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破伤风
破伤风科普宣传
破伤风科普宣传破伤风,又称为气性坏疽,是一种常见且危险的感染性疾病。
它由一种名为破伤风梭菌 (Clostridium tetani) 的细菌引起。
破伤风细菌通常存在于土壤、粪便以及动物体内。
当细菌进入人体伤口后,会产生毒素,导致肌肉强直和痉挛,进而危及生命。
为了提高公众对破伤风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本文将对破伤风进行科普宣传。
一、破伤风的传播途径破伤风主要通过伤口、烧伤、溃疡等皮肤损伤进入人体。
不干净的创伤,尤其是深而窒息的伤口,为细菌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细菌感染后迅速繁殖,并生成破伤风毒素,通过神经系统扩散到全身,进而引起严重后果。
二、破伤风的症状破伤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强直和痉挛。
患者可能会感到颈部、面部和下颌肌肉的僵硬。
随着病情的恶化,肌肉痉挛还会波及到胸部、腹部和四肢。
破伤风还可能导致呼吸困难、高血压和心率不规则等严重并发症。
三、预防破伤风的方法预防破伤风主要依靠破伤风疫苗接种和伤口的处理。
以下是几点重要的预防措施:1. 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建议每隔十年接种一次加强剂量。
2. 注意清洁伤口,及时处理创伤,不要让细菌有机可乘。
3. 使用适当的防护措施,例如戴手套或口罩,以防止接触到可能携带破伤风细菌的土壤或动物。
4. 在接触潜在的感染源之后,及时清洗双手。
四、紧急救治措施如果疑似破伤风感染,应立即就医。
紧急救治措施包括以下几点:1. 在专业医师指导下接受抗毒素治疗,以有效中和体内的破伤风毒素。
2. 保持空气道通畅,给予辅助呼吸或机械通气支持。
3. 控制痉挛情况,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如肌肉松弛剂。
4. 提供支持性治疗,维持饮水、营养供应等。
五、破伤风的重要性和普及宣传破伤风作为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其危害性应引起社会广大公众的高度重视。
普及宣传对于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至关重要。
各级媒体和健康部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宣传破伤风的相关知识:1. 发布破伤风疫情和防控措施的报告,提高公众对破伤风的认知。
2. 在多个渠道发布破伤风疫苗接种信息,提醒公众及时接种。
破伤风治疗方法
破伤风治疗方法破伤风,又称为破伤风病毒感染,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疾病。
破伤风病毒主要侵袭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肌肉强直和痉挛。
这种疾病在过去曾经是致命的,但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疫苗的普及,破伤风的死亡率已经大大降低。
破伤风的治疗旨在消灭病原体、控制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常见的破伤风治疗方法:1. 清洁伤口:如果破伤风感染是由于伤口引起的,首先要进行彻底清洁伤口,以减少病原体的数量。
2. 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抗体,可以中和破伤风病毒产生的毒素。
一旦被感染,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可以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3.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可以用于控制和清除破伤风梭菌。
通常会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进行治疗。
抗生素的使用需要严密监测,以避免耐药性和其他副作用的发生。
4. 隔离和休息:破伤风患者需要进行隔离,以防止感染传播给他人。
此外,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对于恢复也非常重要。
5. 疼痛管理:破伤风病毒感染会导致肌肉痉挛和剧痛。
疼痛管理可以通过口服止痛药或静脉注射镇痛剂来缓解症状。
6. 支持性护理:破伤风病毒感染需要持续的监测和支持性护理,包括定期检查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状况。
如有必要,进行呼吸支持称为。
除了上述的主要治疗方法之外,还有一些辅助措施可以帮助破伤风患者更好地康复:1. 预防接种:破伤风的最佳治疗是预防。
通过接种破伤风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破伤风感染的发生。
破伤风疫苗可以提供长期免疫保护。
2. 环境清洁: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是预防破伤风的重要措施。
定期清洁和消毒工作场所和家庭环境,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3. 及时处理伤口:对于任何时候的伤口,都要及时进行清洁和处理。
做好伤口的消毒和包扎,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4.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于预防破伤风及其他感染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勤洗手、避免接触污染物和保持身体清洁是预防感染的基本方式。
5. 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适量的锻炼等,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的概率。
破伤风知识点总结
破伤风知识点总结破伤风的病因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破伤风梭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也可能存在于动物粪便、灰尘、食物和污染的水中。
当人体皮肤受到伤害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清洁和处理,这些细菌就有可能进入人体。
此外,即使是轻微的伤口,也可能导致细菌侵入体内。
因此,注意伤口的清洁和处理对于防止破伤风的发生至关重要。
破伤风的症状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为3-21天,一旦发病,症状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初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非特异性症状。
2. 早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咬肌痉挛、颈部强直、吞咽困难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在伤口愈合后1-7天出现。
3. 中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四肢肌肉僵硬、呼吸困难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在伤口愈合后7-14天出现。
4. 晚期症状: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呼吸肌痉挛、血压升高、意识丧失等症状。
这些症状通常在伤口愈合后14天以后出现。
破伤风的诊断破伤风的诊断通常是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伤口的情况进行初步判断,然后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认。
实验室检查包括培养和鉴定破伤风梭菌、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等。
此外,脑脊液检查可用于确定炎症情况和细菌是否侵入神经系统。
破伤风的治疗破伤风的治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伤口处理:对于伤口的处理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已经感染的伤口,需要进行充分的清洁和消毒,也可能需要进行外科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和分泌物。
2. 抗生素治疗:对于破伤风感染,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通常使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甲苯磺酸盐、利福平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抗毒素治疗,用于清除体内的破伤风毒素。
3. 对症治疗:对于症状的缓解,可以使用镇痛剂、神经肌肉阻断剂等药物。
此外,对于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可能需要进行辅助呼吸治疗、人工喂食等措施。
破伤风的预防破伤风是可以通过预防接种来有效预防的疾病。
目前广泛使用的破伤风疫苗包括二联疫苗和三联疫苗,均可以提供对破伤风的有效保护。
疫苗通常在婴儿时期接种,并需要进行多次加强接种,以保持对破伤风的免疫力。
破伤风免疫预防
破伤风杆菌多生长在泥土及铁锈中,所以在伤口 较深沾染泥土或被铁锈类铁器扎伤时均应注射破 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杆菌只有在缺氧的环境中才 能繁殖。如果伤口很浅,血运丰富不易感染。如 果只是蹭破表皮而已,伤口不深,只要做好适当 的清创,不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用些消毒药
发病机理
破伤风的致病菌是破伤风杆菌,它是一种革兰染 色阳性的厌氧性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 畜粪便中。破伤风杆菌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侵 入,在缺氧的伤口局部生长繁殖,产生两种外毒
素,一种是痉挛毒素,另一种是溶血毒素。
破伤风杆菌所产生的痉挛毒素是一种蛋白,对神 经有强亲和力,它在释出后,即沿肌肉的运动神 经末梢向中枢方向扩展,经神经干、前根到脊髓 前角灰质或脑干的运动神经核。毒素到达中枢神 经系统后,使灰质中突触小体膜不能释放抑制性 传递介质,使α运动神经系统失去正常的抑制性而 增强兴奋性,即使轻微的刺激,也能引起特征性
破伤风免疫预防共识
衡阳市中医医院南院急诊科
概述
概述
破伤风是一种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 杆菌(Clostridium tetani)侵入人体伤口、 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的一种急性特 异性感染。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 正常的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生在伤后。 一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生破伤风的可能。
责任。
谢谢
1、字体安装与设置
如果您对PPT模板中的字体风格不满意,可进行批量替换,一次性更改各页面字体。 1. 在“开始”选项卡中,点击“替换”按钮右侧箭头,选择“替换字体”。(如下图
)
2、替换模板
模板中的图片展示页面,您可以根据需要
方法一:更改图片
2.在图“替换”下拉列表中选择要更改字体。(如下图)
综述:孕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
综述:孕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孕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仍是一个重大的但是可预防的死亡病因。
目前破伤风的病死率仍然很高,由于资源及有效的药物治疗稀缺,破伤风的治疗有限。
由 WHO 及其合作伙伴推动的孕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消除方案已经在消除孕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上作出并取得了实际性的进展。
对疫苗覆盖率、生产卫生及监测改善的持续强调,以及高风险地区的特定措施,使得破伤风的发病率持续下降。
尽管在破伤风预防及治疗上有所进步,但是每年仍有约 58000 例的新生儿及未知数量的新生儿母亲死于破伤风。
2014 年 6 月,仍有 24 个国家未消灭破伤风。
因此,仍要维持消灭破伤风需要持续的免疫接种计划及改善的公共卫生措施。
越南的 C Louise Thwaites 博士及英国的 Nicholas J Beeching 和 Charles R Newton 博士对孕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的预防和治疗进行了回顾分析,该文在线发表在 2014 年 8 月20 日的柳叶刀杂志上。
现将全文编译如下。
一、概述在全球公共卫生策略中,消灭孕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占据了重要位置。
虽然在过去 20 年里,在降低孕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上已经取得了许多进步;但是在某些国家,孕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仍是可预防的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没有医疗护理,新生儿破伤风的死亡率接近 100%,住院治疗情况下的死亡率也常常超过 50%。
孕产妇免疫接种可以使 82% 的新生婴儿破伤风得到预防。
自 2007 年柳叶刀研讨会讨论了此主题后,另有 24 个国家消灭了破伤风(截至 2014 年 6 月,59 个目标国家中已经有 35 个国家消灭了破伤风)。
虽然这仍未达到先前专题研讨所预测的结果,但是 2009 年以前已经有 11 个国家消灭了破伤风。
目前证实印度、埃塞俄比亚及印度尼西亚已部分消灭孕产妇及新生儿破伤风。
当前有 1.61 亿的育龄期妇女为破伤风类毒素补充免疫疗法的对象,其中已经有 1.28 亿的目标对象接种了两个剂量的破伤风类毒素。
破伤风的知识点总结
破伤风的知识点总结1. 病因破伤风梭菌是导致破伤风的主要病原体,它存在于土壤、粪便、灰尘、动物粪便等环境中。
当人体皮肤受伤时,如果未能及时清洁和处理,破伤风梭菌可能通过伤口侵入体内,引发感染。
此外,破伤风梭菌还可通过刀、剃须刀、指甲钳等含有细菌的器械传播给人,因此在使用这些器械前需要做好消毒工作。
2. 症状破伤风的症状通常包括:1) 伤口处出现红肿、疼痛和创面排脓;2) 出现痉挛性肌肉收缩,主要表现为颈部和嘴部肌肉僵硬;3) 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4) 发热、出汗等全身性症状。
3. 诊断破伤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病史,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来进行诊断。
此外,医生还可以通过破伤风梭菌培养来确定病原体。
血液检测和肌电图等检查也有助于诊断。
4. 治疗治疗破伤风的方法主要包括:1) 清创:清洁伤口,去除伤口内的异物和脓液,预防感染的扩散;2) 抗生素治疗:针对破伤风梭菌的抗生素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红霉素等;3)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破伤风的最有效方法,一般采用破伤风疫苗,对初次接种者,应按0、1、3和6个月接种四剂,之后每10年应接种一剂。
5. 预防预防破伤风的主要措施包括:1) 注意清洁:伤口发生后应及时清洁,保持伤口干燥,防止细菌感染;2) 及时治疗:如果发现有伤口感染或疑似破伤风感染,应及时就医治疗;3) 疫苗接种: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保持免疫力。
总之,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在生活中要注意预防和及时治疗。
希望本文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破伤风。
破伤风的名词解释
破伤风的名词解释
破伤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通常由破伤风杆菌引起。
它由病原体感染人类而发病,多见于农村,乡村地区及部分内陆地区。
这种疾病病原体主要是破伤风杆菌,在我国,这种病原体最常见于贫困地区的农村。
破伤风的症状多样,常见的有发热、全身乏力、淋巴结肿大、伤口出清液等。
严重者可出现脑炎、肺炎、心肌炎、急性心力衰竭、出血性病变、系统性感染、重度贫血等。
破伤风的治疗主要是抗生素治疗,抗生素可以有效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活性,多以青霉素为主,还可以搭配其他的抗生素,比如甲氧西林、头孢等,针对不同情况而定。
另外,还可以配合抗炎、抗凝或抗病毒药物,以改善炎症、减轻病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破伤风的预防主要依靠控制病原体的传播、提高人们的科学预防意识,如做好入境人群的卫生检查,特别是密切接触病原体的人群,应加强监测。
另外,针对破伤风的预防,还要提醒人们遵守卫生规定,不要滥食野味,勤洗手,增强身体免疫力。
特别是患病人员,要提高自身的免疫意识,积极加强健康教育,应尽量避免有关风险因素,加强个人防护,以减少受病原体影响的机会。
综上所述,破伤风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传染病,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破伤风的预防意识,以确保自身健康安全。
政府也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破伤风的治疗和预防,
以缩小疫情的蔓延。
破伤风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张口困难,牙关紧闭; ▲ “苦笑”表情; ▲颈项强直; ▲ “角弓反张”。 ▲屈膝、弯肘、半握拳等姿态。 病人面色紫绀,呼吸急促,口吐白 沫,流涎,磨牙,头频繁后仰,四肢抽 搐不停,全身大汗淋漓,非常痛苦。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并发症 骨折 尿潴留 窒息 肺部感染 酸中毒 循环衰竭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第四节
破伤风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破伤风(tetanus)是由破伤风梭 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 毒素,引起以骨骼肌紧张性收缩和 全身阵发性痉挛为特征的一种急性 特异性感染。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病因 破伤风梭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 厌氧性芽胞梭菌,存在于人畜粪便 中。其菌体易被杀死,但其孢子的 生命力很强,需煮沸60min才能 被 杀死。破伤风梭菌及其毒素都不能 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 都发生在伤后。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中和游离毒素 一般用TAT1万--6万u加入5%葡萄糖 溶液500-1000ml内,由静脉缓慢滴入;剂 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血清反应。 对清创不够彻底的病人及严重病人, 以后每日再用1万-2万u,作肌内注射或 静脉滴注,共3-5d。 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一般只需注 射一次,剂量为3000-6000u。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痉挛毒素经血液循环和淋巴系 统,并附在血清蛋白上到达并作用 于脊髓或脑干,与中间联络神经细 胞的突触相结合,使其不能释放抑 制性递质(甘氨酸或氨基丁酸),以 致运动神经系统失去正常的抑制性, 引起特征性的全身横纹肌的紧张性 收缩或阵发性痉挛。
有芽孢厌氧菌感染
★临床表现 ●潜伏期 一般潜伏期为6-12d, 但也有短于24h或长达数月。新生儿 破伤风一般在断脐后7d左右发病, 故俗称为"七日风"。一般来说,潜 伏期或前驱期持续时间越短,症状 越严重,死亡率越高。
破伤风的症状有哪些
破伤风的症状有哪些 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经由⽪肤或黏膜伤⼝侵⼊⼈体,在缺氧环境下⽣长繁殖,产⽣毒素⽽引起肌痉挛的⼀种特异性感染,下⾯,店铺为您带来“破伤风的症状有哪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更多内容尽在店铺。
⼀、破伤风的症状 感染破伤风梭菌⾄发病,有⼀个潜伏期,破伤风潜伏期长短与伤⼝所在部位、感染情况和机体免疫状态有关,通常为7~8天,可短⾄24⼩时或长达数⽉、数年。
潜伏期越短者,预后越差。
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新⽣⼉破伤风的潜伏期为断脐带后5~7天,偶见患者在摘除体内存留多年的异物后出现破伤风症状。
1.前躯症状 起病较缓者,发病前可有全⾝乏⼒、头晕、头痛、咀嚼⽆⼒、局部肌⾁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症状。
⼆、典型症状 主要为运动神经系统脱抑制的表现,包括肌强直和肌痉挛。
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咀嚼肌,随后顺序为⾯部表情肌,颈、背、腹、四肢肌,最后为膈肌。
肌强直的征象为张⼝困难和⽛关紧闭,腹肌坚如板状,颈部强直、头后仰,当背、腹肌同时收缩,因背部肌群较为有⼒,躯⼲因⽽扭曲成⼸,形成“⾓⼸反张”或“侧⼸反张”。
阵发性肌痉挛是在肌强直基础上发⽣的,且在痉挛间期肌强直持续存在。
相应的征象为蹙眉、⼝⾓下缩、咧嘴“苦笑”(⾯肌痉挛);喉头阻塞、吞咽困难、呛咳(咽肌痉挛);通⽓困难、发绀、呼吸骤停(呼吸肌和膈肌痉挛);尿潴留(膀胱括约肌痉挛)。
强烈的肌痉挛,可使肌断裂,甚⾄发⽣⾻折。
患者死亡原因多为窒息、⼼⼒衰竭或肺部并发症。
三、⾃主神经症状 为毒素影响交感神经所致,表现为⾎压波动明显、⼼率增快伴⼼律不齐、周围⾎管收缩、⼤汗等。
四、特殊类型 (1)局限性破伤风表现为创伤部位或⾯部咬肌的强直与痉挛。
(2)头⾯部破伤风头部外伤所致,⾯、动眼及⾆下神经瘫患者为瘫痪型,⽽⾮瘫痪型则出现⽛关紧闭、⾯肌及咽肌痉挛。
破伤风
五、免疫预防
免疫接种:定期接种破伤风类毒素1ml/头, 皮下注射,免疫期为一年,第二年再接一次 ,免疫期可达四年。
UK Department of Health guidelines for managing wounds to prevent tetanus
一、流行病学及流行史
(一)流行状况
全世界都有发生,各年龄均易感,但在气候温暖潮湿、土壤富有有机 物质的人口稠密的地区最常发生。
全世界每年发病数约100万。 2003年我国因NNT死亡398例,是继狂犬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后
死亡数居第4位的传染病。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incidence was 36–48 cases per year. This rate has
强 心 ( 强 尔 心 ) , 解 酸 ( NaHCO3 ) , 利 尿 (乌洛托品),防并发症(PG、SM),补液 (葡萄糖、VitC、VitB1)等。
Flow diagram showing the management of tetanus. 1—limited evidence; 2—some evidence; 3—good evidence
1.化脓性脑膜炎:虽有“角弓反张”状和颈项强直
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病人有剧烈头痛、高热喷 射性呕吐等,神志有时不清,脑脊液检查有压力增高, 白细胞计数增多等。
2.狂犬病: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
咽肌应激性增强,病人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骨立即发 生痉挛,剧痛喝水不能下咽,并流大量口涎。
破伤风(古今养生中药)
破伤风(古今养生中药)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后,在厌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嗜神经外毒素而引起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点的急性传染病。
重型患者可因喉痉挛或继发严重肺部感染而死亡。
新生儿破伤风由脐带感染引起,病死率很高。
虽然世界卫生组织积极推行了全球免疫计划,据估计全世界每年仍有近百万破伤风病例,数十万新生儿死于破伤风。
症状体征绝大多数破伤风患者均有外伤史,伤口多先有或合并化脓性感染。
一般伤口较深,常有异物及坏死组织残留。
部分患者伤口较小而隐蔽,常被患者忽视而致延误诊断和治疗,甚至因病情发展而造成严重后果。
潜伏期为1~2周,最长可达数月。
潜伏期愈短常病情愈重,短于1周的病例,多为重型破伤风。
曾用破伤风类毒素自动免疫或受伤后进行预防性破伤风抗毒素注射者,潜伏期一般较长。
早期症状为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嚼肌痉挛所致的张口困难是最早的典型症状。
其他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全身肌张力增高和继后出现的阵发性强直性肌痉挛。
患者神志清楚,当病情进展而出现阵发性强直性肌痉挛时,患者十分痛苦,常由很轻微的刺激,即引起一次痛苦的痉挛。
从出现肌张力增高到首次出现强直性肌痉挛的时间称为初痉期。
初痉期短于48h者,提示病情较重。
病情的进展表现在痉挛的间歇期缩短而持续时间延长。
如喉部肌肉及呼吸肌出现持续性痉挛而未能缓解时,患者可因窒息而立即死亡。
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强直引起破伤风患者特征性的痉笑面容、吞咽困难、颈强直、角弓反张、腹肌强直及四肢僵硬等临床表现。
较重的病例常同时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如高热、多汗、心动过速等。
高热是破伤风患者预后差的重要标志之一。
由脐带受染引起的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通常7天,故亦称“七天风”。
早期症状是吮奶困难,以后出现与成人相似的症状,如角弓反张、面肌张力增高等,但不如成人明显。
患儿可表现一种皱额、闭眼、口半张开、嘴唇收缩的特殊外貌。
亦可因喉肌痉挛而窒息死亡。
新生儿破伤风出现高热,除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外,继发支气管肺炎亦为常见原因。
破伤风诊断金标准
破伤风诊断金标准
破伤风(tetanus)是由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引起
的疾病,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体内。
它产生一种神经毒素称为破伤风毒素,可以引起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
破伤风的诊断通常是基于病史、症状和体征的综合评估。
以下是破伤风诊断的一些金标准:
1.典型的病史:破伤风的关键特征是在发生伤口时未接种或不
完全接种破伤风疫苗。
此外,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在3至21
天之间,但可长至数个月。
2.特征性的症状:破伤风常表现为全身性肌肉强直和痉挛。
早
期症状可能包括不适、肌肉疼痛或压痛,尤其是在伤口周围。
随后,病人可能会出现张口困难、妨碍呼吸的颈部和腹部痉挛,以及全身性的强直性肌肉痉挛。
3.典型的体征:破伤风的典型体征包括咬肌痉挛(罗莫-希尔
森征),即咬牙而无法释放。
此外,还会出现其它肌肉群的强直和痉挛,如面部肌肉、颈部肌肉、背部肌肉和腹肌。
4.实验室检查:破伤风的诊断通常基于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
的实验室检查。
但是,血清学检查可以检测到破伤风毒素的抗体,对确诊破伤风有一定的帮助。
如果怀疑破伤风,医生会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诊断,并考虑实验室检查结果。
早期的诊断对于开始及时的治疗非常重要,包括清创、给予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和抗生素,以及提供支持性护理和对症治疗。
如果你或他人出现了可能是破伤风的症状,请尽快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破伤风
破伤风杆菌(cl.tetani)是破伤风(tetanus)的病原菌,是一种特殊的创伤感染菌。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内繁殖、分泌毒素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粪便之中,对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
创伤时其可污染深部组织,若伤口较深,又有坏死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就形成了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
所有造成伤口感染的细菌都是侵入组织引起局部变化和全身中毒。
但破伤风杆菌与其他病原菌不同,无论菌体或其产生的外毒素,在伤口均不产生明显的病理改变,它是通过分泌出和扩散到全身的毒素而导致发病,其产生的外毒素毒力强,对神经有特别的亲和力,经吸收后,分布于脊髓、脑干等处,易危及生命。
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分为三期。
潜伏期一般为4—14天,潜伏期越短者,病情越严重,死亡率越高。
前驱期一般为1—2日,其症状表现为乏力,头晕,咀嚼无力,反射亢进,烦躁不安等全身反应,局部表现为剧烈疼痛,肌肉牵拉感,抽搐及强直,并感下颌紧张,张口不便,咀嚼肌和颈项部肌肉紧张或酸痛等,症状较轻微者常不引起注意;发作期表现为肌肉持续性的痉挛,因毒素随血流布散,故血流越丰富,活动越频繁的肌肉先受到侵犯。
患者受到轻微刺激均可诱发强烈的阵发性痉挛,发作时全身大汗淋漓,面唇紫绀,呼吸急促,表情痛苦,口角流涎或口吐白沫,牙齿有摩擦声,头频繁后仰,手足抽搐不止。
由于全身肌肉的频繁抽搐,大量体力消耗,出现水、电解质紊乱或酸中毒,致全身衰竭而死亡,有时亦可死于吸入性肺炎、窒息、心肌麻痹等并发症。
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
自动免疫疗法共注射3次,第一次皮下注射,间歇6—8周,再进行第二次注射,可获得基础免疫;在半年至一年后注射第三次,可获得较稳定的免疫力;以后每5年加强注射一次。
对伤前末接受自动免疫者,应尽早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
因其作用时间短,有效期为10天左右,所以对深部创伤、污染严重的伤员,可在一周后再注射1次。
破伤风的治疗与护理
破伤风一、定义破伤风是指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破伤风杆菌属厌氧芽孢杆菌属,为厌氧。
破伤风杆菌在厌氧环境下繁殖,形成繁殖体并产生毒素,但易被消毒剂及煮沸杀死。
当环境条件不利时,则形成芽孢,位于菌体一端,形似鼓槌状。
破伤风芽孢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须采用高压消毒才能将其杀死。
破伤风外毒素可被胰蛋白酶处理分解为α、β、γ组分,以其各自引起的不同临床效应分别称为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溶血素和纤维蛋白溶酶。
除溶血素可引起溶血和可能导致局部组织坏死外,主要导致临床症状者为痉挛毒素,该毒素不耐热,在65℃环境里30min即被破坏。
其轻链为毒性部分,为锌内肽酶;重链(H链)具有结合和运输功能,分Hc和Nc两部分,前者能与神经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结合,后者有利于细胞的内在化作用,使毒素进入神经细胞。
三、临床表现①临床表现:破伤风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乏力、头晕、头痛、烦躁、兴奋等非特征性症状,也可出现舌根发硬、吞咽不便、头颈转动不便等症状;发作期典型表现为苦笑面容,肌肉持续性强直性收缩及阵发性肌肉痉挛。
②心理状况:患者需隔离治疗,停止和外界交往,有孤独感。
剧烈的抽搐,患者有死亡恐惧感,因而有时失去战胜疾病的信心。
四、实验室及其他检查①实验室检查:破伤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一般无特异性发现。
当有肺部继发感染时,白细胞可明显增高,痰培养可发现相应的病原菌。
伤口分泌物常分离到需氧性化脓性细菌,亦可经厌氧培养分离出破伤风杆菌。
由于破伤风的临床表现较为特异,尤其症状典型时诊断不难,故做临床诊断时不要求常规做厌氧培养和有细菌学证据。
②其他辅助检查: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五、治疗①消除毒素来源:在控制痉挛下,对伤口进行彻底的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敞开伤口以利引流。
清创并对伤口用过氧化氢溶液(H2O2)冲洗创面以消除厌氧环境。
②中和游离毒素:因破伤风抗毒素和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均无中和已与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的作用,故应尽早使用,以中和血液中的游离毒素。
综述——破伤风
综述——破伤风
概述
破伤风,是一种由破伤风梭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破伤风病原体广泛存在
于土壤、灰尘和动物粪便中,入侵人体后会产生神经毒素,导致肌肉僵硬和痉挛,严重时会影响呼吸和心脏功能,甚至导致死亡。
病因
破伤风梭菌主要通过伤口或皮肤的破损而进入人体,尤其是深部污染伤口和创
伤后土壤等污染的伤口较易感染。
除此之外,破伤风也可以通过污染的注射器、创口处理器和牙科设备等途径传播。
症状
破伤风的主要症状为肌肉痉挛和僵硬,最先出现的往往是咬肌痉挛和颈部僵硬,随着时间的推移,痉挛和僵硬会向上肢、躯干和下肢扩散。
患者还可能出现胃肠道反应、出汗、呼吸困难和心动过缓等症状。
预防
破伤风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通过破伤风疫苗的接种可以有效地预防破伤风
感染。
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身体接触和皮肤破损,对于创口要及时清洗和消毒,避免接触污染的物品和环境。
治疗
破伤风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的缓解和预防病情的加重。
患者需要接受肌肉松
弛药物和镇痛剂的治疗,以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同时还需要进行呼吸和心血管支持治疗。
对于严重的破伤风感染,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大家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在受伤时要及时进行诊治和消毒处理。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公共卫生和环境卫生,减少病原体的传播和污染。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破伤风是一种由产生破伤风毒素的肉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破伤风毒素会攻击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肌肉僵硬、抽搐、呼吸急促等严重并发症。
成人破伤风的诊断与治疗十分重要,本文就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作一文献综述。
成人破伤风的潜伏期为3-21天,通常为7-10天。
病情呈进展性,一旦出现症状往往不断加剧。
主要表现为:1.痉挛性肌僵硬:痉挛性肌僵硬是成人破伤风最典型的症状之一,也是最早出现的。
最初表现为咬肌强直,随着病情加重,脊柱及肢体肌肉逐渐受累,严重者可导致全身肌肉僵硬。
2.震颤性肌抽搐:痉挛性肌僵硬伴随有时会出现震颤性肌抽搐,患者会在不经意间出现肢体抽搐、口吐白沫和颈部强直等症状。
3.呼吸肌痉挛:病情加重后,肌肉的痉挛可能也会牵涉到呼吸肌,导致呼吸急促。
4.其他症状:极端疲劳、头疼、恶心、呕吐、心动过速、高血压等。
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一般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医生应该考虑其可能的接触史、注射史、伤口治疗措施等等。
1.临床表现:成人破伤风的临床表现如上所述。
2.病史和接触史:成人破伤风的发生通常与注射、操作、创伤等有关,因此医生需要询问病人是否最近有与上述事件有关的经历。
3.实验室检查:在病例未作诊断前,医生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如虑除其他病因、检测肉毒杆菌毒素、病原体培养、测量CPK(肌酸磷酸激酶)、电解质和酸碱度等。
成人破伤风的治疗应以早期抢救为主。
主要的治疗措施包括:1.抗毒素注射:该过程使用的是主要和支持性疗法,通过抗毒素注射,可阻止毒素向周围难以到达的区域扩散。
2.肌肉松弛剂:肌肉松弛剂采用很重要,帮助患者控制肌肉痉挛和抽搐。
3.实物支持: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支持性治疗,如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正确的营养和水分,控制疼痛等。
小结。
破伤风的作用
破伤风的作用破伤风,又称破伤风杆菌感染症,是一种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破伤风主要通过伤口而进入人体,其毒素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导致痉挛和呼吸困难。
虽然破伤风是一种致命的疾病,但由于现代医学的进步,我们已经能够控制并预防这种病,使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染性大大减少。
首先,破伤风的主要作用是提醒人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破伤风主要通过被污染的土壤或物品进入人体,尤其是通过伤口进入人体的破伤风杆菌,所以保持干净和消毒是预防破伤风的重要手段。
破伤风的存在提醒我们,勤洗手、保持伤口的清洁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须做到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破伤风的传播。
其次,破伤风的出现也推动了疫苗研发和普及。
破伤风疫苗是预防破伤风的有效手段之一,疫苗在人体中引起免疫反应,使人体产生抗体来抵抗破伤风杆菌。
通过研究和改良疫苗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我们已经能够生产出安全有效的破伤风疫苗,并通过广泛接种使人们免受破伤风威胁。
破伤风的出现推动了疫苗的研发和普及,保护了无数人的生命和健康。
此外,破伤风的作用还包括促进医疗技术的发展。
破伤风是一种需要及时治疗的疾病,因为其症状的加重可能导致呼吸肌肉痉挛,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
为了提高破伤风的治疗效果,医学界对破伤风的病理机制、治疗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发展了许多先进的诊断和治疗技术。
破伤风的存在推动了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使破伤风患者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
总之,破伤风虽然是一种危险的疾病,但它的出现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破伤风提醒我们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推动了疫苗研发和医疗技术的发展。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破伤风的传染性已经大大减少,为实现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能够更加重视破伤风的防控工作,共同打造一个没有破伤风的健康社会。
破伤风
镇静解痉
地西泮是首选;趋向大剂量使用,一般用量1mg/(kg.d),重症可加大至2~ 5mg/(kg.d)。5天后视病情逐渐减量,地西泮使用标准化的标志:检查治疗时 不再出现抽搐反应;患者处于浅昏迷状态;神经深反射存在,浅反射迟钝。
10%水和氯醛:每次口服10~15ml或灌肠30~40ml,4~6小时一次。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单蹄动物(马、骡、驴)最易 感染;其次是猪,牛、羊和犬类发病少见; 人的易感性很高 传染源:广泛存在于土壤,淤泥和粪便中 传播途径:主要为创伤引起,特别是钉刺 伤,断脐; 主要的死亡原因:喉痉挛窒息、严重的肺 部感染和全身多器官衰竭
致病机制
破伤风梭菌一般不入血。破伤风痉挛毒素 是一种神经毒素,引起全身横纹肌痉挛, 为一种蛋白质,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 破坏。 痉挛毒素在局部产生后,经淋巴和血液吸 收,到达脊髓前角的灰质和脑干的运动神 经核,结合于神经细胞的突触。 毒素与突触神经节苷脂结合,使其不能释 放抑制性的传递介质(甘氨酸或氨基丁酸)
鉴别诊断:①脑膜炎:有高热、头痛、神志 不清脑,脊液常有病理改变;②狂犬病:以 吞咽肌痉挛为主,恐水明显,病人听见水或 看见水可立即发生痉挛,喝水不能下咽;③ 腹肌痉挛时需与腹膜炎鉴别;④四肢抽搐时 需与癔症和手足抽搐症鉴别;
破伤风的治疗
原则:伤口清理以清除毒素来源;中和游 离毒素;保持气道通畅;防止并发症。 ⒈处理伤口:伤口有脓或引流不畅者,伤 口深、创口小者进行扩创,去除坏死组织 和异物,并用氧化剂(3%过氧化氢溶液或 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和湿敷; ⒉中和游离毒素:破伤风抗毒血清(TAT) 实验阴性者可注射抗毒血清阳性者脱敏治 疗或运用免疫球蛋白。
破伤风——精选推荐
破伤风刘芳霞(⽢肃会宁县中医院730700)【中图分类号】R2-031 【⽂献标识码】B 【⽂章编号】1672-5085 (2010)33-0421-02 【关键词】破伤风中西医治疗破伤风是⼀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胞杆菌感染,破伤风杆菌(Clostridium tetani)侵⼊⼈体伤⼝、⽣长繁殖、产⽣毒素可引起的⼀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正常的⽪肤和粘膜,故破伤风都发⽣在伤后。
⼀切开放性损伤,均有发⽣破伤风的可能。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伤⼝内繁殖、分泌毒素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全⾝或局部肌⾁的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
破伤风杆菌是⼀种⾰兰⽒阳性厌氧芽胞杆菌,⼴泛存在于泥⼟、粪便之中,对环境有很强的抵抗⼒。
创伤时其可污染深部组织,若伤⼝较深,⼜有坏死组织,局部缺⾎、缺氧,就形成了适合细菌⽣长繁殖的环境。
所有造成伤⼝感染的细菌都是侵⼊组织引起局部变化和全⾝中毒。
但破伤风杆菌与其他病原菌不同,⽆论菌体或其产⽣的外毒素,在伤⼝均不产⽣明显的病理改变,其是通过分泌出和扩散到全⾝的毒素⽽导致发病。
其产⽣的外毒素有痉挛毒素,毒⼒强,对神经有特别的亲和⼒,经吸收后,分布于脊髓、脑⼲等处,与中间联络细胞的突触相结合,⽽抑制突触释放抑制性传导介质。
运动神经元失去中枢的抑制,兴奋性增强,从⽽出现肌⾁紧张性痉挛。
破伤风的症状典型表现为肌⾁持续性强直收缩及阵发性抽搐,最初出现咀嚼不便,咀嚼肌紧张,疼痛性强直,张⼝困难,苦笑⾯容,吞咽困难,颈项强直,⾓⼸反张,呼吸困难,紧张,甚⾄窒息。
潜伏期:长短不⼀,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的处理等因素有关。
通常7-8⽇,但也有短仅24⼩时或长达⼏个⽉或数年。
前驱期:乏⼒、头晕、头痛、咀嚼⽆⼒、反射亢进,烦躁不安,局部疼痛,肌⾁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不便。
发作期:肌⾁持续性收缩。
最初是咀嚼肌,以后顺序是脸⾯、颈项、背、腹、四肢、最后是膈肌、肋间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是一种历史较悠久的梭状芽孢杆菌感染,破伤风梭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一种急性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杆菌及其毒素不能侵入正常的皮肤和粘膜,故破伤风一般都发生在伤后,一切开放性损伤都可能引发破伤风。
特征:破伤风梭菌菌体细长,长4~8um,宽0.3~0.5um,周身鞭毛,芽孢呈圆形,位于菌体顶端,直径比菌体宽大,似鼓槌状,是本菌形态上的特征。
繁殖体为革兰氏阳性,带上芽孢的菌体易转为革兰氏阴性。
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ph7.0~7.5,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24~48小时后,可形成直径1mm 以上不规则的菌落,中心紧密,周边疏松,似羽毛状菌落,易在培养基表面迁徙扩散。
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有明显溶血环,在疱肉培养基中培养,肉汤浑浊,肉渣部分被消化,微变黑,产生气体,生成甲基硫醇(有腐败臭味)及硫化氢。
一般不发酵糖类,能液化明胶,产生硫化氢,形成吲哚,不能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
对蛋白质有微弱消化作用。
本菌繁殖体抵抗力与其他细菌相似,但芽孢抵抗力强大。
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能耐煮沸40~50分钟。
对青霉素敏感,硫胺类有抑菌作用。
分布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由粪便污染土壤,是一种革兰氏染色性厌氧性芽孢杆菌,经伤口感染引起疾病。
于自然界中可由伤口侵入人体,发芽繁殖而致病,但破伤风梭菌是厌氧菌,在一般伤口中不能生长,伤口的厌氧环境是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
窄而深的伤口(如剌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或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或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均易造成厌氧环境,局部氧化还原电势降低。
有利于破伤风杆菌生长。
破伤风梭菌能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即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
致病物质及致病机理:破伤风梭菌感染易感伤口后,芽孢发芽成繁殖体,在局部繁殖并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及破伤风溶血素。
前者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封闭了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出现角弓反张(破伤风特有的症状),是引起症状的主要毒素。
后者则能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和心肌损害。
破伤风毒痉挛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为蛋白质,由十余种氨基酸组成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破坏,故口服毒素不起作用。
单一和一条多肽链,破伤风毒素的毒性非常强烈,仅次于肉毒毒素。
破伤风梭菌没有侵袭力,只在污染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一般不入血流。
当局部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后,引起全身横纹肌痉挛。
毒素在局部产生后,通过运动终板吸收,沿神经纤维间隙至脊髓前角神经细胞,上达脑干,也可经淋巴吸收,通过血流到达中枢神经。
毒素能与神经组织中的神经工苷脂结合,封闭了脊髓抑制性突触末端,阻止释放抑制冲动的传递介质甘氨酸和Y氨基丁酸,从而破坏上下神经元之间的正常抑制性冲动的传递,导致超反射反应(兴奋性异常增高)和横纹肌痉挛。
毒素也能影响交感神经,导致大汗、血压不稳定和心率增速等。
所以破伤风是毒血症。
感染条件:破伤风梭菌是一种非侵袭性细菌,芽孢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一般不引起疾病。
伤口内有破伤风杆菌,并不一定发病;破伤风的发生除了和细菌毒力强、数量多,或缺乏免疫力等情况有关外,局部伤口的缺氧是一个有利于发病的因素。
当机体存在窄而深的伤口,或伴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同时感染,或坏死组织多、泥土或异物污染伤口而形成局部缺血,缺氧,有利于破伤风梭菌的繁殖。
泥土内含有的氯化钙能有其他需氧化脓菌感染而造成伤口局部缺氧时促使组织坏死,有利于厌氧菌繁殖,故带有泥土的绣钉或林刺的刺伤容易引起破伤风。
破伤风多见于战伤。
平时除创伤感染外,分娩时断脐不洁,偶可发生的胃肠道手术后摘除留在体内多年的异物后,手术器械灭菌不严,均可引起发病。
新生儿破伤风(俗称脐风)尤为常见。
临床表现:破伤风潜伏期长短不一,往往与曾否接受过预防注射,创伤的性质和部位及伤口的处理等因素有关。
平均为6~10日,亦有短于24小时或长达20~30日,甚至数月,或仅在摘除存留体内多年的异物如子弹头或弹片后才发生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一般在断脐带后7日左右发病,故俗称七日风。
一般来说,潜伏期或前驱症状持续时间越短,症状越严重,死亡率越高。
病人先有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烦躁不安、打呵欠、局部疼痛、咀嚼无力、肌肉牵拉、抽搐及强直、下颌紧张、张口不便等前驱症状。
这些前驱症状一般持续12~24小时,接着出现典型的肌强烈收缩,最初是咬肌,以后顺次为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
病人开始感到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牙关紧闭;面部表情肌群呈阵发性痉挛,使病人具有独特的苦笑表情。
颈项肌痉挛时出现颈项强直,头略后仰,不能做点头动作。
背腹肌同时收缩,但背肌力量较强,以致腰部前凸,头及足后屈,形成背弓,成为角弓反张状。
四肢肌收缩时,因屈肌经伸肌有力,肢体可出现屈膝、弯肘、半握拳等姿态。
在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刺激,如光线、声响、震动或触碰病人身体,均能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
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病人面色紫绀,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流涎,磨牙,头频频后仰,四肢抽搐不止,全身大汗淋漓,非常痛苦。
发作间歇期间,疼痛稍减,但肌肉仍不能完全松弛。
强烈的肌痉挛,有时可使肌断裂甚至发生骨折。
膀胱手括约肌痉挛又可引起尿潴留。
持续性呼吸肌群和膈肌痉挛,可以造成呼吸停止,以致病人死亡。
疾病期间,病人神志始终清楚,一般无高热。
高热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肺炎的发生。
病程一般为3~4周。
自第二周后,随病程的延长,症状逐渐减轻。
但在痊愈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某些肌群有时仍有紧张和反射亢进的现象。
少数病人表现为局部破伤风。
仅有受伤部肌肉的持续怀强直,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以后逐渐消退。
但有时也可发展为全身性破伤风。
局部破伤风的预后较佳。
并发症:除可发生上述的骨折、尿潴留和呼吸停止外,尚可发生以下并发症:①窒息:由于喉头、呼吸肌持续性痉挛和粘痰堵塞气管所致。
②肺部感染:喉头痉挛、呼吸道不畅,支气管分泌物郁积,不能经常翻身等,都是导致肺炎、肺不张的原因。
③酸中毒:呼吸不畅、换气不足而致呼吸性酸中毒。
肌强烈收缩,禁食后体内脂肪不全分解,使酸性代谢产物增加,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④循环衰竭:由于缺氧、中毒,可发生心动过速,时间过长后可形成心力衰竭,甚至发生休克或心搏骤停。
这些并发症往往是造成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应当加强防治。
防治原则:由于破伤风痉挛毒素能迅速与神经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结合,故一旦发病治疗困难,所以防治尤为重要。
如遇到可以伤口应做到清创、扩创,同时使用大剂量青霉素抑制细菌繁殖。
用破伤风抗毒素对患者进行紧急预防,对已发病的人有要进行特异性治疗。
易感人群如儿童、军人和易受外伤人群应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儿童应采用拜拜破三联疫苗进行接种预防。
注意产妇卫生。
治疗: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疾病,要采取积极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消除毒素来源,中和游离毒素,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和防治并发症等。
破伤风的残废率约为10%。
⒈消除毒素来源(处理伤口)有伤口者,均需在控制痉挛下,进行彻底的清创术。
清楚坏死组织和异物后,敞开伤口以利引流,并用3%过氧化氢或1:1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或经常湿敷。
如原发伤口在发病时已愈合,则一般不需要清创。
⒉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游离的毒素因破伤风抗毒素和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均无中和已与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的作用,故应尽早使用,以中和游离的毒素。
一般用2万~5万IU抗毒素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1000ml内,由静脉缓慢滴入:剂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血清反应。
对清创不够彻底及严重病人,以后每日再用1万~2万IU 抗毒素,作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共3~5日。
新生儿破伤风可用2万IU抗毒素由静脉滴注,此外也可作脐周注射。
还有将抗毒素5000~1000IU作蛛网膜下腔注射的治疗方法,认为可使抗毒素直接进入脑组织内,效果较好,并可不再全身应用抗毒素。
如同时加用强的松龙12.5mg,可减少这种注射所引起的炎症和水肿反应。
如有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或已获得自动免疫的人的血清,则完全可以代替破伤风抗毒素。
人体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一般只需注射一次,剂量为3000~6000U。
⒊控制和解除痉挛病人应住单人病室,环境应尽量安静,防止光声刺激。
注意防止发生附床或褥疮。
控制和解除痉挛是治疗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如能做好,在极大程度上可防止窒息和肺部感染的发生,减少死亡。
病情较轻者,使用镇静剂和安眠药物,以减少病人对外来刺激的敏感性。
但忌用大剂量,以免造成病人深度昏迷。
②病情较重者,可用氯丙嗪50~10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从静脉缓慢滴入,每日四次。
③抽搐严重,甚至不能作治疗和护理者,可用硫喷妥钠0.5g做肌肉注射(要警惕发生喉头痉挛,用于已做气管切开的病人,比较安全),副醛2~4ml,肌肉注射(副醛有刺激呼吸道的副作用,有肺部感染者不宜使用),或肌肉松弛,如氯化琥珀胆碱,氯化筒箭毒碱等。
如并发高热、昏迷,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强的松30mg口服或氢化可的松200~40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
⒋防治并发症补充水和电解质,以纠正强烈的肌痉挛、出汗及不能进食所引起的水与电解质代谢失调。
对症状较轻的病人,就争取在痉挛发作的间歇期间自己进食。
对症状严重、不能进食或拒食者,应在抗痉挛药物的控制下或做气管切开术后放臵胃管进行管饲,也可作全胃肠外营养。
参考文献:《破伤风病因症状及治疗》、《破伤风病人的护理》、《破伤风梭菌》、《破伤风症状及治疗方法》、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