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特色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特色教案】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走上了一条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由于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探索自己的经济发展道路。

三年国内战争期间,迫于形势需要,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争结束后,根据形势发生的变化,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执政时期,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迅速增强了苏联国力,但也带来了很多弊端。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先后对苏联的建设模式进行改革。但收效甚微。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导致了1991年的苏联解体,也表明僵化了的苏联模式失败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有许多失败的教训。尽管苏联已经解体,但人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并没有停止。

学习建议●

列举不同时期苏联的经济政策及其成效,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特色教案】 《列宁在1918》是一部著名的苏联电影,这部电影中有一个令人难忘的镜头:红军战士瓦西里在押送粮食回到首都彼得格勒后,自己却因饥饿而昏倒了。电影中的这一幕场景,真实再现了1918年开始的苏俄国内战争期间严重缺粮的情况。那时,反革命势力控制了全国约四分之三的国土、五分之三的人口。苏维埃政权管辖地区的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极其困难,40%的工厂停产,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也面临着断粮的危险。苏维埃政权经受着严峻考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准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但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它们联合起来,企图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扼杀在摇篮里。1918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

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苏维埃政权为了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政治军事上:国内:(1)反革命势力猖獗,企图恢复失去的政权。 国际: (2)帝国主义集团军事进攻和扶持反革命力量。使国内战争更加尖锐化和复杂化。 经济上:(3)燃料、原料和粮食供应极其困难,40%的工厂停产,红军战士和城市居民也面 临着断粮的危险。

阅读教材,归纳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

2、阅读下列教材,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直接目的、根本目的)

人,在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和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这些措施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历史纵横

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因卢布迅速贬值,农民实际上是将粮食无偿地借给国家。政府还派遣征粮队携带武器下乡征粮,连农民的部分口粮也被征走。余粮收集制在短期内取得了明显效果,缓解了城市的饥荒,保证了对前线红军的粮食供应,成为扭转战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这一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1919~1920年,苏俄人民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粉碎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发动的三次大规模武装干涉,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

苏联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一个情景,

描述了红军战士保尔于国内战争期间在铁路工地与

以前的恋人冬妮娅偶遇。当时.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

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铁路工地附近。工地

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燃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

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起初,冬妮娅的丈夫不同意参

加铲雪。后来,保尔和冬妮娅说服了他.他们一起参

加了劳动。 (1)直接目的:在经济领域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即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 (2)根本目的: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 ③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④分配: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和实物配给制 4.特点: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色,所以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评价(结合材料) 材料一:“当时所处的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 ———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的评价 材料二:1920年,苏俄农民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材料三: 1919年俄国1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

国家征购价

6 卢布 国家零售价 30 卢布

材料四:“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 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 起来反对苏维埃。”

材料五:“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的国家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的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积极作用:在特殊历史时期,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物质的保障,取得了1919~1920年国内战争的胜利。军事上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局限性: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忽视商品、市场的作用),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余粮收集制);国内战争结束后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学思之窗

后来,列宁在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说:“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因为战争的形势已经斩钉截铁地规定了这种公式和条件,我们没有丝毫的选择余地……”

思考

◎结合列宁的话,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阅读教材,回答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1.原因:

(1)根本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引发了苏维埃俄国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它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不是苏维埃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正确的经济政策)

(2)直接原因:1921年2月,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这一事件引起列宁等人的高度重视,他们决定调整政策。

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2月,苏俄一个海军基地发生兵变。这一事件引起列宁等人的高度重视,他们决定调整政策。

2.标志:同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此后,政府还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