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化感作用

合集下载

植物次生代谢与化感作用原理 43页PPT文档

植物次生代谢与化感作用原理 43页PPT文档
1973 年初,北京中药研究所拿到 青蒿素的结晶 周维善院士
植物化感作用已经被发现有二千多年, 但真正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是近40年的 事情。由于植物化感作用的理论和实践能 实现农林业的持续发展和达到对自然资源 的保护,近年来植物化感作用成为科学研 究的前沿之一。
1 基本概念
1937年奥地利科学家Molish首次提出:指出化感作用是 指植物之间(包括微生物)作用的相互生物化学关系, 这种生物化学关系包括有益和有害的两个方面。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次生代谢及 其调控是植物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复杂的对外 界环境改变的适应。
次生代谢产物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种类繁多,人们至今 已发现有黄酮类、酚类、香豆素、木质素、 生物碱、糖苷、萜类、甾类、皂苷、多炔类、 有机酸等。一般分为酚性化合物、萜类化合 物、含氮有机物三大类。
药。从菊科植物青蒿又称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inn.中分离出的倍半萜类化合物青蒿素是一种高
效、速效、低毒抗疟药。从பைடு நூலகம்竹桃科植物长春花 (Catharantbus roseus) 中分离出的生物碱长春碱和长 春新碱则是治疗白血病的最好药物之一。
青蒿素是中国学者在20世纪70年代初 从青蒿(Artemisia annua L)中分离 得到的抗疟有效单体,是含有过氧桥 结构的新型倍半萜内酯化合物,是目 前世界上最有效的治疗脑型疟疾和抗 恶性疟疾的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称 为“治疗疟疾的最大希望”,具有快 速、高效、无抗药性、低毒副作用的 特征。
Ten years later in year of 1984 this book was republished and he added the beneficial effects in his definition.

植物化感作用

植物化感作用

植物化感作用
植物化感作用是指植物之间、植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互相影响和适应
机制。

植物在演化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进化出了各种化学
物质来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达到自己的保护、繁殖、营养和成
长等目的。

这些化学物质包括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根分泌物、植物素、酚
类化合物、氨基酸和酶等。

植物之间通过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进行相互影响,如抗草食动物、
吸引授粉媒介、抵抗病害、竞争资源等。

此外,植物的根系也能释放根分
泌物质,与土壤微生物、其他植物根系、土壤环境等相互作用。

植物素是
植物自身分泌的内源性激素,可以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和适应环境的反应。

植物化感作用也可以用于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如利用植物间的相
互作用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用植物释放的化学物质来防治害虫和病害,利用植物素来促进植物生长和适应环境等。

植物的化感作用

植物的化感作用

香豆素是一类普遍存在的化感物质;伞形科 豆 科、茄科和芸香科等植物往往合成大量的香豆素, 香豆素在这些植物体内是以糖甙形式存在的,香 豆素甙进入环境后,可在土壤媒介的作用下,内 酯环打开而形成盐或羧基,从而发挥化感效应;
三 化感物质及其作用机制
化感作用是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感物质而实现 的;因此,化感物质在认识和评价植物化感作用中占 据中心位置;
化感物质allelochemical亦称为克生物质 他感化 合物,有人对它下的定义是:生物体产生的所有非营 养性物质,能影响其它植物的生长、健康、行为或群 体关系。
绝大多数化感物质都是次生物质,植物产生和释 放化感物质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的次生代谢。它们主要 通过次生代谢途径如莽草酸途径和乙酸途径而产生。
二农业生产中的化感作用
化感作用在作物生产中广泛存在; 作物种间的化 感作用表现在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但有害的抑制作 用为大多数,很多能表达种间化感作用的作物同样 具有种内的化感作用即自毒作用。农业生产中的化 感作用主要表现在作物与作物之间 作物与杂草之间, 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作物与作物之间的克制; 如小麦和冬黑麦 番茄和黄瓜、番茄和芜菁、番茄和茄子、葱和菜豆、 卷心菜和油菜等都是难以共生的作物。十字花科作 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因为它们释放的硫甙 化合物能够水解而产生有强烈植物毒性的异硫氰酸 酯类化合物;番茄的根能分泌出单宁等酚酸类化感 物质对临近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滇池的 水葫芦Leabharlann 钱 塘 江 的 水 葫 芦
外滩遭水葫芦侵袭 2007
植物演替
植 物 演 替 受 化 感 作 用 调 控 ; Rice 观 察 美 国 Oklahoma瘠地抛荒后植物自然演替的顺序:开始2~3 年内生长一些一年生野草;随后较长时间约12年一种一 年生三芒草占优势,然后它又让位于草原丛生草类 Schizachyrium scoparius。野草阶段延续不长是由于自 毒,它们释放的莨菪亭 绿原酸、鞣酸和许多肉桂酸与 苯甲酸的酚衍生物降低了自身的生存能力;三芒草对 这些化感物质忍耐力较强;最后竞争生存的植物对硝 化作用的克制较烈。

化感作用

化感作用

3.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
3.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
1 腐淋分 挥 2 释溶 泌 发 3
:植水森物溶林通活 性植过体 的物根的 化凋系地 感落分上 物泌部 质花,分 经、将或雾果化枯、感落降枝物水和通或叶 质等过露释腐分 水放烂解 等到后释 淋根,放 洗际其乙 或土中烯 从壤复、 植中合萜 物,物类表直或等面接聚挥淋或合发溶间物性转被 接微物移影生质 、响物的 扩周分形 散围解式 到其而释 土他释放 壤植放化 中物出感 ,生某物对长些质其化,他合直植物接物
2019/11/19
2.化感物质种类
酚类物质
• 酚类物质是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产物,研 究较多,被证实是化感活性较强的一类物 质,研究证明大部分酚类物质具有化感作 用,其中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
香豆酸和阿魏酸是重要的化感物质。
香草酸
阿魏酸
2.化感物质种类
萜类物质
• 萜类化合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是植物次生 代谢产物中最多的一类化合物.常见挥发性 萜类有柠檬烯、蒎烯、杨梅叶烯、樟脑、 香茅醇等。
2019/11/19
化 感 作 用
2019/11/19
桑薯套种
玉米小麦套种
玉米花生套种
西瓜辣椒套种
4.化感作用在可持续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2注意作物自毒作用,合理使用轮作生产技术, 解决作物连作危害问题
长期以来,连作障碍一直是造成作物减产的一个重要 原因,而人们常把原因归结为栽培管理不合理、土壤 衰退以及病虫害引起的,而没有注意到作物分泌于土 壤中某些次生代谢物质对自体毒害作用的可能性,即 化感作用。我国东北连年种植大豆从而造成大豆减 产,可能与大豆的自毒作用有关。
对或生周间 长围接 产植影 生物响 直起其 接化他 或感生 间作物 接用生作。长用。对周 围植物起化感作用。

植物的化感作用

植物的化感作用

研究历史
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
化感作用在植物竞争、群落演替和生 态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自19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家们逐渐发 现并证实了植物的化感作用。
研究目的与意义
揭示植物间相互作用机制
通过研究化感作用,可以深入了解植 物间的竞争和协作机制,为农业生产 提供理论指导。
生物防治与农业应用
利用植物的化感作用,可以开发新型 生物防治策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03
植物化感作用机制
化感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抑制种子萌发
化感物质可以通过影响种子萌发 过程中的水分吸收、酶活性等,
从而抑制种子的萌发。
抑制幼苗生长
化感物质可以影响幼苗的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等生理过程,导致幼苗 生长受抑。
影响植物根系发育
化感物质可以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 和发育,使根系变得短小、稀疏, 降低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 。
揭示化感物质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和调控机制
通过基因编辑和转录组学等技术手段,深入研究化感物质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及其表达调控机制,为调控植物化 感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解析化感物质的代谢途径和转化机制
利用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法,系统解析化感物质的代谢途径、转化机制以及与其它代谢途径的交互作用, 为优化植物化感作用提供思路。
01
抑制有益微生物的 生长
化感物质可以抑制土壤中有益微 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降低土壤肥 力。
02
促进病原微生物的 生长
某些化感物质可以促进病原微生 物的生长和繁殖,增加植物病害 的发生几率。
03
影响植物与微生物 的共生关系
化感物质可以影响植物与微生物 之间的共生关系,破坏植物根际 微生物群落的平衡。

植物化感作用在农业中的应用

植物化感作用在农业中的应用

植物化感作用在农业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于植物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而植物化感作用在农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植物化感作用简单来说是一种植物间通过生理和化学物质相互影响的现象,它不仅能帮助植物增强免疫力,减少害虫侵袭,还能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产量,下面将分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一、植物化感作用对害虫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中,害虫的侵袭是极为常见的现象,而传统的防治害虫的方法通常是使用农药,这样会导致环境污染和农产品的质量下降。

然而,植物化感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达到更加环保与安全的效果。

事实上,植物化感作用对于害虫的控制效果非常显著,例如一些叶蝉,它们可以感应到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当某一种植物的免疫力增强时,它们就会利用相应的化学物质来提高自己的免疫力,使它们不会被植物攻击。

另一方面,某些植物会通过释放挥发性化学物质来引导天敌来捕食害虫,这也就是所谓的“诱捕”作用。

而这一切的效果都要归功于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

二、植物化感作用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提高的影响不仅仅在控制害虫方面,植物化感作用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提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研究发现,由于植物间流动的信息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使其更快成长和更高产。

而且,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也可以大大减缓环境中的病毒和病菌的传播,从而防止外部环境对植物的影响。

例如,在试验田中,如果种植两个品种的植物,A和B,同时在A旁边还种植了C,当B的生长条件比A差的时候,A会通过化感作用来帮助B,让其生长得更好。

所以,针对不同的农作物,通过科学的种植排布和管理方式,可以实现跨种化感效应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三、植物化感作用在土地中的应用同时,植物化感作用在土地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可以帮助植物更好地适应环境。

首先,植物的根系和土壤之间会产生一种叫做“根际”效应的共生关系,它可以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并且增加植物的生长速度。

其次,植物会通过根系分泌出一种叫做“溶性物质”的物质,它能够影响土壤物理和化学状态,从而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

植物化感作用和化感物质的应用

植物化感作用和化感物质的应用

植物化感作用和化感物质的应用植物化感作用是指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通过挥发出的化学物质相互影响的现象。

化感作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林业、草业、园艺、环境保护等领域。

一、植物化感作用的原理植物化感作用是由植物挥发出的挥发性化合物引起的。

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各部位均可产生不同挥发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被称为化感物质。

植物挥发出的化感物质会因空气、温度、湿度、光照、风向和细菌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当一种植物挥发出的化感物质与另一种植物的叶片或根系接触时,产生的效应就是植物化感作用。

植物化感作用的效应可以是促进生长,也可以是抑制生长,还可以是诱导抗性、调节花期、吸引授粉昆虫等。

二、化感物质的应用1. 农作物的保护在农业中,可以利用化感物质保护农作物不受害虫侵害。

例如,在玉米田里种植白芷,可以通过化感作用吸引天牛,从而减少玉米棒虫危害。

又例如,种植矮牵牛可减轻黑斑病对西红柿的危害。

2. 植物生长调节通过化感物质的应用,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例如,用青蒿提取液喷洒在甜椒上,可以促进甜椒的早熟和增产。

喷洒丁香花油可以促进西兰花的生长。

3. 花卉园艺在花卉园艺中,可以利用化感物质调节花期和增加花期。

例如,施用百合素可以延长百合的花期。

在育苗过程中,也可利用化感物质调节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从而促进幼苗的生长。

4. 环境保护化感作用还可用于环境保护。

例如,在污染严重的地区种植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植物,从而净化空气和水质。

三、化感物质应用的优势和劣势化感物质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 安全无毒:化感物质通常是植物挥发的自然产物,具有安全无毒的特点。

2. 环境友好:化感物质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3. 成本较低:化感物质的制备成本相对较低,易于推广应用。

化感物质的应用也存在一些劣势:1. 作用时间短:化感物质的作用时间普遍较短,需要不断地补给。

2. 作用因素复杂:化感作用的效应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需要具有高超的操作技巧。

植物的化感作用与应用

植物的化感作用与应用
营养
心怀梦想路致远方
HAVE A DREAM AND TRAVEL FAR
缺水可导致某些植物的绿原酸浓度提高。萜类,如α-2蒎稀、β-2蒎稀、桉树脑、樟脑通过挥发释放到环境中,在干燥的条件下特别明显。酚类以及生物碱是通过下雨淋溶而带走的。
水分
不同亚种、相同种的不同组织、相同组织不同年龄阶段产生化感物的类型、组织和产生时间均有差别。
组培法研究根系分泌的化感作用
凋落物分解
植物残株或凋落物分解,如高梁、小麦残株能释放化感物质,强烈抑制某些杂草生长。 试验用浸泡的方法模拟
挥发
一些挥发性化感物质通过植物体表进入环境而发生作用。如无剌槐树皮产生的挥发性物质能抑制附近杂草的生长。
对于挥发和雨雾淋溶这两个途径之间往往存在着交叉关系,雨雾淋溶的化感物质有时和挥发物相一致,即雨雾可以将挥发物中的溶于水的和微溶于水的物质淋溶下来。
20世纪80年代初,张宝琛开始研究青海高寒草甸上人工草场自然退化中的化感作用并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论文。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工作进入了迅速发展的阶段。1991年成立了化学生态专业委员会。
中国第六届植物化感作用大会
本人研究了辣椒化感作用与连作障碍的关系,并得出辣椒的化感自毒作用与自毒物质的积累是引起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继续开展不同植物化感作用机理的精确研究,通过对不同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找出作用机理上的异同点,形成固定的理论框架,使其具有普遍性。
开展分子水平和病理学方面的机理性研究,寻求化感物质抑制植物细胞分裂伸长、光合作用的途径,电子显微技术可以有助于这方面的深入。
化感物质的基因调控与基因诱导方面也具有很大的研究潜力,通过人工手段培育对作物或树种有益的物种或对杂草有抑制作用的作物,从而可以达到驱弊就利的目的。

化感作用名词解释

化感作用名词解释

化感作用名词解释
化感作用也叫异株克生,指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化感化合物〕在植物生长过程中,通过信息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发育并加以排解的现象就称为异株克生。

异株克生现象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一些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的有机化合物对其他植物产生影响。

松根分泌的一种激素可抑制桦木的生长,接骨木根系的分泌物可对大叶钻天杨的生长也有抑制作用。

有人还发觉,在前茬为毛白杨的育苗地上播种的杏树幼苗;不仅生长量降低,还有局部苗木枯萎死亡,而合欢和澳大利亚桃金娘具有浓郁香味的根则对豌豆和蚕豆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这种树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门新的学科——植物化学生态学。

研究说明,生物化学的作用方法是不同的,有些是通过干扰细胞分裂或抑制营养物质的汲取和传递来影响植物的营养和生长,但大量的干扰作用与呼吸等能量转换过程有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阻挡植物沉降或毒害沉降植物,但大多数只是降低植物的生长。

据报道,发觉的大局部生化抑制剂是酚类化合物和萜类化合物,它们存在于几乎全部的植物中,并被雨水过滤掉。

它通过根系分泌和凋落物分解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影响一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包含它们自身。

扩展:
研究说明,生物化学的作用方法是不同的,有些是通过干扰细胞分裂或抑制营养物质的汲取和传递来影响植物的营养和生长,但大量的干扰作用与呼吸等能量转换过程有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阻挡植物沉降或毒害沉降植物,但大多数只是降低植物的生长。

化感作用——精选推荐

化感作用——精选推荐

1、化感作用的定义
化感作用(allelopathy)是指一种植株向环境中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影响周围其他植株生理生化代谢及生长过程的现象。

具有化感作用的物质称作化感作物(allelochemical).如该物质直接来源于植物的分泌或分解出来的,起产生的化感作用称为真化感,如该物质是通过微生物降解来的,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化感则称为次生化感化合物,起作用称为功能性化感。

2、化感作用物:化感作用物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有水溶性有机酸、酚类、单宁、生物碱、类萜类、醌类、苷类等。

3、化感作用物进入环境的途径主要有:
①挥发:多在干燥条件下发生;
②淋溶:降雨、灌溉、雾及露水能够淋溶化感作用物,使之进入土壤;
③根分泌:根系主动分泌化感化合物于土壤中;
④残体分解:植物残体分解过程中,促使各种化合物释放到环境中,而微生物分解植物残体过程,形成许多化感物质。

4、化感作用的机理
①抑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②抑制蛋白质合成及细胞分裂
③抑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④抑制酶活性
⑤影响水分代谢和营养吸收。

植物的化感作用范文

植物的化感作用范文

植物的化感作用范文植物的化感作用是指植物通过释放特定化合物,与其他生物相互作用,以达到自身保护或营养获取的目的。

这些化合物可以影响其他植物、昆虫、微生物以及动物。

植物的化感作用对于植物生长发育、病虫害防治以及生态系统的维持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植物对其他植物的化感作用植物通过化感作用可以与周围的植物相互竞争、抑制对方的生长发育。

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可以抑制其他植物的发芽、生长、营养吸收和光合作用等,从而减少与其竞争。

这种化感作用通常表现为对方植物的种群密度下降、生长受限或死亡。

例如,核桃树会释放出一种叫做“青蒿害草素”的物质,对周围的青蒿植株有抑制作用,有效防止了青蒿害草的侵袭。

二、植物对昆虫的化感作用植物通过化感作用可以吸引益虫防害虫,增加其对害虫的抵抗能力。

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可以吸引害虫的天敌、寄生生物以及功能性的昆虫(如蜜蜂等),使其聚集在植物旁,形成对害虫的生物防治环境。

例如,一些植物会释放出特殊的香气或颜色吸引蜜蜂,帮助传粉;有些植物也会释放出特定的化合物来引诱天敌,如释放出咖啡因来吸引食草动物以降低害虫的侵袭。

三、植物对微生物的化感作用植物通过化感作用可以与一些有益微生物共生合作,提高自身养分供应和耐逆能力。

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可以与根际活动的微生物相互交流,形成一种互利共生的关系。

例如,豆科植物根际的根瘤菌能为植物提供固定氮素的能力,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生长所需的碳源,双方形成共生关系,相互受益。

四、植物对动物的化感作用植物通过化感作用还可以对动物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从而保护自身。

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可以使动物避免或减少对其的攻击和食用。

这种化感作用通常表现为对方动物对植物的避开、绕过或停留时间的减少。

例如,有些植物会释放出特殊的气味来吸引大型草食动物,使其停留在植物旁,吃掉周围的植物而不是自己;还有一些植物在受到损伤后会释放出苦味物质,使攻击者感到不适而逃离。

这些化感作用可以有效地保护植物不受食草动物的侵袭。

化感作用概述

化感作用概述
3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
化感作用是通过植物产生化感物质,释放到环境中,从而对邻近植物产生影响。因此,化感作用得靠化感物质释放的有效途径来实现。传统认为[3]:雨雾淋溶、自然挥发、根系分泌和植株分解是化感物质普遍的4种释放途径。
雨雾淋溶和自然挥发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常常发生的过程,挥发性的化感物质通过这种方式展示出了植物的化感作用。同时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必然出现新陈代谢,发生落叶、死亡等,这样植株残体成了植物释放化感物质的一个途径。它的发生涉及土壤、土壤微生物等多个因素,与生产更贴近。
[4] 李锋民,胡洪营,种云霄.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对藻细胞膜和亚显微结构的影响[J].环境科学,2007.28(7):1534-1538
因此,重点系统地研究化感作用,探讨其作用机理,对蔬菜建立合理的轮作-间作-套作制度、改良修复土壤环境、减少农药化肥污染,并实现可持续生态生产、增加设施蔬菜周年生产的经济效益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化感作用的概念
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是指植物之间相生相克的现象,这一现象已经被发现有二千多年了,在东西方的古籍中均能发现有关植物化感作用现象的记载。如我国南北朝后魏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中载有“慎勿于大豆地中杂种芝麻,扇地两损,而收菲薄”;北宋苏拭所著《物类相感志》载有“芝麻骨插竹园四周,竹不沿出”。国外提奥夫利斯塔(Trheophrastus) 在其所著的《植物调查》一书中载有:“鹰嘴豆不像其他豆科植物那样,能够使地力恢复,而是消耗地力”,此外,它能消灭各种杂草,尤其能迅速消灭蒺藜[1]。公元l世纪,罗马博物学家Pliny在《Natural History》中记载了胡桃树下植物不能生长这一现象。后来,Davis 从胡桃果和根中提取了胡桃醌,从而证实了Pliny所观察到的现象[2]。1937年,奥地利科学家Molish首次提出了化感作用这一概念,指出化感作用是指植物之间(包括微生物)作用的相互生物化学关系,这种生物化学关系包括有益和有害的两方面[3]。1974年,Rice根据Molish的原始定义和植物化感作用近40年的研究成果,将植物化感作用定义为:植物(含微生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到环境中而产生对其它植物直接或间接的有害作用,这一定义首次阐明植物化感作用的本质是植物通过向体外释放化学物质而影响邻近植物的,并认为自毒作用也是化感作用的一个方面[8]。

植物化感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植物化感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植物化感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植物与微生物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两个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其中,植物化感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从植物化感作用的定义、作用机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角度进行探讨。

一、植物化感作用的定义植物化感作用又称根际化感作用,是指植物根系释放出的一种化学物质,能够影响周围的微生物活动。

其作用并不针对某一种微生物,而是对所有根系附近的微生物群落产生综合的调控作用。

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化感物质释放和根分泌物质的影响来实现的。

二、植物化感作用的作用机理植物化感作用有以下几个机理:1. 植物根系释放出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直接抑制或刺激微生物的生长,影响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构成。

2. 植物根系分泌物质为微生物提供营养和能量,例如,根固氮菌和根瘤菌能够对植物提供大量氮素,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3. 植物根系释放物质对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产生影响,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活性,影响其种群构成、数量和功能。

三、植物化感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植物化感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复杂的,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影响微生物种群数量和构成:植物根系释放出的化感物质能够促进某些微生物的生长,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繁殖,从而影响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构成。

2. 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植物根系释放的物质能够影响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活性,从而影响微生物群落的代谢功能,如碳、氮、磷的循环等。

3. 影响微生物与植物的互作:植物根系的分泌物质能够为微生物提供生长的环境和营养,从而促进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

四、未来发展方向植物化感作用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未来的研究方向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 探索植物化感物质的作用机理:目前,植物化感作用的具体作用机理还不完全清楚,需要通过各种生物学和生物化学手段进行研究,揭示不同植物物种和不同的生长环境下植物化感作用的差异。

植物化感作用

植物化感作用

六、化感物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3.1 化感物质对植物根系活性的影响 • 根系活力指的是植物根系代谢和吸收能力的强弱,因此根系活力 的大小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桉 树叶水浸提液使绿豆、水稻、芥菜、油菜4种植物的根系活力明 显下降。
• 利用LC-MS检测结果表明葡萄根系分泌物中含有水杨酸、对轻基 苯甲酸2种酚类物质,根茬腐解物中含有苯甲酸、水杨酸和苯丙 酸3种酚类物质,且4种酚酸对葡萄幼苗均存在化感作用。 • 棉花根系分泌物对五种受体植物和棉花自身的种子发芽率,苗高, 根长及鲜重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促进和抑制作用,切均表现为低 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双重效应。
二、 化感物质的种类
• 植物中所发现的化感物质主要来源于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它们 分布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或种子中,分子量较小,结 构简单。
• 根据它们性质大体上分四大类: • (1)脂肪族化合物:指水溶性的醇和酸,如草酸、乳酸、甲醇、乙 醇、丁醇等; • (2)脂肪酸:类酯物以及不饱和内酯,如苹果酸、柠檬酸、花楸酸、 棒曲霉素; • (3)萜类化合物:如单萜烯、哌烯、樟脑、桉树脑以及倍半萜烯等; (4)芳香族合物:简单的酚、酚酸、醌、单宁、香豆素、黄酮类、 生物碱、肉桂酸衍生物及经莽草酸途径合成的芳香族氨基酸。 • 其中酚类和类萜类化合物是高等植物的主要化感物质。
四、化感物质的收集方法
• 由于化感物质的释放途径不用,因此化感物质的收集方法也不尽 相同。 • 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性物质的提取 • 溶剂浸提取:降水淋溶物质的收集 • 培养吸附法:根系分泌物质的提取 • 厌氧腐解:植物残体分解释放化感物质的收集
五、化感物质的影响因素
• 影响化感物质释放主要取决于植物自身的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其中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非生物因子,又有生物因子。非 生物因子主要包括光照、温度、水分以及营养等。生物因子包括 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高等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

高等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

高等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进展高等植物的化感作用(chemotaxis)是指植物对外界化学物质的移动定向反应。

它是植物的重要生理过程之一,也是现代植物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

化感作用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以及与其他生物互动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高等植物化感作用研究方面的一些新进展。

1. 外界信号识别机制化感作用的重要基础是外界信号识别机制。

化感作用受许多不同的化学物质影响,例如植物激素、微生物代谢产物、蛋白质和其他有机分子。

但是,能够触发化感作用的分子大多数由植物本身产生。

最近的研究表明,许多蛋白质和代谢产物对植物化感作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一个过程是由根部分泌的游离植酸作为信号引起的植物化感作用。

2. 内部信号转导机制在化感作用的过程中,植物会通过内部信号转导机制对外界信号做出反应。

神经-生物化学通路的研究表明,许多基因和产品可以影响植物对化学物质的反应。

最近的研究表明,这些物质可以通过削弱或增强植物对特定化学物质的反应来改变植物对其的化感作用。

3. 内部激素作用植物激素的类型和含量能够影响化感作用的发生。

最近的研究表明,植物激素对化感作用的作用具有显著影响。

例如,生长素能够影响植物对化学物质的反应,而脱落酸的作用则是通过改变化学分子浓度来影响化感作用的。

4. 与微生物互动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互动对于植物化感作用有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可以寄生或共生于植物中,对植物的健康和生长产生影响。

最近的研究表明,一些微生物种类能够改变植物对外界化学物质的反应,从而对植物的生长产生影响。

5. 光脚蟹草(Portulaca oleracea)化感作用的分子机制光脚蟹草对亚硝酸根离子有着极其敏感的化感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光脚蟹草根部具有一种特殊的蛋白(modulator),它能够辨认环境中的氧气和亚硝酸根离子之间的区别,并通过对蛋白的磷酸化修饰来调节化感反应过程。

然而,对于这种化感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远未达到深入的程度。

实验三植物化感作用

实验三植物化感作用
物生长的次生代谢物质。
植物化感物质的研究和从植物中提取天然
产物或确定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有着本质
的不同。
在生态入侵过程中,外来入侵物种长通过 淋溶、挥发、残体间接或直接有害或有利的作用,即化 感作用(是其入侵方式之一) 。
实验器材与材料
梯度(本实验不规定浓度梯度,以免各组数据千
篇一律),以蒸馏水作为对照组(CK组),每个 处理组设3个平行。
种子培养:挑选籽粒大小相当的种子播于铺有滤 纸的培养皿内,每个培养皿播30粒种子(玉米20 粒)。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培养液5~10ml左右, 置于22~25℃条件下培养。 培养期间,每天须在一固定时间,添加不同浓度 的培养液以保持一定湿度(用滴管轻轻加入,以
Gr=∑Gt/T×100%
Gr为发芽率,%;Gt为在t日的发芽数,个;T为供试
种子数,个。
(2)发芽势(%)=3d发芽种子数/供试种子数
×100%;
种子发芽势是判断种子质量优劣、出苗整齐与
否的重要标志,也与幼苗强弱和产量有密切的关
系。发芽势高的种子,出苗迅速,整齐健壮。 (3)发芽指数: Gi= ∑(Gt/Dt) Gi:为发芽指数; Gt为在t日的发芽数,个; Dt:为响应的发芽天数,d。
3.画出各实验组与CK组的柱状图。
-----The END-----
挥发物和氧化氮形成烟雾) 也不属于化感作用研究范畴。
植物化感作用的媒体是化学物质,被称为
“化感物质”(Allelochemical)。
在自然状态下,除了水以外,不可能有其
它溶剂将植物中的化学物质淋溶出来,而
且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目前已超过3. 0
×104 种,如果用有机溶剂淋溶(或浸提) ,
任何一种植物都可能会有几个影响其它植

植物化感作用对害虫控制的影响

植物化感作用对害虫控制的影响

植物化感作用对害虫控制的影响植物化感作用是植物与害虫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通过植物释放特定的化学物质来影响害虫的行为和生理过程。

这种作用主要通过干扰害虫的取食、繁殖和移动等行为来实现对害虫的控制。

植物化感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农民降低对化学农药的依赖,减少环境污染,并且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植物通过植物化感作用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可以对害虫的生理过程和行为产生多种影响。

首先,植物化感物质可以干扰害虫的取食行为。

有些植物化感物质具有味觉刺激作用,能够使害虫感到不适从而停止取食。

类似的,某些化感物质也具有抑制害虫的食欲作用,使得害虫不再对植物进行猛烈的啃食。

其次,植物化感物质还可以干扰害虫的繁殖过程。

某些化感物质可以干扰害虫的性激素合成和释放,从而影响害虫的繁殖行为和生殖能力。

此外,植物化感物质还可以影响害虫的移动行为。

有些化感物质可以引导害虫远离植物或者阻止害虫在植物表面的移动,从而降低害虫对植物的危害程度。

在农业生产中,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控制害虫有许多优点。

首先,这种方法具有环保和可持续性的特点。

相比于化学农药,植物化感作用不会对环境造成重大的污染和损害。

其次,植物化感作用可以避免害虫对化学农药产生的抗性。

由于化感物质是由植物本身产生的,害虫很难产生对其的抵抗或适应能力。

此外,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控制害虫还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不仅如此,植物化感作用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许多研究发现,通过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控制害虫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损失。

植物化感作用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

例如,一些农作物可以通过释放挥发性化学物质来吸引天敌来捕食害虫。

这种方法被称为招引性植物化感作用。

利用招引性植物化感作用可以吸引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从而实现害虫的生物防治。

此外,某些植物可以产生具有杀虫活性的物质,被称为抗虫素。

抗虫素可以直接杀死害虫,从而起到控制害虫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萌发和一些发育阶段的启动需要寄主植物的化学
信号——根分泌的Strigol;
昆虫啃食一株植物时,引起邻近植株的生化变化, 从而产生防卫反应。这是由于受伤组织产生由空 中传递的化学信号,有证据说明是挥发性的茉莉 酸甲酯(Jasmonic acid-methylester,JA-ME)。
相生相克研究的进展,推动了植物种间关
绝大多数化感物质都是次生物质,植物产生和释 放化感物质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的次生代谢。它们主要 通过次生代谢途径如莽草酸途径和乙酸途径而产生。
(一)化感物质及其种类
Rice 等把化感物质归为15类:
⑴水溶性有机酸、直链醇、脂肪族醛和酮;⑵简 ⑶长链脂肪酸和聚乙炔;⑷醌类。醌是酚类化合物中
的一大类;⑸简单酚、苯甲酸及其衍生物;⑹肉桂酸 及其衍生物;⑺香豆素类;⑻类黄酮;⑼单宁;⑽萜
香豆素是一类普遍存在的化感物质,伞形科、 豆科、茄科和芸香科等植物往往合成大量的香豆 素,香豆素在这些植物体内是以糖甙形式存在的, 香豆素甙进入环境后,可在土壤媒介的作用下, 内酯环打开而形成盐或羧基,从而发挥化感效应。
萜类是第二大类化感物质。单萜和倍半萜多具 有挥发性,它们不仅具有昆虫引诱、忌避、信息传 递等效应,而且也能杀菌和抑制临近植物。灌木显 示的化感效应主要是由于挥发性的单萜和倍半萜引 起的。萜类内酯化合物的化感效应是显著的,许多 萜类内酯在水中的溶解度适中,既不易被雨水冲洗 消失,又能缓慢溶解释放而表现有效的化感作用浓 度。
单不饱和内酯。展开青霉素、仲山梨酸、原白头翁等;
类和甾类化合物;⑾氨基酸和多肽;⑿生物碱和氰醇;
⒀硫化物和芥子油苷;⒁嘌呤和核苷;⒂其他化合物。
(二)主要化感物质的特点
高等植物体内糖甙分子是各类有机物质包括化感物质 的普遍存在形式,尤其在果实、树皮、根中糖甙含量很高。 糖甙和水解酶共存于植物细胞的不同部位,一旦细胞损 伤破坏,糖甙与酶接触将发生水解作用。
上个世纪我国引进的水葫芦( Eichhornia crassipes )
也有这种情况。形成所谓的“生态入侵”。
滇池的 水葫芦
钱 塘 江 的 水 葫 芦
上海外滩遭水葫芦侵袭
(2007)
植物演替
植 物 演 替 受 化 感 作 用 调 控 。 Rice 观 察 美 国
Oklahoma瘠地抛荒后植物自然演替的顺序:开始 2~3
种子保存
种子中(种皮或其它组织)存在的化感化 合物有防止种子被微生物腐蚀的功能,也是 引起深休眠的因素。靠化感化合物许多植物 的种子能在土壤中存活几十乃至上百年。许 多种子中存在的不饱和内酯和酚类化合物是 有效的抗微生物剂,酚类、类黄酮及其糖苷 和丹宁是抑制萌发的物质。
(二)高等植物与微生物的化感作用
一、化感作用的概念
植物群生在自然环境中,既受到气象因子包
括温度、光照、水分、气体等的影响,也受到
生物因子如其它植物、昆虫与病原微生物、其
它动物的影响。
植物群生在一起,存在着相互作用 (interference),其中关系可分为两个方面: 一是对环境生长因素(如水、肥、光)的竞争, 称为allelospoly——相互竞争或争夺;
反之,许多真菌和细菌也可以通过释放化感物质 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在高等植物和微生物间的化感作用中,相生的正 相刺激作用也是存在的,尤其是微生物对高等植物有 较多的正相刺激作用。我们熟知的豆科植物的根瘤菌
是促进植物生长的,根瘤菌的生长、结瘤受到种子和
根的分泌物(如类黄酮)的刺激,根瘤菌产生的化学
物质改变根的生长方式。
毒害的效应。
植物产生的化感化合物有一些对同种植物有克制作 用,甚至对本株不利,这称为自毒(antotoxicity)。
连作障碍
虽然作物可从活体释放自毒物质,但绝大多数
自毒物质的产生,主要是作物残株经土壤微生物的
作用不断产生并能积累到足以对作物产生毒害的浓 度。因此,作物残株在土壤中的降解可能是作物自 毒或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酚类和类萜两类次生
物质是高等植物的典型,许多含
氧萜类物质在水中也有足够的溶解度。
酚类是一类主要的化感物质,至今证明的酚类化感 物质数量比所有其他类型化感物质的总量还要多。 酚类包括简单苯酚类、羟基苯甲酸和肉桂酸衍生物、 黄酮类、醌类和单宁五大类。
温带杂草鸭舌草终年生长的根系释放到环境中 的酚酸和水溶性的糖甙黄酮化合物对许多作物的生 长产生克制,对豆科植物产生更严重的抑制作用;
我国南方重要杂草胜红蓟的水溶物和挥发物对
禾本科、十字花科、豆科、百合科等常见作物的种
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另外,作物也可抑制杂草生长,如白羽扇豆和
玉米的分泌物对藜和反枝苋有害,小麦、燕麦和大
三、化感物质及其作用机制
化感作用是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化感物质而实现 的,因此,化感物质在认识和评价植物化感作用中占 据中心位置。
化感物质(allelochemical)亦称为克生物质、他 感化合物,有人对它下的定义是:生物体产生的所有 非营养性物质,能影响其它植物的生长、健康、行为 或群体关系。
植物和微生物之间通过化学物质为媒介的化学关系 是普遍存在的,植物与微生物之间也必然存在着相互 的化感作用。 高等植物能够产生抗菌的次生物质很久以前就被证 实,如柳树中的水杨酸。 在许多情况下,尤其在土壤中,植物释放的化感 物质对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影响远远超过对 临近植物的影响,如很多植物释放到环境的酚酸、萜 类等化感物质,不仅是对临近的高等植物,而且对微 生物都产生化感作用。
(二)农业生产中的化感作用
化感作用在作物生产中广泛存在。作物种间的 化感作用表现在有利和有害两个方面,但有害的抑 制作用为大多数,很多能表达种间化感作用的作物 同样具有种内的化感作用即自毒作用。农业生产中
的化感作用主要表现在作物与作物之间、作物与杂
草之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作物与作物之间的克制。如小麦和冬黑麦、 番茄和黄瓜、番茄和芜菁、番茄和茄子、葱和菜豆、 卷心菜和油菜等都是难以共生的作物。十字花科作
细胞内的次生物质作为甙元与糖结合形成糖甙 就不具有或显著降低其生物活性,使含有大量化感 次生物质的植物组织不至于受害。 许多次生物质都可以形成糖甙分子,如酚甙、 黄酮甙、蒽醌甙、强心甙、皂甙、香豆素甙、氰甙、 硫甙、生物碱甙和环烯醚萜甙等等。
高等植物的化感物质主要是酚类、类萜、含氮 化合物以及聚乙炔和香豆素等次生物质。
麦强烈抑制田芥菜的生长等。
三是植物自毒作用。 作物化感作用一个显著的特 点就是种内产生的自毒作用,几乎每一个化感作物都 产生不同程度的自毒效应。
无论是小麦的活体植株还是残株的水溶物,都能
抑制自身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苜蓿活体和残株可
向土壤释放自毒物质,产生较为持久的毒性,影响后
续苜蓿的生长;生姜、高粱、绿豆和芦苇等都有自身
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因为它们释放的硫
甙化合物能够水解而产生有强烈植物毒性的异硫氰
酸酯类化合物;番茄的根能分泌出单宁等酚酸类化
感物质对临近作物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如洋葱与胡萝卜、马铃薯与菜豆、小麦与豌豆、大豆与 蓖麻、紫罗兰与葡萄等同种, 可促进生长, 提高产量品质; 而黄瓜与番茄、荞麦与玉米、高梁与芝麻、甘蔗与芹菜、 水仙与铃兰、榆与栎、白桦与松树同种则互相抑制,降低 产量。
小麦和豌豆、马铃薯和菜豆、洋葱和甜菜彼此有 相互促进的作用。
有些杂草也能促进作物的生长:
如苜蓿切碎后施入土壤能刺激番茄、黄瓜、莴
苣等植物生长,苜蓿中对作物生长起刺激作用的化
感物质被鉴定为三十烷醇;
小麦和麦仙翁(分泌麦仙翁素)混作使小麦增
产;
藜和反枝苋的分泌物能刺激白羽扇豆的生长;
红车轴草能增加马铃薯的产量。
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每种植物在长期进化 过程中与周围的植物相生相克,产生稳定平衡 的共生关系,形成特定的植物群落和分布。
如果打破这种稳定,会改变植物的生态分布, 可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原产于墨西哥的菊科泽兰属植物紫茎泽 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在当地是一种 普通植物,但从华南地区传入我国后,失去了 原产地其它植物的克制,在我国疯狂繁殖生长, 而紫茎泽兰产生的 9- 酮 - 泽兰酮等几十种化感 化合物严重克制了我国本地植物的生长,对农 业生产产生了极大的危害。
系理论的发展,并在作物增产、森林抚育、
植物保护、生物防治、医药卫生等方面日益
显示出潜在的价值。
二、化感效应
——化感作用对植物生长和分布的影响
(一)植物自然分布和演替
陆生植物的化感作用是植物适应环境长期进化 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一般是在植物个体或群体所 需正常生长的资源不足的区域或时段得到加强。 植物适应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其化感物质种 类、产生、释放和作用途径的多样性,如酚类的水 溶物质在较潮湿的气候中显得更为重要;萜类的挥
的芳香物能对其它植物的花朵起作用 这些现象不能用其它机制来解释,是化感作用的表现
有的场合下把化感作用视作植物之间、植物 与微生物之间的化学通讯或信号传递: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的生长、结 瘤受到种子和根的分泌物(如类黄酮)的刺激, 根瘤菌产生的化学信号也改变根的生长方式; 寄生杂草Striga asiatica(独角金)的种子
二是杂草与作物之间的克制。过去一直认为作 物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竞争问题,即竞争空间和资 源而影响作物的生长。事实上,作物与杂草之间的
化学关系非常明显,化感作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
子。在陆生植物中,具有化感、抗虫和动物拒食作
用往往是一些恶性杂草的特征,通过释放次生物质
来影响周围生物生长和生活是其在生存竞争中取得 优势的重要原因。
酚类由于分子结构中至少有一个苯羟基,因而在生 物体中容易作为甙元和糖配体结合形成糖甙分子。 另一方面苯羟基与碱或金属离子也容易形成盐,两 者都能增加酚类化感物质的水溶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