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胆囊炎胆囊结石临床诊疗常规
【临床路径】胆囊良性病变择期手术诊疗常规
胆囊良性病变择期手术诊疗常规【概述】胆囊良性疾病是由于胆囊结石、息肉等引起的胆囊病变。
【诊断标准】1、曾有急性右上腹部疼痛近期无发作史等症状明显。
2、腹部B超或CT提示胆囊壁增厚、萎缩、息肉、或结石。
3、胆囊造影不显影或脂肪餐后收缩功能差。
【纳入标准】1、符合诊断标准。
2、无急性右上腹疼痛和Murphy阳性者。
3、无其它伴发疾病。
4、年龄18-60岁。
5、无腹部手术史。
【排除标准】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治疗常规】1、手术(1)手术指证:符合纳入标准。
(2)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药物(1)术中及术后三天应用抗生素。
(2)术中麻醉用药。
3、检查(1)术前: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淀粉酶、凝血四项、艾滋病抗体、丙肝抗体、梅毒抗体、乙肝五项、全导联心电图、胸部正位片、腹部彩超。
(2)术后:血常规、肝功能。
【出院标准】1、切口Ⅱ/甲愈合。
2、体温正常、血象正常。
【质量标准】1、平均住院日:10天。
最低住院日:5天。
2、疗效标准:治愈好转率≥98%,病死率<1%。
3、手术部位感染率(SSI)<3%。
武陟县人民医院胆囊良性病变择期手术临床路径编码:010 疾病名称:胆囊良性病变适用对象:慢性胆囊炎结石、胆囊息肉拟行:胆囊切除术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预期住院天数:10天/实际住院天数:天预期手术住院天数:2天/实际术前住院天数天。
普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普外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与急性胆囊炎鉴别:表现为右上腹绞痛或持续性疼痛伴阵发加重,疼痛向右肩放射,伴有畏寒、发热,右上腹局部压痛、反跳痛,可触及肿大得胆囊,MURPHY征阳性。
胆囊穿孔时有弥漫性腹膜炎表现。
但X检查膈下无游离气体。
B超提示胆囊炎或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相鉴别:患者平时可无症状,病情加重时,有腹痛,寒战高热与黄疸,尿黄,陶土色大便。
查体:巩膜、皮肤黄染,剑突下及右上腹部有压痛,可有反跳痛。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及升高,黄疸指数增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
影像学检查:B超,胆道水成像可明确诊断,根据上述依据可排除本病,1。
与消化道溃疡相鉴别:病人有反复、长期、规律得上腹部疼痛病史,疼痛与进食有关,饭后疼痛或饥饿时疼痛,查体:剑突下、左上腹有深压痛,胃镜、钡餐透视可鉴别,根据上述依据,目前可排除本病、2、胰腺炎相鉴别:病人多在暴饮暴食或大量饮酒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得剧烈疼痛,疼痛放射至腰背部,可有发热、恶心、呕吐,查体:上腹部有压痛,左上腹明显,叩击痛(+), 血尿淀粉酶,上腹部CT、MRI等有助确诊,根据以上依据目前可排除本病。
1.与化脓性脊柱炎:此病一般有高热,极明显疼痛,发作急,进展快,早期血培养可找出致病菌,查CT及X线检查可排除此病2.与肛瘘相鉴别:肛瘘患者一般有肛门处不适及解大便时疼痛,既往有脓血便病史,局部皮肤可有轻度红肿,无热痛及波动感,不可见瘘道及漏口,查体肛门指诊,查结肠镜进一步检查,根据上述可基本排除本病。
骶尾部脂肪瘤:该病任何年龄可出现,好发于四肢及躯干,边界清,呈分叶状,质软可有假性性感,无痛,生长缓慢,深部者可恶变,可CT,活检等检查有助明确诊断,根据上述可基本排除本病,与骶尾部血肿鉴别:该病一般有外伤史,血肿体积小,有时血肿周围组织肿胀隆起,行X线及CT进一步检查,根据上述可基本排除本病,肾癌一般于高年龄男性多见,有血尿,疼痛与可触及包块,明显消瘦病史,以尿常规,B超,强化CT,MRI等辅助检查相鉴别,多囊肾,一种先天性疾病,于40岁多见,可触及包块,并疼痛,损害肾功能,行CT,尿常规,肾功能,MRI等辅助检查与鉴别;1、肝脓肿:常有高热、左上腹不适等症状,血常规示白细胞明显增高,查腹部超声及腹部CT可进一步鉴别。
诊疗指南 胆囊炎
诊疗指南胆囊炎诊疗指南:胆囊炎概述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胆囊黏膜的炎症和感染。
如果不及时治疗,胆囊炎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如胆囊穿孔和胆囊癌的风险增加。
本指南旨在提供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以帮助医生及时干预,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诊断1. 临床表现:- 上腹部疼痛,常在右上腹部或中上腹部,可放射至右肩;- 恶心、呕吐、胃部胀气、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 胆囊区压痛及Murphy征阳性(患者深吸气时,右上腹疼痛加剧并呼吸暂停)等体征。
2.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肝功能和胆道酶:ALT、AST、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等指标升高;- 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胆囊壁增厚、积液以及胆囊结石。
3. 影像学检查:- 腹部CT:可以进一步明确胆囊炎的程度,检查是否有胆囊穿孔或胆囊周围脓肿形成;- ERCP(经内镜胆道造影):主要用于观察胆囊管炎和胆总管结石。
治疗1. 保守治疗:- 非重症患者:休息、禁食、抗生素治疗,以及必要的止痛和抗恶心药物;- 重症患者:进一步住院观察及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支持治疗。
2. 手术治疗:- 胆囊炎合并胆囊结石或胆管结石梗阻,需要行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常规的手术方式,切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开腹胆囊切除:适用于特殊情况,如炎症严重、合并腹腔感染等。
3. 并发症处理:- 胆囊穿孔:早期手术治疗,彻底清除感染灶并修补胆囊壁;- 胆囊周围脓肿:引流治疗,必要时行介入治疗。
随访与预防1. 随访:- 术后定期复查胆道影像学;- 关注并发症的发生,如胆总管结石形成等。
2. 预防:- 提倡健康饮食,适量摄入脂肪和胆固醇,并加强体育锻炼;- 定期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胆囊结石。
结论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及早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指南提供了胆囊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便于医生更好地采取相应的治疗策略,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普外科10种常见病诊疗常规
本收性肝癌之阳早格格创做【诊疗尺度】(一)病理诊疗:1.肝构制教查看证据为本收性肝癌者.2.肝中构制的构制教查看证据为肝细胞癌.(二)临床诊疗:1.如其余肝癌凭证,AFP对付流法阳性或者搁射免疫法>400μg/L持绝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炎、死殖腺胚胎癌及变化性肝癌者.2.影像教查看有细确肝内真量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及变化癌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1)AFP>200μg/L.(2)典型的本收性肝癌的影像教表示.(3)无黄疸而AFP或者GGT明隐删下.(4)近处有明隐的变化性病灶或者有血性背火,或者正在背火中找到癌细胞.(5)细确的乙型肝炎标记阳性的肝硬化.【治疗准则】(一)脚术治疗:尾选要领.对付诊疗细确,肿瘤限制于一叶或者半肝者;无明隐黄疸、背火或者近中变化者;肝功能代偿佳,凝血酶本时间不矮于50%者;心、肝、肾本领受脚术者应脚术治疗.(二)搁射治疗:要领为正在脚术时均做肝动脉结扎战插管,第一周灌注顺铂,20mg/d,连绝3次.第二周局部处搁射.屡屡250rad,每天2次,连绝3d以上为一个阶段,共举止3-4个阶段.(三)动脉导管栓塞治疗与化疗:是不符合脚术的局块型肝癌患者的尾选疗法.时常使用栓剂为碘油与明胶海绵,化疗药物为顺铂、丝裂霉素、表阿霉素、5-氟脲嘧啶等.每1-2个月重复1次.(四)经皮脱刺瘤内无火酒细注射:适用于较小肿瘤而又不符合脚术或者动脉导管栓塞治疗者.(五)药物治疗:适用于姑息性切除术后及不宜脚术的中期病人.时常使用药物有顺铂、5-氟脲嘧啶及其衍死物、表阿霉素、丝裂霉素、氨甲喋呤等.(六)死物治疗:适用于早、中期患者,免疫状态尚佳者,用于消亡经脚术、搁疗、化疗后的残癌.时常使用者有搞扰素、黑细胞介素-2、卡介苗、免疫核糖核酸、胸腺肽等.(七)辅帮治疗:赋予保肝、支援、对付症治疗.肝血管瘤【诊疗尺度】病史: 1.多睹于中、青年; 2.较小时多无所有临床症状,删大后可出现上背部不适、背胀及痛痛等. 体格查看: 1.上背部肿块与肝贯串; 2.肿块表面光润、柔硬,可有压缩感,随呼吸上下移动. 辅帮查看: 1.B型超声查看呈强回声表示;乌色多普勒睹肿块内血流. 2.CT查看巩固后可睹制影剂从肿瘤周边背中央区渗进. 3.核磁共振查看. 4.肝动脉制影查看. 诊断:主要依赖B型超声或者CT查看的奇然创制而确诊. 鉴别诊疗:主要与肝癌相鉴别.最常爆收的过得是把肝癌诊疗为肝血管瘤,值得注意.【治疗准则】 1.非脚术疗法:(1)搁射治疗. (2)采用性肝动脉制影及肿瘤动脉栓塞. 2.脚术治疗:(1)符合证: 1)瘤体≥5.0cm; 2)瘤体<4.0cm,但是处于肝净周边而正在举止其余上背部脚术时,可思量一并切除; 3)年龄正在60岁以下. (2)脚术办法: 1)肝部分切除; 2)肝叶切除; 3)肝血管瘤捆扎术. 疗效尺度: 1.治愈:症状消得,瘤体切除,切心愈合. 2.佳转:经非脚术治疗后瘤体缩小,症状减少或者消得. 3.已愈:瘤体无缩小,症状及体征仍存留.慢性重症胆管炎【临床表示】(一)症状:表示为起病突然,有剑突下、左上背剧烈痛痛,既而爆收热战、下热,体温可超出40℃,陪恶心战呕吐.普遍病人有黄疸.近对付合病人出现慢躁担心、意识障碍、昏睡乃至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常有血压低重局里.那些往往提示病人已爆收败血症战熏染性戚克,表示病情危重.(二)体征:体检有体温降下,脉率超出120次/分钟,脉搏微小,剑突下及左上背有明隐压痛战肌紧张,常可扪及肿大胆囊.【辅帮查看】(一)黑细胞总数多超出20×109/L,而血小板常正在100×109/L以下.血小板降矮除具备诊疗价格中,尚有预后意思,其数值愈矮,牺牲率愈下.(二)术中睹胆管内下压战胆汁呈脓性.【诊疗】(一)患者常有多次胆讲徐病收火史.(二)出现雷诺(Reynold)五联征:即左上背剧痛、热战下热、黄疸、戚克、细神症状(谵妄或者嗜睡).【治疗】(一)非脚术治疗:适用于症状相对付较沉、老年不克不迭耐受脚术者以及脚术治疗的术前准备.常常应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火、电解量得衡战酸中毒,抗戚克、抗熏染治疗.时常使用的灵验抗死素为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以及头孢类抗死素;共同应用氨基糖苷类,青霉素族也常灵验;灭滴灵不妨灵验杀灭厌氧菌.中毒症状重者可用肾上腺皮量激素,如氢化可的紧及天塞米紧.(二)脚术治疗:准则上须趁早止胆总管切启减压,引流胆汁.术前准备力图6小时内完毕.可做胆总管切启、""T""型管引流,若病情允许,可做胆囊切除术.PTCD适用于下龄、净器功能不齐、宽重戚克患者.四、缓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诊疗尺度】症状:(一)缓性胆囊炎常无症状或者仅有沉微症状,多不典型.大普遍患者有胆绞痛病史,或者有过慢性胆囊炎收火史.(二)左季肋部战腰背部隐痛或者钝痛,或者左肩胛区痛痛.(三)有厌油、背胀、嗳气等消化讲症状.左上背隐痛及肩背部酸胀不适,很罕见畏热、收热战黄疸者.(四)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前区痛痛、心悸、呼吸艰易等.(五)左上背压痛及叩打痛,胆囊肿大者,左上背可触及圆形肿块,有囊性感,陪压痛.辅帮查看:(一)B超查看:可隐现胆囊缩小,胆囊壁删薄,排空功能减退或者消得,如隐现胆囊结石影,更有帮于诊疗.(二)心服胆囊制影:睹胆囊中断,浓缩功能好.如果胆囊管关塞,则胆囊可不隐影.【治疗准则】(一)脚术治疗:对付有症状的缓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胆囊切除是唯一有疗效的治疗.(二)对付无结石的缓性胆囊炎,如症状少而沉微,或者对付年迈、体强并有齐身宽重器量性病变者,可采与非脚术治疗,包罗节制脂肪饮食,服用胆汁酸战利胆药物,中医中药治疗等.胰腺癌【病史支集】1.不明本果的体重低重. 2.腰背痛痛举止性加重,做用睡眠. 3.消化吸支不良、脂痢. 4.黄疸,多呈举止性. 【体格查看】1.背部肿块,注意是可陪血管杂音. 2.背胀、背火. 3.胆囊胀大. 4.黄疸. 【辅帮查看】1.肝肾功能、血糖、淀粉酶检测. 2.癌胚抗本(CEA)测定. 3.大便惯例注意脂滴及隐血考查. 4.B超查看. 5.矮张十二指肠钡剂制影. 6.纤维十二指肠镜顺止胰胆管制影(ERCP). 7.黄疸病人可止经皮肝脱刺胆讲制影(PTC). 8.有条件可做CT、ECT、MRI及超声内镜查看. 9.需要时做细针脱刺抽吸胰腺细胞教查看. 10.电视背腔镜或者剖背探查病理活检. 根据病史、体检及辅帮查看截止,普遍可获细确诊疗.应注意肿瘤位于胰腺头部、体部、尾部或者齐胰,癌肿有无背腔淋凑趣及肝净的变化,癌肿块与肠系膜上血管、脾血管及背主动脉关系. 【鉴别诊疗】需要与之鉴别诊疗的徐病为:1.缓性胰腺炎. 2.胰岛肿瘤. 3.胆管下段癌或者嵌顿性结石. 4.十二指肠降部及乳头肿瘤.【治疗准则】1.非脚术治疗:无确切疗效,可做脚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及概括治疗的步伐. (1)纠正火电解量混治、贫血战矮蛋黑血症;(2)应用维死素K,革新凝血体制;(3)支援、对付症治疗;(4)防止性抗死素应用;(5)化疗药物敏感性好;(6)搁疗:可正在术中举止. 2.脚术治疗:(1)脚术符合证:齐身情况尚佳、无近处变化、诊疗细确的病例.诊疗不克不迭决定者,术中可止肿瘤活检,冰冻病理切片查看;(2)脚术办法:1)胰体尾切除术,适用左半胰肿瘤,多需共时切除脾净.对付肿瘤小、病期早、无淋巴变化、分歧并缓性胰腺炎的病例,可思量真止死存脾净的胰体尾切除术;2)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适用于胰头癌,准则上不死存幽门,以利扫除胰头上圆淋凑趣;3)齐胰切除术,适用于多核心胰腺癌战有胰内变化的胰腺癌;4)胆—肠、胃—肠符合术,适用于不克不迭切除的胰头癌.以缓解胆讲战胃十二指肠梗阻;5)胰周围背腔接感神经丛切断术,适用于顽固性腰背痛的早期胰腺癌.也可正在B 超、CT带领下注射无火酒细益害背腔接感神经丛及胸接感神经丛. 【疗效尺度】1.治愈:根治性切除肿瘤,症状、体征消得,无脚术并收症. 2.佳转:姑息性切除肿瘤、症状、体征减少或者仅止胆肠符合、胃肠符合、接感神经丛切除等姑息治疗,症状、体征消得. 3.治疗无效、或者已治疗者.甲状腺腺瘤【诊疗尺度】1.罕睹于20~40岁女性.2.普遍无明隐的自愿症状,绝大普遍患者为奇然触及或者被他人创制.3.肿瘤为单收,圆形或者椭圆形,表面光润,量天韧鸿沟领会,无压痛;特性是随吞吐而上下活动.4.肿瘤死少缓缓,如肿瘤内突然出血,可睹肿块赶快删大,陪局部痛痛或者压痛.少量患者可爆收功能自决性甲状腺腺瘤,出现甲卑症状.5.根据情况可搞B超、核素扫描等进一步确诊.【鉴别诊疗】1.结节性甲状腺肿:流通天区,扩张的滤泡集成一个或者数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后期可局部纤维化、钙化.可继收甲状腺机能卑进症. 2.甲状腺癌:量硬,活动度好,颈淋凑趣肿大,ECT提示“热结节”.【治疗准则】果腺瘤有恶变大概,易合并甲卑,故应早期脚术治疗,简单腺瘤戴除,需要时连共切除共侧大部分腺体.切除后冰冻病理查看,若创制癌变,应按甲状腺癌处理. 【疗效尺度】1.治愈:完备切除,切心愈合;2.佳转:已完备切除,切心愈合,或者非脚术治疗肿物缩小;3.已愈:非脚术治疗,肿物已缩小,或者已治疗. 【出院尺度】达到临床治愈或者佳转,切心愈合,病情宁静.乳腺癌【病史支集】1.乳腺癌的易感果素(下危果素);(1)家属有患乳腺癌者;(2)月经初潮较早或者绝经较早者;(3)已婚、已育或者下龄初产者;(4)一侧乳腺癌经治疗后;(5)患乳腺删死病者;(6)搁射性大剂量或者恒暂交战者;(7)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或者子宫体腺癌者. 2.奇尔中创制乳房肿块、无痛;3.乳头溢液、溢血,乳头皮肤脱屑、恒暂摩烂. 【体格查看】1.单侧乳房是可对付称、乳头有无抬下或者内陷,肿物有无腐败,肿块表面皮肤有无凸起或者呈“桔皮样”改变;2.肿物位子、大小、本量、与皮肤及胸大肌是可粘连;3.共侧液窝及锁量上淋凑趣有无肿大. 【辅帮查看】1.X线查看:钼靶X线摄片;2.B型超声查看;3.近黑中线扫描;4.ECT 齐身隐像查看有无骨变化;5.需要时可止细针脱刺抽吸活检,有乳头溢液者搞反复涂片觅找癌细胞;6.普中科术前惯例查看,肝胆B超,胸部仄片. 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帮查看,多能确诊,术前已能确诊者,术中应做冰冻切片病理查看.【治疗准则】1.脚术治疗:乳腺肿块不克不迭排除乳腺癌者,住院脚术治疗,术中先做局部切除并支冰冻切片病理查看,证据为乳腺癌者,按以下准则处理:(1)I期:保守性乳腺癌根治术或者死存乳房的肿块局部切除,术后加搁疗;(2)Ⅱ期:保守性乳腺癌根治术,或者改良根治术,术后根据腋窝淋凑趣变化数目,范畴加搁疗;(3)Ⅲ期:无禁忌者可止保守的乳腺癌根治术;有脚术禁忌者,可思量做简单乳房切除术,术后举止以搁疗为主的概括性治疗;(4)Ⅳ期:不宜脚术治疗,可采与内分泌治疗、搁疗、化疗战中药治疗;(5)位于内侧象限的乳腺癌可思量做乳腺癌夸大根治术或者根治术后加胸骨旁搁疗. 2.药物化疗:时常使用的抗癌药有环磷酰胺(C)、氨甲喋啶(M)、氟腺嘧啶(F)、阿霉素(A)、复圆新火仙(CO)等,多主张共同、分次、足量使用,推荐的化疗规划如下:(1)术前化疗时常使用规划:CMF、COC规划;(2)术后时常使用规划:CMF、CAF 规划;(3)搁射治疗时常使用于术后;(4)内分泌治疗,主要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包罗去势治疗战内分泌药物治疗;去势治疗主要用于绝经前或者关经5年以内者,脚术去势用于齐身情况较佳,慢需内分泌治疗死效者;搁射去势用于齐身情况好,易于耐受脚术者;(5)乳腺癌概括治疗睹表.注:(1)AL=腋窝淋凑趣;(2)化疗时间多为1年,Ⅳ期患者的化疗持绝时间依病情而定. 【疗效尺度】 1.治愈:根治性切除脚术,切心愈合; 2.佳转:姑息性切除术或者非脚术治疗肿块缩小; 3.已愈:非脚术治疗肿块已缩小或者已治疗. 【出院尺度】达到临床治愈或者佳转疗效者.背股沟疝【诊疗尺度】临床表示:临床症状可果疝囊大小或者有无并收症而同.基础症状是背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启初肿块较小,仅正在病人站坐、处事、止走、跑步、剧咳或者婴女笑哭时出现,仄卧或者用脚压时块肿可自止回纳,消得不睹.普遍无特殊不适,仅奇我陪局部胀痛战涉及痛.随着徐病的死少,肿块可渐渐删大,自背股沟低重至阳囊内或者大阳唇,止走便当战做用处事.肿块呈戴蒂柄的梨形,上端狭小,下端宽大.查看时,病人俯卧,肿块可自止消得或者用脚将包块背中上圆沉沉挤推,背背腔内回纳消得,常果疝真量物为小肠而听到咕噜声.疝块回纳后,查看者可用食指尖沉沉经阳囊皮肤沿细索进与伸进夸大的中环,嘱病人咳嗽,则指尖有冲打感.有的消得性背股沟斜疝,不妨通过此考查,决定其存留.查看者用脚指紧压背股沟管内环,而后嘱病人用力咳嗽、斜疝肿块本去不出现,尚若移启脚指,则可睹肿块从背股沟中面自中上目标内下饱出.那种压迫内环考查可用去鉴别斜疝战直疝,后者正在疝块回纳后,用脚指紧压住内环嘱病人咳嗽时,疝块仍可出现.【治疗准则】(一)非脚术治疗1.婴女正在少大历程中,背肌渐渐强壮,部分有自愈大概,普遍主张正在一周岁内的婴女,可暂不脚术,先用棉线束戴或者绷戴压迫背股沟管内环,以防疝的超过.2.对付于年老体强或者陪其余宽重徐病不宜脚术者,可配用疝戴.要领是回纳疝真量物后,将疝戴一端的硬压垫对付着疝环顶住,可遏止疝块超过.疝戴不妨黑日佩戴,早间与消.恒暂使用疝戴可使疝囊颈时常受到摩揩变得肥薄脆韧而删下疝嵌顿的收病率,并有督促疝囊与疝真量物粘连的大概.那是使用疝戴的缺面.3.嵌顿性疝脚法复位法:嵌顿性疝准则上应慢迫脚术,以防止肠管坏死.但是正在下列少量情况下:①如嵌顿时间较短(3~5小时内),局部压痛不明隐,不背部压痛战背膜刺激症状,预计尚已产死绞窄.更加是小女,果其疝环周围构制富于弹性,不妨试止复位;②病史少的巨大疝,预计背壁缺益较大,而疝环紧张者.复位要领:注射杜热丁以镇定、止痛、紧张背肌,让病人与头矮足下位,医死用脚托起阳囊,将超过的疝块背中上圆的背股沟管做匀称缓缓、挤压式还纳,左脚还可沉沉推拿嵌顿的疝环处以协帮回纳.脚法复位,切忌细暴,免得挤破肠管.回纳后,应反复周到瞅察24小时,注意有无背痛、背肌紧张以及大便戴血局里,也须注意肠梗阻局里是可得到排除.脚法复位乐成,也仅是一种姑息性临时步伐,有一定的伤害性,须庄重统制应用,乐成后提议病人尽早举止脚术治疗,以防复收.(二)脚术治疗脚术治疗术前如有缓性咳嗽、排尿艰易、便秘、背火、妊娠等背内压减少情况,应先予处理,可则,脚术治疗易复收.斜疝的脚术要领很多,但是可归为下位结扎术、疝建补术战疝成形术3类.简单性下肢静脉直张【诊疗尺度】(一)站坐时下肢可睹扩张、蜷直的静脉,卧位时消得.病变后期小腿下部有皮肤脱屑、瘙痒、色素重着或者缓性溃疡.(二)初于足背内侧,沿小腿内侧进与至卵圆窝者为大隐静脉直张;初于足背中倒,沿小腿后里上止至腘窝者为小隐静脉直张.(三)必须做深浅静脉及接通支瓣膜的功能考查.本收性下肢静脉直张以大隐静脉直张为多睹,单独的小隐静脉直张较为少睹;以左下肢多睹,但是单侧下肢可先后收病.主要临床表示为下肢浅静脉扩张、伸少、迂直.如病程继承收达,当接通静脉瓣膜益害后,可出现踝部沉度肿胀战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更,包罗皮肤萎缩、脱屑、肥痒、色素重着、皮肤战皮下构制硬结、干疹战溃疡产死.本罕见据库资料主要由浅静脉扩张战静脉淤血、构制缺氧所引起.早期下肢有重胀感,简单疲倦,足踝部有肿胀,站坐时下肢静脉扩张删细、隆起、蜿蜒,以至扭直成团.恒暂后构制缺氧引起营养性变更,包罗皮肤收明变薄,汗毛脱降、色素重着,以至并收干疹战产死溃疡.那些变更往往爆收正在小腿下1/3内侧,果为正在站坐时该处离心最近,压力最下,有恒定接通支,且瓣膜多处于关关不齐状态,果而静脉淤血也最宽重.直张的静脉可并收炎症战血栓产死,机化后可产死硬结节,以至演形成静脉石.别的表皮肤底下的直张静脉,可果熏染,搔抓、糜烂战中伤揩破而洪量出血.下列保守查看有帮于诊疗:(一)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考查(Trendelenburg考查):病人仄卧,抬下下肢使静脉排空,正在大腿根部扎止血戴,阻断大隐静脉,而后让病人站坐,I0秒钟内释搁止血戴,如出现自上而下的静脉顺背充盈,提示瓣膜功能不齐.应用共样本理,正在腘窝部扎止血戴,不妨检测小隐静脉瓣膜的功能.如正在终搁启止血戴前,止血戴下圆的静脉正在30秒内已充盈,则标明有接通静脉瓣膜关关不齐.(二)深静脉通畅考查(Perthes考查):用止血戴阻断大腿浅静脉主搞,嘱病人用力踢腿或者做下蹬活动连绝10余次.此时,直于小腿肌泵中断迫使静脉血液背深静脉回流,使直张静脉排空.如正在活动后浅静脉直张更为明隐,张力删下,以至有胀痛,则标明深静脉短亨畅.(三)接通静脉瓣膜功能考查(Pratt考查):病人俯卧,抬下受检下肢,正在大腿根部扎止血戴.而后从足趾进与至腮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戴,再自止血戴处背下,环绕胶葛第二根弹力绷戴.让病人站坐,一边背下解启第一根弹力绷戴,一边背下继承缚缠第二根弹力绷戴,如果正在二根绷戴之间的间隙内出现直张静脉,即表示着该处有功能不齐接通静脉.需要时采用超声多普勒、容积描记、下肢静脉压测定战静脉制影查看等,不妨更准确天推断病变本量.【治疗准则】本收性下肢静脉直张的治疗可有下列三种要领.(一)非脚术疗法:主要包罗患肢脱弹力袜或者用弹力绷戴,借帮近侧下而近侧矮的压力好,以利回流,使直张静脉处于萎瘪状态.别的,还应防止暂站、暂坐,间歇抬下患肢.非脚术疗法革新症状,适用于:①病变限制,症状沉微又不肯脚术者;②妊娠期收病,基于临盆后症状有大概消得,可暂止非脚术疗法;③症状虽然明隐,但是脚术耐受力极好者. (二)硬化剂注射战压迫疗法:利用硬化剂注进直张静脉后引起的炎症反应使之关塞.适用于少量、限制的病变,或者动做脚术的辅帮疗法,处理残留的直张静脉.病人仄卧位,采用细针脱刺进人静脉,脱刺面上下各用脚指压迫,使受注射静脉段处于空真状态.一处注射硬化剂0.5ml,保护脚指压迫一分钟,局部用纱布卷压迫,自足踝至注射处近侧脱弹力袜或者环绕胶葛弹力绷戴后,坐时启初主动活动.大腿部保护压迫1周,小腿部6周安排.应防止硬化剂渗漏制成构制炎症、坏死或者加进深静脉并收血栓产死.(三)脚术疗法:脚术是基础的治疗要领.凡是有症状且无禁忌证者(如脚术耐受力极好等)皆应脚术治疗.脚术包罗:大隐或者小隐静脉下位结扎及主搞与直张静脉剥脱术.已决定接通静脉功能不齐的,可采用筋膜中、筋膜下或者借帮内镜做接通静脉结扎术.慢性乳腺炎战乳腺脓肿【病史支集】 1.多睹于初产妇的哺乳期; 2.乳腺黑、肿,病变局部皮肤温度降下、陪明隐触痛; 3.宽重者可有收热、头痛以至畏热、热颤. 【体格查看】 1.病灶表浅者,正在乳腺病变处有浸润性肿块,有黑肿热痛; 2.脓肿产死后局部可有动摇感; 3.患侧腋窝可扪及肿大的淋凑趣并陪触痛. 【辅帮查看】 1.普中科术前惯例查看; 2.B超查看:脓肿产死后,可睹液仄段; 3.脱刺乳腺脓肿可抽出脓液. 【诊断】 1.产后数周内的哺乳期妇女出现乳房的肿痛陪随分歧程度的收热; 2.体格查看患侧乳房浮现黑、肿,病变局部皮温降下,陪随明隐触痛,部分病人可查出动摇感,脱刺可抽出脓液; 3.患侧腋窝可扪及肿大的淋凑趣并陪随触痛. 【鉴别诊疗】 1.炎性乳腺癌; 2.缓性乳腺炎及脓肿产死.【治疗准则】 1.非脚术治疗:(1)使用对付革兰阳性球菌敏感的抗死素;(2)局部热敷或者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病变的吸支消集;(3)脆持患乳乳汁引流,宽重病例则停止泌乳. 2.脚术治疗:(1)脚术符合证:对付乳腺脓肿已产死者,应尽早切启引流;(2)脚术办法: 1)乳晕范畴脓肿可沿皮肤与乳晕接界线做环状切启: 2)较深的脓肿,以乳头为核心做搁射状切心;需要时可搞二个切心做对付心引流以包管引流利畅; 3)乳房后脓肿,可沿乳房下缘做弧形切心,经乳房后间隙引流. 【疗效尺度】 1.治愈:非脚术治疗症状、体征消得,或者脚术治疗切心愈合; 2.佳转:症状减少、或者引流脓液缩小; 3.终愈:终治疗者. 【出院尺度】达到临床治愈或者佳转疗效者.。
(完整)中医院普通外科疾病诊疗常规
中医外科第一章胆囊结石胆囊结石是指胆囊内发生结石的疾病。
胆囊结石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若与胆道感染一并统计,则在急腹症中占据第二位,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7%~10%。
女性发病多于男性。
一般可根据结石的大小、位置、临床症状等决定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预后良好。
胆囊结石在中医学中称为“胁痛”。
中医学认为胆为六腑之一,主贮藏与疏泄胆汁,又与肝相表里,其病因病机乃饮食失节,水湿内生,湿蕴久化热,湿热煎烁胆汁;或情志失调,肝胆失于疏泄,胆汁壅滞,积而成石。
治疗3.1 手术治疗将胆囊连同结石一并切除。
在并发腹膜炎、病人全身情况不允许进行较大的手术时,只宜行胆囊造口术,取出结石,留置胆囊引流管,待病情好转后再择期施行胆囊切除术。
经腹腔镜施行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个别患者有特殊要求的也可行胆囊切开取石术。
3.2 药物治疗3。
2。
1 中药内服治疗3。
2.1。
1 肝胆气滞证治法:疏肝和胃,利胆排石。
方药:柴胡12g,枳壳9g,木香9g,川楝子6g,黄芩12g,金钱草30g,鸡内金12g,清半夏9g, 白术12g,茯苓18g,生大黄9g。
院内制剂:胆病颗粒,每次10g,每日2次。
3。
2.1。
2 肝胆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通腑排石。
方药:枳实12g,木香6g,茵陈蒿15g,黄芩12g,蒲公英30g,金钱草30g,大黄9g,芒硝15g。
常用中成药:胆宁片,每次5片,每日3次。
3。
2。
1。
3 肝胆瘀滞证治法:疏肝利胆,化瘀消石。
方药:柴胡12g,白芍15g,青皮6g,桃仁9g,川楝子6g,香附12g,郁金12g,元胡15g,生大黄9g。
常用中成药:消炎利胆片,每次5片,每日3次.3.2.1。
4 肝胆脓毒证治法:泻火解毒,通腑救逆。
方药:茵陈蒿15g,黄芩12g,蒲公英30g,黄连6 g,丹皮12 g,瓜蒌18 g,大黄9g,芒硝15g。
3。
2。
2 西药内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炎、胆总管结石者应根据病情轻重,酌情禁食、营养支持,选用广谱抗生素,如西力欣、甲硝唑等,若感染严重宜选用三代头孢菌素,如舒普深等。
胆囊结石、胆囊炎指南
胆囊结石伴急、慢性胆囊炎一、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概述】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多由急性胆囊炎症反复发作所致。
70%〜95%的慢性胆囊炎病人合并胆囊结石。
【临床表现】1.症状(1)腹痛: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右上腹或剑突下胀痛不适,腹痛可向右肩胛下放射,部分病人岀现反复发作的胆绞痛。
腹痛的发作无明显节律性,可因进食油腻食物而诱发。
(2)消化道症状:部分病人仅表现为上腹部轻度不适、饭后腹部饱胀、食欲不振、厌油、暧气、消化不良等类似胃炎的症状。
2.体征右上腹胆囊区可有压痛。
若无急性感染,右上腹压痛不明显或体检时仅有不适感。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通常无黄疸。
3.实验室检査若非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以及肝功能状况通常无明显变化。
4.影像学检查B超可显示胆囊结石、胆囊的慢性炎症改变。
【诊断要点】若病人出现以上临床表现怀疑有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时,应首选B超检查。
B超可提示胆囊的大小、胆囊的收缩功能、胆囊壁的厚度以及结石的大小等情况。
如果病人出现黄疸,应考虑到Mirizzi综合征或胆囊结石进入胆总管,或其他原因形成的梗阻性黄疸。
此时可选择行CT、MRCP等胆道影像学检査,同时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内科性黄疸。
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需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炎等相鉴别,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行纤维胃镜或上消化道刨餐检查。
【治疗方案及原则】非手术治疗对于没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可口服消炎利胆药物治疗。
对于年老体弱、并存严重心、肺等重要器官疾病而不能耐受手术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可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鹅去氧胆酸或熊去氧胆酸和消炎利胆等中西医结合治疗。
非手术治疗的同时应叮瞩病人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定期复诊并进行胆道系统B超等相关检査。
手术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有效的治疗手段是行胆囊切除术。
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肝胆外科诊疗常规
肝脏疾病细菌性肝脓肿【病史采集】1.常继发于身体其它部位的感染性疾病。
2.主要症状是畏寒发热和肝区疼痛。
【体格检查】1.有无全身原发性感染病灶或腹部手术史。
2.肝肿大和肝区叩痛。
3.右下胸部隆起,肋间隙饱满。
4.巩膜或皮肤黄染。
【辅助检查】1.白细胞计数增高,核左移。
2.血红蛋白降低。
3.X线胸腹部透视发现右侧膈肌升高,运动受限;肝阴影增大或有局限性隆起。
4.B超检查可确定脓肿的部位及大小。
5.同位素肝扫描可帮助明确脓肿的部位及大小。
6.必要时可进行CT检查。
【诊断】诊断条件:根据病史,临床上的寒战、高热,肝区疼痛,肝肿大,以及X线和B超检查的结果,可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1.阿米巴性肝脓肿:本病继发于阿米巴痢疾之后;起病较缓慢,病程长,症状较短;血清阿米巴检测阳性;粪便检查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脓肿多为单发,抗阿米巴药物治疗有效。
2.右膈下脓肿:多继发于化脓性腹膜炎或上腹部大手术;全身中毒症状和局部体征不如肝脓肿明显,但右肩牵涉性痛较显著。
X线检查右膈下常有液气平面出现。
3.肝癌:起病较慢,无急性感染表现。
肝呈进行性肿大、坚硬、表面高低不平而无压痛,既往常有乙型肝炎病史,血清甲胎蛋白测定常呈阳性,B超及CT检查可助鉴别。
【治疗原则】1.非手术疗法:(1)支持疗法:及时纠正贫血状况,多次小量输血;补充足够热量及多种维生素;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
(2)抗生素治疗:应做到早期应用和足够的剂量。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选用适当抗生素。
2.手术治疗:(1)适应证:1)非手术治疗无效者;2)单个较大脓肿;3)经积极非手术治疗,脓肿仍继续增大者;4)脓肿已穿破腹腔或胸腔者。
(2)手术方式:1)经皮肝脓肿穿刺引流术;2)肝脓肿切开引流术;3)肝部分切除术。
【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B超检查脓腔已消除。
2.好转:症状减轻,脓肿引流后脓腔缩小,并有窦道形成。
3.未愈:症状加重,脓腔扩大。
【出院标准】治愈或好转者可出院。
胆囊炎和结石基本诊疗路径操作规范
〔二〕安全转诊方法、步骤
对于病情重需要转诊的患者,为确保安全, 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转诊。 1.做好转诊准备 2.转诊途中处理 3.到达上级转诊中心
做好转诊准备
〔1〕落实转诊交通工具、人力,通知上级转 诊中心做好接诊准备;
〔2〕向家属说明病情、转诊的必要性,途中 可能发生的问题;
抗生素使用是为了预防菌血症和化脓性并 发症,通常选用氨苄青霉素、氯林可霉素 和氨基糖甙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 孢霉素治疗,抗生素的更换应根据血培养 及药敏试验结果而定。
〔六〕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七〕住院期间检查工程
1.入院必需的检查工程:
2.住院期间复查的检查工程: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 常规+潜血;
转诊、会诊条件
1.住院期间出现腹痛加剧、体温持续升高考虑化脓性胆囊炎 需手术者;
2.住院期间出现腹痛加剧、体温持续升高、腹肌紧张、全腹 压痛及反跳痛考虑胆囊穿孔引起弥漫性腹膜炎者;
3.住院期间出现腹痛加剧、体温持续升高、黄疸、血压下降 等考虑胆总管结石或化脓性胆管炎者;
4.住院期间出现腹痛加剧,血尿淀粉酶明显升高考虑急性胰 腺炎者;
长期医嘱: □消化内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禁食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静脉 补充营养、水、电解质。 □解痉、镇痛: □抗感染:抗生素包括氨苄青 霉素、氯林可霉素和氨基糖甙 类联合应用,或选用第二代头 孢霉素治疗
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 能、电解质、血糖、心肌酶谱 、血淀粉酶 □复查腹部超声〔必要时〕
时间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住院第1天
□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及合并症 □完善常规检查
胆囊结石诊疗常规.
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1、现病史:详述起病过程,起病缓急,首发症状日期,主要症状及其演变,已用治疗及其经过、效果。
最后一次发作时间。
2、既往史:有无黄疸史、胰腺炎史及腹部手术史。
注意询问有无心脑肾肺及糖尿病等病史,有无过敏史,排除手术禁忌证。
3、家族史:家庭成员有无类似病史。
(二)、体格检查要点1、一般体检:注意检查有可能对手术造成影响的其他器官的功能。
巩膜皮肤有无黄染。
2、腹部体检:胆囊区有无压痛,能否触及肿大胆囊及有无腹膜炎。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1、上腹或右季肋部隐痛、胀痛或右腰背部、肩部不适。
可有餐后上腹饱胀、嗳气咯逆、消化不良等。
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明显。
可有胆绞痛及急性胆囊炎发作史。
也可以无任何症状。
2、胆囊区有无压痛,能否触及肿大胆囊。
3、超声检查:了解胆囊大小、胆囊壁的厚度、结石的大小、分布,胆总管情况等。
4、胆囊造影:①口服胆囊造影。
②静脉胆囊造影。
了解胆囊轮廓、收缩功能、结石等。
5、必要时行MRCP或ERCP,检查胆管内有无结石、蛔虫、肿瘤等。
6、常见的鉴别诊断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胆囊息肉、胆囊癌等。
二、术前准备(一)、目的1、使病人处于最佳生理状态,减小手术创伤及并发证,使手术风险降至最低。
2、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治疗的合并疾病或异常情况。
(二)、外科手术相关检查1、血、尿常规2、血型,生化,电解质,凝血全项3、HbsAg, 抗HIV, 抗HCV,康瓦氏反应4、胸片、心电图5、B超6、年龄大于60岁查血气分析7、必要时胆囊造影:①口服胆囊造影。
②静脉胆囊造影。
8、有黄疸、胰腺炎病史、B超发现胆管扩张要做MRCP或ERCP9、必要时行钡餐、胃镜检查以除外胃、十二指肠疾病(三)、术前宣教根据术前检查结果行术前小结,结合患者病情及心理承受能力对患者术前术后注意事项进行宣教。
(四)术前肠道准备术前1天口服1、硫酸镁30克加水1500毫升2、20%甘露醇250毫升加水1500毫升3、番泻叶10-20克加水1500毫升如果病人有便秘史或腹部膨隆明显,可术前2-3天给予缓泻药(果导、蓖麻油等)三、手术治疗(一)、手术指征1、各种类型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包括:1)单纯性胆囊结石。
普外常见疾病诊疗规范
胆道疾病胆囊息肉样病变【病史采集】1.多为B超检查而发现。
2.可伴上腹不适或慢性胆囊炎症状。
3.无症状。
【体格检查】1.右上腹可有深压痛。
2.无体征。
【辅助检查】1.B超检查见胆囊内不随体位改变而移动的光团,不伴声影。
2.较大病灶可作CT、MRI检查。
【诊断】1.胆囊息肉样病变多无症状,体格检查也无任何异常,常在B超检查时无意发现。
2.如息肉在胆囊颈部或脱落下来堵塞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或合并结石时所出现的症状与胆囊炎相同。
【鉴别诊断】本前很难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病理性质作出准确的判断,但有下列特征者其恶性可能性较大:1.有临床症状,多表现为右上腹隐痛不适、胀痛或进食后有上腹胞胀等。
2.直径大于10mm的单个粗蒂或宽基息肉。
3.位于胆囊颈部,B超表现为中低回声为主者。
4.合并有胆囊结石者。
【治疗原则】1.胆囊息肉样病变很少自行消失,具有良性可能性特征的息肉只需定期B超随访,不用治疗。
2.具有上述恶性可能性特征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年龄大于50岁或经随访生长较快者,应行胆囊切除术。
3.介于良、恶性特征之间者也以尽早手术为宜。
【疗效标准】1.治愈:手术切除胆囊、切口愈合,无并发症。
2.好转:非手术治疗、症状减轻。
3.未愈:未治疗者。
【出院标准】达到治愈标准者可出院。
胆囊炎、胆囊结石【病史采集】1.腹痛的位置、性质及诱因,疼痛有无向其它部位放射。
2.有无黄疸、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3.过去有无类似发作史。
【体格检查】1.全身检查。
2.腹部压痛部位及程度,有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能否触及肿大的胆囊、有无弥漫性腹膜炎征象。
【辅助检查】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
2.肝、胆B超,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
3.必要时可作胆囊收缩功能测定及核素扫描。
【诊断】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常在劳累或吃油腻饮食后发作。
发作时可伴发热,发作间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打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2.急性发作时多有上腹压痛或局限性腹膜炎体症、Murphg征阳性,约20%~25%病人出现黄疸,发作间期一般无阳性体症。
胆囊结石诊疗常规
胆囊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一、入院评估(一)、病史采集要点1、现病史:详述起病过程,起病缓急,首发症状日期,主要症状及其演变,已用治疗及其经过、效果。
最后一次发作时间。
2、既往史:有无黄疸史、胰腺炎史及腹部手术史。
注意询问有无心脑肾肺及糖尿病等病史,有无过敏史,排除手术禁忌证。
3、家族史:家庭成员有无类似病史。
(二)、xx要点1、一般体检:注意检查有可能对手术造成影响的其他器官的功能。
巩膜皮肤有无黄染。
2、腹部体检:胆囊区有无压痛,能否触及肿大胆囊及有无腹膜炎。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1、上腹或右季肋部隐痛、胀痛或右腰背部、肩部不适。
可有餐后上腹饱胀、嗳气咯逆、消化不良等。
多在进食油腻食物后症状明显。
可有胆绞痛及急性胆囊炎发作史。
也可以无任何症状。
2、胆囊区有无压痛,能否触及肿大胆囊。
3、超声检查:了解胆囊大小、胆囊壁的厚度、结石的大小、分布,胆总管情况等。
4、胆囊造影:①口服胆囊造影。
②静脉胆囊造影。
了解胆囊轮廓、收缩功能、结石等。
5、必要时行MRCP或ERCP,检查胆管内有无结石、蛔虫、肿瘤等。
6、常见的鉴别诊断有胃十二指肠溃疡、胰腺炎、胆囊息肉、胆囊癌等。
二、术前准备(一)、目的1、使病人处于最佳生理状态,减小手术创伤及并发证,使手术风险降至最低。
2、发现并处理可能影响治疗的合并疾病或异常情况。
(二)、外科手术xx1、血、尿常规2、血型,生化,电解质,凝血全项3、HbsAg,抗HIV,抗HCV,康瓦氏反应4、胸片、心电图5、B超6、年龄大于60岁查血气分析7、必要时胆囊造影:①口服胆囊造影。
②静脉胆囊造影。
8、有黄疸、胰腺炎病史、B超发现胆管扩张要做MRCP或ERCP 9、必要时行钡餐、胃镜检查以除外胃、十二指肠疾病(三)、术前宣教根据术前检查结果行术前小结,结合患者病情及心理承受能力对患者术前术后注意事项进行宣教。
(四)术前肠道准备术前1天口服1、硫酸镁30xx加水1500毫升2、20%甘露醇250毫升加水1500毫升3、番泻叶10-20xx加水1500毫升如果病人有便秘史或腹部膨隆明显,可术前2-3天给予缓泻药(果导、蓖麻油等)三、手术治疗(一)、手术指征1、各种类型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包括:1)单纯性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诊疗指南
胆囊结石诊疗指南
一、定义
胆囊结石(cholecystolithiasis)在我国胆石病中发病率最高,临床上可表现为无症状型、伴发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三种类型,(后两类型的诊治参阅“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1)症状:多数无症状,常在体检时经B超发现。
2)体征:多数无阳性体征。
2.辅助检查B超是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三、治疗
胆囊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对于无症状的胆囊结石,一般不需立即行胆囊切除。
下列情况宜采用手术治疗:1.胆囊结石逐渐增大至2cm以上者。
2.胆囊结石多发且直径小于0.5cm,部分小颗粒结石易滑入胆总管,引起胆管炎或胰腺炎;
3.胆囊壁钙化或胆囊壁明显增厚。
4.伴发胆管炎或胰腺炎,或转为症状性胆囊结石且症状明显者。
5.结石充满胆囊,胆囊已无功能。
普外科诊疗常规
第十三章普通外科疾病第一节甲状腺疾病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采集】1.甲状腺肿大出现的时间、生长速度、有无短期内结节突然增大表现。
2.有无食管、气管、颈静脉与上腔静脉,以及神经受压的表现。
3.是否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的症状。
【体格检查】1.甲状腺的大小、形态、边缘、两侧是否对称,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质地、活动程度,注意甲状腺下缘与锁骨及胸骨的关系,颈部淋巴结有无肿大,气管是否移位。
2.有无颈静脉、上腔静脉受压引起的头面部及上肢瘀血浮肿及颈交感神经受压引起的霍纳(Horner)综合征。
【辅助检查】1.血清TT3、TT4、FT4、TSH测定,以明确是否伴甲亢。
2.B超或ECT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甲状腺结节的大小、数目、形态、位置、功能等。
【诊断】1.甲状腺肿大为双侧性,多不对称,可扪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
结节质地不均、表面光滑、无触痛。
2.一般无明显症状,巨大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压迫邻近器官而出现相应症状。
3.基础代谢率及甲状腺功能检查多属正常。
4.甲状腺B超可显示甲状腺增大并有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结节可为囊性、实质性或混合性。
ECT可为凉结节、冷结节、温结节、热结节或混合性。
【鉴别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应与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慢性甲状腺炎等疾病鉴别,尚应注意与颈部脂肪过多、粘腋性水肿、颈部淋巴结肿大等鉴别。
【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体积小、无症状、不影响外观和生活,患者无强烈手术要求者,或青少年结节性甲状腺肿,可先行观察,给予甲状腺片制剂。
2.手术疗法:(1)手术适应证:1)对邻近器官有压迫症状者;2)胸骨后甲状腺肿;3)巨大甲状腺肿影响工作和生活者;4)并发甲状腺机能亢进者;5)疑有恶变者。
(2)术式选择:一般行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亦可根据甲状腺大小、结节的数目、位置不同,决定双侧叶切除范围,所有结节均应切除,正常腺体尽量保留,不必过分追求规范术式,对疑有恶变的结节,应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检。
胆囊与胆道B超检查诊疗常规
胆囊与胆道B超检查诊疗常规超声检查无放射性辐射,不受胆囊收缩功能的影响,无需注射造影剂,能够实时地清楚显示胆囊和胆道系统,显示胆系结石、肿瘤等病变,还能进行胆囊收缩功能检查。
【适应症】1.胆道系统结石。
2.胆道系统炎症。
3.胆囊肌腺症。
4.胆囊息肉样病变。
5.胆道系统肿瘤。
6.胆道蛔虫。
7.先天性胆道异常。
8.黄疸的鉴别诊断。
【检查方法】1.患者准备(1)患者须禁食8h以上,早晨空腹检查较为适宜。
(2)必要时饮水300~500ml有利于肝外胆管显示。
(3)胃肠道气体干扰明显者,改日复查。
2.扫查方法(1)利用肝脏显示充盈的胆囊及肝外胆管,在患者深吸气屏气状态下,用探头加压推挤气体可提高胆管显示率。
(2)右上腹直肌外缘纵切面,探头稍向左倾斜,显示胆囊纵轴切面。
(3)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探头从肋缘下向膈肌斜切面扫查,显示胆囊位于右肾前方,向左上移动可见胆囊颈管部及肝外胆管截面位于下腔静脉横断面的前外侧,并可见门脉左右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右肝胆管。
(4)患者取右前斜位45度,探头置右上腹正中肋缘下纵切面下段稍侧向右外侧扫查显示肝外胆管。
【检查内容】1.胆囊的形态、大小,壁的厚度。
2.胆囊内有无胆泥、结石、息肉性病变或肿瘤。
3.疑有胆囊炎或胆囊颈部梗阻者,用脂餐试验观察胆囊收缩功能。
4.肝内外胆管管径;胆管有无扩张,扩张程度、范围、部位。
5.胆管内有无结石、肿瘤、局部壁增厚或囊状扩张。
【正常胆囊】1.胆囊纵切面多呈梨形或长茄形,横断面呈椭圆形。
正常胆囊轮廓整齐、清晰。
胆囊内胆汁为无回声,透声性好。
2.胆囊纵切面指向肝门,颈部位置较深,邻近门脉右支。
体部前壁贴于肝脏的胆囊床,底部游离于下缘邻近腹前壁。
3.超声测量(1)正常胆囊的长度一般不超过8.5cm,前后径多数不超过3.5cm;在胆囊的测量中,前后径对胆囊张力的反应较长径更有价值。
(2)正常胆囊壁厚度不超过2mm,测量时探头须垂直于胆囊壁,否则会产生囊壁增厚的假像。
外科诊疗常规分析、评估、优化总结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常规分析、评估、优化总结1、采用****年优化方案后在减轻术后炎性反应综合症、疲劳综合症、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医疗费用等方面都有较好效果。
2、中医特色治疗能取得与中医药相似的疗效,更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
3、保胆取石术后病人复查目前未有结石复发,继续观察、研究保胆排石汤疗效。
4、胆囊切除术后随访发现部分病人会出现右胁肋胀满隐痛、腹泻、油腻饮食后明显,舌淡胖,苔白腻,脉滑等脾失健运征候。
张老认为:出院仍需疏肝健脾,续服逍遥散1-2月,以期减少结石复发,预防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
原发性肝癌常规分析、评估、优化总结1、采用****年优化方案后在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胃肠蠕动、切口愈合,快速康复,减少医疗费用等方面都有较好效果。
2、中医特色治疗能取得与中医药相似的疗效,更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
3、临床观察术后主要证型为肝胆湿热、瘀血内阻、肝郁脾虚、阴虚内热四种证型。
采用精方辩证治疗效果良好。
4术后全身炎性明显者,临床辩证多属湿热内阻,热重于湿,张老认为合“五味消毒饮”义加减效果较好。
5、术后胸腹腔积液明显难消者,临床辩证多属脾肾阳虚,张老认为合“真武汤”义加减效果较好。
胰腺癌常规分析、评估、优化总结1、采用****年度优化方案后在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胃肠蠕动、切口愈合,快速康复,减少医疗费用等方面都有较好效果。
2、中医特色治疗能取得与中医药相似的疗效,更好的卫生经济学效益。
3、临床观察术后主要证型为湿热内阻、瘀血内阻、肝郁脾虚、阴虚内热四种证型。
采用精方辩证治疗效果良好。
4、术后全身炎性明显者,临床辩证多属湿热内阻,热重于湿,张老认为合“黄连解毒汤”义加减效果较好5、术后胸腹腔积液明显难消者,临床辩证多属脾肾阳虚,张老认为合“真武汤”义加减效果较好6、手术后分期应更细,因术后早期病人处于禁食状态;全身管道多,灌肠给药不方便;故治疗主要以辩证使用中成药及中医特色疗法。
7、张老认为:胰腺癌手术范围广,创伤大,渗出多,吻合口多,加之胰腺癌本属脾虚,甚或脾肾两虚,故手术后后期培补气血,养荣生肌尤为重要。
急性胆囊炎诊断标准
急性胆囊炎诊断标准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胆囊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较为复杂。
下面将介绍急性胆囊炎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对该疾病进行准确诊断。
一、临床症状。
1. 典型症状,急性胆囊炎的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疼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2. 体征,患者可出现右上腹压痛、Murphy征阳性等体征。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2.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均可升高。
3. 肝功能检查,ALT、AST、碱性磷酸酶等肝功能指标可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1. 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胆囊内结石、胆囊积液等表现。
2. CT检查,对于复杂病例或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四、其他辅助检查。
1. 腹部疼痛评分,可通过疼痛评分来帮助诊断。
2. 胆囊穿刺,对于疑难病例可行胆囊穿刺术,以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在诊断过程中,应全面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同时,应与其他疾病鉴别,避免误诊。
希望本文对临床医生在急性胆囊炎的诊断中有所帮助。
普外科种常见病诊疗常规
普外科10种常见病诊疗常规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一)病理诊断:1.肝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原发性肝癌者.2.肝外组织(de)组织学检查证实为肝细胞癌.(二)临床诊断:1.如其他肝癌证据,AFP对流法阳性或放射免疫法>400μg/L持续4周以上,并能排除妊娠、活动性肝炎、生殖腺胚胎癌及转移性肝癌者.2.影像学检查有明确肝内实质性占位病变,能排除肝血管瘤及转移癌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1)AFP>200μg/L.(2)典型(de)原发性肝癌(de)影像学表现.(3)无黄疸而AFP或GGT明显增高.(4)远处有明显(de)转移性病灶或有血性腹水,或在腹水中找到癌细胞.(5)明确(de)乙型肝炎标志阳性(de)肝硬化.治疗原则(一)手术治疗:首选方法.对诊断明确,肿瘤局限于一叶或半肝者;无明显黄疸、腹水或远外转移者;肝功能代偿好,凝血酶原时间不低于50%者;心、肝、肾能耐受手术者应手术治疗.(二)放射治疗:方法为在手术时均作肝动脉结扎和插管,第一周灌注顺铂,20mg/d,连续3次.第二周局部处放射.每次250rad,每天2次,连续3d 以上为一个阶段,共进行3-4个阶段.(三)动脉导管栓塞治疗与化疗:是不适合手术(de)局块型肝癌患者(de)首选疗法.常用栓剂为碘油与明胶海绵,化疗药物为顺铂、丝裂霉素、表阿霉素、5-氟脲嘧啶等.每1-2个月重复1次.(四)经皮穿刺瘤内无水酒精注射:适用于较小肿瘤而又不适合手术或动脉导管栓塞治疗者.(五)药物治疗:适用于姑息性切除术后及不宜手术(de)中期病人.常用药物有顺铂、5-氟脲嘧啶及其衍生物、表阿霉素、丝裂霉素、氨甲喋呤等.(六)生物治疗:适用于早、中期患者,免疫状态尚好者,用于消灭经手术、放疗、化疗后(de)残癌.常用者有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卡介苗、免疫核糖核酸、胸腺肽等.(七)辅助治疗:给予保肝、支持、对症治疗.肝血管瘤诊断标准病史:1.多见于中、青年;2.较小时多无任何临床症状,增大后可出现上腹部不适、腹胀及疼痛等.体格检查:1.上腹部肿块与肝相连;2.肿块表面光滑、柔软,可有压缩感,随呼吸上下移动.辅助检查:1.B型超声检查呈强回声表现;彩色多普勒见肿块内血流.2.CT检查增强后可见造影剂从肿瘤周边向中央区渗入.3.核磁共振检查.4.肝动脉造影检查.诊断:主要依靠B型超声或CT检查(de)偶然发现而确诊.鉴别诊断:主要与肝癌相鉴别.最常发生(de)差错是把肝癌诊断为肝血管瘤,值得注意.治疗原则1.非手术疗法:(1)放射治疗.(2)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及肿瘤动脉栓塞.2.手术治疗:(1)适应证:1)瘤体≥5.0cm;2)瘤体<4.0cm,但处于肝脏周边而在进行其它上腹部手术时,可考虑一并切除;3)年龄在60岁以下.(2)手术方式:1)肝部分切除;2)肝叶切除;3)肝血管瘤捆扎术.疗效标准:1.治愈:症状消失,瘤体切除,切口愈合.2.好转:经非手术治疗后瘤体缩小,症状减轻或消失.3.未愈:瘤体无缩小,症状及体征仍存在.急性重症胆管炎临床表现(一)症状:表现为起病突然,有剑突下、右上腹剧烈疼痛,继而发生寒战、高热,体温可超过40℃,伴恶心和呕吐.多数病人有黄疸.近半数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睡乃至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并常有血压下降现象.这些往往提示病人已发生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表示病情危重.(二)体征:体检有体温升高,脉率超过120次/分钟,脉搏微弱,剑突下及右上腹有明显压痛和肌紧张,常可扪及肿大胆囊.辅助检查(一)白细胞总数多超过20×109/L,而血小板常在100×109/L以下.血小板降低除具有诊断价值外,尚有预后意义,其数值愈低,死亡率愈高.(二)术中见胆管内高压和胆汁呈脓性.诊断(一)患者常有多次胆道疾病发作史.(二)出现雷诺(Reynold)五联征:即右上腹剧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精神症状(谵妄或嗜睡).治疗(一)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相对较轻、老年不能耐受手术者以及手术治疗(de)术前准备.通常应予以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和酸中毒,抗休克、抗感染治疗.常用(de)有效抗生素为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林可霉素以及头孢类抗生素;联合应用氨基糖苷类,青霉素族也常有效;灭滴灵可以有效杀灭厌氧菌.中毒症状重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可(de)松及地塞米松.(二)手术治疗:原则上须及早行胆总管切开减压,引流胆汁.术前准备力争6小时内完成.可作胆总管切开、""T""型管引流,若病情允许,可作胆囊切除术.PTCD适用于高龄、脏器功能不全、严重休克患者.四、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诊断标准症状:(一)慢性胆囊炎常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多不典型.大多数患者有胆绞痛病史,或有过急性胆囊炎发作史.(二)右季肋部和腰背部隐痛或钝痛,或右肩胛区疼痛.(三)有厌油、腹胀、嗳气等消化道症状.右上腹隐痛及肩背部酸胀不适,很少有畏寒、发热和黄疸者.(四)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前区疼痛、心悸、呼吸困难等.(五)右上腹压痛及叩击痛,胆囊肿大者,右上腹可触及圆形肿块,有囊性感,伴压痛.辅助检查:(一)B超检查:可显示胆囊缩小,胆囊壁增厚,排空功能减退或消失,如显示胆囊结石影,更有助于诊断.(二)口服胆囊造影:见胆囊收缩,浓缩功能差.如果胆囊管闭塞,则胆囊可不显影.治疗原则(一)手术治疗:对有症状(de)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胆囊切除是唯一有疗效(de)治疗.(二)对无结石(de)慢性胆囊炎,如症状少而轻微,或对年迈、体弱并有全身严重器质性病变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限制脂肪饮食,服用胆汁酸和利胆药物,中医中药治疗等.胰腺癌病史采集1.不明原因(de)体重下降.2.腰背疼痛进行性加重,影响睡眠.3.消化吸收不良、脂痢.4.黄疸,多呈进行性.体格检查1.腹部肿块,注意是否伴血管杂音.2.腹胀、腹水.3.胆囊胀大.4.黄疸.辅助检查1.肝肾功能、血糖、淀粉酶检测.2.癌胚抗原(CEA)测定.3.大便常规注意脂滴及隐血试验.4.B超检查.5.低张十二指肠钡剂造影.6.纤维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7.黄疸病人可行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8.有条件可作CT、ECT、MRI及超声内镜检查. 9.必要时作细针穿刺抽吸胰腺细胞学检查.10.电视腹腔镜或剖腹探查病理活检.根据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多数可获明确诊断.应注意肿瘤位于胰腺头部、体部、尾部或全胰,癌肿有无腹腔淋巴结及肝脏(de)转移,癌肿块与肠系膜上血管、脾血管及腹主动脉关系.鉴别诊断需要与之鉴别诊断(de)疾病为:1.慢性胰腺炎.2.胰岛肿瘤.3.胆管下段癌或嵌顿性结石.4.十二指肠降部及乳头肿瘤.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无确切疗效,可作手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及综合治疗(de)措施.(1)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贫血和低蛋白血症;(2)应用维生素K,改善凝血机制;(3)支持、对症治疗;(4)预防性抗生素应用;(5)化疗药物敏感性差;(6)放疗:可在术中进行.2.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证:全身情况尚好、无远处转移、诊断明确(de)病例.诊断不能确定者,术中可行肿瘤活检,冰冻病理切片检查;(2)手术方式:1)胰体尾切除术,适用左半胰肿瘤,多需同时切除脾脏.对肿瘤小、病期早、无淋巴转移、不合并慢性胰腺炎(de)病例,可考虑施行保留脾脏(de)胰体尾切除术;2)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适用于胰头癌,原则上不保留幽门,以利清除胰头上方淋巴结;3)全胰切除术,适用于多中心胰腺癌和有胰内转移(de)胰腺癌; 4)胆—肠、胃—肠吻合术,适用于不能切除(de)胰头癌.以缓解胆道和胃十二指肠梗阻;5)胰周围腹腔交感神经丛切断术,适用于顽固性腰背痛(de)晚期胰腺癌.也可在B超、CT引导下注射无水酒精破坏腹腔交感神经丛及胸交感神经丛.疗效标准1.治愈:根治性切除肿瘤,症状、体征消失,无手术并发症.2.好转:姑息性切除肿瘤、症状、体征减轻或仅行胆肠吻合、胃肠吻合、交感神经丛切除等姑息治疗,症状、体征消失.3.治疗无效、或未治疗者.甲状腺腺瘤诊断标准1.常见于20~40岁女性.2.一般无明显(de)自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为偶然触及或被他人发现.3.肿瘤为单发,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质地韧边界清楚,无压痛;特点是随吞咽而上下活动.4.肿瘤生长缓慢,如肿瘤内突然出血,可见肿块迅速增大,伴局部疼痛或压痛.少数患者可发生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出现甲亢症状.5.根据情况可做B超、核素扫描等进一步确诊.鉴别诊断1.结节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扩张(de)滤泡集成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de)结节,后期可局部纤维化、钙化.可继发甲状腺机能亢进症.2.甲状腺癌:质硬,活动度差,颈淋巴结肿大,ECT提示“冷结节”.治疗原则因腺瘤有恶变可能,易合并甲亢,故应早期手术治疗,单纯腺瘤摘除,必要时连同切除同侧大部分腺体.切除后冰冻病理检查,若发现癌变,应按甲状腺癌处理.疗效标准1.治愈:完整切除,切口愈合;2.好转:未完整切除,切口愈合,或非手术治疗肿物缩小;3.未愈:非手术治疗,肿物未缩小,或未治疗.出院标准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切口愈合,病情稳定.乳腺癌病史采集1.乳腺癌(de)易感因素(高危因素);(1)家族有患乳腺癌者;(2)月经初潮较早或绝经较晚者;(3)未婚、未育或高龄初产者;(4)一侧乳腺癌经治疗后;(5)患乳腺增生病者;(6)放射性大剂量或长期接触者;(7)曾患功能性子宫出血或子宫体腺癌者.2.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无痛;3.乳头溢液、溢血,乳头皮肤脱屑、长期摩烂.体格检查1.双侧乳房是否对称、乳头有无抬高或内陷,肿物有无溃烂,肿块表面皮肤有无凹陷或呈“桔皮样”改变;2.肿物位置、大小、性质、与皮肤及胸大肌是否粘连;3.同侧液窝及锁量上淋巴结有无肿大.辅助检查1.X线检查:钼靶X线摄片;2.B型超声检查;3.近红外线扫描;4.ECT全身显像检查有无骨转移;5.必要时可行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有乳头溢液者做反复涂片寻找癌细胞;6.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肝胆B超,胸部平片.根据病史、体征及辅助检查,多能确诊,术前未能确诊者,术中应作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治疗原则1.手术治疗:乳腺肿块不能排除乳腺癌者,住院手术治疗,术中先作局部切除并送冰冻切片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者,按以下原则处理:(1)I期:传统性乳腺癌根治术或保留乳房(de)肿块局部切除,术后加放疗;(2)Ⅱ期:传统性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术后根据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范围加放疗;(3)Ⅲ期:无禁忌者可行传统(de)乳腺癌根治术;有手术禁忌者,可考虑作单纯乳房切除术,术后进行以放疗为主(de)综合性治疗;(4)Ⅳ期:不宜手术治疗,可采用内分泌治疗、放疗、化疗和中药治疗;(5)位于内侧象限(de)乳腺癌可考虑作乳腺癌扩大根治术或根治术后加胸骨旁放疗.2.药物化疗:常用(de)抗癌药有环磷酰胺(C)、氨甲喋啶(M)、氟腺嘧啶(F)、阿霉素(A)、复方新水仙(CO)等,多主张联合、分次、足量使用,推荐(de)化疗方案如下:(1)术前化疗常用方案:CMF、COC方案;(2)术后常用方案:CMF、CAF方案;(3)放射治疗常用于术后;(4)内分泌治疗,主要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者;包括去势治疗和内分泌药物治疗;去势治疗主要用于绝经前或闭经5年以内者,手术去势用于全身情况较好,急需内分泌治疗生效者;放射去势用于全身情况差,难于耐受手术者;(5)乳腺癌综合治疗见表.注:(1)AL=腋窝淋巴结;(2)化疗时间多为1年,Ⅳ期患者(de)化疗持续时间依病情而定.疗效标准1.治愈:根治性切除手术,切口愈合;2.好转:姑息性切除术或非手术治疗肿块缩小;3.未愈:非手术治疗肿块未缩小或未治疗.出院标准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疗效者.腹股沟疝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可因疝囊大小或有无并发症而异.基本症状是腹股沟区出现一可复性肿块,开始肿块较小,仅在病人站立、劳动、行走、跑步、剧咳或婴儿啼哭时出现,平卧或用手压时块肿可自行回纳,消失不见.一般无特殊不适,仅偶尔伴局部胀痛和牵涉痛.随着疾病(de)发展,肿块可逐渐增大,自腹股沟下降至阴囊内或大阴唇,行走不便和影响劳动.肿块呈带蒂柄(de)梨形,上端狭小,下端宽大.检查时,病人仰卧,肿块可自行消失或用手将包块向外上方轻轻挤推,向腹腔内回纳消失,常因疝内容物为小肠而听到咕噜声.疝块回纳后,检查者可用食指尖轻轻经阴囊皮肤沿精索向上伸入扩大(de)外环,嘱病人咳嗽,则指尖有冲击感.有(de)隐匿性腹股沟斜疝,可以通过此试验,确定其存在.检查者用手指紧压腹股沟管内环,然后嘱病人用力咳嗽、斜疝肿块并不出现,尚若移开手指,则可见肿块从腹股沟中点自外上方向内下鼓出.这种压迫内环试验可用来鉴别斜疝和直疝,后者在疝块回纳后,用手指紧压住内环嘱病人咳嗽时,疝块仍可出现.治疗原则(一)非手术治疗1.婴儿在长大过程中,腹肌逐渐强壮,部分有自愈可能,一般主张在一周岁内(de)婴儿,可暂不手术,先用棉线束带或绷带压迫腹股沟管内环,以防疝(de)突出.2.对于年老体弱或伴其它严重疾病不宜手术者,可配用疝带.方法是回纳疝内容物后,将疝带一端(de)软压垫对着疝环顶住,可阻止疝块突出.疝带可以白天佩带,晚间除去.长期使用疝带可使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变得肥厚坚韧而增高疝嵌顿(de)发病率,并有促使疝囊与疝内容物粘连(de)可能.这是使用疝带(de)缺点.3.嵌顿性疝手法复位法:嵌顿性疝原则上应紧急手术,以防止肠管坏死.但在下列少数情况下:①如嵌顿时间较短(3~5小时内),局部压痛不明显,没有腹部压痛和腹膜刺激症状,估计尚未形成绞窄.尤其是小儿,因其疝环周围组织富于弹性,可以试行复位;②病史长(de)巨大疝,估计腹壁缺损较大,而疝环松弛者.复位方法:注射杜冷丁以镇静、止痛、松弛腹肌,让病人取头低脚高位,医生用手托起阴囊,将突出(de)疝块向外上方(de)腹股沟管作均匀缓慢、挤压式还纳,左手还可轻轻按摩嵌顿(de)疝环处以协助回纳.手法复位,切忌粗暴,以免挤破肠管.回纳后,应反复严密观察24小时,注意有无腹痛、腹肌紧张以及大便带血现象,也须注意肠梗阻现象是否得到解除.手法复位成功,也仅是一种姑息性临时措施,有一定(de)危险性,须严格控制应用,成功后建议病人尽早进行手术治疗,以防复发.(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术前如有慢性咳嗽、排尿困难、便秘、腹水、妊娠等腹内压增加情况,应先予处理,否则,手术治疗易复发.斜疝(de)手术方法很多,但可归为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术3类.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诊断标准(一)站立时下肢可见扩张、蜷曲(de)静脉,卧位时消失.病变后期小腿下部有皮肤脱屑、瘙痒、色素沉着或慢性溃疡.(二)始于足背内侧,沿小腿内侧向上至卵圆窝者为大隐静脉曲张;始于足背外倒,沿小腿后面上行至腘窝者为小隐静脉曲张.(三)必须作深浅静脉及交通支瓣膜(de)功能试验.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以大隐静脉曲张为多见,单独(de)小隐静脉曲张较为少见;以左下肢多见,但双侧下肢可先后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浅静脉扩张、伸长、迂曲.如病程继续进展,当交通静脉瓣膜破坏后,可出现踝部轻度肿胀和足靴区皮肤营养性变化,包括皮肤萎缩、脱屑、瘦痒、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和溃疡形成.原有数据库资料主要由浅静脉扩张和静脉淤血、组织缺氧所引起.早期下肢有重胀感,容易疲劳,足踝部有肿胀,站立时下肢静脉扩张增粗、隆起、弯曲,甚至扭曲成团.长久后组织缺氧引起营养性变化,包括皮肤发亮变薄,汗毛脱落、色素沉着,甚至并发湿疹和形成溃疡.这些变化往往发生在小腿下1/3内侧,因为在站立时该处离心最远,压力最高,有恒定交通支,且瓣膜多处于关闭不全状态,因而静脉淤血也最严重.曲张(de)静脉可并发炎症和血栓形成,机化后可形成硬结节,甚至演变为静脉石.此外在皮肤下面(de)曲张静脉,可因感染,搔抓、糜烂和外伤擦破而大量出血.下列传统检查有助于诊断:(一)大隐静脉瓣膜功能试验(Trendelenburg试验):病人平卧,抬高下肢使静脉排空,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阻断大隐静脉,然后让病人站立,I0秒钟内释放止血带,如出现自上而下(de)静脉逆向充盈,提示瓣膜功能不全.应用同样原理,在腘窝部扎止血带,可以检测小隐静脉瓣膜(de)功能.如在末放开止血带前,止血带下方(de)静脉在30秒内已充盈,则表明有交通静脉瓣膜关闭不全.(二)深静脉通畅试验(Perthes试验):用止血带阻断大腿浅静脉主干,嘱病人用力踢腿或作下蹬活动连续10余次.此时,曲于小腿肌泵收缩迫使静脉血液向深静脉回流,使曲张静脉排空.如在活动后浅静脉曲张更为明显,张力增高,甚至有胀痛,则表明深静脉不通畅.(三)交通静脉瓣膜功能试验(Pratt试验):病人仰卧,抬高受检下肢,在大腿根部扎止血带.然后从足趾向上至腮窝缚缠第一根弹力绷带,再自止血带处向下,缠绕第二根弹力绷带.让病人站立,一边向下解开第一根弹力绷带,一边向下继续缚缠第二根弹力绷带,如果在二根绷带之间(de)间隙内出现曲张静脉,即意味着该处有功能不全交通静脉.必要时选用超声多普勒、容积描记、下肢静脉压测定和静脉造影检查等,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治疗原则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de)治疗可有下列三种方法.(一)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患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借助远侧高而近侧低(de)压力差,以利回流,使曲张静脉处于萎瘪状态.此外,还应避免久站、久坐,间歇抬高患肢.非手术疗法改善症状,适用于:①病变局限,症状轻微又不愿手术者;②妊娠期发病,鉴于分娩后症状有可能消失,可暂行非手术疗法;③症状虽然明显,但手术耐受力极差者. (二)硬化剂注射和压迫疗法:利用硬化剂注入曲张静脉后引起(de)炎症反应使之闭塞.适用于少量、局限(de)病变,或作为手术(de)辅助疗法,处理残留(de)曲张静脉.病人平卧位,选用细针穿刺进人静脉,穿刺点上下各用手指压迫,使受注射静脉段处于空虚状态.一处注射硬化剂,维持手指压迫一分钟,局部用纱布卷压迫,自足踝至注射处近侧穿弹力袜或缠绕弹力绷带后,立即开始主动活动.大腿部维持压迫1周,小腿部6周左右.应避免硬化剂渗漏造成组织炎症、坏死或进入深静脉并发血栓形成.(三)手术疗法:手术是根本(de)治疗方法.凡有症状且无禁忌证者(如手术耐受力极差等)都应手术治疗.手术包括:大隐或小隐静脉高位结扎及主干与曲张静脉剥脱术.已确定交通静脉功能不全(de),可选择筋膜外、筋膜下或借助内镜作交通静脉结扎术.急性乳腺炎和乳腺脓肿病史采集1.多见于初产妇(de)哺乳期;2.乳腺红、肿,病变局部皮肤温度升高、伴明显触痛;3.严重者可有发热、头痛甚至畏寒、寒颤.体格检查1.病灶表浅者,在乳腺病变处有浸润性肿块,有红肿热痛; 2.脓肿形成后局部可有波动感;3.患侧腋窝可扪及肿大(de)淋巴结并伴触痛.辅助检查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2.B超检查:脓肿形成后,可见液平段;3.穿刺乳腺脓肿可抽出脓液.诊断1.产后数周内(de)哺乳期妇女出现乳房(de)肿痛伴有不同程度(de)发热;2.体格检查患侧乳房呈现红、肿,病变局部皮温升高,伴有明显触痛,部分病人可查出波动感,穿刺可抽出脓液;3.患侧腋窝可扪及肿大(de)淋巴结并伴有触痛.鉴别诊断1.炎性乳腺癌;2.慢性乳腺炎及脓肿形成.治疗原则1.非手术治疗:(1)使用对革兰阳性球菌敏感(de)抗生素;(2)局部热敷或物理治疗促进炎症病变(de)吸收消散;(3)保持患乳乳汁引流,严重病例则停止泌乳.2.手术治疗:(1)手术适应证:对乳腺脓肿已形成者,应尽早切开引流;(2)手术方式:1)乳晕范围脓肿可沿皮肤与乳晕交界线作环状切开:2)较深(de)脓肿,以乳头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口;必要时可做两个切口作对口引流以保证引流通畅;3)乳房后脓肿,可沿乳房下缘作弧形切口,经乳房后间隙引流.疗效标准1.治愈: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消失,或手术治疗切口愈合;2.好转:症状减轻、或引流脓液减少;3.末愈:末治疗者.出院标准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疗效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外科胆囊炎胆囊结石临床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1.腹痛的位置、性质及诱因,疼痛有无向其它部位放射。
2.有无黄疸、寒战、发热、恶心、呕吐、及消化不良等症状。
3.过去有无类似发作史。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2.腹部压痛部位及程度,有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能否触及肿大的胆囊,有无弥漫性腹膜炎征象。
【辅助检查】
1.普外科术前常规检查。
2.肝、胆B超,口服或静脉胆囊造影。
3.必要时可作胆囊收缩功能测定及核素扫描。
【诊断】
1.反复发作右上腹胀痛或绞痛伴恶心、呕吐,常在劳累或吃油腻饮食后发作。
发作时可伴发热,发作间期多无症状或仅表现为餐后上腹饱胀、打呃、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
2.急性发作时多有右上腹压痛或局限性腹膜炎体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