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 章节提要 第七章 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合集下载

第七章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第七章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第七章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姓名:李淼学号:09352044 班级:生科一班日期:11.20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形成ATP的组要场所。

线粒体由内、外两层彼此平行和高度特化的膜包围而成,内外膜都是典型的单位膜。

线粒体外膜起界膜作用,线粒体内膜向内皱褶成嵴,嵴上有颗粒朝向线粒体基质,成为F1颗粒。

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将线粒体分成两个不同的区室:一个是膜间间隙;另一个是线粒体基质,是由内膜包裹的空间。

蛋白质占线粒体干重的65%-70%,脂类占干重的20%-30%。

含丰富的心磷脂和较少的胆固醇是线粒体在组成上与细胞其他膜结构的明显差别。

线粒体内蛋白和酶的分布有明显的差异性。

外膜构成中的脂类与蛋白的含量几乎相等。

外膜含有孔蛋白,通透性比较高。

外膜上含有单胺氧化酶,这是外膜的标志酶,这种酶能够终止胺神经递质的作用。

由于内膜要建立氢离子梯度,驱动A TP的合成,所以内膜的通透性较低,一般不允许离子和大多数带电的小分子通过。

内膜的蛋白含量比脂类多,并且含有大量的心磷脂。

内膜的酶类比较复杂,可以分为3类:运输酶类、合成酶类、电子传递和ATP合成酶类。

内膜的标志酶是细胞色素氧化酶。

内膜的标志酶是细胞色素氧化酶。

膜间间隙化学成分很多,几乎接近胞质溶胶,腺苷酸激酶是膜间间隙的标志酶,它的功能是催化ATP分子的末端磷酸基团转移到AMP,生成两分子ADP。

线粒体基质中的酶最多,标志酶是苹果酸脱氢酶。

翻译后转运是指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等到完全合成以后释放到胞质溶胶中才被转运。

这也称为蛋白质寻靶。

共翻译转运是指膜结合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在进行翻译的同时就开始转运,通过定位信号,一边翻译一边进入内质网,然后进行进一步加工和转移。

在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肽,经过连续的膜系统转运分选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分选。

在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N端的信号统称为导向信号或导向序列。

由于这一段序列是氨基酸组成的肽,所以由称为转运肽或者前导肽。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7章(含答案)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7章(含答案)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七章细胞器一、单选题1、下列哪个细胞器不属于内膜系统:()A. 高尔基复合体B. 过氧化物酶体C. 线粒体D. 溶酶体E. 内质网2、对细胞质基质描述错误的是下面哪一项:()A. 为细胞器正常结构的维持提供所需要的离子环境B. 为细胞器完成其功能活动供给所必需的一切底物C. 是进行某些生化反应的场所D. 是细胞所需能量合成的场所3、不属于滑面内质网结构特征的是:()A. 扁囊B. 小管C. 小泡D. 管网E.与粗面内质网相连4、不属于高尔基复合体结构的是:()A. 顺面高尔基体网状结构B. 反面高尔基体网状结构C. 高尔基体中间膜囊D. 分泌泡E. 都不是5、高尔基体中间膜囊的标志酶是:()A. NADP酶B. 葡萄糖-6-磷酸酶C. 酯酶D. 磷酸酶E. 羟化酶6、下列不属于高尔基复合体功能的是:()A. 浓缩溶酶体的酶,帮助初级溶酶体的形成B. 运送膜定位蛋白至细胞膜上C. 将内质网上所需的蛋白质运回D. 分泌糖蛋白E. 帮助线粒体内外膜上的蛋白运输7、属于高尔基体中间膜囊功能的是:()A. 接受来自于内质网的运输小泡B. 将含有内质网蛋白驻留信号的蛋白再使其返还至内质网C. 对糖蛋白进行O-连接方式的糖基化修饰D. 分选来自内质多新合成的蛋白质和脂质E. 分泌磷酸酶8、执行功能作用的溶酶体的是:()A. 初级溶酶体B. 大泡性溶酶体C. 残余小体D. 内体性溶酶体E. 吞噬性溶酶体9、溶酶体内的水解酶与其他糖蛋白的主要区别是:()A.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酸性水解酶B.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糖链上含有6-磷酸甘露糖C. 糖类部分是通过多萜醇加到蛋白上的D. 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粗面内质网合成的E. 溶酶体的水解酶没有活性10、不能与内体性溶酶体结合形成吞噬性溶酶体的是:()A. 胞饮小体B. 吞噬小体C. 自噬小体D. 残余小体E. 都可以11、不属于细胞内溶酶体功能的是:()A. 在骨质更新中起重要作用B. 协助助精子与卵细胞受精C. 参与甲状腺素的生成D. 对细胞内物质的消化E. 大分子降解12、以下不属于过氧化物酶体功能的是:()A. 把血液中的乙醇氧化成乙醛,起到解毒作用B. 先将底物氧化成过氧化氢,再把过氧化氢氧化成水和氧气C. 将脂肪中的脂肪酸转化成糖D. 分解脂肪酸等高分子直接向细胞提供热量E. 都不是13、有关线粒体说法不正确的是:()A. 嵴通常常垂直纵轴B. 内、外膜组成线粒体的支架C. 所有线粒体均含有DNAD. 内室与外室不相通E. 内、外囊相通14、有关线粒体内膜说法错误的是:()A. 膜厚度约6~7nmB. 嵴内的空隙称为嵴内腔C. 哺乳动物细胞线粒体的嵴大多呈板层状D. 需要能量多的细胞,不仅线粒体数目多,线粒体的嵴也较多E. 产生向内的板状突起E. 都不是15、叶绿体基质中的主要化学组分是:()A. 核酸和无机盐B. RNA和酶C. DNA和蛋白质D. 酶和其他可溶性蛋白16、内质网与下列那些功能无关( )A.蛋白质的合成B.脂质的合成C.O-连接的蛋白糖基化D.N-连接的蛋白糖基化E.新生的多肽的折叠与装配17、下列选项属于粗面内质网功能的是()A.脂蛋白的合成B.分泌蛋白和膜蛋白的合成C.糖原的合成与分解D.骨骼肌的收缩18、下列关于内质网在细胞中分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质膜有时与内质网相连接B.内质网膜常与外核连接C.粗面内质网常在高尔基体的反面D.光面内质网在细胞中所占区域通常很小19、下列搭配正确的是()A.顺面——运输小泡——凹形B.反面——运输小泡——凹形C.顺面——分泌小泡——凸形D.反面——分泌小泡——凹形20、有关溶酶体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细胞内的消化器官B.所有动物细胞(除成熟的红细胞)均具有溶酶体C.含60多种水解酶,最适合PH=6.0D.被称为异型细胞器21、下列有关核糖体的论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B.核糖体常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C.核糖体属于细胞内膜系统,为颗粒状的结构,没有被膜包围D.核糖体存在于一切细胞内二、多选题1、下列不是粗面内质网功能的是:A. 分泌蛋白的合成B. 膜脂的合成C.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D. 脂蛋白的合成E. 骨骼肌收缩2、滑面内质网的功能有:A. 脂类的合成B. 膜脂的合成C.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D. 解毒作用E. 胆汁的形成3、可用于电镜观察高尔基体的染色方法有:A. 硝酸银B. 锇酸C. HE染色D. 苏木精E. 洋红4、溶酶体的主要生理功能有:A. 对细胞内物质的消化B. 参与甲状腺素的形成C. 参与肌体的器官组织变态和退化D. 协助精子与卵细胞受精E. 在骨质更新过程中起作用5、与溶酶体相关的疾病有:A. 矽肺B. 先天性溶酶体病C. 类风湿性关节炎D. 恶性肿瘤E. 心肌炎三、填空题1、内质网是与的合成基地。

细胞生物学各章重点

细胞生物学各章重点

细胞生物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细胞生物学的定义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差异
第三章: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膜骨架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第五章:胞吞和胞吐
第六章: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第七章:细胞质基质的定义与功能、内质网的两种基本类型、高尔基体的形态与功能、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的发生、分泌性蛋白质在内质网上合成过程的信号肽假说、膜泡运输的类型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途径
第九章:细胞骨架的结构与功能
第十章:核孔复合体、巨大染色体、核基质
第十一章:多聚核糖体
第十二章:细胞周期的调控
第十三章: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定义、特征、分子机制
第十四章:细胞分化的概念、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第十五章:细胞连接的类型及功能。

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小结

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小结

第七章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细胞的生存需要两个基本的要素:构成细胞结构的化学元件和能量。

生物从食物中获取能量,根据对氧的需要情况分为两种类型:厌氧、好氧。

在真核生物中,需氧的能量转化过程与线粒体有关,并且伴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而在原核生物中,能量转化与细胞质膜相关。

线粒体外膜是线粒体最外的一层全封闭的单位膜结构,是线粒体的界膜,厚6~7nm, 平整光滑。

外膜含有孔蛋白, 所以外膜的通透性非常高,使得膜间隙中的环境几乎与胞质溶胶相似。

外膜含有一些特殊的酶类,外膜上含有单胺氧化酶,该酶是外膜的标志酶,这种酶能够终止胺神经递质,如降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作用。

外膜的主要作用是形成膜间隙,帮助建立电化学梯度,同时能进行一些生化反应,协助线粒体内膜和基质完成能量转换功能。

内膜是位于外膜的内侧包裹线粒体基质的一层单位膜结构,厚5~6nm。

内膜的通透性较低,一般不允许离子和大多数带电的小分子通过。

内膜的蛋白与脂的比例相当高,并且含有大量的心磷脂,约占磷脂含量的20%,心磷脂与离子的不可渗透性有关。

线粒体内膜通常要向基质折褶形成嵴,嵴的形成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线粒体内膜的嵴上有许多排列规则的颗粒称为线粒体基粒,即ATP 合酶,又叫F0 F1 ATP酶复合体,是一个多组分的复合物。

内膜的酶类可以粗略地分为三个大类∶运输酶类∶内膜上有许多运输酶类进行各种代谢产物和中间产物的运输;合成酶类∶内膜是线粒体DNA、RNA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电子传递和ATP合成的酶类∶这是线粒体内膜的主要成分,参与电子传递和ATP的合成。

内膜的标志酶是细胞色素氧化酶。

内膜是线粒体进行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主要部位,含有电子传递链中进行氧化反应的蛋白和酶。

在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线粒体将氧化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转变成ATP。

膜间隙是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之间的间隙,宽6~8 nm,其中充满无定形的液体,含有可溶性的酶、底物和辅助因子。

膜间隙中的化学成分很多,几乎接近胞质溶胶。

细胞生物学 翟中和版 总结笔记第七章

细胞生物学 翟中和版 总结笔记第七章

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第七章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细胞内被膜区分类:细胞质基质、细胞内膜系统、有膜包被的细胞器第一节细胞质基质的含义和功能一、细胞质基质的含义(1)含义: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主要含有:(1)与代谢有关的许多酶(2)与维持细胞形态和物质运输有关的细胞质骨架结构细胞质基质是一个高度有序的体系,细胞质骨架纤维贯穿在粘稠的蛋白质胶体中,多数的蛋白质直接或间接地与骨架结合,或与生物膜结合,从而完成特定的功能。

细胞质基质主要是由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等相互联系形成的结构体系,蛋白质和其他分子以凝聚或暂时的凝聚状态存在,与周围溶液的分子处于动态平衡。

差速离心获得的胞质溶胶的组分和细胞质基质溶液成分很大不同。

胞质溶胶中的多数蛋白质可能通过弱键结合在基质的骨架纤维上。

二、细胞质基质的功能(1)蛋白质分选和转运N端有信号序列的蛋白质合成之后转移到内质网上,通过膜泡运输的方式再转运到高尔基体。

其他蛋白质的合成都在细胞质基质完成,并根据自身信号转运到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中,也有些蛋白驻留在细胞质基质中。

(2)锚定细胞质骨架(3)蛋白的修饰、选择性降解1 蛋白质的修饰辅基、辅酶与蛋白的结合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糖基化N端甲基化(防止水解)酰基化2 控制蛋白质寿命N端第一个氨基酸残基决定寿命细胞质基质能够识别N端不稳定的氨基酸信号将其降解,依赖于泛素降解途径3 降解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4 修复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热休克蛋白的作用第二节细胞内膜系统及其功能细胞内膜系统是指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研究方法:电镜技术免疫标记和放射自显影离心技术和遗传突变体分析一、内质网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内质网是由封闭的管状或扁平囊状膜系统及其包被的腔形成的互相沟通的三维网络结构。

(一)内质网的两种基本类型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

糙面内质网:扁囊状整齐附着有大量核糖体功能:合成分泌性蛋白和膜蛋白光面内质网:分支管状,小功能:脂质合成,出芽位点部分细胞合成固醇类激素糙面内质网有20多种和光面内质网不同的蛋白,说明有特殊装置隔开两种内质网的组分。

第7章-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第7章-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 线粒体的化学组成
线粒体的化学组分主要是由蛋白质、脂类、水份等组成。
● 蛋白质
占线粒体干重的65~70%。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的。可溶性的蛋
白质主要是基质的酶和膜的外周蛋白;不溶性的蛋白质构成膜的本体,其 中一部分是镶嵌蛋白, 也有一些是酶蛋白。
● 脂类
线粒体的脂类只占干重的20~30%。脂类中多数是磷脂, 占总脂的
● 共翻译转运与蛋白质分选
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定位信号,一边翻译,一边进入内质网, 由于这种转运定位是在蛋白质翻译的同时进行的,故称为共翻译转运。 在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肽,经过连续的膜系统转运分 选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分选。
蛋白质的共翻译转运 膜结合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经内 质网、高尔基体进行转运,运输 的目的地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 溶酶体、细胞质膜、细胞外基质 等。
外膜和内膜将线粒体分成两个不同的区室 :一个是膜间间隙,是两个膜
之间的空隙;另一个是线粒体基质(matrix),它是由内膜包裹的空间
线粒体结 构模式图
7.2.2 线粒体膜通透性
线粒体的膜具有半透性
■ 线粒体通透性研究
将线粒体放在100 mM蔗糖溶液中,蔗糖穿过外膜进入线粒体的膜间间 隙;然后测定线粒体内部蔗糖的平均浓度,结果只有50 mM, 比环 境中蔗糖的浓度低。据此推测:线粒体外膜对蔗糖是通透的,而内膜
线粒体内膜通常要向基质折褶形成嵴(cristae), 其上有ATP合酶(ATP synthase),
又叫F0-F1 ATP酶复合体, 是一个多组分的复合物。 ● 膜间隙 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之间的间隙称为膜间隙, 宽6~8 nm,由于外膜通 透性很强,而内膜的通透性又很低,所以膜间隙中的化学成分很多,几乎接 近胞质溶胶。功能是建立和维持氢质子梯度。 ● 线粒体基质 内膜和嵴包围着的线粒体内部空间是线粒体基质,与三羧酸循 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等有关的酶都存在于基质之中;此外还含有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细胞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细胞生物学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细胞生物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第三章质膜的跨膜运输第四章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第五章细胞通讯第六章核糖体和核酶第七章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第八章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第九章内质网,蛋白质分选,膜运输第十章细胞骨架,细胞运动第十一章细胞核和染色体第十二章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第十三章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第十四章细胞衰老和死亡第一章绪论1.原生质体:被质膜包裹在细胞内的所有的生活物质,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细胞质: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原生质体:除去细胞壁的细胞2.结构域:生物大分子中具有特异结构和独立功能的区域3.装配模型:模板组装,酶效应组装,自组装4.五级装配:第一级,小分子有机物的形成第二级,小分子有机物组装成生物大分子第三级,由生物大分子进一步组装成细胞的高级结构第四级,由生物大分子组装成具有空间结构和生物功能的细胞器第五级,由各种细胞器组装成完整细胞6.支原体:目前已知的最小的细胞第二章细胞生物的研究方法和技术1.显微镜技术:光镜标本制备技术、2.光镜标本制备技术步骤:样品固定、包埋与切片、染色3.电子显微镜种类: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金属投影,冷冻断裂和冷冻石刻电镜,复染技术,扫描隧道显微镜4.细胞化学技术:酶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放射自显影5.细胞分选技术:流式细胞术6.分离技术:离心技术,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第三章质膜的跨膜运输1.细胞功能:外界与通透性障碍,组织和功能定位,运输作用,细胞间通讯,信号检测2.膜化学组成:膜脂,膜糖,膜蛋白3.膜脂的三个种类:磷脂,糖脂,胆固醇4.脂质体用途:用作生物膜的研究模型,作为生物大分子与药物的运载体5.膜糖功能: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接触抑制,信号转导,蛋白质分选,保护作用。

6.膜蛋白类型:整合蛋白,外周蛋白,脂锚定蛋白7.膜蛋白功能:运输蛋白,酶,连接蛋白,受体(信号接受和传递)8.不对称性的研究方法:冰冻断裂复型,冰冻蚀刻9.膜流动性研究方法:质膜融合,淋巴细胞的成斑成帽效应,荧光漂白恢复技术10.膜流动性的重要性:酶活性,信号转导,物质运输,能量转换,细胞周期11.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脂肪酸链,胆固醇,卵磷脂/鞘磷脂比值12.影响膜蛋白流动的因素:整合蛋白,膜骨架,细胞外基因,相邻细胞,细胞外配体、抗体、药物大分子13.膜骨架的主要蛋白:血影蛋白,肌动蛋白和原肌球蛋白,带4.1蛋白,锚定蛋白14.转运蛋白质包括:载体蛋白,通道蛋白15.协同运输的方向:同向协同,反向协同第四章细胞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细胞表面结构:细胞外被、膜骨架、胞质溶胶2.细胞外被功能:连接,细胞保护,屏障3.糖萼:由细胞表面的碳水化合物形成的质膜保护层,又称为多糖包被。

第七章 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分析

第七章 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分析

线粒体孔蛋白
13
第一步 蛋白质寻靶和蛋白质分选
● 翻译后转运与蛋白质寻靶 (post-translational translocation)
● 共翻译转运与蛋白质分选 (co-translational translocation)
14
第一步 蛋白质寻靶和蛋白质分选
● 翻译后转运与蛋白质寻靶 (post-translational translocation)
10
线粒体各部分的功能
部位
功能
外膜
磷脂的合成;脂肪酸链去饱和;脂肪酸链延伸
内膜
电子传递,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质运输
膜间隙
核苷的磷酸化
基质
丙酮酸氧化,TCA循环(三羧酸循环),脂肪的β 氧化,DNA复制,RNA合成,蛋白质合成
11
5 线粒体内膜的主动运输系统
$内膜的运输系统
①糖酵 解 产生的 NADH进 入电子传递链参与有氧氧化
线粒体组分的分离
6
4 线粒体各部分的化学组成和特性
外膜:具有孔蛋白构成的亲水通道,允许5000KDa以
下的物质自由通过,如ATP、NAD、辅酶A等 标志酶:单胺氧化酶,能够终止胺神经递质的作用
7
内膜:内膜内陷形成嵴(cristae)来扩大内膜表 面积。
嵴有两种排列方式:层状和管状。 心磷脂含量高,通透性很低,H+和ATP等不能自由通过, 必须有载体蛋白和通透酶参与。 嵴膜上有线粒体基粒(F1颗粒),基粒由头部(F1偶联 因子)和基部(F0偶联因子)构成。
2
2 线粒体的结构与分布
(一)形态与分布
形状:线粒体一般呈线状,还有粒状或短线状,形状具可塑性。 大小:一般直径0.5~1μm,长1.5~3.0μm,在胰脏外分泌细胞 中可长达10~20μm,称巨形线粒体。 化学组成:蛋白质和脂类。 数量及分布:植物细胞少于动物细胞;活动旺盛的细胞线粒体 多。可迁移,微管是其运输轨道。

细胞生物学--第七章 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细胞生物学--第七章 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23
线粒体蛋白定位的实验
24
7.3.2 线粒体蛋白定位
25
线粒体基质蛋白定位 线粒体膜间间隙蛋白的定位
需要两个前导肽、两种方式: ◆保守性寻靶 ◆非保守性寻靶 线粒体内膜蛋白的定位 线粒体外膜蛋白的定位
26
线粒体基质蛋白定位
前导肽
前导肽酶
27
• 前体蛋白在游离核糖体合成释放之后,在细胞质分子伴侣 Hsp70 的帮助下解折叠, • 然后通过N-端的前导肽同线粒体外膜上的受体蛋白识别, • 并在受体(或附近)的内外膜接触点(contact site)处利用ATP水
然后通过蛋白质的扩散作用,锚定在内膜上的蛋白逐渐离开 转运通道,最后在前导肽酶的作用下,将膜间隙导向序列 切除,蛋白质释放到膜间隙。
32
线粒体外膜、内膜蛋白的定位
只需一个前导肽,引导外膜和内膜蛋白穿膜,前导肽 后面一段疏水的停止转运序列阻止转运蛋白进一步 穿膜,
外膜蛋白:停止转运序列与外膜转运酶结合 P274 内膜蛋白:停止转运序列与内膜转运酶结合
●长约20-80个氨基酸,通常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特 别是精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为丰富;
●序列中不含有或基本不含有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 并且有形成两性(既亲水又疏水)α螺旋的倾向。 有利 于穿过线粒体的双层膜;
●需要消耗能量; ●需要分子伴侣。
19
◆前导肽的特异性
●具有细胞结构的特异性 ●前导肽的不同片段含有不同的 信息(双导向序列)
10
膜间隙(intermenbrane space)
◆标志酶:腺苷酸激酶 ◆功能:建立电化学梯度
线粒体基质(matrix)
◆标志酶:苹果酸脱氢酶 ◆功能:进行氧化反应, 主要是三羧酸循环

细胞生物学思考题(含答案)

细胞生物学思考题(含答案)

1.思考题第一章细胞概述1. 胡克和列文虎克发现细胞的动机是不同的,你对此有何感想?答:胡克当时的目的只是想弄清楚为什么软木塞吸水后能够膨胀,并且能够堵塞住暖水瓶中的气体溢出而保温。

列文虎克是为了保证售出的布匹质量,用显微镜检查布匹是否发霉。

正是由于他们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以及对事业的责任感才导致细胞的发现。

2. 证明最早的遗传物质是RNA而不是DNA的证据是什么?答:核酶的发现。

所谓核酶就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

3. 举例说明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相适应。

答: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与一致性是很多细胞的共同特点。

如红细胞呈扁圆形的结构,有利于O2和CO2的交换; 高等动物的卵细胞和精细胞不仅在形态、而且在大小方面都是截然不同的,这种不同与它们各自的功能相适应。

卵细胞之所以既大又圆,是因为卵细胞受精之后,要为受精卵提供早期发育所需的信息和相应的物质,这样,卵细胞除了带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外,还有很多预先合成的mRNA和蛋白质,所以体积就大; 而圆形的表面是便于与精细胞结合。

精细胞的形态是既细又长,这也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

精细胞对后代的责任仅是提供一套基因组,所以它显得很轻装; 至于精细胞的细尾巴则是为了运动寻靶,尖尖的头部,是为了更容易将它携带的遗传物质注入卵细胞。

4. 真核细胞的体积一般是原核细胞的1000倍,真核细胞如何解决细胞内重要分子的浓度问题?答:出现了特化的内膜系统,这样,体积增大了,表面积也大大增加,并使细胞内部结构区室化,一些重要分子的浓度并没有被稀释。

5. 相邻水分子间的关系是靠氢键维系的,这种氢键赋予水分子哪些独特的性质,对于生活细胞有什么重要性?答:首先,氢键能够吸收较多的热能,将氢键打断需要较高的温度,所以氢键可维持细胞温度的相对稳定。

第二是相邻水分子间形成的氢键使水分子具有一定的粘性,这样使水具有较高的表面密度。

第三,水分子间的氢键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这样使它不易从细胞中挥发掉。

第七章 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

第七章 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

第七章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7.1线粒体7.1.1线粒体的结构、组成与特性(1)形态与分布棒杆状结构,可以有分支,而且有时多个线粒体可以形成网络结构。

两层膜,内膜内褶形成层状或管状,增大了膜面积。

线粒体在不同类型细胞内的数目不同,依其需能多少而定。

其具有自由移动的特性,能够移动到细胞需能的部位或附近。

(2)组成与特性两膜两空间。

线粒体的蛋白质的比重比较大,含有丰富的心磷脂和较少的胆固醇。

①外膜外膜脂类与蛋白的比例比内膜高,含有孔蛋白,具有较高的通透性。

同时外膜上有参与被氧化物质初步分解的酶。

标志酶为单胺氧化酶。

②内膜内膜脂类与蛋白的比例小,含有大量的心磷脂,其蛋白可以分为三类:转运蛋白;电子传递链复合体和ATP合酶;合成酶类。

其通透性非常低。

标志酶为细胞色素氧化酶③膜间间隙其成分由于外膜的通透性差的缘故,跟细胞胞质溶胶的成分相近。

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

④线粒体基质含有参与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的酶系,以及DNA,rRNA,tRNA 基因转录的酶系及核糖体。

标志酶为苹果酸脱氢酶。

7.1.2线粒体蛋白的定位7.1.2.1蛋白质定位的机制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及膜结合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的定位方式不同,定位到不同的细胞器。

(1)信号序列一般位于蛋白质N端的一段序列,蛋白质的标签,包括信号定位信号,死亡信号,修饰信号三种信号。

有时在其下游还有一段信号序列,或者有停止转运序列。

(2)蛋白质转运方式①翻译后转运蛋白质寻靶:游离核糖体上的蛋白质完全合成后再在转运肽的导向下定位。

转运肽的介导的蛋白质定位步骤为,在分子伴侣的协助下,蛋白质解折叠,伸出转运肽;转运肽与膜上受体作用,从内外膜形成接触点上穿过运输蛋白,这一过程需要ATP水解及膜电位的协助;进入基质的蛋白质首先在分子伴侣的协助下重新折叠,同时转运肽酶水解掉转运肽。

②共翻译转运蛋白质分选: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一边翻译,一边通过信号序列进入内质网。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第七章总结2(名词解释)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第七章总结2(名词解释)

第七章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1.细胞质基质: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也称胞质溶胶,内含水、无机离子、酶以及可溶性大分子和代谢产物。

21、许多中间代谢过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包括糖酵解过程、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糖原合成与分解以及蛋白质与脂肪酸的合成等。

2、细胞质骨架是细胞质基质的主要结构成分,与维持细胞形态、细胞运动、物质运输及能量传递有关,而且也是细胞质基质结构体系的组织者,为细胞质基质中其他成分和细胞器提供锚定位点。

3、与蛋白质的修饰及选择性降解有关。

①蛋白质的修饰,在细胞质中发生的蛋白质修饰的类型主要有:辅酶或辅基与酶的共价结合;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用以调节很多蛋白质的生物活性;糖基化作用;对某些蛋白质的N端进行甲基化修饰;酰基化。

②控制蛋白质的寿命。

③降解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

④帮助变性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重新折叠,形成正确的分子构象。

这一功能主要靠热休克蛋白来完成。

3①辅酶或辅基与酶的共价结合。

②磷酸化与去磷酸化,用以调节很多蛋白质的生物活性。

③糖基化作用:糖基化主要发生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现的糖基化是指在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把N-乙酰葡糖胺分子加到蛋白质的丝氨酸残基的羟基上。

④对某些蛋白质的N端进行甲基化修饰:这种修饰的蛋白质,如很多细胞支架蛋白和组蛋白等,不易被细胞内的蛋白质水解酶水解,从而使蛋白质在细胞中维持较长的寿命。

⑤酰基化:最常见的一类酰基化修饰是内质网上合成的跨膜蛋白在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转运过程中发生的,它由不同的酶来催化,把软脂酸链共价地连接在某些跨膜蛋白的暴露在细胞质基质中的结构域;另一类酰基化修饰发生在诸如src基因和ras基因这类癌基因的产物上,催化这一反应的酶可识别蛋白中的信号序列,将脂肪酸链共价地结合到蛋白质特定的位点上。

如src基因编码的酪氨酸蛋白激酶与豆蔻酸的共价结合。

酰基化与否并不影响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但只有酰基化的激酶才能转移并靠豆蔻酸链结合到细胞质膜上。

第7章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ppt课件

第7章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ppt课件

线粒体的大小
➢ 一般直径为0.5-1.0μm,长1.5-3.0 μm

➢ 其大小因细胞种类和生理状况的不同而不同。




Shandong University at Weihai
线粒体在细胞中的数量
➢ 动物细胞:数百到数千个


➢ 植物细胞较动物细胞少
生 ➢ 在不同类型的细胞内有很大差别

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线粒体
氧化(电子传递、消
耗氧, 放能)与磷酸
化(ADP+Pi,储能)

同时进行,密切耦
联,分别由两个不

同的结构体系执行

➢ 电子传递链

(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 ATP合成酶
(ATP synthase)(
磷酸化)
Shandong University at Weihai
细 胞 生 物 学
Shandong University at Weihai
氧化磷酸化
➢ 氧化磷酸化过程实际上是能量转换过程,即有机
细 分子中储藏的能量高能电子质子动力势ATP

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的分子基础

质子动力势的其他作用


Shandong University at Weihai
细 胞 生 物 学
孔蛋白上有直径 为2-3nm的小孔, 相对分子质量为 10X103以下的 小分子物质可通 过小孔进入膜间 隙。
Shandong University at Weihai
细 胞 生 物 学

第07章 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第07章 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第七章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章节提要唐浩能生命科学大学院生命科学大类 13335155本章所要讨论的两个细胞器都是需要氧的细胞器。

但是线粒体使用氧用于产生ATP,而过氧化物酶体需要氧用于毒物的氧化。

本章内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展开:线粒体的形态结构、线粒体的结构与化学组成、导向信号与线粒体蛋白定位、线粒体的功能——氧化磷酸化作用、线粒体的遗传、增殖和起源、过氧化物酶体。

一、线粒体的形态结构线粒体一般成线状,也有的呈现粒状或短线状。

不同的组织在不同的条件下有时候会有体积异常增大的线粒体出现,称为巨型线粒体。

在多数细胞中,线粒体会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但是有时候线粒体集中在细胞质的边缘。

在细胞质中,线粒体也经常集中在代谢活跃的区域。

线粒体并非是单个存在的,而是以交织的网络状态存在。

二、线粒体的结构与化学组成线粒体外膜起着界膜作用,内膜向内形成嵴,嵴上面有一些颗粒,这些颗粒被称为F1颗粒,外膜与内膜之间的空隙叫做膜间隙,而在内膜内则是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外膜对生物大分子的通透性比较高,而内膜选择性高。

外膜参与膜磷脂的合成,同时可以对线粒体基质中物质进行彻底氧化。

内膜上面具有很多嵴,嵴有两种排列方式:片状和管状。

高等动物中主要是片状排列,原生动物和植物中主要是管状排列。

内膜的酶有很多,具体可以分为三大类:①运输酶类,②合成酶类,③电子传递和ATP的合成酶类。

而内膜的标志酶是细胞色素氧化酶。

外膜的标志酶是单胺氧化酶,膜间隙的标志酶是腺苷酸激酶,线粒体基质的标志酶是苹果酸脱氢酶。

线粒体的主动运输系统有三个:①糖酵解产生的NADH进入电子传递链参与有氧氧化,②线粒体产生的代谢物质如草酰乙酸和乙酰辅酶A等必须运到细胞质,③线粒体产生的ATP必须运到胞质溶胶。

线粒体对于细胞内Ca2+浓度也具有调节作用。

实际上线粒体、内质网和细胞质外基质都是Ca2+的储藏地。

三、导向信号与线粒体蛋白定位线粒体所需要的上百种蛋白质,大多是核基因编码的。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4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4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4 线粒体与过氧化物酶体1.线粒体(mitochondrion)线粒体是1850年发现的,1898年命名。

线粒体由两层膜包被,外膜平滑,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两层膜之间有腔,线粒体中央是基质。

基质内含有与三羧酸循环所需的全部酶类,内膜上具有呼吸链酶系及ATP 酶复合体。

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和形成ATP的主要场所,有细胞"动力工厂"(power plant)之称。

另外,线粒体有自身的DNA和遗传体系,但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数量有限,因此,线粒体只是一种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线粒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一般呈线状,也有粒状或短线状。

线粒体的直径一般在0.5~1.0μm,在长度上变化很大,一般为1.5~3μm,长的可达10μm,人的成纤维细胞的线粒体则更长,可达40μm。

不同组织在不同条件下有时会出现体积异常膨大的线粒体,称为巨型线粒体(megamitochondria)在多数细胞中,线粒体均匀分布在整个细胞质中,但在某些些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是不均一的,有时线粒体聚集在细胞质的边缘。

在细胞质中,线粒体常常集中在代谢活跃的区域,因为这些区域需要较多的ATP,如肌细胞的肌纤维中有很多线粒体。

另外,在精细胞、鞭毛、纤毛和肾小管细胞的基部都是线粒体分布较多的地方。

线粒体除了较多分布在需要ATP 的区域外,也较为集中的分布在有较多氧化反应底物的区域,如脂肪滴,因为脂肪滴中有许多要被氧化的脂肪。

2.外膜(outer membrane)包围在线粒体外面的一层单位膜结构。

厚6nm,平整光滑,上面有较大的孔蛋白,可允许相对分子质量在5kDa左右的分子通过。

外膜上还有一些合成脂的酶以及将脂转变成可进一步在基质中代谢的酶。

外膜的标志酶是单胺氧化酶。

3.内膜(inner membrane)位于外膜内层的一层单位膜结构,厚约6nm。

内膜对物质的通透性很低,只有不带电的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

内膜向内折褶形成许多嵴,大大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

细胞生物学(王金发版)章节总结.

第一章:细胞概述1. 基本概念:主要分清细胞、原生质、细胞质、细胞学、细胞生物学等基本概念;2. 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创立:了解英国学者胡克发现细胞的起因, 以及发现细胞的基本条件。

对于细胞学说, 侧重于学说的基本内容和该学说对细胞科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3. 细胞的基本功能和特性:重点掌握细胞生命的三个最基本的功能: 自我增殖和遗传、新陈代谢和运动性; 并对细胞结构上的同一性有基本的理解。

4. 细胞的分子基础:充分认识细胞是由化学物质构成的, 生命是物质的,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物质运动,它是物质、能量和信息诸变量在特定时空的“表演”,其运转有赖于生命系统有组织的守时和对空间环境的合拍。

5. 细胞的类型和结构体系:主要了解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结构组成和体系,比较二者的异同。

同时注意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在结构上的差异。

本章的核心内容是细胞学说的创立和细胞的类型与结构体系。

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2、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二、填空题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在、和三个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的、、、和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

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几个时期三、选择题1、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是()。

a、Robert Hookeb、Leeuwen Hoekc、Grewd、Virchow2、细胞学说是由()提出来的。

a、Robert Hooke和Leeuwen Hoekb、Crick和Watsonc、Schleiden和Schwannd、Sichold和Virchow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是指()。

a、1665年以后的25年b、1838—1858细胞学说的建立c、19世纪的最后25年d、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4、()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学科早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a、组织培养b、高速离心c、光学显微镜d、电子显微镜四、判断题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结构的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研究方法(study method)脉冲示踪研究(定位线粒体蛋白)、光谱分析(电子载体在内膜上的排序)、负染色技术(偶联因子1的发现)、线粒体膜重建实验(ATP酶功能的鉴定)、放线菌酮(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差速离心、等密度离心(过氧化物酶体的发现)、去垢剂的应用。

细胞的生存需要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构成细胞结构的化学元件和能量。

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细胞的动力工厂。

其直径一般为0.5—1.0um,最大可达40um。

具有两层膜结构,外膜起界膜作用,内膜向内皱褶成嵴(crista)。

具有膜间间隙和基质。

线粒体干重中蛋白质的含量为65%-70%,脂质占20%-30%。

内外膜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蛋白质和脂质的含量比例不同。

内膜的酶类较复杂,包括运输酶类、合成酶类、电子传递和ATP合成酶类。

线粒体基质中酶类最多,与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降解相关的酶类大都存在于基质中。

单胺氧化酶是外膜的标志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是内膜的标志酶;
腺苷酸激酶是膜间间隙酶的标志酶;
苹果酸脱氢酶是基质的标志酶。

线粒体是Ca+贮存地,可以调节细胞质钙离子浓度。

蛋白质的转运方式有两种:翻译后转运(post-translational translocation)和共翻译转运(co-translational translocation)。

蛋白质的转运需要转运信号,这种信号一般位于肽链的N端,是优先翻译的方向,称为导向序列(targeting sequence)或导向信号(targeting signal)。

也称为转运肽(transit peptide)、前导肽(leading peptide)。

转运肽具有的一般特性:需要受体、从接触点进入、蛋白质要折叠、需要能量、需要转运肽酶、需要分子伴侣的协助。

线粒体基质蛋白的转运、外膜内膜蛋白的转运和膜间间隙蛋白的转运方式不同,膜间间隙蛋白的转运分为保守型寻靶(conservation targeting)和非保守性寻靶(nonconservative targeting)。

外膜蛋白中,P70是一个重要蛋白。

线粒体的主要的功能是氧化磷酸化。

包括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CoA,CoA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

CoA是线粒体能量代谢的核心分子。

三羧酸循环中除了琥珀酸脱氢酶是结合在内膜上以外,其他的酶都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

辅酶在能量传递中起着电子载体和供体的作用,从而传递能量。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又称电子传递链,是线粒体内膜上一组酶的复合体,包
括复合物Ⅰ、复合物Ⅱ、复合物Ⅲ、复合物Ⅳ,通过电子传递、H+的传递、O
2
的利用,产生
H 2O和ATP。

呼吸链分为主呼吸链(NADH;复合物Ⅰ、复合物Ⅲ、复合物Ⅳ)和次呼吸链(FADH
2

复合物Ⅱ、复合物Ⅲ、复合物Ⅳ)
参与电子传递的载体有四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硫铁蛋白和辅酶Q。

除了辅酶Q以外,接受和提供电子的氧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相连的辅基。

细胞色素位于细胞膜外,辅酶Q是膜结合蛋白。

黄素蛋白(flavoprotein)每个辅基可以接受和提供两个质子和两个电子。

细胞色素(cytochrome)中血红素基的铁原子可以以传递单个的电子而不必成对传递。

硫铁蛋白具有硫铁中心,整个复合物只能一次接受1个电子以及传递1个电子。

泛醌(ubiquinone,UQ)或者辅酶Q(coenzyme,Q)是一种脂溶性分子,每个醌能够接受和提供两个电子和质子。

质子跨国内膜向膜间转运,建立电位差和电化学梯度。

膜间间隙对质子梯度的维护,主要是靠内膜的高度不通透性。

ATPase分为头部、柄部、膜部,含有八种多肽链。

Mitchell 提出的渗透偶联假说(chemiosmotic coupling hypothesis)解释了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
制很好的解释了ATP的合成过程。

ATPase的F
1
具有三种构型,O构型几乎不与ATP、ADP和Pi结合;L型同ADP和Pi的结合较强;T型与ADP与Pi的结合很紧,催化ATP生成。

线粒体的自主性主要表现在自己的遗传体系和蛋白质合成系统。

其DNA分子(mtDNA)是双链环状DNA,基因组的变化大。

人的线粒体没有内含子,酵母线粒体至少含有两个基因
中发现内含子。

其复制在细胞周期的S期和G
2
期。

线粒体的部门密码子不合通用密码子相同,但是植物线粒体的密码子都是通用密码子。

线粒体的起源有内共生学说和细胞内分化学说。

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是一层单位膜包裹的囊泡,比线粒体小,不属于内膜系统的膜结合细胞器。

其标志酶是过氧化氢酶。

功能上具有失活毒性物质、调节氧浓度、氧化脂肪酸、代谢含氮物质。

过氧化物酶体也是通过二分裂法增殖,其酶类和蛋白质都来自于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由游离核糖体翻译合成。

于康乐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