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17张PPT)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17张PPT)

材料3:
斯大林的选择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
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我们要么做到这一点
,要么被人打倒。
——斯大林
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
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斯大林
请分析:他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的侧重点是什么
?这样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优先发展重工业
工业落后的现实;重工业是国防的基础

经济形式的直接过渡

主 义
经 济 体
建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
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
产。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中 形 成
斯大林经济 体制确立
谢谢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
二、新经济政策(1921-1927)
1.背景 2.目的 3.主要内容
4.评价 理论意义: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向社 会主义逐步过渡的正确途径。 实践意义:得到工人和农民支持,使国民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 固。
5.启示:制定政策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背景:①(国际因素)资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
②(国内因素)国内武装叛乱、经济严重匮乏 2、目的: ①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维埃政权 ②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背景 2.目的 3.主要内容
4.评价 ①保证了军事斗争得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课件11: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件11: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计划经济下的传奇
1928和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在世界所占地位
1928
1937
工业生产总值
5
2
机器制造业
4
2
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
兴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
苏联“一五”计划之后,全球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一次出现
向外移民的倾向,先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1937年 77%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莫斯科的地下铁道已经通行,车站装璜的美丽,实在可与皇宫相比,车
辆非常舒服。街上的汽车要比十年前增加二十倍,除公共汽车、电车外,
还有无轨电车。红场旁边的合作社,现在改造为列宁博物馆,范围非常
宏大。
莫斯科的商业非常兴旺,新的大商店很多,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商店中
的人都非常拥挤。 (一九三七年三月二十五日)
目的 集中全国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措施 战时共产主义
内容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推行工业国有化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普遍义务劳动制,实物分配制
影响
1919~1920年,苏俄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粉 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武装干涉,取得 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3)结论 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创新,曾在初期和战争时期 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
影响 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的改 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大国崛起》
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 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的敌人。——流行口号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就是法律。——苏联计划委员会副主席沃兹涅辛斯基 农业集体化道路

课件7: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件7: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提示: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 依据:苏联是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只有建立重工业,才可能保证经济上的独立,才能推进 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合作探究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模式” 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材料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 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 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 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项目
主要内容
农业政策
实行余粮收集制,国家实行对粮食的 垄断政策,不允许私人买卖
工业政策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将大中小企 业全部收归国有
贸易政策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制度 实行实物配给制,实行义务劳动制
3.评价: (1)进步性:为胜利奠定了基础,巩固了政权。 (2)局限性:脱离苏俄实际;造成严重的危机。
【思维点击】材料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的什 么背景以及目的?
【合作探究2】苏联的工业化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有 何明显不同?
斯大林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远优于资本主义市 场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具有优越性, 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就是强于从 轻工业起步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
提示: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公有制下的工业化,以重工 业为中心。 西方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和私有制下的工业化,从轻工 业起步。
【学习延伸】 我国学术界对斯大林模式历史功过的争议,可
以概括为以下两种主要观点: 观点一 有人认为,斯大林时期形成的政治经
济体制有着很大的弊病,但这种体制在一定的历史 条件下是适用的,也不能说没有调动劳动群众的积 极性。实践证明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

课件5: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件5: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
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 主义——实行公有制、计 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 商品生产和货币。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大中小企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普遍义务劳动制
强制劳动
4.结果 渡过危机 粉碎武装干涉,取得战争胜利 实验起火
合作探究:追随“理想”的实验为什么会起火? 起火的后果有多严重?
新经济政策的“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管理方法 高度集中,行政管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

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
在公有制前提下,允
形式
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 义道路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成功探索。
合作探究
探究二:中国的改革开放借鉴了列宁新经济政 策哪些做法?
⑶ 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材料1 苏联的五年计划建设
名称
时间
主要成就
第一个五年计划 第二个五年计划
1928 年-1932年 1933年-1937年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 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第三个五年计划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起火后列宁的反思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 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 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 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二、新经济政策——面对现实的实验
比较分析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相比有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共59张)

历史必修Ⅱ人教新课标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共59张)

• 4.评价 • (1)积极: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物力、财 力,支持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 (2)消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违背了 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利于生产的发展。
• 走出误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 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 战时的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 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违背了 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具有空 想性。
• 苏联曾因为走这条道路而一跃成为工业强国, 但由于长期发展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并未 跟上发展的步伐,使农业在20世纪中后期 停滞不前(连粮食都需要进口),苏联人民的 生活水平长时间内并未增长,导致社会矛盾 逐渐尖锐,为后来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 • 那么,苏联的这种“片面经济”是如何形 成的?它有什么弊端呢?今天就让我们进入 新课的学习,一起来解答这些疑问吧!
• 4.特点 • (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 (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 所有制形式的存在。 • 5.作用 •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 积极性,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 (2)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到1925年,苏 联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 知识拓展: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正确道路,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新 经济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利用商品货币关 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利用国家资本主义来 恢复和发展经济,适应了苏联(俄)国情,符 合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调动了人民生产 积极性。第二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效果,促 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起到了巩固工农联盟、 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
目 标 导 航
• ●课标要求 • (1)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 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 转变的必要性。 • (2)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 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七单元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17张PPT)

人教版必修二 第七单元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17张PPT)
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三.斯大林模式


1.苏联成立1922.12.25

旗、


苏联初成立时只有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 外高加索四个加盟共和国加入。1991.12.21-25日 正式解体,苏联前后历时69年。
2.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列宁 斯大林
列宁逝世与斯大林领导
列宁1870年4月22日出生在俄国 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 ,1924 年1月21日逝世,享年54岁.列宁对 无产阶级国家学说的新贡献、关 于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 论;关于社会主义在一国胜利与世 界革命的理论;关于帝国主义的有 关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帝国 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2.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1)目的: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2)内容:
农业方面:①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 集制,纳税后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
②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用劳工 工业方面: ①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 矿归国所有,由国家经营
②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 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允许私人办小 企业.
(2)如何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①使苏维埃政权渡过难关,但它不是建设社会 主义必须采取的政策,是特殊情况下的产物 ②不利于恢复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新经济政策
1.
主 义实 政施 策战 导时 致共

①.经济危机:天灾造成饥荒、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使国内经济进一步恶化
②.政治危机:有些地方发生农民暴动,喀 琅施塔得发生水兵暴动
流通方面:由产品交换变为自由贸易; 分配方面:实行按劳分配.
(3)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意义: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件(共22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人教版必修2历史: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件(共22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材料2:俄共元老:列宁是向资本主义过渡,是 对十月革命的背叛! 俄共青团与俄共:新经济政策背叛了十月革命 的理想,背叛了马克思主义,是严重的倒退, 退团退党!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公式1:社会主义=生产力+公有制+计划 经济+按劳分配
思考:新经济政策是否背弃了马克思主义,复辟资 本主义?为什么?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国有化(公有制)
流通
取消自由贸易
分配
实物配给制、义务劳动
学法指导:6W自学大法,即时间(when)、地点 (where)、人物(who)、是什么(what)、怎样 做(how)、为什么(why),尤其要关注why, what,和how!
一、硝烟铁腕非捷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自主学习一:哪一项具体的政策对农民伤害最 大?为什么还要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呢?
问题探究一:“战时共产主义”是捷径吗?
项目 农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材料1:在生产力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 义基础上建立社会
工业 流通 分配
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义务劳动
主义,实行公有制、 计划经济和按劳分 配,取消商品生产 和货币。--马克思
公式1:社会主义=生产力+公有制+计划经济+ 按劳分配
82
战时共产主义
%
公式1:社会主义=生产力+公有制+计划经济+ 按劳分配
一、硝烟铁腕非捷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事实证明,非但不是捷径,更是引发了一 系列的经济政治问题,因此才会出现视频 中兵变的一幕。形势的变化逼迫列宁等人 不得不抛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推行 “新经济政策”。

课件1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件12: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2、实践
斯大林模式的特征:
(1)工业: 优先
,农业、轻工业提供资金。
①单一的公有制;
(2)经济体制: 单一的 (3)农业:
和高度集中的 :
。 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排斥市场; ③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4、评价 (1)功绩: ①开辟了 ②通过实施
和 ,苏联迅速实现了
③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为
奠定物质基础
(2)弊端:
①片面发展
,导致
长期落后,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②向 索取太多,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体制后来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课堂练习
1.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
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
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
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啦,连小石磨都抬走啦,法令
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中的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13
1921
1923
1925
1926
工业总产量指数
工业产量恢复并发展
4.作用: ①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
②有利于稳定政局。
斯大林的选择
三、回归理想——斯大林模式
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
美国的1/8,全国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
A.余粮收集制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31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31张PPT)

• (2)特点 • ①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 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 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 ②政治上实行高度集权的领导体制,党政 不分,忽视民主法制,缺少群众监督,最 后形成个人的高度集权。
• (3)影响 • ①积极作用: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 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后来取 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 ②消极影响: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 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 的高度专权;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经 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 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阻 碍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根源。
四、新经济政策归纳为“一、二、四”
新经济政策是苏联(俄)1921~1928年推行的经 济政策,它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 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一 种政策。它并不是在发展资本主义,实质 上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 是在坚持公有制的前提下,在部分企业发 展国家资本主义,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2、史料与史证(2) 史料主题: 正确认识“斯大林模式”
• 史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 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 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 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牲畜种类数量、牲畜产 品率、作业方法、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 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 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 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 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 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 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千克和30千克,比革命 前1913年的540千克和31.4千克还要低。 • ——《中学历史教学》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公开课 28页PPT文档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斯大林模式” 公开课 28页PPT文档
3、特点: (1)所有制:单一公有制; (2)经济体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3)管理手段:排斥市场,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苏联的五年计划
名称 时间
主要成就
一五计划 二五计划
1928年1932年
1933年1937年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 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三五计划 1938年起实施,因二战爆发而被打断
随“理想”的实验?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 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 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 货币。
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追随“理想”的实验
1.背景 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面临着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转引自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二.新经济政策 ——面对现实的实验
1、原因:
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直接原因)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超出当时的生产力水平。
(根本原因)
2、目的:
直接: 为解决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根本: “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二.新经济政策 ——面对现实的实验
3.内容
比较分析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 容相比有何重大变化?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部门 农业 工业 流通 分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物配给制
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 国有为主,私有并存 恢复自由贸易 取消实物配给制
4.实质: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 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从上述两段材料中反映出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

课件6: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件6: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目的除了战 争需要外,主要目的是什么?
推进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 (3)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后的 中心措施是什么?
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4)材料四 “再后退”退到什么地步?“后退” 根本目是 什么?
苏联工业化
2、内容
项目
农业政策 工业政策
经济体制
内容
农业集体化
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农业、轻 工业为重工业发展提供资金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
3、特点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4、评价 斯大林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的出现, 有其历史功绩,也存在很多弊端。 (1)它的功绩主要有: ①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实现工业化,苏联成为工 业强国。 ②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由商品交换(以物易物)退到私人买卖,发展商品生产。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2)政治形势:苏联的建立和斯大林领导地位的确立 时间:1922年12月30日 国名: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加盟国家:俄罗斯、乌克兰 、白俄 罗斯、南高加索
(3)经济形势: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苏联经济迅速恢 复,但总体而言生产力水平仍相对落后,尤其重工业发 展不足
2、内容
含义:是指苏联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 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 制及其运行机制。斯大林体制是俄国及苏联在特定的历史 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新经济政策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有哪些内容
项目 农业政策
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22张PPT)

北师大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共22张PPT)
“那只好让他们跟你走!”
三、社会主义新模式·斯大林模式
材料一 1927年,英国宣布断绝英苏关系,张伯伦提出要 “和共产国际做斗争”。十月革命之后,西方国家对苏维 埃采取敌视的态度,孤零零的苏联看起来似乎不堪一击。 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不到美国的八分之一,99%的耕 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 材料二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 现代化国防武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一、初探社会主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领域 措施 农业 余粮征集制(公有制)
工业 商业
实行工业国有化易,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 (计划经济)
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和实物分配制 (平均分配)
特点: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经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征集制
粮食税
工业 大中企业:收归国有 关系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 小型企业:实行监督 中小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 经营; 恢复私人小企业。
商业 取消商品贸易
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 平均配给
按劳分配
二、再探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
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 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 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
——《苏联兴亡史》
1918年经济状况十分艰难,对此,列宁是有清醒的认识的 。他说:......只有最严格地计算每一普特粮食,只有绝对 平均地分配每一磅粮食,才能使粮食够一切人吃。机器的 粮食即燃料也极端缺乏,如果不集中全力来严格无情地节 省和实行合理分配,那么铁路和工厂就会停顿,全国人民 就会遭受失业和饥荒的危害。灾难就在眼前,已经非常逼 近了。

人教版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25张)

人教版必修2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25张)

实行余粮收集制 兼有“战
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 时”和“共
实行国有化 产主义”特
取消自由贸易 色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4.评价 (1)积极: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取得了国内 战争的胜利。 (2)消极: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名师点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 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的需要,具有必要 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具有空想性。
5.斯大林模式的经验与教训。 (1)经验。 ①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教训。 ①必须坚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②必须坚持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③必须坚持多种所有制并存。④坚 持可持续发展。⑤必须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提高人民生 活水平。⑥必须健全民主与法制。
[探究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 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 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 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
——《全球通史》
思考: (1)材料一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请运用这一方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前提。并 指出“后退一步”和“前进两步”的含义。 提示:(1)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 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积极——集 中全国的物力、财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消极—— 损害了人民的利益,违背经济发展规律,引发了政治、经 济危机。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 20 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背景 (1)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 (2)1918 年夏,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 2.目的 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共26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件 (共26张PPT)[优秀课件资料]

2.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诺门坎
诺门坎战役中双方兵力对比
“诺门坎之战是日本陆军自成军以来首次惨败” ——日本陆军省
3.工农业发展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 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 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 的水平。
——徐天新《平等、 强国的理想与苏联的实践》
错了”。
——列宁
结论: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评价: ①促进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政权 ②损害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严重的政 治经济危机。 ③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二 新经济政策 (1921—1927年)
列宁的反思
“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
-----1921年《论粮食税》
实质是:从生产力水平出发,一定程度上,利用资本主义作 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途径。 “新”找到了一条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四)评价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 济得到了恢复。列宁对此感到 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 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 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 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 动了!”
当你的才华还撑不起你的野心时,你就该努力。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我TM竟然以为我竭尽全力了。能力是练出来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习惯是养成的,我的 成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不要因为希望去坚持,要坚持的看到希望。最怕自己平庸碌碌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脚踏实地过好每一天,最简单的恰恰是最难的。拿梦想去拼,我怎么能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我会努力站在万人中央成为别人的光。行为决定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不曾扬帆,何以至远方。人生充满苦痛,我们有幸来过。如果骄傲没有被现实的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么会明白要多努力才能走到远方。所有的 豪言都收起来,所有的呐喊都咽下去。十年后所有难过都是下酒菜。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 停止一日努力。失败时郁郁寡欢,这是懦夫的表现。所有偷过的懒都会变成打脸的巴掌。越努力,越幸运。每一个不起舞的早晨,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死鱼随 波逐流,活鱼逆流而上。墙高万丈,挡的只是不来的人,要来,千军万马也是挡不住的既然选择远方,就注定风雨兼程。漫漫长路,荆棘丛生,待我用双手踏 平。不要忘记最初那颗不倒的心。胸有凌云志,无高不可攀。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 源泉。感恩生命,感谢她给予我们一个聪明的大脑。思考疑难的问题,生命的意义;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记住精彩的瞬间,激动的时刻,温馨的情景, 甜蜜的镜头。感恩生命赋予我们特有的灵性。善待自己,幸福无比,善待别人,快乐无比,善待生命,健康无比。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 的开始。在你发怒的时候,要紧闭你的嘴,免得增加你的怒气。获致幸福的不二法门是珍视你所拥有的、遗忘你所没有的。骄傲是胜利下的蛋,孵出来的却是 失败。没有一个朋友比得上健康,没有一个敌人比得上病魔,与其为病痛暗自流泪,不如运动健身为生命添彩。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缺什么也别缺 健康,健康不是一切,但是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 都可以忘掉,健身不能忘掉。选对事业可以成就一生,选对朋友可以智能一生,选对环境可以快乐一生,选对伴侣可以幸福一生,选对生活方式可以健康一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个只有兴趣者。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 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事业和成就,甚至一生。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 消耗身体。所有的胜利,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都是微不足道。所有的失败,与失去自己的失败比起来,更是微不足道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 费。在这个尘世上,虽然有不少寒冷,不少黑暗,但只要人与人之间多些信任,多些关爱,那么,就会增加许多阳光。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 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当一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没有人富有得可以不要别人的帮助,也没有人穷 得不能在某方面给他人帮助。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今天做别人不 愿做的事,明天就能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到了一定年龄,便要学会寡言,每一句话都要有用,有重量。喜怒不形于色,大事淡然,有自己的底线。趁着年轻, 不怕多吃一些苦。这些逆境与磨练,才会让你真正学会谦恭。不然,你那自以为是的聪明和藐视一切的优越感,迟早会毁了你。无论现在的你处于什么状态, 是时候对自己说:不为模糊不清的未来担忧,只为清清楚楚的现在努力。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崇高的理想就像生长在高山上的鲜 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海浪的品格,就是无数次被礁石击碎又无数闪地扑向礁 石。人都是矛盾的,渴望被理解,又害怕被看穿。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不能是没味的。你可

人教版高中历史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共35张PPT)教育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共35张PPT)教育课件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国有为主,允许私人 优先发展
开办小企业 恢复货币流通
加速发重展工之业路
和商品买卖
分配
普通义务劳动, 实行实物配给制
正废常除发实物展分之配路制,
实行按劳分配
所有 制
单一公有制
公有制主导, 多种所有制并存
单一公有制
经济 体制
高度计划经济
计划与市场结合,利用 市场和商品货币发展 高度计划经济 生产,国家资本主义
75% 1925年
1932年
1937年
系列1
三、斯大林模式
材料二 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计划”
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人 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计划” 成了最时髦的词。
三、斯大林模式
材料三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农、轻、重发展状况
农业产值
轻工业产 值
重工业产 值
1937年比1928年的增长 率 8.1%
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 通过不断改革来完善。
任何经济制度都不可能一成不变都应随着生 产力的提高而不断改革适应。
社会主义的强国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
新经济政策 (1921-1928)
斯大林模式
农业 余粮收集制
粮食税
农业集体化
工业
大中小工业全部实
战时行发国展有之化路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2、内容
(1)农业: 余粮收集制 (2)工业: 推行工业国有化 (3)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4)分配: 实物配给制 普遍义务劳动制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3、特点:“战时”和“共产主义”

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课件1: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课件1: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固定粮食税
工业 国有为主,私有并存
流通 恢复自由贸易
分配 按劳分配
马克思关于 社会主义的设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 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 建立社会主义,实行 公有制、计划经济和 按劳分配,取消商品 生产和货币。
1925年俄国的粮食和工业生产
100%
112%
50%
100%
75%
13%
谷物产量
至战争结束,1920年大工业产值仅是战前的 1/7,农业总产 值只等于战前的65%,交通运输业瘫痪,燃料、生活资料极其 匮乏,连面包、肥皂等最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乏,饥饿、寒冷、 疫病严重威胁着人民。
国内战争结束后,群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强烈不满。各地屡
屡发生农民暴动、工人罢工。1921年2月28日发生喀琅施塔德水 兵叛乱。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 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 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丘吉尔
……在相对落后的国家要实现工业化,五 年计划或许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最好的办 法,但他却是一条有效地捷径。
——《俄罗斯史》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快速实现工业化


苏时
联欧
第洲
聂最
1.背景:外有帝国主义干涉 内有叛军 经济匮乏 2.内容: 3.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 军备供应,战胜了敌人,保卫了祖国!
1920年底,国家收集粮食2亿8千5百万普特,比1919 年度又增加了6千5百万普特。收集的范围也愈来愈广, 收集品种愈来愈多。国家对布匹、食盐、火柴、靴鞋、 肥皂等消费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优秀课件)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优秀课件)
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摘自斯大林选集材料四
走 出 去 , 前面 有个天 。这是 梦想, 更是突 破。 面 对 已 经发 生的事 情进行 追 问 : “ 为 什么会 这样? ”这是 一种探 究,是 刨根问 底,是 思维的 深进; 而对梦 想 中 从 未 发 生过的 事情进 行追问 :“为 什么不 能这样 ?”这 是一种 转换, 是独辟 蹊 径 , 是 思 维的突 破。梦 想,突 破,是 萧伯纳 上面这 段文字 的精髓 。 梦 想 , 是 突 破 的 前 提。种 子梦想 着突破 泥土, 于是诞 生了一 个崭新 的生命 ;小草 梦想着 露 出 地 面 , 于是圆 满了一 个绿色 的春天 ;蝉儿 梦想着 冲破黑 暗,于 是才有 了阳光 下 的 欢 唱 , 有了花 间美丽 的舞蹈 ……自 然界的 很多生 命都因 有梦想 、有突 破才挣 脱 束 缚 , 而 使自己 的生命 经历了 涅磐而 更加完 美。 有 了 梦 想还 要敢于 突破。 众 多 生 物 如 此,科 学发展 的道路 也是这 样,没 有梦想 就没有 突破, 没有突 破就没 有 进 步 。 哥 白尼为 梦想而 孜孜追 求,于 是突破 了地心 说,把 人类的 视野扩 展到了 更 为 广 阔 的 太阳系 ;牛顿 为梦想 而不懈 观察研 究,站 在巨人 的肩上 又不宥 于巨人 , 以 苹 果 落 地的简 单事实 为基础 ,从人 类对自 然的认 识中抽 象出一 个万有 引力定 律 , 使 人 们 在认识 世界的 道路上 找到了 捷径; 瓦特注 意水开 了能顶 起壶盖 的现象 而 产 生 了 梦 想,并 为之坚 持试验 ,于是 蒸汽机 被发明 ,并直 接引发 了工业 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 战争威胁政权
经济: 粮食极度匮乏
列宁的探索 一、战时发展之路
2、目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国内外敌人Leabharlann 3、内容:共产主义
农业 工业 商业 分配
余粮收集制 工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义务劳动、实物配给制
公有制 计划经济
取消商品 市场和货币
一、战时发展之路
1920年苏俄农民的示威游行
1、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2、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
斯大林探索 问题探究:
材料三: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 家……因此我国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 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来实行国家工业化……苏维埃国家在 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 法吸收工业化资金的 —摘自《斯大林选集》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强国探索之路

之 列宁的探索

——战时发展之路
——正常发展之路
课程标准 1.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 2.“斯大林模式”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经验教训。
列宁的探索 一、战时发展之路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十月革命后苏俄所面临的问题:
材料二:为了实现工业化,苏联农民不仅“勒紧了裤腰 带”,而且以饱满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当中。 模范人物斯达汉若夫,他在六小时一班的工作时间内,采 煤102吨,表现了苏联工人高昂的建设热情。这种热情成 为工业化建设的强大推动力。 ------《世界通史》
(1)从材料一、二中看出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的有利条 件有哪些?
-----斯大林模式
外部:帝国主义威胁、包围
内部:苏联工业基础非常落后
斯大林: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至100年。 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
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
斯大林的选择 没有重工业,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 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我们。
斯大林探索 问题探究:
材料一:1925年12月召开的联共(布)第十四次代表大会 正式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1926年起,苏 联进入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人民版
主要依靠农业、轻工业为其提供,实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斯大林探索 问题探究:
(4)总结苏联工业化之路的形成过程?
1、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2、两个五年计划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农业集体化运动
和单一的公有制
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探索 三、加速发展之路
材料一、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发展表
1913年 1928年
总产值(亿卢布) 102.51 14.10 77.39 110.83
产值指数
100 13.8
75.5 108.1
列宁的探索
白俄罗斯 乌 克 兰
俄罗斯 南高加索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简称“苏联”

之 斯大林时期的探索

——加速发展之路
斯大林探索 三、加速发展之路
一、新的问题: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他接过1的0 是一7个扶木4犁的穷3国, 2

6他留下6的是一4个拥有3核武的4强 3

5国。 5
5——丘4吉尔 3
3
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强大的工业国,开辟了一条 不同于西方新型工业化道路。
斯大林探索 三、加速发展之路
斯大林探索 三、加速发展之路
-----斯大林模式
1、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 2、两个特定的时代因素
3、三个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梦 列宁时期
之 路 斯大林时期
战时发展之路 正常发展之路 加速发展之路
社会主义 的强国路
结合20、30年代,苏联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 们今天实现中国梦有何启示? 1、根据形势的变化,勇于探索,不断调整政策。 2、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肯定市场和 商品货币关系
列宁的探索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农生产 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 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 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 ,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 径、方法和方式……
-----1921年《论粮食税》
实质是:从生产力水平出发,一定程度上,利用资本主义 作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途径。
-----斯大林模式
材料二、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采取的
“计划”方式,引起西方世界的极大兴趣,20世纪
30年代,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
“计划”成了最时髦词。
——《大国崛起》
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 为资本主义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提供借鉴 开创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文明模式。
打倒列宁, 恢复沙皇统

1921年苏俄水兵叛乱
“要苏维埃,不要 布尔什维克”。 “立即取消粮食 征购队”的口号
列宁的探索 二、正常发展之路
-----新经济政策政策 问题: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不是退回到资本主义?
部门 新经济政策
“新”
农业 固定粮食税
多种
工业 国有为主,私有并存 所有制并存
商业 恢复自由贸易 分配 实行按劳分配
走 出 去 , 前面 有个天 。这是 梦想, 更是突 破。 面 对 已 经发 生的事 情进行 追 问 : “ 为 什么会 这样? ”这是 一种探 究,是 刨根问 底,是 思维的 深进; 而对梦 想 中 从 未 发 生过的 事情进 行追问 :“为 什么不 能这样 ?”这 是一种 转换, 是独辟 蹊 径 , 是 思 维的突 破。梦 想,突 破,是 萧伯纳 上面这 段文字 的精髓 。 梦 想 , 是 突 破 的 前 提。种 子梦想 着突破 泥土, 于是诞 生了一 个崭新 的生命 ;小草 梦想着 露 出 地 面 , 于是圆 满了一 个绿色 的春天 ;蝉儿 梦想着 冲破黑 暗,于 是才有 了阳光 下 的 欢 唱 , 有了花 间美丽 的舞蹈 ……自 然界的 很多生 命都因 有梦想 、有突 破才挣 脱 束 缚 , 而 使自己 的生命 经历了 涅磐而 更加完 美。 有 了 梦 想还 要敢于 突破。 众 多 生 物 如 此,科 学发展 的道路 也是这 样,没 有梦想 就没有 突破, 没有突 破就没 有 进 步 。 哥 白尼为 梦想而 孜孜追 求,于 是突破 了地心 说,把 人类的 视野扩 展到了 更 为 广 阔 的 太阳系 ;牛顿 为梦想 而不懈 观察研 究,站 在巨人 的肩上 又不宥 于巨人 , 以 苹 果 落 地的简 单事实 为基础 ,从人 类对自 然的认 识中抽 象出一 个万有 引力定 律 , 使 人 们 在认识 世界的 道路上 找到了 捷径; 瓦特注 意水开 了能顶 起壶盖 的现象 而 产 生 了 梦 想,并 为之坚 持试验 ,于是 蒸汽机 被发明 ,并直 接引发 了工业 革命。
“新”找到了一条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
列宁的探索 二、正常发展之路 1913---1925年农业的发展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13
1921
1923
1925
粮食作物产量 (亿普特)
1913年—1926年苏俄的工业生产情况
1913年 1920年 1925年 1926年
科 学 的 每 一 次进步 无
高一年级 历史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杰尔诺沃村“伊里奇之灯”
“在我们的家里装上了这么美妙的灯,这 是过去任何一个政权都没有替我们做到的。 看那灯光闪烁起来,照亮我们的农舍。心 里是如此欢乐和愉快,禁不住要高声喊叫: 苏维埃政权,你干得多么出色!”
改变的是政策,不变的制度,坚守的是信念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实现强国梦 青春勇担当
谢谢
材料四: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
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贷款给苏联..….所以只能
有本国提供。
——摘自《斯大林选集》
(2)材料三中的“通常的”工业化道路指的是什么? 先发展轻工业,完成资金和技术的积累;再搞重工业。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不利条 件是什么?从国情出发,如何解决? 国内:苏联落后,缺资金。国际:帝国主义经济封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