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行
《蒿里行》曹操带拼音版翻译及赏析
《蒿里行》曹操带拼音版翻译及赏析《蒿里行》曹操带拼音版翻译及赏析古诗蒿里行曹操带拼音版,此诗实录当时事实并由诗人直抒胸臆,故全诗用了简洁明了的白描手法,无意于词句的雕凿粉饰,而以明快有力的语言出之,如“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一起学习一下古诗蒿里行曹操带拼音版,古诗蒿里行曹操翻译及赏析,曹操蒿里行描绘的情景吧!古诗《蒿里行》曹操带拼音版hāo lǐ xíng蒿里行cáo cāo曹操guān dōng yǒu yì shì ,xìng bīng tǎo qún xiōng 。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chū qī huì méng jīn ,nǎi xīn zài xián yáng 。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jūn hé lì bú qí ,chóu chú ér yàn háng 。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shì lì shǐ rén zhēng ,sì hái zì xiàng qiāng 。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huái nán dì chēng hào ,kè xǐ yú běi fāng 。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kǎi jiǎ shēng jǐ shī ,wàn xìng yǐ sǐ wáng 。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bái gǔ lù yú yě ,qiān lǐ wú jī míng 。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shēng mín bǎi yí yī ,niàn zhī duàn rén cháng 。
曹操描写战乱的诗
曹操描写战乱的诗是《蒿里行》。
以下是《蒿里行》的全文: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首诗描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战乱不断的情景。
曹操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深深痛恨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他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和绝望,将士长期征战,身上长满了虮子、虱子,而无辜的百姓却受兵燹之害而大批死亡,满山遍野堆满了白骨,千里之地寂无人烟,连鸡鸣之声也听不到了,这正是战乱所带来的凄凉景象。
曹操对在战乱中幸存的人表示深深的同情,他认为这些人百不馀一,想到这些惨痛的事实,他感到肝肠欲裂,悲痛万分。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曹操的忧国忧民之心,他深切地关注着人民的命运,希望战乱能早日结束,人民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蒿里行注音及翻译
蒿里行注音及翻译《蒿里行》原文两汉·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注音guān dōng yǒu yì shì,xìng bīng tǎo qún xiōng。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chū qī huì méng jīn ,nǎi xīn zài xián yáng。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jūn hé lì bú qí,chóu chúér yàn háng。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shì lì shǐ rén zhēng ,sì hái zì xiàng qiāng。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huái nán dì chēng hào ,kè xǐ yú běi fāng。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kǎi jiǎ shēng jǐ shī,wàn xìng yǐ sǐ wáng。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bái gǔ lù yú yě,qiān lǐ wú jī míng。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shēng mín bǎi yí yī,niàn zhī duàn rén cháng。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译文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本来期望各路将领在孟津会合,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蒿里行原文及翻译
蒿里行原文及翻译蒿里行原文及翻译《蒿里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的诗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蒿里行的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
原文蒿里行两汉: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译文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注释⑴关东: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以东。
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
⑵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⑶初期:本来期望。
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县南)。
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同心协力。
⑷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心。
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⑸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
齐:一致。
⑹踌躇:犹豫不前。
雁行(háng):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
此句倒装,正常语序当为“雁行而踌躇”。
⑺嗣:后来。
还:同“旋”,不久。
自相戕(qiāng):自相残杀。
当时盟军中的袁绍、公孙瓒等发生了内部的攻杀。
⑻淮南句: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立为帝。
⑼刻玺句:指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
【蒿里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蒿里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注释⑴义士:指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将领。
⑵兴兵:起动,发动军队。
⑶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婿牛辅,其部将李傕、郭汜等恶人。
⑷会盟津:也称孟津,在今河南省孟县南。
相传周武王起兵伐纣时,中途曾和联盟反纣的八百诸侯会合于此地。
这里用“会盟津”代指各路讨董卓军队的结成联盟。
⑸乃心在咸阳:指各种义军心向汉王室。
《尚书·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无不)在王室。
”这里是化用其句。
咸阳:秦代的国都,这里代指长安,当时汉献帝已被董卓挟持由洛阳迁到了长安。
以上二句是说,这些讨董卓的各路人马,开始时也都说是拥护长安的帝室。
⑹雁行:鸿雁的行列,比喻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
以上二句是说,各路会师后,在敌人面前却表现了各怀鬼胎,一个个互相观望,畏缩不前。
⑺嗣还:随即。
还,同旋。
⑻戕:残害。
东方各路军阀退兵后,随即互相残杀起来。
译文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赏析袁绍等关东诸将起兵讨董卓,结果虽然造成自相戕杀的军阀混战局面,但其始未免不心存忠义。
诗的前四句是交代背景:群凶作乱,义士讨伐,形势大好。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是说义士们起初希望结成联盟,心向着汉室,即通过讨伐这一举动来平定叛乱,拥护汉室。
曹操蒿里行诗句
曹操蒿里行诗句
《蒿里行》是汉代曹操的诗作: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准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未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准,堪称“汉未实录”的“诗史”。
诗人运用民歌的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目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蒿里行》曹操带拼音版翻译及赏析(一篇)
《蒿里行》曹操带拼音版翻译及赏析(一篇)《蒿里行》曹操带拼音版翻译及赏析 1古诗《蒿里行》曹操带拼音版hāo lǐ xíng蒿里行cáo cāo曹操guān dōng yǒu yì shì ,xìng bīng tǎo qún xiōng 。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chū qī huì méng jīn ,nǎi xīn zài xián yáng 。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jūn hé lì bú qí ,chóu chú ér yàn háng 。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shì lì shǐ rén zhēng ,sì hái zì xiàng qiāng 。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huái nán dì chēng hào ,kè xǐ yú běi fāng 。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kǎi jiǎ shēng jǐ shī ,wàn xìng yǐ sǐ wáng 。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__。
bái gǔ lù yú yě ,qiān lǐ wú jī míng 。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shēng mín bǎi yí yī ,niàn zhī duàn rén cháng 。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古诗《蒿里行》曹操翻译及赏析蒿里行翻译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__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__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爱国诗歌——《蒿里行》
爱国诗歌——《蒿里行》2017-04-03《蒿里行》原文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注释⑴义士:指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将领。
⑵兴兵:起动,发动军队。
⑶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婿牛辅,其部将李傕、郭汜等恶人。
⑷会盟津:也称孟津,在今河南省孟县南。
相传周武王起兵伐纣时,中途曾和联盟反纣的八百诸侯会合于此地。
这里用会盟津”代指各路讨董卓军队的结成联盟。
⑸乃心在咸阳:指各种义军心向汉王室。
《尚书·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无不)在王室。
”这里是化用其句。
咸阳:秦代的国都,这里代指长安,当时汉献帝已被董卓挟持由洛阳迁到了长安。
以上二句是说,这些讨董卓的各路人马,开始时也都说是拥护长安的帝室。
⑹雁行(háng):鸿雁的行列,比喻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
以上二句是说,各路会师后,在敌人面前却表现了各怀鬼胎,一个个互相观望,畏缩不前。
⑺嗣还(xuán):随即。
还,同旋。
⑻戕(qiāng):残害。
东方各路军阀退兵后,随即互相残杀起来。
《蒿里行》译文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蒿里行》赏析《蒿里行》运用民歌的形式,行批判之实,这在当时是一个创举,这首诗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极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元凶,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
战争诗:曹操《蒿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战争诗:曹操《蒿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蒿里行两汉: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译文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因为战争连续持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注释关东: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以东。
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
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初期:本来期望。
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县南)。
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同心协力。
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心。
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
齐:一致。
踌躇:犹豫不前。
雁行(háng):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
此句倒装,正常语序当为“雁行而踌躇”。
嗣:后来。
还:同“旋”,不久。
自相戕(qiāng):自相残杀。
当时盟军中的袁绍、公孙瓒等发生了内部的攻杀。
淮南句: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立为帝。
刻玺句:指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
玺,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用的印章。
铠甲句:因为长年战争,战士们不脱战服,铠甲上都生了虱子。
蒿里行原文及翻译,赏析是什么?
蒿里行原文及翻译,赏析是什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蒿里行原文及翻译,赏析是什么?1、蒿里行原文及翻译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蒿里行》原文及译文
《蒿里行》原文及译文(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古诗文、作文大全、教学资料、试题大全、条据书信、公文素材、方案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ncient poems, essays, teaching materials, test questions, letter letters, official documents, project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蒿里行》原文及译文《蒿里行》原文及译文《蒿里行》全诗风格质朴,沉郁悲壮,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军事家的豪迈气魄和忧患意识,诗中集典故、事例、描述于一身,既形象具体,又内蕴深厚,体现了曹操的独特文风。
曹操蒿里行全文及译文
曹操蒿里行全文及译文《蒿里行》原文两汉: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译文及注释译文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注释关东: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以东。
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
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初期:本来期望。
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县南)。
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同心协力。
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心。
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
齐:一致。
踌躇:犹豫不前。
雁行(háng):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
此句倒装,正常语序当为“雁行而踌躇”。
嗣:后来。
还:同“旋”,不久。
自相戕(qiāng):自相残杀。
当时盟军中的袁绍、公孙瓒等发生了内部的攻杀。
淮南句: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立为帝。
刻玺句:指公元191年(初平二年)袁绍谋废献帝,想立幽州牧刘虞为皇帝,并刻制印玺。
玺,印,秦以后专指皇帝用的印章。
铠甲句:由于长年战争,战士们不脱战服,铠甲上都生了虱子。
蒿里行原文及翻译
蒿里行原文及翻译
蒿里行原文:
耶路撒冷,属耶和华的城,你的民歌颂大能者的名。
各处欢呼,国度欢乐,为以色列的神而欢庆。
你的城墙既定,护卫你的城池更加坚固。
这是耶和华所登的台,他已立祭坛,在那里承认他的名。
当锡安欢呼,耶路撒冷欢乐!你的居民在中间,欢乐无比!
你城里神要导導,耶和华必引导你。
蒿里行翻译:
耶路撒冷,属于全能神的城,你的百姓歌颂伟大能者的名字。
到处都充满欢呼,国家欢腾起来,为向以色列神欢乐。
城墙坚定牢固,保卫你的城池更加强固。
这是耶和华所登的台,他已立起祭坛,在那里荣耀他的名。
锡安欢呼,耶路撒冷欢乐!你的居民在中间,欢乐极大!
神必在你的城里引导,耶和华必指引你。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是谁的诗句
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是谁的诗句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这句诗出自汉末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诗作《蒿里行》。
一、古诗原文
《蒿里行》
作者:曹操(东汉末)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二、白话译文
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蒿里行赏析
蒿里行赏析
赏析
作者:佚名这首《蒿里行》可以说是《薤露行》的姐妹篇,清人方东树的《昭昧詹言》中说:“此用乐府题,叙汉末时事。
所以然者,以所咏丧亡之哀,足当哀歌也。
《薤露》哀君,《蒿里》哀臣,亦有次第。
”就说明了此诗与《薤露行》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不同。
《蒿里》也属乐府《相和歌·相和曲》,崔豹《古今注》中就说过:“《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
”因此,如果说《薤露行》主要是写汉朝王室的倾覆,那么,《蒿里行》则主要是写诸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
原文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的古诗大全
蒿里行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译文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
蒿里行原文及翻译 赏析是什么
蒿里行原文及翻译赏析是什么《蒿里行》是汉末文学家曹操的诗作。
此诗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内容记述了汉末军阀混战的现实,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人民的苦难,堪称“汉末实录”的“诗史”。
蒿里行原文及翻译1蒿里行原文及翻译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关东的诸州郡将领,都起兵讨伐董卓及其党羽这些残暴的人。
本来期望各路将领在孟津会合,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结果各有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权势、财利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战士常年征战,铠甲上生满了虮虱,百姓也因此死伤无数。
累累白骨曝露于荒野之地无人收埋,方圆千里都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有一人能活,想到这里不免让人肝肠寸断。
2蒿里行赏析此诗前十句勾勒了这样的历史画卷:关东各郡的将领,公推势大兵强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准备兴兵讨伐焚宫、毁庙、挟持献帝、迁都长安、荒淫无耻、祸国殃民的董卓。
当时各郡虽然大军云集,但却互相观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怀鬼胎,为了争夺霸权,图谋私利,竟至互相残杀起来。
诫之不成便加之笔伐,诗人对袁绍兄弟阴谋称帝、铸印刻玺、借讨董卓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称孤道寡之实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并对因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悲愤。
诗中用极凝练的语言将关东之师从聚合到离散的过程原原本本地说出来,成为历史的真实记录。
然而,曹操此诗的成功与价值还不仅在此,自“铠甲生虮虱”以下,诗人将笔墨从记录军阀纷争的事实转向描写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在揭露军阀祸国殃民的同时,表现出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注和担忧,这就令诗意超越了一般的记事,而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铠甲生虮虱”以下六句,写战争给士兵和百姓带来的灾难和作者的感慨。
蒿里行原文及翻译
蒿里行原文及翻译蒿里行原文及翻译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诗歌?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蒿里行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蒿里行两汉:曹操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译文关东的仗义之士都起兵讨伐那些凶残的人。
最初约会各路将领订盟,同心讨伐长安董卓。
讨伐董卓的各路军队汇合以后,因为各有自己的打算,力不齐一,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前进。
势利二字引起了诸路军的争夺,随后各路军队之间就自相残杀起来。
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
尸骨曝露于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
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注释⑴关东:函谷关(今河南灵宝西南)以东。
义士:指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
⑵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党羽。
⑶初期:本来期望。
盟津:即孟津(今河南孟县南)。
相传周武王伐纣时曾在此大会八百诸侯,此处借指本来期望关东诸将也能像武王伐纣会合的八百诸侯那样同心协力。
⑷乃心:其心,指上文“义士”之心。
咸阳:秦时的都城,此借指长安,当时献帝被挟持到长安。
⑸力不齐: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将领各有打算,力量不集中。
齐:一致。
⑹踌躇:犹豫不前。
雁行(háng):飞雁的行列,形容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
此句倒装,正常语序当为“雁行而踌躇”。
⑺嗣:后来。
还:同“旋”,不久。
自相戕(qiāng):自相残杀。
当时盟军中的袁绍、公孙瓒等发生了内部的攻杀。
⑻淮南句:指袁绍的异母弟袁术于公元197年(建安二年)在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立为帝。
《蒿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蒿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蒿里行》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蒿里行》原文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原文注释 ⑴义士:指各州郡起兵讨伐董卓的诸将领。
⑵兴兵:起动,发动军队。
⑶讨群凶:指讨伐董卓及其婿牛辅,其部将李傕、郭汜等恶人。
⑷会盟津:也称孟津,在今河南省孟县南。
相传周武王起兵伐纣时,中途曾和联盟反纣的八百诸侯会合于此地。
这里用“会盟津”代指各路讨董卓军队的结成联盟。
⑸乃心在咸阳:指各种义军心向汉王室。
《尚书·康王
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无不)在王室。
”这里是化用其句。
咸阳:秦代的国都,这里代指长安,当时汉献帝已被董卓挟持由洛阳迁到了长安。
以上二句是说,这些讨董卓的各路人马,开始时也都说是拥护长安的帝室。
⑹雁行:鸿雁的行列,比喻诸军列阵后观望不前的样子。
以上二句是说,各路会师后,在敌人面前却表现了各怀鬼胎,一个个互相观望,畏缩不前。
⑺嗣还:随即。
还,同旋。
⑻戕:残害。
东方各路军阀退兵后,随即互相残杀起来。
生民百遗一 蒿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生民百遗一蒿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这首《蒿里行》可以说是《薤露行》的姐妹篇,清人方东树的《昭昧詹言》中说:“此用乐府题,叙汉末时事。
所以然者,以所咏丧亡之哀,足当哀歌也。
《薤露》哀君,《蒿里》哀臣,亦有次第。
”就说明了此诗与《薤露行》既有联系,又各有侧重不同。
《蒿里》也属乐府《相和歌·相和曲》,崔豹《古今注》中就说过:“《薤露》送王公贵人,《蒿里》送士大夫庶人,使挽柩者歌之,世呼为挽歌。
”因此,如果说《薤露行》主要是写汉朝王室的倾覆,那么,《蒿里行》则主要是写诸军阀之间的争权夺利,酿成丧乱的历史事实。
此诗前十句勾勒了这样的历史画卷:关东各郡的将领,公推势大兵强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准备兴兵讨伐焚宫、毁庙、挟持献帝、迁都长安、荒淫兀耻、祸国殃民的董卓。
生民百遗一当时各郡虽然大军云集,但却互相观望,裹足不前,甚至各怀鬼胎,为了争夺霸权,图谋私利,竟至互相残杀起来。
诫之不成便加之笔伐,诗人对袁绍兄弟阴谋称帝、铸印刻玺、借讨董卓匡扶汉室之名,行争霸天下称孤道寡之实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并对因此造成的战乱感到悲愤。
诗中用极凝练的语言将关东之师从聚合到离散的过程原原本本地说出来,成为历史的真实记录。
然而,曹操此诗的成功与价值还不仅在此,自“铠甲生虮虱”以下,诗人将笔墨从记录军阀纷争的事实转向描写战争带给人民的灾难,在揭露军阀祸国殃民的同时,表现出对人民的无限同情和对国事的关注和担忧,这就令诗意超越了一般的记事,而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
连年的征战,使得将士长期不得解甲,身上长满了虮子、虱子,而无辜的百姓却受兵燹之害而大批死亡,满山遍野堆满了白骨,千里之地寂无人烟,连鸡鸣之声也听不到了,正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
最后诗人感叹道:在战乱中幸存的人百不馀一,自己想到这些惨痛的事实,简直肝肠欲裂,悲痛万分。
诗人的感情达到高潮,全诗便在悲怆愤懑的情调中戛然而止。
曹操的蒿里行诗词
《蒿里行》是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当时关东地区各路义士联合讨伐董卓等乱臣贼子的情景,以及战乱中民众的苦难生活。
《蒿里行》全文如下: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诗中,曹操表达了对群凶的憎恶,以及对国家统一、民众安定的渴望。
同时,诗中描绘了联军内部矛盾重重,自相残杀,力量涣散的情景,反映了汉末战乱中民众的苦难生活。
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描绘,曹操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面貌,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民生凋敝的悲痛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一反联军将领迟疑不进的
消极态度,独自引兵而西,将据成 皋。可惜出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 诗人自己也为流矢所中。而联军兵 十馀万,却天天「置酒高会,不图 进取」。诗人因而感慨万千。
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
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 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 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 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 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 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 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 成处处受限制和打接抒发了诗人的悲痛之感 和对无辜百姓惨遭屠戮的怜悯之 情。
思考:“生民百遗一”这一句 同上下文之间有什么关系?
(1)上文从死亡之多著墨, 而这裏却从生者之少落笔, 两相对照,更见战争给人民 群众所带来的深重灾难和对 社会生产力所造成的严重破 坏。 (2)从章法上看,这一句还 有为结句「念之断人肠」抒 发感情蓄势的作用。
解题
“蒿里”之曲,原是齐国东 部的民谣,它是当地的士大夫、 庶民死后出殡时唱的挽歌。唱时 一人领唱 ,数千人和唱,场面 相当的壮观。曹操戎马一生,写 了许多诗,全是乐府诗,现存二 十多首,都具有民间歌谣的特点。 这一首《蒿里行》,就是他运用 乐府诗的形式,反映汉末社会动 乱现实的诗篇。
这是一首具有较突出的 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的好诗。他 之所以好,是因为它不仅对因 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 难人民,表示了很大的悲愤和 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 首恶群凶,给予无情的揭露和 鞭笞。锺惺在《古诗归》中赞 扬这首诗说它是:“汉末实 录”、是“史诗”。
-----王粲
建安风骨:悲凉慷慨、刚健有力。 建安时期文学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
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是表现 的慷慨激昂。还有就是建安诗文所具有的明 朗刚健的风格。 称为建安风骨。
刘勰称为“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唐代陈子昂称之为“汉魏风骨”, 李白赋诗曰“蓬莱文章建安骨”, 南宋严羽称之为“建安风骨”。
其所作所为,引起朝野 人士,特别是关东诸郡军事 豪强的强烈不满,於是同时 起兵,各拥兵数万,推袁绍 为盟主,以勤王的名义共同 讨卓。先此,董卓曾表曹操 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 曹操不肯与之沆瀣一气,率 先在已吾(河南省宁陵县) 起兵讨卓。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盟津,即孟津(今河南 省孟县南),曹操写了两个 历史典故,商朝末年,商纣 王无道,周武王伐纣,会八 百诸侯于盟津,;另一个故 事是说,刘邦、项攻打秦时 曾约定,谁先打下咸阳,谁 为王。
诗的後半,一唱三叹,反 复咏叹死亡之多、生者之少以 及破坏之严重,决非夸大其辞, 而是历史事实。诗人在他後来 发布的<军谯qiáo令>中曾经 这样写道:「吾起义兵,为天 下除暴乱,旧土(指中原地区) 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 不见所识,使我凄怆伤怀」。
当然,作为一个封建统治 者,曹操在「运筹演谋,鞭挞 宇内」、以战争手段兼并群雄、 统一北部中国的过程中,也屠 戮过无辜的百姓。因此,我们 历史地肯定他「念之断人肠」 这种哀悯生民涂炭的思想感情 的同时,还必须看到他的阶级 局限。
历史学家范文澜评价曹操说:“他是拨乱世的英 雄,所以表现在文学上,悲凉慷慨,气魄雄豪。”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诗歌:深受汉乐府民歌的影响,现 存二十余首,都是乐府诗。往往以 旧题表现新的内容, 有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抒写个 人宏大的抱负,情感深沉,风格苍 凉悲壮 。 散文:多切政事,清峻通脱。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叙 述当年关东诸群将领联兵讨 卓的一段史实。「义士」指讨伐董 卓的诸州郡首领。「群凶」指董卓 等。董卓原系西北凉州的下层豪强, 为人「狼戾贼忍,暴虐不仁」,是 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惨毒之人,汉 灵帝刘弘死,董卓遂乘「帝室大 乱」,外戚、宦官互相谋杀之机, 进兵京师,从此专断朝廷,无所不 用其极。
建 安 风 骨 说 三 曹
学习要点
1、了解建安风骨的含义, 2、了解曹操、曹植的生平和诗歌风格 , 3、曹操《蒿里行》、曹植《送应氏》.
何谓“建安风骨”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主要指公元196年 到220年 ..在这一时期,国家动荡,天下剧变 。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滋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 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
全诗大致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前十句
写汉末以来军事豪强的混战和割据。这
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结
(1)前四句是第一层,首先,写当年关
构
东诸军联兵讨伐董卓和诗人参加讨卓联
军的心志。
(2)「军合」六句为第二层,再一抑,
转写诸郡起兵以後所出现的情况。
第二部分,诗末六句, 概括地描绘出军阀混乱所
造成的严重社会後果,抒发了 诗人伤时悯乱的思想感情。
对诗歌的贡献
发展了五言诗。
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 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 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 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 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 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
送应氏
步登北邙阪,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不见旧耆老,但睹新少年。 侧足无行径,荒畴不复田。 游子久不归,不识陌与阡。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铠甲生虮蝨,万姓以死亡。
这两句写战争的频仍和残 酷。
上句以小见大,从戎旅写 起,通过战争中的一件生活 细事——连年争战战士身上 生了虮蝨,来反映烽火不断 兵士不得解甲。
下句从大处落笔,写百姓 的大量死亡,概括地反映出 战争的残酷。此两句在写战 争的频仍和残酷。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这两句进一步写出战乱所 造成的严重社会後果。
写作背景
《送应氏》共两首,是曹植早期的代 表作。应氏指应玚,建安七子之一。建安 十六年(211)初,草植被封为平原侯,应 玚为平原侯庶子。同年七月间,曹植随曹 操西征马超,应玚作为曹操的属僚,也当 随同在军。这次西征从邺城出发,取道洛 阳,并曾在那里做过短暂的停留。大约到 达洛阳未多久,应玚奉命为五官将文学, 不得不离开曹植北上,投奔 留守在邺的五 官中郎将曹丕,曹植在送行之际,便写下 了这首表达别离友人的情意。
它说明了讨卓联军为什麼 不能同心协力地把讨卓战争进 行到底,也深刻地揭示出他们 为什麼会「嗣还自相戕」,以 致造成下文所描写的那种社会 惨象。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淮南弟称号」两句,通 过两个典型事例,说明联军将 领早就各怀异心。
上句指袁绍的从弟袁术 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僭 (jiàn)称皇帝事。下句指 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 袁绍谋废汉献帝,立幽州牧 刘虞为天子,并「刻作金玺」 事。
而这种建安风骨的形成,曹操是 引领风气之先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他和儿子曹植就是建安文学的 灵魂人物。
曹操(155—220),魏武帝东 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瞒,一 名吉利,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县) 人,出生于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 长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腾 之养子,故改姓曹.
(一)“ 汉末实录 ”
(二)“古直悲凉”
艺 术
1、浑厚质朴,不加雕琢。
特
2、慷慨悲凉,富于同情心。
色
“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
鸣。”
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 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曹植
曹植生平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人。 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 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 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 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 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 立他为太子。
「踌躇」从情状方面写出各
路将领犹豫不定、畏缩不前的样子。 「雁行」,指雁飞有序,或成「一」 字形,或成「人」字形,不能互相 超越。从行动方面侧写联军各路兵 马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出战。 「雁行」二字贴切而生动 。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写原讨卓联军各路将领之间的 互相残杀和兼并。从历史角度来看, 以袁绍为盟主的讨卓诸将,其实也多 是雄据一方、残害百姓的军事豪强。 他们所以出义兵勤王的旗号反对董卓, 实际上是为了借以巩固和加强他们各 自的割据实力。诗人清醒地意识到讨 卓联军「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的内在原因。故此两句是全诗的关键, 具有承上启下、警醒全篇的作用。
年二十,举孝廉。
初平元年(190),起兵讨董卓。 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于许 昌。
十三年(208),进位丞相。 二十一年(216),封魏王。 二十五年(220),卒。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继 位,即魏明帝。曹睿对他仍严加防范和 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 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 后的封地在陈郡,卒谥思,故后人称之 为“陈王”或“陈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