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与他的《三寸金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节目
镌刻民族文化闪亮的丰碑
——冯骥才与他的《三寸金莲》
栏目头:
当民族文化在信息化的今天,呈现出渐行渐远之势,他,一个朴素的文字作家,担当起为民族文化代言的角色,在我们这色彩斑斓的现代化时代里,镌刻出一块块意味深沉、光耀历史的丰碑,他是我们的民族作家冯骥才!
开场:
“今天我们终于可以提起笔来,为中国妇女的缠足史画一个终结的句号。因为那蹒跚地行走在中国大地上的小脚即刻就要消失了。但是别以为这个句号画得轻松,一挥而就;就像看过一本大书那样,随手一合便是。这个句号画起来分外的凝重沉缓,艰难吃力。低头一看,原来它不是通常的墨色,而是黏稠而殷红的血!”
一个沉淀于民族历史文化之中的艺术作家,可以面对自己的民族有如此深刻地扣问?冯骥才,从书画社的绘画工作到担任文艺理论讲授教师、文联主席,在不断地自我完善中坚守着对民族文化的执着探询与思考!
小说《三寸金莲》是冯骥才1986年出版的作品,也是其最有争议的作品。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清末民初的北方小镇:穷人家女子戈金莲幼时被奶奶裹足,虽然痛苦难耐,却因此嫁入富人家。通过两次赛
脚,她从失宠到得宠,从此由痛恨裹足的人变成这一封建习俗的卫道者。但是当女儿又面临裹足时,戈金莲的母性与传统观念发生了碰撞,她终于放走了女儿。女儿后来成立了“天足会”,倡导废除裹足,站在了戈金莲的对立面。
“一大块蓝布,给奶奶剪成条儿,在盆里浆过,用棒棰捶得又平又光,一排晾在当院绳子上,拿风一吹,翻来翻去扑扑响,有时还拧成麻花,拧紧再往回转,一道道松开,这边刚松那边又拧上了。”
只是一块普通的蓝布条而已,却曾经拧紧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女子,她们的脚裹在其中,命运也裹在其中,在那松与拧之间彻底歪曲了。应当看到,冯骥才笔下描写的不是民族文化的光环,而是民族文化的一块痂结,看到这儿,很多读者迷惑了,难道把民族文化最动人心骨的部分呈现给大家好,真的是在倡导大家关爱民族文化吗?
“目前在世的“金莲”老人中,年龄最小的也有70多岁了。在“金莲”这一封建遗存即将消失的今天,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的新一代读者若看不到那些缠足用的脚盆、看不到那些为不放足的女子开出的罚单,永远无法理解中国女人的千年血泪。我希望他们通过这本书真切地感受到历史的真实,复原了那曾经活着的历史。”
正如上述冯骥才所说,他称三寸金莲是封建文化这棵千年大树结下的一种光怪陆离的果实。尽管这果实已经枯萎和凋落,但大树未绝,就一定会顽强地生出新的果实来。历史的幽灵总在更换新装,好重新露面。在保护民族文化的路途中,他看到了中国文化之中的潜政治与
歪曲,只有引领后来人深入地探看民族文化,才能够更为深刻地明确保护民族文化的必要,试想,如果对民族文化没有一番全面地识定,如何知道去更好地保护并捍卫我们的文化?所以,冯骥才认真地对三寸金莲的产生过程做了这样的描写:
“奶奶拉过木盆,把她脚涮净擦干,放在自己膝盖上。这就要裹了,香莲已经不知该嚷该叫该求该闹,瞅着奶奶抓住她的脚,先右后左,让开大脚趾,拢着余下四个脚趾头,斜向脚掌下边用劲一掰,骨头嘎儿一响,惊得香莲“嗷”一叫,奶奶已抖开裹脚条子,把这四个脚趾头勒住。”
“奶奶手好快。怕香莲太闹,快缠快完。那脚布裹住四趾,一绕脚心,就上脚背,挂住后脚跟,马上在四趾上再裹一道。接着返上脚面,借劲往后加劲一扯,硬把四趾煞得往脚心下头卷。香莲只觉这疼那紧这踒那折,奶奶不叫她把每种滋味都咂摸过来,干净麻利快,照样缠过两圈。随后将脚布往前一拉,把露在外边的大脚趾包严,跟手打前往后一层层,将卷在脚心下的四个脚趾头死死缠紧,好比叫铁箝子死咬着,一分一毫半分半毫也动弹不了。”
“转天脚更疼。但不下地走,脚趾头踩不断,小脚不能成形。奶奶干脆变成城隍庙里的恶鬼,满脸杀气,操起炕扫帚,打她抽她轰她下地,求饶耍赖撒泼,全不顶用。只好赛瘸鸡,在院里一蹦一跳硬走,摔倒也不容她趴着歇会儿。只觉脚趾头嘎嘎断开,骨头碴子咯吱咯吱来回磨,是扎心疼,后来不觉疼也不觉是自己的了,可还得走。”
“谁知这次挨了更凶狠的裹法,把连着小脚趾头的脚巴骨也折下
去,四个卷在脚心下边的小趾头更向里压,这下裹得更窄更尖也更疼。她只道奶奶恨她逃跑,狠心罚她,哪知这正是裹脚顶要紧的一节。脚趾头折下去只算成一半,脚巴骨折下去才算裹成。可奶奶还不称心,天天拿扜面杖敲,疼得她叫声带着尖,钻墙出去。”
这一过程,曾经中国的千千万万个年轻女子在泪水与疼痛中感受过,当奶奶狠心地将小香莲的脚趾折向疼痛时,小香莲就已经成为中国妇女悲苦命运的代言人了。面对历史,回避不是最好的态度,鲁迅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冯骥才是以勇士的形象走在民族文化的探索队伍前沿的!
冯骥才是以小说名世的,至今,各种版本和各种文字的作品,已经出了150多种,摞起来比他还高,真正的著作等身,海内外的读者熟悉他,多是通过这些作品,因此,他的主业,应该是个作家。而他偏偏又有着绘画的才能与灵性,他的每一幅画作,都同他的小说一样,具有震人心魄的力量,其中的文化内涵,非一般的画家所能超越。两条腿走路,使大冯面前的路越走越宽。这几年,大冯又成了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到处游说并付诸行动,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民间文化的保护上了。走到今天这一步,可以说与他的文化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在他的不少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他对民族文化的独到见解以及注脚,这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要暂时放下写作,去做这费力讨好的事情了。
“傻丫头!咱闺女家裹脚,为的就是不叫你跑。你瞧谁家大闺女
整天在大街上撒丫子乱跑?没裹脚的孩子不分男女,裹上脚才算女的。打今儿,你跟先前不一样,开始出息啦!”大脚姑小眼弯成月牙,眼里却满是羡慕。”
此刻,所有的读者都吃惊于裹脚在大脚姑眼中是如此地崇高,而正是这段话之话,小香莲从被动裹脚走向主动要求裹脚,直至羞愧于赛脚大会的失败,小香莲的思想流变生动地演绎着中国妇女命运的悲哀痕迹!中国妇女的悲哀,中国民族文化之中的悲哀,当冯骥才将这一份份悲哀浸于那一道道裹脚布条之中时,我们的心怎能不闭上眼,认真地聆听一下中华民族艰难前行的文化足音?三寸金莲,成为了我们识悟民族文化的一个独特入口。
“小脚一双,眼泪一缸”道尽了“金莲”们一生的酸楚。写这部小说,我意在给中国文化中最隐秘、最闭锁、最黑暗的死角以雪亮的曝光。如今小脚绝了,可这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脚是不裹了,未必将来就不裹手、裹眼、裹耳朵、裹脑袋、裹舌头……中国文化中的很多东西就是这样缠缠放放、放放缠缠。
冯骥才在《三寸金莲》中最终安排了背逆封建文化的新一代年轻人,无疑是在倡导着一种向上而积极的人生,这种人生是超脱于时代之上的,是独立而光荣的,这种人生正是新中国妇女为自己争得自尊自强的人生!冯骥才在这之后的社会活动充分地体现了《三寸金莲》时分他奉于广大读者的文化态度与人生!
大概是在1994年,当时,天津正在搞大规模的现代化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