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课废旧物的新生命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说课稿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废旧物的新生命》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的第11课,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废旧物的再利用,让学生学会用废旧物品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作品。
教材以废旧物为主题,旨在培养学生对环保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废旧物再利用的案例,如废旧报纸、塑料瓶、纸盒等,同时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废旧物进行创作。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创作能力,他们对手工制作和绘画等方面都比较感兴趣。
同时,他们也已经接触过一些废旧物的再利用,如废旧报纸制作的手工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
然而,学生对于废旧物的再利用可能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通过教学引导他们拓展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废旧物的再利用的意义,学会用废旧物制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的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环保意识,学会珍惜资源,激发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废旧物的再利用的方法和技巧,创作出具有美感和创意的作品。
2.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能够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利用废旧物进行创新创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废旧物再利用的案例,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废旧物再利用的作品,引发学生对废旧物创作的好奇心和兴趣。
2.讲解:教师讲解废旧物再利用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废旧物的价值。
3.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废旧物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帮助和建议。
4.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11课 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废旧物的分类和再利用方法,掌握废旧物创意改造的技巧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废旧物赋予新的功能和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示范与实践,让学生掌握废旧物创意改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对废旧物创意改造的兴趣和热情,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废旧物创意改造的技巧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为废旧物赋予新的功能和价值。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将废旧物与创意改造相结合,创作出具有独特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示范教学、实践指导和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示范废旧物创意改造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实践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四、教学过程1、导入阶段:(1)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废旧物创意改造的优秀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废旧物创意改造的魅力和价值。
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废旧物的分类和再利用方法。
(2)示范引导:教师现场示范废旧物创意改造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强调创意改造的重要性和意义。
2、探索阶段:(1)观察分析: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废旧物,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和使用价值。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了解不同废旧物的特性和再利用潜力。
(2)实践体验:学生分组进行废旧物创意改造的实践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同时引导学生注意选择合适的废旧物和工具,注意安全问题。
3、创作阶段:(1)教师提出创作任务: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废旧物进行创意改造,创作出具有独特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要求作品造型美观、功能实用。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指导过程中注意提示学生注意选择合适的废旧物和工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尝试;注意安全问题。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 》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废旧物的新生命》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再利用的价值,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利用废旧物品创作出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作品,从而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美观念和动手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勇于尝试。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废旧物品再利用的认识不足,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学会利用废旧物品创作。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掌握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将废旧物品创作出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实例教学法:以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废旧物再利用的价值。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创新能力。
4.小组合作教学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废旧物品,如废旧塑料瓶、纸杯、电线等。
2.准备创作工具,如剪刀、胶水、颜料等。
3.准备案例图片,展示废旧物再利用的作品。
4.准备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废旧物再利用的作品,如用废旧塑料瓶制作的花瓶、用纸杯制作的帽子等,引导学生关注废旧物的价值。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废旧物品,如废旧塑料瓶、纸杯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利用这些废旧物品进行创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利用废旧物品创作出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作品。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共同欣赏并交流创作心得。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废旧物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第11课 废旧物的“新生命”(说课稿)2022-2023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概述本课是美术六年级上册的第11课,名为《废旧物的“新生命”》,说的是如何将废旧物品用手工艺制作成艺术品的过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手工制作的技巧,也能够了解环保的概念,明确废旧物品的价值,懂得如何转化废旧物品为社会所需要的新产品。
教学重点: -掌握手工制作技巧; -了解环保概念和废旧物品的重要性; -通过实践,将废旧物品转换为新产品。
教学难点: -如何将废旧物品转化为艺术品; -如何创新和表现自己制作出来的艺术品的价值。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目标 -了解废旧物品的相关知识; -认识环保的概念和重要性; -学习手工制作技巧。
2.能力目标 -掌握手工制作技巧,提升创新能力; -懂得如何将废旧物品转换为艺术品,培养广阔的艺术视野。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够对事物加以分析,善于创新;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废旧物有新的用途,从而培养孩子们的爱护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本节课的时间安排为2课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课时(40分钟)1.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图片或短视频展示一些废旧物品经过人们的巧手变成了可爱的工艺和艺术品。
2.环保概念的简述(10分钟)使用图片以及简单的语言,学生理解环保的概念和环保的重要性。
3.废旧物品的分类和形态(10分钟)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品的种类和可能对应的制作手段,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4.手工制作的具体动手节目(15分钟)展示一下手工制作的具体流程,通过实际排练,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手工制作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5.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及重点进行一个小结。
第二课时(40分钟)1.制作过程的重复(10分钟)让学生在前面课程的基础上自主制作,尝试复制上节课所学过的手工制作,巩固理论知识。
2.创新和表现(20分钟) 让学生在复制上节课所学制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打破原有的制作方式进行变异。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1 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废旧物的新生命》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可以转化为艺术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课以生活中的废旧物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设计、制作等过程,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环保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废旧物品转化成艺术品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如何将废旧物品创新使用存在困惑,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品可以转化为艺术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将废旧物品创新使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废旧物品巧妙地设计成具有艺术感的物品。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废旧物品的新用途,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2.实践教学:让学生动手制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学生相互学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废旧物品,如瓶子、纸盒、塑料袋等。
2.提供一些废旧物品创新使用的案例,供学生参考。
3.准备美术创作工具和材料,如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废旧物品,如瓶子、纸盒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用途。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这些废旧物品还能有什么新的用途呢?”激发学生对废旧物品创新使用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废旧物品创新使用的案例,如用塑料袋制作的裙子、用纸盒制作的机器人等。
让学生欣赏这些作品,了解废旧物品可以转化为艺术品。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发一些废旧物品和创作工具。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设计废旧物品的新用途。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小组对其进行评价。
第11课 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废旧物的概念,认识到废旧物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学会运用废旧物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保,树立环保意识,养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废旧物的概念及分类2. 废旧物的再利用价值3. 废旧物创意设计与制作的方法和技巧4. 环保意识教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废旧物的再利用价值,学会运用废旧物进行创意设计与制作。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既能关注环保,又能兼顾美观与实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件、教学示范视频等。
2. 学具:废旧物(如塑料瓶、纸箱、易拉罐等)、剪刀、胶水、彩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废旧物再利用的案例,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介绍废旧物的概念、分类及再利用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3. 示范与指导:教师示范废旧物创意设计与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4. 学生创作:学生分组进行废旧物创意设计与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2. 课题:废旧物的再利用3. 教学目标4. 教学内容5. 教学重点与难点6. 教学过程7. 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利用废旧物进行创意设计与制作,完成一幅作品。
2. 写一篇关于废旧物再利用的短文,谈谈自己对环保的认识和体会。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合适,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教学效果如何。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对废旧物再利用的认识和体会,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理念。
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废旧物再利用的案例,如用废旧瓶子制作花瓶、用废旧衣物制作布艺作品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废旧物的概念,认识到废旧物再利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环保、节约资源的意识。
学会运用废旧物进行创意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废旧物再利用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环保、珍惜资源的情感态度,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废旧物的概念及其再利用的意义。
2. 废旧物再利用的基本方法。
3. 废旧物创意设计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废旧物再利用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废旧物进行创意设计。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将废旧物巧妙地转化为有实用价值或观赏价值的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教学视频、废旧物示例作品等。
2. 学具:废旧物(如塑料瓶、纸盒、布料等)、剪刀、胶水、彩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废旧物示例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废旧物的再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废旧物的概念及其再利用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废旧物再利用的重要性。
3. 讲解与示范:讲解废旧物再利用的基本方法,并通过示范作品展示如何运用废旧物进行创意设计。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废旧物创意设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2. 内容:废旧物的概念、再利用的意义、基本方法、创意设计实践、作品展示与评价。
七、作业设计1. 课后自主搜集废旧物,尝试运用课堂所学方法进行创意设计。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过程是否顺畅,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如何。
2. 学生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自己对废旧物再利用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创意设计能力是否得到锻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理念。
刘敏第十一课废旧物的新生命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
教材分析:
在这一课中使用的造型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材质,在学生的眼中,这些材料平时很有可能归于“垃圾”或野外路边的无用之物的范畴,这节课中需要学生转换角度去看待它们,运用想象力赋予它们艺术的新生命。
怎样去感受材质,发现材质的艺术方面的可塑性,并制作出有一定趣味性的实物雕塑作品,使学生在实践和思维等方面都有所收获,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针对学生好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师设计课堂环节时注意动静结合,将体验、游戏、实践等环节融入教学过程,取代单纯的教师讲授。
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主动的获取知识,收获快乐。
第11课 废旧物的“新生命” (教案) 人教版(2012) 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废旧物的概念,认识到废旧物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环保的意识。
2. 通过对废旧物的观察、分析、讨论,使学生掌握废旧物的特点和利用价值,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废旧物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废旧物的概念及分类2. 废旧物的特点和利用价值3. 废旧物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4. 废旧物创作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废旧物的特点和利用价值,学会运用废旧物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废旧物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老师出示一些废旧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物品。
1.2 学生分享自己对废旧物的认识,老师总结并引入课题。
2. 基本概念讲解2.1 老师讲解废旧物的概念及分类,让学生了解废旧物的多样性。
2.2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废旧物,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 特点与利用价值分析3.1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废旧物的特点,如形状、材质、颜色等。
3.2 学生讨论废旧物的利用价值,老师总结并强调环保的重要性。
4. 废旧物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4.1 老师展示一些利用废旧物创作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创作方法。
4.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废旧物进行创作,老师巡回指导。
5. 创作实践活动5.1 老师布置创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废旧物制作一件美术作品。
5.2 学生分组进行创作,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6. 总结与拓展6.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废旧物的利用价值和环保意识。
6.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课后继续探索的方向。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废旧物的概念、特点及利用价值的掌握程度。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再利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将废旧物转化为有价值的作品。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废旧物的种类和特点。
2. 废旧物再利用的方法和技巧。
3. 废旧物再利用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再利用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废旧物的潜在价值,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具:废旧物(如瓶子、纸盒、塑料袋等)、剪刀、胶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废旧物再利用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废旧物的种类、特点和再利用的方法。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废旧物,进行再利用创作。
4. 作品展示与评价: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组进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心得,总结废旧物再利用的意义和价值。
板书设计1. 《废旧物的“新生命”》2. 内容:废旧物的种类、特点、再利用的方法和技巧、意义和价值。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收集一种废旧物,进行再利用创作,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2. 让学生设计一个废旧物再利用的主题活动,并制定活动方案。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废旧物转化为有价值的作品。
3.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废旧物再利用的方法和技巧,还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是学生实际操作、体验和创造的关键环节。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废旧物再利用的图片或视频,例如用废旧瓶子制作的灯具、用废旧衣物改造的环保袋等,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课件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思考,这些作品的材料有什么特点?
都是废旧物且都有较好的塑 性能力和表达力 用到了什么材料? 用到了什么方法?
新知讲解
二、作品选用材料
易拉罐
玻璃罐
塑料瓶
新知讲解
废纸
纺织品
木头
……
新知讲解
三、创作改造基本方法
切割法 将物品按事先的预想进行分割,或 是将材料镂空雕刻等,或是将材料切割 成条或块状以便装饰。
新知讲解
拼接组合法
将一些材料相互拼接起来,或者 把材料按某种方式进行组合,也 能形成独特的美感。
课堂活动
请你学着用本课的知识, 大胆创新,合理巧妙地运用各 种材料自身的形体特征,设计 制作一件漂亮的手工制品。
课堂活动
注意事项:
1、注意安全! 2、在对生活形象地观察中完善设计思路。 3、注重创造和联想。
3、审美感知:通过对各种废旧物的想象和创造,感受自然 与艺术的丰富多彩,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
4、文化理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动 手能力,寻找生活中的美好,学会爱护环境并感受变废为 宝、物尽其用的情感。
新知导入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的废旧物如果合理处 置,除了进入垃圾场以外还有其他的用途吗?
11.废旧物的“新 生命”
人教版美术 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艺术表现:感受不同物品的材质形态,发挥学生自身的 想象力,感受这些变废为宝的艺术作品的魅力。
2、创意实践:尝试用身边的废旧物创作一件艺术作品,并 介绍所用材料以及创作时的构想。通过查找、收集相关的 保护环境、爱护自然的资料,了解变废为宝的重要性。
!注意:有些材料或工具比较锋利,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废旧物改造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将旧衣物变为环保购物袋。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
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以下内容:
1.教材章节:第五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资源的再利用”。
2.教学内容:
a.认识废旧物的种类及特点;
b.了解废旧物再利用的意义;
c.掌握简单的废旧物改造方法;
d.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和创新能力;
e.举例说明生活中废旧物再利用的实例,如废旧瓶子变花瓶、废旧衣物制作环保袋等。
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发现学生在分组讨论时表现得非常活跃,但也有一些小组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进行得非常顺利,大家都能积极参与,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但在分享成果时,有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想法不够自信。因此,我打算在以后的课堂中,多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b.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技术难题,如剪裁不准确、拼接不牢固等。
-突破方法: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操作要领,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c.环保意识的培养: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废旧物再利用的重要性,并将其付诸实践。
-突破方法: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分享成功案例、开展环保主题活动等方式,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成为自觉行动。
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1课
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技能目标:能利用废旧物制作玩偶;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激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玩偶的工具、废旧材料;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玩偶吗?我们如何利用生活中常见的废旧材料制作玩偶?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师:(板书)《废旧物的“新生命”》;
二、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课本第25页几幅玩偶的图片,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些玩偶有哪些特点?它们的创作步骤又是什么?
生: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回答;
师:及时总结。
三、试一试: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观察的情景,制作一个自己的玩偶;
师:然后到讲台上进行作品展示;
生:认真进行制作。
师:巡视指导;
生:积极举手上台进行作品展示;
师:对同学们的作品及时进行点评;。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废旧物改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并能够运用想象力进行创新设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内容1. 废旧物改造的概念:介绍废旧物改造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明白废旧物并非无用,而是可以通过创意和设计赋予新的生命。
2. 废旧物改造的方法:讲解和演示废旧物改造的基本方法,如重新组合、改造、装饰等,并提供一些实例供学生参考。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废旧物改造的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废旧物改造成有实用价值或艺术价值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废旧物改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废旧物改造的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废旧物改造成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作品。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示范作品等。
2. 学具:废旧物品(如塑料瓶、纸盒、废纸等)、剪刀、胶水、颜料、画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废旧物改造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讲解:介绍废旧物改造的概念、意义和方法,并进行示范演示。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废旧物改造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1. 《废旧物的新生命》2. 正文: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等。
作业设计1. 个人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一幅废旧物改造的作品,要求有创意和实用性。
2. 小组作业:学生分组进行废旧物改造的实践操作,共同完成一个较大的作品。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1课《 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废旧物的新生命》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废旧物品可以通过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式,变成有用的物品,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废旧物制作的手工艺品,如用废旧瓶子制作的花瓶、用废旧纸张制作的纸飞机等。
通过这些实例,学生可以了解到废旧物的再利用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提高物品的使用价值。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手工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他们对手工制作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有浓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废旧物的再利用和创新思考方面有所欠缺,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激励来提高他们的环保和创新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废旧物的再利用价值,提高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通过手工制作展现个性化的创意。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分享交流的能力,提高审美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利用废旧物制作有用的物品,培养创新意识和环保意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废旧物制作成具有美感和实用价值的物品。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展示:通过展示废旧物制作的手工艺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
2.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废旧物的制作,培养团队精神和交流能力。
3.教师引导:教师在制作过程中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中的问题。
4.评价激励: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热情。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废旧物品,如瓶子、纸张、布料等。
2.准备制作工具,如剪刀、胶水、颜料等。
3.准备示例作品,用于展示和启发学生创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废旧物制作的手工艺品,引发学生对废旧物再利用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废旧物还可以变成哪些有用的物品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废旧物制作的手工艺品,如用废旧瓶子制作的花瓶、用废旧纸张制作的纸飞机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作品的特点和创意,让学生思考:“这些作品为什么要使用废旧物品来制作?使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意义在哪里?”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提供的示例,开始动手制作废旧物。
废旧物新生命教案

废旧物的新生命教案【篇一:第十一课废旧物的新生命】第十一课《废旧物的“新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2、尝试废旧物品利用,用多种废旧物品进行有意义的制作,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爱惜资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探究能力。
3、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感受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根据废旧物用品的外形、材质等特点,展开联想。
教学难点:用各种废旧物品制作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看图片,了解我国险峻的环保状态,垃圾山,河面漂浮物、景点垃圾?? 严重破坏环境卫生,这里面有易拉罐,包装盒,饮料、矿泉水瓶,旧衣服,旧画报??想一想,这些东西真的毫无用处,只能走进垃圾场吗?2、欣赏生活中的废弃物品创作的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出示课题——《废旧物的“新生命”》二、新课教学1、出示课件,欣赏废弃物制作的简单工艺品。
学生一边欣赏一边说说它们是用哪些废旧材料创作出来的?欣赏时思考:这些废弃物变成艺术品用了哪些方法?方法:剪,卷,贴?? 工具:剪刀,双面胶??3、废旧材料分类想一想,该如何给我们带来的废旧材料进行分类呢?学生归纳回答,说说各种废弃物自身的材质。
(1)纸质类:纸盒、纸板?? 色彩丰富易加工(2)金属类:铁丝、易拉罐件?? 规整光洁(3)塑料类:饮料瓶、光盘?? 透明美观4、出示制作要求以瓶、杯、盒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材料自身的形体特征,通过联想,制作一件特征突出的工艺品。
5、各小组讨论制作方案。
6、领取材料,进行制作7、作品展示,学生自评和互评。
提供评价建议:(1)作品是否有创意(2)是否把废弃物的最佳价值体现出来。
(3)色彩搭配是否和谐(4)做工是否细致(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搭档奖、最佳色彩奖、最佳细心奖各一名,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7、教师小结8、课后延伸(1)同样的材料你还能创作什么?(2)能用其他废弃物制作有特色的造型艺术。
【篇二:《废旧物的新生命》导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废品雕塑的造型特点和文化意义;能发现并利用各种废旧材料的形状与特征,用各种立体造形的方法创作有趣的人像。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人教新课标(2023秋)

5.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将废旧物品再创作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人教新课标(2023秋):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注重理论与实际案例的结合,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但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某些概念的理解仍有困难。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意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讲解方式,使他们更容易理解。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的表现都非常积极。他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废旧物品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但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操作上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培训。
-解决方法: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逐渐形成习惯。
-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在小组合作中,学生需要学会分配任务、协调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解决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商,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废旧物品再利用的基本概念。废旧物品再利用是指将生活中废弃的物品通过创意设计和制作,使其变成具有观赏性和实用性的艺术品或生活用品。它是环保和创意的结合,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将废旧塑料瓶变成小花盆,以及这个转变如何帮助我们减少垃圾,美化环境。
第11课 废旧物的“新生命”(说课稿)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说课稿)
一、教学背景
这是人教版(2012)美术六年级上册的第11课,主要讲解废旧物的“新生命”,通过动手制作实践,让学生了解废旧物的再利用,强化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废旧物的“新生命”的概念。
2.掌握利用废旧物进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3.提高环保意识,发扬节约、勤俭节约的精神。
4.培养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1.废旧物的再利用。
2.动手制作创作思路与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如何通过动手制作进行创作。
2.如何对废旧物进行加工改造。
五、教学准备
1.视频、图片资料。
2.活动用品:废旧杂志、瓶盖、纸箱、洗发水瓶等。
六、教学过程
1. 创作作品鉴赏
通过观赏四幅废旧物制品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课堂探究
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如何将废旧杂志做成笔筒、瓶盖做成小船等手工制品,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体验废旧物的“新生命”。
3. 拓展创作
以纸箱为例,教学拆卸纸箱,切割、折叠、粘贴等手工制作方法,鼓励学生尝试自主创作,引发创造潜能,设计出自己的纸箱制品。
4.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搜集废旧物品,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自己的手工制品,并附上制作过程的图片和简单说明。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真正体验到废旧物品改造的乐趣,懂得如何对废旧物进行加工改造,并成功制作出自己的手工作品。
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并培养了他们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
教材分析:
在这一课中使用的造型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实物材质,在学生的眼中,这些材料平时很有可能归于“垃圾”或野外路边的无用之物的范畴,这节课中需要学生转换角度去看待它们,运用想象力赋予它们艺术的新生命。
怎样去感受材质,发现材质的艺术方面的可塑性,并制作出有一定趣味性的实物雕塑作品,使学生在实践和思维等方面都有所收获,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针对学生好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教师设计课堂环节时注意动静结合,将体验、游戏、实践等环节融入教学过程,取代单纯的教师讲授。
让学生在思考和实践中主动的获取知识,收获快乐。