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减肥2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臀部肥大型:脂肪主要堆积于臀部,形成臀部特殊肥大。 为某些民族的特征,属于一种遗传性体质。
五、单纯性肥胖的体征:
男性脂肪分布以颈及躯干部、腹部为主,四肢较少;女性则以腹 部、腹以下臀部、胸部及四肢为主;轻度肥胖者常无症状,中重 度肥胖者可有下列征群。
①肺泡低换气综合征:由于大量脂肪沉积体内,体重过大,活动
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多种疾病中伴肥胖 症有下列七组:①下丘脑病:②垂体病③胰岛疾病:④甲 状腺功能减退症:⑤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⑥性腺功能低
下症⑦其他:水钠贮留性肥胖症等。
四、单纯性肥胖的类型:
1.束带型肥胖:脂肪堆积区主要分布于背部、下腹部、髂 部、臀部及大腿,肥胖生殖无能综合征的肥胖就是此种类 型。
3.活动与运动因素运动是消耗能量的主要方式。运动减少, 能量消耗降低,未消耗的能量以脂肪储存于全身脂肪库中。 有人统计散步、跑步所消耗的能量与静坐时比较有明显差异。 故认为活动量的减少也是导致肥胖的因素之一。有人统计 381名肥胖者,以不运动贪睡为肥胖原因者最多,占68.8%, 说明活动与运动在肥胖病中的重要作用。
4.神经精神因素实验及临床中证实下丘脑在高级神经调节下 有调节食欲的中枢,其中腹内侧核为饱食中枢(又称厌食中 枢),兴奋时有饱感而食欲减退,抑制时食欲大增。腹外侧核 为食饵中枢(又称嗜食中枢),兴奋时食欲旺盛,抑制时则厌 食或拒食。正常情况下二者相互调节,相互制约,当二者功 能紊乱时,饱食中枢抑制或食饵中枢兴奋均可提高食欲而致 肥胖。此外,食饵中枢功能受制于精神状态,迷走神经兴奋 而胰岛素分泌增多时,常出现食欲亢进;精神过度紧张而交 感神经兴奋或肾上腺素能神经受刺激时,食欲受抑制。腹内 侧核为交感神经中枢,腹外侧核为副交感神经中枢,二者在 本症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病形成多由过食肥甘、膏粱厚味之品,加之久卧、久坐、 活动过少,致“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久 卧伤气”,气虚气郁必使运化无力,转输失调,膏脂痰湿 内聚,使人肥胖。或七情所伤,常致肝气郁滞,而使肝胆 疏泄失于调畅,不仅影响脾之健运,气机之升降转输,而 且胆汁不能正常泌输精汁,净浊化脂,则浊脂内聚而肥胖。 由于脾肾气虚,肝胆失调,不仅造成膏脂、痰浊、水湿停 蓄,也使气机失畅,脉道不利,而造成气滞或血瘀。因此, 肥胖病的发病机理实为本虚标实,本为气虚,标为湿、痰、 痰脂,临床上当据证而辨。
单纯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
(二)发病趋势
1997年WHO已经将肥胖明确宣布为一种疾病,它是高血 压病、脂肪肝、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主要 危险因素。
肥胖队伍的不断增加,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亦是很大的 社会问题。
肥胖的合并症越来越多,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复杂。
(三)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标准
内因方面有: ①遗传因素:往往有肥胖家族史,其家庭中常有较多肥胖
者。此类肥胖者常伴有高脂血症与高脂蛋白血症,也易诱 发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②神经精神因素:当下丘脑发生病变时,炎症的后遗症 (如脑膜炎、脑炎后)、创伤、肿瘤及其他病理变化时,如 下丘脑腹内侧核遭破坏,则腹外侧核功能相对亢进而表现 贪食无厌,引起肥胖。反之,当腹外侧核遭破坏,则腹内 侧核功能相对亢进而表现厌食,引起消瘦。此外,食饵中 枢的功能受制于精神状态。精神因素影响食欲,当精神过 度紧张而交感神经兴奋或肾上腺素能神经受刺激时(尤其 是α受体占优势),食欲受抑制;当迷走神经兴奋而胰岛素 分泌增多时,食欲常亢进。据近代研究,已知刺激下丘脑 腹外侧核可促使胰岛素分泌,故食欲亢进;刺激腹内侧核 则抑制胰岛素分泌并加强胰升糖素分泌,故食欲减退。腹 内侧核为交感神经中枢,腹外侧核为副交感神经中枢,两 者在本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③内分泌因素:胰岛素有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的 作用,在本症中血浆胰岛素基值及受葡萄糖刺激后的分泌 值均偏高,反映于空腹及餐后血浆胰岛素浓度高于正常体 重者,可刺激脂肪合成,引起肥胖。且肥大的脂肪细胞膜 上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较不敏感;胰岛素分泌过多可能由 于前述下丘脑腹外侧核及迷走神经兴奋所引起,但其确切 原因尚待阐明。此外,性腺、甲状腺功能低下可发生特殊 类型的肥胖症。
六、肥胖病体型分为:
(1)全身型:全身肥胖。 (2)向心型:躯干和四肢粗肥。 (3)腹型:腹部膨大,积存脂肪,测量腹围。 (4)臀型:臀部及大腿部脂肪多,测量臀、腿围。
七、中医学病因病机分析:
1.饮食不节 食量过大,善食肥甘。过量肥甘之食,生化为 膏脂堆积于体内则为肥人或胖人。过食肥甘厚味,亦可损 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导致湿热内蕴,或留于肌肤,使 人体壅肥胖。
5.代谢因素肥胖者合成代谢亢进,与正常人相比有着显著 差别。特别是脂肪合成增加而分解减少,在休息和活动时 能量消耗均较一般人为少。此外,体温升高,基础代谢要 随之增高,而肥胖者对环境温度变化之应激反应低下,所 以肥胖者用于产热的能量消耗减少,把多余的能量以脂肪 形式贮藏起来,形成和维持肥胖。
6.内分泌因素肥胖者胰岛素分泌偏多,促进脂肪合成抑制 脂肪分解,另一方面肥胖者又存在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 膜上胰岛素受体较不敏感,脂肪细胞上单位面积的胰岛素 受体密度减少,也促进脂肪合成。进食过多可通过对小肠 的刺激产生过多的肠抑胃肽,肠抑胃肽刺激胰岛β细胞释 放胰岛素,同样促进脂肪合成。随年龄增高甲状腺功能、 性腺功能亦趋低下时,脂肪代谢发生紊乱,体内脂肪分解 减慢而合成增多,使脂肪堆积。有人统计产后妇女占女性 肥胖67.3%,说明体内激素的变化与肥胖有一定的关系。
③内分泌代谢紊乱:空腹及餐后血浆胰岛素常增高,基 值达30μU/ml,餐后可达300μU/ml,约一倍于正常人, 由于肥大脂肪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患者糖耐量常减低, 血浆总脂、胆固醇、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常增高,呈高 脂血症与高脂蛋白血症,此均为诱发糖尿病、动脉粥样硬 化、冠心病、胆石症等病的基础。血浆氨基酸及葡萄糖都 倾向于增高,形成刺激胰岛β细胞的恶性循环,于是肥胖 更加重。甲状腺功能一般正常,但如进食过多,T3(三碘 甲腺原氨酸)可偏高,rT3(反T3)可偏低,基础代谢率可偏 低。血中皮质醇及24h尿17-羟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可偏高, 但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及日夜周期改变正常,提示肾上腺皮 质功能正常而前述变化由于肥胖所致。饥饿时或低血糖症 中生长激素分泌减少,以致促进脂肪组织分解的作用减弱。 女患者多闭经不育,提示性腺功能异常,有时伴多囊卵巢, 经少经闭。常不育及男性化。男性多阳萎,类无睾症者常 偏胖。
由于缺氧倾向与CO2滞留,呈倦怠嗜睡状称肺心(pickwickian)综
合征。
②血液动力学改变:重度肥胖者可能由于脂肪组织中血 管增多,有效循环血容量、心搏出量、输出量及心脏负担 均增高,有时伴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并引起左心室 肥大。同时心肌内外有脂肪沉着而易有心肌劳损,并可致 左心衰竭与心脏扩大。周围循环阻力则正常或偏低,每单 位体重供血量也减低。当肥胖减轻后均可恢复。
4.体质 中医早已注意到体质即遗传因素对肥胖的影响,肥 胖者的子女常为肥胖,且为全身性自幼发胖。
肥胖者为标实本虚之证。表面形体壮实、而实际为正气不 足。肥胖多发于中年人,中医认为中年以后身体由盛转衰, 活动减少,各脏腑功能渐弱,代谢功能降低故而发胖,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 居衰矣,年五十而体重,……”。此外因生活安逸,好坐 好静,气血流行缓慢,脾胃消化功能减弱,水谷精微失于 输布化为膏脂和水湿积于肌肤,导致肥胖。
针灸减肥
一、概述
中国肥胖现状 (2004年中国居民第四次营养调查结果)
中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估计现有超 重和肥胖人数分别达到2亿和9000多万。 与1992年全国营养调查资料相比,成人超重率上升39%, 肥胖率上升97%,中国的肥胖问题正以“令人担忧的”速 度增加,专家预测,未来十年中国肥胖人群将会超过2亿。 儿童的肥胖率为8.1%,儿童肥胖在15年里增加了28倍。 中国的胖子后备军是“世界第一”
2.大粗隆型肥胖:脂肪主要分布于股骨大转子区域及乳、 腹、阴阜等处。更年期后的肥胖多半属此类型。
3.下肢型肥胖:脂肪贮存区域从髋部而下至踝部,有时局 限于腿肚及踝部,如进行性脂肪营养不良症,形成下半身 极度肥胖而上半身极度消瘦。
4.上肢型肥胖:脂肪贮存主要位于背、臂、乳房、颈项、 颜面。肾上腺皮质增生、肿瘤及垂体嗜碱性腺癌(柯兴氏 病)所致的肥胖属此型。
二、病因及流行病学:
1.遗传因素单纯性肥胖者多有家族史。常常父母肥胖子女 也出现肥胖。有人统计父亲或母亲仅一方肥胖,其子女肥 胖约占40%左右;父母双方肥胖,其子女肥胖约占60% 左右。遗传因素造成的肥胖常自幼发胖,且伴有高脂血症 或高脂蛋白血症。
2.饮食因素热量摄入过多,尤其高脂肪或高糖饮食均可导 致脂肪堆积。据对2319名20岁以上人群调查炊事员相对 进食丰美,肥胖发生率高达60%;食品厂、啤酒厂的工人 发病率高达44%;而一般工人仅占15%。有人统计381名 肥胖者,以饮食不合理为肥胖原因者占有54.3%,说明饮 食不合理为肥胖的重要因素。
时须消耗能量及氧气较多,故肥胖者一般不喜运动、少活动、嗜
睡,稍事活动或体力劳动后易疲乏无力,但每单位体表面积耗氧
量并不多于正常人,故一般基础代谢率(BMR┱
2≌
来自百度文库
Ц
蠧O2滞留,рCO2常超过6.40kPa(正常为5.33kPa)而缺氧,以致
рO2降低,易气促,甚至发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动脉压增
高,形成慢性肺心病而致心力衰竭。如体重减轻后可恢复。平时
三、现代医学病理:
肥胖症可分单纯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无明显内分泌、代谢病病因可寻者称单纯性肥胖症。 又可分体质性肥胖症及获得性肥胖症两型。前者往往有家
族史,自幼肥胖,脂肪细胞呈增生肥大,后者大多由于进 食过多或消耗过少而脂肪细胞贮藏过多呈肥大变化,但无 增生。 单纯性肥胖症的病因至今尚未阐明,可有内因与外因两部 分。外因以饮食过多、活动过少为主,同样热量,单次进 食大量食物较易肥胖,可能由于单次刺激胰岛素分泌较强 所致。
④消化系征群:胃纳多亢进,善饥多食,多便秘腹胀等症 状,特别是件糖尿病、胆石症者更明显。也可有慢性消化 不良、胆绞痛等症状。肝脏脂肪变性肝肿大多见,伴糖尿 病者更常见。
⑤其他:尚可有关节痛、腰背酸痛。伴冠心病和痛风等者 可出现相应症状。皮肤上可有紫纹,分布于臀外侧、大腿 内侧。膝关节、下腹部等处,褶绉处易磨损,引起皮炎、 皮癣,平时多汗而怕热,抵抗力也较低,易继发感染。
2.好静恶动 中医认为“久坐伤气”静而不动,气血流行不 畅,脾胃气机呆滞,运化功能失调,水谷精微输布障碍, 化为膏脂和痰浊,滞于组织、肌肤、脏腑、经络,而致肥 胖。
3.七情 怒则伤肝,肝失疏泄,或思伤脾等情绪变化,都可 影响脾对水液的布散功能而引起肥胖。另外,情绪温和, 举止稳静,不易紧张、激动,脾胃功能正常,水谷精微充 分吸收转化,也可出现肥胖。俗称“心宽体胖”。
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亚洲人肥胖指征:BMI≧25;
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WHR 男﹥1,女 ﹥0.85(WHR=腰围/臀围)。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亚洲人的BMI在18.5~22.9之间为正 常体重,BMI﹤18.5位低体重,BMI≧23.0为超重。其 中,BMI在23.0~24.9之间为准肥胖,BMI在25.0~ 29.9之间为中度肥胖(I度肥胖),BMI≧30.0位重度肥 胖(II度肥胖)
(一)单纯性肥胖病的定义
当进食热量多于人体消耗量,造成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导 致体重超常,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或体重指 数大于24称为肥胖。肥胖病系指单纯性肥胖,即除外内 分泌、代谢病为病因者。
本病是一种营养过剩性疾病,大多有内分泌-代谢方面的 问题。

无明显内分泌-代谢问题
有明显内分泌-代谢问题
饮食不节,入多于出,导致肥胖。《素问·奇病论》说: “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 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 肥,……”。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也提出“脾胃旺”的 人能食而胖。过食也可伤脾,水湿内停,郁而化热,湿热 溢于肌肤,表现肥胖。
七情变化超出人体生理调节范围,必定影响饮食起居,引 起脾胃运化功能障碍,功能过弱过亢均能导致肥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