,水银柱会下降,观察液柱的长短变化就可以知道温度的高低。
这里采用 的科学思想,温度的变化通过液柱长度的变化来体现。
(2)构造:粗细均匀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有一个玻璃泡,在管和玻璃泡中装有适量的水银或酒精,外壳上刻有刻度。
这里采用了 的科学思想, 。
(3)常用液体温度计的种类: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
常用的制造温度计的液体有水银、煤油、酒精等。
(三)温度的单位:摄氏度( ℃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不能分开读,例如20摄氏度不能读作“摄氏20度”,而应读作“ ”;单位符号书写时要注意格式,字母左上角的小圆圈,既不能漏掉,也不能分开或者放错位置。
零摄氏度以下,应读作 。
例如,人体的正常体温记作“37℃",读作“37摄氏度”,我国北方漠河的最低气温可达“-52.3℃",读作“负52.3摄氏度”或者“零下52.3摄氏度”(四)温度计的刻度知识精讲目标导航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把的温度定为0,水部大气压不变,在的温度定为100。
0和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摄氏度。
(五)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温度计前的几点注意①温度计的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指最高待测物体的温度超出这一范围,使用温度计之前要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并判断是否适合测待测物体的温度。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1《温度的测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温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2.理解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转换关系;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温度转换问题;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温度的测量方法;2.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转换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温度计,温度转换表;2.实验器材:水,冰块,热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引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温度的认识和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过哪些关于温度的事物?温度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展示图片:展示不同场景下的温度计图片,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的展示,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和常见的测量方法。
概念讲解: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一种表示,通常用温度计来进行测量。
示意图展示:展示温度计的结构和测量原理,并说明如何读取温度。
3. 温度单位的转换(15分钟)教师介绍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概念和转换关系。
摄氏温标:以水的冰点为0℃,沸点为100℃进行刻度。
华氏温标:以水的冰点为32°F,沸点为212°F进行刻度。
示例计算:教师通过示例和计算板书,向学生演示如何进行摄氏温标和华氏温标的转换。
4. 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加深学生对温度测量和转换的理解。
实验步骤: 1. 探究冰点温度的测量:将温度计插入冰块中,观察温度变化并记录。
2. 探究沸点温度的测量: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观察温度变化并记录。
实验要求: 1. 学生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不得擅自行动。
2. 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能准确计算和分析实验结果。
5. 讨论与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实验结果,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讨论问题: 1. 你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2. 在温度测量中会遇到哪些常见问题? 3. 如何解决温度转换的计算问题?总结要点: 1. 温度的测量需要使用温度计,要注意读取温度时的单位和精度。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4节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测量的基本观点和意义,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
2. 掌握长度、温度、质量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温度、质量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应用测量工具,如何减小误差。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测量工具,如卷尺、直尺、温度计、天对等。
2. 准备实验器械,如蜡烛、火柴、木块等,用于长度测量。
3. 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用于质量、温度的测量。
4. 提前向学生说明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科学测量实例,如身高、体重、体温等测量,让学生认识到测量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科学测量。
(二)新课教学1. 认识测量工具(1)通过展示不同的测量工具,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其基本构造和功能。
(2)讲解不同测量工具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测量的基本步骤(1)明确测量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数据。
(4)计算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3. 实验探究:应用直尺测量长度(1)介绍直尺的基本知识,包括单位、最小刻度等。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记录不同物体的长度。
(3)对测量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估,总结误差产生的原因和避免方法。
4. 拓展延伸:其他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1)介绍一些常见的其他测量工具,如卷尺、测距仪等。
(2)讨论不同测量工具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方法。
(3)讲解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如液体体积的测量、温度的测量等。
(三)小结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测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尝试应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如房间的面积、水的温度等,并记录数据和感受。
(四)课外拓展1.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科学测量的知识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科学测量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测绘、环保监测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认识。
《温度的测量》教案
《温度的测量》教案《温度的测量》教案《温度的测量》教案1学习目标: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主要环节(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巩固应用---课堂小结预习内容:预习教材。
重难点、问题预测及对策:【教学重点】测量水温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水的温度教学资源及优化组合:小组: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范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参考书P46)全班: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若干(气温计、体温计、高温计等)师生互动:一、测量水温的方法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温度计来测量水的温度。
板书:测量水的温度2、师:书P45展示了一些温度计(气温计、数字温度计、体温计等),你还知道哪些温度计呢?3、师:要测量水的温度,我们必须要有合适的温度计,该选择怎么样的呢?4、学生讨论交流后师小结:一般来说,液体水的温度会在0℃――100℃之间,所以,要测量水的温度,需要选择测量值在0℃――100℃范围的温度计。
5、师:有了合适的温度计之后,我们可以直接测了吗?我们要如何来测量水温呢?请大家一起来看一下P45的插图和方法。
(学生阅读)6、师生共同明确方法。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3)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
(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
(5)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介绍完了之后,请学生想想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如果不按照这样的要求操作,会出现什么情况?(归纳:(1)――上端比较好操作,拿中间会挡住刻度,拿玻璃泡会造成所测的不是水的温度。
(2)(5)――如果碰到容器或读数时离开液面,测量的就不是水的温度了。
(3)――俯视或仰视会造成读数偏大或偏小。
(4)――没有稳定时测出的温度不准。
初中物理温度测定教案
初中物理温度测定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3. 能够正确读取和记录温度测量结果。
4. 理解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1. 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温度计的使用和读取。
教学难点:1. 温度计的精确使用和读取。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温度计。
2. 温度计使用说明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温度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概念,那么温度是如何测量的呢?2.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于温度测量的了解和经验。
二、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10分钟)1. 介绍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激烈程度的一种表现,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热量来间接测量温度。
2. 讲解热量和温度的关系:热量是一种能量形式,温度高表示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激烈,热量多。
三、温度计的使用和读取(10分钟)1. 介绍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结构和功能:温度计由玻璃管、液体和刻度盘组成,通过液体的膨胀和收缩来测量温度。
2. 演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放置温度计、如何读取温度计的刻度值等。
3. 学生练习:让学生亲自操作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并正确读取刻度值。
四、温度测量的实际操作(10分钟)1. 分组实验:学生分组进行温度测量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不同物体的温度。
2. 记录数据:学生将测量到的温度数据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五、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5分钟)1. 介绍温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天气预报、医疗、食品加工等。
2. 强调温度测量的重要性:温度测量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教师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延伸:1. 进行温度测量的拓展实验,如测量不同物质的沸点和凝固点。
2. 学习其他温度测量工具的使用,如温度传感器和热像仪。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气温》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测量气温》教案一. 教材分析《测量气温》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测量气温的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温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过感受气温的经历,但对气温的测量方法了解不多,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测量气温的方法,能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气温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测量气温的方法。
2.难点: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气温测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活动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掌握测量气温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完成气温测量的实践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温度计、计时器、教学PPT。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温度计,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怎样感受气温的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气温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气温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
同时,介绍测量气温的方法,展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使用温度计测量教室内的气温。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当操作。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了吗?让学生回答,加深对测量方法的印象。
1.4 科学测量(三)
讨论:
甲同学感冒发烧,体温为38.5℃,测 量后体温计不作任何处理,又给正常的 乙同学测量,测得体温也为38.50C,已知 这天气温:25℃。问:操作中有哪些错 误?
1、没有消毒;
2、乙同学测量错误,体温计测量完 后再次测量时,应用力甩一下,使水银 回位。
红外线辐 射温度计 测体温
小
结
一、温度(意义、单位) 二、温度计
能否使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沸水的温度?
观察体温计与水银温度计, 比较在构造和功能上的不同。
1、体温计测量范围为___℃至___℃,最小刻度为__℃。 (精确度高) 2、由于___________,所以体温计离开被测人体后水银柱 不会回落,因此体温计(可以/不可以)离开被测物读数, 这样可以方便地读出所测得温度。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⑴原理 ⑵使用 三、体温计
1、读出下列温度。
零上:(往上读)
零下:(往下读)
甲读作 零下8摄氏度
记作 -8℃
乙读作 12摄氏度 记作 12℃
2、根据常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你认为 在南极应使用哪种温度计较好? ( 提示:南极的年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
温达-89.6℃ ) 煤油温度计 -30℃~150℃ 水银温度计 -38℃~356℃ 酒精温度计 -117℃~78℃Fra bibliotek-100
10
100℃
-8℃
6.5 ℃
98 ℃
常见的温度 计
酒精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
煤油温度计
4、使用: ①不要测量超过温度计 量程的温度。
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 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注:温度计不一定处于竖直状态。
③待温度计内液面 稳定后才能读数。
第一章第四节《科学观察-温度测量》同步(无答案)---2021—2022学年浙教版七上科学
科学测量-温度的测量知识板块:温度与温度计;温度计的使用;温度的测量一. 温度与温度计1. 温度(1)温度的概念: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从微观上看,温度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温度有两种单位:①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1等分叫1摄氏度,用符号C ︒来表示。
②热力学温度的规定:以绝对零度(C ︒-273)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
单位名称叫开尔文。
简称“开”,符号是“K ”。
它是温度的国际单位。
注意:摄氏温度不是温度的国际单位,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关系是T=t+273K2. 温度计(1)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2)种类:三种常见温度计①实验用温度计:用在实验室测温度,它刻度范围一般是,因为做实验时需要测量的温度 变化范围较大。
它的最小刻度值为。
②体温计:用作测量体温,它的刻度范围是C C ︒︒42~35之间,低于C ︒35和高于C ︒42时, 人已无法存活。
它的最小刻度是C ︒1.0。
注意:体温计的玻璃泡比较大,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而弯曲的缩口。
体温计使用前需甩一甩,并且用酒精棉进行消毒。
③寒暑表:用来测气温,它的刻度范围是C C ︒︒-50~30。
因为我国大部地区冬天室外温 度不低于C ︒-30,夏天不高于C ︒50。
它的最小刻度是C ︒1。
(3)温度计的基本构造①常用温度计:玻璃外壳、玻璃泡、液体(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毛细管、刻度及单位符号。
②体温计:它的玻璃泡容积更大,玻璃管内径更细,对于微小的体温变化能显示出较长的水银柱 变化,因此测量结果更精确。
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测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缩口 升到上面玻璃管里,读体温计时体温计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来不及退回玻璃泡, 就在缩口处断开,仍指示原来的温度,所以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测量气温》教科版
1.教学重点
(1)掌握气温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学生需理解气温是描述空气温度的物理量,对人们生活、农业活动、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大影响。
(2)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气温测量。
-学生需要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放置、观察、记录等步骤。
(3)掌握气温的记录和表达方式。
-学生应学会将测得的气温数据以文字或图表形式进行记录和表达。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气温的基本概念。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它是衡量天气状况的重要指标,对我们的生活、农业活动等有着重要影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比如,夏天中午气温较高时,人们会感到炎热,需要采取防暑措施;而早晚气温适宜时,人们会感到舒适。这个案例展示了气温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气温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记录方式以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气温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二、核心素养目标
《测量气温》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感知能力,通过气温的测量,使学生能够关注并描述周围环境中的温度变化;2.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温度计,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提高动手实践能力;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学会记录、整理和分析气温数据,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探讨气温与生活、生态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以上目标旨在培养学生在新教材要求下的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一章 第4节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上册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在《科学测量》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点:1. 理解科学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包括测量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基本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如刻度尺、温度计等的使用。
3. 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测量工具进行准确测量的能力。
4. 树立严谨的测量态度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如下:重点:1. 强调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突出测量在科学实验中的基础性作用。
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测量概念,并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 培养学生独立操作测量工具,准确记录和解读测量数据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科学测量》第一课时的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准备:1. 教学材料准备:包括各种测量工具(如刻度尺、温度计、天平等)以及相关实验器材。
2. 教学环境准备:确保教室内有充足的空间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准备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3. 教学课件准备:制作包含测量概念、工具使用方法及实例的PPT课件,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4. 教师知识储备:教师需提前熟悉教材,掌握教学重难点,准备好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疑问。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课程的开始,教师首先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将展示一系列日常生活物品的图像,包括饮料瓶、水杯、长条状的桌子等。
在每一张图片的旁边标注着对应的模糊不清的数值,引导学生猜测并推测这些数值是什么。
接着,教师将简要解释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为后续的课程内容铺垫。
二、新课内容展开1. 测量概念引入在明确测量概念之前,教师将先让学生们明白,通过观察、测量来了解事物的大小、形状、长短、快慢等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之后,会向学生详细介绍什么是“测量”及其目的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具体的测量例子(如温度计的测量、尺子的测量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初中温度的测量教案
初中温度的测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3. 能够进行简单的温度数据分析。
教学重点:1. 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
教学难点:1.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2. 温度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1. 温度计若干支。
2. 实验器材:冰块、温水、烧杯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温度?为什么需要测量温度?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测量温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体的状态,以及进行各种实验和研究。
二、讲解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0分钟)1. 介绍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讲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放置温度计、如何读取温度值等。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准备实验器材,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冰块的温度。
2.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
四、学生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温度计测量冰块、自来水和温水的温度。
2. 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并学会如何处理和分析数据。
五、总结和讨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温度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温度计的使用心得。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温度测量的重要性和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温度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了正确使用温度计。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读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温度测量的意义,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避免误差的产生。
七年级科学第1章科学入门第4节科学测量第2课时教案浙教版
第4节科学测量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量筒(杯)的正确使用方法。
2.学会量筒(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会用量筒和量杯测液体的体积。
难点: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或排水法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三、教学用具刻度尺、量筒、量杯、水、石块、多媒体课件等。
四、相关资源长度测量、估测自己身高、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等。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学习了长度测量以后,有没有办法测量一个立方体的体积?新知讲解(一)体积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3),较小的体积单位还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1m3=1000L;1mL=1cm3 ;1L=1dm3 ;1L=1000mL。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只要测量出它的长、宽、高,根据体积公式,便可求出它们的体积.对于液体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怎么测量体积呢?(二)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1。
观察:量筒的量程、分度值、单位。
量程:常用100 mL,200 mL分度:1 mL,2 mL,5 mL单位:毫升(mL)1 mL = 1 cm32.使用量筒和量杯测液体体积时的注意事项:(1)不能用量筒和量杯配制溶液或做化学反应实验。
(2)不能用量筒和量杯来加热液体,也不能用来装热溶液,以免炸裂。
(3)量取液体时应该在室温下进行。
3。
正确使用量筒(1)会选任何一只量筒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即量程,要能根据被测量的量选择量程合适的量筒。
(2)会放使用量筒测量时,量筒要平稳地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3)会看读取量筒的数据时,若液面是凹液面,视线应以凹液面底部为准;若液面是凸液面,视线应以凸液面顶部为准。
(4)会读要会根据量筒刻度的分度值读出准确值,同时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思考:仰视或俯视液面,读数会有什么影响?提示:仰视液面会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液面会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小组讨论:你是如何测量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的不规则固体体积的?分析:(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正确读出液面的刻度值V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1章第4节科学测量
第1课时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测量的意义。
知道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常用单位。
(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
(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
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2.科学探究目标:初步了解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直尺,三角板,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细线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测量的意义
1.通过关于测量的小故事引出测量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同类标准量比较的过程,并举实例让学生直觉的判断长短,大小和远近,感受一下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引导学生说出各种长度测量方法,如用伸开的双手去量,用脚步去量,让学生知道测量长度也是一个比较的过程,使学生对长度的测量有一个初步的概念
3.提出思考问题:我们的感官对长度的判断可靠吗?
分析教材中的插图,说明感官知觉判断往往会产生偏差。
要准确的测量长度,必须借助长度测量工具,还要规定长度“公认的标准量”,即长度单位。
二.长度的单位
1.请同学们目测自己科学课本和课桌的长度,宽度,把目测的数据记录在本子上,
择要板书。
分析学生所测数据,指出其中的缺漏,选出有代表性的进行讲评:如有的学生只写出数而没写单位,单位使用混杂等等。
强调指出,测量结果只写出数字没有单位是无意义的。
2.介绍长度的常用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微米,纳米等单位可以适当介绍,以激发学生兴趣。
3.举出一些物体长度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长度的单位
4.介绍“北京-杭州”的空间距离,“不同物体的空间尺度”等内容,让学生对各
种物体的空间尺度有一个较为整体的理解,有一个可比性。
三. 正确使用刻度尺
1.熟悉刻度尺:介绍零刻度线,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
让学生观察铅笔盒中的直尺,三角尺等,找出零刻度线,测量范围,最小刻度值
2.练习使用刻度尺:
(1)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放,看,读
(2)学生使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分析学生所测数据,加以修正。
3.思考问题
(1)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已磨损,刻度不清,怎样测量?
(2)《科学》书宽度在16.8厘米和16.9厘米之间,该怎样读数?
四.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1.估测长度时,可利用身边的尺子进行粗略的估测。
介绍身体上的尺子。
2.介绍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测量工具
3.思考问题
(1)选择刻度尺是不是越准确越好呢?
(2)为装玻璃和窗帘都要测量窗户的长度,应分别选用什么样的刻度尺?五.特殊的测量方法
问题:
1.根据地图怎样怎么样计算北京到杭州的铁
路的实际长度?
“化曲为直法”
“滚轮法”
2.何用刻度尺测量乒乓球的直径?
“卡尺法”
3.如何测量《科学》书中一张纸的厚度?
“累积法”
第2课时体积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常用单位。
(2)熟悉量筒和量筒上的刻度。
(3)学会用量筒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体积。
2.科学探究目标:初步了解科学探究过程
3.情感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使用量筒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量筒,量杯,饮料瓶,橡皮泥,木块,冰糖,细沙,铁块,大头针等教学过程设计:
一.体积
引入:课前让学生
收集带有体积标
识的商品,如饮料
瓶,洗发水瓶等,
引导学生认识不
同的体积标识,引
出体积的概念。
二.体积的单位
1.了解各种常见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2.感受体积的单位
做一个1立方米的箱子,从其一个角处切割出1立
方分米的小箱子,让学生感受单位的大小。
1立方厘米可以用手指头来比较。
3.总结日常生活中测量体积有两种方法:用标准量去比较,用
测量工具测量
三.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
1.量筒:实物投影量筒,师生共同观察,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刻度单位:毫升
(2)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3)使用方法:把量筒平放在桌面上,视线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
最低处相平
(4)思考:俯视或仰视对结果回造成怎样的影响?
2.学生动手实验:练习使用量筒及读数
3.量杯与量筒的比较:实物投影量筒和量杯,请学生回答以下
问题
(1)你觉得二者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2)你觉得量杯的刻度均匀的,刻度值应该如何标?
(重点解释为什么量杯的刻度是不均匀的)
4.自制量杯的展示
课前让每一个学生都自制一个量杯,课上让学生展示自己量杯,并讲解自制过程和选用的标准量并分析每一个量杯的优缺点。
或者个别学生的自制过程可排成录象,在课堂上演示。
思维扩展:形状非常不规则(如可乐瓶)的容器能不能制成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四.任意物体体积的测量
1.课前让学生每个人准备3样东西,并设计方法测量其体积。
课上让学生针对一样东西讲一下自己设计的测量体积的方法并做演示。
2.教师针对学生的设计方案给予一定的点评,最后总结归纳出测量体积几种情况:
(1) 液体体积测量:直接用量筒或量杯测量
(2) 形状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测出数据,代入公式计算
(复习立方体,柱体体积计算公式)
(3) 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排水法
探究1:若被测物不能沉于水下怎样测量体积,如木块?
探究2:溶于水的物质怎样测量体积,如冰糖?
(提供实验仪器,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较好的组到前面演
示,分析每一种实验方案的优缺点)
第一章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前测: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教学反思
一、建议: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是初一学生首次接触到的测量的知识,这时学生从前几节课中对“科学”刚
有了一些了解和兴趣,但一转入学习测量,许多学生就感到没有趣味,对学习物理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随便摆弄刻度尺,以为没有什么好学的。
能否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正确的方向,对以后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一)进一步激起学习兴趣
开始学习《科学》,初中学生往往想到那些有趣的现代科学技术,而对长度体积的测量等简单的学习内容缺乏兴趣。
因此,帮助学生克服轻视测量的心理障碍,是搞好教学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应设法引起学生对测量的注意和兴趣,从而激起学习兴趣,并把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二)充分运用实验来培养学习兴趣和实际技能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光靠教师的讲解是不行的,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机会。
比如长度的测量这节课有“目测”、“尺测”、“估测”三部分,先让学生目测,结果使他们出乎意料,这对于好奇、好问、好动的学生来说是有吸引力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操作的积极性。
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恰当的引导,可以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高涨,并能在这个基础上认识到测量的重要性,获得一定的实际技能。
(三)适当组织讨论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好形式
只有教师的讲解和学生默默地实验,是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
学生好动、好思考,也爱辩论。
因此,适当组织讨论,正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能激发广大学生的积极性。
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讨论的题目,并正确地进行组织和引导,以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讨论,学生的思维就会不断地发展,得到许多收获,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一时激起的学习兴趣也不会持久。
因此,在组织讨论时,必须注意使学生在讨论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当然,脱离学生的原有基础提出过高的要求也是不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很好地了解学生。
(四)注意实验,观察和抽象思维相结合
测量的重要性,刻度尺,量筒的使用方法,长度,体积单位及其换算,量具的正确选用等知识,都不要生硬地灌注,但也不能只让学生实验而不了解这些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组织学生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维,逐步地领会到这些知识。
这样,不仅不会削弱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他们的学习兴趣达到新的高度。
二.收获
《长度体积的测量》这节课在知识上面应该说没有什么难度,难的是怎样转变教学思路,怎样从传统的启发式教学转变到适应新课标背景下的探究式教学。
在备课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这种转变的艰难。
教学过程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收获较大:
1.要让学生评价学生
2.不要让学生猜测老师在想什么,而是要猜测学生在想什么
3.不要把学生的思路硬是拉到老师的思路当中去,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空间
4.对学生的想法不要急于作出评价
5.要学会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