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简答和论述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简答和论述题

储存和提取简单;在传播过程中就有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双向传播性质,达到人和人的真正的即时沟通等等原因给阅读者带来到了新的体验。

大众媒体是向大量受众传送信息或娱乐节目的各种现代传播形式的总称,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电影、录音带等。大众媒体以四方面的优势:表达上的广泛性(能表达最广泛的思想和情感);时间上的永久性(能表现就有永久性意义的事件);空间上的迅速性(能面向所有阶层的受众);受众阶层的统一性(能面向所有阶层的受众)得到了大家的欢迎。

2、你怎么样理解"媒介优先"理论,谈两种以上观点,并做简要论证。

参考:文学媒介往往先于语言而对读者发挥作用,我们把作者写作和读者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首先依赖于媒介的状况,称为媒介优先。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此题仅需要两方面就可以了)

(1)文学文本呈现于文学媒介。常见到这样的认识:"当你接触文学作品时,首先接触的是它的语言"。这一"常识"看似合理而其实不确切。因为,它忽略一个在简单不过的事实:语言并不是直接地向读者呈现的,而是借助特定的文学传播媒介而间接呈现的。这种媒介优先状况并不是现代人的新发明,古人早就做过探讨,只是没有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罢了。如《庄子》中的:"世之所随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中间题揭示了"书"这一文学媒介在他那个时代文学传输中的基本作用:书是传播语言的媒介。

(2)文学写作在媒介基础上实现。使用什么样的媒介形式进行写作,是一个作家语言写作之前就已经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在我国古代,作家使用毛笔在宣纸上面写作,这就造成了一种趣味生动的"古典写作"方式:"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蔡邕《笔论》);毛笔和宣纸是一种不利于反复修改的媒介,因此,一个写作者常常要在心中反复涵泳之后,将要写下的文字"捻熟于胸"(郑板桥语),然后落笔成文。在这里,毛笔和宣纸使"写"的个体存在向世界敞开;

从运脘到走锋,从平息到畅怀,书写可以使"我"感受"我"的存在。这事实上造就中国人的生活情怀和生命理想。毛笔宣纸的文学也就相应呈现出"言约而意丰"(刘知几:《史通》)的特点。钢笔出现以后,许多作家一度难以适应,尽管钢笔字还是要讲究形和字体,依旧可以保证汉字以书写者所"赋予"的形式呈现在纸上。这时,采用断断续续的书写方法虽然变得更加经常,如创作副刊体的连载小说,但是,相对章节的完整还是必要的。写作内在的连贯性仍然可以立足于钢笔书写的体验之中。无论怎样,钢笔的出现为文学写作带来了速度,其直接的后果或者是多卷本、大部头文学作品得以批量"生产"出来。可见,媒介优先,在作家那里也是这样的。

(3)文学媒介凸现文学文本的审美形态。不同的时代的文学具有不同的传播媒介,也就相应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形态。(详细内容参照课本P78-P79的内容)

2、结合实例谈谈你对文学媒介的特点中任意一个特点的认识。

文学媒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涉义性、物质性、中介性、语境依托性。在这里我们简单的谈谈语境依托性。语境依托性是指文学媒介往往依托特定的社会文化状况而发生作用,包括社会组织机构、文化出版机制、教育机制、文化价值系统、人文学科体制等。

例如,梁启超的《新中国未来记》为例,在这篇小说发表之前半个世纪,西方机械印刷媒介就已经传入中国,但那时的中国还没有这种机械印刷媒介的以发挥作用的合适的文化语境,具体而言,还没有合适的文化市场,来有效的利用职业新媒介。在戊戌失败后,中国社会尤其是知识分子由于对社会危机而产生了普遍的社会变革渴望,需要合适的舆论武器,只就给机械印刷媒介支持的现代杂志的诞生创造了合适的语境。于是,当梁启超的小说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0月至二十九年7月在《新青年》第1号、第2号、第3号、第7号连载出版时,就立即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强烈反响。这部小说作为有意识的现代"新小说"的开山之作,是以现代杂志连载这一新的机械印刷媒介形式出现的。

3、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所涉及到的"陌生化"、"语境化"、"蕴藉性"等,你是怎样理解的,结合具体作品予以阐释。

参考:文学语言涉及到的"陌生化"、"语境化"、"蕴藉性"等审美特性。"陌生化"主要是指文学语言是对普通语言的改造和违背。它是相对于语言的自动化而言的。比如在表示时间的流逝的过程中人们用"日月如梭"、"弹指一挥间"给我们已经在感觉上留不下什么新鲜的感觉。而"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鲜活的春的景象。文学语言的陌生化还表现在生命体验的独特形式。比如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海子的"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等等都是作者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的表达。

文学语言的"语境化",表现为,语境赋予文学语言特殊意义和文学语言的组织形式根据语境中的感染效果来调整。比如"鬼灯一闪,现出面"天上一个什么样的词?可以是狰狞、獠牙、峻冷、惊恐等等,但是选择桃花就格外具有令人惊悸的效果。"鬼灯一闪,现出桃花面。"

文学语言的"蕴藉性"首先表现在形象的朦胧含混,比如在《雨巷》中表现的那种在朦胧、迷茫、彷徨中出现的那个" 丁香一样的女郎",那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其次为意义的多元化(多层维度)如唐代诗人卢允言写的《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陵中"到底是赞美还是讽刺?最后表现为意味的含蕴不尽,如《生活》这首诗只有一个字"网"。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意味深长。

电大《文学概论》形成性考核册三及答案

1.文学意象与文学意境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所谓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所谓文学意象是指反映了主体的一种愿望,以为此愿望受外界影响而产生的形象,也就是"表意之象"即具有象征意蕴的文学形象。通过概念我们可以看到文学意象和文学意境都是文学形象,但却有不同的内涵和特点:简单的说意象偏重于象征,意境偏重于性情。

对于二者的区别我们可以在各自的特征来理解:文学意象具有指意性、暗示性和朦胧性的特点,而文学意境具有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感会于心、韵味无穷的特点。一个重在表达、一个重在造境而传情。

2、结合具体实例谈你对文学典型的理解和认识。

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话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为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从价值形态看,典型是"这一个",就有独创性。比如鲁讯的《阿Q正传》中的阿Q,是国民劣根性的代表,又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

从审美表现看,典型是现实生活的真实性写照,具有历史性。比如反映骑士风貌的代表之作《唐吉柯德》中的主人公是既是一个荒唐可笑的骑士的代表,同时又反映了在变革时期人们的觉醒,他既是一个可笑者,又一个值得同情者,既是一个被评判者,又是一个值得肯定者的形象。

从阅读接受看,典型给人的感受复杂多样,具有多义性。"人是一种矛盾的存在"在文学典型中得到了极大展现,比如《化身博士》中的主人公,比如《红与黑》中的于连。

从修辞效果看,典型形象往往可以激发人的强烈认同感,具有感染性。但我们看到有的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不得不为文学中的主人公而感动或者担心。比如当看到安娜·卡列尼娜一步一步和沃伦斯基走到一起,我们看着她一步一步从一个深渊走到了另一深渊我们的心的担心和对安娜想得到真正的爱情同情是会不由自主充满我们的胸膛。

文学典型,就是黑格尔说的"这一个"以一种多义的,或婉转的,或传神的手法表现给我们得到大家的认同的艺术形象。

3、试以一首你喜爱的诗歌为例,解释诗的特征。

参考:诗的基本特征是语词凝练新奇、结构跳跃简约、形象鲜明生动、情感浓郁强烈。在此我们以大家熟悉的唐代诗人王勃一首五言律诗《送杜少府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