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24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2024版《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02 课程结构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进行安 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03 实验课程占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30%,以培养学 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02
基本原理与方法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方法
误差来源与分类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识别与处理方法
准确度与精密度
概念、评价方法及提高措施
数据处理与结果表达
色谱法技术及应用
气相色谱法
利用气体作为流动相,将待测物质在固定相上进行分离和分 析,如气相色谱仪测量挥发性有机物。
薄层色谱法
在薄层板上进行色谱分离和分析的方法,如薄层色谱扫描仪 测量各种化合物。
液相色谱法
以液体作为流动相,通过固定相上的吸附、分配、离子交换 等作用将待测物质分离和分析,如液相色谱仪测量高沸点、 热不稳定和极性化合物。
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实验结果评价与报告撰写
1 2 3
结果评价 根据实验目的和分析方法的要求,对实验结果进 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判断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 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数据分析
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数据的处理、图 表绘制和结果解释等,以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 趋势。
报告撰写 按照学术规范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 目的、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等部分,以便于 交流和发表。
样品制备
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对 样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 粉碎、筛分、干燥等,以 便于后续的分析操作。
实验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实验安全
01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确保实
验过程的安全。
实验操作
02
按照实验步骤和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实验结果不

公共化学

公共化学

公共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大纲一、本课程的基本考试内容和要求1.了解气体和溶液的基本概念。

牢固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浓度表示法。

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2.能应用化学热力学基础知识解释无机化学的一些现象。

了解热力学能、焓、熵和吉布斯自由能等状态函数的概念,理解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的基本大容,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的各种计算方法,掌握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计算方法,会用吉布斯自由能变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并了解温度对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影响。

3.了解经验平衡常数、标准平衡常数之间的区别,掌握不同类型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及应用,掌握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的关系,并能判断化学平衡的移动。

掌握有关化学平衡的定量计算。

4.学习解离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与知识。

了解酸碱质子理论和水的解离平衡,熟悉共轭酸碱对的关系,掌握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含一元和二元)解离平衡的计算,理解同离子效应的作用,掌握缓冲溶液的原理,缓冲溶液pH 的计算、选择和配制,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特点,掌握溶度积规则的应用和计算,分布沉淀的原理,沉淀溶解与转化。

5.学习氧化还原反应。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掌握用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理解电极电势概念,掌握原电池符号的表示、原电池中半反应和总反应的书写,能用能斯特方程进行相关计算,掌握电极电势的应用,了解原电池电动势与吉布斯自白能变的关系。

了解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6.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命名,能利用配合物的积累稳定常数进行配合物稳定性的判断,熟悉影啊配位平衡的因素及有关计算,了解鳌合物的一般性质(配合物的价健理论不考)。

7.学习定量分析的基本知识。

了解定量分析的任务和一般步骤,熟悉误差的来源和分类以及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减免方法。

掌握有效数字的运算和使用,掌握可疑值的取舍(Q 检验法)。

掌握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化学计量点、指示剂、终点等,拿握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能对滴定分析的结果进行计算。

2019年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33-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2019年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833-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833《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考试大纲本《分析化学》考试大纲适用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分析化学是化学专业的基础课,分为分析化学(上,化学分析部分)和分析化学(下,仪器分析部分)两门理论课程及对应的实验课程。

分析化学是化学量测和表征的科学,化学分析以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为基础,主要包括误差理论、滴定分析和重量分析等经典分析方法;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主要包括光学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色谱法和其它仪器分析法。

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各占50%。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要求考生理解并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并掌握各种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仪器基本构成、主要测量条件及数据处理方法;能够针对实际分析问题,选择和应用适当的分析方法。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分析化学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三、考试内容化学分析部分第一章绪论1.分析化学的定义、分类、任务和特点2.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分析试样的采集和预处理1.定量分析法的一般步骤2.试样(气体、固体、液体)采集和预处理第三章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1.误差的基本概念(误差的表示和分类)2.随机误差的统计分布规律(正态分布)3.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t分布,平均值的置信区间)4.显著性检验方法(t检验、F检验)5.可疑值的取舍方法6.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7.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第四章滴定分析概述1.滴定分析的特点及基本概念2.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3.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的配制、标定以及表示4.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与表示5.电子天平、滴定管(酸式、碱式)、移液管等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第五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1.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平衡常数,质子条件式2.弱酸(碱)各型体浓度的分布计算3.不同酸体系水溶液pH的计算(一元和多元强酸、弱酸、混合酸)。

4.不同碱体系水溶液pH的计算(一元强碱、一元和多元弱碱、混合碱)5.酸碱缓冲溶液(pH的计算,缓冲范围、缓冲容量、缓冲溶液的选择)6.酸碱指示剂(变色原理、选择原则、常用酸碱指示剂)7.酸碱滴定曲线计算(突跃范围、化学计量点)8.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各类型酸(碱)组分可准确滴定的条件9.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示例,如食醋中醋酸、工业纯碱各组分、氮肥含氮量测定等的测定原理、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第六章络合平衡与络合滴定法1.分析化学中的络合物(EDTA)、络合物的平衡常数与各级分布分数2.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及其计算3.络合滴定曲线的计算(突跃范围和化学计量点)4.金属指示剂(指示原理、选择原则、常用的金属指示剂)5.单一离子和混合离子的终点误差的计算和准确滴定以及分步滴定可行性判据(控制酸度或使用掩蔽剂、沉淀剂、氧化还原试剂)6.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7.络合滴定方案设计(混合体系中某一个离子的测定,实验步骤)第七章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平衡 (条件电位、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影响氧化还原速率的因素)2.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计算(突跃范围和化学计量点,对称和不对称电对)3.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及指示原理4.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原理、滴定条件、应用范围、结果计算)5.氧化还原滴定示例应用(如过氧化氢含量测定、COD含量测定、铁矿石中全铁含量测定、注射液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等)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第八章沉淀平衡与沉淀滴定法1.沉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溶解度和条件溶度积的计算,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2.莫尔法(原理、指示剂、测定条件及应用)3.佛尔哈德法(原理、指示剂、测定条件及应用)4.法扬司法(原理、指示剂、测定条件及应用)第九章重量分析法1.重量分析法概述(定义、分类、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2.沉淀的类型和形成机理3.晶型沉淀的形成条件4.无定形沉淀的形成条件5.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和提高沉淀纯度的方法6.沉淀重量分析法计算第十章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1.沉淀法(原理及其应用)2.萃取法(原理、萃取平衡计算、应用)3.色谱法(纸色谱、薄层色谱、柱色谱的原理及其应用)4.离心法、电泳法、膜分离法(原理及其应用)仪器分析部分第一章绪论1.仪器分析方法的分类和特点2.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第二章光学分析法导论1.光的基本性质及表征参数2.光谱及光谱产生的机制3.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第三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产生的机制2.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3.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基本结构、主要部件及各部件的作用,单光束与双光束、双波长仪器的区别4.紫外—可见定性分析原理及应用5.光吸收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及遵循条件6.显色反应的条件和测量条件选择7.单一组分和多组分定量分析方法8.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实验(如蛋白质含量测定,工业盐酸中全铁含量测定等)的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第四章红外吸收光谱法1.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和谱带强度2. 分子的振动及振动形式3. 基团频率、特征吸收峰及影响因素4.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基本构成5.干涉型红外分光光度计的特点6.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及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第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1. 分子发光的类型及特点2. 分子荧光产生的过程(辐射跃迁和非辐射跃迁)和必要条件3. 荧光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4. 荧光强度及影响因素,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5. 荧光猝灭效应6. 荧光分析与紫外—可见吸收分析的灵敏度比较7. 荧光分析仪器的设计原理、结构和各部件的作用8. 磷光分析的原理及室温磷光、重原子效应9. 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及反应类型10. 化学发光分析的仪器11. 分子发光分析法实验(荧光分析法测定多维葡萄糖粉中维生素B2含量、鲁米诺化学发光分析法等)的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第六章原子发射光谱法1. 原子发射光谱法分析中光源的作用及常用光源的特点2. 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ICP)光源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 分析物在光源中经历的物理化学过程4. 谱线强度及影响因素,原子发射光谱定量分析基本关系式(罗马金-赛伯公式)5. 原子发射光谱仪的基本构成,主要部件及各部件的作用6. 光栅光谱仪的色散原理及光学特性表征7. 光谱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方法及原理8. 内标法光谱定量分析的原理、特点和要求9. 光谱分析的特点、局限性和条件选择10. ICP法实验(常见金属元素分析)的检测原理、仪器、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第七章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1.原子吸收线及谱线展宽2.峰值吸收代替积分吸收的理论基础和必要条件3.常见锐线光源-空心阴极灯的工作原理、结构及特性,光源调制4.原子化器的功能和作用5.常用原子化器(火焰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6.原子吸收光谱仪的基本结构、主要部件及各部件的作用7.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干扰及消除8.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特点9. 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光谱法实验(如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钙)的检测原理、仪器、条件优选、操作要点第八章电位分析法 (含电分析化学导论内容)1.电分析化学中所使用的电极及电极系统(两电极和三电极系统)2.电极的极化及过电位3.电位分析法的概念、原理及装置4.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构造及分类5.常用离子选择性电极(玻璃电极、晶体膜电极及流动载体电极等)的响应机理,膜电位的形成6.离子选择性电极性能参数7.电位分析法定量分析的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原理、步骤和特点8.电位滴定分析法的定义、原理和特点9.电位分析法实验(如溶液pH值、自来水中氟离子含量)的实验原理、仪器、实验条件、操作要点第九章电解及库仑分析法1.电解分析的概念,电解分析和库仑分析的异同2.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3.控制阴极电位电解分析的基本装置,阴极电位的选择、特点和应用4.Faraday定律,电流效率及库仑分析实验条件5.控制电位库仑分析的原理、装置和电量测量方法6.库仑滴定分析(控制电流库仑分析)的原理、终点指示方法和特点7.死停终点法的原理、装置(电路图)及特点。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适用专业:课程名称:无机化学课程代码:课程类型:学分:4总学时:64 理论学时:48 实验(上机)学时: 16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有机化学二、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化学作为一门中心学科,在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的巨大的作用,无机化学是医学及护理学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学好这门课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医学研究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技能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以期为学生今后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由于当代科技的突飞猛进,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教师可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结合本专业的发展适当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某些新理论、新进展,以供同学参考。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是掌握普通化学的基本原理及与药学专业有关的无机化合物的知识,包括无机物的性质、组成和结构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上较系统地掌握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技能和独立操作的能力,以达到为学生在今后课程的学习、工作和科研上奠定必要的基础。

三、实验学时安排说明根据本专业需要及教学大纲要求选做16学时的实验课。

四、实验教学内容及要求实验项目:一、常用仪器及实验基本操作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目的:掌握一般光学仪器胶头滴管、移液管、量筒、托盘天平和容量瓶的使用方法;熟悉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明确并遵守化学实验室的规则。

实验内容:胶头滴管的使用;托盘天平的使用;量筒的使用;移液管与吸量管的使用;容量瓶的使用;认识常用化学实验仪器。

实验报告及作业:写出粗盐提纯的结果;写出常用化学仪器使用的注意事项。

实验项目:二、溶液的配制与稀释实验学时:4学时实验目的:掌握各种浓度溶液的配置方法;练习台秤和量筒的使用;掌握溶液的配置与稀释方法。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B》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分析化学B》是化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是分析化学的延伸和深化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能够熟练进行常用分析方法的应用与探讨,并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践应用。

二、教学目标1.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分析化学的发展历史、方法的分类与应用等;2.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静态与动态平衡、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等;3.学会分析化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技能,包括样品的制备与处理、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优化等;4.能够熟练运用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物质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等;5.能够独立进行分析实验设计与实施,并准确分析结果和数据处理;6.能够熟练使用分析仪器和设备,并能进行仪器的维护和故障排除。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分析化学发展及方法分类-分析化学的历史发展-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与应用2.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化学计量学基础-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3.分析化学实验操作与技术-样品的制备与处理技术-分析方法的选择与优化-分析实验的设计与操作4.分析仪器和设备-基本分析仪器的原理和应用-分析仪器的维护和故障排除技术5.分析结果与数据处理-分析结果的统计分析-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四、教学方法1.授课结合实验: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

2.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实践: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分析化学实验实践,并要求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和处理实验数据。

五、教材及参考书目1.教材:《分析化学B》,主编XXX,出版社:XXX。

2.参考书目:六、考核方式1.平时表现(30%):包括课堂参与、讨论和实验操作情况等。

2.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3.期末考试(40%):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综合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策略1.形成性评价:通过定期的小测验和课堂回答问题等形式,及时检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无机化学》(含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无机化学》(含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

《无机化学》(含分析化学)课程考试大纲一、参考书目1. 江南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20062. 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20063. 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宋天佑/徐家宁等校编,《无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20154. 彭崇慧等,《分析化学—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第3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9二、无机化学(含分析化学)考查目标该门学科在考查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三、考试内容及范围运用基本的化学理论知识判断化学反应的方向、计算反应热、平衡浓度,四大平衡(酸碱、沉淀、氧化还原、配位)以及化学动力学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等的基础知识。

考试范围:第一章物质的聚集状态考核知识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道尔顿分压定律及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并掌握有关计算。

考核要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分压定律及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第二章化学分析、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考核知识点:1.掌握滴定分析法涉及的一般概念,滴定分析中的化学计量关系并能顺利进行定量计算。

2.理解误差分析的意义,掌握误差的分类、特点及减免方法。

3. 掌握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并会进行有关的计算;掌握置信度与置信区间的意义、可疑数据处理的一般步骤;掌握可疑数据取舍的Q-检验法的原理及应用。

4. 掌握有效数字的意义及有关运算规则。

考核要点:定量分析对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定量分析过程以及滴定分析的计算。

有关误差的基本概念,包括误差来源、分类、减免或消除方法,误差的表示方法,精密度与准确度的概念和相互关系;有限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包括标准偏差的计算,Q检验,置信区间的计算;有效数字的正确表示及其运算规则。

第三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考核知识点:1. 掌握热化学中的基本术语。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2024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2024

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引言概述: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是围绕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份教学大纲。

本文将介绍该教学大纲的内容,包括五个主要部分:样品制备与处理、指标测定与判定、色谱与质谱技术、电化学分析以及光谱分析。

正文:1. 样品制备与处理:- 样品收集与保存- 样品预处理方法- 样品分离和富集技术- 样品溶液的调制与稀释- 样品化学处理方法2. 指标测定与判定:- 指标物质的选择与应用- 指标测定方法的原理与步骤- 指标测定的仪器与设备- 指标判定的定性与定量方法- 指标测定结果的数据处理与分析3. 色谱与质谱技术:- 色谱技术的原理与分类- 气相色谱与液相色谱的操作方法- 质谱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质谱仪的操作与数据解析-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应用4. 电化学分析:- 电化学方法的基本原理- 电化学分析仪器与装置- 常用电极的类型与应用- 电化学分析的步骤与操作- 电化学分析结果的处理与解释5. 光谱分析:- 光谱技术的原理与分类- 分子光谱与原子光谱的应用- 红外光谱与紫外-可见光谱的原理与操作- 激光光谱与核磁共振光谱的应用- 光谱数据的解析与分析总结:分析化学教学大纲(二)涵盖了样品制备与处理、指标测定与判定、色谱与质谱技术、电化学分析以及光谱分析五个主要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将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同时,教学大纲也为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提供了相应指导。

通过适当的练习和实践,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分析化学相关的理论和实验技术,并能将其应用于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

《分析化学》考试大纲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

《分析化学》考试大纲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

《分析化学》考试大纲(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部分)参考教材:《分析化学》上下册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考试内容1:化学分析部分(对应《分析化学》上册内容)(一)、概论: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滴定分析概述。

(二)、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分析试样的采集、制备、分解及测定前的预处理。

(三、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分析化学中的误差,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标准偏差,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少量数据的统计处理,误差的传递,回归分析,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四、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五、酸碱滴定法分布分数δ的计算,质子条件与pH的计算,对数图解法,酸碱缓冲溶液,酸碱指示剂,酸碱滴定基本原理,终点误差,酸碱滴定法的应用,非水溶液中的酸碱滴定。

六、络合滴定法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络合物的平衡常数,副反应常数和条件稳定常数,金属离子指示剂,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七、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平衡,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预处理,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八、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沉淀滴定法,沉淀滴定终点指示剂和沉淀滴定分析方法,滴定分析小结。

九、重量分析法重量分析概述,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沉淀条件的选择,有机沉淀剂的分类。

十、吸光光度法光度分析法的设计,光度分析法的误差,其它吸光光度法和光度分析法的应用。

十一、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液-液萃取分离法,离子交换分离法,液相色谱分离法,气浮分离法,一些新的分离和富集方法《分析化学》考试要求:一、概论: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

明确基准物质、标准溶液等概念,掌握滴定分析的方式,方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沈阳建筑大学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水分析化学》科目考试大纲

沈阳建筑大学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水分析化学》科目考试大纲

2024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水分析化学》科目考试大纲一、考查目标本科目主要考查学生对水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掌握的程度。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次考试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试卷内容包含水分析化学概论、四大滴定分析法、吸收光谱法。

其中水分析化学概论约占25分、酸碱滴定法约占25分、络合滴定法约占25分,沉淀滴定法约占25分、氧化还原滴定法约占25分、吸收光谱法约占2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选择题;名词解释;问答题;计算题。

三、考查内容及要求1、概论(1)水质指标和水质标准(2)水样的采集(3)分析结果的误差及其表示方法(4)数据处理(5)标准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2、酸碱滴定法(1)水溶液中的酸碱平衡;(2)酸碱指示剂;(3)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4)水中碱度和酸度;3、络合滴定法(1)络合平衡;(2)氨羧络合剂;(3)pH对络合滴定的影响;(4)络合滴定基本原理;(5)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6)络合滴定的方式和应用;(7)水的硬度;4、沉淀滴定法(1)沉淀溶解平衡与影响溶解度的因素;(2)分步沉淀;(3)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5、氧化还原滴定法(1)氧化还原平衡;(2)氧化还原滴定曲线;(3)氧化还原指示剂;(4)高锰酸钾法;(5)重铬酸钾法;(6)碘量法;(7)溴酸钾法;6、吸收光谱法(1)吸收光谱;(2)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3)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4)吸收光谱法定量的基本方法—标准曲线法。

四、考试用具说明考试需携带计算器(科学计算器),直尺、黑色签字笔、铅笔、橡皮。

五、参考书目或参考资料黄君礼编,《水分析化学》(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2;黄君礼编,《水分析化学》(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08。

315化学考纲

315化学考纲

一、无机及分析化学考查目标该门学科在考查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问题。

二、无机及分析化学考点解析大纲中明确的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近代物质的结构理论、溶液化学平衡、电化学等的基础知识;分析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滴定分析、分光光度分析和电势分析等常用的分析方法。

要求考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本学科知识体系分为十一个章节,对大纲中各章节内容考点的总结归纳为七项,解析如下:1、溶液和胶体考试内容: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稀溶液的通性、胶体溶液。

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该部分内容属于基础概念,要求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内容,考查多以概念性描述的选择题为主,要求准确理解和描述。

2、化学热力学基础考试内容: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化学及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考试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对热化学及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反应方向判断等是每年必考内容,也是重点,是化学平衡分析的基础。

该部分要求了解热力学能等名词概念,学会根据热力学定律分析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变化,及根据热变化分析化学反应方向等。

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考试内容:化学反应速率基本概念及速率方程式、反应速率理论、化学平衡及移动。

考试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在名词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强调掌握计算、分析和判断。

分析计算题中要求正确书写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和化学平衡常数,判断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侧重分析,在单选、填空、计算题中均会出现。

4、物质结构考试内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周期律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离子键和共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分子间力。

考试考点解析及复习建议:该部分内容概念性较强,较多,易混淆。

多以了解、理解为主,考查时以单选和填空为主,对此部分内容要求对名词概念的内容正确了解、理解物质组合结构规律,并根据规律学会分析判断杂化轨道、分子极性。

《水分析化学》考试大纲.doc

《水分析化学》考试大纲.doc

《水分析化学》考试大纲一、教学的目的与木课稈的任务水分析化学是研究水及其杂质、污染物的组成、性质、含量和它们的分析方法的一门学科。

水分析化学是市政工稈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2—,通过水分析化学学习,掌握水分析化学的川大滴定方法(酸碱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合滴定法)和主要仪器分析法(吸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的基木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木概念和基木技能,掌握水质分析的基木操作, 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木课稈的基木内容和考试要求第一章:绪论1.1水分析化学概论一般了解水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水分析方法的分类(化学分析法和仪器分析法),以及水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1.2定量分析中的误差重点掌握各种误差的表示方法及准确度和精密度表达方法,一般掌握谋差的减免方法。

1.3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重点掌握平均偏羌和标准偏斧的定义和计算方法以及置信度和置信区间,掌握用Q检验法进行可疑数据的取舍。

1.4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一般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重点掌握有效数字的正确表达方法及运算规则。

第二章:滴定分析2.1滴定分析的概述一般掌握滴定分析的定义和常用的术语。

2.2滴定分析法的分类、滴定方式和滴定反应的条件一般了解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和四种滴定分析方法的原理,-•般掌握滴定反应所具备的条件及滴定分析屮常用的几种方式。

2.3标准溶液与基准物质重点掌握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浓度表示方法、滴定度及基准物质。

2.4滴定分析计算重点掌握滴定中各物质的量的关系,被测物质浓度及百分含量的表示方法。

第三章:酸碱滴定法3.1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重点掌握酸碱质了理论、酸碱反应的实质、酸碱及两性物质的含义。

重点掌握酸碱离解平衡及平衡常数的表达方法。

重点掌握各种酸碱溶液的闭计算。

3.2分布曲线重点掌握酸碱在不同pH溶液屮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情况、分布系数的概念和计算。

天津农学院专升本专业课考试应用化学考试大纲

天津农学院专升本专业课考试应用化学考试大纲

高职升本科辅导、考试课程大纲《分析化学》课程大纲《分析化学》是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比色及分光光度法、定量分离方法等,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各类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特点和相关的计算;了解分析化学中各类误差的来源及其规律,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的工作、科研打下基础。

一、分析化学概论1.掌握误差的分类与减少方法,精密度与准确度的概念、关系及相关计算;2.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3.掌握滴定分析基本概念和原理、滴定反应的要求与滴定方式、基准物质的条件、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滴定结果的计算。

二、酸碱滴定法1.了解质子条件式的书写,掌握弱酸、弱碱和两性物质溶液酸碱度的计算;2.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一元酸(碱)滴定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及常用指示剂的选择;3.掌握一元弱酸(碱)能否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多元弱酸(碱)能否被分步准确滴定的条件;4.掌握酸碱滴定的有关计算。

三、沉淀滴定法1.了解沉淀滴定法的原理;2.掌握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三种沉淀滴定方法的原理、滴定条件和适用范围;四、氧化还原滴定法1.了解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氧化还原指示剂分类;2.掌握条件电势的概念及其应用;3.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的绘制、曲线突跃范围的确定及指示剂的选择;4.掌握常用氧化还原滴定方法(重铬酸钾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的基本原理、方法特点及应用范围;5.掌握氧化还原滴定的有关计算。

五、配位滴定法1.了解配位滴定法的特点及应用;2.掌握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其应用;3.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常用指示剂及指示剂使用条件;4.掌握单一金属离子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配位滴定所允许的最低pH及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5.掌握配位滴定的有关计算。

六、分光光度法1.掌握吸光光度分析法的特点、基本原理、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2.理解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光吸收曲线;3.掌握朗伯一比耳定律的应用及摩尔吸光系数,了解引起偏离朗伯一比耳定律的原因;4.了解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各部件的作用及仪器的工作原理;5.了解显色反应的特点,掌握显色条件的选择;6.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2、填空填表3、名词解释4、计算与综合分析二、考试参考用书《无机及分析化学》,刘耘、周磊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三、考试内容(主要掌握内容)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基础1、基本概念和符号Q,W,ΔU,Q p,Δr H m,Δr Høm , Δf Høm , Δb Høm ,Søm,Δr Søm,Δr G m ,Δf Gøm ,Δr Gøm,Kø, ø含义2、主要公式、原理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 -W焓的定义:Q p=Δr H m =ΔU + pΔV=ΔU + (Δn)RT赫斯定律:Δr H m(总)=ΣΔH i最小自由能原理:(P22)Δr G m<0,自发过程Δr G m=0,平衡状态Δr G m>0,非自发过程多重平衡规则:当几个反应相加或相减得到另一反应时,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几个反应平衡常数的乘积或商。

(P17)吕·查德里原理(P27)质量作用定律: v = k c c a(A)c b(B) (P33)阿仑尼乌斯公式:k=Ae-Ea/RT(P35)Δr Gøm(T )=Δr Høm -TΔr Søm(P22)Δr Gøm(T )≈Δr Høm(298.15K)-TΔr Søm (298.15K)Δr Gøm(T )= -RT ln Kø=-2.303RT lg Kø(P24)第三章误差与数据处理重点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第四章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一、酸碱平衡1、概念及公式概念:解离平衡,解离平衡常数(Køa , Køb ),解离度α,同离子效应,盐效应,质子酸、碱,质子条件,缓冲溶液。

公式:* 稀释定律;(P58)* 质子酸、碱Køa , Køb 的相互换算关系;(P63)* 一元弱酸、碱溶液;多元弱酸、碱溶液;两性物质溶液;缓冲溶液的pH 值的计算公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熟悉缓冲容量及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及配制方法。 5、熟悉多元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6、了解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曲线的制作,掌握计 量点pH的计算方法,滴定突跃范围及影响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一 元弱酸(碱)滴定可能性的判据,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掌握多元酸(碱)逐级滴定的可能性的判据及各类滴定指示剂的选择,计 量点pH的计算方法。 7、掌握混合碱的分析方法及计算,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第四章 络合滴定法 考试内容 1、EDTA的性质及在滴定分析中的应用 2、络合物的形成常数及累积形成常数,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系 数 3、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αM、αY和αMY);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 数. 4、络合滴定化学计量点时pM’的计算,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主要 因素。 5、金属指示剂变色原理,指示剂的变色点,指示剂在使用过程中 存在的问题。 6、终点误差公式及其应用,单一金属离子的络合滴定:滴定的可能 性;滴定的适宜pH范围; 滴定的最佳pH。 7、分别滴定的可能性及酸度控制;使用掩蔽剂进行选择性滴定,其 他滴定剂。 8、各种络合滴定方式及主要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各级络合物型体的分布系数计算方法 2、 掌握络合反应的副反应系数(αM、αY和αMY);络合物的条件
稳定常数.的计算方法 3、掌握络合滴定化学计量点时pM’的计算,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
主要因素,了解EDTA滴定曲线的绘制方法,。 4、掌握指示剂变色点的PMep值的计算,指示剂在使用过程中存在
的问题。 5、掌握终点误差的计算,直接准确滴定的条件,单一金属离子滴
定的适宜pH范围;滴定的最佳pH。 6、掌握分步滴定的可行性判据,控制酸度进行混合离子的选择滴
定的可能性。 7、了解络合滴定的方式及有关计算。 8、了解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第五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考试内容
1、条件电位及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及进 行的程度。
2、氧化还原反应速度及影响因素。 3、可逆氧化还原体系滴定曲线的绘制,对称电对化学计量点电位 的通式,滴定突跃范围及影响因素。 4、氧化还原指示剂的类型、变色原理及常用指示剂。 5、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6、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条件电位的概念及影响条件电位的因素及计算(盐效应,酸 效应,络合效应,生成沉淀的影响);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的计算及对 反应进行的程度的判断。 2、掌握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 3、掌握对称电对化学计量点电位的通式及计算,滴定突跃范围及 影响因素,了解可逆氧化还原体系滴定曲线的绘制。
4、掌握指示剂的类型、变色原理及常用指示剂 5、掌握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和 所涉及的计算。 6、了解预处理的目的,预处理剂的选择及常用的预处理剂 第六章 沉淀滴定法 考试内容 1、沉淀滴定法的特点、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2、莫尔法、佛尔哈特法、法扬斯法的原理、特点、滴定条件及应 用。 考试要求: 1、掌握常用沉淀滴定法(莫尔法、佛尔哈特法、法扬斯法)的原 理、特点、滴定条件、误差计算及方法应用。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 考试内容 1、重量分析法的类型及方法特点。 2、沉淀的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 3、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及有关溶解度的计算。 4、均相成核,异相成核,聚集速度和定向速度 5、共沉淀与后沉淀现象,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 6、晶型沉淀的沉淀条件,无定型沉淀的沉淀条件 考试要求: 1、 掌握沉淀的溶解度的概念,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及有关计算 2、 掌握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计算,熟悉重量分析法过程。 3、了解沉淀的类型及形成过程:均相成核,异相成核,聚集速度和 定向速度, VonWeimarn公式及应用。 4、掌握共沉淀现象:表面吸附、包藏和混晶,后沉淀现象,共沉 淀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减少共沉淀的方法。
5、了解晶型沉淀的沉淀条件,无定型沉淀的沉淀条件 6、了解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二、考试方法和考试时间
硕士研究生入学生物化学考试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试卷务必 书写清楚、符号和西文字母运用得当。不得在试差与分析数据的处理 考试内容
1、定量分析误差来源和性质 2、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含义、表示方法以及两者的关系 3、有效数字的概念、记录和运算规则 4、置信度与置信区间 5、可疑值的检验:Q检验法与格鲁布斯法 6、显著性检验:t检验法和F检验法 考试要求 1、掌握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的概念、性质及其产生的原因。 2、掌握测定值的准确度与精密度含义与关系,偏差与误差的计算 3、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记录和运算规则 4、掌握Q检验法、t检验法和F检验法的基本原理。 5、了解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系统误差的发现和消除(对照试验、 空白试验、等方法);随机误差的减少。 第二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考试内容 1、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主要滴定方式。 2、物质的量的浓度和滴定度
《分析化学》考试大纲
分析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主要考察考生对本课程基本概念、原理和 方法的掌握程度,并在此基础上了解考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学会、掌握化学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 熟悉各部分知识的结构及知识的内在联系,树立量的概念,准确地计 算;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进一步自学 分析化学书刊的能力。
3、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 4、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考试要求: 1、掌握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主要滴定方式。 2、掌握物质的量的浓度和滴定度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其相互换算 3、掌握基准物质的要求、直接配制法,标定法 4、掌握滴定分析中的有关计算:试样或基准物取量的计算、标准 溶液浓度的计算、各种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考试内容 1、共轭酸碱对的概念及其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 2、分布系数、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条件 3、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4、缓冲容量及缓冲范围,缓冲溶液的选择及配制方法 5、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区间及影响变色区间的因素;常用 酸碱指示剂。 6、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计量点pH的计算方 法,滴定突跃范围及影响突跃范围的主要因素,一元弱酸(碱)滴定可 能性的判据,滴定指示剂的选择。 7、多元酸碱的滴定:分布滴定的可行性判据,计量点的pH计 算,指示剂的选择等。 8、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考试要求: 1、掌握共轭酸碱对的Ka与Kb的关系及相互换算 2、掌握物料等衡式、电荷等衡式、质子等衡式的书写,酸碱物质 在水溶液中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系数的计算。 3、掌握强酸(碱)溶液、一元弱酸(碱)溶液、两性物质及弱酸弱碱 混合溶液、缓冲溶液等体系的pH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