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平行与相交》的: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行与相交》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这一单元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我将从课标要求、教材特色、教学建议三个方面来解读课标和教材:

一、说课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其中“空间与图形”部分在第二学段则重点提出如下要求:

知识技能: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数学思考: 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

解决问题:通过观察、操作、画图,初步认识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情感与态度: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由此我确定确定本单元的目标是: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

2.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

系,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掌握画垂线和平行线的基本方法;

3.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

数学思考目标:在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目标: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感知生活中的相交(包括垂直)的现象,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说教材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1.素材的选取体现科学性和现实性,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与社会。教材选取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素材为学生提供了熟悉的问题情景。

2.优化单元知识结构,促进学生自主构建,密切了两个信息窗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操作活动,主要是以“画一画”的活动方式体会平行与相交,最后能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

3.提倡多样化的教与学方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画一画通过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编排体例及内容结构:

本单元的内容有两线:一是知识线,有两个信息窗。信息窗一观看爸爸设计大桥;信息窗2听爸爸讲修建隧道的原理。在信息窗1中,通过解决两个问题:“怎样画出这幅设计图”“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情况呢”来进行对

线段、射线、直线以及平行、相交的学习。信息窗2是通过解决“为什么要修隧道呢”来进行“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学习。二是学习流程线:每个信息窗均按照“情境图——合作探究——自主练习——聪明小屋”的流程进行学习。

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平行与相交是在学生学习了一年级的用直尺画线段、二年级的认识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和三年级的认识平移现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基于长方形等基本图形的边的构成要素上,进一步研究基本图形中的两条边(线段)的位置关系,并将其延伸到直线的研究范围中。同时,它为以后学习“角与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做知识准备:到长方形的一组对边发生位置关系时,图形演变成新的图形:即平行四边形及其相关特性。因此,平面内两直线的平行与相交的位置关系在数学学科中具有重要意义,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进一步学习图形位置关系的重要基础。

三、教学建议

这部分教材主要是让学生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在此基础上,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结合实际教学,我建议在教学中应注意三点:

1、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线段、射线、直线与平行线、垂线均为较抽象的平面图形,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操作活动,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在实际情景中中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通过设计“扔、画小棒位置图”的小研究,初步引导学生

对抽象出的两条直线之间的多种关系进行分类、比较、概括等数学思维活动,从而直观的形成对两条直线的“平行”与“相交”基本状态的认识。这一活动的设计,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充分的交流、质疑,体会平行与相交的含义。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感知、去体验,在学生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图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到的现象中去发现,这是学生学习理解图形、应用图形的有效途径。教学中尽量创造学生动手操作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教学“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时,要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测量、思考、交流的过程,可以以课桌黑板等为实例在直观体验中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知识。

3、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在交流合作中完成学习。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应给学生留有较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探索、去想象。同时我们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觉思考,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操作过程和得到的结论,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四、评价建议

《标准》中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本单元学生的学习情况,应考察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主动性,学习过程中的探索和创新意识,以及对内容的理解情况,以定性描述方式为主。

知识与技能方面:能否感受现实情境中的平行和垂直现象;是否认识平行

线和垂线;是否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是否明白画出表示点到直线距离的线段。

数学思考方面:是否从现实的平行和垂直现象到抽象出相应图形的过程中形成对平行和垂直的认识,具有相应的空间观念;能否在现实场景中指出平行和垂直的现象,在一些平面图形中找出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的线段;能否在练习中产生联想,获得一些新的发现。

解决问题方面:能否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探索画平行线和垂线,归纳出画平行线和垂线的步骤和方法;能否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情感与态度方面:能否主动与他人合作,善于倾听他人的看法;能否在老师的帮助下表现出学习兴趣。

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学生自我评价、组内评价、组间评价,教师语言评价等。

五、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都认识到教材和生活都是我们的课程资源。我深切地感受到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以下几点是自己对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一些做法。

1、活用教材,拓展教材资源。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随着课程改革的实施,新教材越发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它在关注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在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善于运用课堂教学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